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出家女性不能对出家人动心研究属于民族志研究吗

乌素图召聚落史的历史民族志研究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乌素图召聚落史的历史民族志研究
|0|0|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青海湖网设为首页
德吉卓玛: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作者: 编辑: 时间: 10:47:00 来源:佛教导航网 点击数:
二、各宗派尼僧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藏族尼僧或尼僧组织最早产生于藏传佛教宁玛派之中。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吐蕃时期,比如,从莲花生大师剃度出家的藏族第一位比丘尼益西措杰,以及桑耶寺内建立的吐蕃第一个女众道场,都应该归属于宁玛派。而具有统一教法仪轨和信仰体制的宁玛派尼僧或尼众僧团,则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内的宁玛派大师索波切&释迦琼乃(年)时期。  
  就目前中国藏族地区宁玛派尼僧及尼僧组织而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青海、甘肃、云南藏族地区,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度、尼泊尔等国。据笔者田野调查及有关部门的相关材料资料统计,在藏族地区现约有78座宁玛派尼寺和尼僧群落聚居地[4];另外,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尼寺或有尼僧的寺院也约有12座。其中规模最大的宁玛派尼寺即尼众僧团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拉荣五明佛学院的俄洁扎勾尼寺,尼僧最多时曾达余名。其中势力最强的是玉树州囊谦县改加格尼寺,它拥有许多属寺,比如,囊谦县境内的德庆登尼寺、玉树县境内的苏鲁尼寺、塔玛尼寺、曲吉尼寺、森钦尼寺、觉泽尼寺、许宝尼寺、邦吉尼寺、角克尼寺、琼阔林尼寺、阿麦尼寺、江亚尼寺、格拉尼寺、阔查尼寺、切亚尼寺、给改尼寺、色姆尼寺、法姆尼寺等,均为其属寺。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是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境内的香色尼寺(截至笔者1997年8月考察时,有270多名尼僧),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的次仁炯尼寺,约有150名尼僧,位于昌都地区的角克尼寺,约有尼僧300余人,以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的阿琼南宗三丹群培林尼寺,现有尼僧180多人,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境内的改加格尼寺和玉树县境内的曲吉尼寺等,据传现有尼僧500多人。这些尼寺均为当前中国藏族地区比较有影响的宁玛派尼寺。从宁玛派尼僧人数来看,它在藏传佛教各宗派尼僧总数中可排列第一。由此可见,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宗派中拥有尼众最多的一个宗派。  
  噶当派是继宁玛派之后产生的藏传佛教宗派之一,源于印度颇著名声的高僧阿底峡(982-1054年)尊者,由其弟子仲敦巴(年)正式创立为藏传佛教的一大宗派。西元15世纪,建立在噶当派教义基础上的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尼僧逐渐并入格鲁派尼僧之中,于是作为一个独立宗派的噶当派在藏区渐渐消失,其尼众也就不复存在了。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曾在藏族历史社会中产生过深远影响。从西元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萨迦派治理西藏地方,期间不仅掌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而且在西藏地方占据统治地位。萨迦派的尼僧及尼众僧团,大约产生于西元13世纪前半期。比如,萨迦派女大师多德,是萨迦世系中记载的最早的一位女大师,她是萨迦派第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弟弟喇嘛桑察索南坚赞之女。另据《萨迦世系史》记载:&喇嘛桑察索南坚赞(年)的第三位妻子家住阿里贡塘,父亲是贡塘之赞普,她名叫拉久泽玛,生有二女,长女为有名的女大师索南本,她修建了觉摩林,建立尼僧团组织,讲听佛法。&[5]  
  这是笔者目前查阅到的有关萨迦派尼僧和尼寺最早的文字记载。女大师多德和索南本,以及女大师仁钦迥乃,均为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侄女,是萨迦派第五祖元朝帝师八思巴同父异母的妹妹。由此可知,从西元13世纪开始,萨迦派尼僧不仅建有自己的僧团组织和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道场,而且在萨迦昆氏家族中女大师层出不穷,诸如后来产生的贡噶本、索南贝宗、卡卓宗等许多有成就的女大师或优秀尼僧。 
  目前,萨迦派尼僧及尼僧组织,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境内,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度、尼泊尔等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现有3座萨迦派尼寺及4个尼僧群落。这里指出的3座尼寺分别是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仁钦岗的仁钦岗尼寺,以及拉萨市林周县斜玛乡的达域贡宝拉康和林周县改布乡的盘德则尼寺。其中仁钦岗尼寺,截止笔者1998年8月考察时,有26名尼僧,达域贡宝拉康(佛殿)有30名尼僧,盘德则尼寺有45名尼僧。从总体上看,萨迦派尼众在藏传佛教尼僧组织中没有很强的宗派势力,而且尼僧人数的所占比率也较小。但就本宗派而言,仁钦岗尼寺是萨迦派中最有影响、最为著名的一座尼寺,它自古以来一直是萨迦派尼僧最权威的重要道场。
  息解派是11世纪由南印度著名瑜伽大师帕丹巴桑杰在西藏创立的一个藏传佛教宗派。该宗派的第一座女众道场&&嘎日三丹林尼寺,大约建立于西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之间。相传,当时在嘎日三丹林尼寺修习息解派法门的尼僧达355名,而且许多尼僧获得成就。西元16世纪之后,随着息解派的逐渐衰微,息解派的尼僧组织也开始衰落。目前,该寺已演变成为格鲁派尼寺,也是拉萨地区著名的尼寺之一。  
  觉域派是西元11世纪由藏族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所创立,是藏传佛教史上唯一由女性创立的一个宗派。觉域派是藏传佛教中一个不注重建寺造庙的宗派,主要专注于修持密法。因而,觉域派尼僧的组织形式也别具一格,其女尼群体以上师为中心而组建起来,上师成为尼僧组织的核心。从历史上看,觉域派的尼僧组织,最早是在该派祖师玛久拉仲创建的根本道场桑日卡尔以她为中心而逐步形成。目前,觉域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已不复存在,但其教法仪轨,依旧是藏传佛教各宗派尼僧共同修持的唯一法门。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修持觉域派教法的尼僧涵盖各个宗派。另外,在格鲁派中还形成了以修持觉域派教法为主的贡日卡卓玛(gung ri mkha''gro ma)女活佛传承体系,迄今相沿不断。  
  西元11世纪,随着噶举派各支派的形成及势力的不断扩张、噶举派的尼僧和尼僧团组织或尼寺也依附着噶举派的日益强盛的势力在全藏区相继产生。在此值得强调的是,14世纪,噶举派高僧噶玉瓦柔贝森格(智狮子)在康区雅砻江中下游的木雅热冈(mi-nyag-rab-sgang)的布波(spu-vbor)地方建立了以噶举派尼僧中产生的比丘尼扎西贝(妙吉祥)为中心的受持具足戒的比丘尼僧团组织[6]。由此可断言,藏传佛教噶举派尼众史上曾有过比丘尼传承。  
  目前,噶举派尼僧与尼寺,在国内主要分布在除甘肃省以外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藏区,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两地;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其中西藏自治区境内约有37座噶举派尼寺和住有尼僧的寺院,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有20座噶举派尼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各有一座噶举派尼寺或尼僧群落,共计59座寺院;国外有14座噶举派尼寺和住有尼僧的寺院。
  其中在国内比较有名的噶举派尼寺主要有: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贡卡县境内的德仲尼寺(gter sgrom jo mo dgon pa),约有200人;智龙尼寺、约有55人;墨竹贡卡县的亚日岗尼寺,约有79人,格罗尼寺,约有60人,以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觉拉乡麦土格尼寺(rrnad mthil dge jo mo dgon)约有113人、白玛琼宗尼寺(panma khyung rdzong jo mo dgon),有300余人、玉树县上拉秀乡的则空改尼寺(mdzes khang dge dgon pa)等。在此值得说明的是,德仲尼寺和白玛琼宗尼寺是同时修持噶举派和宁玛派两个宗派教法的尼寺。总之,噶举派尼寺与尼僧总数在藏传佛教各宗派尼僧中位居第三,可谓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宗派,该宗派形成于西元13世纪,由大成就者贡邦&特杰尊珠(年)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平措林乡的觉摩囊地方建立觉囊寺而形成并得其名。觉囊派以&他空见&为主要学说,因而在佛学阐释方面独辟蹊径,在藏传佛教界引起颇多争议。当前,觉囊派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两地。  
  因此,觉囊派的尼僧组织,在整个藏区分布面不广,目前只有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隆居(lung-lcog-dgon)尼寺与壤塘曲嘎尔寺(vdzam-thang-chos-sgar)居住的尼僧群落,而且两处的尼僧组织规模不大,截止1999年笔者考察时,尼僧总数约60余人。
  格鲁派的尼僧与尼僧组织产生于西元14世纪。据《宗喀巴大师传》记载,1385年,宗喀巴大师在热振寺后山的则岗修行时,受多杰帕姆佛母的授记建立了&三丹林&,意即&静虑洲&女众道场。这座尼寺则是格鲁派建立的早期女众道场。1409年,宗喀巴大师以甘丹寺为根本道场,创立格鲁派后,作为一个独立宗派的格鲁派尼僧亦随之诞生,且遍及整个藏区。格鲁派的尼僧与尼僧组织,是目前藏传佛教尼僧组织中最具势力的一支。现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藏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地区与周边的印度、尼泊尔等国。据统计,格鲁派尼寺,在国内约有98座,在国外约有15座。其中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的仓宫尼寺,远郊娘热乡的曲桑尼寺,嘎日三丹林尼寺,夺底乡的敏琼尼寺,林周县的热振三丹林尼寺,以及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的皇仓哦格丹旦林尼寺和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四哇乡的四哇尼寺等,均为格鲁派的著名尼寺和尼僧修行地。根据笔者于年的实地考察,当时仓宫尼寺有127名尼僧,敏琼尼寺有111名尼僧,热振三丹林尼寺有205名尼僧,皇仓哦格丹旦林尼寺有100余名尼僧,阿坝四哇尼寺有188名尼僧。[7]  
  藏传佛教除上述宗派外,历史上还产生过其他小宗派,诸如郭扎派、夏鲁派、博东派等,在这些小宗派中也产生过属于各自派系的尼僧。比如,在郭扎派僧人中&有许多住持寺院的格西玛(即女善知识)、女成就者&。  
  在博东派创始人博东&乔列南杰大师的弟子中有被称为&持修持幢幡四弟子&之一的著名尼僧嘉姆索南宗,她当时不仅住持洋卓嘉措林(yar-vbrog-rgya-mtsho-gling)尼寺,而且建立了班木曲顶寺等其他尼寺;博东&乔列南杰大师的另一位著名女弟子至尊曲吉仲玛,后来成为第一世桑顶多杰帕姆女活佛。  
  此外,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还出现了一批无宗派之别,专门修持一种法门的尼僧。例如专门修持《大悲观音》、《金刚鬘》、《空行五部法》的尼僧,特别是著名尼僧玛久桑杰日玛的再传弟子女密宗大师沃底泽玛,经过长期修炼《空行五部法》获得成就,并著述了许多密法修持方面的论著。还有大成就者宁促布哇的著名女弟子沃尊嘎姆,不仅担任顿姆隆尼寺的住持,而且修持《大悲观音》获得成就,成为一名女密宗大师和女喇嘛即女上师或女活佛。  
  从目前藏传佛教各宗派尼僧分布的情况来看,藏传佛教各宗派尼僧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分布最为广泛的是格鲁派和宁玛派尼僧,遍布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整个藏族地区;其次为噶举派,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藏区;而萨迦派尼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日喀则地区和拉萨市林周县,以及阿里地区;觉囊派尼僧主要分布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和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可以说,藏传佛教各宗派尼僧的分布,与该地方的教法信仰传统有一定的关系,它反映了某个宗派在该地方具有的势力和影响。
[1-21] [1-19] [1-18] [1-15] [1-14] [1-14] [1-11] [1-7]
[1-7] [11-28] [11-6] [9-18] [9-14] [7-14] [7-11] [6-29]
精华博客 | 注册博客
[12-29] [12-29] [12-29] [12-29] [12-29] [12-29] [12-29] [12-29]
歌曲名称专辑名称歌手名字
向往(藏语)
我们好好爱
|||||||||||||||||
网站邮箱: 投稿邮箱:请使用IE7.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
书名: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ISBN: 作者:德吉卓玛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28 页数:426 出版日期: 版次: 开本:32开 包装简介:德吉卓玛(1963~),藏族,生于青海尖扎,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雪山圣地的藏族尼僧》、《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等。:本书对藏传佛教出家女性作了描述,包括僧尼集团的形成、演变及现状。详细探讨了其组织结构、修持仪轨、教法传承、活佛转世、寺院分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书详细探讨了其组织结构、修持仪轨、教法传承、活佛传世、寺院分布等诸多方面。 目录:
相关分词:中国妇女研究年鉴()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基本信息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
作者:刘伯红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出版时间:2007-11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内容简介
本书由全国妇联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汇编妇女/性别研究信息的连续出版的学术性、资料性工具书,是了解和进行妇女/性别研究不可缺少的专业书。其以五年为周期,此为第三卷。该书由35篇文章和大量介绍研究成果/信息的条目组成。其中研究综述部分是由该领域有影响的专家撰写,通过综述这5年有代表性的论点,展示该领域研究的进展、特点,并指出不足和发展趋势。[1]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目录信息
前 言…………………………………………………………………………………………/1
认真回顾十年进展积极推动妇女研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顾秀莲/3
关于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思考………………………………………彭佩云/9
概 述…………………………………………………………………………………………/17
年妇女/性别研究概述……………………………………………刘伯红/17
妇女/性别专题研究综述……………………………………………………………………/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综述…………………………………………丁 娟/49
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研究综述…………………………………………………蒋永萍/59
妇女参与政治与决策研究综述…………………………………………………杜 洁/69
妇女人权与妇女法律研究综述…………………………………………………林建军/80
反对对妇女的暴力研究综述……………………………………………………王行娟/90
妇女与经济研究综述…………………………………………………蒋永萍 唐斌尧/98
妇女与反贫困研究综述………………………………………………李小云 齐顾波/109
女性人力资源研究综述………………………………………………梁巧转 李 娜/117
妇女与环境研究综述…………………………………………………周伟文 郑 萍/125
妇女健康研究综述………………………………………………………………姜秀花/133
妇女与教育研究综述…………………………………………………郑新蓉 高 靓/143
妇女与科技研究综述…………………………………………………章梅芳 刘 兵/152
媒介与性别/妇女研究综述……………………………………………………卜 卫/162
妇女与宗教研究综述……………………………………………………………刘文明/171
女性体育研究综述……………………………………………………董进霞 马凤霞/180
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研究综述…………………………………………………张一兵/190
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综述…………………………………………………………杨国才/198
农村妇女研究综述……………………………………………………李小云 王伊欢/207
流动妇女研究综述………………………………………………………………郑真真/215
女童研究综述…………………………………………………………韩嘉玲 张 妍/223
老年妇女研究综述……………………………………………………周 云 柳玉芝/232
妇女组织与妇女工作研究综述………………………………………丁 娟 黄桂霞/240
国外女性/性别研究译介综述…………………………………………………刘 霓/250
女性学科研究综述……………………………………………………………………………/259
女性学学科建设研究综述……………………………………………陈 方 王 珺/259
女性社会学研究综述……………………………………………………………王金玲/270
女性人口学研究综述………………………………………谭 琳 宋月萍 唐斌尧/283
女性心理学研究综述……………………………………………………………苏彦捷/293
中国妇女史学研究综述…………………………………………………………臧 健/301
中国妇女运动史研究综述………………………………………………………肖 扬/312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荒 林/322
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综述弭维……………………………………………………肖 巍/331
女性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综述……………………………………………………吴小英/340
研究成果选介
课题/项目选介………………………………………………………………………………/35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探析……………………………丁 娟 黄桂霞/351
女性学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陈 方/353
发展中国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学…………………………………………………杜芳琴/355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蒋永萍/356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指标研究与应用……………………………………蒋永萍/358
转型期的中国妇女研究…………………………………………………………孟宪范/360
性别与法律理论比较研究………………………………………………………张慧强/360
《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研究……………………………………………蒋 月/363
中国大陆的社会转型与妇女犯罪………………………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365
河北省妇联反家庭暴力10年回顾与思考……………………………薛 静 杨 雨/367
中国经济转型期妇女参政研究…………………………………………………杜 洁/369
95世妇会以来北京妇女参与决策的回顾性研究……………………………袁立明/370
入世对中国妇女就业的影响和对策……………………………………………金一虹/372
女性自我创业需求与建设女性创业体系研究…………………………………任 远/373
欧盟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女性政策演变及其借鉴——促进江苏女性在中小企业创业的政策建议………………沈美华 许春芳/375
社会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排斥与对策……………………………潘锦棠/376
中国性别不平等与贫困关系研究………………………………………………李小云/378
云南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中的性别敏感评估与研究……………………………秋 影/380
流动就业女性的劳动权益及保障对策研究——上海流动就业女性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状况和对策…………………陈月新/382
公务员退休年龄政策研究………………………………………………………赵 岚/383
生殖健康倡导项目………………………………………………………………肖 扬/385
社会性别与HIV/AIDS控制 ……………………………………………………龙秋霞/387
改善生殖健康服务质量战略评估项目……………………张开宁 田丽春 唐松源/389
对中国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研究……………………史静寰/391
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媒体中的性别………………………………………韩贺南/393
中国妇女民间艺术研究与展示…………………………………………………魏国英/394
女书与楚地妇女…………………………………………………………………骆晓戈/396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研究……………………………………………彭 蓬/398
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单艺斌/399
在国际劳工组织机制中提高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刘伯红/401
论著选介………………………………………………………………………………………/405
《平等、发展、和平——彭佩云论妇女工作》(彭佩云著)………………………/4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探索》(谭琳 丁娟主编)…………………………/405
《性别与发展导论》(林志斌 李小云著)…………………………………………/406
《女性学导论》(韩贺南 张健主编)………………………………………………/407
《妇女与社会性别学书系》(杜芳琴 王政主编)…………………………………/407
《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李慧英主编)……………………………………………/409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佟新著)………………/410
《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高小贤 江波 王国红主编)………/410
《妇女人权的理论与实践》(李明舜 林建军主编)………………………………/411
《反对家庭暴力理论与实践丛书》(中国法学会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编)…………/412
《社会性别与劳动权益》(郭慧敏主编)……………………………………………/414
《人口流动与农村妇女发展》(郑真真 解振明主编)……………………………/415
《中国妇女生育健康促进——从需求评估到政策发展》(朱明若主编)…………/416
《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两个研究案例的一种科学编史学探讨》(刘兵 章梅芳著)…………/416
《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安树芬主编)…………………………………………/417
《性别与教育》(郑新蓉著)…………………………………………………………/418
《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史静寰主编)……………………………………/419
《吴贻芳的教育思想与实践》(金一虹 杨笛 吴琼著)…………………………/419
《媒介与性别》(卜卫著)……………………………………………………………/420
《唐宋女性与社会》(邓小南主编)…………………………………………………/421
《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丛书——让女人自己说话》(李小江主编)………/422
《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戴锦华著)…………………/422
《藏传佛教出家女性》(德吉卓玛著)………………………………………………/423
《中国清真女寺史》(水镜君 〔英〕玛利亚·雅绍克著)………………………/424
《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杨国才主编)……………………/425
《中国儿童生存性别差异的研究和实践》(李树茁 朱楚珠著)…………………/426
《中国女性主义学术论丛》(荒林主编)……………………………………………/427
《女性主义》(李银河著)……………………………………………………………/429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国际政治》(李英桃著)………………………………………/430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女性系列》(刘东主编)……………………………………/431
《走进社会性别:方法、实践和反思丛书》(冯 媛 黄长奇主编)……………/433
论文选介………………………………………………………………………………………/435
《十年来我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的发展——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435
《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魏国英)……………………………………/435
《妇女学的内容与目标》(王 政)…………………………………………………/436
《当知识遭遇性别——女性主义方法论之争》(吴小英)…………………………/436
《关于我国现阶段妇联组织能力建设的思考》(丁 娟 曲 雯 黄桂霞)……/437
《民间妇女组织的兴起与妇联组织的回应》(张钟汝 程福财)…………………/437
《依附者还是构建者?——关于妇女亲属关系的一项民族志研究》(李 霞)…/438
《中国大陆女性社会学的发展与建设》(王金玲)…………………………………/438
《论女性文学的学科建设》(乔以钢)………………………………………………/439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探析》(郭爱妹)…………………………………………/440
《工作环境中的性骚扰及其控制措施》(唐 灿)…………………………………/440
《耦合权利义务说:婚内强奸立论的理论原点》(冀祥德)………………………/441
《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基本原则的新思考》(林建军)…………………………/441
《社会性别与国际人权法》(黄 列)………………………………………………/442
《社会性别与妇女人权问题——兼论社会性别的法律分析方法》(郭慧敏)……/442
《我国培养选拔女干部政策措施评估和社会性别分析》(杜 洁)………………/443
《从“草根”阶层到乡村管理者——50例农村女性管理者成长个案分析》(金一虹)……………………………………/444
《夫妻权力和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徐安琪)………………/444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潘锦棠)……………………………………………………/445
《退休年龄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影响分析》(陈卫民 李 莹)…/445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以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为例》(彭希哲)………/446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分析》(谭 琳 李军锋)…………………………/447
《对城市贫困主流测量方法理论假定的社会性别分析——以一个街道贫困家庭的社会调查为例》(汪 雁 慈勤英)……………/447
《论农村土地制度运行中的性别问题——来自全国22个村的快速实证调查》(林志斌)……………………………/448
《政策干预与性别公平——扶贫政策对性别公平的影响分析》(齐顾波)………/448
《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李小云 李 周 唐丽霞 刘永功 王思斌 张春泰)……………………/449
《论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网络资本》(段塔丽)……………………/450
《入世对我国少数民族妇女生计发展的影响》(李小云 杨 帆)………………/450
《情境化的探讨:对社会性别与环境互动的研究》(胡玉坤)……………………/451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妇女发展的关系思考——基于对河北农村妇女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考察》(周伟文)…………/451
《全球化与中国妇女健康》(刘伯红)………………………………………………/452
《关注中国高龄老人中的性别问题——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简介》(柳玉芝)………………………………………/453
《西南少数民族民居环境改革与妇女健康发展的调查与分析——以羌族为例》(冯 敏)……………………………………………………/453
《自然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差异》(肖 巍 侯 爽)………………………………/454
《妇女的科学地位与科学界的“联姻效应”》(林聚任 张岳红)………………/455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关于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观的若干思考》(李明欢)……………………………………………/455
《论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王 珺)…………………………………/456
《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女性教育》(郑晓瑛)………………………/457
《性别问题与性别意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生长点》(董美珍)……………/457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性别差异》(郑真真 连鹏灵)…………………………/458
《谁决定了时代美女?——关于百年中国女性形象之变迁》(李子云 陈惠芬)…………………………………/458
《〈半边天〉长大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成长三部曲》(寿沅君)…/459
《媒体职业女性的困境》(刘利群)…………………………………………………/459
《编辑学研究领域性别意识的缺失及其思考》(曲雯)……………………………/460
《关于女性宗教信仰建立的几点思考》(贺璋瑢)…………………………………/461
《妇女史与社会性别史研究的史料问题》(定宜庄)………………………………/461
《发展与困惑——新时期中国大陆的妇女史研究》(高世瑜)……………………/46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职业简论——从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谈起》(吕美颐 郑永福)……………………/462
《整体化、自省与特别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理念与方法()》(韩贺南)……………………………/463
《“银花赛”: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高小贤)…………………/464
《影响我国女性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社会学因素分析》(董进霞)………………/464
《从性别的视角看美国的中国学研究》(黄育馥)…………………………………/465
《论西方女性主义教学论对传统知识论的挑战》(王宏维)………………………/466
学术组织、会议及学者简介
学术组织简介…………………………………………………………………………………/469
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469
中山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470
湖南省妇女研究中心……………………………………………………………………/47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妇女比较研究中心…………………………………………/472
福建师范大学女性学研究所……………………………………………………………/473
中华女子学院……………………………………………………………………………/474
云南大学女性与社会性别研究中心……………………………………………………/475
厦门大学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477
内蒙古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47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479
湖南商学院女性研究中心………………………………………………………………/480
北京师范大学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481
上海大学妇女研究中心…………………………………………………………………/482
广西大学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483
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484
郑州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484
云南省曲靖市妇女研究会………………………………………………………………/485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486
内蒙古妇女儿童研究会…………………………………………………………………/487
会议简介………………………………………………………………………………………/489
学者简介………………………………………………………………………………………/519
卜 卫……………………………………………………………………………………/519
王宏维……………………………………………………………………………………/519
邓小南……………………………………………………………………………………/520
艾晓明……………………………………………………………………………………/521
乔以钢……………………………………………………………………………………/521
刘利群……………………………………………………………………………………/522
曲 雯……………………………………………………………………………………/523
佟 新……………………………………………………………………………………/523
张李玺……………………………………………………………………………………/524
李明舜……………………………………………………………………………………/525
李慧英……………………………………………………………………………………/526
杨国才……………………………………………………………………………………/526
肖 扬……………………………………………………………………………………/527
肖 巍……………………………………………………………………………………/528
陈 方……………………………………………………………………………………/529
陈明侠……………………………………………………………………………………/529
单艺斌……………………………………………………………………………………/530
周伟文……………………………………………………………………………………/530
孟宪范……………………………………………………………………………………/531
郑真真……………………………………………………………………………………/532
郑新蓉……………………………………………………………………………………/532
荒 林……………………………………………………………………………………/533
赵 捷……………………………………………………………………………………/534
骆晓戈……………………………………………………………………………………/535
唐娅辉……………………………………………………………………………………/535
徐 勤……………………………………………………………………………………/536
袁少芬……………………………………………………………………………………/537
郭慧敏……………………………………………………………………………………/537
钱铭怡……………………………………………………………………………………/538
彭希哲……………………………………………………………………………………/539
蒋永萍……………………………………………………………………………………/540
韩贺南……………………………………………………………………………………/540
裔昭印……………………………………………………………………………………/541
魏国英……………………………………………………………………………………/542
部分论著索引()………………………………………………………………/545
部分论文索引()………………………………………………………………/569
部分妇女/性别研究学术刊物及专栏名录…………………………………………………/645
部分妇女/性别研究网站名录………………………………………………………………/647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651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组织奖…………………………………/655
部分论著/论文作者检索表…………………………………………………………………/657
后 记…………………………………………………………………………………………/691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693[2]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传佛教出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