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广市民自家菜园如何种菜

成都社区推广生态菜园&让农耕融入城市生活--人民网四川频道--人民网
成都社区推广生态菜园&让农耕融入城市生活
&&&&来源:&&&&&
  人民网成都11月19日电 (宋艳)11月19―20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中心(基地)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相关领导及来自全国近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0余名代表参会。
  会议考察了成都社区大学体验学习中心,青羊区宽窄巷子社区、少城小学生态菜园教学点,武侯社区教育学院等地。会议还向全国与会代表推介了“i-生态菜园”实验项目,期待通过连锁合作、资源共享,促进“生态菜园”深入千家万户。
  “i-生态菜园”为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i实验室”批准项目。其目的是为满足都市居民追求绿色、环保、天然的需求,教居民如何科学而高效地利用方寸之地,把阳台、楼顶开辟为家庭生态菜园,让农耕活动和菜园种植成为城市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生态菜园成为城市环境一道崭新的风景、成为家庭主妇的菜篮子、成为白领下班后的减压胜地、成为少年儿童的科普知识乐园、成为家庭幸福的加油站、成为邻里互动的载体。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都社区大学对“i-生态菜园”的安全与适应性、教学与支持、运营与管理、投入与产出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并形成了“社区大学总部――社区教育学院――社区学校、社区街道、中小学校――居民院落――居民家庭”实践业态,“中心基地示范、课题研究引领、课程学习培训、市民体验实践”的发展模式,包含了生态菜园基地展播、教学课程开发、专家咨询服务、学员网络学习交流、实践物资一条龙服务等内容。其运作推广模式、教学支持服务、专家服务团队逐步趋于成熟。
(责编:罗昱、高红霞)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第六埠村率先推广“市民菜园”种植模式- 城里人包地种菜成时尚- 已有2000多个城市家庭参与 计划3年发展到万户_网易新闻
第六埠村率先推广“市民菜园”种植模式- 城里人包地种菜成时尚- 已有2000多个城市家庭参与 计划3年发展到万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郑妍)初冬正是大白菜的采收季,昨天记者在市郊的蔬菜大棚里看到,田里劳作的不是农民,而是众多“都市农夫”。如今,开车下乡到“市民菜园”体验种菜和收获的乐趣,已成为不少城市人休闲的新方式。
记者来到位于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的农家田地里,几位从城市里赶来的“农夫”正忙着采收蔬菜。“这几天通知我们收大白菜了,这不,带着家里人赶过来一块收菜来了。”家住南开区的王女士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熟练地拿着镰刀收割白菜,搬到汽车后备厢里准备运走。王女士说,她周围很多朋友都在租地种菜,“这里用的都是农家肥,种出来的菜不仅无公害还特别好吃,带着孩子、老人一起过来采摘,也挺有意思的。”
开辟“市民菜园”帮城市客户种菜的村民刘志芳告诉记者:“每块地按照客户要求实行订单式种植,一年四季能种几十种蔬菜。有的市民自己参与种植,有的租地请我们管理,现在我们家已经有60户会员了。”刘志芳介绍,“市民菜园”不仅能让城里人体验种菜乐趣,收获放心蔬菜,还能为农民增收。“以前我靠种菜、卖菜年收入有3万多元。改做‘市民菜园’后,我的收入一下子增了一倍,还省了外出找销路。”刘志芳还表示,如今,“市民菜园”的需求越来越多,她家又增加了几个大棚,现在年收入近20万元。
第六埠村是本市率先推广“市民菜园”种植模式的村子,村委会主任郝祥宝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只有1户村民尝试,现在已发展到100多户村民,来村里种菜的城市家庭也达到了2000多个。“这种模式对城市消费者和农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我们会继续推广‘市民菜园’,计划3年内吸引10000户城市家庭参与到菜园的种植中来。”
作者:郑妍
本文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市民菜园”引来城里种田人
新闻频道:
帽埠耩村“第一书记”让市民给农民打工
“市民菜园”引来城里种田人
1月31日一早,文登市环山街道帽埠耩村的8亩“市民菜园”里,就迎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大帮城里人。“看,‘城里打工队’来了!”看到他们,孙延军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诙谐地开起了玩笑。
孙延军是文登市安监局生产监察大队中队长,日到帽埠耩村担任“第一书记”。帽埠耩村位于309国道南侧,离市中心不过十分钟车程,交通非常便利。村中有230多户,1400余亩土地。以前由于村里没有找到好的致富项目,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外出务工、种粮、养殖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刚来的时候,村里唯一的集体项目就是3个小加工车间,每年万把元的租金就是集体的全部收入。村里也想逢年过节给村民发点福利,村里的几条主干道早就该硬化了,可没钱这一切都无从谈起。怎样给村里找一条致富门路?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着,晚上做梦都在想。”孙延军说。
离城近、土地多、交通便利是村里的基本优势。经常上网的孙延军发现,近年来城里人对田园生活愈加向往,外地不说,在文登城区周边,一些村子发展采摘游、农家乐和渔家乐,个个都非常红火。利用守城优势搞个“市民菜园”,把土地化整为零租给市民,让他们踏踏实实做回“地主”,隔三差五地来体验一下农家生活———当这个念头从脑海里冒出时,孙延军兴奋得一宿没睡着觉,恨不能马上就开始干。
“让市民给村民打工,花钱来干农活儿?”不管是普通群众还是村两委成员,听到这个设想后,个个目光里透着疑惑。孙延军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开心农场”的成功案例打印出来,分发给干部和村民看,让他们慢慢接受这种新生事物。
文登市安监局的领导对这个想法非常支持,提供一万元资金购置化肥、种子,并率先承包近3亩的菜地,这让孙延军更加坚定了决心。以村委的名义从农民手中租用了土地,和村干部一道带领村民建起了占地8亩的采摘示范园。他还借来挖掘机,挖了一座平塘,把水管通到地头。为节省资金,孙延军找朋友帮忙运输菜架子;为及时种上菜,孙延军天天和菜农们一块整地、浇水。日,市民菜园正式建成,孙延军将每亩菜地划分为10小块,供“菜农”耕种,每小块按500元/年收费。“宁可产量少,也不能使用违禁农药和其他化学品,咱们要把安全做成特色和卖点。”孙延军这样和村里的干部和群众说。
市民菜园推出后,不仅市民个人来租地种,更有一些单位大片租地供应本单位食堂,吃不了的发给员工当福利。“原来怕租不出去,现在愁的是地太少,不够租的。就这8亩地,每年少说也能给村集体带来4万元的收益。”村党支部书记刘晓军说。
菜园子火起来了,孙延军打算进一步扩大市民菜园的规模。他还把目光瞄向村里闲置的1000多亩山峦地,目前已有5家单位抛来了“橄榄枝”,计划在山峦上种植经济树种和从事养殖,预计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万多元。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新闻推荐
         
         
         
         
         
         
         
海岬实验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民卡推广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