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十月革命视频后,苏联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十月革命后,苏俄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其工业化有什么显著特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工业化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以农业和轻工业支持重工业发展,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实行集体农庄,开辟了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但是从农民手里拿走的过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片面发展重工业是农业轻工业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的计划指令压制了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改革而最终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的图书馆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据此回答1-6。 1.十月革命的进程中,下列事件按顺序排列是(&)&&&&&&&&&&&&&&&&&&&&&&&&&&&&&&&&&& ①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③制定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④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2.我们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 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有(&) 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胜利&&②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④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 4.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一战” 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D.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5.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C) A.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对外战争 6.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开创了历史新时期&&&&&&&&&&&&&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 C.人民群众广泛参加&&&&&&&&&&&&&D.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制度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相继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回答7—8题 7.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8..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中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俄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期间成绩巨大,问题不少。回答9—11题 9.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在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军事工业&&&&&&&&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10.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③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④个人崇拜之风成为一种政治思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苏联年,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主要体现出(&)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联共(布)十五大的正确决策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有利的国际环境 1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 在苏俄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回答&13~15题 13.苏联制定1936年新宪法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志,最根本原因是(&) A.它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B.它规定苏联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C.它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它反映了苏联社会生活和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14.苏联20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有(&) ①新经济政策被取消&&②大批干部群众受到迫害&& ③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④给国际工产主义运动带来损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此回答16—20题。 16.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8.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错误的是&&(&) A.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B.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C.这种体制从来没有起过积极作用&&&&&D.这种体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19.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是&&(&) A.照搬苏联模式 B.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D.西方国家渗透 2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21.1936年新宪法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B.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C.俄共(布)“十大”&&&&&&D.联共(布)“十四大” 22.联共(布)“十五大”规定了党在农村中的基本任务是&&(&) A.实现农业机械化&&&&&B.将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 C.取消余粮收集制&&&&&D.消灭农奴制残余 23.在农业集体化中对富农采取&&(&)&&&& A.限制政策&&&&&&&&&B.消灭政策&&&&&&&&&C.保护政策&&&&&&&D.利用政策 24.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主要方式是建立(&)&&&& A.农业合作社&&&&B.农村信用社&&&&&&&C.集体农庄&&&&D.农村人民公社 25.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评述,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B.破坏了农业生产力&C.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失调&&&&&D.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商品交换”指以物易物) ——《列宁全集》第42卷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说的?(1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什么?(4分)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5)从材料中分析,列宁改变经济政策依据的思想路线是什么?遵循了什么客观规律?(4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大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是新成立的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苏联领导人怀有的“被资本主义包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担心进一步加深,而西方政治家则对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无用的宣言过于认真。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既深刻又持久,因此毒化了随后十年的国际关系。 &&&&&&&&&&&&&&&&&&&&&&&&&&&&&&&&&&&&&&&&&&&&&&&&&&&&&&&&&&&&&&&&&&&&&&&&——《全球通史》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材料三&&1922年4月,包括苏俄和德国在内的国际经济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根据列宁指示,苏俄代表团出席会议的基本任务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会议期间,协约国拒绝了苏俄的建议。但苏德双方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按最惠国待遇的原则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等。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苏俄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3)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材料二.三中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内外政策对苏俄(苏联)的重大意义。 (4)材料二.三中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争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现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势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那些探索?成效如何?(5分) (2)从材料二归纳斯大林认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5分) (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具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材料一.二有何联系?(5分) 29.(13分)自十月革命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2分) 30.(13分)(探究创新题)&东欧各国和中国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在经济政治体制上都采用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出现了许多问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却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指的是什么模式?这种模式形成于何时?(4分)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东欧各国和中国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初期起了什么作用?(7分)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东欧各国和中国的发展结局有何不同?并从其自身说明原因。(7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7分) 参考答案 1.B&解析:查基础知识,只要把四个事件时间依次排列即可。&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能力。我们一般把反对外来侵略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都称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看他是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也不是看他是哪个阶级领导的,俄国1905年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为了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我们也说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正确答案为C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以往的革命相比,与其他国家的革命相比&①②③④都是俄国所特有的,从国情来看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相对落后,从革命道路来看,俄国是走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从革命性质来看,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两次革命是紧密相联的。在这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故正确答案是A 4.&D&解析:此题用排除法,A.B.C三项者是正确的,《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德国虽然可以避免两线作战,但德国并没有取得战争优势,相反形势发展对德国越来越不利,同年底德国投降。故正确的答案为D 5.C&解析: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解题时应结合俄国的国情来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是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也很大.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在世界范围内.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极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形成。一战爆发后,由于俄国参加了一战,结果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因此可以说战争(一战)加速和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列宁所说的这段话说明了“战争引起革命”的道理。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俄国十月革命人民群众广泛参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也广泛参加,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故A.B.C是其共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为D 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新经济政策是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其目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为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外资.本国私人经营的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所以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 8.&C解析:本题为材料解释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而俄国当时是一个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的结果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所以,苏俄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主要是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A解析:本题为比较类选择题,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一个明显的不同,表现在轻重工业发展的先后顺序上;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后先是轻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 后向重工业方面发展;而苏联根据国情采取了强调重工业的发展策略,这是两者的明显不同。故答案选A。 10.A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①②③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④个人崇拜之风成为一种政治思潮错误,正确的答案为A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能力。1929年起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政治动荡,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故正确的答案为C。同时从所给四个选项看,A不对,新经济政策在联共(布)十五大(1927年)以后就逐渐取消了。D也不是苏联经济发原因,苏联一直处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B确定了农业集体化方针,对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 12.C解析:本题为比较类选择题。考查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列宁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所以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是他们的最大区别。 1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最主要的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苏联随着工业化.农业集体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已占绝对支配地位,1936年新宪法把这一变化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下来,规定苏联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它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成。 1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①不是20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因为早在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包含①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15.D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项题,主要考查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作用及局限性,测试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教材中有叙述;对B项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所以才使苏联的经济一度以较快的速度发展;C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只有D项的表述错误,因为这是苏联大清洗运动的直接后果。 16.C&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故选C项。 17.C&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解题时应对二者的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二者最大的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私有,否定商品货币关系,新经济政策承认私有,允许商品和货币关系的存在。故选C项。 18.C解析:本题跨度比较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对历史事件的综合认识.归纳.理解能力。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才日益成为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障碍。故选C项。 19.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本原理的把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中的“内部原因”,即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A.C.D三项都属于外部原因。 20.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认识和阐释历史事件本质.探究历史问题原因以及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对学生理论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而四个选项中有关中国国情的描写都是对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断。无论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的任务是推翻现存的反动势力,实现全国革命的胜利。革命道路或者革命方式的选择,与敌我力量的对比有重大关系。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不够独立的俄国资本主义力量相对薄弱,作为与苏维埃政权并立的政权,俄国资产阶级政府无力解散苏维埃政权,同时后者手中还掌握着强大的工人武装;而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就已经证明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强大,尤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后,大城市更是反动势力的重心所在。这就决定了中俄革命道路的不同。 21.B&&&22.D&&&23.B&&24.C&&&25.C&&&&26.&解析:本题围绕苏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组织材料,设置新情境,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历史问题的综合认识.理解的能力。第(1)问关键是抓住材料一中的&#年”“余粮收集制”。第(2)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推进社会主义”,材料二中的“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注意题干中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第(3)问问的是“变化”,关键是抓住材料三中的&#年”“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第(4)问要抓住材料四中的“转到”,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5)问问的是“思想路线”和“客观规律”,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即可作答。 参考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 (2)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社会生产和产品分配,来推进社会主义。(2分) (3)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核心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分) (4)由“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4分) (5)实事求是。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4分) 27.解析:此题三段材料反映了年苏俄对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等作出调整的原因及具体表现,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说明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历史结论的能力。第一问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第二问要联系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理解“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所以说是“后退一步”,但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商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经济基础。所以说是“前进两步”。第三问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结合材料三苏俄出席热那亚会议的基本任务作答。第四问联系调整政策的背景,可以得出列宁制定政策的依据是: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 答案:& (1)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封锁。&& (2)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3)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德国改善关系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政策,提高了苏俄的国际地位。&(4)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和形势采取灵活的政策 28.&解析:本题是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组织的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模式的综合认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不存在”“不知道”,解题时注意限制词“列宁”;第(2)问关键是概括材料内容,切勿照搬;第(3)问关键是抓住邓小平同志对“市场和计划”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参考答案: (1)列宁的话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成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苏联后来又废除了新经济政策。 (2)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一党专政。 (3)特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29.解析:本题属于“小切口,大跨度”的问答题。以苏联的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综合.概括.评价等方面的历史阐释能力。经济政策的变化,是贯穿苏俄(苏联)二战前的历史线索之一。各个时期各不相同。解答的关键是审题,明确其时限是“自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分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十月革命胜利后.年.计划经济四个阶段,本题的第二问体现了历史的现实意识,属于本题最能考查能力的部分,一定要寻找中国与俄国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去回答。 参考答案: ①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③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④1928年实行计划经济,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质量不高;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启示: &&①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比例的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高速地发展。 30.&解析:本题是一道涉及中外历史的综合分析题,既考查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综合.比较.分析和概括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不同结局,必须准确概括,才能顺利深入。第二是东欧各国发展结局的原因。第三是中国发展的原因。要注意“自身”二字,外国即不在此题要求范围之内。还要注意从题目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根据题意,不是要求侧重传统体制问题的分析,而是要求从解决问题,克服弊端方面进行分析。第四是谈认识要依据前面分析的原因作答。 参考答案: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东欧各国和中国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初期对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不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不能真正独立;经济改革没有重大突破,酿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执政党长期脱离群众;反对党以大选的形式取得政权。中国较早地摆脱了苏联控制,实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中共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善于总结教训,勇于纠正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制定方针政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国情相结合,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且随着国情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东欧各国剧变,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就探索了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社会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