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士曝世界排名前三的中国坦克猎歼火控系统统是怎么研制

曝:中国最强坦克打乱2016世界坦克排行榜
发布者:小震&
来源:搜狐&
  尽管今年世界各国主战坦克发展速度放缓,但仍有若干精彩的改进型坦克出现。以下列出了世界十大坦克排行榜,供大家参考。    10, K2黑豹    韩国K1、K1A1已经远远超越了主要对手——朝鲜天马虎式坦克,但韩国希望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坦克:K2黑豹。K2坦克90%零件由韩国生产,使用全新1,500匹发动机。火控系统收到炮长发射命令后,如果发现火炮偏离目标时,不会击发,只有当火炮回调到准确对准目标时才开火射击。该坦克使用了主动防御系统。    9, T-90    T-90主战坦克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但实际上它只是T-72的车体加上了T-80U火控。T-90使用了新型反应装甲,并配备了"竞技场"主动防御系统。该主动防御系统能拦截反坦克导弹或者火箭弹。T-90S版是出口印度的版本,并由印度自行生产,但后来爆出了不适应印度环境、质量不过关的丑闻。    8, 勒克莱尔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开创了战后西方三代半坦克的潮流,它配备了若干突出的改进项目,包括了新型火炮、西方创新性的批量生产主战坦克的第一种自动装弹机、先进火控系统、超高输出紧凑式柴油机、模块化装甲和战场信息指挥综合系统。它出现时无可争议的夺取了世界坦克对比排行的桂冠。该坦克先进的数字信息作战能力,启动了各国坦克在这一方面的研发热潮。    7, 10式主战坦克    日本10式主战坦克解决了90式坦克过于沉重,不适合日本南方地区以及岛屿的问题。该车找到了新的火力、装甲、机动力的平衡,战略机动性大为改善。采用了120毫米滑膛炮的改进型,威力比90式的德国Rh-120火炮更好。该坦克装有自动装弹机。改进型液压主动悬挂系统保证该坦克在减轻重量的情况下,射击稳定性不受影响。新型装甲比90式减轻30%。10式只有44吨的重量,增加装甲后为48吨。    6, 梅卡瓦Mk.4    梅卡瓦4是该系列坦克的最新型号,改用德国MTU833发动机,功率超过1103千瓦,比Mk3的美国AVDS-1790发动机更为出色、更为便宜。120毫米滑膛炮改进了后座装置,允许使用更大的膛压发射穿甲弹。增加了两个一共携带10发炮弹的旋转弹匣,加快了装填手选择弹药的速度。    5, 阿马塔    阿马塔代表了俄罗斯主战坦克的最新进展。它抛弃了以往俄罗斯坦克轻型化、数量化的发展路线,更为接近西方坦克以质量战胜数量的思路。阿马塔革命性的使用了无人炮塔,三名乘员全部安排在车体内部,通过遥控光电、火控系统操纵无人炮塔作战。配备了先进的主动拦截系统,巨大的拦截弹据称可以摧毁来袭的穿甲弹。    4, 英国挑战者2E    英国挑战者2E主战坦克,是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色的挑战者1基础上发展的新型坦克。。它追尾突出的改进是安装了“猎歼”一体的智能火控系统。采用了高度融合的数字化、信息化车载指挥作战网络。该坦克的车载火控系统通过数据总线与各个观察探测器结合,组成整体化的信息网络。车长可以独立的通过昼夜周视瞄准镜搜索目标,炮长可使用来自车长瞄准镜,或者自身使用的瞄准镜进行射击。    3, M1A2 SEP    美国陆军最新的主战坦克是M1A2 SEP,它在鼎鼎大名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基础上,改进了计算机系统、网络电子战系统、目标搜索捕获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等方面,成为了一种高度信息化的新型坦克。这一坦克的另一强项是城市战,配备了更多针对性的设备,例如新型附加装甲、全自动遥控的新型武器站等等。    2,99A主战坦克    中国最新的99A主战坦克,在99坦克的基础上增加了复杂的信息化作战系统。它在中国坦克中首次使用了1500匹马力发动机,达到了世界级的动力表现。安装了楔形附加装甲,并辅以全面覆盖的新型反应装甲,对穿甲弹的防护增加了两个层次。装甲全面模块化,可快速更换。信息化作战系统提供了各种战车之间高速互联分享作战信息的能力,车长可以获得其它主战坦克获得的敌情信息,可以更有效协调作战,单车作战时也可以在新型大型多功能显示器上获得战场态势电子地图的辅助。    1,豹2A7+    豹2A7+是德国最强主战坦克的最新改进型。它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不同的配置组合。目前该坦克使用L/55式120毫米滑膛炮,但将来将改为使用莱茵金属公司最新的130毫米主炮。该坦克使用了FLW 200遥控武器站,能用重机枪和榴弹发射器攻击对手。增加了新型附加装甲,车体前部下方装甲得到了增强。所有车组人员都配备了热像仪探测器,增加了空调设备。新的辅助动力系统可以在主发动机停机时维持电子系统运转。增加了与车外步兵通话的电话装置。配备了德国最新技术研制的主动防护系统,可以拦截导弹与穿甲弹。豹2A7+无愧于世界第一坦克的威名!
责任编辑:何震
24小时热门资讯
一周点击排行
24小时热点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与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建议使用IE 7.0以上版本或使用Firefox 3.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可获得最佳效果中国99A坦克火控系统先进 探测距离比美M1A2远30%|中国|99式坦克|美军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国99A坦克火控系统先进 探测距离比美M1A2远30%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99A坦克,是中国在前型99式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的一种火力、防护、机动、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坦克。99A坦克采用原99式坦克的车体结构,在火力打击、导航定位、昼夜观瞄、动力传动等系统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进一步提升了战车的综合作战效能。看似外形变化不大,在内部的操控则发生了根本的代际变化。
  日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我国最先进主战坦克99A总设计师毛明入选2016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并透露出99A坦克的重要信息。
  毛明总设计师此前曾表示过,我国三代坦克(99式)在火力、动力和防务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99A大改只是在局部上做更优化的提升,而99式坦克最大的短板其实是信息化、自动化的程度落后,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而三代大改(99A)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在信息化方面取得突破。
  99A大改可以号称是数字化坦克、信息化坦克。坦克车内安装了整车信息化系统,安装了数据链设备和车际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数字地图、敌我识别、定位导航和数据通信显示以及车内各项指标的数据显示来实现各系统与成员之间以及同编队中其它坦克的实时的信息交汇,做到了信息共享,增强了坦克集群的联合作战能力,并且可以同战场上各种装备进行联动,实时更新战场态势,继而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信息化实现了战车之间的相互协同,车内乘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其配备的车际信息系统能在整个装甲部队内实时传送己方、敌方坦克的位置和行动数据,在车长的显示器上,能看到敌友各方的配置和行动。单车可以实时更新、报告战场态势,坦克从此成为战场上重要的信息节点。战场上的态势瞬息万变,比如,车长会看到众多目标,先打哪个?车要往哪开,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99A大改坦克通过信息化实现了火力、防护力与机动力的倍增。
  这一套数字化指挥系统不仅具备极强的信息传输能力,还具备分布式指挥和计算能力。这意味着,当坦克部队陷入激战,部队损失很大、编制打散时,指挥员随便跳进一辆完好的99A大改坦克,就可以利用该坦克现有的信息化装备,接过一个营乃至一个装甲旅的部队的指挥权。
  此外,99A大改坦克还可以进行系统状态监测和系统重构,比如设备出现故障会自动降级使用,油没了、弹没了也能实时报告后方,从而让保障更精准。
  99A大改的火控系统也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包括瞄准手和车长各自独立使用地猎—歼系统(配备单独的稳定装置)、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新型数字化弹道计算机、武器稳定仪、大量的传感器(负责搜集大气条件、炮筒损耗等数据)、目标自动追踪系统和配备有彩色显示器的多用途车长操作台。热成像仪获取的图像、惯性导航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接收的信息,也可显示在车长显示器上并与电子地图相叠加。
  值得一提的是99A大改换装的第二代热成像仪。最新研发成功的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红外线热成像仪,其探测单元直接接收整个视场的热辐射信号并形成凝视图像,不需要光学扫瞄动作。此种第二代红外线热成像仪的有效使用距离长8~9千米,在目视能见度只剩下100米的恶劣环境下仍有4000米的探测距离,识别距离为3100米,灵敏度和解析度比第一代热成像仪大幅提高,体积尺寸却更紧凑。至少从数据上远比美军的热成像仪更为先进。美军的主力坦克M1A1的最大探测距离为4公里,而最新型的M1A2SEP坦克只不过达到了6.8公里。
  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主战坦克不仅实现了从单兵显示到数字化坦克的显示,甚至接入了无人机显示,可以实现军种与军种之间的信息融合,这既是未来整体作战系统信息化的探索方向。在真正的新时代陆战之王,必然是高度信息化的数字化坦克,正如同中国的99A大改坦克做的这样。(作者署名:浩汉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内部人士曝世界排名前三的中国坦克火控系统是怎么研制出来的
该帖被浏览& 270&次,回复&0&次
中国坦克的火控其实是两条线上的人在做。一土一洋。 走洋路线的是正规军,某研究所。 走土路线的是一个王醒桥。在70年代以前,中国坦克没认真搞过先进火控。不是不想,是根本就摸不着门道。当然,也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坦克兵如何苦练技术,MD,不练就只能射在墙上了。
  大概是在70年代后期,王醒桥的单位项目不多,王醒桥就跑到资料室去看书。正好,MBT70杯具了,有关的详细总结,就刊登在了MT杂志上。王醒桥盯着火控原理图看了一阵,当场判断――这东西可以山寨。
  差不多在王醒桥下手山寨的时候,某单位也决心从英国买一个简易火控,是一个非稳像的(扰动式坦克火控系统)。当时的中国坦克,被毛子几乎逼疯了。投入这个引进项目的钱数额空前,以至于后来居然没花完。(代号三七工程:日,经中央领导拍板,中国与英国正式开始了引进L7型105mm线膛坦克炮及弹药全套生产技术的谈判。引进合同在国内被称为“三七”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引进项目包括105mm线膛高膛压坦克炮和全套弹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碎甲弹)、战斗室灭火抑爆系统、8000型电台和VIC-1车内通话器。第二期引进项目包括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身管热护套、夜视观瞄设备等。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对中国陆军主战装备的发展影响深远。)
  但是,这个被引进的火控本身就存在问题,某所的工艺又不能满足。所以在经历了10多年,制造了不过数十套之后,某所悲惨地发现,王醒桥已经搞成了稳像火控。也就是说,王醒桥凭一己之力,领先了整个研究所一代半。
  不过这个事情不能全怪某所。某所本专业不是搞坦克火控的,是搞地炮火控的。地炮哪有一边开一边打的,专业就不对口么。
  继续说火控。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王醒桥决心山寨稳像火控以后,就回家和老伴商量。老伴说,你说咋整就咋整。于是俩人一起磨镜片,配光路。但是稳像火控只有光路是不够的,还要控制。控制你晓得哇,需要陀螺仪和随动系统才可以。幸运的是,王醒桥有一位担任科研领导的哥们,老哈军工的毕业生。这样两个人能建立起友谊,可见王醒桥的智慧与创造力。注意,我称之为“领导”而不是“官”,以此来肯定他的人品哈军工动用自己的资源给王醒桥提供支持,给他买了一个陀螺仪。恩,陀螺仪,懂行的应该知道这是什么力度的支持。06年北京一个展览会上,民用的车载测量级导航仪,一口价70万为毛不买随动系统呢?中国坦克当时造不出能装在坦克里的足够精密的随动控制系统。至于进口么,做梦去吧。因为没有随动,所以,只能配出下反来。这就是中国坦克第一代稳像火控采用下反的缘故。关于上下的种种争论,可以拉倒了吧
  由于引进火控的存在,二代坦克研制时,首选火控当然就是这个引进的型号。有关消息,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兵器知识》中有正式文章作为佐证。而王醒桥的下反火控,却遭到了制抵和不接受。体制是很难向孤独的天才低头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转机出现在巴铁的合同里。目前还不知道,在85式坦克上采用稳像火控的要求,是中国坦克提出的还是巴铁提出的。但是很明显,这成为此单合同内的重要条款之一,也标志着王醒桥人生的转机。经过艰苦的努力,85坦克开上了巴铁的试验场。期间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还发生了一些本宅至今没有搞清楚真相的事体。包括下反是不是天然存在基准偏离的问题,是不是出现过走火事件――125滑的走火,可怕程度可想而知。最终,85加入了巴铁的坦克部队。在哈立德出现以前,85一直担负着对抗T72的重任。BTW,中国坦克的125炮来自山寨的俄炮,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国坦克搞到的第一门125并不是装在72上,而是64.
  在85系列加入巴铁数年之后,中国坦克军痛苦地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一种像样的坦克。寄予厚望的某型号,尚未定型就已经落后了10年以上。更尴尬的是,中国坦克工厂完全可以生产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出口型号。重复前天的一句话,体制很难向孤独的天才低头。下半句是,除非这个天才取得了无可置疑的成功。王醒桥就是如此。在几经波折之后,虽然面临着激烈的反对之声,虽然引进型号的团队还在跪求给自己多一次机会,中国坦克军已经不能再忍了。王醒桥的作品终于进入了国家靶场。必须指出的是,体制中的部分成员,到了这个阶段,依然对王醒桥不感冒。在靶场上看热闹,送小鞋,说闲话。不过,王醒桥似乎并不是很在意。他关心的是自己的产品易用性如何。就在那年冬天,王醒桥在靶场上看到了体制派给他的4个炮手。其中两个是第一次摸到坦克皮。王醒桥用了两天时间来教导两个新手,然后~~~~~他们准确地轰碎了靶标。于是,中国坦克的二代坦克在拖延10多年后,在某些人的痛苦和不服中定型了。而此刻,三代坦克样车已经进入野外试验
  王醒桥的靶场成功,确定了稳像火控在中国坦克内装车辆上的使用。88A\B\C三个型号由此进入了装备序列。88C就是85II,就是96,出口转内销。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型号装备的还是下反火控。90年代中期的中国坦克,依然不能制造随动控制系统。
  王醒桥本人认为,下反比上反的性能更好。由于少了随动这个环节,所以下反的误差因素更少。而且下反系统的目镜可以随炮摆动,更适合坑洼路面上的行进间射击。这或许是很多人意料之外的。不过下反有下反的问题。因为光学通道的容量小,无法给热像仪和炮射导弹提供足够的使用条件。所以,研制上反火控势在必行。然而,在新火控研制的竞争中,研究所再次输给了王醒桥。
  回过头来说三代的火控选择。祝老总从一开始,就很明智地选择了王醒桥的作品。有趣的是,祝老总并没有考虑稳像或者不稳像的问题。他的考虑是,王醒桥的作品可以不依靠电力运行,而引进的型号却不行。1990年代末期,国内终于批产了使用的随动控制系统,上反系统顺利地研制出来了。但是在1999年和2009年参加月饼的三代上,依然装备了下反火控。1999年和2009年的96,却可以看出火控的差异。简单说,上反的光学窗口更高大一些,下反的更小一点。如果能钻到里面,可以看到更实质性的差异。在上反的侧面,留有一个热像仪的接口。而下反是没有的。
  恩,插一句。王醒桥也有郁闷的时候。某国购买105突击炮的时候,严正要求把所有的火控都拆掉,换成手轮。因为他们付不起火控的钱。那一批炮基本上回到二战初期水平了。
  在靶场实验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在稳像火控上国家靶场之前,中国坦克还没有那么高级的火控。打靶的时候,是炮手进去瞄准好,然后跳出来,遥控击发。这是为了保证新武器系统一旦发生故障,不会伤人。稳像火控上靶场以后,一连几发都打飞了。嘲笑声顿时轰然而起。王醒桥和他的哈军工哥们几经研究,终于发现了问题。钻过坦克的人都知道,乘员要从炮塔里出来,要做几个比较复杂的体操动作。先是站起来,踏在坐垫上,然后双手撑住舱门边缘,用力撑起,然后收脚出来,然后在炮塔外壳上一蹬,跳下车。就是这一蹬,就能让坦克晃一晃。一个几十公斤的人对几十吨的坦克,能有多大影响呢?老式火控对这点影响是不感冒的,但王醒桥的稳像火控就能感觉到这点误差,自动调整瞄准点~~~~当然是偏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瞄准以后立刻击发。但这是违反靶场安全守则的。为了让国产稳像火控拿到准生证,哈军工哥们动用同学关系,上下活动,还亲自去找靶场负责人交涉。为了证明安全性,他甚至提出亲自在炮塔里击发。靶场负责人当然不能让哈军工去涉险。在上下游说之后,不知道哪个首长(注:是王洪光副部长)签字同意找个炮手去冒险。即使和平年代,陆军的士兵也是可以送去死的,只要有首长同意就行。
  结果当然是N发N中。皆大欢喜回到正题。(其回忆录片段:在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外,我主动适应部队升级换代需要。勇于创新,不惧风险,更不怕丢乌纱帽。为把201所研发的下反式火控技术取代引进的“三七工程”的火控,我和原北方公司邹总一起于90年在南口靶场组织了一次由国内外300多名武官参观的下反式火控打靶试验。我是现场总指挥,五发五中,受到武官们的热烈祝贺。当年国外就与北方签订出口合同。为完成生产任务,贷款1000万元,有不少同志担心说:胆子太大了,把201所卖掉也不值1000万。第一批火控出口存在一些可靠性的问题。一次会议上,有人就说:英国人搞了十五年都没成功,我们能行吗?我当时立即反驳:外国搞不出来,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出来吗?我们的火控打了近百发炮弹,命中率85%以上,这是事实。经过改进我们的火控得到外国买方的认可,大批量出口。85期间,“三七”火控备件不足,国内坦克生产停止。国内用户和上级领导都不同意用下反火控的情况下,我不怕担风险,下工厂争取支持,自筹资金搞实验。总参和科工委知道出口成功,支持下反火控。此时“37”火控备件缺乏,为了85期间坦克生产,上级同意下反式火控继续搞定型试验,克服困难,定型成功。我知道如果定不了型,乌纱帽肯定被摘掉。下反式火控在88B装备。此后在88A定型实验中,打靶实验未成功。当时使用单位有位领导说:201所的火控不行,看来三代也不能用。我知道后向王洪光副部长汇报。王副部长见面后说:老王,你的火控打的不好,怎么办?我说:副部长,我们的火控和37火控不一样,你们的炮手不会用,我提个建议:一是你们的炮手要进行培训,二是按实验规范进行实验,若是检验性实验,应打一炮校一炮。若是准战斗实验,应30分钟打完。再做一次考核所有经费由201所出。王副部长同意按此进行,结果考核试验顺利通过,彻底消除了对201所火控的怀疑。之后真正确定下反火控的地位,完全取代了37火控的地位。在96式、三代和90-Ⅱ都装备了下反火控并大批量装备部队。有一次开会有位上级领导说:天民,我不知道你是带了个好头还是带了个坏头?我问:老总什么意思?领导说:研究所搞生产,你是第一个。我说:“当然是好头,搞生产,效益好,人员收入高,人心稳定,当然是好头”。到了2005年火控生产总值已达到近XX亿,稳定了201所。)
  上反火控定型以后,立刻投入了批量生产,如今是主战坦克和轮式突击炮的标准配备。第一批用上上反的,就是96A、哈立德和100轮突。有心的可以发现,如果96A和99一起出现,96A的光学窗口要比99高一截。而第一批次哈立德和后续批次的光学窗口也存在着差异。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工艺的改进和产量的提高,如果不计算热像仪,王醒桥的两种产品,出厂价几乎是一样的。由此导致了96A的低价~~~~低到了不好意思说她是MBT的程度。至于99大改。因为其他一些部件的定型时间先后不一,一直没能总体定型,于是我们一直没能在99上看到上反火控的应用。不过2011年,99大改开始交付,等到清晰照片流出,诸位可以看到99顶着大型光学窗口。火控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这位王醒桥和他的哈工大哥们如今依然居住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山村边,过着两点一线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生活。在他们的带领和培养下,新一代的火控专家已经成长起来,自动跟踪、车辆综合电子等系统的研制正在推进。因此,在当今的世界上,中国坦克坦克是排得上前三名的神射手了。
  96A1式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采用的是ISFCS-212B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研制和生产。该火控系统属于指挥仪式,工作方式有稳像式和自动装定分划式两种,带有激光测距仪和双向稳定器的车长瞄准镜独立布置在高平两用机枪的下方,该瞄准镜相配备的是最新型的凝视焦平面热像仪。放大倍率有3和8两种,使得车长能有360度的观察范围。炮长瞄准镜安装在炮塔右上方,也带有激光测距仪和双向稳定器,配备的凝视焦平面热像仪能让炮长在夜间更好的发现敌方目标,从而使反应时间从发现目标到开火大约为6秒。而且,ISFCS-212A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与车长的昼/夜潜望镜有一个接口,使车长有超越炮长的能力(即“猎-歼”火控系统)。并且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原理新颖、工艺性好、造价低廉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国内的生产水平。通过多次实弹射击实验及其他考核,各项性能表现良好。96A1式主战坦克上装备的GUMS-2型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由沈阳电子工业总公司研制生产,属于全求解固态弹道计算机。由电子单元和一个数据输入与测试面板组成。 从技术水平上看,与早期的MIA2相当。弹道计算距离为200-4000米,除药温、气压、气温、炮膛磨损、弹道选择(4种)、炮口校正装置信息外,包括目标距离、目标速度、倾斜角和横风速度等信息可一自动输入。这种设计在保证坦克拥有较高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尽可能节省成本和系统的复杂性。
分享到:&&
填写显示名:
4到16个字符:中文,英文小写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猎歼火控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