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刘晓路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水平高吗?

“政策饭”&吃多久&学者意见不一
2012年新年伊始,美国停止了一项实施了一年多的优惠政策。此前,凡是在家里或商业场地安装充电装置的用户,美国政府均会为其提供1000美元—3万美元的信用额度。而自2010年以来,国外有关削减新能源行业补贴的消息就接连不断,如部分欧洲国家和日本都提出了削减部分新能源行业补贴的政策建议,并陆续实施。国外削减新能源行业补贴的原因很多,例如经济危机、避免盲目投资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迫使企业提高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
  纵观我国的各种行业优惠政策,一些补贴政策也陆续到期,国外的做法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业的优惠政策对行业发展总体上有怎样的影响?对于对于产业政策以及行业补贴等,目前社会上有两种声音,一是行业不应太过依赖政策,补贴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干预了市场的自然发展,因此,补贴政策没有必要再出台,更应依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优胜略汰;另一种声音则认为,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在拉动国内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与出口不可能继续维持高增长,唯有扩大国内消费才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有必要延续出台新的刺激内需政策,包括对家电产品的刺激政策。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两位学者。
ALT="&政策饭&&吃多久&学者意见不一"
TITLE="&政策饭&&吃多久&学者意见不一" />
  □ 本报记者 史晓菲/文 陈丽光/摄
  不能用细小缺陷否定整个政策
  刘晓路 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
  记者:您认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家电补贴政策是否应该继续。
  刘晓路:衡量或评价一个政策,应该从整体上看。尽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家电补贴整个在操作中出现一些违规现象,但不能否定的是,在这些政策中广大的消费者、农民朋友和企业厂商都从中得到了实际的利益,享受到了实惠。所以说,国家之前针对家电行业出台的政策是适当的合理的,应该得到肯定。家电行业的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接续将进一步发挥扩大内需的作用,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当然,其中要注意的是,对于此前的刺激政策实施过程出现的不少漏洞,如家电下乡骗取补贴、能效等级虚标等乱象层出不穷的现象,新政策要考虑改革补贴的方式与操作办法,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整,要加强实施政策的监督管理。不仅要最大的扩大政策效应,还要尽可能的降低政策刺激的负面作用。
  记者:目前有些企业争相吃政策饭,甚至一般的利润都来自政府补贴。还有,像LED等行业,目前出现了结构过剩等状况,一些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纷纷上马LED项目,带来了整个行业的一个危机。有人认为,以上两种状况都是补贴或优惠政策带来的负面结果,您怎么看?
  刘晓路:不能因为部分偏差而否定整个政策。不能因为某个行业吃政策饭的企业多就否认相关政策,就把问题归结到政策身上。我们认为,一个政策的好坏首先要看政策本身是否合理。具体来说,像LED照明发生的状况,可能是政策在执行上出现的的偏差,但我们不能就这个偏差来否定整个政策的意图。因为,一个政策从制定到落实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LED政策从大的方面说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相对短缺、污染日益严重的局面,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从小的方面说,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升级换代、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重点。如果某个行业真的大部分都靠政策生存,那就不单单是政策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也不仅是从政策入手,更多的还要从整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入手,看是不是行业出了什么问题。当然,有时候也不能排除政策在执行性的偏差或细则上的不周详,那么需要我们的决策者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要科学执行,并且及时反馈,适时调整,以期完善相关政策进而达到理想的目标。
  记者:现在有人提出把企业交给市场“最好的政策就是不再出台任何政策”这个观点您同意吗?
  刘晓路:这个观点未免太绝对也太高估市场的能力了,相应的,也低估了我们政府对于国家经济运行方面的作用。没有国家政策,没有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不可能良好运转。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这两只手哪个都不能缺,关键是哪个多用一点,哪个少用一点的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即便是产业经济比较发达的日本,他们的半导体业也是经过政府政策扶持下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否则,没有政府的支持,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力更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日本可能不会有像今天这么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没办法形成这么先进的产业基础。实际上,仅仅靠企业的一己之力也是不现实的。总之,应该相信宏观引导的普遍控制力。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日本,那么国外对于优惠政策在制定以及执行方面又是如何做的?
  刘晓路:国外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跟我们家电补贴的做法有点相似。比如美国,美国有的优惠政策出台规定了有效期,有可能2年或3年,这意味着,两三年之后这个政策可能经过一定修改继续执行,而一旦不继续执行即宣告失效。这其中,是否继续执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政策制定的目标是否实现,目标实现政策继续或经过调整后继续执行;目标没有现实,那么就没有继续实行的必要,要么失效,要么被新的更适宜的政策所取代。从这点上看,确实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政策有相同之处。相比较我国的一些政策,的确也存在决策长期不改的情况,比如之前在铝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等情况,不乏这个原因。总之,一个政策的出台不仅要有科学的合理的规划,还要有执行上的落实,以及最终的结果,应该从多个方面总体给予评价。不能拿着放大镜看缺点,这样未免有失偏颇。
  政策温室中的企业经不住市场风雨
  郑适 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
  记者: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产业相关扶植政策的走向如何?
  郑适: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个人认为,不需要产业政策。当然,这个前提是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我们也应该越来越多的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而非依靠行政手段,这样说来,产业政策应该慢慢退出。
  记者:政策淡出的原因是什么?
  郑适:实际上,产业优惠政策就是对某些行业的财力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而对某个行业支持变相的就可能带来对相对行业的打压,同样的,对某些企业的支持可能造成的是对那些没有获得政策支持企业的疏离和放任。特别是家电行业,家电是为了满足广大人们群众的生活需要,带有一定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更应该公平对待每个企业每个行业。实现公平的条件就是实现市场的充分竞争,遵照市场规律,剔除干扰因素。
  记者:有关家电补贴等优惠政策是否接续的问题现在讨论的比较多,您的看法是什么?
  郑适:就此前家电方面的一些补贴优惠政策来说,我个人还是比较支持的。尽管我认为政策对于市场的作用不应该超过市场本身,但我们同样也应该看到,家电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政策出台的特殊性,即特殊的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出口疲软等经济问题,企业也受到了,出口受阻,订单下滑,企业生存堪忧等问题困扰。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提振消费,希望企业能够在内需方面找到出口。因此,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出台有其一定的特殊原因。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当金融危机过去,相关政策也应该随之结束。这种因某个原因出台的政策应该只是暂时性的,它的出台背景决定了它只能为一时之用,而不应该做为长久政策继续执行。毕竟,时间、历史背景不同了,我们在新形势下应该需要与时俱进的新的政策。
  记者:如果取消某些优惠政策会不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生存难题?
  郑适:企业享受的一些短期的暂时性的鼓励政策都会面临退出的一天,企业早一天做好政策退出的这个准备,就能够早一天使自己成为市场中比较有利的那一方。企业能够掌握主动性,就能够应对经济社会的变化,因而也就不容易被市场所淘汰。而我们所说的企业要做的这个准备,就是技术进步、管理进步,以此支持企业的生存跟发展。
  记者:从行政部门的角度看,政策制定如何避免企业长期吃政策饭的问题?
  郑适:从政府角度看,制定政策时要考虑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这一关键因素。毕竟,政策某种程度而言是一个主观问题,而非客观问题,其对于市场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另外,从国际上看,我们国家出台的一些补贴政策增加了行业和企业遇到贸易壁垒的风险,所以在这些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上还需要多方面权衡利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