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网“净宗法师被逐出:《临终正念文》是不是善导大师写的

净宗法师:善导大师是怎样一位祖师?--学佛网
净宗法师:善导大师是怎样一位祖师?
& 19:50:00&&&nbsp
热度:407 &&
  善导大师是怎样一位祖师?  文丨净宗法师  (一)生平简历  善导大师,山东临淄(一说安徽泗县)人,出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往生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世寿六十九。  十一岁,依密州明胜法师出家,广习《法华》《维摩》等大乘经典。  十八岁,见“西方净土变相”,立定往生极乐之愿。  二十岁,初遇《观经》,玄悟深远,悲喜交叹:“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  二十三岁,入终南山悟真寺,入定修观,不出数年,证悟三昧,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古今高僧,少出其右。  二十九岁,至山西并州玄中寺,师从道绰大师,受净土教,成为最杰出弟子。  三十三岁,回悟真寺,创立净土宗,楷定古今。大师一生在悟真寺生活修行、住持弘法近三十年,其深证三昧、开宗立教皆在悟真寺,《观经四帖疏》《观念法门》等五部九卷多在悟真寺完成。其间亦往返京师光明、慈恩、实际诸寺,大弘法化。  五十六岁,移住京师实际寺。  六十岁,受高宗诏请,为检校僧,督造龙门卢舍那大佛及奉先寺,直到六十三岁完成。  六十九岁,示寂长安,神返净土。满城哭送,哀痛之至。大师弟子怀恽大师为建十三层之“崇灵塔”及香积寺,以纪念大师伟德;高宗皇帝及武后常往敬礼,大兴供养。  (二)著作思想  大师留世的作品有五部九卷:《观经四帖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法事赞》二卷、《往生礼赞》一卷、《般舟赞》一卷。其中《观经四帖疏》为净土宗开宗立教之根本教典,建立“一向专念弥陀佛名为往生正定业,顺彼佛愿故”之理论;《法事赞》《观念法门》《往生礼赞》《般舟赞》四部,分别说明围绕阿弥陀佛之读诵、观察、礼拜、赞叹四种助业修行方法,以导归一向专念之正定业。  (三)德业教化  大师念佛精诚,戒若冰清,律己峻严,待人慈恕,道行高深,超凡入圣。其念佛口出光明,神通智慧不可测度。一生教化极其广大,不可思议。  相关传记中记载:入长安三年,化得满城归信,士女归者无数,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屠夫失业,满城断肉;弟子中,有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五十万遍者,有日课佛名自一万至十万者,其间得念佛三昧者、成就往生净土者不可计数;书写《阿弥陀经》十万卷。  近代在吐鲁番发掘到大师的真迹《阿弥陀经》,其流布教化之广,令人惊叹;画“西方净土变相”三百壁,据信敦煌千佛洞的《观经》曼荼罗即是大师亲自作画。  大师少时偶见“西方净土变相”而起愿生之心,了知艺术的感染力甚大,推己及人,致力于净土宗艺术的弘扬。大师本人具有诗歌、音乐、书法、绘画、雕塑多方面的卓越艺术才华,大大推动了净土法门的弘传。  (四)灵异感应  大师至德所感,生前灭后灵异不可思议:  著作《观经四帖疏》时,每夜圣僧(阿弥陀佛)入梦,指示如何写作。著作完毕,诸佛皆来放光证明。  念佛一声,口出一道光明,声声如是。较量念佛,如意杖一指,满堂佛像放光为之证明。手指西方,即时显现极乐世界,恶人一见,立即放下屠刀,念佛往生。  初入长安,路过核核そ阅畎⒚滞臃穑⒃ぱ匀昊ぐ病  往生后一百余年,少康大师在洛阳白马寺殿中看见大师的《西方化导文》屡放光明,光中有无数化佛菩萨。由此启发信心,立即前往长安瞻礼大师影堂。大师遗像化为佛身,向少康大师说:“汝依吾教,利乐众生,同生安乐。”后来少康大师念佛一声,随出佛像一尊,被称为“后善导”。  往生后五百余年,日本净土宗的开宗祖师法然上人梦感善导大师上半身为寻常僧相,下半身为金色佛相,立于云端,对法然上人说:“汝能弘通专修念佛,故来为证之。”这便是日本净土门中“二祖对面”的故事。  直到今天,有关大师及其灵塔、著作等神异感应事迹,依然时常听闻。  (五)地位影响  大师本迹不可测度。古今共尊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  莲池大师说:  “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观其自行之精严,利生之广博,万代而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脱非弥陀,必观音、普贤之俦也。猗欤大哉!”  印光大师说:  “善导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圣人。”“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说善导大师所说等同佛说,金口诚言,千古不易,其利无穷。  日本法然上人赞曰:  “弥陀愿王之垂迹。”  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是世界各国净土宗信徒共同认可的大祖师。大师提倡的“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修行法门,直接、间接影响了古今中外亿亿万万的人。在世界汉文化圈内,几乎没有人没听过、念过阿弥陀佛的。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风起云涌过许多大师,但能够如此超越时代、超越地域,广受崇仰,后续不绝,深入亿万众生心灵,影响亿万众生日常生活,令亿万众生安身立命,启发亿万众生往生成佛的,只有善导大师一人。所以《瑞应删传》说:“佛法东行,未有禅师(善导大师)之盛德矣!”  摘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学佛网公众号净宗法师: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正文
净宗法师: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
  净宗法师: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
善道大师“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特色,慧净法师总结为四句话、十六个字。我们这些天来的讲学,也是在说明这一点。所谓四句话:
  一、本愿称名。
  二、凡夫入报。
  三、平生业成。
  四、现生不退。
  一、本愿称名
  “本愿称名”。善导大师《观经疏》解释〈流通分〉: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这个就是善导大师思想的宗旨,也是修行的方法。“称名”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之所以称名,因为这是阿弥陀佛本愿所选择的修持方法。
  念佛有多种,依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持名念佛。这里用“称”字,是显示口称阿弥陀佛名号。口称阿弥陀佛名号来自于《观经》,如同我们学的《观经》下下品,以下下品意业失念、苦逼失念,没有办法,失去忆念佛名的能力,以这样的众生能够做得到的,所谓“易行之极致”。善友转教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口称是显示本愿至极之易行,最容易的,即使心中再怎样慌乱、恐怖,苦逼失念也能做得到。阿弥陀佛本愿以此易行而摄受一切众生。
  既然如此,我们就知道:我们声声相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顺佛本愿,决定往生!所以,不在我们心中觉得说“有妄念、无妄念,清净、不清净,业障深、业障浅……”,不在我们自心里边去找解脱之缘、找出离之缘。我们自身不管怎么样,净染不论──是净是染一切不论,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二、凡夫入报
  “凡夫入报”是指但以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顺佛本愿所得到的利益。
  若论其根机是九品凡夫,虽然有大乘善的凡夫、小乘善的凡夫,还有世间善的凡夫,还有恶业凡夫、纯恶无善的凡夫,总之,这九品人都是凡夫的体性。
  那么,凡夫之人如何能到弥陀报土呢?
  也正是因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是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缘故。这两句都是法门的根本!这也是善导大师楷定古今的地方,对《观经》的行法(修持方法)楷定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才是《观经》一部归根结底的结论,这是因为顺符弥陀本愿的缘故。
  第二点、楷定《观经》的九品根机并不是圣人,也不是上根利智。总之,九品都是凡夫。
  但以遇缘不同,
  致令九品差别。
  因为所遇的因缘不一样,才有九品的差别。
  这样的凡夫以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作强缘,齐入弥陀报土,往生的地方是究竟、无生无灭、涅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凡夫入报”。
  报土的境界是善导大师所判,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报土,往生的地方就是报土,没有化土。只是在报土当中,有的是有莲花,在花胎之内要呆多长时间,这是《观经》里边也有讲到的。
  其他所主张的认为凡夫不可以直入报土,要能往生的话,就是比较低的地方DD凡圣同居土,比较低劣。
  善导大师楷定古今:以凡夫乘佛愿力,得以往生弥陀报土。
  三、平生业成
  “平生业成”就是指不等待临终的时候。当然,如果临终之机,那就是“临终业成”。
  “业”是指往生净土这件事。“业事”,往生净土之业成就了,决定往生。
  称念弥陀名号,
  念念不舍者,
  是名正定之业。
  我们平时念佛,一念信心发起,念念称名相续,誓毕此生,永不改转,在我们平生活着的时候,往生大事已经定下来。
  既然如此的话,临终不论什么缘──无论在什么因缘情况下命终,都决定往生西方净土。这样才叫做“正定之业”,不然的话,就还有不确定的因素。
  一般所讲的净土法门就是说:我们平时修行,或者念佛,或者积功累德,平时都不能确定,直到临终的时候才确定,怀着一颗恐惧不安的心,这个是和善导大师的思想不同的。
  四、现生不退
  “现生不退”是相对于“往生净土之后得不退转”来说的,往生净土得不退转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善导大师的思想:你今生专修念佛──他也有解释“光明遍照”、“摄取不舍”,说是:
  蒙光触者心不退
  蒙受阿弥陀佛光明的摄取,我们一心念佛,就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往生西方净土,这个叫做“现生不退”。
  “平生业成”是指平生,相对于临终而言;“现生不退”是指我们今生,相对于命终之后往生净土而言。
  “平生业成”是指往生之业已经完成了;“现生不退”是指我们现在就能够得不退转,往生净土就快速证果,是有这种种利益。
  龙树菩萨解释这个“不退”是有两种:一种就是自力难行道,“修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第二就是以阿弥陀佛本愿力故: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
  即入必定。
  “必定”就是不退转。这个不退转的位子非常高:
  人能念是佛,
  无量力功德,
  即时入必定,
  是故我常念。
  这是现生进入不退转地。
  当然我们的身份,还是凡夫众生。像印光大师也赞叹:如果专修念佛的人,虽然在此界没有往生西方,但是:
  譬如太子堕地,
  贵压群臣,
  种性已超二乘之上。
  他这个人就好像太子生下来了,太子堕地之后,虽然对国家还没有贡献,种种治国安邦的方略还没有学会,但是他将来必定要做国王。所以,群臣都向太子敬拜。
  专修念佛之人,就好像太子堕地,就是说:他本身没有什么德,没有什么行持,可是位子很高,所谓“不退转地”,就是“凡夫菩萨格”,虽然是凡夫,却具有菩萨的功德,乃至具有阿弥陀佛果地上一切的正觉功德,这个就是佛力所惠赐。这是来形容阿弥陀佛的他力救度。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佛教万年历净宗法师释善导大师《法事赞》赞偈二;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五浊增时多疑谤,;善导大师赞偈当如何理解啊?特引录净宗法师解释以明;五浊增时多疑谤:在五浊恶世、浊恶增加之时,众生邪;道俗相嫌不用闻: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听到别人讲专;见有修行起嗔毒:见到人家专修念佛,他心里边不高兴;方便破坏竞生怨:用种种手段破坏你,或者是用文字写;拉你周围的同修来破坏你;
净宗法师释善导大师《法事赞》赞偈二
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付嘱弥陀名,
五浊增时多疑谤,道俗相嫌不用闻,
见有修行起嗔毒,方便破坏竞生怨,
如此生盲阐提辈,毁灭顿教永沉沦,
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涂身, 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
善导大师赞偈当如何理解啊?特引录净宗法师解释以明了大师之义。
世尊说法时将了,殷勤咐嘱弥陀名:释迦牟尼佛广说一代教法,将入涅之际,非常殷勤恳切地把六字名号付嘱给舍利弗尊者,告诉他:“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应当执持名号。”
五浊增时多疑谤:在五浊恶世、浊恶增加之时,众生邪见太深重,多多都是怀疑诽谤、不信正法。
道俗相嫌不用闻: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听到别人讲专修念佛往生净土,他就不愿意听,嫌恨,听到后心里不愉快。善导大师怎么了解得这么透彻!
见有修行起嗔毒:见到人家专修念佛,他心里边不高兴,起嗔恨心。
方便破坏竞生怨:用种种手段破坏你,或者是用文字写东西批评你:“啊!这个是邪法。”或者出言不逊,来教训你;或者
拉你周围的同修来破坏你;破坏又破坏不了,硬招不行,他又施软招了,就像刚才这个群贼讲的:“仁者回来!你赶快回来。此道险恶不能过,我等对你没有恶心相向,我们都很关心你啊!”万一还破坏不了呢?──我们莲友也讲了:“看到你像仇人一样,打电话也阴阳怪气。”
我说:“这样好啊!我们念佛的人,世间的缘份,尤其这种杂行杂修的缘越少,佛缘就越多;他离我们越远,我们离阿弥陀佛就越近。直到最后,这种缘份一个也没有了,说明你已经和阿弥陀佛一体了,往生已定,已是阿弥陀佛的人了。你是阿弥陀佛的人了,他怎么敢来扰乱你?如果你还在那里摇摆,心不定,这种缘恐怕还少不了,还是会有很多这样的人来关心你,叫你不要专修念佛。”佛法,知见最重要!站在凡夫的立场,以自己的见解为正,这样好像是好心,关心对方,但是不以佛法为标准,这就是好心办错事。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懂得佛法正知见,就不生一般的情见,不跟异学、异见、别解、别行的人一般见识,也不必起烦恼,应该起欢喜心,我们少了种种的杂缘。
当我们专修念佛的时候,我们不要因为凡夫杂行之人,对我有不同的看法,批评、嘲弄、打击、破坏,而心中起不愉快的想法,反而应该知道:我专修念佛,被十方诸佛所护念,被诸大菩萨所拥护赞叹,如影随形地保护,而感到欢喜雀跃。
当你被世间人所赞叹的时候,就离开了诸佛的赞叹。世间人毕竟没有正知见。当你佛法的知见稳固坚定的时候,就要忍受世间人的嘲讽。学这个法门的人,要有大无畏的精神,要有海涵的雅量,要有怜
愍众生的慈悲心,要准备受人家的诽谤。因为众生的眼睛没有开,众生的心也不调伏,那必然的,他会来诽谤你,这个是很自然的状况。我们不来承担谁承担呢?你得到这个利益,就要承担这个责任。如果说你怕人情,退下去,这样,佛法的利益就得不到了。我们反而因为这些,起慈悲怜悯之心:如此尊贵的佛法,因为众生埋没在无明黑暗当中,埋没在自我的执着情见当中,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慈悲誓愿;我今既然知道,就有责任来告诉有缘的人,以极大的耐心忍受人家的不解、误会甚至嘲骂。如果有缘,就告诉一个,再有缘,告诉两个、十个、一百个。如果实在没有缘,就自己也很欢喜:“我一个人往生也不错!毕竟多了一尊佛了。多一个就赚了一个,多两个就赚了一双。自己往生是保本,其他的,是赚的!”这一点想一想,值得庆喜!所以,祖师在这里就说到:我们应该怜悯他。
如此生盲阐提辈:象以上这样的人生下来就是瞎子,没有法眼、断除善根之人。
毁灭顿教永沉沦:净土法门,念佛是直道,是当生超越成佛的法门。诽谤这个法门的话,可以讲是罪过极大,永远沉沦在三恶道当中。所以,大家也要谨慎,不要给人家造成谤法的因缘。
超过大地微尘劫:把整个大地磨成粉尘,一个粉尘代表一个大劫。你看我们大地有多少粉尘呢!我们手抓一把细细的尘沙,一粒尘沙就是一个大劫──把整个地球,这个大地都磨成粉,一粒粉尘是一个大劫。这么多大劫都过了之后呢?
未可得离三涂身:还堕落在三恶道当中,就是因为诽
谤念佛的缘故。众生只图自己口快,只要显示自己的名利,显示自己了不起、见识高,就随便批评,随便讲。这个非常可怕!谤法罪过极重。而我们最容易犯谤法罪,为什么容易犯谤法罪?因为我们不了解正法,我们会以自己的知见作为标准,随便评论说:“这个对啊,这个不对啊!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所以,越是真心学佛的人,他越谨慎;越是了解教理的人,他不会随便发言。比如我们学净土宗,我们对其它各宗不了解,切要谨慎,不要随便发言,不能简单说如何如何,我们真的是太黑暗了,我们太没有智慧了,所以,不要乱说,以免造下谤法之罪。佛法,本自超情离见。尤其是净土法门,说“五逆谤法的众生,临命终时,十声一声能够到净土,而且去成佛!”这确实让人听起来不敢相信,这叫超情离见,超越我们的经验,超越我们情理的思惟。佛法不可思议,最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念佛法门,像《观经》下下品这样的根机,刹那之间往生净土,那怎么可以思议?
“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像这样的教法,那确实是难以思惟,不是平常的话语,那么,平常人的耳朵也听不进去。所以,印光大师才感叹说:“净土法门,不要说一般人不能相信,就是通宗通教的人也难以相信。”什么叫“通宗”呢?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了,叫“通宗”;什么叫“通教”呢?教海之中大开圆解,八万四千法门一一通达明了。像这样的人,他们都不容易相信。通宗通教的人,他们还是凡夫了。“不要说凡夫不能相信,连阿罗汉都不容易相信;不要说阿罗汉不容易相信,连菩萨里面的小菩萨都不容易相信。唯有大菩萨,他才能够定信无疑,而这还是乘佛的威神加持,不
是菩萨自己的力量。”所以,这个法门确实太高超!
那各位能够相信,是我们累劫多生蒙受了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的反复劝化,有这样的因缘,所谓“有缘”,缘深则信深,缘浅则信浅。阿弥陀佛为了救度我们这样倔强的、傲慢的、桀骜不驯的众生,累生累劫为我们献身献命,与我们结下深深的缘,那我们才可以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欢喜、信顺。
大众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这样破法的罪过,我们都有可能犯,或者自己犯,或者助他人犯;或者今生,或者前世。如果有犯,那大众就来忏悔。我们从今天开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显示自己什么都通达,随便乱说。人家问到我们,知道就说知道──我们就知道一件事:念佛往生。其它的,非我境界,不敢说。这样比较稳当。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58净宗法师释善导大师等内容。 
 净宗法师与真宗的不同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1、 依止的人不同 善导...净宗行者,唯依善导大师及相承祖师 释义为准。于他善知识所释,若与相承释义...  净宗法师:念佛二圣为友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念佛二圣为友 《观经...“当知此人, 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善导大师解释这一句。 ” “当 知此人”...  第二天早上如约拿到这套光碟(释净宗法师在沈阳开示《善导大师的净土思 想》 )后,前后大约半个月看完,看后身心俱安,法喜满满。后王居士又介绍我 看了陆居士...  净宗法师:善导大师根据经典证明极乐净土是报土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善导大师根据经典证明极乐净土是报土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用了相当长的篇幅...  那就让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成见, 从净宗法师平实而生动的开示中领略善导 大师...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 (三心释)里讲到“就行立信” , 讲到行有正、...  净宗法师:《无量寿经》要点之一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净宗法师 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要点之一:站在第十八愿的立场解释四 十八愿 善导大师是依据净土三...  信愿法师释善导大师法语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信愿法师:善导大师法语...恒传法师简单法语(六一) 1页 免费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净宗法... 10页 免费...  净宗法师-念佛心语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让我们互相恭喜吧,因为不久我们...善导大师总是讲:念佛, 易得往生!念佛,定得往生!念佛,必得往生!念佛,即得往...  《阿弥陀经》略讲(净宗法师) 一、序讲 疑点 《阿弥陀经》是我们净土宗正依...「乃,至」是不确定的意思,乃至一念,乃至十念,乃至十天,乃至一辈子,善导大师...访问本页面,您的浏览器需要支持JavaScrip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宗法师 本愿法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