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洋媚外和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或者历史虚无主义是不是差不多

用改革开放破解历史虚无主义
张纯厚&&日10:36&&来源:
虚无主义概念由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雅可比于1799年提出,意指否认人生意义。在西方现代化和世俗化过程中,虚无主义与唯我论、存在主义、唯意志论等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相互结合;到了所谓的后现代转型时期,这种道德、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中的相对主义再次流行。当它被嫁接到第三世界国家时,对各个国家的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构成了严重挑战。
一百多年以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思想界可谓鱼龙混杂,其中历史虚无主义尤其活跃,在不同时期都有所表现。这种历史虚无主义与道德、价值、信仰等方面的相对主义结合,具有民族和文化虚无主义特点。它有被动型和活跃型之分,被动型虚无主义消极悲观,逃避现实;活跃型虚无主义则用另外一种价值观取代现行价值观。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大多属于后一种。
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但在其中发生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却具有历史虚无主义特征。陈独秀将“德先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笼统对立的观点中也有历史虚无主义因素。后来,由胡适提出的,又经陈序经重提的全盘西化观点,也是如此。在抗日战争中,汉奸相信“中国必败”,属于民族虚无主义。“文革”中,对“文革”前十七年的教育和文艺的完全否定和“打倒一切,全面内战”,也是历史虚无主义。
1988年,电视纪录片《河殇》盲目美化所谓西方蓝色文化,用黄色标志中华文化,将其看作封闭、保守的符号,对其进行诬蔑、挖苦和讽刺。一时之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嘲讽和贬低成为风靡全国的时髦。中央电视台将《河殇》播放两遍;众多报刊争相报道,转载其解说词;数家出版社印行解说词单行本;有人将其颂扬为“划时代的史诗”;很多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观看其录制片。幸而,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论调很快被批判和遏制,但也并没有完全解决。另外,“台独”分子疯狂诅咒中国人血统,否认祖宗;篡改历史,推行台独教育。“港独”分子否认自己的中国人身份。“疆独”、“藏独”否认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上世纪末以来,在一些学者当中逐渐形成盲目赞扬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否定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思潮。有些人倡导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极端多元文化主义。显然,这些观念当中都具有虚无主义的因素。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的应对策略应当体现思想自由原则,但又要避免对于这一原则的滥用。首先,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不能让这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对立,相互否定。这一观点也适用于旧中国与新中国、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关系。我们既要反对否定历史、否定自我、崇洋媚外,又要反对复古主义、盲目自大、封闭保守。极端思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极端思想控制舆论,导致一言堂,甚至多数人暴政。同样,在开展批评时,也要注意允许被批评者答辩。
其次,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封闭不仅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温床,而且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温床。美国心理学家欧文?贾尼斯通过实验发现,封闭的群体讨论会产生简单化和模式化思想,即所谓的群体思维(Groupthink)。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群体思维就比改革开放后更加激进,更加简单化。苏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原因之一就是封闭所造成的比较和挑战的缺失。所以,开放交流能够减少历史虚无主义流行。开放,一方面是对内开放,即扩大内地各民族之间以及内地与港澳台的思想交流。目前,香港有中学将中国历史课列为选修课;香港的电视以地方新闻为主,有线电视将中央台晚上七点的新闻安排在深夜播放;有些香港人不知道国家领导人是谁,这些现象不容忽视。那些缺少国家认同感的香港人常常与内地往来少;“台独”思想是在与内地隔离的情况下产生的;被“疆独”、“藏独”思想控制的人多是与国内其他民族交往少的人。这种隔离或对立的话语圈和文化圈是国家统一和安全的最大隐患。另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我们既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也不能一味闭关自守,引进来与走出去要相结合。全面地认识西方社会,理性地考察西方文化,反而有利于看清虚无主义在西方不得人心的遭遇。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交流、理性的认知,甚至借助西方反虚无主义阵营,破解虚无主义对中国的魅惑。
(作者系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责编:张湘忆)
项目动态由李晓峰担任首席专家的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开题…
申报资料下载
管理资料下载
结项资料下载
数据库查询>>>>>>正文
任宗哲教授来我校作哲学社会科学专题报告
&&(点击数:)
5月18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培训班举办了专家报告会,邀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任宗哲,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为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全体学员进行了深入解读。校党委书记龙治刚主持报告会。校领导范新会、王思怀、魏书堂、刘宝盈,党委委员高荣发出席报告会。
任宗哲在报告中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义,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履职尽责”三个方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分析了哲学社会科学相比自然科学所具有的学科属性和特性,并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任宗哲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指导思想以及重要任务有着清晰深刻的阐述,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发展和前途命运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断,回答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很多重大问题,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纲领性文献。
任宗哲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形成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话语模式和理论创新。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教条主义和复古主义”四种错误倾向。
任宗哲指出,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的领导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服务方式的间接性、社会效益的隐形性、社会价值的远期性等特点。在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意分类管理、组织方式、投入资本的有机构成、成果和价值评价以及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等问题。
龙治刚在总结中指出,任宗哲教授的报告具有宏大的历史、理论和现实背景,明确了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等问题,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目的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手段、方法、途径作了深刻阐述,对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全体参训学员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以具体行动切实推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报告会结束后,在龙治刚的陪同下,任宗哲教授参观了我校红色文化资料馆、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和艺术展厅等处。
(文/图 王霄飞 编辑/王霄飞 审核/鱼小强)
任宗哲教授简介:
任宗哲教授, 1964年4月生。曾任中共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
近年来围绕区域发展和公共管理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ISTP、ISSHP收录。出版专著《中国地方政府研究》《中国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供给》《统筹城乡视角下城乡双向流通的路径研究》等著作2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获陕西省政府、国家教育部、商务部等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于前不久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邮政编码:726000不把自身或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当回事,熟视无睹的样子,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中应尽量避免此类现象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等持否定态度。认为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对历史,对人类的贡献方面是“虚无”的,即没有价值的。
否定本民族(这里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所有民族)的历史,有两种可能:1,...
一个十分古怪的概念――历史虚无主义(或曰“历史真空”)
楼主转贴出这一篇,未加任何说明。既是转贴,当然也就不代表自己的观点。我也坚信,楼主的关于:“对政治懂得很少,对历史不感兴趣。并且也很少关心”的声明讲的是实在话。因此深信所转贴文章中的荒唐的思维是楼主的大脑产生不出来的。想清楚这一点使我非常释然:我可以不顾及楼主的面子,客观地评一评文章的几个观点了。即便有点冷酷,也不必对楼主抱有任何歉意。说来也奇怪,楼主究竟为何要屡屡把一些既懂得很少,又不感兴趣的东西鼓捣上来呢?这还是心照不宣更为意味深长一些吧?
天南地北在那边说出个“史不能真空”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言语失禁。这里又来了个“历史是不能虚无的”,真可谓孪生兄弟。
如果说“民族虚无主义”,这个词在构词法上是讲得通的。因为“虚无”是针对讲话人自己民族的。意思是对本民族的历史,相关信息等持否定态度。认为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对历史,对人类的贡献方面是“虚无”的,即没有价值的。
否定本民族(这里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所有民族)的历史,有两种可能:1,本民族历史,本来就较为悲哀。(当然这是依照现实的价值观衡量的。至于将来按照不同的价值观衡量是否另有价值,则另当别论)这样的民族很多,有很多野人部落,没有衣服,不会使用工具,没有法律,连语言都是不成体系的简单的声音信号。在这种状态下,本民族的人如果对本民族的历史价值持否定态度,就是正确的。因为这种否定,是把没有价值说成没有价值。这种不叫“民族虚无主义”。2,本民族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对人类在科学,文化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而本民族的人却对民族的历史文化持否定态度,这才叫做民族虚无主义。
究竟是不是民族虚无主义,有一个最关键的分界,那是关于“真”的判断。例如:中国有没有“四大发明”的问题。如果有人说中国没有“四大发明”,这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因为它否定了一个事实,违背了“真”的原则,进而否定了这个民族对价值。
但是如果有人说“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搞出来的。但是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也不约而同地搞出来了。并且能够拿出可靠的证据。这就不能算是民族虚无主义。因为记载历史,判断历史事件的唯一标准是“真”。这种说法符合了“真”的要求,他就是正确的。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另一个判断:万有引力定律不是中国人发现的。这个判断没有肯定中国人的价值,那么它算不算是“民族虚无主义”呢?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判断符合了“真”的要求。只要符合了真的要求,不管某个观点如何否定了某个民族的群体价值,都只是对事实的陈述,而于民族虚无主义无干。而民族虚无主义一定是不符合“真”的标准的。
因此,当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时候,不如回到具体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去证实那些事情是否符合“真”的判断准则。符合“真”的判断标准,再否定也不是“民族虚无主义”。当这一工作完成之后,是不是“民族虚无主义”是不言自明的。而没有任何严谨的论证,随时把“民族虚无主义”当成一定帽子扣在别人头上是徒劳的。
说到“历史虚无主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构词法上来。如果说“民族虚无主义”是符合构词法的,那么“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思维不够健全的具体表现。我知道本文的搜索者是没有思维能力想清楚这个简单问题的,他知道的只是列出一行行头衔,只知道以人废言,以人用言。这在“胡平是什么人”的转贴上已经看到了骨髓。
首先,“民族虚无“指的是对本民族的否定,因此是言之成理的。而“历史虚无”是否定什么?虚无什么?是否定谁的历史?都没有明确所指。
其次,历史,不管是那个民族的,也不管那个时代的历史,从来就无法,也不可能“虚无”,不可能“真空”的。
并且,前面已经说过:记录历史的唯一标准是“真”。只要符合真的标准,历史的所有价值就都在其中。爱斯基摩人在现代科学上没有重大贡献,但是谁能说爱斯基摩人的历史是真空的呢?是虚无的呢?
稍加思考不难发现,善用“历史虚无主义”这个词的人,所说的“虚无”和“真空”不过是人的价值判断。这只是站在人的当代功利观念的立场上对历史的评价。这种价值判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看来是有意义的,准确的。但是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或者在跨学科的不同领域中,就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伟大领袖在建国之初就曾不顾梁思城保护北京的劝告,一定要把北京城建成“站在天安门往远处望,到处都烟囱林立”的北京城。这以当时的价值观衡量,也许还言之成理。但是几十年过后的今天,这样的价值评判就如同白痴。谁敢肯定一部爱斯基摩人的历史价值,就比一部工业革命历史的价值更低?
楼主转贴的文章自称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基本要求是“唯物”。唯物不过是求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如果是把“求真”作为史学的首要原则,那为什么还会对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或者“历史真空”这样自己虚构出来的糊涂说法如此惧怕呢?
唯物史观不过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而不是一种宗教。更不是唯我独尊的大棒。
“民族虚无主义”的反面叫做“民族沙文主义”。历史证明,后者对世界,对本民族的伤害要比前者不知道要大上多少倍!
如前所述:最好的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方法,是胡适先生早就讲过的,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当问题研究清楚之后,任何“民族虚无主义”都不攻自破。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这些只有认真学习才是对得起民族,对得起国家的行为,而不是“不感兴趣”或“知道的不多”能够搪塞的过去的。
更不应该只从各处搜罗来别人的散发着党八股余臭的东西做为武器为己所用。鲁迅说:“无论古今,凡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或主张,而他的变化没有一定的线索可寻,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做武器的人,都可以通称为**(此处删二字,若实在对此有兴趣,用“股沟”一搜当即明白)。”
在现今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他们对历史进程中的社会进步,持否定态度;对历史人物的功绩持否定态度;对历史上人民的生存状态的逐步改...
无视民族特点、差别,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否定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思潮,对外车盲目崇拜,对祖国妄自菲薄,甚至主张丧失国格、人格。
风水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
在中国近代,风水受到了一些持有民族虚无主义观点的文化精英的否定,变成了一个迷信和无知的代...
荒凉的西部小镇,在空旷的街道上两个牛仔面对面的站着,间隔三十步。相互凝视很久后,两人几乎同时拔枪。“?纭薄?纭绷缴??螅?桓雠W幸』瘟思赶拢?说乖诘亍Jふ甙炎舐...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就是绝对静止论.
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相对主义,不可知论,虚无主义,诡辩论.如万物齐一,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到现在为止,有些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西医工作者对中医仍然持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对这种偏见,从认识的角度讲,这是的表现①崇洋媚外②民族虚无主义③守旧主义④不爱国A.①②④B.①②C.①③D.②④B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文试题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虚无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