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七月一曰起股票限售被限售18户不能买股票限售了吗

沪指跌破2900点 幕后推手浮现 _ 东方财富网()
沪指跌破2900点 幕后推手浮现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编者注】A股市场在上周连遭挫杀后,本周仍未能拨开云雾,两市早间大幅低开后,继续震荡走低,上证综指2900点终究未能守住。&&&&===本文导读===&&&&基金遭遇赎回&股市下跌幕后推手浮现&&&&深交所数据显示:机构做多同盟分崩离析&&&&6根大阴线下的基金:没有砸盘&在趁跌换仓&&&&经济半小时:机构表示A股未见顶&将越跌越买&&&&基金遭遇赎回&股市下跌幕后推手浮现  机构成为赎回主力  8月以来,市场急速下跌。在刚过去的10个交易日中,上证综指累计跌幅已经超过1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单边上涨至3000之上时,市场普遍担忧的基金“赎回潮”并没有出现,而一直较为稳定的基金份额却在此轮市场大跌中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来自多方渠道消息显示,随着股市的大幅回落,近期偏股型基金总体出现了至少150亿的净赎回,而机构充当了此次赎回的主力。  记者在对京、沪、深近20家基金公司的调查中了解到,近期,部分机构资金加大了对偏股型基金的赎回力度,其中,个别大型保险公司赎回意愿相当坚决。  据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透露,8月7日当天,深圳一大型保险机构赎回公司旗下一偏股型基金份额超过5000万。而这仅占该保险公司此次赎回份额中的一小部分。  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有多家基金称,上述深圳的大型保险机构近日大规模赎回偏股型基金近百亿元。此外,北京一大型保险公司近期也加大了对偏股型基金的赎回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基金最大机构客户的保险资金,并不是都采取了赎回策略。(601099)权益投资部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公司对于所投基金依然遵循长期投资原则,并没有在市场大跌时采取大规模赎回策略。  一向被誉为市场中“先知先觉”保险资金对于基金的申赎策略虽然不尽相同,但保险巨鳄赎回近百亿的偏股型基金,显然成为市场情绪加重的一个诱发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保险公司对所持偏股型基金进行大幅赎回之后,部分机构赎回意愿有所抬头,个别偏股型基金单日甚至出现上亿份的净赎回。上述说法也得到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证实。  此外,前期备受机构青睐的ETF的申赎情况,或许能够暴露出机构申赎动向的“冰山一角”。  上证所公布的ETF申赎数据显示,前期持续获得净申购的在市场急跌之下,已经连续2周遭遇净赎回,且赎回份额均大幅放量。8月第1周,50ETF遭遇赎回32.26亿份,创下该基金上市以来的最大值,净赎回份额达到3.44亿份。  上周,上述数据再度被刷新。50ETF上周赎回份额再度大幅走高,首次突破40亿份,达到41.09亿份。此外,该上周净赎回份额攀升至达到7.91亿份,同样创下该基金上市以来新高。  50ETF的被大量赎回不是特例。上周,赎回份额自该基金上市以来首次突破10亿份,达到13.92亿份,净赎回份额8.85亿份,同样创下该基金上市以来最大值。  友邦华泰上证(净值,档案,基金吧)在8月份的第1周赎回份额达到9.72亿份,创下该基金上市以来的最大值,当周净赎回份额为0.675亿份。上周,该基金赎回份额为8.28亿份,净赎回份额为2.565亿份创下该基金上市以来的最大值。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周刊》在7月份所作的基金申赎调查已经显示,无论大、中、小型基金公司,大都仍面临一定程度的赎回压力,其中,主动投资型的偏股基金和固定收益类基金多数处于净赎回状态,只有指数基金受到持续追捧。目前来看,进入8月份,一枝独秀的指数基金显然成为赎回“重灾区”。  基民观望情绪较重  市场的无穷变化不得不令人感慨。伴随A股市场调整行情的上演,基民们“持基待涨”的心态是否会开始动摇?从2007年大牛市到2008年大熊市,广大基民已经坐了一次“过山车”,而这次,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境遇?  从记者的调查来看,面对市场大幅下挫,一些基民虽没有选择赎回,但其赎回意愿明显增加。  上周,中国证券网针对市场震荡加剧,基民是否会赎回股票型基金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投票的12326人中,考虑赎回股票型基金的多达5586票,占比为45.32%。此外,选择持基不动的共计1846票,占比14.98%。选择调整投资结构从而规避风险的635票,占比5.15%。值得注意的是,依然有部分投资者表示坚定看好后市,加仓买股票型基金,这部分票数为4259,占比34.55%。  来自基金公司的信息显示,前期市场加速上涨之时,尤其是上证综指上涨到3300点之后,基民对于基金的赎回力度有所增加,尤其对部分回到面值之上的基金加大了的赎回。8月份以来,市场由前期的加速上涨转为单边急跌,虽然大部分偏股型基金依然处于小幅净赎回状态,但基民净赎回的量在减小。  此外,在偏股型基金整体出现净赎回时,部分绩优的小规模基金依然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呈现出净申购态势。例如,今年以来业绩表现较好的基金公司表示,旗下2只基金近期均呈现出净申购态势。  此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依然延续今年一、二季度的赎回态势,成为赎回“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业绩没有“亮点”的中小基金公司,对于旗下偏股型基金的规模日趋缩水“忧心忡忡”。上海一合资基金市场总监对记者表示,前期市场越涨,基民赎回越多,从公司基金持有人分析,多数持有人是在点左右时进入,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多数还未回到面值以上,一旦回到面值,那时候很有可能面临更大的赎回压力。  上述市场总监的担忧并不是特例。多数基金公司认为,在苦等一年多后拿回本金,甚至可能有一定盈利的投资者会倾向于赎回基金落袋为安。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支持。该研究机构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上一轮我国开放式基金持有人在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被套后,普遍选择在2006年第一季度大盘1300&点时全部赎回,因为1300&点是当时全社会基金投资者平均成本线。而在2007年,3800点到4000点是当年“5·30”之后全社会大举买入基金的平均成本线,套住了3000多万基民,至少1万亿资金。该报告认为,待指数上攻到3800点以后,将面临全社会范围的巨量换手。  赎回成市场下跌推手?  对于此轮市场的下跌,多数基金认为,对于政策预期的转变和来自估值的压力成为市场下跌的主要动因。此外,部分市场人士认为,从近期基金重仓股的表现来看,不排除基金大量抛盘的可能,而基金抛盘的背后则是大机构在赎回基金,因此机构赎回基金成为市场下跌的推手之一。  深度分析大盘回调的原因,海富通基金表示:首先,6月以来A股上涨速度过快,市场过于亢奋,在沪指3500点左右积累较多调整压力,一些券商最新研究报告中判断A股在3500点见顶,无形中成为市场大幅波动的催化剂;其次,前期市场上涨阶段投资者仓位较高,所以回调时卖盘占据绝对优势;另外,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回撤股市投资的消息,加速了大盘进一步下滑。  上海一合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市场前期涨幅“过快过急”,大部分公司的估值已经超出了基本面的支持,市场本身存在调整压力。事实上,前期市场上涨的动力更多来自资金的推动和短期的博弈,当货币与信贷政策出现调整的苗头,市场自然会出现调整。保险公司大规模赎回基金更多是对于市场情绪的影响,成为市场下跌的催化因素。  长信金利(净值,档案,基金吧)基金经理许万国亦认为,目前场内确实有人担心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因此对市场短期造成了一些影响。但他表示,在经济复苏确认之前,政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现在可能是投资心理的变化。  信诚基金研究总监胡喆表示,股市快速上涨的阶段已经过去,流动性和流动性预期充裕的阶段也已经过去,接下来银行的信贷规模可能将大幅压缩,因此流动性预期将出现边际变化,长期来看经济复苏趋势不变,但是改善的速度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快;由于股市经历了前期的快速“休克”和快速反弹,短期之内出现一个调整也属正常。  对于未来市场的表现,海富通基金认为,短期来看,大盘将维持宽幅震荡,令系统性风险得到进一步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多类资产已不具备防御性。但由于中国经济加速复苏的基本面未有变化,且美国等外围市场向好迹象明显,出口的回升将在明年产生更多贡献,因此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周期性行业和通胀类资产仍然值得关注。  上投摩根认为,从7月份的整个经济数据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但是复苏基础不稳定、国际经济前景还不明朗决定了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或难改变。伴随货币乘数提升,储蓄率降低,海外热钱涌入的可能性提升,下半年主导流动性的因素或由信贷增量转为存量流动性的活化和全球流动性活化。市场继续下跌空间有限,或延续震荡行情。  上周五,全球首席经济学家Jim&O’Neil表示,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出现波动,股票市场出现回调,部分投资者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这种担心毫无必要。如果A股回调至2600点到2800点,将是绝佳的买入机会。值得注意的是,Jim在海外投资者中的影响力极大,早在去年12月全球经济最黑暗的时期,Jim就大胆预测中国A股今年能到2600点(当时市场上几乎没人相信)。(报)&&&&深交所数据显示:机构做多同盟分崩离析  尽管7月份沪深股市继续高歌猛进,但各类机构之间出现了明显分歧。深交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月保险、券商自营和资管等机构继续做多,证券投资基金和社保基金出现较明显减仓,而QFII则由之前的做空改为做多。  7月份深圳市场股票成交额23561亿元,深圳成指月涨幅达到18.19%,创下了本轮反弹以来的最大月涨幅。但是,在热烈的市场气氛中,一些机构也开始出现落袋为安的操作。统计显示,证券投资基金在当月共买入1525亿元,卖出1674亿元,净卖出达到149亿元;社保基金共买入50.7亿元,卖出57.4亿元,净卖出6.7亿元。而保险公司、券商自营、券商集合理财则继续增仓,净买入额分别为8亿元、28亿元和4.5亿元。这与前一个月上述五类机构机构集体净买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QFII在6月份出现净卖出之后,7月开始空翻多,当月买入92亿元,卖出74亿元,净买入18亿元。  从各行业股票的买卖情况看,投资基金和社保基金在7月份重点减持了房地产、批发零售和机械设备三大板块,其中投资基金的净卖出额分别达到了213亿元、83亿元和63亿元,持股比例则环比下降了5.41%、5.59%和1.20%。与此同时,这两类机构在金属非金属、石化塑胶、采掘业、金融保险等行业进行了增仓。保险公司则增持了房地产和机械设备两个板块,减持了社会服务和批发零售板块;券商自营增持了金属非金属、食品饮料、金融保险等板块,减持了传播文化和采掘业;券商集合理财增持了金属非金属、金融保险、石化塑胶行业,减持了机械设备、房地产业。而由空翻多的QFII则重点买入了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石化塑胶板块,抛出了房地产板块。  机构的上述买卖也从一个侧面对上月行情的走势进行了注解,房地产板块遭到多数机构的抛售,而深市地产指数7月涨幅仅为6.90%;金属非金属业受到了普遍的青睐,金属指数大涨了30%;机械设备业存在较大的分歧,而机械指数涨幅为14.60%,略低于大盘涨幅。()&&&&6根大阴线下的基金:我们没有砸盘&但在趁跌换仓  基金业内普遍认为主要因素是7月宏观数据某种程度低于市场的预期,亦因投资者对前期上涨获利回吐。  和前期一致看好不同,基金公司业内对后市看法也渐现分歧。而在6根大阴线中亦有一半基金开始减仓。  6大阴线下基金分歧:增仓减仓各占一半  8月4日至8月13日,8个交易日内A股走出了6根大阴线。特别是在8月11日,7月份宏观数据公布之后,第二日沪深股市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上证综指下跌4.66%,深证成指跌幅达4.15%,市场再度呈现普跌局面。  一片杀跌之中,原本一致看多的基金渐现分歧,特别是对短期调整的幅度的看法。“基金对市场的分歧主要是对流动性的担心。一些基金认为虽然存量无忧,但增量已经明显减少。”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说。  基金的分歧在市场下跌的操作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对8月6日到8月13日的仓位测算。在进入测算的364只基金中,有175只基金13日仓位高于6日仓位,而剩下的则进行了减仓,基本上各占一半。其中,增仓幅度最大的4只基金加仓超过10%,它们是:银华配置、诺安成长(净值,档案,基金吧)(320007)、兴业增长、东方龙(净值,档案,基金吧)(400001)。同时,减仓幅度超过10%的有5只基金,从高到低依次是:兴业社会、农银双利(660003)、华夏策略(净值,档案,基金吧)(002031)、华富策略(净值,档案,基金吧)(410006)精选、鹏华50(净值,档案,基金吧)(160605基金净值)。  基金的分歧还表现在对短期的热点和资产配置上操作思路的不一致。  “我们都在趁着大跌换挡。”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对理财周报记者说。他表示,他们旗下的基金基本上都在进行强弱周期类股票的更换。前期超配房地产、钢铁、有色金属等强周期的个股,目前适度转向一些弱周期的行业,例如食品、商业、医药、酒类等。  基金在行业配置间的换挡加之一些暂时看空谨慎的基金,他们的操作对前期的强势股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抛压。  上交所数据显示,8月12日,逆市上涨7.8%的(600126)上,五家机构席位总计抛售金额高达1.6亿元。  基金低吸有色、煤炭、地产  相反,一些基金却在借机吸纳有色、煤炭和地产等板块个股。上交所数据显示,8月10日至8月12日,有三家机构席位买入(600432)约3.25亿元,而有五家机构席位集体抛售高达5.86亿元。(000043)、(000629)在期间也有类似表现。  8月13日,市场在连续大跌多日之后,终于呈现企稳态势。特别是有色金属板块后来居上,带动大盘反攻,全天板块涨幅达3.89%,成为大盘翻红的最大功臣。其中(600139)、(000878)、吉恩镍业(600432)涨停。(600362)、(600497)等14只个股涨幅超过5%。  但是当日大举买卖有色的主力却并非基金,而是其他资金力量。以涨停个股西部资源为例,买入营业部和卖出营业部的前五位席位均非机构专用席位。  而到6月30日为止持有西部资源的前十大流通股中占三席的泰达荷银系基金从近几日净值表现来看,也未出现大幅减仓和逃离的迹象。  此外,在8月12日大跌之后,泰达荷银第一时间作出的判断是提醒投资者:“急调勿短期杀跌。”泰达荷银基金的观点是:近期大盘连续急调,一方面是受政策面微调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技术面也有回调的需求;由于调整节奏过快,建议投资者短期不必杀跌,中期而言,则建议投资者操作谨慎,注意防范风险,关注政策面的微妙变化。  相较而言,房地产板块近日成为基金搏杀的主要标的。以8月13日涨停的(600376)为例,当日买入的前五大席位均为机构专用,合计买入1.36亿元。而卖出的前五大席位中也有两家是机构专用。  5家基金坚持看多:流动性仍然充裕,后市风险不大  对于多日的大阴线,基金公司共识是投资者的前期获利回吐。此外,对于流动性的担忧,以及7月份宏观数据未达预期则是导致持续调整的导火线。&& 但通过理财周报走访多家基金了解到的情况看来,绝大多数基金目前对后市还是较为看好。  “我们仍然认为A股市场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同时向好,只是市场需要消化前期的过快上涨所带来的获利回吐压力。”招商基金表示。  招商基金认为,尽管7月份的数据略有低于市场预期,但所显示出来的中国经济仍处于加速上行态势;而7月份的数据也将使得政府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的动力更充足。从7月份的居民储蓄下降来看,储蓄资金向股市分流的进程开始加快;企业盈利和流动性充裕双轮驱动市场上行的中期格局仍然存在。  鹏华基金机构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李锐则认为,A股下半年随着估值不断提升,公司业绩的好坏将成为影响股市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不仅是普通投资人,目前股价的波动对刚刚成立的新基金来说或许也是个不错的建仓机会。”  交银施罗德投研人士认为,目前的通胀风险还没有起来,而经济复苏的态势仍然不是特别明确,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政策应该不太可能会发生重大转折和变化。  国海富兰克林则表示,宏观经济继续触底反弹,内需对经济复苏有较好的支撑,但外需的复苏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下半年流动性环比可能弱于上半年,但是预期外汇资金流入将会弥补一部分政策限制带来的流动性下降,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将可能得以延续。  诺德基金认为,居民储蓄仍有可能流入股市,充裕的资金面仍难出现根本性改变。此次调整剔出了前期获利较多的不稳定投资者,有利于市场继续走强。从目前来看,调整幅度仍在合理范围之内,并未破坏牛市的基本形态。(理财周报)&&&&经济半小时:机构表示行情尚未见顶&将越跌越买&&&&过去一周,机构纷纷上演资金大出逃,两市累计流出资金近千亿元,短短七个交易日,沪指从3400点上方跌至3000点附近,一周跌幅高达6.55%。不管股市风云如何变幻,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券商这些主力机构,似乎永远都扮演者赢家和主导者的角色,他们不但掌握巨额资金,而且在我们看来消息灵通,善于把握投资机会,在市场行情尚未明朗的时候,就能暗渡陈仓,先下手为强。这个带着神秘面纱的群体,到底有怎样的投资技巧和神奇法则?面对近期股市的大幅震荡,他们近期又会如何操作?  私募、公募面对现阶段的大跌,操作思路和看法不尽相同  京富融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北京一家知名的私募,投资总监李彦炜因擅长发现黑马股票,在业内人送外号隐形冠军猎手。这位掌控数亿规模资金的投资高手,即使在熊市,操作的回报率也在每年10%以上。他告诉记者,早在今年七月中旬,他就已经开始大幅减仓。在他和操盘手7月份的qq对话记录中,出现最多的指令就是卖出。  记者:“这是7月16号卖的,这一次是卖了多少万股?”  李彦炜:“也是15万。”  记者:“15万股,170万。”  李彦炜:“我从7月份其实就开始非常谨慎了,统一的口径都是3300以上就要坚决减仓,这个是必须的,它每涨10个基点,我就降10个点。”  李彦炜告诉记者,早在一个月之前,他就从各种政策信号里面看到了股市调整的影子。  李彦炜:“因为很明显,7月份国家,先从国家政策上看,连续出了4个政策,第一个,第二个固定资产贷款项目的管理办法,然后又出了流动资金的管理办法,然后紧接着又采取了大量回收流动性的数量化手段。”  记者:“你是从7月份感觉到靠流动性来推动的火热的局面不能持续太久?”  李彦炜:“不是不能持续太久,我认为已经结束了,要休息至少。”  在李彦炜看来,上半年纯粹就是资金推动的行情,在目前信贷增速下降的预期下,上半年股市的繁荣将难以持续。到7月29日大跌前,他的仓位已经减去了一多半。按照他的分析,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预期增加,将会有一波业绩推动的行情出现,他正在等待建仓的时机。  李彦炜:“我个人感觉可能,如果从利润上来讲,可能三季报前后,那个时候基本上今年全年大局已定了。”  记者:“几月份?”  李彦炜:“三季报一般是9月底,9月底开始公布。”  面对股市的深度调整,李彦炜选择中场休息,等待时机。不过座拥数亿资金的另一家著名私募--北京神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宇,却是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自己对这次调整的看法。  陈宇:“就像用高压锅煮饭,你用大火烧,那么加温一段时间了以后这高压锅温度上升压力增大,就会突然之间那个安全阀它就会放气,这个气放得越大,实际上越安全。”  陈宇说,对他这样激进型的投资者而言,大震荡就意味着更多赚钱的机会,而且对这一次的行情变化,他同样早做了准备。  陈宇:“7月29号那是一天顿挫,之后的话有一个反弹上去就要进行减仓,我们基本上就把仓位减下来了。”  记者:“那一天你是一次性减光了吗?”  陈宇:“那倒没有,我们没有聪明到那个地步,但逐步的减下来。”  8月初,此轮下跌形态已经显现,此时的陈宇早已全部空仓。这两天大盘在继续下探,他一直忙着寻找新的机会。  陈宇:“行情进行到今天这个水平,实际上从估值角度上来讲已经是鸡肋行情,普遍看上去不算太贵,但是你说哪支股票有多么便宜就很难找出来了,看空做多,谨慎,千万分的精力打起来,但是又不舍得马上离场,仓位要严密的控制,品种要精心的挑选,就是这样。”  陈宇说,在记者采访前一天的下午,在大盘出现恐慌性杀跌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进场了。  陈宇:“这是昨天的一个操作。”  记者:“我看这是买入?”  陈宇:“对,买入,买入以后的话,今天平掉,然后又买了一点点的(601628)。”  记者:“今天又把它卖掉了,昨天买这个?”  陈宇:“对,因为现在是一个行情波动期,我们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在这个期间的话,我们并不打算建多大的仓位,但是一定要接触这个市场,我们既然判断这个市场即将调整结束,所以我们一定要开始买一点试试,那么如果继续下跌我们还会再买。”  记者:“目前你的仓位还有多大?”  陈宇:“我们10%吧。”  尽管眼前的仓位还是比较低,但是陈宇表示,对于接下来的这波行情,他的打算是全仓杀入。  陈宇:“我们还会是全仓参与,因为我们主要是判断这个大盘没有见顶,资金还是比较多,全年来说的话,预计至少有8万亿以上的新增贷款这是一个天量,只要这个资金流向市场,就相当于这个火还没有灭,只要火没有灭这个饭还要接着煮。”  当前的市场可以用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即便同样是私募基金,他们的操作思路和看法也不尽相同,那么面对现阶段的大跌,公募基金们是怎么看的?他们又是如何操作的?  8月14日,记者见到了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学博士朱剑彪。这天上午,大盘延续了一周来的跌势,继续下探,长盛基金旗下的几个品种也纷纷出现大幅下跌,不过,朱剑彪和他的基金经理们,看起来都相当平静。  朱剑彪:“整体上属于市场预期当中,因为市场从年初走到今天,一个是估值相对偏高,一个点位相对偏高,一个震荡开始,震荡幅度也会开始偏高,就在这个市场进入三高的这个阶段情况下,我们再进入主流机构的一些情况来看,也呈现出一个仓位相对偏高,行业集中度高,本身就是可能会震荡加剧这本身是一个,加上,流动性方面大家有些担心,尤其是银行信贷开始回落的背景下面,导致市场出现了一些调整。”  朱剑彪说同事们之所以表情轻松,也是因为这次调整早在他们的意料当中,从七月中旬开始,基金经理就已经在减仓了。  朱剑彪:“做了一些小幅的调整,5到10点附近,最多,减5个点附近,就比如原来从90劲到85,从85再降到78、80这种附近。”  临近收盘,沪指一度跌至3040点,下跌个股超过了800家,记者发现,对于这种盘面的变化,朱剑彪和同事们仍然没有什么特别反应,他们表情轻松地准备去吃午饭。  朱剑彪:“如果大跌的话,我们适当会增加一些。”  记者:“加仓?”  朱剑彪:“适当会增加,如果股票市场还是一个长期向好的趋势的话,那么我们会采取一个越跌越买的一个策略。”  一场大暴跌,在基金经理们眼中是抄底换仓的良机,朱剑彪的判断,经过这轮调整,A股市场正在从炒作通胀预期转向业绩预增。各家机构的选股策略跟之前也有所不同。  朱剑彪:“像一些通讯设备这些板块,像一些消费,像一些消费类的这些稳定增长这些板块,可能相对来说,包括一些成长型的一些公司,一些中小市值的公司,可能在下阶段,可能会成为我们一些去寻找的一些方向。”  记者:“哪些方向会是你们回避的?”  朱剑彪:“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回避的就是说,行业特征就是,估值比较偏高,然后在下一段就是说,经济如果再出现一些波动或者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就是说没有出现市场预期的这样一个业绩增长的这样一些公司。”  主力机构为什么总能先知先觉抢占先机?他们到底有怎样的制胜法宝?  同样是选择买进和卖出,散户们的节奏似乎和机构正好相反。在729大跌之前,不少散户们认为股市能一路上攻到4000点,而主力机构却已经选择减仓甚至是离场观望。而在729大跌之后的几天,散户纷纷如惊弓之鸟,割肉出局。在这个时候,轻仓等待的主力机构则选择逢低布局。主力机构凭什么总是能够先知先觉,抢占先机?他们到底有什么制胜的法宝?采访当中,我们也试图揭开开他们神秘的投资策略。  在业内,李彦炜以善于挖掘黑马出名,那么他是用什么办法寻找优质上市公司的呢,采访这天,我们赶上了一场策略研讨会。讨论的是李彦炜刚刚调研的一家企业。  李彦炜:“今年年底他们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他们从4月份开始就明显的需求拉动他们。”  李彦炜告诉记者,这些日子他几乎天天在外地跑。大盘大幅震荡的这一周,他都没看过k线图。  李彦炜:“今天你也看到,我们中午都没看过,中午11点多就出去,因为我觉着现在看这个东西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记者:“这两天股市大调整你忙最多是什么?”  李彦炜:“我就是看公司。”  李彦炜说,私募没有公募基金那么多研究员,几个亿的盘子如何操作,就靠几个投资总监自己来判断。他们选择股票的标准,简单而明确。  李彦炜:“细分行业里边他是龙头,然后就看这个企业有没有足够强的执行能力,这个团队凝聚力怎么样,然后能不能在,尤其在逆境当中,能不能够维持稳定,而且至少我们,开玩笑说,见不到董事长我是不会重仓买。”(央视国际)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限售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