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人喜欢中国的什么这么喜欢和中国比,原因居然是这个

[奥运经济学11]为什么印度不和中国比奖牌
一直以大国自居的印度在体育赛事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里约奥运进行中,中国运动员不断带来惊喜,而印度代表团则毫无意外地乏善可陈。有读者问,印度跟中国比经济、比军事、比外交、比基础设施,却从来不敢比金牌?对于这个问题,以前就有观点谈到滞后的工业化、薄弱的基础设施加上浓重传统意识形态都让印度出离于各项体育赛事之外。趁着奥运,将以前的旧文重新刊发,以飨读者。
  奥运赛程过半,奖牌榜上却找不到印度。这并不令人意外,印度在体育赛场上一贯疲软,取得奖牌的数量甚至排在泰国、朝鲜等国之后。印度往年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如下表所示,近三十年来取得的奖牌简直屈指可数:从洛杉矶到巴塞罗那连续被剃了3届光头以后,印度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取得了突破,不过仅取得1枚铜牌;2000年悉尼依旧是1枚铜牌;2004年悉尼稍有进展获得一枚银牌;2008年对于印度来说是奥运大年,除了得到几十年来的第一枚金牌外,还有两枚铜牌;2012年印度整体有所进步,获得2枚银牌,4枚铜牌,可谓历史最好成绩。
图为印度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数量图。
  和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动辄获得两位数金牌、三位数奖牌相比,号称大国的印度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表现让人惊奇。作为十亿人口级别的巨型国家,印度居然落得和摩洛哥、泰国这种千万人口级别的国家处于同一档次。根据2012伦敦奥运会的数据,印度差不多2亿人口才能产出一枚奖牌,而在中国1500万人就能对应一枚奥运奖牌。此前有前有研究指出,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一国在体育赛事中取得的成绩有重大正相关关系,但是事实是很多人口是印度几十分之一的中低收入国家,比如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古巴在一届奥运会取得的奖牌数量都比印度多。可见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和夺取奖牌的能力显著相关,在印度这个特殊例子上却缺乏解释力。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常年疲软?表面上看,印度的问题是全国体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在赛事中表现欠佳;实际上反映出的本质却是印度社会整体还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硬件上,印度无法动员足够的人口参与体育锻炼;软件上,印度国民被落后的传统思想束缚,缺乏体育锻炼的热情。在软硬两方面条件的严重制约下,印度一方面无法利用庞大而孱弱的广大普通国民,另一方面也难以动员被意识形态束缚的精英国民,体育大国之梦自然无从谈起。
硬件缺失:前工业化社会缺乏体育发展基础
  虽然印度是人口大国,但是在全国民众中有能力、有机会、有水平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参与人口(effectively participating population)”却少得可怜。一个国家的体育“有效参与人口”越多,这个国家产生的体育人才的可能性就越高,继而在国际赛事中获奖的可能性就越高。一个国家的“有效参与率”越接近1,这个国家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就越接近总人口;而越接近0,这个国家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就越少。从这个角度上说,虽然印度人口有12亿之巨,但是由于“有效参率”非常非常低,使得印度产生优秀运动员的几率也变得极低。相反,有些人口小国可能因为“有效参与率”高,而补偿了总人口数量的不足,使其优秀运动员的绝对数量不输给印度这种人口大国。那印度的“有效参与率”为什么出奇的低呢?印度社会在硬件上的前工业化时代特征、国民营养摄入水平低、全国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了印度整个国家无法动员足额的人口参与体育锻炼。
  国民的营养摄入水平直接和一国的体育水平直接相关。根据联合国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印度儿童不足标准体重的人数比例达42.5%,营养不良问题凸显;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室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2012》,印度粮食问题严重程度名列全球第十五位。一个国家连维持国民的基本能量的粮食供给都无法保证,那蛋白质供应就更无从谈起了,毕竟牲畜的肉也是粮食转换的。蛋白质供应对于增长肌肉、提升肌力极为重要,因此蛋白质的供应是保证较高体育“有效参与率”的关键条件。印度整体地势平坦,水热条件优良,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却远远落后于中国。印度国民的营养摄入水平事实上反应出的是印度落后的工业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图为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印两国每公顷产生的粮食千克数对比图。
  通过对比上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到,2013年,中国每公顷约可以生产6000公斤的粮食,而印度仅仅为中国产量的一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印度薄弱的化肥和农机工业。以化肥举例,作物光合作用需要养料,而自然养料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规模生产需要,因此化肥成了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化肥的施用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最终产量。
图为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印两国每公顷施用化肥千克数对比图。
  上图为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印两国每公顷施用化肥千克数对比。2013年,中国每公顷约施用650千克化肥,而印度的这一数据仅有160多千克,中国是印度的四倍之多。印度处于前工业时代的生产能力无法提供足量的化肥和农机,导致农业单位产量低。大量人口因此处于粮食危机和营养不良中,连维持体能的谷物都摄入不足,更不用说高强度活动所需的蛋白质。这些大量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的国民降低了印度的体育“有效参与人口”: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想必也绝不会参与浪费体能的奢侈体育活动。
  与国民营养水平一样,基础设施也是提高体育“有效参与率”的关键。很难想象一群生活在没有通电,没有清洁厕所,没有道路沟通地区的人们会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如果当地连供电、通路、修厕所这些最最基础的公共服务都不能提供,那么没有运动场、球场、游泳池这些奢侈的体育设施就在意料之中了。虽然曾有肯尼亚草原上的奔袭猎手直接跑进赛场,成为世界级的长跑运动员的事迹,但这毕竟是特例,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东非高原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东非人的独特体质。印度至今有很多人口还生活在基础设施极其落后的地区,这部分人显然难以被动员起来参加体育活动,遑论成为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取得好成绩。
图为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印两国获得卫生厕所的人口所占百分比情况图。
  通过对上图分析发现,截止到2012年,中国有65%的国民拥有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的厕所,而印度的与中国恰恰相反,约有65%的国民没有使用卫生厕所。不符合标准的厕所使排泄物直接暴露空气中,在与人畜及蚊蝇接触后非常容易滋生病菌,传染疾病,对使地处热带的印度国民危害甚大。也正是因为印度大部分国民都无法卫生如厕这一事实,印度总理穆迪当选前就提出“厕所高于神庙”的言论。卫生与体育息息相关,如果大部分国民连最基本的卫生条件都不能保障,强身健体简直无从谈起。
即使是偏远山区,仍然有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
  上图为笔者的位于华东山区的老家,一个距离县城100公里,人口不足100的山村。让人惊奇的是虽然村里的厕所非常简陋,基础的体育设施却随处可见。印度农村恐怕就是另外一副样子了。
  通电率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3年中国99.8%的人口都可以享受电力带来的便利,而这一数字在印度低至75%,也就是说印度全国还有总数3亿多的人口不能用电。这一部分人口没有电灯、广播、电视,更没有计算机网络。夜晚是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黄金时间,成群结队的大妈在广场上翩翩起舞,上班族在照明良好的广场上挥汗如雨……而因为夜间缺乏电力照明,3亿印度国民几乎不可能利用夜间闲暇参与体育,总不能让他们打着灯笼跑步。此外,那种受电视上体育明星鼓舞而投入运动生涯的故事也就绝无可能在这些缺电的印度少年身上。
图为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印两国陆地每100平方公里内公路的公里数对比图
  上图显示,2011年时,中国每1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145公里的公路,而印度的数据只有45公里。考虑到中国国土有大量人烟稀少的荒漠、高山和森林,而印度地势整体较为平坦,人口分布较为平均,因此可以推断出印度受路网覆盖的国民比例远低于中国。印度中部、东部仍有大范围的连片地区不通公路,缺乏和外界的基础交流手段。生活在这些孤立的社区和村庄的广大国民无法克服地理距离的阻碍,难以纳入印度的体育有效参与人口中去。即使这些偏远的村庄中真出现了一名绝世体育天才,比起变为奥运冠军,他更可能在地理阻隔的作用下一辈子默默无闻。
软件缺失:传统观念成为桎梏
  除了硬件方面的障碍外,印度在软件方面同样存在制约体育发展的巨大桎梏。印度人口基数巨大,全国至少有千万级别的中产及以上阶层,体量足以和许多体育强国的人口数量媲美。如果说营养不良、缺电、缺路、缺马桶是导致广大印度下层民众不能有效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那么根植于印度传统中的鄙视体力活动的观念就是阻碍印度上层阶层参与体育的一道鸿沟。在印度传统文化中,高种姓注重精神修行,以食素、禁欲、苦行为荣,以食肉、休闲、体力劳动为耻。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和现代体育要求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阶层构成了印度上层社会的主体,成为其他社会成员效法的对象。
  一个天天吃肉、在运动场挥汗如雨的婆罗门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婆罗门。印度教的教义强调精神世界,笃信生命轮回,认为只有当肉体死后,肉体包裹的灵魂才会投胎转世。肉体是只是灵魂的载体,也是灵魂最后解脱的障碍,所以高种姓的卫道者们不会用高能蛋白质来娇纵自己的身体,也不会刻意强身健体。吃素和鄙视体力活动使印度的富裕阶层难以把他们自身的营养优势、社会地位和金钱优势转化为体育运动的能力。
  婆罗门作为最高种姓所遵循的这种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印度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很多新兴的中产阶级即使不是出生婆罗门也极度鄙视体力劳动。
在印度传统观念中,体力劳动是下贱的活动,总理这种身份高贵的人不应该从事这类活动。
  这是一张在印度引起不小震动的照片,印度总理莫迪最近手持扫帚亲身参与“清洁印度运动”。很多印度人觉得贵为总理的莫迪干扫大街这种“贱活”简直不可思议,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体力活动是极其下贱的,任何有身份(不管是因种姓形成的身份,还是因金钱而形成的身份)的人都不应该自己动手,而是应该把体力活动交给“下等人”。跑、跳、游泳等体育活动虽然不算“下贱”,但也被视为无聊的“嬉戏”,完全不值得浪费时间。
  印度处于前工业化阶段,缺乏现代工业,而农村人口爆炸又使整个社会充满了非正式就业的人口。鄙视体力活动的观念、低廉的拉动力价格和缺乏的就业机会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印度浩浩荡荡的佣人大军。知识、技能和就业机会的相对稀缺与劳动力的大量过剩造成不同阶层劳动者在待遇上的天壤之别,这进一步强化了印度社会鄙视体力劳动的风气。假设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吸收了大量闲散劳动力,佣人成本就会水涨船高,而这种对体力劳动的鄙夷也会大为消解。
  大量的失业人口游荡在城市中,没有工业工厂规模化雇佣,他们最有可能的归宿就是游商和佣人。低廉的价格导致甚至普通的城市白领都能雇得起佣人,这反过来就巩固了“下人干贱活”这种观念,使印度中上阶层进一步远离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在世界其他地方,有钱有闲的中上层阶层是当地体育“有效参与人口”主要组成部分;而印度的中上阶层因为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并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
  印度素有浓重的“大国情结”,在国际活动中对“面子”问题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而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上的糟糕表现却让印度难以释怀。滞后的工业化、薄弱的基础设施加上浓重传统意识形态使印度白白守着十几亿的人口基数,却难觅运动健将的身影。因此印度想要称雄国际体坛,就必须从佣人、厕所、化肥、公路这些看似和奖牌榜毫无关系的细节做起。只有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思想解放的历史巨轮,印度才能摆脱体育鱼腩的悲剧。毕竟,冰冷真相就是体育赛事其实是工业化“高富帅”国家之间的一场轰趴,而那些前工业化“屌丝”国家只配做跑腿打杂的小弟。(文章作者:毛克疾,中科大风云学会研究员,南亚观察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21413&次阅读&&&&3&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最新鲜,最热辣的时事评论。无惧冲突辛辣,只忧平庸逐流。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6分钟
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观点
时长:4分钟
[奥运经济学11]为什么印度不和中国比奖牌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印度在历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甚至排在摩洛哥泰国等小国之后,且在其国内体育普及度相当落后。究其原因,滞后的工业化、薄弱的基础设施加上浓重传统意识形态都让印度出离于各项体育赛事之外。
印度在历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甚至排在摩洛哥泰国等小国之后,且在其国内体育普及度相当落后。究其原因,滞后的工业化、薄弱的基础设施加上浓重传统意识形态都让印度出离于各项体育赛事之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最美的人兽合影:简直是用生命在拍照!
这画风太醉!卡戴珊穿肉色内衣玩网球
20年前的秘密:周星驰终身不娶惊人内幕被揭开!
米兰达·可儿最新比基尼写真:湿身冲浪椒乳蜜桃臀
一年一次德国情色展 成人看了都脸红!
二战纳粹武器大解密:10种最奇怪的武器
赛车宝贝丰胸翘臀巴掌脸 车手目不转睛酿车祸!
柳岩自曝第一次没出血 盘点当众谈初夜的女星
明星太太团再添美妞:富家千金+高颜值学霸!
虎父无犬子!盘点解放军中的父子将军们
东京奥运会带给我们什么?动漫 科技还是色情业
朝鲜五大国宝级美女:与金氏家族神秘关系
24小时排行
里根号航空母舰(USS Ronald Reagan CVN-76)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九号舰,也是美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第一艘成军的航空母舰。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为何不能小看印度?正是因为有中国...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t望智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媒体重点报道了5月14日至15日在召开的“”论坛,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中点指出:印度是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唯一缺席这次论坛的国家。
  与以往压倒性支持政府有所不同,这一次很多印度媒体出现了批评的声音。
  一时间,讨论无数,各种有关中印两国的比较再次热了起来。
  2015年底,中国与印度人口分别为13.75亿和12.89亿,遥遥领先第三名的3.23亿人。
  上世纪80年代,中印两国均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相近,发展起点类似。
  那么,到底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这两个发展中的大国?
  文 | 陈经 t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
  本文为t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t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责任。
  印度,14年前的中国?
  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14年的1992年,印度拉奥政府也开始了转向市场经济的重大改革。这就是印度不少人与中国比较时,经常强调的“中国比印度先发展了14年”。
  乍一听,这似乎是印度人对经济落后于中国的简化解释,忽略了两国的众多差异。但神奇的是,印度一些主要经济数据和中国差距还真是14年左右。
  人口、GDP总额、进出口贸易额、外汇储备、汽车销量、发电量,要描述一国的经济规模,这是最重要的几个数据。
  中国2002年那阵子经济发展成果已经很可观了,和1978年相比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印度这些数据项目上和中国12-16年前相近,说明印度经济和过去相比,确有长足的进步,不可小视。
  总的来说,印度相当于14年前中国的弱化版。印度也有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与中国差距要大于14年。
  印度2016年粗钢产量9562万吨排世界第三,与中国万吨相当。
  印度铁路货运量2016年只有11亿吨,只相当于中国1980年的水平。
  在一些相关的数据上,印度差距要小一些。例如印度手机用户超过10亿,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1.09亿部。这是因为手机行业发展太快,中印差距不会太大。
  2002年,中国的发展气氛和印度现在也有相似之处。虽然有了很多成果,但是人们观察到的是摆在眼前的巨大困境,和先进国家差距仍然极大,比如三农问题。
  当时,国际上对中国的预期也没有多高,认为2030年GDP总额能追上就算乐观。中国当时的硬数据只相当于现在印度的水平,对世界经济影响力不足。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当年很多人对中国很悲观。
  印度目前与当时中国类似,虽然发展了20多年,还是觉得差距太大。2014年,印度民众把“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莫迪选了上来。
印度总理莫迪(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度有进步,无奈中国跑得更快
  靠着21世纪一波超级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在全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巨大的经济成果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极具震撼力。
  虽然从时间来说中国只领先印度14年,但就在这么短时间里基础数值却翻了5-8倍。
  对印度来说,这个大得有些残忍数值差距,事实上终结了中印经济发展“谁更成功”这个话题。印度内部前些年就已不再探讨超过中国的可能性,转而关注印度自身的发展。
  其实,这些年印度经济只要不和中国比较,也算得上成果斐然,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屈一指。
  特别是在中印比较的前期,即使中国数据已经开始放量增长,不少西方背景的经济学家仍然“逆势”看好印度的“制度优越性”,各种指数评估硬挺印度。
  如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印度排名是43位,优于中国的54位。2007年第一期《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印度排名23位,优于中国的29位。又或者用“金砖五国”、“Chindia”等概念将中印强行捆绑。甚至迟至2008年,还有人认为印度能从绝对数值(不是增长率)上超过中国,认为全球经济危机中国会趴下而印度崛起。
  等中印数据差距放大到5倍以上,这类离谱的排名或者预测才基本消停。金砖五国,变成了一金四砖,印度国内都不愿意和中国比数据了。
  预测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中国不少人对印度不是太看得起,喜欢以猎奇的眼光描述印度的落后与制度缺陷,并以中印差距为例证,将印度当成发展中国家的失败典型。
  但这绝对是错误的观察方向,其实从经济成就、全球影响力、进步速度等各方面因素来看,印度可以算得上仅次于中国的有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的国家。
  “人口多底子薄”说法过时了?
  印度人均GDP只有1700多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都算低端,但2002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也不高。观察印度和之前观察中国类似,不能只看较低的人均数值。
  中印超过10亿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会出现“越大越强”的规模效应。目前,只有中印两国有这种明显迹象,其中有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值得留意。
  以前大家总觉得,人口多会拖累经济发展,小国更容易快速发展。人口多,好不容易取得一些经济成就,人均一下就没多少了。人口5000万以下的小经济体在少数几个产业取得突破,就可以带动整个经济快速增长,与人口大国迅速拉开差距。中国抱怨人口多底子薄说了多年,80年代就说不能和周边地区比发展速度,要和同样人口多的印度比。印度更一直在抱怨,说人口多没办法,“印度式”3-4%的低增长率是被拖累的。亚洲四小龙快速崛起吃香喝辣,中印两个难兄难弟混得灰头土脸。
  后来中国改革开放搞了十来年,虽然人均绝对数值还是不怎么样,但增长率是上来了,打开了想象力。印度1992年搞起经济改革,部分原因就是看到中国增长率可以高到8-9%,以前是不敢想的。一搞改革,印度增长率还真上来了。这是中国对印度的第一个“理论贡献”。
  更令人意外的是,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10多年又实现了一波超级经济增长。这次中国进一步用实践证明,人口超级大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增长反而更容易!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还年年增长率排第一。这对印度来说,如果接受经济竞争输给中国这个现实,其实是一个超级利好,再一次打开了想象空间,是中国对印度再一次的“理论贡献”。印度只要能部分复制中国的这次增长,也会让印度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风声说,提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基础模型的保罗?罗默(Paul Romer)很快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他1986年提出的理论,正可以用于解释中印这种人口大国的超常经济增长。
  传统增长理论看物理资本积累,人口大国需要的积累更多,基础设施压力大,更容易受物理瓶颈的限制,就是中印两国长年唠叨的“人口多底子薄”。
  罗默认为不是这样,在新经济条件下增长的瓶颈与动力是学习模仿速度以及经济规模,人口大国反而有优势。因为人口大国消费市场极大,无形资产利用率高。同样的技术应用,人口大国有足够人口去产生经济回报,技术扩散效应好,人均技术投入不用多高效果就很好,这是小国做不到的。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度出了个莫迪
  既然中国已经完美实现了这种人口优势技术扩散的“内生经济增长”,印度没有理由不动心。莫迪的发展思路就是学习中国,搞基建、搞制造业,make in India,希望重现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已经明确提出来了。确实只有印度有这个潜力,其它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以及综合经济条件都不如它,只有印度有可能再现一次举世瞩目的超级经济增长。
  我们经常听到印度各种不靠谱的新闻,制度缺陷、基建缺陷、各种冲突,为何它的经济增长势头却显得很好?很大原因就是这个“内生经济增长”强大的拉动作用。虽然印度现在问题很多,但中国14年前问题也不少。中印这种人口大国势头起来不容易,但是起来了那就不得了。
  从政治上来说,莫迪的强势崛起标志着印度全社会对发展的决心和过去不一样了。莫迪2014年当选时就是大胜,印度人民党组成了1984年以来首个单独多数政府。经过近三年执政,莫迪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强化。人民党横扫今年3月的北方邦立法会选举,取得了403个席位中的324个。
  莫迪的发展主义叙事深入人心,一举击溃了印度落后政治势力的陈腔烂调。莫迪在集会上宣称:一个全新的印度已经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某种程度来说,相当于印度也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社会共识。对于经济发展,这种全社会“一定要发展起来”的决心是最为重要的。
  从一些经济现象看,印度也有和过去不一样的迹象,人口大国“内生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发挥威力。最明显的是信息科技应用,可能让印度“弯道超车”,通过新技术的红利解决之前困扰印度的一些管理问题。如数字身份证覆盖了99%以上的18岁人口,以此为基础展开数字支付,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发展空间极大。印度发电量从2005年的6895亿度增长至2016年的13048亿度,这个进步速度并不慢,年均有6%,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三。
  经济数字起起伏伏高高低低,有时不好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很好的那些年,各种波动起伏也不小,但是增长的气势最为关键。有气势的时候,舆论形容得困难得很的局面,其实增长还是比别的国家好得多。中国和印度经常有这种情况,因为势头已经起来了,虽然毛病很多,但是司空见惯的技术扩散带来的增长会长期一直起作用。
  有中国在,印度市场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印度有理论上的参考作用,现实意义也极为重要。
  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按印度统计数据,2016财年印度从中国进口额617亿美元,对中国出口仅90亿美元,逆差高达526亿美元。可以看出,中国几乎不需要印度商品,市场上也确实没见过多少印度货。但是中国各类产品对印度却非常重要,其意义比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要大得多。
  中国中兴等公司出口到印度的电信设备非常关键,印度IT基础设施需要中国公司的帮助。
  这两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小米、VIVO、OPPO、联想占据了印度市场前五的位置,四家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已达40.3%。
  印度发电量的高增长,与中国公司提供的电力设备直接相关。2010年印度信实电力向(,)集团订购了价值100亿美元的电力设备。电气、(,)、哈尔滨电气是印度电力市场的主要设备提供商,质优价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生经济增长并非只是人口多就行,还需要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如果只靠印度自己,很难突破薄弱基础设施的限制。但因为有中国公司的帮助,印度这个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只要和中国公司大力合作,IT基础设施、智能手机、电力设备的高速增长都有了物质基础。
  中国公司会在全球所有国家开展生意,并不特别针对印度,中印贸易额也并不太高,在中国整体贸易额中占比很小。但印度从与中国合作中获得的利益却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印度和中国的贸易,不是象其它国家那样以自然资源为主打。印度众多人口蕴含的消费潜力无比巨大,在“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中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新格局中会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莫迪与习近平在西安(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度和中国公司合作开发潜力巨大的印度市场,目前还只是开始。中国公司也已经认识到了印度的巨大发展机会,不断大举进军印度市场。
  对印度的观察,不仅会受各类新闻报导的干扰,一些深入的分析也看到了印度的本质弱点。离谱的劳工法规、落后的社会观念、较低的政府效率、粉饰的统计数据,加上印度国内与国际上多年来的夸张宣传,容易让人怀疑印度经济的成色与潜力。
印度换钞引发骚乱(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实际上,在无数混乱细节基础上的社会稳定,却是印度发展的重要根基。孟买铁路事故率居高不下,多年来仍然平静地运行着。2016年底莫迪突然宣布废钞,引发社会混乱,全球基本不看好。但是印度人却基本平静地承受下来了,换钞基本结束。印度人要去银行排队换钞很麻烦还死了人,但是人们理解莫迪打击贪腐的出发点,选择支持他。
  由于印度制造业的落后,印度想实现中国式的超级经济增长困难极大。但是结合印度自身国情,借助以中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公司的帮助,实现可观的经济增长却并不难。
  2030年,印度GDP超过日本应该问题不大。
  因此,断言印度未来不可能有本质改变,是缺乏远见的。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t望智库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为何不能小看印度?正是因为有中国...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人喜欢中国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