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汉战国时期秦国国都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战国时期秦国国都

> 【答案带解析】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o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o中华文化的勃兴
考点分析:
考点1:中华文化的勃兴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全面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龟甲、兽骨
3、夏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4、扁鹊和“四珍法”: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叫“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扁鹊被看作是中医的鼻祖。
5、屈原和《离骚》: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体。他的代表作是《离骚》,现今端午节的有关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仁”有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都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成为以后统治者“民本”思想的基础。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名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科学的方法),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3、孔子的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思想家对许多社会问题展开辩论,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言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
主 要 思 想 主 张
主张“兼受”、“非攻”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秦国中央集权政治的理论基础
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相关试题推荐
1804年12月的一天,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堂里,正举行一场隆重的皇帝加冕典礼。皇帝身材虽然不高,但显得十分英武……他就是一代枭雄拿破仑。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15岁时,拿破仑转到法国声望最高的军校巴黎军事学院,主修炮兵学。16岁时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派往炮兵团服役。军校对拿破仑的鉴定:“拿破仑o波拿巴,为人勤奋、谨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酷爱自然科学、擅长数学、地理;沉默寡言,喜欢独处;任性、高傲、自私、善辩;自尊心强,雄心勃勃,求知欲强,有培养前途。 ”————摘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材料反映出青年时代的拿破仑具有哪些有些品质?(从材料中提取。5分)材料二 “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农民从此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 ———— 恩格斯(2)试概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6分)材料三“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3)你是怎样评价拿破仑的?(2分)材料四 “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败,大伤元气。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4)从拿破仑的一生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2分) 
近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发生过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都给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经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上列材料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它是在那次战争后签订的?(2分)这场战争清政府战败了,为什么?(3分)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2)试简述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6分)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声明,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3)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那么,人类应该怎样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战争呢?(4分) 
爵士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起源于黑人音乐B.即兴演奏使其形成了多种风格C.它先在欧洲流行,而后传入美国 D.它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创新风格”的音乐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是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缩写为WTO)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下列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立于1995年初
B.目的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对世界贸易的垄断C.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D.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科技发明。这一系统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①生物工程
③计算机网络
④航天技术A. ①②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是:----正文
《中国秘书史》大纲
[发布单位:文学院&&来源:&&发布时间:]
西北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秘书史
(一)课程性质
&中国秘书史&是秘书学专业必修课程,属基础理论课。它是在秘书学科的发展中,为提高秘书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而开设的新课程。&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秘书机构设置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为做好现实的秘书工作服务。
(三)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几部分:& .
&&& 历代秘书机构:即历代各级各类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和演进过程;
&& &历代秘书人员:他们的来源、培训、选拔任用、考核监督。
&&& 历代秘书工作制度:包括文书工作制度、历代公文文体、档案工作制度、信访制度、调查制度等,以资借鉴。
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上述几部分。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共72学时。
第一章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第二节 萌发于夏朝
第三节&形成于殷商
第二章&两周时期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秘书机构的形成
第二节&秘书官吏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第四节&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 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第二节&秘书官吏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秘书机构和官职
第二节&主官和秘书的关系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第五章&唐、宋时期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朝廷的秘书机构
第二节 皇宫的秘书机构
第三节&秘书官吏
第四节&文书档案工作
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辽、金的秘书工作
第二节&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第七章&明朝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 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
第二节&秘书人员的来源和地位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
第八章&清朝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 中央秘书机构
第二节 秘书官吏
第三节&文书档案工作
第九章 中国近代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
第二节&北洋政府的秘书工作
第三节&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工作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 党内秘书和秘书机构的出现
第二节 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扩展(2学时)
第三节&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中秘书工作的建立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第一节 中央秘书机构的发展
第二节 其他秘书机构的发展
第三节 文书档案和保密工作
第十二章 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和鉴戒
第一节 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节&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第三节 历代秘书人员的优良传统
第四节&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经验
(五)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第二章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秘书工作的产生需要两个社会条件:有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理解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1学时)
(一)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文字和公务文书。
(二)社会组织领导部门的形成
氏族公社时期。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三)原始文字的演进&
原始文字演进的过程。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有原始文字的史证。
(四)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
黄帝左右有不少史官。纳言。进善旌、华表木、敢谏之鼓。
第二节 萌发于夏朝(1学时)
一、国家的建立
关于我国国家形成时间的多种说法。
夏朝是我国国家的起始:(1)阶级的出现。(2)都城遗址。(3)国家机器的建立。
二、夏朝的文字和公务文书
夏朝的文字。夏朝的公务文书。
第三节& 形成于殷商(2学时)
一、商朝的史官&&&
1.史官的名目与分工:
(1)贞卜史官,负责占卜。(2)祭祀史官,负责王室祭祀事务。
(3)作册史官,负责制作、保管册命,宣示王命,监管策命诸侯大夫。
(4)记事史官,负责记录商王言行、王朝大事、保管典籍、观测天象、记录历法等。
2.史官的来源。
二、中央秘书机构太史寮的诞生
太史寮的草创。
三、甲骨文与甲骨文书
1.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2.甲骨文书的认定:体例上形成一定的格式,内容上以商王活动为中心。
四、甲骨档案的保管
甲骨档案的收藏规则:(1)收藏于都城宗庙、社稷。(2)简单的分类收藏法。
(3)简单的编号。(4)简单的&归档&。
一、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
1.识记:(1)原始文字演进的过程;(2)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有原:始文字的史证;
(3)有关秘书活动的记载。
2.领会:社会组织领导部门的形成。
3.简单应用: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萌发于夏朝
1.识记:(1)关于我国国家形成时间的多种说法;(2)夏朝是我国国家的起始。
2.领会:(1)夏朝的文宇;(2)夏朝的公务文书。
三、形成于殷商
1.识记:(1)商朝史官的分工与名目;(2)太史察的草创;(3)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2.领会:(1)史官的来源;(2)甲骨文书的认定。
3.简单应用:甲骨档案的保管。
4.综合应用:为何说我国的秘书工作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第二章& 两周时期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西周起,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初步建立起来,秘书工作的各项业务起步,并产生了初步的规则、制度;理解史官为何衰落,产生了哪些新的秘书官职;两周秘书人员有哪些职业道德、形成了哪些职业个性;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 秘书机构的形成(1学时)
一、中央政府的秘书机构
1. 太史寮成形的社会背景:
(1)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2)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政体。
(3)建立礼治的思想体系。(4)政府机构细化。
2.太史寮的&五史&: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3.王宫秘书人员:天子与&卿史寮&之间的联系机构。
主要有宰,左、右史,承,女史,行人,典瑞、掌节。
二、其他秘书机构出现
1.诸侯国内的秘书机构。
2.中央政府各部门内的秘书人员。
3.地方政府中的秘书人员。
4.信访人员。
第二节& 秘书官吏(1学时)
一、史官的素质、特点 。
1.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2.史官的分工和层次由浅至深。
3.产生职业道德。
4.形成职业个性。
5.优秀的文化素质。
二、史官衰落的原因
1.人治观念的增强。
2.史官与国君在观念上产生冲突。
3.选官制度的变化。
三、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1.从低级史宫中提拔高级秘书官。
2.重新设置秘书官职。
3.从宦官中提拔。
四、士充实秘书队伍
1.士加入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
2.士担任秘书工作的特点:任期短、流动性大。
3.士充实秘书队伍的意义。
五、私人秘书的出现。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3学时)
一、文书载体
1.甲骨文书。
2.金文文书。
3.简牍文书。
4.缣帛文书。
二、文书工作的初步规则
1.文书运转有了初步程序。
2.根据文书运行方向分类。
3.拟文的规则。
4.用印制度。
5.公文传递制度。
三、公文文体
1.王命文书&下行文:誓、诰、命、策、典、令、檄文。
2.上行文:上书、事书、丁籍、计书。
3.平行文:盟书、载书、移书、丹书、约剂。
四、档案工作
1.中央档案机构&天府设立。
(1)天府收藏的档案种类:1版、图。2谱籍。3盟约。4各级官府上呈的重要文书。
(2)天府的处所:置于都城宗庙。
(3)天府的地位。
2.副本制度和金藤之匮。
3.档案被广泛利用
主要形式:(1)作为统治和施政工具。(2)作为传授学问的工具。(3)被汇编成集。
第四节& 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1学时)
一、社会调查兴起的原因
1.商灭亡的教训。
2.对新统治区缺乏了解。
3.西周重人治、轻鬼神。
4.社会调查是周的传统。
二、社会调查制度的内容
1.调查人员和调查方法。
2.调查情况的上报程序。
3.调查地域和延续时间。
4.调查内容。
(一)秘书机构
1.识记:(1)诸侯国内的秘书机构;(2)中央政府各部门内的秘书机构;
(3)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机构。
2.领会:(1)太史寮成形的社会背景;(2)太史寮的&五史&;(3)王宫秘书机构。
(二)秘书官吏
1.识记:(1)史官的宗教色彩;(2)史官的分工和层次;(3)史官的文化素质;(4)私人秘书的出现。
2.领会:(1)史官的职业道德;(2)史官的职业个性;(3)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3.简单应用:史官衰落的原因。
4.综合应用:士从事秘书工作的历史背景、特点、意义。
(三)文书档案工作
1.识记:(1)文书载体;(2)公文文体;(3)副本制度和金藤之匮。
2.领会:(1)文书处理的各项规则;(2)档案被广泛利用。
3.简单应用:叙述天府的概况。
(四)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
1.识记:(1)调查人员和调查方法;(2)调查情况的上报程序; (3)调查地域和延续时间;
(4)调查内容。
2.领会:社会调查兴起:的原因。&&
3.简单应用:社会调查制度的意义。
4.综合应用:为何说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这是因为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的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秘书机构也随之建立,同时建立起全国划一的秘书工作制度,并尝试着以法律的形式使这些制度稳定下来;继秦而起的汉对秦的秘书工作增损变通,予以充实,使之逐步趋于稳定,并随着统一封建王朝的确立而确立下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秘书工作的基本模式。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 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2学时)
一、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1.秦朝丞相府。
2.西汉削弱相府,起用尚书。
3.尚书台的设立。
4.尚书台的结构及地位。
&&&& 尚书台
(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三公曹尚书、吏部曹尚书、民曹尚书、二千石曹尚书、南主客曹尚书、北主客曹尚书
二、其他中央秘书机构
&&&1.御史寺秘书职能的盛衰。
2.皇宫、朝廷秘书机构的分流。
3.皇宫其他秘书官职。
4.宦官秘书。
5.信访机构。
三、地方政府和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1.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州、郡、县官衙中均设有秘书机构。
2.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第二节& 秘书官吏(2学时)
一、秘书官吏的选拔
1.秦朝秘书官吏的来源。
2.两汉秘书官吏的来源:察举、征召、辟除、学校培养。
二、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1.秦朝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2.汉朝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1.秦朝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五善&、&五失&考核法。
2.汉朝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常客&和&集簿&。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2学时)
一、文书载体
1.简牍文书。
2.缣帛文书。
3.铁质文书。
4.纸质文书。
二、文书工作制度
1.行文制度。
2.书写格式。
3.避讳制度。
4.文书运转程序。
5.文书校勘制度。
6.用印制度。
7.文书传递制度。
三、公文文体
1.皇命文书&下行文:制、诏。
2.上行文:奏、章、表、疏、议、状、书。
3.地方政府的下行文:告、令、教、敕。
4.平行文:移文、移书、檄移、品约。
5.机密文书:封事、合檄、飞檄。
6.公开张贴的文书:露布、扁书、板檄。
四、档案工作&&&
1.档案的收集。
2.档案的利用。
3.档案库的建立。
4.档案保护制度:防火、防盗、防泄密、专人值班看守。
(&)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1.识记:(1)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2)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2.领会:(1)御史寺秘书职能的盛衰;(2)皇宫、朝廷秘书机构的分流。
3.简单应用:从丞相府到尚书台的过程。
4.综合应用:中央秘书机构的&膨胀回位&。
(二)秘书官吏
1.识记:秦汉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2.领会:(1)秦朝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2)汉朝秘书官吏的任职资格。
3.简单应用:秘书官吏的选拔。
(三)文书档案工作
1.识记:(1)文书载体;(2)公文文体。
2.领会:(1)档案的收集;(2)档案的利用;(3)档案库的建立;(4)档案保护制度。
3.简单应用:文书工作制度。
4.综合应用:为何说秦汉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大发展时期。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分解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初步相互监督、制约的部门,以防职权膨胀;有作为的政治家注意协调和秘书的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导致优秀秘书辈出;公文写作开始成为独立的应用文体,并对公文写作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纸张成为公文唯一载体后,导致一系列文书制作制度的产生。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秘书机构和官职(1学时)
一、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
&&&1.曹操设置秘书令、秘书(左右)丞。
2.我国古代&秘书&一词的含义:
(1)宫禁中的密藏之书。(2)指谶纬图录等类书。(3)指官员。
3.曹丕设置中书监、中书令。
4.中书省主要秘书官:中书监、中书令,黄门郎,中书舍人,主书十名,书吏二百,书助。
&二、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
&&& &门下省的组建。门下省的主官。
&三、初步形成相互牵制的三省
&&& &尚书台演变为尚书省。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初步形成。
四、皇宫的秘书官职
1.门下省实际为兼职的皇宫秘书机构。重要的皇宫秘书官职:典签、起居令史。
2.从秘书监&秘书寺&秘书省。
&五、其他秘书机构
1.地方行政单位的秘书机构及其主要官职:州府主簿、郡丞、县丞。
2.军队中的秘书机构:参军(事),录事参军、记室参军。
第二节& 主官和秘书的关系(1学时)
一、曹操招纳、信用秘书人才
广纳秘书人才。信用秘书人才:知人善任。
二、诸葛亮对秘书的要求和提拔
1.诸葛亮选用秘书的方法。
2.诸葛亮的&参署制度&:违覆、直言、进人。
三、寒门掌机要
&&& 寒门掌机要的成因。寒门掌机要的后果。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2学时)
一、文书工作大发展的原因
&&&1.主观原因:利用文书发号施令、指挥政务。
2.客观原因: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公文拟写成为专门技能
&&&1.公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1)特点:1叙事为主。2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3篇幅简短。4表述明确、指示具体。
5文辞朴实。(2)正式文体:文、笔。
2.出现了专写公文的&手笔。
3.对公文开始了理论研究:曹丕、刘勰对公文的研究。
三、文书制作制度
&&& 1.用纸制度。
2.卷轴制度。
3.用印制度。
4.骑缝、押缝制度。
5.连署制度。
6.勾检制度。
8.一文一事制度。
四、公文文体
&&&基本沿袭两汉,增加的有
1.下行文:(1)皇帝颁发:敕、令。(2)各级政府:符、帖。
2.上行文:(1)臣属呈送皇帝:启事、笺。(2)各级政府:牒、笺记、行状。
3.平行文:各级政府间有关、敕、书。
五、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概况。利用档案私家修史盛行。
(一)秘书机构和官职
1.识记:(1)我国古代&秘书&一词的几种含义。(2)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机构;
(3)军队中的秘书机构;(4)皇宫秘书官职。
2.领会: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
3.简单应用:尚书省职能的转化。
4.综合应用:叙述尚书台演变为三省的过程。
(二)主官与秘书的关系
1.识记:(1)曹操广纳、信用秘书人才,知人善任。(2)诸葛亮善于提拔秘书人员。
2.领会:(1)叁署制度;(2)诸葛亮善于提拔秘书人员。
3.简单应用:寒门掌机要的成因和后果。
(三)文书档案工作
1.识记:(1)公文文体;(2)档案工作。
2.领会:(1)文书制作制度;(2)对公文开始丁理论研究;(3)公文拟写成为专门技能。
3.简单应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工作大发展的原因。
4.综合应用:为何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大发展时期。
第五章& 唐、宋时期的秘书工作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这是因为唐、宋时期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形成为专门化的系列;高素质的翰林院为皇宫秘书机构;地方各级秘书机构健全;以律令的形式制定了全面又详细的秘书工作制度;秘书官吏来源多样化,素质高,职责明,选拔、考核制度规范化;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全面分离。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朝廷的秘书机构(2学时)
一、唐三省秘书职能
1.中书出令:草拟国家军政命令。
2.门下审议。
3.尚书执行:执行中书省转下的各种命令。
二、唐三省秘书官职
1.中书省:中书舍人6、通事舍人16、起居舍人2。
2.门下省:给事中、典仪、符宝郎。
3.尚书省: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员外郎。
4.三省中秘书官吏的结构:金字塔状。
三、宋三省中的秘书部门
1.中书省:主房事、点检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库房。
2.门下省:通进司、银台司、章奏房、封驳房、发敕司、进奏院。
3.尚书省:开拆房、催驱房、班簿房、制敕库房。
4.枢密院:承旨司。
5.三司:催驱房、掌督促、催办文书、开拆司、勾凿司、发放司。
四、政事堂
1.唐朝的政事堂:
(1)地位:凌驾于三省之上,协助宰相处理朝廷公文。
(2)设置及职能:枢机房专管皇帝下发给宰相的诏敕等下行文。吏、兵、户、刑礼四房负责收受朝廷各司及百官的奏状等上行文。
2.宋朝的政事堂,职权下降。
3. 设置及职能:(1)孔目房:掌管文书案牍(2)勾销房:掌管印堂、符信。
五、地方及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1.唐:(1)地方:州(郡)、县两级,设有掌书记、判官、孔目等人员。
(2)军队:实行府兵制,设参军事。
2.宋:地方分州、路、县三级,设有州、府、军、监四司,其中秘书官员有主管机宜文字官和主管文字官。另有押司、贴司低级秘书官员。
第二节 皇宫的秘书机构(1学时)
一、唐、宋的翰林院
1.唐朝的翰林学士:来由、职权、待遇选拔和晋升。
2.宋朝的翰林学士院:职权、选拔、作用。
二、唐朝宦官秘书
宦官秘书的产生及结果
三、唐、宋时期的信访机构
1.唐朝的匦使院。
2.宋朝的检院、鼓院。
3.唐、宋信访机构的比较。
第三节& 秘书官吏(1学时)
一、唐代秘书官员的主要来源
1.从科举考试中选拔。
2.从文士中聘请。
3.从名士中征召。
5.从下级秘书官吏中提升。
二、宋朝秘书人员的来源概述与选拔朝廷文字秘书的制度
&1.秘书官吏来源概述。
2.选拔朝廷文字秘书的制度及其作用。
三、秘书官员的素质
1.文化素养高。
2.忠于职守,严守制度。
3.应变能力强。宋朝秘书官吏的民族气节。
四、秘书官员的参谋作用
进谏及其途径
五、秘书官吏的考核
1.考核标准:德、行及九等结果。
2.考核步骤:每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2学时)
一、文书档案工作法律化
1.文书拟制方面:
(1)文书中遗忘避讳的处罚条律。(2)写错公文的处罚条律。
(3)委托他人代署代判公文的处罚条律。(4)应具文而不具文的处罚条律。
(5)公文内容失实的处罚条律。(6)拟制公文违期的处罚条律。
2.公文处理,传递方面。
3.伪造、盗窃、毁弃公文或印章方面:
(1)伪造、私改公文的处罚条律。(2)伪造印章的处罚条律。
(3)盗窃公文、印章的处罚条律。(4)毁弃公文的处罚条律。
4.保密方面:(1)泄露机密的处罚条律。(2)私拆公文的处罚条律。
二、文书工作制度
1.&四禁&制度。
2.用纸制度。
3.公文折叠制度。
4.公文装封、编号制度。
5.贴黄制度。
6.公文拟制、誊录制度。
7.公文签名、判署制度。
8.一文一事制度。
9.公文移交制度。
10.引黄制度。
11.公文抬头避讳制度。
12.公文格式。
13.军邮制度。
14.保密制度。
15.宋文书批答、内批、进章、录白、录黄等一些规则。
三、公文文体
1.下行文:
(1)皇命文书:唐7种,册、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论事敕书、敕旨、敕牒。
宋7种,册书、制书、敕书、诰命、诏书、御札、敕。
(2)唐、宋朝廷及地方官衙的下行文:堂判、堂贴、宣、剳、札子、部符、部省札。
2.上行文:
(1)朝臣递呈皇帝:唐为表、状、启、牒、议、疏、熟状。宋为札子、榜子。
(2)地方官衙:唐、宋有辞、申状。
3.平行文:
唐、宋官衙间的平行文除关、刺、移外,宋还加有咨报、密白、牒。
四、文书档案工作分流
1.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离(1)唐朝的甲库。(2)宋朝的架阁库。
2.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1)唐:归档范围、时间,一案一卷,鉴定,检查修整,查阅制度
(2)宋: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查阅、鉴定和销毁。
(一)朝廷的秘书机构
1.识记:(1)唐、宋政事堂;(2)唐、宋其他秘书机构;(3)宋朝枢密院中的秘书部门;
&& &&&&&&&(4)宋朝三司中的秘书部门。
2.领会:(1)唐朝三省中主要的秘书官职;(2)唐朝三省中秘书官吏的结构;
(3)宋朝三省中的秘书部门。
3.简单应用:(1)唐朝三省各自的秘书职能;(2)宋朝三省中的秘书部门。
4.综合应用:唐、宋三省秘书工作职能比较。
(二)皇宫的秘书机构
1.识记:(1)宋翰林学士的名目;(2)宋翰林学士起草诏书时的保密措施;(3)唐翰林学士的待遇。
2.领会:(1)唐翰林学士产生的原因;(2)唐、宋翰林学士的来源。
3.简单应用:唐、宋翰林学士的职权范围。
4.综合应用:唐、宋翰林学士的作用、地位。
(三)信访机构
1.识记:唐朝的匦使院。
2.领会:宋朝检院、鼓院职能的不同。
3.简单应用:唐、宋信访机构比较。
(四)秘书官吏
1.识记:(1)唐、宋秘书官吏的来源。(2)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
2.领会:(1)宋朝选拔朝廷秘书的制度;(2)宋朝秘书官吏的民族气节。
3.简单应用:秘书官吏的素质。
(五)文书档案工作
1.识记:(1)文书档案工作法律化;(2)公文文体;(3)唐朝的甲库; (4)宋朝的架阁库。
2.领会:(1)文书工作制度;(2)各项档案工作制度。
3.简单应用:唐、宋时期档案工作比较。
4.综合应用:为何说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第六章& 辽、金、元时期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辽、金、元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融合时期。这是因为它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原有的民族特色,又吸取了唐、宋的经验,表现出两者融合的特点;其总体水平没有超过唐、宋,但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创建,如秘书业务中翻译工作的加强;辽代中央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班子,以适应不同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金代的急递铺制度;元朝的秘书官吏选拔制度等。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 辽、金的秘书工作(2学时)
一、辽的秘书工作
&1.秘书机构和人员:南面官与北面官系统。令史、译史等秘书官员。
2.文书档案工作:(1)招纳汉人担任秘书官员。(2)重金搜购宋朝档案。
(3)重视本朝档案工作。
二、金的秘书工作
&1. 秘书机构和人员:中央设尚书省、元帅府、翰林学士院。地方府、州、县设判官、掌书记、主簿、孔目及知事、书写、都目等。金的秘书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2.文书档案工作:创设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书的急递铺制度。金文书档案工作高水平的原因。
第二节& 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2学时)
一、秘书机构
1.中书省的秘书部门:承发司、管勾司、检校司、照磨所、时政科。
2.其他秘书机构。
二、秘书官职
1.案牍吏员:令史、司史、书史、必0赤。
2.翻译吏员:译史、通事。
3.传达吏员:宣使、奏差。
4.其他重要的秘书吏员:知印、典吏等。
三、秘书吏员的来源
1.见习秘书吏员的来源:弃学少年、吏的子弟、被开除的吏员。
2.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贴书、写发类见习吏员。
3.中央政府中秘书吏员的来源:岁贡、职官。
4.秘书吏员的地位及舞弊现象。
第三节 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2学时)
一、文书工作制度
1.照刷磨勘制度。
2.朱销文簿制度。
3.翻译缮写制度。
4.公文署押制度。
5.当面交卷制度。
6.催办制度。
7.周年交案制度。
8.印章制度。
9.公文传递制度(驿传制):驿站、急递铺。
二、公文文体
1.上行文:臣下呈皇帝用奏、启。各级官府有呈、申、牒上等。
2.下行文:皇帝下书为圣旨,各级官衙有答付,今故牒,指挥等。
3.平行文:咨、平牒。
此外,还有青册、鱼鳞册等文书。
(一)辽的秘书工作
1.识记:南、北两套秘书机构。
2.领会:辽代吸取宋朝的文书档案工作经验。
(二)金的秘书工作&&&
1.识记:秘书官吏的名目。
2.领会:急递铺制度。
3.简单应用:辽、金秘书工作的比较。
(三)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
1.识记:(1)秘书机构。(2)秘书官职。
2.领会:秘书官吏的来源。
3.简单应用:秘书吏员的地位及舞弊现象。
4.综合应用:归纳元朝对秘书官吏逐级升补的制度
(四)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
1.识记:(1)公文文体。(2)档案工作。
2.领会:急递铺制度。
3.简单应用:文书工作制度。
4.综合应用:为何说辽、金元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融合时期。
第七章& 明朝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明朝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强化时期。这是因为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依靠秘书机构直接指挥国事,导致全力强化秘书机构和秘书工作制度,其中央秘书机构数量多、规模大、地位高、作用大,紧紧被皇帝所控制;秘书官吏主要来自科举出身的文士,业务水平高,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明中后期,由于宦官秘书部门职权膨胀,屡屡操纵朝政,一度导致秘书工作的混乱。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1学时)
&&& 设立背景、职能、设置。
&&& 吏、户、兵、礼、刑、工职能、官职。
三、通政司
&&& 设立背景、职能、官职。
四、司礼监和文书房。
设立背景、职能、官职。
五、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秘书机构
第二节& 秘书人员的来源和地位(1学时)
一、秘书人员的来源
科举选拔。监生&历事制度&。
二、秘书官吏的地位。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2学时)
一、文书工作制度
&1.票拟制度。
2.贴黄制度。
3.公文格式。
4.公文字体。
5.行移勘合制度。
6.上、下行文处理程序。
二、明中后期文书工作的混乱和张居正的整顿
&1.混乱原因。
2.张居正整顿的措施及效果。
三、公文文体
&1.上行文:(1)臣下送皇帝:题、奏、表等。
(2)各级官府:咨呈、呈状、申状、牒等。
&2.下行文:(1)皇命:诏、诰、制、册文、谕、书、符、令等。
(2)各机官府:照会、札、下帖。
3.平行文:平咨、平关、平牒。
四、档案工作
1.规模宏大的中央档案库:内阁大库、后湖黄册库等。
2.档案工作制度完备:制作与装订、分类保存、保管、查阅、保卫等。
(一)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吏
1.识记:(1)各中央秘书机构介绍;(2)中央政府各部和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2.领会:内阁、六科、通政司的职能、地位。
3.简单应用:强化中央秘书机构的背景。
(二)秘书人员的来源和地位
1.识记:(1)秘书官吏的来源;(2)监生&历事制度&。
2.领会:秘书官吏的地位。
(三)文书档案工作
1.识记:(1)各项文书工作制度; (2)公文文体;(3)规模宏大的中央档案库。
2.领会:档案工作制度完备。
3.简单应用:明中后期文书工作的混乱和张居正的改革。
4.综合应用:为何说明朝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强化时期
第八章& 清朝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清朝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完备时期。这是因为在清初,统治者在吸取历代经验的基础上,扭转了明后期秘书工作的混乱局面,解决了宦官秘书机构膨胀干政的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了中央秘书机构的越权问题;其秘书机构逐步趋于精干,办事迅速,效率甚高;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各项秘书业务工作制度均臻于完备。但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此时已走向没落,在地方官衙和京城部院中的秘书吏员操纵政务,营私舞弊,是官场黑暗的原因之一,造成&清与吏胥共天下&的现象,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秘书工作在达到完备的时候,也开始走向衰退、没落。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 中央秘书机构(2学时)
&1.内阁的沿革:从内三院到内阁。
&2.内阁的内部机构: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
稽查房、收发红本处、批本处、副本库。
&3.内阁的职掌:(1)参与议政。(2)办理本章。(3)拟撰、承宣谕旨。(4)筹备、组织大典。(5)收存重要档案。
二、军机处
&& 1.军机处的内部结构:军机大臣、军机章京。
2.军机处的职掌:(1)参与议政。(2)拟写御旨。(3)办理奏折、开列赏单。
(4)备顾问、当参谋。(5)参与审理大案。(6)奏补文武官员。
3、军机处的特点
被皇帝严格控制。职掌宽泛。人员精明强干。办事效率很高。保密措施极严。
三、其他中央秘书机构
&1.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及其各自职掌。
2.中书科。
3.通政司及其职掌。
4.奏事处及其职掌。
5.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6.捷报处。
7.南书房。
四、中央各部院及地方的秘书机构
&&& 1.中央各部院的秘书机构:六部内均设司务厅、当月处、督催所。
&&& 2.地方的秘书机构:省、府(州)、县三级,分别以巡抚、知府、知县为主管。对应设经历
司、经历所等秘书机构。
五、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秘书机构
&&& 1.光绪年间秘书部门及其职掌。
&&& 2.宣统责任内阁中的秘书部门及其职掌。
第二节 秘书官吏(2学时)
一、军机章京的选拔
1.军机章京的职责。
2.军机章京的来源。
3.军机章京的条件。
&&& 1.书吏的名目。
2.书吏的流弊原因。
3.对书吏的整顿:雍正颁旨对书吏职责、任期年限、监察等进行规定。
&&& 1.幕僚的名目及由来
2.清朝幕僚盛行的原因:
主官昏庸、业务要求提高、主官对书吏存有戒心、迫于生计为谋出路。
3.幕僚的职掌:(1)参与谋划、出谋划策。(2)草拟章奏、文移、管理档案。
(3)监督、约束书吏。(4)审理、仲裁民事案件。
(5)核查、征收各种赋税。(6)评阅试卷等。
4.幕僚与主人的关系。
四、幕学著作的出现&&&
第三节& 文书档案工作(2学时)
一、文书工作制度&
清初文书工作的跃进,票签、稽察、催查、保密。
二、题本、密奏的处理
1.题本处理程序:收阅、进呈、皇帝批阅、录副、发抄、议复、传宣、存记、归档。
2.密奏制度:撰写、用纸、封套、封匣、递呈、批阅、发还、缴回。
3.密奏的特点:拟写简便、行文迅速、高度保密(核心)。
三、公文文体
&&&1.下行文:皇帝颁布:制书、诏书、诰命、敕书、谕与旨的区别。
&&&2.上行文:臣下呈皇帝:题、奏、表、笺。
&&&3.清各级官衙公文文体大致类同于明。
四、档案工作
1.入关前的档案工作。
2.档案机构的恢复与建立。
3.档案工作制度:沿用前代各项制度,加强汇抄,定期清查、修缮,分类,保密等工作。
4.档案成分的变化:突破皇家档案局限,新增技术、教育、照片、影片档案及特殊档案。
(一)内阁
1.识记:(1)从内三院到内阁;(2)内阁中的秘书部门。
2.领会:内阁的职掌及其变迁。
(二)军机处
1.识记:军机处的结构。
2.领会:军机处的产生和演进。
3.简单应用:军机处的秘书职能。
4.综合应用:军机处的特点。
(三)其他秘书机构
1.识记:(1)奏事处;(2)中书科;(3)六科;(4)通政司; (5)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6)南书房;(7)捷报处。
2.领会:(1)通政使司;(2)鸦片战争后产生的秘书机构
(四)军机章京的选拔
1.识记:(1)军机章京的职责;(2)军机章京的来源。
2.领会:军机章京的条件。
1.识记:书吏的名目。
2.领会:(1)书吏的流弊;(2)对书吏的整顿。
1.识记:幕僚的名目及由来。
2.领会:(1)清朝幕僚盛行的原因;(2)清朝幕僚的来源。
3.简单应用:(1)幕僚的职掌;(2)幕僚与主人的关系。
4.综合应用:归纳清朝幕僚的特点。
(七)文书档案工作&&&
1.识记:(1)清初文书工作的跃进;(2)公文文体; (3)入关前的档案工作; (4)档案库的建立。&
2.领会:(1)题本处理程序; (2)文书工作制度; (3)密奏的产生;(4)档案成分变化;
(5)档案工作制度。
3.简单应用:密奏,的行文程序。
4.综合应用:(1)密奏的特点;(2)为何说清朝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完备时期。
第九章 中国近代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近代秘书工作的概况,理解与古代秘书工作相比近代秘书工作呈现出的特点:南京临时政府首开我国近代秘书工作之先河,其秘书工作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各项制度多有创新,为近代各政权所仿效;北洋政府的秘书工作总体上承袭南京临时政府,秘书机构的设置逐步健全并趋于一致,部分秘书业务技能有所提高;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工作有所开拓,机构设置健全,秘书人员的选拔较为严格,业务技能有所发展,开展了对秘书工作的学术研究,井学习、吸收国外的经验。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其秘书工作也同样存在着弊端和腐败现象。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2学时)
一、临时机构的秘书机构与官职
&& 1.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处:人员设置及职能。
2.带有秘书性质的总统直辖机关:九部三局、三局内秘书官职。
3.行政各部的秘书机构与官职:秘书处及秘书官。
4.参议院秘书厅。
5.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1)湖北军政府的秘书机构。(2)浙江和其他各省的秘书机构。(3)府、县秘书机构。
二、秘书人员
1.秘书人员的类别及地位:顾问和参事、秘书长和秘书、其他秘书人员。
2.秘书人员的来源:(1)从同盟会员等革命党人中聘用。(2)从旧政权的秘书人员中选用。
三、文书工作
1.创建新的公文文体:上行文1、下行文6、平行文1、对外文体1。
2.规定新的公文格式:文式、行式、字式。
3.废除公文中的封建称呼。
4.规定新的公文纪年法。
5.建立新的文书工作制度:挂号、呈阅、办稿、缮校、发送、归档。
6.创设新的公文下达方法。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秘书工作(2学时)
一、中央秘书机构
&1.总统府的秘书机构。
2.国务院的秘书机构。
3.国会的秘书机构。
4.中央政府各部的秘书机构。
二、其他秘书机构
&1.省署的秘书机构。
2.道署的秘书机构。
3.县署的秘书机构。
4.司法机关的秘书机构。
5.军事机关的秘书机构。
6.北洋政府秘书机构的特点:(1)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秘书机构或人员。(2)秘书机构名称及职能趋于一致。(3)多数机关只设一个机构负责全部事务。(4)职权范围明确。(5)级别名称混乱。
三、秘书人员&&&
&1. 秘书人员的名目和职级地位。
2.秘书官员的任用:(1)一般秘书官员的任用。(2)高级秘书官员的任用。
四、文书工作&&&
&1.公文文体:大总统令、国务院令等。
2.文书工作制度:沿用南京临时政府的做法,细化新增一些制度,如副署制度和发文编号。
五、档案工作
1.机关档案机构的普遍建立和健全。
2.档案工作制度:在划分范围、文件编辑、分类、编号、编目、保管期限、销毁、查阅等方面做了原则规定。
3.档案工作的发展与腐败现象:(1)发展的七大表现。(2)腐败表现。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工作(2学时)
一、秘书机构和人员
1.中央秘书机构。
2.侍从室。
3.其他秘书机构。
4.秘书人员的选用。
二、对秘书工作的改革
&1.年的改革。
2.年的改革。
3.年的改革。
4.1947年的改革。
三、文书工作
&1.公文收、发处理程序。
2.公文格式及用纸规定。
3.公文文体:(1)上行文:呈、报告。(2)下行文:命令、训令、指令、布告、批。
(3)平行文:函、通知。及其他文种。
4.文书工作的弊端
四、档案工作
1.档案工作的发展。
2.档案工作的弊端。
五、学术研究和秘书人才的培养
&&& 学校培养秘书人才。过敏党秘书工作的特点。
(&)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工作
1.识记:(1)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处;(2)总统直属机关;(3)行政各部的秘书机构与官职;
(4)参议院秘书厅;(5)地方政府的秘书机构; (6)公文文体。
2.领会:(1)秘书人员的种类及地位;(2)秘书人员的来源。
3.简单应用:文书工作制度。
(二)北洋政府的秘书工作
1.识记:(1)中央秘书机构;(2)地方秘书机构;(3)公文文体;(4)档案机构。
2.领会:(1)秘书人员的名目;(2)秘书人员的职级;(3)档案工作制度;
(4)档案工作的发展和腐败。
3.简单应用:(1)北洋政府秘书机构的特点;(2)秘书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
(三)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工作
1.识记:(1)秘书机构;(2)公文格式;(3)公文文体;(4)档案工作的发展
2.领会:(1)秘书人员的培养; (2)秘书人员的选用;(3)文书工作的弊端;(4)档案工作的弊端。
3.简单应用:对秘书工作的改革。
4.综合应用:(1)国民党政府秘书工作的评价。(2)我国近代秘书工作的评价。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秘书工作的产生过程和党在初期以及红军中、苏维埃政府中秘书工作的概况,理解党在初期秘书工作的特点;党在初期秘书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
教学时数:8学时。
第一节 党内秘书和秘书机构的出现。(2学时)
一、党内秘书的出现
1.党内最早的秘书:(1)党的一大上的秘书。(2)党中央正式设置秘书。
2.党中央最早秘书的五大职责和两大特点。
3.技术书记的职责。
二、党中央秘书机构的建立
1.中央秘书处的产生。
2.中央秘书处的结构:文书科、交通科、会计科。
3.中央秘书处的八大职责。
三、中共中央秘书长
&&&& 设立背景及职责。
第二节 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扩展(2学时)
一、中央秘书处重建后的结构
1.文书科:收发处、密写处、油印处、文件阅览处、文件保管处。
2.翻译科。
3.内埠交通科:设立和职责。
4.外埠交通科:设立和职责。
二、中央秘书处观念的更新
五个一切:一切工作政治化。一切工作集体化。一切工作科学化作系统化。一切工作执行必须带督促性。
三、中央秘书处职能的拓宽、地位的提高
&1.中央秘书处的地位:领导机关日常工作的执行者,纪要工作的总汇,上下联系的枢纽。
2.中央秘书处的职能:指导全党秘书业务、编辑《秘书处通信》。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中秘书工作的建立(2学时)
一、苏维埃政府秘书工作的建立
&1.总务处的建立:文书、印刷、交通、收发、会计、事务六股。
2.首长专职秘书的出现:条件及其担当的任务。
二、红军中秘书工作的建立
&1.红军中的秘书机构: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处、井冈山前敌委员会秘书处、其他各级军事机构
秘书机构。
2.红军无线电台的建立。
3.长征中红军的秘书工作。
三、中共地方组织的秘书机构
1.地方党组织的秘书机构。
2.地方苏维埃政府的秘书机构。
第四节 文书档案工作(2学时)
一、文书工作
1.文件制作的特点:(1)强调实事求是的文风。(2)政治性和事务性文书分开写(3)以白话文写(4)使用标点符号。(5)使用代号和暗号。
2.文书工作制度:签发制度、文件收发登记及保管制度、文件的分发、文件的传阅。
3.文件传递制度:秘密邮寄、设秘密交通员、建立交通网、运用秘密电台。
4.文件保密制度:密写技术、文件材料的伪装、文件传递中的保密。
5.常见文种:决议案、宣言、纲领等。
二、档察工作
1.档案秘密贮藏处的规定。
2.一文多套收藏制度。
3.中央文库。
(一)党内秘书和秘书机构的出现
1.识记:(1)党内最早的秘书;(2)技术书记。
2.领会:(1)中央秘书处的产生(2)中央秘书处的结构
3.简单应用:(1)中央秘书处的职责。(2)中共中央秘书长。
4.综合应用:中共中央最早秘书的职责和特点
(二)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扩展
1.识记:中央秘书处重建后的结构。
2.领会:中央秘书处职能的拓宽、地位的提高
3.简单应用:中央秘书处观念的更新。
(三)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中秘书工作的建立
1.识记:(1)总务处的建立;(2)红军中的秘书机构;(3)地方党组织的秘书机构;
(4)地方苏维埃政府的秘书机构。
2.领会:(1)首长专职秘书的出现;(2)红军无线电台的建立。
3.简单应用:长征中红军的秘书工作。
(四)文书档案工作
1.识记:(1)常见文种;(2)一文多套收藏制度;(3)中央文库。
2.领会:(1)文件制作的特点;(2)文书工作制度;(3)文件传递制度。
3.简单应用:(1)文件保密制度;(2)档案秘密贮藏处的规定。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秘书工作的概况,理解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军组织中的秘书机构逐步发展,秘书工作制度逐步严密,秘书工作经验积累丰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秘书工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数:8学时。
第一节 中央秘书机构的发展(3学时)
一、中央秘书处的恢复
&1.中央秘书处的内部结构:
文书科、机要科、会计科、资料科、电讯科、交通科、速记室、收发室。
2.中央秘书处职能的拓宽:
受命制定机关工作制度,转发文件材料,指导全国电讯业务,增设印刷业务。
二、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的设立
&1.中央办公厅的结构:秘书处、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特别会计科。
2.中央办公厅领导干部的分工: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秘书处处长及副处长。
3.中央办公厅的分合与发展。
第二节 其他秘书机构的发展(2学时)
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秘书机梅
1.边区政府的秘书机构。
2.边区党组织的秘书机构。
3.参议会的秘书机构。
二、解放区人民政府的秘书机构
秘书厅。办公室。
三、军队中的秘书机构
1.新四军、八路军的秘书机构。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秘书机构。
第三节 文书档案和保密工作(3学时)
一、文书处理
1.文书处理工作的特点:
处理程序完整、集体签发、建立文件传阅制度、文种简明划一、印章规格统一。
二、档案工作
1.抗战中的档案工作。
2.解放战争中的档案工作:一、二、三次转移。
三、保密工作
&& &保密工作制度:严格审查秘书人员,划定文件密级,确定阅读秘密文件的范围,设立秘密的
文件贮藏室、运用代号、健全文件处理制度,经常检查秘密文件。
四、解放战争中的档案工作。
(一)中央秘书机构的发展
1.识记:(1)中央秘书处的结构;(2)中央办公厅的结构。
2.领会:(1)中央秘书处职能的拓宽;(2)中央办公厅领导干部的分工
3.简单应用:中央办公厅的分合与发展。
4.综合应用:试比较中央办公厅和中央秘书处的不同
(二)其他秘书机构的发展
1.识记:(1)边区政府的秘书机构;(2)边区党组织的秘书机构;(3)参议会的秘书机构;
(4)新四军、八路军的秘书机构;(5)解放军的秘书机构。
2.领会:(1)秘书厅;(2)办公室。
3.简单应用:军队机要处、机要科的职责。
(三)文书档案和保密工作
1.识记:抗战中的档案工作。
2.领会:(1)文书处理制度;(2)解放战争中的档案工作。
3.简单应用:(1)保密工作制度;(2)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1936-1949年)
第十二章 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和鉴戒
&&&       通过本章学习,归纳全书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我国历代秘书工作的演进脉络、基本发展规律和秘书机构设置,秘书官吏的选拔、管理,各项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以及秘书人员的优良传统;理解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秘书工作原则、思想和秘书队伍建设的经验。
教学时数:8学时。
第一节 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和教训(2学时)
一、中央秘书机构的演进规律--膨胀回位
&&& 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嬗变循环。嬗变循环的原因。
二、历代地方秘书机构相对稳定发展及其原因
&&& 历代地方的秘书机构的演进。历代地方的秘书机构相对稳定发展的原因。
历代秘书机构设置的启示。
第二节& 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1学时)
一、历代秘书官吏名目的演变
二、历代秘书官吏的选拔制度
历代秘书的来源、选拔;历代秘书选拔制度的启示
三、历代秘书官吏的考校制度
&&& 历代秘书的考核制度及其启示。
四、防止秘书官吏舞弊腐败
&&& 历代秘书官吏舞弊腐败的现象。历代防止秘书官吏舞弊腐败的尝试。
第三节 历代秘书人员的优良传统(1学时)
一、秉笔直书。
二、忠于职守、严守制度。
三、落笔神速。处变不惊。
四、民族气节。
五、擅长书法艺术。
第四节& 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2学时)
一、文书档案工作的经验
文书管理和保密制度。公文文体的演进。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二、信访活动经验
历代信访机构的演进。历代信访活动制度。历代信访活动的启示。&&&
三、发挥秘书的参谋作用
&&& 历代秘书发挥参谋作用的途径;:历代秘书发挥参谋作用的途径。&&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经验(2学时)
一、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领导工作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保密、准确
二、秘书工作思想
正确处理秘书与领导的关系。秘书工作和调查研究。反对党八股。
三、秘书队伍的建设
秘书人员的选用。培养优良作风。壮大秘书队伍。
(一)秘书机构设置的经验和教训
1.识记:地方秘书机构相对稳定发展及其原因
2.领会:历代中央秘书机构的&膨胀回位&。
3.简单应用:&膨胀回位&的原因。
4.综合应用:历代秘书机构设置的启示。
(二)秘书官吏的选拔和管理
1.识记:(1)历代秘书官吏名目的演变;(2)历代秘书的来源、选拔;
(3)防止秘书官吏舞弊腐败的尝试。
2.领会:历代秘书的考校制度及其启示。
3.简单应用:历代秘书选拔制度的启示。
(三)历代秘书人员的优良传统
1.识记:(1)忠于职守、严守制度;(2)落笔神速;(3)擅长书法艺术
2.领会:(1)秉笔直书;(2)处变不惊。
3.简单应用:具有民族气节。
(四)主要秘书业务的经验教训
1.识记:(1)历代文书工作制度;(2)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3)历代信访机构朗演进
2.领会:(1)历代信访活动制度; (2)历代秘书发挥参谋作用的史实。
3.简单应用:(1)历代信访活动的启示; (2)历史上的文牍主义。
4.综合应用:(1)历代公文文体概况;(2)历代秘书发挥参谋作用的途径
(五)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经验
1.识记:秘书队伍的建设。
2.领会:(1)秘书工作离不开调查研究;(2)秘书工作要反对党八股。
3.简单应用:正确处理秘书和领导的关系。
4.综合应用:(1)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2)秘书工作为领导工作服务原则的由来。
三、参考书目
1.许同莘,《公牍学史》,档案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2.李& 欣,《中国秘书发展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3.张晋藩,《中国官制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4.唐进、郑川水,《中国国家机构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5.王德宝、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秦两汉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