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该不该拼力进投行,四大,券商投行业务这类高工作量的地方

女生该不该拼力进投行、券商这类高工作量的地方?
女生该不该拼力进投行、券商这类高工作量的地方?如果在工作方面有点野心,也不想为了结婚放弃梦想,但经常被很多人(包括长辈和同龄人)告知,婚姻家庭才是女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该如何处理? 如果你有类似这样的疑惑,也许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知乎上有位姑娘提问:
“被很多人(包括长辈和同龄人)告知,婚姻家庭才是女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我是2014年从某本科(非211)金融系毕业,目前在国内排名前十的会计事务所工作。因为从小性格比较独立,并不觉得女生要靠老公才能生活的更好,想得到的东西要自己争取,在工作方面有点儿野心。虽然我知道非211本科出身比较low(小时候不懂事,死活不复读,现在好后悔),但是我给自己有一个大约十几年的规划,包括完成CPA、FRM、CFA、ACCA考试,出国深造,跳槽去投行、四大步步进阶,最后能到高端领域工作。可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都在提醒我该找对象,该稳定下来,工作跟成家相比,成家更重要一些,女孩子不要那么拼(91年的木有男票很过分吗?)。
我 也慎重考虑了一下,如果按照我的职业规划,确实不太能顾家,先不说以后可能要照顾孩子,单说投行、券商基本在一线城市,而我现在在二三线城市,经常出差, 空闲时间还要完成各种考试,以后只会越来越忙,谈恋爱还凑合,结婚好像确实是不太可能。当然我并不想成为女强人、不婚族,也不想为了结婚放弃我的梦想, 该如何处理?
问题一:我考虑的有偏差吗?偏差在哪?
问题二:我预想的计划符合实际吗?可能实现吗?(国内事务所——四大——国外进修——投行)。”
以 上是知乎上某位姑娘的困惑,我之所以今天决定发知乎这个问答,其实也是因为微信后台经常收到有这些类似困惑的朋友给我留言,想一想不如也借这篇文章谈一些 自己的看法,另外经两位金融行业的朋友@深大怪、@皎洁 的同意,我还整理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希望我们三人的观点,有可能帮助到有类似困扰的你们。
先来看看@深大怪 和@皎洁 对姑娘提出来的这个问题看法
@深大怪(投行五年从业者):
题主姑娘这种思维可以说是一种农业经济的思维模式。随着见到的人、见到的事越来越多,我越发觉得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对人们的思维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简直根深蒂固。
所 谓农业经济的思维方式,就是“播种-可以收获-播更多的种-可以收更多的获”,类似的还有“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从此过上幸福生活”,有人管这种逻辑 叫“穷人逻辑”,我不是很赞同,与其说是穷人的思维方式,不如说是农业经济的思考方式,核心是稳定的投入产出比率、依赖自然累积。只不过从统计样本上看, 农业思维的多数是穷人,穷人多数是农业思维的罢了。这种逻辑的特性可以概况为:线性+静态+预设结果,线性就是只认一条路,静态就是蒙上眼,预设结果就是 认定付出就有收获,就是一头俯首耕地的呆牛。这样不行的啊,妹子!
人生不是线性的,例如,事业上有成就和找个好老公并不对立,二者可以,而且,应该同步进行,顾此失彼就彻底输了。再例如,进入投行并不是只有从国外留学这一条路,目前本土券商投行部都在招人啊,有个CPA、FRM/CFA资格、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证券会计师、证券律师、券商营业部也算吧)、情商不低于均值,你把简历发过来,我们部门就一直在招人。
人生不是静态的,国内投行从政策环境(注册制变革、保荐资格放开)到市场环境(新三板兴起)都一直在变,变化简直是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东西,哪可能有这样一成不变的计划,投行前几年看起来高达上,过几年搞不好还不如四大啊。
人生不能预设结果,国 内事务所——四大——国外进修——投行,你设计的这条路,几乎每步都是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四大一般不从内资所招人,进了四大也没有时间和钱来申请 国外进修,投行也很少招一般国外院校的学生,而且你考虑过没有,每一个环节,一旦遇到障碍,耽误个一两年,你进投行的年龄就尴尬了,你进去时不应该比你的 直属上级年纪大,比你的直属上级年纪大,一般来说你也进不去了,你说对吧?
推荐一个小段子给你,建议熟读并背诵全文:“我有一些漂亮又受过教育的姐妹,本来有机会嫁给官富二代,但很多被那些长得不错、有名校高学历、刚毕业在知名外企工作、加班到很晚还健身的男生所吸引。觉得人家上进又有潜力。五六年后,她们悔得肠子都青了。”
有人问上面段子的意义。老段子了,举这个段子要说明的是“往往很多年轻时义无反顾的选择,过了几年就会被现实艹得体无完肤” ,希望各位准备追逐梦想的少年做好心理建设。
有很多少年纠结能不能进投行。我指条明路给大家吧,如果不是名校硕士相关专业毕业,先把至少CPA中的会计过掉(或通过司考),再把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先考掉(承销发行+基础知识),这两门考试如果都考不过,我觉得也不用操心太多未来的烦恼了。
很 多同仁在评论里问我个人职业的事,说实话可能由于爱帮忙,经手推荐了很多学弟学妹的简历,有推给自己公司的社招或者暑期实习,有推给熟悉的会计师或者律师 的,还有几个推给客户了,成不成的都有,综合感觉下来,职业选择与发展是非常具体的,要结合岗位需求和应聘者个人非常具体的信息,很难凭个三言两语,就给 一个具体的意见,一般来讲,应聘者提供的信息越多,能提供的建议越有实用价值,本质上是个咨询的过程,你说是吧。
谈一点个人的小看法,楼主思维逻辑不错,前面写的蛮有条理的让人眼前一亮,可是怎么感觉后面很草率的就结束了QAQ,是言尽于此给我们留些想象空间嘛。
知乎上的问题林林总总,这道题我觉得与其说回答题主个人的问题,不如说试着讨论某一类的困境的根源。言止于此,有几方面的原因,除了懒和忙之外,最主要还真是希望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各位,我希望我拙劣的回答能引发思考和讨论,而不是直接端上一碗鸡汤出来。
不是抬杠,但照这么说,这也是工业思维,稳定的投料,控制的生产条件,稳定的成品率,稳定的出货和库存管理,外企的工厂管理,农场管理都是类似的,也不能说这就是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啊。
这位仁兄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骗你的啦!(怎么可能无言以对嘛),因为很多同仁也指出“你说了那么多不要,到底要怎么样你说一下撒”。我以为我说得很细致了,但是看来还是说一下吧:
思 维方式,每个人都有的一整套框架,这套框架往往是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主要路径,框架的价值在于,遇到问题,能够迅速的依赖既定的路径得出答案,核心是一种经 验主义,经验主义的障碍在于面对变化、动态的外部条件下的乏力。(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经济技术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大家都在呼吁打破框架的原因)
农业经济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不行,农业经济具有天然稳定的外部环境,风险结构相对简单,这种外部假设和现在社会剧烈的变化存在差异。举个例子:你跑的也许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但现在是在海里了,岸上的那套不是说不能用,但用起来总是有点玄。
什么思维方式行,农业经济不行,工业经济的思维怎么样?如果不行,服务业经济的思维什么样?真是跪了:“农业经济”的思维方式只是一种代称,思维方式的升级不仅仅代称的升级。那么,目前的经济、技术乃至职业环境,究竟用一套什么框架来面对?
我 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解决掉农业经济思维中的看得到的不足之处,多线程,动态调整,关注风险和过程控制。一方面要跳出农业思维的框架,利用资源配 置机制、利用杠杆、利用对冲策略、利用委托信托机制,实现从依赖自然累积的内生性增长向外沿性增长乃至变革性增长的转变。为了便于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 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例,村子里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并不是种地种的最好的一批人,我在另外一个回答中提到“功夫在诗外”,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想取得超常规 发展,就最好不要采取常规路径。与这种思维框架最接近的表述,我觉得是“投资管理思维”,这个道理我觉得不必深说了,如果你的本金低于别人的本金,双方靠 储蓄拼利息,你永远比对方少,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你只有采取更丰富的投资策略。
职业选择乃至人生都是一种投资,投入的是你的青春岁月,回报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这个角度讲,懂投资,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一个投资银行的从业人员,在这边胡吹职业路径乃至人生策略的原因。(教练,哇靠,我居然把发散到天际的话题硬圆回来了!)
“投行不是天天加班吗?你还真闲啊”。
投行也是人好嘛,天天加班早挂了啊(猝死的这么多,存活率应该加入KPI)。其实只要控制好项目进度,投行很闲的啦,不信你看站上有多少投行答案撒(也许这正是我国投行始终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原因,知乎简直有毒)。
@皎洁 (工作6年金融女):
这个问题不同的女生是有不同的答案的。
先描述一下我接触到的情况。
工 作中和会计事务所,券商,律所打一定交道。项目是ipo和审计,项目上券商的男生女生比大概是5:1,会计事务所的男女比大概是1:1,律所男女比大概是 1:2,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反应ipo项目的强度在不同机构上不同的体现,但也有可能是券商的确薪酬更容易吸引优秀男生导致。
其实熬夜大家都有的,出差也一样,抓狂程度应该不相上下。项目上离职的男女都有,往往券商的男生是往薪酬更高的券商去跳,女生会转内核或者其他券商的内核。律师事务所的姑娘则会往企业法务跳,或者转去做诉讼业务。
就 我这个比较喜欢享受生活多样化,下班喜欢看电影看演出或者周末出去郊游,希望能够照顾爸妈,希望和老公长相厮守的性格,我应该不会去选择做券商,会计师或 者ipo律师了。年龄大了,熬一个晚上一周都萎靡不振。常年在各地项目上跑,周末打飞的回家看孩子父母,如果孩子父母不在一个城市,那就只能常年辜负父母 了。从来吃不了自己做的饭,天天下馆子,其实时间长了也很痛苦的。在外地的时候生病也很无奈,一般买点药自己扛一下,在异地除非是重疾去医院也不容易。还 有一个小地方,券商的同事往往潜伏着一些有背景的人,这类同事如果情商高做事认真倒不失为是个好帮手,但是如果事与愿违,在一个项目上会很郁闷的。
当然如果你是个很富有事业心,事业上的成就能够给你带来最大幸福度的话,而且你喜欢在各地出差,出入居住五星级酒店,每天不用自己做饭吃各色美食,更希望获得比一般职业更高的薪酬,券商是个不错的工作。不过近几年做ipo的不在像前几年那么金领了,越发金融民工的感觉了。
提 一个我唯一能提的建议,你给自己设计了这么一条艰苦奋斗的路其实很不错的,工作久了,很多人失去了像你这样的奋斗之心,我觉得如果你喜欢你这样的设计之 路,不如按照计划走下去,也许当你走到一半或者一大半的时候,那时候会有比投行更适合你的工作出现了。工作这几年,有个让自己受用的心得就是曾经付出的所 有努力,所有积累,真的会在不经意间回报于你,我相信宿命,但我更相信一个努力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的命运有所改变。加油。说实话,工作中遇到的成功 女性我觉得比很多男性优秀太多了,希望你能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最后也针对这个提出疑问的姑娘,谈点自己的想法,以下纯属一己拙见,另外对于这个问题关注的角度和前两位朋友也不太一样。
首 先,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定义"高工作量"的, 如果按照普遍的观点,很多人对工作量不高的定义就是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可以比较轻松的cover掉一份工作,不用加班,那我想说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不用加班的 工作是非常少的,当然三四线城市加班情况会好很多,加班这个情况不仅仅是在金融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具体加班情况根据工作岗位不同而定),正如前文@ 皎洁 所说,“熬夜大家都有的,出差也一样,抓狂程度应该不相上下,可能有些人以为国企工作量比较小,但这个也分岗位的和情况。”
另 外要注意,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份工作的工作量高并不一定就真的是因为这份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实际上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效率太低,或 者说,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假使同样一份工作,若换做其他人,他可能并不会觉得工作量大,当然,这里只是例举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况。
其次,这位知乎提问的姑娘在问题里面,提到了一点我是认可的,至少她很清楚自己有一条很确定的职业发展规划道路,坦白讲,就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要实现从国内事务所—四大—国外进修—投行的 职业规划有不少难度,过程中绝对会有很多现实阻碍,但如果姑娘已经很明确这条职业发展道路是自己喜欢的,并且想要实现,当然要试一试,我们常说心想事成, 事实上真的只要心里面想了就会成吗?答案当然是no , 如果只是空想,很明显没有事成的可能性,如果已经想到了,并且按照自己想法去做,事情才是有可能成功的,所谓“知行合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除了要认 识(“知”),尤其应当去实践(“行”),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在此也不赘述了。
最后,想重点说一说我从这位提问的姑娘身上看到的一个问题,姑娘说了一件发生在她身上的事——“ 被很多人(包括长辈和同龄人)告知,婚姻家庭才是女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但是又因为从小性格比较独立,并不觉得女生要靠老公才能生活的更好,想得到的东西要自己争取,在工作方面有点儿野心。可是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都在提醒我该找对象,该稳定下来,工作跟成家相比,成家更重要一些,女孩子不要那么拼”
相信姑娘提到的这个情况,是很多女性都遇到过的难题——“ 大家都说一个姑娘嫁的好就行了,那到底是不是干得好就不如嫁的好,一个女孩子要不要那么拼事业呢?”。
如果你问我,一个姑娘要不要那么拼?
之 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她在文章里面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她的朋友圈有一个精英男,四大会计事务所的精算师。此男是圈内出名的炫妻狂魔, 每次一发朋友圈必然提到他老婆,“我做的意面,老婆夸我厨艺好”“出差买的领带,被老婆批评没品位,老婆说得对”……大家都很羡慕他老婆,说嫁得真好,老 公这么牛逼还这么疼她。结果等大家见到他老婆真人,才发现他老婆长相其实非常不好看。
为什么这个精英男的老婆能得到如此宠爱呢。因为他老婆是有名的才女,大学的时候就写小说,毕业后当了图书编辑,自己也写书。反而是精英男觉得自己老婆特高雅,自己特庸俗,配不上她。
我们女性经常说找个好男人就嫁了,但是你要挑个好男人,好男人就不挑你了么?抛开选择是相对的不说,再说了,假设真的有朝一日嫁得好了,我们就不用拼事业了吗?
讲一个真实案例,认识一位姑娘,原来是一位钢琴老师,长相也很不错,没结婚前自己开了一个钢琴培训班,整个人也很活泼开朗,后来认识了她们当地首富的儿子,嫁进了“豪门”,嫁进去以后,家里要求她放弃工作,当地的人包括她家里的人都觉她嫁得好,不用工作多好,下半辈子也不用愁了,实际上这位姑娘婚后却过得一点也不幸福,不仅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整个人的寄托又全在自己的老公身上,很快的,她开始担心自己老公会背叛她,精神压力变得很大,每次和朋友见面就抱怨自己压力大,失眠,感觉自己要去精神病院,总之过得非常不开心,变得疑神疑鬼,经常翻看自己老公的手机短信,聊天记录,最后老公实在受不了,两人离婚收场。
离婚以后,她沉寂了一段时间,去年姑娘又重新开了钢琴培训班,年初见到她,状态不错,听她说自己新交了一个男朋友,男友非常支持她的工作,两人准备明年结婚。
一直以来大家的想法,似乎都是事业和家庭总得有一个放弃才行,而对于女人而言,就必须做放弃事业的那个,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是女性不愿意未来事业奋斗,而是家长,是父母,是七大姑八大姨不停地告诉她们:“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这里要提一位著名女性: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的她关于家庭和事业这个话题曾在自己的书籍《Lean In》里面提到下面一段话
“ 对男人来说,基本的假设是,他们既可以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也可以拥有满意的个人生活。而对大多数女人来说,基本的假设则是要两者兼顾,并且都做得很好。这是很困难的,甚至完全不可能。
女性被包围在各式大标题和不同的故事中,并被警告“女性不可能同时投入到家庭和事业当中”。一再的警告让她们不得不在二者中做出选择,因为如果做得太多,她们就会身心疲惫、不会感到快乐,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感。如果将这个问题表述为“工作/家庭的平衡”,就好像二者是绝对的死对头,这几乎已经让女性确定了放弃的必须是工作。谁会选择让工作凌驾在生活之上呢?
实际上女性可以同时拥有家庭和事业,也可以让二者都顺利发展。2009年,莎伦o密尔兹(Sharon Meers)和乔安娜o斯特罗布(Joanna Strober)出版了《两性相处》(Getting to 50/50)一书,全面回顾了来自政府、社会科学与原始资料的研究,进而得出结论:当父母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时,孩子、父母和婚姻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数据清楚地揭示,分担经济来源和抚养下一代的责任会减轻母亲的负疚感;若父亲加大对家庭的投入,孩子也会成长得更开朗、更健康。布兰迪斯大学的罗莎琳德o查特巴尼特(Rosalind Chait Barnett)教授回顾了关于“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她发现担当多个角色的女人焦虑更少,其心理上也更健康。职业女性可以收获许多成果,包括更稳定的经济与婚姻状况,更健康的身体,她们对生活的满意度通常也会提高。 ”
另外,我十分赞同上文中@深大怪 的一句话: “事业上有成就和找个好老公并不对立,二者可以,而且,应该同步进行,顾此失彼就彻底输了”。
最后,有句话我想分享给那些对于追求事业和家庭两者之间有疑惑的姑娘们:“我们干得好,不仅仅是为了嫁得好,还为了嫁了之后,他强大,我不显得是依附;他失意,我们不至于落魄。”
FRM考友论坛,知心的学习社区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2016FRM考试资料通关大礼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将不能正常浏览和使用知乎。女生该不该拼力进投行、券商这类高工作量的地方?
知乎上有姑娘提问,说被很多人(包括长辈和同龄人)告知,婚姻家庭才是女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作为2014年从某本科(非211)会计系毕业,目前在国内排名前十的会计事务所工作的女生,姑娘自己并不觉得女生要靠老公才能生活的更好,想得到的东西要自己争取,在工作方面有点儿野心。她也慎重考虑了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生活与家庭的冲突,她并不想成为女强人或不婚族,也不想为了结婚放弃梦想,但该如何处理?
问题一:她的考虑的有偏差吗?偏差在哪?
问题二:她预想的计划符合实际吗?可能实现吗?(国内事务所——四大——国外进修——投行)。
这个问题其实还蛮普遍的,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因此我们整理了几位网友的回答,希望给存在和这位姑娘一样疑惑的大家一些参考。
工作6年金融行业女
这个问题不同的女生是有不同的答案的。先描述一下我接触到的情况。
工作中和会计事务所,券商,律所打一定交道。项目是ipo和审计。项目上券商的男生女生比大概是5:1,会计事务所的男女比大概是1:1,律所男女比大概是1:2,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反应ipo项目的强度在不同机构上不同的体现,但也有可能是券商的确薪酬更容易吸引优秀男生导致。
其实熬夜大家都有的,出差也一样,抓狂程度应该不相上下。项目上离职的男女都有,往往券商的男生是往薪酬更高的券商去跳,女生会转内核或者其他券商的内核。律师事务所的姑娘则会往企业法务跳,或者转去做诉讼业务。
就我这个比较喜欢享受生活多样化,下班喜欢看电影看演出或者周末出去郊游,希望能够照顾爸妈,希望和老公长相厮守的性格,我应该不会去选择做券商,会计师或者ipo律师了。年龄大了,熬一个晚上一周都萎靡不振。常年在各地项目上跑,周末打飞的回家看孩子父母,如果孩子父母不在一个城市,那就只能常年辜负父母了。从来吃不了自己做的饭,天天下馆子,其实时间长了也很痛苦的。在外地的时候生病也很无奈,一般买点药自己扛一下,在异地除非是重疾去医院也不容易。还有一个小地方,券商的同事往往潜伏着一些有背景的人,这类同事如果情商高做事认真倒不失为是个好帮手,但是如果事与愿违,在一个项目上会很郁闷的。
当然如果你是个很富有事业心,事业上的成就能够给你带来最大幸福度的话,而且你喜欢在各地出差,出入居住五星级酒店,每天不用自己做饭吃各色美食,更希望获得比一般职业更高的薪酬,券商是个不错的工作。不过近几年做ipo的不在像前几年那么金领了,越发金融民工的感觉了。
提一个我唯一能提的建议,你给自己设计了这么一条艰苦奋斗的路其实很不错的,工作久了,很多人失去了像你这样的奋斗之心,我觉得如果你喜欢你这样的设计之路,不如按照计划走下去,也许当你走到一半或者一大半的时候,那时候会有比投行更适合你的工作出现了。工作这几年,有个让自己受用的心得就是曾经付出的所有努力,所有积累,真的会在不经意间回报于你,我相信宿命,但我更相信一个努力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的命运有所改变。加油。说实话,工作中遇到的成功女性我觉得比很多男性优秀太多了,希望你能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附原回答链接:/question//answer/)
坐标魔都,自称金融民工一枚
你所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婚姻(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其实恋爱、结婚等等问题,在一线城市里并不会那么严重。我身边的姑娘们单身的还与很多,大家并没有因为要找男友或者要结婚而停止奋斗。在投行的小伙伴依然加班到12点,在研究所的小伙伴10点之后下班都是常事。
你的压力其实来自父母督促和 peer
pressure,即环境的压力。从问题本质上而言,你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理解你的忙碌工作和生活状态的伴侣。例如我自己,工作出差多,就需要男友的理解。此外,男友也喜欢听我跟他说投资案例、行业发展等等工作相关事情,也理解我不愿做家务(工作累),家里就请了阿姨定期保洁,而我能带回家做的工作也尽量带回家。所以,工作并不妨碍恋爱和结婚,关键是能否两方面彼此理解、彼此支持。
同样的,我的其他恋爱中的小伙伴,无论是在投行还是哪里,都顺顺利利向婚姻殿堂稳步迈进。但找到能理解你的人,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所问的第二个问题是职业规划的正确性。
从方向和进阶上来说,并没有问题。但这条路径速度太慢,如前面有朋友所说,等到你进投行时,已经年纪太大了。下有无数高学历、能熬夜的小年轻,上有经验丰富、年龄和你差不多的领导,位置可能有些尴尬。如果是我自己,CPA
肯定先迅速考了,抓紧时间认识投行的人,知道他们社招的标准,同时申请国外知名高校。国外读书期间,抓紧申实习。回来后,四大可去可不去,国外名校回来可以直接实时申投行。但投行需要的一个是财务法律基础,另一个是执行力和社交能力。朝着这两方面多努力。如果快的话,够拼的话,2年后你就在投行了。而那时你26岁,跟国内25岁研究生毕业进投行的小鲜肉们比,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也有海外名校学历(当然,此处我忽略了申请名校的难度和可能性。)
最后,我想问题主的是,你为何要做投行?这个问题前两年我也反复问过自己,答案是我并不想做投行。幸运的是我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尽管无数人告诫说应届生不适合毕业后就从事一级市场投资(PEVC),但我依然将所有努力投入其中,而现在我觉得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用我们 par
教育我的一句话总结:喜欢做什么,就直奔着去,不要绕弯路。
最后的最后,金融行业确实辛苦。 但我所接触的大 par
们,并没有身体多病,未婚无子或者生活工作不平衡。相反,他们规律地健身,或者有体育爱好,和妻子家人关系良好,疼爱孩子。我身边的姑娘们大多定期去健身房,参加马拉松,和男友及家人联系紧密。
所以我认为,“成功”(某种意义山)的人,是用正确的方式在做事和生活。
最后也针对这个提出疑问的姑娘,谈点自己的想法,以下纯属一己拙见,另外对于这个问题关注的角度和前两位朋友也不太一样。
首先,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定义"高工作量"的?如果按照普遍的观点,很多人对工作量不高的定义就是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可以比较轻松的cover掉一份工作,不用加班,那我想说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不用加班的工作是非常少的,当然三四线城市加班情况会好很多,加班这个情况不仅仅是在金融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具体加班情况根据工作岗位不同而定),正如前文
&所说,“熬夜大家都有的,出差也一样,抓狂程度应该不相上下,可能有些人以为国企工作量比较小,但这个也分岗位的和情况。”
另外要注意,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份工作的工作量高并不一定就真的是因为这份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实际上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效率太低,或者说,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假使同样一份工作,若换做其他人,他可能并不会觉得工作量大,当然,这里只是例举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况。
其次,这位知乎提问的姑娘在问题里面,提到了一点我是认可的,至少她很清楚自己有一条很确定的职业发展规划道路,坦白讲,就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要实现从国内事务所—四大—国外进修—投行的职业规划有不少难度,过程中绝对会有很多现实阻碍,但如果姑娘已经很明确这条职业发展道路是自己喜欢的,并且想要实现,当然要试一试,我们常说心想事成,
事实上真的只要心里面想了就会成吗?答案当然是no
。如果只是空想,很明显没有事成的可能性,如果已经想到了,并且按照自己想法去做,事情才是有可能成功的,所谓“知行合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除了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去实践(“行”),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在此也不赘述了。
相信姑娘提到的这个情况,是很多女性都遇到过的难题——“
大家都说一个姑娘嫁的好就行了,那到底是不是干得好就不如嫁的好,一个女孩子要不要那么拼事业呢?”
女性被包围在各式大标题和不同的故事中,并被警告“女性不可能同时投入到家庭和事业当中”。一再的警告让她们不得不在二者中做出选择,因为如果做得太多,她们就会身心疲惫、不会感到快乐,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感。如果将这个问题表述为“工作/家庭的平衡”,就好像二者是绝对的死对头,这几乎已经让女性确定了放弃的必须是工作。谁会选择让工作凌驾在生活之上呢?
实际上女性可以同时拥有家庭和事业,也可以让二者都顺利发展。2009年,莎伦&密尔兹(Sharon
Meers)和乔安娜&斯特罗布(Joanna Strober)出版了《两性相处》(Getting to
50/50)一书,全面回顾了来自政府、社会科学与原始资料的研究,进而得出结论:当父母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时,孩子、父母和婚姻三方面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数据清楚地揭示,分担经济来源和抚养下一代的责任会减轻母亲的负疚感;若父亲加大对家庭的投入,孩子也会成长得更开朗、更健康。布兰迪斯大学的罗莎琳德&查特巴尼特(Rosalind
Barnett)教授回顾了关于“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她发现担当多个角色的女人焦虑更少,其心理上也更健康。职业女性可以收获许多成果,包括更稳定的经济与婚姻状况,更健康的身体,她们对生活的满意度通常也会提高。
最后,有句话我想分享给那些对于追求事业和家庭两者之间有疑惑的姑娘们:“我们干得好,不仅仅是为了嫁得好,还为了嫁了之后,他强大,我不显得是依附;他失意,我们不至于落魄。”
答案由金融求职整理自知乎问答:“女生该不该拼力进投行、券商这类高工作量的地方?”和 FRM
考友论坛,感谢各位作者,授权请联系原作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券商投行部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