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大竹镇镇庙子乡的山林补贴上哪去了

四川省万源市大竹镇/大竹镇
大竹镇概述
大竹镇地处腹心地带,与的分水岭,川陕渝结合部,市境东北部,东北毗邻城口县左岗乡,西接陕西省紫阳县的毛坝镇及,南依庙坡乡,北靠。场镇呈“三山夹一槽”之貌和“两街带一堡”之状,闹市于高山之下,夜景集任河之中,距市政府所在地57公里,倒流八百里的任河纵贯全镇,“302”省道横穿其境。
2000年获市委“四好”领导班子称号;2001年获“六好”乡镇党委称号;2002年、2003年、年连续四年荣获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综合目标考核三等奖,2006年获得二等奖。2000年至今保持了“四好领导”班子、“五好”乡镇党委;进入了全市“十强乡镇”排行榜。2004年档案工作达省二级标准。2000年确定为省级试点小城镇,2002年被列为市级风景区。
四通八达的乡道镇域优势
区位、交通优势:302省道公路和四通八达的公路,铸就了“鸡鸣三省”的优势和片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物资集散地。
旅游、人文资源优势:大竹河以“河”称美,以“竹”闻名。境内山奇、水幽、石怪、洞神、地杰、人灵,以及有的全国最长的内陆倒流河--八百里任何。
1、区域优势,便利的交通,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到了有序开发。2003年开发了以胡家沱为主的景点,开通了从岔溪口至胡家沱河段旅游漂流航道,建成了汉江钓鱼台、竹楼、、胡家沱休闲中心等多家旅游服务场所。随着2004年巴山旅游节的顺利举行,成功打造出了“脚踏两江,日漂三省”的“汉江第一漂”精品旅游产业,2003年职业漂流队来此漂流,更是让倒流河漂流旅游以其“惊、
万源市大竹镇
险、奇”享誉省内外。
2、红色旅游资源丰富: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川东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川陕省城口县委、苏维埃政府就建于现镇政府机关院内,红军的和夜袭白匪的故事令人神往。
3、颇具地域特色的车车灯、、金钱棍等民间民族文化大放异彩。2007年瑞典来川团就被其独特魅力所折服。
4、大竹镇水能资源丰富。白杨溪电站的开发,一是充分利用水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的建成,将形成12公里长的带状,婉蜒于万源市大巴山崇山峻岭之中,现正在建设的环河湖路就是开发水上旅游项目的前期工程。
5、大竹镇煤、锰、钡、铁为主的地下矿产资源储量巨大。万鑫锰业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生猪养殖特色产业
、藤编、系列闻名全市;全国少有、川内稀有、万源独有、大竹特有的板角山羊,以其形体高大俊美,肉质细嫩可口名扬省内外;境内有集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达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源市立川食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大竹镇量多质优,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享誉全国。大竹镇茶厂系生产名优绿茶龙头企业,现有生态绿色茶叶生产基地10000亩,精制茶叶加工厂2个,年产优质150吨。大竹镇独特的地理很适合发展,2005年通过招商引资,大枫树丝业公司将大竹镇确定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蚕桑发展迅速,年产茧将达到3万公斤,占全市茧产量的60%。
大竹镇经济状况
综合数据:境内416-1860米,无霜期260天左右。镇辖18个村、96个组,幅员117平方公里,场镇18个驻镇单位、2个社区,人口5163户、19880人,其中社区703户、2926人,农村4460户、16954人,劳动力8483个。特困户426户、1223人,低收入户223户、654人。在校2819人(其中初中740人,高中60人)。
农村经济:面积21366.4亩,其中水田1832亩,粮食作物播面40616亩(其中小春15716亩,大春预计24900亩),经济作物播面14631亩(其中小春7380亩),退耕还林3916.4亩,履盖率42.5%。年养蚕800张,产茧22400公斤,占全市产量的60%。面积2703亩,茶叶产量151吨(优质112.2吨)。生猪存栏12100头、出栏7000头,板角山羊存栏6000头、出栏4000头。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154万元,农民人均纯27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367元,总产量8217.8吨。
福建省邵武市大竹镇/大竹镇
大竹镇概述
大竹镇距区23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2200户,总人口8860人。现有耕地面积2.36万亩,林地面积16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2万亩,竹山面积2.2万亩)。现有12个,党员398名,镇直干部68人。大竹镇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南平市和邵武市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思想、加压奋进,攻坚克难,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引进500万元以上生产型项目4个,100万元以上生产型项目4个;面积稳定在3800亩以上,种植面积稳定在1.8万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亿元,其中总产值7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6元,镇财政收入32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竹荪种植特色产业
大竹镇通过抓特色规模农业、抓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初步形成了以烟叶、优质稻、林业、草食性动物养殖、草腐类为主的特色产业。一是烟叶种植。2007年大竹镇种烟户262户,烟叶种植面积3686亩,总产量1.148万担,总产值609万元,实现烟叶特产税134万元,超额完成了烟叶种植任务,荣获市委种烟一等奖先进称号;2008年种植烟叶面积3918 亩,种烟户272户,新建烤房185座,烤房新建改造率达92%。二是水稻种植。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实行种粮补贴和粮食保护价,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大竹镇种植优质稻面积1.8万亩;三是生产。积极引进新树种,改善林分结构,全年造林3200亩,其中阔叶林占30%;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采取以委托管护、均山到组、联户管护等形式,有效管护生态公益林1.2万亩,林改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四是食用菌种植。大竹镇种植面积380亩,香菇35万袋,球盖菇260亩,年产值达320万元;五是畜禽养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完善技术服务和检疫防疫工作,促进养殖业发展,大竹镇生猪存栏3000头、山羊存栏1000余头,养鱼520亩,禽类2万余羽。六是劳动力转移。加强劳动力培训,2008年共举办劳动力2期,培训农民工300人。大竹镇在外务工人员达1200人,年劳务工资1800万元。2007年全镇农民储蓄余额2800万元,比2006年增加400万元,人均存款3200元。
大竹镇基础设施
大竹镇在完成“六个一”工程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品位和品质。一是实现公路硬化村村通。投入1230万元,硬化5条通村公路,总里程36.1公里,受到南平市。通组公路各村也在不同程度上逐步到位。二是改善农业设施。投入资金1120余万元,完成邵东旱片治理、省级标准农田片、曾家尾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捆绑项目、烟田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形成路笔直、渠纵横、旱能灌、涝能排、便耕作、增收入的良性,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完成村级工程。投入90万元先后为全镇6行政村架设自来水,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四是完成电视光缆联网建设。投入129万元进行电视光缆改造,完成光缆改造91%,村民由原来收看12个频道增加到30个频道,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另有7个偏远自然村属网外建设,通过努力,已有4个自然村纳入联网建设,其余3个村将采用户外卫星天线接收,保证奥运期间每户农民都能收看节目。五是夯实村镇卫生设施建设。投入30万元新建一座垃圾焚烧炉及43个垃圾池,配套6名保洁员,定期对镇村卫生进行清洁,美化了镇容村貌。同时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新建120口;此外,积极推进殡葬改革,新建公墓,日起全面实行公墓安葬。
相关词条/大竹镇
参考资料/大竹镇
[1] 万源市人民政府 http://www./wywz/zwpd/zfdtInfo.jsp?ID=1459
[2] 邵武市人民政府 http://www./Item/9487.aspx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8:36:50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林承包国家补贴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