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人对员工评价生产和销售,请问该公司是按

28、没有反映出管理专业化分工的组织结构为( B )
A. 职能型结构
B. 直线制结构
C. 事业部制型结构
矩阵型结构
29、职能结构与事业部结构的基本区别是( D )
A. 是否设职能部门
B. 管理层次的多少
C. 业务是集中还是分散
是集权还是分权
30、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在于( C )
A. 管理集中,指挥统一
B. 能适应灵活多变的经营环境
C. 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分工与专业化
D. 常表现为独立企业的联合
31、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采用的组织结构是( A )
A. 职能式组织结构
B. 产品组织结构
C. 矩阵式组织结构
括上述A、B、C
32、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一般适用于( A )
A. 中小企业
C. 所有企业
33、事业部制的主要不足在于( C )。
A. 不利于调动下层的积极性
B. 不利于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C. 易造成事业部之间无效的内部竞争
D. 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34、在事业部结构组织中,最高管理层在加强对事业部的控制时,一般不应该采
取的方式为(C
A. 保持事业部的发展决策权
B. 掌握资金分配权
C. 最高机关成员兼任事业部经理
D. 掌握重要的人事安排权
35、职能职权的运用最可能造成( C )
A.加强直线职权
B.弱化直线职权
C.多头领导
36、对于科研院所等研究项目较多、创新功能较强的组织或企业,以下哪一种组
织形式最合适?( C )
B. 事业部制
37、某服装公司对于儿童服装、男装和女装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生产和销售,
请问该公司是按什麽方式划分组织部门的?( C )
A. 不同产品
B. 企业职能
C. 顾客特点
38、有人说“委员会是由不情愿的人挑选不合格的人组成的,所做的是不必要的
事”,请作出评价。C
A. 确实如此,委员会只是高层管理人员所作的民主姿态
B. 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多是折衷产物,无参考价值
C. 委员会能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对上述评价不敢苟同
D. 以上都对
39、把相似的作业任务编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位,是按照( C )划分部门
40、组织设计的依据较多,但如下哪一条不能作为组织设计的依据?( B )
A. 组织战略
B. 组织政策
C. 组织环境
所处的发展阶段
41、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系统中属于(C
A. 最高管理层
B. 中间管理层
C. 现场管理层
述三种都不对
42、关于扁平式组织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它是指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B. 它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降低管理费用
C. 它更有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
D. 它不适合于现代企业组织
43、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组织中的广泛运用,组织结构将有可能变得
C. 高度集权化
D. 不能定论
44、国内不少企业集团,管理机构庞大,人浮于事,虽然时常有精简的措施和计
划,但收效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 C )
A. 当领导的不愿为组织承担责任
B. 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
C. 机构臃肿,责权不明
D. 领导能力不行
45、一位新上任的领导,面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和管理的无效率状态,用大刀阔
斧的方式对组织机械和人员进行调整。这属于组织的( B )
A. 渐进式变革
B. 革命性变革
C. 计划是的变革
46、某工会成员个人乐于接受资方提出的对其工作的变革,但他最终因为工会条
列要求抵制资方作出任何单方面变革而表现出抵制这项变革,这属于组织变革阻
力中的( C )
C. 群体惯性
47、在一个组织内,甲帮助乙做事情,但不承担责任,甲对乙是( D )
A. 被授权者
B. 代理职务
C. 助理或秘书
48.某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表现为有多个按产品设立的分厂(分公司),同时还有
在各地设立的经销公司,这种组织结构常常被称为( B )
B.“斯隆模型”
49.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将授予哪种人以决策和行动的权力?( B )
A.参谋人员。
B.直线人员。
C.咨询人员。
一线员工。
50.面对动态变化、竞争加剧的世界经济,管理者必须注意考虑环境因素的作用,
以便充分理解与熟悉环境,从而能够做到有效地适应环境并( A )
A.进行组织变革。
B.保持组织稳定。
C.减少环境变化。
推动环境变革。
51.许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通常采用的是直线制形式的
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所具有最大优点是(D
A.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B.加强了横向联系,能够提高专业人才与专用设备的利用率。
C.每个下级能够得到多个上级的工作指导,管理工作深入细致。
D.命令统一,指挥灵活,决策迅速,管理效率较高。
52.事业部制的主要不足在于( C )
A.不利于调动下层的积极性。
B.不利于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C.不利于事业部之间的市场竞争。
C.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53.某公司总经理安排其助手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合同,结果由于助手工
作中的考虑欠周全,致使合同最终被另一家公司接走。由于此合同对公司经营关
系重大,董事会讨论其中失误的责任时,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说法
最为合理?A
A.总经理至少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B.总经理的助手既然承接了该谈判的任务,就应对谈判承担完全的责任。
C.若总经理助手又进一步将任务委托给其下属,则也可不必承担谈判的责任。
D.公司总经理以将此事委托给助手,所以,对谈判的失败完全没有责任。
三、简述题
1、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如何克服?
2、简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3、简述矩阵组织结构的特征。
4、简述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5、专业化有何特点?为什麽说专业化不能过渡?
6、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如何?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怎样使组织
7、什麽是直线?什麽是参谋?管理者应怎样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8、集权和分权各有何利弊?怎样判断一个组织分权的程度?影响集权和分权的
因素有哪些?
9、管理者为什麽要进行授权?授权的基本过程和原则如何?
10、组织设计中要考虑哪些权变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组织设计的?
11、典型的组织结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麽优缺点?适合于哪些情况?
12、为什麽要实行能够组织的变革?组织变革的类型有哪些?
一、判断题
1、领导工作是组织结构中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影响。
2、领导者只要拥有职权,就会对下属有激励力和鼓舞力。
3、在紧急情况下,专制式的领导是必要的。
4、分权式的领导总比独裁式的领导更有效。
5、费德勒模型认为,某一领导方式的有效性与他是否和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无
关。( F )
6、有效的领导方式与环境和个性无关。
7、领导采用的领导方式应与下属的“成熟”程度一致。
8、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四种领导方式”不能主观确定哪一种领导方式最好。
9、一个优秀的领导通常是以一种领导方式为主。
10、马斯洛认为:任何人对各层次的需要满足都是相对的,如自我实现的需要只
要满足40%就算相对满足了。
11、马斯洛认为只有个体低级层次的需要得到完全满足后,才会转向追求更高层
次的需要。 ( F )
12、文化层次不同,人们的需要层次也会不同。
13、每个工人都有很高的成就感。
14、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的需要,但不同的人,其基本需要的内容不同。
15、没有需要动机的员工,其行为是无法激励的。
16、双因素理论认为,消除了人们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就会使工作结果令人满
意。( F )
17、依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不起激励作用,只有激励因素采起激励作用。
18、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
19、挑战性工作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
20、根据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1、非正式沟通就是传播小道消息,应予以杜绝。
22、非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组织途径以外的信息流通,这类沟通经常会给组织
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杜绝非正式沟通。
23、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重要补充形式。
二、选择题
1、领导者采用何种领导风格,应当视其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当某一下属
既不愿也不能负担工作责任,学识和经验较少时,领导对于这种下属应采取如下
哪种领导方式?( A )
2、如果你是某公司总经理,一位下属找你汇报工作,这位下属比较拢诨
报工作之时讲许多与工作无关的理论、教条,而你此时正有其他下属在等待汇报
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 D )
A. 任其讲下去,让其他下属耐心等待
B. 不客气地打断其讲话,让其他下
属开始汇报工作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管理学的习题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管理学的习题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注册会计师考试
1.选择试题2.注册/登陆3.开始答题4.提交试卷5.查看成绩6.答案解析
您的位置:&& && && && 试卷题库内容
试题来源:
正确答案:
(1)                                               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单位;万元
各项资产组账面价值
各资产组剩余使用寿命
按使用寿命计算的权重
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
总部资产分摊比例(各资产组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 值/各资产组加权平均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合计)
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到各资产组的金额
包括分摊的总部资产账面价值部分的各资产组账面 价值
包括总部资产在内的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各资产组发生的减值损失
总部资产应该分摊的减值损失
各资产组应该分摊的减值损失
                                              A资产组减值损失分摊表      单位:万元
整个生产线 (资产组)
根据上表计算结果,该资产组应该承 担的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分摊减值损失
200(因为该设备最多只能确认200 的减值损失)
分摊后账面价值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二次分摊比例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
计提减值准备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总部资产    144         
&设备X      200         
&设备Y      675         
&设备Z     1125         
&C资产组     2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344
20&9年以下各项目应该计提的折旧金额:
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折旧=(=66 (万元)
A资产组折旧=()/4=2000(万元) X机器折旧=(=450(万元)
Y机器折旧=(=581.25(万元)
Z机器折旧=()/4=968.75(万元)
B资产组折旧=.75(万元)
C资产组折旧=(=225(万元)                                 甲公司20&8年资产减值准备及20&9年折旧计算表       单位:万元
20&8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账面价值
20&8年应计提减值准备
20&9年折旧额
电子数据处理设备
其中:X机器
&(2)购买丙公司产生的商誉=&70% =700(万元)
&未确认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700/70%& 30%=300(万元) &
商誉(包括未确认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0)-1(万元) &
甲公司商誉应计提的减值准备=500&70%=350 (万元) &
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 & & & & & & &350 &
& &贷:商誉减值准备 & & & & & & & 350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填空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其 20&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20&7年9月30日与乙公司签订一项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将仅次于城区的办公用房转让给乙公司。合同约定,办公用房转让价格为6200万元,乙公司应于20&8年1月15日前支付上述款项;甲公司应协助乙公司于20&8年2月1日前完成办公用房所有权的转移手续。 &甲公司办公用房系20&2年3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成本为9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2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20&7年9月30日签订销售合同时未计提减值准备。 &20&7年度,甲公司对该办公用房共计提了480万元折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
借:管理费用 & & & & & & & & & & & &480 & & &贷:累计折旧 & & & & & & & & & & & &480
&(2)20&7年4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合同,自丙公司购买ERP销售系统软件供其销售部门使用,合同价格3000万元。因甲公司现金流量不足,按合同约定价款自合同签定之日起满1年后分3期支付,每年4月1日支付1000万元。 &该软件取得后即达到预定用途。甲公司预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摊销。 &甲公司20&7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 & & & & & & & & & & & &3000& & &贷:长期应付款 & & & & & & & & & & & 3000
&借:销售费用 & & & & & & & & & & & & 450 & & &贷:累计摊销 & & & & & & & & & & & & &450
&(3)20&7年4月25日,甲公司与庚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将甲公司应收庚公司贷款3000万元转为对庚公司的出资。经股东大会批准,庚公司于4月30日完成股权登记手续。债务转为资本后,甲公司持有庚公司20%的股权,对庚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该应收款项系甲公司向庚公司销售产品形成,至 20&7年4月30日甲公司已提坏账准备800万元。4月30日,庚公司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 2400万元,庚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10000万元(含甲公司债权转增资本增加的价值),除100箱M产品(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外,其他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均与账面价值相同。 20&7年5月至12月,庚公司净亏损为200万元,除所发生的2印万元亏损外,未发生其他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甲公司取得投资时庚公司持有的100箱M产品中至20&7年末已出售40箱。 20&7年12月31日,因对庚公司投资出现减值迹象,甲公司对该项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为2200万元。 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 & & & & & & & &2200 & &坏账准备 & & & & & & & & & & & 800 & &贷:应收账款 & & & & & & & & & & &3000
借:投资收益 & & & & & & & & & & & &40 &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 & & & &40
(4)20&7年6月18日,甲公司与P公司签订房产转让合同,将某房产转让给P公司,合同约定按房产的公允价值6500万元作为转让价格。同日,双方签订租赁协议,约定自20&7年7月1日起,甲公司自P公司所售房产租回供管理部门使用,租赁期3年,每年租金按市场价格确定为 960万元,每半年末支付480万元。 甲公司于20&7年6月28日收到P公司支付的房产转让款。当日,房产所有权的转移手续办理完毕。 上述房产在甲公司的账面原价为7000万元,至转让时已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14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该房产尚可使用年限为30年。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 & & & & & & & & 5600 & &累计折旧 & & & & & & & & & & & 1400 & &贷:固定资产 & & & & & & & & & & & &7000
借:银行存款 & & & & & & & & & & & 6500 & &贷:固定资产清理 & & & & & & & & & &5600 & &递延收益 & & & & & & & & & & & & & & 900
借:管理费用 & & & & & & & & & & & &330 & &递延收益 & & & & & & & & & & & &150 & &贷:银行存款 & & & & & & & & & & & & 480
(5)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以下两份尚未履行的合同:
①20&7年2月,甲公司与辛公司签订一份不可撤销合同,约定在20&8年3月以每箱1.2万元的价格向辛公司销售1000箱L产品;辛公司应预付定金150万元,若甲公司违约,双倍返还定金。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库存中没有L产品及生产该产品所需原材料。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甲公司预计每箱L产品的生产成本为 1.38万元。
②20&7年8月,甲公司与壬公司签订一份D产品销售合同,约定在20&8年2月底以每件0.3万元的价格向壬公司销售3000件D产品,违约金为合同总价款的20%。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D产品3000件,成本总额为1200万元,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的市价总额为1400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D产品不发生销售费用。 &因上述合同至20&7年12月31日尚未完全履行,甲公司20&7年将收到的辛公司定金确认为预收账款,未进行其他会计处理,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 & & & & & & & & & & &150 & & &贷:预收账款 & & & & & & & & & & & &150
&(6)甲公司的X设备于20&4年10月20日购入,取得成本为6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X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680万元。 &20&7年12月31日,X设备的市场价格为2200万元,预计设备使用及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980万元。 &甲公司在对该设备计提折旧的基础上,于20&7年12月31日转回了原计提的部分减值准备440万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 & & & & & 440 & & &贷:资产减值损失 & & & & & & & & &440
&(7)甲公司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10%。 &②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 &③各交易均为公允交易,且均具有重要性。
&(1)根据资料(1)至(7),逐项判断甲公司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并编制更正有关会计差错的会计分录(有关会计差错更正按当期差错处理,不要求编制调整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2)根据要求(1)对相关会计差错作出的更正,计算其对甲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金额,并填入&甲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表。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实现多元化经营,甲公司在20&7年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和资本运作。
&(1)甲公司于20&7年31月2日与乙公司的控股股东A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①以乙公司20&7年3月1日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为基础,甲公司定向增发本公司普通股股票给 A公司,A公司以其所持有乙公司80%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
&②甲公司定向增发的普通股股数以协议公告前一段合理时间内公司普通股股票的加权平均股价每股15.40元为基础计算确定。
③A公司取得甲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当日即撤出其原派驻乙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由甲公司对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
(2)上述协议经双方股东大会批准后,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①经评估确定,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于20&7年 3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9625万元。
②经相关部门批准,甲公司于20&7年5月31日向A公司定向增发500万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并于当日办理了股权登记手续。A公司拥有甲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的8.33%。 20&7年5月31日甲公司普通股收盘价为每股 16.60元。
③甲公司为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支付佣金和手续费100万元;对乙公司资产进行评估发生评估费用6万元。相关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④甲公司于20&7年5月31日向A公司定向发行普通股股票后,即对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改组后乙公司的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甲公司派出6名,其他股东派出1名,其余2名为独立董事。 乙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须由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
⑤20&7年5月31日,以20&7年3月1日评估确认的资产、负债价值为基础,乙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账面价值如下表所示: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乙公司   20&7年5月31日            单位:万元
所有者权益: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乙公司固定资产原取得成本为6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合并日(或购买日)已使用9年,未来仍可使用21年,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不变。  乙公司无形资产原取得成本为1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接法摊销,至合并日(或购买日)已使用5年,未来仍可使用10年,摊销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不变。假定乙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为管理使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折旧(或摊销)方法及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一致:
 (3)20&7年6月至12月间,甲公司和乙公司发生了以下交易或事项:
 ①20&7年6月,甲公司将本公司生产的某产品销售给乙公司,售价为120万元,成本为80万元。乙公司取得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并于当月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定该项固定资产韵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
 ②20&7年7月,甲公司将本公司的某项专利权以 8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乙公司,该专利权在甲公司的取得成本为6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为10,至转让时已摊销5年。乙公司取得该专利权后作为管理用无形资产使用,尚可使用年限5年。甲公司和乙公司对该无形资产均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该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致。
 ③20&7年11月,乙公司将其生产的一批产品销售给甲公司,售价为62万元,成本为46万元。至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批产品中的一半出售给外部独立第三方,售价为37万元。
 ④至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收回对乙公司销售产品及转让专利权的款项合计200万元。甲公司对该应收债权计提了10万元坏账准备。假定税法规定甲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得在税前扣除。
 (4)除对乙公司投资外,20&7年1月2日,甲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受让B公司所持丙公司30%的股权,转让价格300万元,取得投资时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均为 920万元。取得该项股权后,甲公司在丙公司董事会中派有1名成员。参与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  20&7年2月,甲公司将本公司生产的一批产品销售给丙公司,售价为68万元,成本为52万元。至20&7年12月31日,该批产品仍未对外部独立第三方销售。  丙公司20&7年度实现净利润160万元。
(5)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与A公司在交易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未发生任何交易。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权前,双方未发生任何交易。甲公司与乙公司、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②不考虑增值税;各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25%,预计在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预计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③A公司对出售乙公司股权选择采用免税处理。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在合并前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同。
④除给定情况外,假定涉及的有关资产均未发生减值,相关交易或事项均为公允交易,且均具有重要性。
⑤甲公司拟长期持有乙公司和丙公司的股权,没有计划出售。
⑥甲公司和乙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1)判断甲公司对乙公司合并所属类型,简要说明理由,并根据该项合并的类型确定以下各项:
①如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并编制与企业合并相关的会计分录;说明在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应涵盖的期间范围及应进行的有关调整,并计算其调整金额。
②如属于非同&控制下企业合并,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并编制与企业合并相关的会计分录;计算在编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该项合并产生的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2)编制20&7年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内部交易的合并抵销分录,涉及所得税的,合并编制所得税的调整分录。
(3)就甲公司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别确定以下各项:
①判断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的后续计量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②计算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7年 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甲公司如需在20&7年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编制与确认投资收益相关的会计分录。
(4)根据甲公司、乙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甲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确认和调整),编制甲公司20&7年度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及合并利润表,井将相关数据填列在答题卷甲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及&合并利润表&内。                                                
&                资产负债表                        
20&7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有者(股东)权益:
实收资本(股本)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股东)权益合计
负债和所有者(股东)权益总计
                                                利 润 表                                               20&7年        单位:万元
乙公司 (1-5月)
乙公司 (6-12月)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
加: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
Company A is a listed company located in P. R. China. On January 1, 20&4, Company A signed two share-based payment arrangements as follow:
(a) The company granted 100cash share appreciation rights (SARs) to each of its 300senior management employees, conditional upon the employees remaining in the company's employ for the next three years. The cash shard appreciation rights provided the employees with the right to receive, at the date the rights were exercised, cash equal to the appreciation in the company's share price since the grant date. On December 31,20&6, all SARs held by the remaining employees vested. They could be exercised during 20&7 and 20&8. The fair value and the intrinsic value (which equals the cash paid out) of SARs are shown below.
Fair value
Intrinsic value
January 1,20&4
December 31,20&4
December 31,20&5
December 31,20&6
December 31,20&7
December 31,20&8
Management estimated, on the grant date, that 20% of the employees would leave evenly during the three -year period. During 20&4, 22employees left the company and management predicted the same level of departure for the next two years. During 20&5, 20employees left and management estimated that a further 15employees would leave during year 3. Only 10employees left during 20&6. At the end of 20&7, 1 10employees exercised their SARs, another 138employees exercised their SARs on December 12, 20&8.
(b) The company made an award of lO00sharo options to each of its 100employees working in the sales department. The share option would vest at the end of 20&6, provided that the employees remained in the employ of the .company till the date of vest, and provided that the company's earnings per share (EPS) increased by at least an average of 10% over the three - year period. The exercise price of each option was 15, but it would drop to 10if EPS in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15% or more.
On the grant date, the company estimated that the fair value of the share option was 25por option if the exercise price was 15; 30if the exercise price was 10.
In the year ended December 31, 20 x4, the company's EPS increased by 16% and the management forecasted similar growth for the next two years. However, during 20&5, EPS increased by just 12% resulting in an average for the two-year period of 14%.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expected that EPS w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at 14% for 20&6. In the year 20&6, EPS of the company in- creased by 17% resulting in an average for the three -year period of 15%.
During 20&4, 10employees left the company and the management predicted that a total of 35employees would leave by the end of 20&6. 15employees departed during 20&5, and hence 60employees were expected to remain. By the end of 20&6, a further 5employees had left.
Prepare accounting entries for the above transactions or events.
答案解析:
做了该试卷的考友还做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部门负责人谈话记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