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时候按Q扔的是国产60式迫击炮弹弹

帖子主题:[原创]迫击炮弹真的可以这样用吗?不懂求[版主已阅]
共&43072&个阅读者&
军号:5449272 工分:2652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迫击炮弹真的可以这样用吗?不懂求[版主已阅]
《拯救大兵瑞恩》大家都看过,迫击炮弹在触发底火后被主人公当手榴弹用。这个真的可以吗?怕是来不及吧...点击过万奖励50分-----ak47u571点击率过3万奖励100工分 版主----昭勇将军本文内容于
8:22:12 被昭勇将军编辑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迫击炮弹真的可以这样用吗?不懂求[版主已阅]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无畏人生苦
在第36楼的发言:可以,但是要实现装好引信吧。临战前,总有一点时间就是用来做这些准备工作的,包括给炮弹上好引信、把手榴弹盖子拧松、弹夹上好子弹、二战德国的M24手榴弹、铁拳反坦克火箭等还有在临战前才装雷管的,准备工作不会等开打后再做的啊。本文内容于
11:01:15 被Rickclark618编辑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00256 工分:69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獨孤
在第31楼的发言:这才是铁血该有的帖子上铁血这么久这但是看到的唯一没有谩骂的没有攻击的帖子!这样的精辟的技术分析这样深入的探讨这才应该是铁血的风格。感谢大家给铁血这样的一个氛围。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0210201
在第48楼的发言:砸那一下是为了解锁而已 扔出去不撞到头仍然炸不了的 电影修饰了一下而已让每发都炸了 要现实中 指不定什么样呢!对于非旋转稳定的迫击炮炮弹,弹体重心只要在气动阻力中心之前,就能够使大部分炮弹头部朝前飞行,而尾翼的存在,使这一种倾向稳定性更加稳定。哪怕是屁股朝前抛出,在一定距离后,还是头部朝前。羽毛球的飞行大家研究过没有?就是如此。一般来讲,滑膛炮炮弹,几乎都是以尾翼稳定,少数也有斜置尾翼通过气流导转稳定的,还有些,是通过尾裙方式(如部分弹道导弹弹头)还有的就干脆加大头部重量的方式来使重心靠前。总之,要使弹体所受空气阻力的作用点中心保持在弹体重心之后,这样产生的空气阻力力矩就能始终使弹尾向后,弹头向前。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5225 工分:691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看了几个精华回复,确实有误导铁友的嫌疑。第一,迫击炮弹引信方式不同,以我国63式60迫击炮为例,最少有钢珠惯性解锁的1号引信和弹簧销惯性解锁的3号引信两种。其中,1号引信不能投掷,3号引信迫击炮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投掷杀敌的战例。第二,迫击炮弹的由勤务保险、引信惯性解锁机构、触发引信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如同楼主图片所示,拿一发迫击炮弹磕一磕就投掷出去,炮弹是不会炸的。因为在勤务保险没有解除之前,引信解锁机构和触发引信机构都不会动作。如果是发射超口径弹,还有一道炮口重装保险,第三,看到帖子中,几位铁友恰恰用钢珠惯性解锁的引信图示来证明手投迫击炮弹,这是错误的,手投的不能是钢珠解锁,必须是弹簧销解锁。第四,即便是弹簧销解锁的迫击炮弹在投掷前磕硬物解锁时,也必须掌握磕碰力量的轻重,力量小于270牛顿.米是没有作用的。第五,美国大片里也有很多镜头、情节设定经不起推敲,切勿盲目相信美国大片。仔细看图片就看出,那美国鬼子连勤务保险的帽子都揭开就用炮弹傻砸座钣,能解锁保险吗?肯定不能!为啥一贯比较严谨的大片会如此拍?因为如果把勤务保险解除了去砸座钣,万一演员投掷不当,而那炮弹确实是实弹的话......悲催了。迫击炮弹始终不是手榴弹,这个概念需要区分清楚,不能因为弹簧销引信解锁机构迫击炮弹能用手投掷就把迫击炮弹当做手榴弹。迫击炮弹的形状、重量都不适合人工投掷,而装药量比手榴弹大,威力更大,因此万一投掷不同很容易误伤自己,特别是在平地、有房屋建筑的城市巷战中,切忌手投迫击炮弹,能用的地方是山地防御战,自己在高处,那就安全了,投掷迫击炮弹威力大,比手榴弹过瘾。以上为本人管见,不喜勿喷,欢迎友好讨论。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85692 工分:8274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看了所有回复,有扯得让人蛋疼的,也有专业到抽象的。我就说个简单的版本吧:用迫击炮的炮弹底部磕一下硬物,那是为了解除一道保险,注意了是解除一道保险而不是触发引信。《大兵》里那个情节是这样的:那人右手从弹药箱里举出炮弹时,左手做了一个像拉手榴弹引线的动作(这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只知道他拿着炮弹砸了一下那块钢板),其实那是解除第一道保险,也就是上面有人提到的勤务保险,然后炮弹底部磕一下硬物,这是解除第二道保险,也就是发射惯性保险。然后用双手递给身边的大兵以高抛物线扔出去,注意那人扔得很高,这是为了确保炮弹落地时弹头先着地,弹头着地后触发最后一道保险,这时才轮到延时引信,或者那炮弹根本没有延时引信,落地时立马爆炸。还有那说空降兵用延时引信的能增加安全性的,那根本就是扯弹!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你们两个精彩回复的,首先恭喜一个。然后,可惜的是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很遗憾,因为小编看不懂别人发的引信结构图,所以把你们的貌似靠谱帖子给做了精彩。你们应该感到幸运才对。至于事实,正如那位解释清楚了迫击炮弹引信的兄弟一样。就是那么回事。我再补充图片(也是以前铁血兄弟发过的):发射前,没有发射时的惯性,未解除保险钢珠(撞针被钢珠卡住无法上下移动),撞针侧面也挡住了那个像个纽扣电池似的那个激发火帽(有至少2道保险没有解除)——这种时候的引信,可以直接用榔头使劲砸头部,顶多砸坏一切击针的阻碍后击针把下面不大敏感的黄色部分的柱状装药戳个坑,仍然不会炸(因为击针和唯一敏感的激发火帽是完全错开的);迫击炮弹发射后的引信,由于铜柱惯性后坐,钢珠滚落到槽中,让开卡住击针的位置,击针先被击针簧顶上去,击针侧面让开火帽,致使火帽能够旋转过来对正击针尖端要撞击的通道(这时候,唯一的保险就是击针自己的弹簧和引信外部的盖子,基本上可以一触即发了);已经解除发射保险的迫击炮弹模型(如果是实弹,则一触即发)。几乎同样原理的短型引信(保险未解除)当然,平时在这一切保险外还有一根勤务保险,用来锁住一切部件的运动,保证不会因为撞击什么的误解除惯性保险,常见的就是一根穿过引信的钢丝绕在外边半圈,发射时用手扯下来就行。引信是弹药的大脑,是集中了人类机械时代的结构设计的精华(更复杂的电子引信先暂时不提),可没有那么简单的。上边已经是最简单的小型非自转式炮弹引信了。其他的膛线类火器弹药的引信,还有什么利用发射后弹体高速旋转离心力解除保险那一关;后期的引信还有出膛后一定距离才解除最后一道保险的空气动力解除式、延期药解除式之类的,总之,确保,只要不是正常发射,就不会随便爆炸。一般弹药,都有3道以上的保险。本文内容于
20:10:45 被Rickclark618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935 工分:134017
/ 排名:9208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是允许的。在底板上用力敲击弹尾实际上就是模拟炮弹滑动到膛底,发射药被激发将炮弹射出的瞬间,弹头引信的保险钢珠因加速度作用解锁,引信被激活,炮弹才会爆炸。平时保险钢珠锁定引信,方便运输、储存。比较安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576 工分:4372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和底火没半点关系,敲的是迫击炮弹的尾翼,也和延时引信没半点关系,敲引信那是找死……迫击炮的击发原理是:在炮弹的底部有一基本药管,将炮弹塞入炮口后,炮弹在重力作用下使其底火与炮管内部的击针碰撞而点燃,其火药气体推动炮弹飞出。士兵在没有迫击炮时,可以手握炮弹用力向硬物上撞击炮弹底部,使弹头引信在惯性作用下解脱保险。当需要使用时,用力向前上方扔出,使炮弹在空中摆正姿势,让头部引信准确地着地就可以爆炸了。大于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因重量较大,杀伤半径也较大,为防止炸到自己,一般不宜用于手投。说明一下:迫击炮弹引信确有惯性解除的保险(见图)。引信上戴有保险帽,但在下大雨、冰雹时防止炮弹在空中早炸,不能取下保险帽;同理在对岩石等硬目标射击时,为防止引信在起爆前损坏,也不能取下。只有在对较软的土质射击并希望其落地的同时就爆炸,以扩大杀伤效果的时候,发射前才可用手拧下。这是旧式惯性后坐半保险型迫击炮弹引信击针的解锁过程。当保险销被拔掉后,锁住底火隔断机构的A滑块即可以上下自由运动,此时迫击炮弹处于待发状态。炮弹发射时,炮弹受到巨大的后坐力加速度,在惯性力的作用下,A滑块压缩弹簧向下运动,解脱B滑块向外移动,C隔断栓体随之横向补位,露出D击针和E雷管之间的通道,此时引信被解脱保险。当炮弹击中目标时。最前方的铜帽被压扁,击针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撞击雷管,引爆炸药。本文内容于
16:03:10 被qbz81qbz03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23467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17439 工分:24226
左箭头-小图标
最近看到一部抗战片 里面有一个用匕首猛刺弹体尾翼引爆炮弹和鬼子同归于尽的镜头 不知靠不靠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129919 工分:110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ongshenjihua
在第32楼的发言:看了几个精华回复,确实有误导铁友的嫌疑。
第一,迫击炮弹引信方式不同,以我国63式60迫击炮为例,最少有钢珠惯性解锁的1号引信和弹簧销惯性解锁的3号引信两种。其中,1号引信不能投掷,3号引信迫击炮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投掷杀敌的战例。
第二,迫击炮弹的由勤务保险、引信惯性解锁机构、触发引信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如同楼主图片所示,拿一发迫击炮弹磕一磕就投掷出去,炮弹是不会炸的。因为在勤务保险没有解除之前,引信解锁机构和触发引信机构都不会动作。如果是发射超口径弹,还有一道炮口重装保险,
第三,看到......如果有人要干你而你又没带保护自己的工具,恰好旁边有一卖工具的商店,不过东西质量不好还很贵。我问你,,,你是选择直接被干,还是去商店买很贵的工具。。。。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25782 工分:88
左箭头-小图标
好像只要能扔得足够远就是可行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0210201
在第48楼的发言:砸那一下是为了解锁而已 扔出去不撞到头仍然炸不了的 电影修饰了一下而已让每发都炸了 要现实中 指不定什么样呢!对于非旋转稳定的迫击炮炮弹,弹体重心只要在气动阻力中心之前,就能够使大部分炮弹头部朝前飞行,而尾翼的存在,使这一种倾向稳定性更加稳定。哪怕是屁股朝前抛出,在一定距离后,还是头部朝前。羽毛球的飞行大家研究过没有?就是如此。一般来讲,滑膛炮炮弹,几乎都是以尾翼稳定,少数也有斜置尾翼通过气流导转稳定的,还有些,是通过尾裙方式(如部分弹道导弹弹头)还有的就干脆加大头部重量的方式来使重心靠前。总之,要使弹体所受空气阻力的作用点中心保持在弹体重心之后,这样产生的空气阻力力矩就能始终使弹尾向后,弹头向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9900 工分:36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应该不可能吧
速度没那么快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2452 工分:4909
左箭头-小图标
砸那一下是为了解锁而已 扔出去不撞到头仍然炸不了的 电影修饰了一下而已让每发都炸了 要现实中 指不定什么样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00256 工分:69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獨孤
在第31楼的发言:这才是铁血该有的帖子上铁血这么久这但是看到的唯一没有谩骂的没有攻击的帖子!这样的精辟的技术分析这样深入的探讨这才应该是铁血的风格。感谢大家给铁血这样的一个氛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45779 工分:8394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贴可以归置一下当成步兵炮教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99924 工分:25330
左箭头-小图标
当年霉菌的炮弹跟现在的的确不一样。磕屁股的确可以。。&以下是引用Rickclark618
在第3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longshenjihua
在第32楼的发言:看了几个精华回复,确实有误导铁友的嫌疑。
第一,迫击炮弹引信方式不同,以我国63式60迫击炮为例,最少有钢珠惯性解锁的1号引信和弹簧销惯性解锁的3号引信两种。其中,1号引信不能投掷,3号引信迫击炮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投掷杀敌的战例。
第二,迫击炮弹的由勤务保险、引信惯性解锁机构、触发引信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如同楼主图片所示,拿一发迫击炮弹磕一磕就投掷出去,炮弹是不会炸的。因为在勤务保险没有解除之前,引信解锁机构和触发引信机构都不会动作。如果是发射超口径弹,还有一道炮口重装保险,
第三,看到......
这里是和你交流一下,非喷勿怪:
首先,迫击炮弹引信有多种,而我国的大部分装备如迫击炮弹引信与美国装备无直接联系,无法沿用。结构上,迫击炮弹的迫1、2等引信结构,和二战美军常见的这种60mmM49A2迫击炮炮弹引信是有很大区别的。
注意看,上面是影片中出现的是当时美军的60毫米M49A2迫击炮弹(片中特征完全一致),炮弹不到3斤(2.96磅),可以手投,其引信为M52B型惯性引信(据美军二战装备资料),非我军那种二十年后迫1、2型引信,M52B型惯性引信其实就是楼上其他人发过的引信图,我再重复发一下:
从这样引信的机构图上说明了其用的是惯性+触发引信,作用原理如下:
1。影片中注意其首先拔掉保险丝(引信锥体外部绕着大半圈的黄色的铜丝还是钢丝)(保险不拔A就动不了,A不动B就不能动,B不动C就动不了,C不动击针D就无法碰到下面的黄色柱状的起爆管E)
2。然后炮弹放入炮管,下滑到底部撞击击针,触发底火,点燃发射药。此时A在惯性下向下移动解锁。影片中把炮弹尾部使劲墩一下就是起到给A解锁的作用
3。A解锁后B在弹簧的弹力下被顶出,给C解了锁
4。C也在弹簧的弹力下滑动,那个能让击发引信D通过的小孔移到了D的下面
5。炮弹撞击目标,击针D向下移动触发起爆管E,从而引爆主装药
注意看,片中也有拔除勤务保险钢丝的对白:Fuse_arming wire(拔掉保险丝), set back(屁股使劲墩一下),heave it(向上抛出去)这个本楼第二图有(原来的翻译很蛋疼,让人弄不清楚状况)。这就是美军二战小型迫击炮弹的特点。而这样的引信结构,也是可以用片中方式墩一下屁股再投掷的。和我国常用的惯性筒-钢珠模式完全不一样。
我军的装备,最早来自于吴运铎带领下的人民军队的军工厂,以拆解仿造日、意、德等国和民国时期各地生产制造的炮弹的哑弹为主,后逐渐实现自行发展,以及创造发明,解放后,又在相当大程度上借鉴和直接仿制了苏联的武器弹药。60mm迫击炮弹的引信,建国后,先后有德国布朗式、100式、改100式、100-2式、目5式、137瞬发式、目6式等,多为半保险式引信。1960年后,装备部将60mm迫击炮弹引信全部规范化,这才有迫1甲式(因迫1式不够安全所以被改进,原型淘汰)、迫2式等全保险式引信,迫1甲用在31、63和美式60mm迫击炮弹上,迫2则用在53式、67式和苏37式、41式、43式的82mm迫击炮弹上,也有用在63式的长弹和120超口径迫榴弹上的。两种引信构造相似:
迫1甲引信如图:
而你提及的迫3引信,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机构,仅仅依靠一个切断销的强度来达到主要的保险目的,切断销强度最小剪断力在320牛到420牛,发射时的最大惯性力不超过270牛,所以引信结构无法动作,而撞击目标时代惯性力大大大于420牛,所以就可以切断这个销子而达到击针刺发火帽而引爆。但是看起来除了盖子和勤务保险销外,就几乎没有什么保险了,这种靠材料强度式的引信保险,感觉比较原始。
迫3引信如图:
惯性保险的原理,都是利用发射时惯性力,使保险结构解脱对击针的限制,从而达到解除保险的,这一点都一样,但是反映到各国的装备上,就各有各的方式,我国的就和美国二战时期的结构上有很大不同。所以用我国的来套在美国二战时期装备的结构和性能上,是不合适的。
总的来看,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觉得片中是美国二战时期的弹药,和我国建国后的有很大区别,基本上,片中对此是比较忠实的反映了真实情况,我认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36273 工分:4608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5854 工分:41
左箭头-小图标
这样把推进的底火给击发,手废就算了。可不要把周围的兄弟给废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42100 工分:63301
左箭头-小图标
莫非有延时?就像二战初期德军装备的手榴弹,延时太长,经常被扔来扔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29486 工分:1415
左箭头-小图标
可以当手榴弹用但是方法不是那样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29486 工分:141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98578 工分:1405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ickclark618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
你们两个精彩回复的,首先恭喜一个。然后,可惜的是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很遗憾,因为小编看不懂别人发的引信结构图,所以把你们的貌似靠谱帖子给做了精彩。你们应该感到幸运才对。
至于事实,正如那位解释清楚了迫击炮弹引信的兄弟一样。就是那么回事。
我再补充图片(也是以前铁血兄弟发过的):
发射前,没有发射时的惯性,未解除保险钢珠(撞针被钢珠卡住无法上下移动),撞针侧面也挡住了那个像个纽扣电池似的那个激发火帽(有至少2道保险没有解除)——这种时候的引信,可以直接用榔头使劲砸头部,顶多砸坏一切击针的阻碍后击针把下面不大敏感的黄色部分的柱状装药戳个坑,仍然不会炸(因为击针和唯一敏感的激发火帽是完全错开的);
迫击炮弹发射后的引信,由于铜柱惯性后坐,钢珠滚落到槽中,让开卡住击针的位置,击针先被击针簧顶上去,击针侧面让开火帽,致使火帽能够旋转过来对正击针尖端要撞击的通道(这时候,唯一的保险就是击针自己的弹簧和引信外部的盖子,基本上可以一触即发了);
已经解除发射保险的迫击炮弹模型(如果是实弹,则一触即发)。
几乎同样原理的短型引信(保险未解除)
当然,平时在这一切保险外还有一根勤务保险,用来锁住一切部件的运动,保证不会因为撞击什么的误解除惯性保险,常见的就是一根穿过引信的钢丝绕在外边半圈,发射时用手扯下来就行。
引信是弹药的大脑,是集中了人类机械时代的结构设计的精华(更复杂的电子引信先暂时不提),可没有那么简单的。上边已经是最简单的小型非自转式炮弹引信了。
其他的膛线类火器弹药的引信,还有什么利用发射后弹体高速旋转离心力解除保险那一关;后期的引信还有出膛后一定距离才解除最后一道保险的空气动力解除式、延期药解除式之类的,总之,确保,只要不是正常发射,就不会随便爆炸。一般弹药,都有3道以上的保险。大哥,你这帖子应该单独发出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72322 工分:53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无畏人生苦
在第36楼的发言:可以,但是要实现装好引信吧。临战前,总有一点时间就是用来做这些准备工作的,包括给炮弹上好引信、把手榴弹盖子拧松、弹夹上好子弹、二战德国的M24手榴弹、铁拳反坦克火箭等还有在临战前才装雷管的,准备工作不会等开打后再做的啊。本文内容于
11:01:15 被Rickclark618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1196 工分:2573
左箭头-小图标
可以,但是要实现装好引信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ongshenjihua
在第32楼的发言:看了几个精华回复,确实有误导铁友的嫌疑。
第一,迫击炮弹引信方式不同,以我国63式60迫击炮为例,最少有钢珠惯性解锁的1号引信和弹簧销惯性解锁的3号引信两种。其中,1号引信不能投掷,3号引信迫击炮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投掷杀敌的战例。
第二,迫击炮弹的由勤务保险、引信惯性解锁机构、触发引信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如同楼主图片所示,拿一发迫击炮弹磕一磕就投掷出去,炮弹是不会炸的。因为在勤务保险没有解除之前,引信解锁机构和触发引信机构都不会动作。如果是发射超口径弹,还有一道炮口重装保险,
第三,看到......还有,需要指出的是:1、片中勤务保险的盖子是本身就去掉了的,你看看截图吧,那根本就没有勤务保险盖子。而且人家还在后磕炮弹前,还专门注意到拔掉了保险钢丝(西方炮弹比较常用这个作为发射前手工解除的那道保险);2、你的理念中的几种国产保险,和早在1940年代的二战中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有资料完全可以说明,二战美国根本没有用我们现在这种保险形式。那就正是钢柱惯性体保险。我只是用后来改进后的钢珠惯性体式保险来说明其可行性而已,实际上剧中的引信是另一位兄弟发的那一种。总之,用自己家的东西去套别人家的东西,总会有一些不妥的。我们评论一件东西,要对号入座而不是用类似的来做断定,这样过于武断。因为本来就不一样。你这样呢,也是有些误导人家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ongshenjihua
在第32楼的发言:看了几个精华回复,确实有误导铁友的嫌疑。
第一,迫击炮弹引信方式不同,以我国63式60迫击炮为例,最少有钢珠惯性解锁的1号引信和弹簧销惯性解锁的3号引信两种。其中,1号引信不能投掷,3号引信迫击炮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投掷杀敌的战例。
第二,迫击炮弹的由勤务保险、引信惯性解锁机构、触发引信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如同楼主图片所示,拿一发迫击炮弹磕一磕就投掷出去,炮弹是不会炸的。因为在勤务保险没有解除之前,引信解锁机构和触发引信机构都不会动作。如果是发射超口径弹,还有一道炮口重装保险,
第三,看到......这里是和你交流一下,非喷勿怪:首先,迫击炮弹引信有多种,而我国的大部分装备如迫击炮弹引信与美国装备无直接联系,无法沿用。结构上,迫击炮弹的迫1、2等引信结构,和二战美军常见的这种60mmM49A2迫击炮炮弹引信是有很大区别的。注意看,上面是影片中出现的是当时美军的60毫米M49A2迫击炮弹(片中特征完全一致),炮弹不到3斤(2.96磅),可以手投,其引信为M52B型惯性引信(据美军二战装备资料),非我军那种二十年后迫1、2型引信,M52B型惯性引信其实就是楼上其他人发过的引信图,我再重复发一下:从这样引信的机构图上说明了其用的是惯性+触发引信,作用原理如下:1。影片中注意其首先拔掉保险丝(引信锥体外部绕着大半圈的黄色的铜丝还是钢丝)(保险不拔A就动不了,A不动B就不能动,B不动C就动不了,C不动击针D就无法碰到下面的黄色柱状的起爆管E)2。然后炮弹放入炮管,下滑到底部撞击击针,触发底火,点燃发射药。此时A在惯性下向下移动解锁。影片中把炮弹尾部使劲墩一下就是起到给A解锁的作用3。A解锁后B在弹簧的弹力下被顶出,给C解了锁4。C也在弹簧的弹力下滑动,那个能让击发引信D通过的小孔移到了D的下面5。炮弹撞击目标,击针D向下移动触发起爆管E,从而引爆主装药注意看,片中也有拔除勤务保险钢丝的对白:Fuse_arming wire(拔掉保险丝), set back(屁股使劲墩一下),heave it(向上抛出去)这个本楼第二图有(原来的翻译很蛋疼,让人弄不清楚状况)。这就是美军二战小型迫击炮弹的特点。而这样的引信结构,也是可以用片中方式墩一下屁股再投掷的。和我国常用的惯性筒-钢珠模式完全不一样。我军的装备,最早来自于吴运铎带领下的人民军队的军工厂,以拆解仿造日、意、德等国和民国时期各地生产制造的炮弹的哑弹为主,后逐渐实现自行发展,以及创造发明,解放后,又在相当大程度上借鉴和直接仿制了苏联的武器弹药。60mm迫击炮弹的引信,建国后,先后有德国布朗式、100式、改100式、100-2式、目5式、137瞬发式、目6式等,多为半保险式引信。1960年后,装备部将60mm迫击炮弹引信全部规范化,这才有迫1甲式(因迫1式不够安全所以被改进,原型淘汰)、迫2式等全保险式引信,迫1甲用在31、63和美式60mm迫击炮弹上,迫2则用在53式、67式和苏37式、41式、43式的82mm迫击炮弹上,也有用在63式的长弹和120超口径迫榴弹上的。两种引信构造相似:迫1甲引信如图:而你提及的迫3引信,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机构,仅仅依靠一个切断销的强度来达到主要的保险目的,切断销强度最小剪断力在320牛到420牛,发射时的最大惯性力不超过270牛,所以引信结构无法动作,而撞击目标时代惯性力大大大于420牛,所以就可以切断这个销子而达到击针刺发火帽而引爆。但是看起来除了盖子和勤务保险销外,就几乎没有什么保险了,这种靠材料强度式的引信保险,感觉比较原始。迫3引信如图:惯性保险的原理,都是利用发射时惯性力,使保险结构解脱对击针的限制,从而达到解除保险的,这一点都一样,但是反映到各国的装备上,就各有各的方式,我国的就和美国二战时期的结构上有很大不同。所以用我国的来套在美国二战时期装备的结构和性能上,是不合适的。总的来看,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觉得片中是美国二战时期的弹药,和我国建国后的有很大区别,基本上,片中对此是比较忠实的反映了真实情况,我认为。本文内容于
13:08:57 被Rickclark618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85692 工分:8274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看了所有回复,有扯得让人蛋疼的,也有专业到抽象的。我就说个简单的版本吧:用迫击炮的炮弹底部磕一下硬物,那是为了解除一道保险,注意了是解除一道保险而不是触发引信。《大兵》里那个情节是这样的:那人右手从弹药箱里举出炮弹时,左手做了一个像拉手榴弹引线的动作(这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只知道他拿着炮弹砸了一下那块钢板),其实那是解除第一道保险,也就是上面有人提到的勤务保险,然后炮弹底部磕一下硬物,这是解除第二道保险,也就是发射惯性保险。然后用双手递给身边的大兵以高抛物线扔出去,注意那人扔得很高,这是为了确保炮弹落地时弹头先着地,弹头着地后触发最后一道保险,这时才轮到延时引信,或者那炮弹根本没有延时引信,落地时立马爆炸。还有那说空降兵用延时引信的能增加安全性的,那根本就是扯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5225 工分:691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看了几个精华回复,确实有误导铁友的嫌疑。第一,迫击炮弹引信方式不同,以我国63式60迫击炮为例,最少有钢珠惯性解锁的1号引信和弹簧销惯性解锁的3号引信两种。其中,1号引信不能投掷,3号引信迫击炮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投掷杀敌的战例。第二,迫击炮弹的由勤务保险、引信惯性解锁机构、触发引信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如同楼主图片所示,拿一发迫击炮弹磕一磕就投掷出去,炮弹是不会炸的。因为在勤务保险没有解除之前,引信解锁机构和触发引信机构都不会动作。如果是发射超口径弹,还有一道炮口重装保险,第三,看到帖子中,几位铁友恰恰用钢珠惯性解锁的引信图示来证明手投迫击炮弹,这是错误的,手投的不能是钢珠解锁,必须是弹簧销解锁。第四,即便是弹簧销解锁的迫击炮弹在投掷前磕硬物解锁时,也必须掌握磕碰力量的轻重,力量小于270牛顿.米是没有作用的。第五,美国大片里也有很多镜头、情节设定经不起推敲,切勿盲目相信美国大片。仔细看图片就看出,那美国鬼子连勤务保险的帽子都揭开就用炮弹傻砸座钣,能解锁保险吗?肯定不能!为啥一贯比较严谨的大片会如此拍?因为如果把勤务保险解除了去砸座钣,万一演员投掷不当,而那炮弹确实是实弹的话......悲催了。迫击炮弹始终不是手榴弹,这个概念需要区分清楚,不能因为弹簧销引信解锁机构迫击炮弹能用手投掷就把迫击炮弹当做手榴弹。迫击炮弹的形状、重量都不适合人工投掷,而装药量比手榴弹大,威力更大,因此万一投掷不同很容易误伤自己,特别是在平地、有房屋建筑的城市巷战中,切忌手投迫击炮弹,能用的地方是山地防御战,自己在高处,那就安全了,投掷迫击炮弹威力大,比手榴弹过瘾。以上为本人管见,不喜勿喷,欢迎友好讨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4137 工分:3965
左箭头-小图标
这才是铁血该有的帖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27904 工分:189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qbz81qbz03
在第14楼的发言:和底火没半点关系,敲的是迫击炮弹的尾翼,也和延时引信没半点关系,敲引信那是找死……
迫击炮的击发原理是:在炮弹的底部有一基本药管,将炮弹塞入炮口后,炮弹在重力作用下使其底火与炮管内部的击针碰撞而点燃,其火药气体推动炮弹飞出。
士兵在没有迫击炮时,可以手握炮弹用力向硬物上撞击炮弹底部,使弹头引信在惯性作用下解脱保险。当需要使用时,用力向前上方扔出,使炮弹在空中摆正姿势,让头部引信......相当专业,我顶贴了,有机会请介绍下40火箭弹的发射原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95848 工分:294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使命召唤5里就有这么用的,炸小鬼子那叫一个爽&以下是引用利益边疆
在第13楼的发言:迫击炮的原理是
:(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靠其自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或者依靠其自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点燃炮弹尾部的基本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外面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点燃。虽然炮弹与炮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炮弹滑落,但是弹体外部的闭气环仍能形成极大的膛内压力,推动炮弹出炮 口并飞向目标。)
《大兵》里 ,触发底火,把迫击炮弹当手榴弹是使用,怕是在触发底火的那一瞬间,强大的惯性可以把他的手废了,一枚触发底火,且没有弹道的迫击炮弹,多可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7340 工分:16425
左箭头-小图标
那不是用迫击炮弹在触发底火,而是用力下磕来解脱炮弹引信的惯性保险,此方式相当于炮弹发射瞬间的力,当惯性保险解脱后,迫击炮弹就像一枚炸弹(或者是碰炸手榴弹),投出后,引信触地即可爆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86442 头衔:勇者必胜21 工分:34628
左箭头-小图标
高手真多,谢谢科普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576 工分:4372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2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Rickclark618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
你们两个精彩回复的,首先恭喜一个。然后,可惜的是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很遗憾,因为小编看不懂别人发的引信结构图,所以把你们的貌似靠谱帖子给做了精彩。你们应该感到幸运才对。
至于事实,正如那位解释清楚了迫击炮弹引信的兄弟一样。就是那么回事。
我再补充图片(也是以前铁血兄弟发过的):
发射前,没有发射时的惯性,未解除保险钢珠(撞针被钢珠卡住无法下移),撞针侧面也挡住了那个像个纽扣电池似的那个激发火帽(有至少2道保险没有解除)——这种时候的引信,可以直接用榔头使劲砸头部,顶多砸坏一切击针的阻碍后击针把下面不大敏感的黄色部分的柱状装药戳个坑,仍然不会炸(因为击针和唯一敏感的激发火帽是完全错开的);
迫击炮弹发射后的引信,由于铜柱惯性后坐,钢珠滚落到槽中,让开卡住击针的位置,击针先被击针簧顶上去,击针侧面让开火帽,致使火帽能够旋转过来对正击针尖端要撞击的通道(这时候,唯一的保险就是击针自己的弹簧和引信外部的盖子,基本上可以一触即发了);
已经解除发射保险的迫击炮弹模型(如果是实弹,则一触即发)。
几乎同样原理的短型引信(保险未解除)
当然,平时在这一切保险外还有一根勤务保险,用来锁住一切部件的运动,保证不会因为撞击什么的误解除惯性保险,常见的就是一根穿过引信的钢丝绕在外边半圈,发射时用手扯下来就行。
引信是弹药的大脑,是集中了人类机械时代的结构设计的精华(更复杂的电子引信先暂时不提),可没有那么简单的。上边已经是最简单的小型非自转式炮弹引信了。
其他的膛线类火器弹药的引信,还有什么利用发射后弹体高速旋转离心力解除保险那一关;后期的引信还有出膛后一定距离才解除最后一道保险的空气动力解除式、延期药解除式之类的,总之,确保,只要不是正常发射,就不会随便爆炸。一般弹药,都有3道以上的保险。
呵呵,其实我那是瞎蒙的,感觉60炮手雷一样延时引信没什么不对,毕竟是空降兵的玩意,感觉碰触引信没有延时引信靠谱,因为伞兵用的都是要高空投的,延时的保险,而且瑞恩明确说了,他们有迫击炮就是炮坏了,说明那炮是美军伞兵的,不是缴获德军的,而且我发现美军很少用敌对国家的东西。你是瞎蒙的,但是好多小白就相信了,害人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1137 工分:5161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ickclark618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
你们两个精彩回复的,首先恭喜一个。然后,可惜的是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很遗憾,因为小编看不懂别人发的引信结构图,所以把你们的貌似靠谱帖子给做了精彩。你们应该感到幸运才对。
至于事实,正如那位解释清楚了迫击炮弹引信的兄弟一样。就是那么回事。
我再补充图片(也是以前铁血兄弟发过的):
发射前,没有发射时的惯性,未解除保险钢珠(撞针被钢珠卡住无法下移),撞针侧面也挡住了那个像个纽扣电池似的那个激发火帽(有至少2道保险没有解除)——这种时候的引信,可以直接用榔头使劲砸头部,顶多砸坏一切击针的阻碍后击针把下面不大敏感的黄色部分的柱状装药戳个坑,仍然不会炸(因为击针和唯一敏感的激发火帽是完全错开的);
迫击炮弹发射后的引信,由于铜柱惯性后坐,钢珠滚落到槽中,让开卡住击针的位置,击针先被击针簧顶上去,击针侧面让开火帽,致使火帽能够旋转过来对正击针尖端要撞击的通道(这时候,唯一的保险就是击针自己的弹簧和引信外部的盖子,基本上可以一触即发了);
已经解除发射保险的迫击炮弹模型(如果是实弹,则一触即发)。
几乎同样原理的短型引信(保险未解除)
当然,平时在这一切保险外还有一根勤务保险,用来锁住一切部件的运动,保证不会因为撞击什么的误解除惯性保险,常见的就是一根穿过引信的钢丝绕在外边半圈,发射时用手扯下来就行。
引信是弹药的大脑,是集中了人类机械时代的结构设计的精华(更复杂的电子引信先暂时不提),可没有那么简单的。上边已经是最简单的小型非自转式炮弹引信了。
其他的膛线类火器弹药的引信,还有什么利用发射后弹体高速旋转离心力解除保险那一关;后期的引信还有出膛后一定距离才解除最后一道保险的空气动力解除式、延期药解除式之类的,总之,确保,只要不是正常发射,就不会随便爆炸。一般弹药,都有3道以上的保险。呵呵,其实我那是瞎蒙的,感觉60炮手雷一样延时引信没什么不对,毕竟是空降兵的玩意,感觉碰触引信没有延时引信靠谱,因为伞兵用的都是要高空投的,延时的保险,而且瑞恩明确说了,他们有迫击炮就是炮坏了,说明那炮是美军伞兵的,不是缴获德军的,而且我发现美军很少用敌对国家的东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55131 工分:52
左箭头-小图标
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的(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21451 工分:4834
左箭头-小图标
上海守卫四行仓库时就用过那时候的美国佬还在为鬼子提供着53%的钢铁消耗这点知识还要用的着看美国片补充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576 工分:4372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ickclark618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
你们两个精彩回复的,首先恭喜一个。然后,可惜的是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很遗憾,因为小编看不懂别人发的引信结构图,所以把你们的貌似靠谱帖子给做了精彩。你们应该感到幸运才对。
至于事实,正如那位解释清楚了迫击炮弹引信的兄弟一样。就是那么回事。
我再补充图片(也是以前铁血兄弟发过的):
发射前,没有发射时的惯性,未解除保险钢珠(撞针被钢珠卡住无法下移),撞针侧面也挡住了那个像个纽扣电池似的那个激发火帽(有至少2道保险没有解除);
迫击炮弹发射后的引信,由于铜柱惯性后坐,钢珠滚落到槽中,让开卡住击针的位置,击针先被击针簧顶上去,击针侧面让开火帽,致使火帽能够旋转过来对正击针要撞击的通道(这时候,唯一的保险就是击针自己的弹簧和引信外部的盖子,基本上可以一触即发了);
已经解除发射保险的迫击炮弹模型(如果是实弹,则一触即发)。
同样原理的短型引信(保险未解除)正解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你们两个精彩回复的,首先恭喜一个。然后,可惜的是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很遗憾,因为小编看不懂别人发的引信结构图,所以把你们的貌似靠谱帖子给做了精彩。你们应该感到幸运才对。至于事实,正如那位解释清楚了迫击炮弹引信的兄弟一样。就是那么回事。我再补充图片(也是以前铁血兄弟发过的):发射前,没有发射时的惯性,未解除保险钢珠(撞针被钢珠卡住无法上下移动),撞针侧面也挡住了那个像个纽扣电池似的那个激发火帽(有至少2道保险没有解除)——这种时候的引信,可以直接用榔头使劲砸头部,顶多砸坏一切击针的阻碍后击针把下面不大敏感的黄色部分的柱状装药戳个坑,仍然不会炸(因为击针和唯一敏感的激发火帽是完全错开的);迫击炮弹发射后的引信,由于铜柱惯性后坐,钢珠滚落到槽中,让开卡住击针的位置,击针先被击针簧顶上去,击针侧面让开火帽,致使火帽能够旋转过来对正击针尖端要撞击的通道(这时候,唯一的保险就是击针自己的弹簧和引信外部的盖子,基本上可以一触即发了);已经解除发射保险的迫击炮弹模型(如果是实弹,则一触即发)。几乎同样原理的短型引信(保险未解除)当然,平时在这一切保险外还有一根勤务保险,用来锁住一切部件的运动,保证不会因为撞击什么的误解除惯性保险,常见的就是一根穿过引信的钢丝绕在外边半圈,发射时用手扯下来就行。引信是弹药的大脑,是集中了人类机械时代的结构设计的精华(更复杂的电子引信先暂时不提),可没有那么简单的。上边已经是最简单的小型非自转式炮弹引信了。其他的膛线类火器弹药的引信,还有什么利用发射后弹体高速旋转离心力解除保险那一关;后期的引信还有出膛后一定距离才解除最后一道保险的空气动力解除式、延期药解除式之类的,总之,确保,只要不是正常发射,就不会随便爆炸。一般弹药,都有3道以上的保险。本文内容于
20:10:45 被Rickclark618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3729 工分:20819
左箭头-小图标
使命召唤5之世界大战里有类似的情景,迫击炮弹可以像手雷一样扔出去用。威力还挺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左箭头-小图标
蛋疼的翻译。“Fuse—arming wire, set back, heave it”应该是“拔掉保险丝(弹头引信外的勤务保险铁丝,射击前拔掉,具体见本楼中有人发图),撞击尾部,然后抛投出去(要扔抛物线保证弹头着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40465 工分:106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利益边疆
在第13楼的发言:迫击炮的原理是
:(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靠其自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或者依靠其自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点燃炮弹尾部的基本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外面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点燃。虽然炮弹与炮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炮弹滑落,但是弹体外部的闭气环仍能形成极大的膛内压力,推动炮弹出炮 口并飞向目标。)
《大兵》里 ,触发底火,把迫击炮弹当手榴弹是使用,怕是在触发底火的那一瞬间,强大的惯性可以把他的手废了,一枚触发底火,且没有弹道的迫击炮弹,多可拍。所有的回复里面,你的是最容易被批评的。就简单给你科普一下:首先,这个片子里面这样做,是可以的;第二、片子里面的迫击炮弹,并没有安装基本药管(平时不能装,这里也没有临时装上去)和尾管外的附加发射药包(炮弹实际上并没有发射药),这样磕,是磕不响底火的(因为就没有装底火);第三、这个动作的目的,很多楼上的兄弟们都说得很清楚了,就是为了靠后磕那一下的惯性冲劲,解除炮弹头部那个要靠发射瞬间惯性来解除的引信保险(实际上就是模拟发射动作的惯性冲劲);第四、这种方式,仅仅适合于这种小型迫击炮弹的简单惯性引信,而不适合更大一些的,一个是大点炮弹的重量不适合人力投掷,二是大中型炮弹的引信结构有所不同,有的不是依赖这种惯性冲劲来解除保险的,有的甚至还有出膛时的弹道保险,是需要在空中飞一会才解除保险的,不一定靠这种方式能奏效。至于谁谁还要说到延期引信与“伞兵为了保险都用延期引信”之说,那就更扯远了,没有一点联系。大概就是这样子了,我说的上面这些,就是对前面靠谱说法的一个总结而已。如果你有空间想象力,可以仔细把人家贴的引信结构图片给弄懂,然后你就明白了。本文内容于
16:38:34 被Rickclark618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576 工分:4372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nfyq
在第9楼的发言:这是允许的。在底板上用力敲击弹尾实际上就是模拟炮弹滑动到膛底,发射药被激发将炮弹射出的瞬间,弹头引信的保险钢珠因加速度作用解锁,引信被激活,炮弹才会爆炸。平时保险钢珠锁定引信,方便运输、储存。比较安全。这些回复里,这才是正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576 工分:4372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利益边疆
在第13楼的发言:迫击炮的原理是
:(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靠其自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或者依靠其自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点燃炮弹尾部的基本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外面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点燃。虽然炮弹与炮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炮弹滑落,但是弹体外部的闭气环仍能形成极大的膛内压力,推动炮弹出炮 口并飞向目标。)
《大兵》里 ,触发底火,把迫击炮弹当手榴弹是使用,怕是在触发底火的那一瞬间,强大的惯性可以把他的手废了,一枚触发底火,且没有弹道的迫击炮弹,多可拍。和底火没半毛钱的关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216 工分:3019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抗美援朝时候胡修道独自守一个哨位,好像也用过迫击炮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576 工分:43722
左箭头-小图标
和底火没半点关系,敲的是迫击炮弹的尾翼,也和延时引信没半点关系,敲引信那是找死……迫击炮的击发原理是:在炮弹的底部有一基本药管,将炮弹塞入炮口后,炮弹在重力作用下使其底火与炮管内部的击针碰撞而点燃,其火药气体推动炮弹飞出。士兵在没有迫击炮时,可以手握炮弹用力向硬物上撞击炮弹底部,使弹头引信在惯性作用下解脱保险。当需要使用时,用力向前上方扔出,使炮弹在空中摆正姿势,让头部引信准确地着地就可以爆炸了。大于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弹因重量较大,杀伤半径也较大,为防止炸到自己,一般不宜用于手投。说明一下:迫击炮弹引信确有惯性解除的保险(见图)。引信上戴有保险帽,但在下大雨、冰雹时防止炮弹在空中早炸,不能取下保险帽;同理在对岩石等硬目标射击时,为防止引信在起爆前损坏,也不能取下。只有在对较软的土质射击并希望其落地的同时就爆炸,以扩大杀伤效果的时候,发射前才可用手拧下。这是旧式惯性后坐半保险型迫击炮弹引信击针的解锁过程。当保险销被拔掉后,锁住底火隔断机构的A滑块即可以上下自由运动,此时迫击炮弹处于待发状态。炮弹发射时,炮弹受到巨大的后坐力加速度,在惯性力的作用下,A滑块压缩弹簧向下运动,解脱B滑块向外移动,C隔断栓体随之横向补位,露出D击针和E雷管之间的通道,此时引信被解脱保险。当炮弹击中目标时。最前方的铜帽被压扁,击针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撞击雷管,引爆炸药。本文内容于
16:03:10 被qbz81qbz03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49272 工分:2652
左箭头-小图标
迫击炮的原理是
:(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靠其自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或者依靠其自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点燃炮弹尾部的基本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外面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点燃。虽然炮弹与炮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炮弹滑落,但是弹体外部的闭气环仍能形成极大的膛内压力,推动炮弹出炮 口并飞向目标。)《大兵》里 ,触发底火,把迫击炮弹当手榴弹是使用,怕是在触发底火的那一瞬间,强大的惯性可以把他的手废了,一枚触发底火,且没有弹道的迫击炮弹,多可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49547 工分:88
左箭头-小图标
好像使命系列有这剧情,我还以为是瞎编的嘞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48394 工分:24661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靠山居
在第7楼的发言: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我一直纳闷一般的迫击炮弹要打出去用惯性解除保险,怎么《大兵》里面可以用手扔。这下终于明白了。谢谢,这个问题让我纠缠了很多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54532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不可能,迫击炮弹引信是靠发射时强大的惯性将保险解脱,落地时引信接触地面变形击针碰击雷管爆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935 工分:134017
/ 排名:9208
左箭头-小图标
这是允许的。在底板上用力敲击弹尾实际上就是模拟炮弹滑动到膛底,发射药被激发将炮弹射出的瞬间,弹头引信的保险钢珠因加速度作用解锁,引信被激活,炮弹才会爆炸。平时保险钢珠锁定引信,方便运输、储存。比较安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1137 工分:51612
左箭头-小图标
大兵瑞恩里面,他们使用的迫击炮弹是延时引信的,因为他们是空降兵,这炮和炮弹是空降兵用的,如果是碰撞引信空投和滑降都太危险了,弄不好一箱子炮弹碰到硬东西就全报销了,更有可能连伞兵一起报销了,所以延时引信比较靠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36382
左箭头-小图标
比起平可夫,你更应该相信斯皮儿伯格。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98059 工分:2553
左箭头-小图标
可以用,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臂力,甩不远你就遭殃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62988 工分:2119
左箭头-小图标
迫击炮弹结构跟子弹差不多的,撞针击打底火来引爆,只不过弹头有些是触发,有些是延时引爆,这部片子里的应该是延时引爆的炮弹。以前我军的迫击炮训练弹,弹身就是一坨金属,屁股上有一个洞刚好可以塞进一颗类似空包弹的底火,打过后,更换底火,弹身重复使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10182 头衔:炮兵侦察参谋 工分:639470
/ 排名:619
左箭头-小图标
甩得快是可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28765 工分:148827
/ 排名:8051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48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迫击炮弹真的可以这样用吗?不懂求[版主已阅]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迫击炮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