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有限,那么分配资源,决定了财富等级。吗?

&>&&>&徐晓军-震后贫困村住房重建中的财富分配与流动_以四川省为例
徐晓军-震后贫困村住房重建中的财富分配与流动_以四川省为例 投稿:崔颏颐
第48卷第4期Vol.48?No.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9年7月July?2009 震后贫困村住房重…
发信人: Economist (经济学家), 信区: EconForum 标 题: “适者生存”与“有闲阶级” -面对财富与贫困的思考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an 22 23:05:19 2000) “适者生存”与“有闲阶级” -…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课题: 现在进行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现在进行时并会运用做题。 教学重点:语法(现在进行时) 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 教学难点:现在进行时的运用根据中文完成句子。不要遗漏 be! ! ! 现在进行时用法 概念: …
第48卷第4期Vol.48?No.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9年7月July?2009震后贫困村住房重建中的财富分配与流动!!!以四川省为例徐晓军(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作为一项社会政策的灾后住房重建资金,按照风险伤害程度的差异向下层民众集中,有缓解阶层差异的功能。但由于国家投入不足以支撑整个住房重建,从而带动了民众自有存款、银行贷款、亲友借款等资金集中投向了住房建设市场,并根据民众市场能力的不同进行了新一轮的财富分配与流动,最终导致大量的财富向农村精英阶层聚集。这一财富分配与流动的过程,不仅强化了灾前民众的财富占有与地位阶层结构,更是将阶层差异进一步扩大。随着新一轮的国家投入的启动,下层农民在陷入偿还巨额债务特别是银行贷款金融风险的同时,农村精英阶层将进一步积累更多的财富,从而使整个阶层结构陷入两极分化的断裂风险状态。关键词?四川地震;住房重建;阶层结构;财富分配益结构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得社会的多重利益交织在一起,而不是壁垒森严的裂痕型的分化),但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中的不平等是相互重叠和互为条件的,后者可以产生前者,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给风险生产提供了无法攻破的防护墙和正当理由*。这种情况下,社会阶层的利益一方面呈碎片化趋势发展减小了社会震动,有利于社会稳定;而另一方面,具体风险的分布又在一定程度上同阶级和阶层的分化同构,强化了后者的分化+。人类社会是一个以各种社会资源为基础的生产、生活共同体,资源的相对稀缺是社会面临的恒常状态。社会能否协调、平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限的社会资源能否在社会各个不同主体之间合理、有效地配置。换句话说,社会资源如果能在社会各种不同主体之间公平合理地配置,这个社会就可能协调、平衡发展;反之,则可能是不和谐的、不平衡的发展,。由财富上层聚集和风险下层聚集所强化的阶层分化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协调和平衡发展,这就需要国家运用社会政策进行干预,?运用立法和行政的手段,以争取公平为目的,清除分配过程中的各种弊害 -。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经由国家立法与行政的手段,促进社会一、问题提出:灾后住房重建与财富集聚的阶层方向??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起,资源开始重新积聚,财富开始走向聚敛,并且导致一个直接结果,即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并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底层社会。在?财富!分配 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风险!分配 ,因为?系统而言,从社会演化史的角度来看,或早或晚,在现代化的连续进程中,#财富!分配?社会的社会问题和冲突开始和#风险!分配?社会的相应因素结合起来 。不管是财富还是风险都总是以层级的或依阶级而定的方式分配的,但是风险分配的类型、模式和媒介与财富的分配有关系统的差别:财富在上层聚集,而风险在下层聚集。这说明,社会等级决定风险的差异并决定风险降临之后的伤害差异(即?泰坦尼克定律 ?)。风险分配的逻辑是社会结构分化和重组的一种新逻辑,风险分配导致的社会分化对重组社会结构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著名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曾经认为,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差异越是相互叠加在一起,比如贫富的差异又叠加上种族的差异,群体之间的冲突就会越强烈,反之则会越减缓。那么,就此引申其含义,虽然中国目前社会利??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研究 (2004CSH001)各阶层均衡发展的一种途径 ,社会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是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它是一种?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团结而实施的政策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政策引导的资源投入是沿阶层结构向下累加的,从而尽量改善?贫困的!?等级性 ,达到?化学烟雾的民主性 ?,减缓阶层 ?????灾后住房重建是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中心工作,并且由于建筑业是一个底端产业,在其上游涉及砖、瓦、木材、钢材、水泥、玻璃、门、锁等各种建材材料的供给。在这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中,国家可直接控制和调动的资源很少,大部分都必须依靠社会力量供给。由此,住房重建成为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合作与博弈的聚集点。因此,本文选择住房重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借住房重建中的国家投入与市场利益分配,来分析灾难中财富的分配和流动的过程与方向、国家力量与市场力量对灾区社会阶层结构的消解与强化过程,探讨当前灾区社会阶层结构的静态现状和动态变化。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选择四川省某重灾县的A村村民作为我们考察的对象,分别考察该村灾前和灾后的阶层结构与财富流动情况,并试图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A村地处龙泉山脉,距镇政府7公里,海拔637米,日照强,年降雨量770毫米,素有?十年九旱 之称。全村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208户,642人;有耕地面积588亩,其中田327亩,土261亩。2007年人均有粮4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292元。震前房屋1106间,地震引起全倒房57户290间,严重危房34户203间;震前畜禽圈舍312间,地震造成垮塌或危房共183间,农房和圈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5万元。差异。由此可见,在阶层结构的转型过程中,市场和政府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推动力量,市场自由竞争时由个人市场能力差异所导致的财富的上层聚集和风险的下层聚集正向强化了阶层分化和结构定型,而政府的社会政策则通过立法和行政的手段,反向减缓了阶层分化和结构定型。?风险社会是一个灾??难社会? ,当灾难降临时就意味着将要对风险进行分配。5.12特大地震的发生,使灾区大量灾民受伤、房屋等财产化为乌有,他们处在风险大量聚集的最底层。此时,国家大量的救援、重建性社会政策出台,按照社会政策的出发点,由救援、重建性社会政策所引导的资源投入应该按照风险伤害的等级向下累加,也就是财富应该聚集在受灾最严重、风险大量积聚的底层灾民中再行公平分配。救援、重建性政策正是从反向在分散风险分配,缓解阶层差异。然而,国家的救援、重建性社会政策并不完全是按照?行政!重建 路径实施的,而是按照?行政!市场!重建 路径实施的,这就给市场影响财富和风险分配创造了空间。灾后重建过程中国家的大量投入启动了灾区市场,物价和劳务的价格开始遵循市场的供给规律出现大幅度上涨,个体也开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争夺资源。个体的?市场力量(marketpower) 或?市场能力(marketcapaci?#?ties) 决定着个体在社会阶层中的状态?,并且可二、A村的震前的阶层结构与住房受灾状况??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公正所针对的主要是资源或利益的分配问题,其中特别是财富的分%?配问题?。在四川?5.12 地震的救助过程中,财富的分配与流动情况可以极大地反映贫富分化程度、阶层结构变化,而把握地震之前的农村社会财富等级状况以便比较前后的变化则尤为关键。下面将以A村的住房状况与受损状况为研究个案,探讨财富分配与流动前期的阶层结构特点。关于阶层结构的论述,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认为,对金钱资本、物质资本以及&?劳动的控制决定了阶级关系?。这划分了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维度,为研究财富的占有提供了具体的变量。不过,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文化背景等确定核心的研究变量与切入点。70年代,城市学派提出了房屋资源对社会分层的意义,认为居住的地理区位与个体其他社会资源的拥有具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农户建造新的住房是家庭预算的最大支???以用?(收入、权力和教育上的)财富购买安全和免??除风险的特权 ?。于是,当国家的救援和重建性社会政策给市场留下影响财富和风险分配的空间时,个体市场能力差异就开始在财富、风险的分配的流动中起正向作用,即强化阶层差异与等级结构。由此,国家与市场,作为灾后两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对灾后的阶层结构强化分别有负向和正向的影响,据此,哪种力量对灾难中的阶层结构的影响更强些?目前灾难社会中的阶层结构差异是被缓解了还是被强化了?这些都是影响当前灾区稳定、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亟待弄清的问题,也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出,加上农村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缺失,农户通常要积蓄许多年;同时,农户受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也希望有好的住房以显示家庭的兴旺?。尤其日常生活中除了土地几乎失去了通过体力或脑力获取经济来源的途径,只能将自己的生计依赖于微薄的土地收入,所以,在常态下,这类家庭一般处于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状态。这种状况决定了他们在房屋建设方面可投入的成本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他们一般居住在成本最低、在当地层次最低的土坯房中,土坯房在地震当中的抗震能力是最弱的,并且这些家庭的土坯房建成的时间本身已经很长,一般会完全倒塌;此外,本次地震波及的主要区域都在山区范围内,这些底层农民的住房一般都在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山沟里,而不是在公路旁边开阔地上,非常容易受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在地震中受损程度最为严重,绝大多数完全倒塌。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A村家庭的财富等级状况虽然存在着较为明确的界限,但贫富差距尚未出现严重的断裂,各不同等级之间是连续性的;而受地震影响,不同等级家庭的受损状况虽然也存在着阶层化的特点,风险发生后的伤害程度也随阶层等级的降低而提高。如果在利益分配方面,国家可以发挥必要的、适当的调节作用,这种风险分配阶层化的现状也会得到较好的缓解。反之,贫富分化的程度就会自发地不断增加,使财富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富人阶层,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贫困,形成日益庞大的弱势群体?。那么,在灾农民富裕以后,最先想到的是改善居住条件。从中可以看出,农村社会的住房状况可以极大地反映出农村家庭的财富水平与等级状况,并且,在遭受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农村经济损失的大小与居民的住房情况密切相关。那些财富等级不高的村民的住房状况也较差,在?5.12 地震中的受损状况也最为严重。从农村住房状况分析家庭的财富等级进而认知该地的社会阶层结构既是切实可行的,又是极为科学的。在实地调查与走访过程中,A村的住房状况大体上可以分为装修精良的楼房、简易装修的楼房、砖瓦平房以及土坯房四类,而不同类型的住房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A村的村民划分为了四种财富等级,即第一等级的市场精英阶层、第二等级的劳务精英、第三等级的中等农民和第四等级的底层农民。第一等级的市场精英阶层主要从事工程承包、商业和个体运输业务,收入是农村中最高的,他们一般居住的是装修精良的楼房。由于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上下浇筑有圈梁,所以在地震中大多没有倒塌;同时由于这些房屋建成的时间较短,一般都在公路边上,鲜有在地震中受地质灾害的情况,可以说在他们在地震中几乎没有受损。第二等级的劳务精英一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主要从事技术性的劳务服务,如泥水匠、木工、电工等俗称大工,无论在本地还是在城市中都能获取较高的收入,他们一般居住的是简易装修的楼房。由于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比较好,在地震中也没有严重受损,一般只是有点裂缝,但是不影响够居住。第三等级的中等农民阶层主要从事普通没有技术含量的打工或在当地从事一些规模非常小的种植养殖活动,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他们居住的主要是砖瓦平房,抗震性能比较差,5月12日强烈的地震,加上不断的余震,使得这类家庭的住房几乎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受损情况,但是还没有到倒塌的地步,基本满足居住条件。第四等级的底层农民家庭收入来源非常单一,以土地收入为主,比如粮食、蔬菜等初级农产品。这些家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比如孤寡、残疾或者家庭主要劳动力身体常年有病;另一类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或者是以上两种状况的混合。这些家庭在 (??(?后住房重建中,具体的财富分配与流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三、灾后住房重建中的财富分配与流动状况??在灾后住房重建过程中,财富的分配与流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社会政策的国家救助投入,二是经过市场再分配后的市场收益。1.国家投入分配的阶层差异国家的内部制度变革对社会分层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构成经济组织的契约关系形式主要是由国家决定 。政策具有调整社会资源的配置、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功能,作为一项社会政策的灾后国家投入会对社会财富的占有结构产生很大影响。社会政策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团结而实施的政策,会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引导社会资源沿风险伤害程度向下累加。地震后国家投入包括倒塌毁损民房、公共服务设施、工商企业、农业、林业、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恢复重建,其中对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的农户住房建设,中央财政原则上按平均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其他损房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据四川省财政厅最新统计,至2009年4月中央和地方财政已累计向四川灾区拨付救灾资金1130亿元。除国家投入外,还有社会投入,主要指地震后接受的国内外捐慈善款,由于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大部分不能单独行动,一般都是直接依托于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建立的,与民政部门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所以本文将国内外慈善捐款也纳入国家投入的范围内。据民政部报道,截止到日,汶川地震全国共接受国内外捐款659.96亿元。&(?%(??(?需的重要商机,据测算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规模?(?将达到1.67万亿元。由此可见,地震后国家对住房建设的投入起到了启动市场的作用,实际上灾区重建资金规模已经远超过了国家投入的资金,巨额资金投入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巨额的财富在不同市场能力的人之间进行着重新分配。吉登斯认为?市场能力 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二是教育和技能资历的拥有情况;三是体力劳动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着个体的市场状态即阶级状态。依据市场转型理论,可以总结出市场能力差异对财富流动?*的影响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1)权力影响途径。当商品的价格是以买卖双方的相互契约为基础,而不是通过行政法令确定时,直接生产者对其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权力会扩大。因此,从再分配向市场的转型会涉及权力的转移,这种转移有利于直接生产者而不是再分配者。(2)报酬影响途径。在市场交易中,由于报酬是与个人的劳动成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人力资本的强弱会影响其市场价格。(3)机会影响途径。当资源大量流入市场时会形成进入市场的新的机会结构,而这个机会将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发展。下面我们分别考察不同等级农民的市场能力与市场收益状况。第一等级的市场精英阶层的市场能力最强,地震中他们的住房没有受损,所以在震后他们能继续从事着地震前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由于地震后,各项重建项目的启动,大量的建筑工人到来,以及对口帮扶单位、社会组织的逐步到场,带动了当地建材业、餐饮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兴起,很多家庭开始提高业务能力(如添置车辆、扩展店面等等)和业务范围(如投入到建材、餐饮等紧俏行业)。??个体运输户ZG,他自有一台拖拉机,地震后他几乎每天都在路上跑,经常加班,而且他们的业务已经排到一个月以后了,活太多)*?地震后国家投入的流向根据A村的住房受损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维修加固户和重建户。其中按照房屋受损的程度不同,前者又可以细分为轻度维修加固户、一般维修加固户和重点维修加固户,并且分别拨付了数额不等的维修补贴,具体数据见表1。住房维修/重建补贴作为一项社会政策体现了维护社会公正的原则,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家在维修/重建补贴发放的过程中,都注意向重灾户倾斜,换句话说维修/重建补贴是与受灾程度成正比,考虑到前文所分析的?阶层结构与住房受灾状况 便可以发现维修重建补贴实际上是和家庭财富等级成反比,即在阶层结构中,越是处于顶端的家庭由于住房受损较轻,所得到的补贴也越少。可见,国家投入是向阶层结构中的底层倾斜,或者说震后国家对该村的投入数量和阶层地位成反比。2.市场收益分配的阶层差异在住房恢复重建过程中,由国家投入及其所拉动的银行贷款、自有存款、亲友借款四方资金直接进入市场,便触动了个体市场能力差异对财富流动的影响机制。地震灾后重建启动后,灾区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各种渠道的资金汇集到这里,主要包括国家投入部分、农户自有部分、亲友筹措部分、银行借贷部分以及高利贷,全部投入到了住房重建市场中。新华社有报道说灾后重建将成为拉动内了,多到做不完的地步,这是他地震前所没有的;从收入上来看,现在每天他除去燃油等开支,一天的纯收入一般在150!200元之间。计息算下来,一个月就是元。根据我们拿到的数据,该村人均年收入在震前仅仅为3292元。ZG虽然是第一阶层的个案,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窥见第一阶层的高市场收益特征。第二等级的劳务精英阶层的市场能力也较强,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技术劳务,只不过他们大多是高级技工,或者说是比较紧俏的熟练工,比如普通打工者中的领班、手艺较好的瓦匠、木匠等等,地震后由于劳动力与技术工人的缺乏,他们的工资大幅度提高。??以建房中必须的瓦匠为例,地震前他们的工资是60元/天,地震后由于建房集中,瓦匠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使当地的工价已经提到120元/天,仍然很难在当地找到瓦匠,因此在极个别时间段内他们的工价更高。由此可见,地震后劳务精英收益也有较大提高,但是由于他们从事的毕竟是体力劳动,增幅有限,无法与市场精英阶层相比,所以他们的市场收益次之,但是也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第三等级的中等农民阶层的市场能力较弱,主要收入来源是一般层次的打工、小规模种植养殖等等,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几乎是通过体力劳动维持一家人的生存。???地震后,我们家房子出现了裂缝,只能在帐篷里生活,家成了这样,我也不能出去打工,只要灾情稍微稳定了,我就准备对房屋进行维修加固。这一等就到了9月份,但我开始维修时,大规模的重建已经开始,工人和材料都很紧俏,我的房子断断续续维修了近2个月,到11月份,我就开始还人情,因为地震维修房子时,邻居帮我家,我也得帮人家修房子。所以这半年我几乎没有挣到钱。鸡鸭牛等牲畜根本没有挣到钱,地震时,附房倒了损失了一些牲畜,后来人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就把活下来的牲畜变卖了,免得在室外日晒雨淋、生病死亡造成更大的损失。与此同时,由于房屋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各项生产活动大多停止,几乎一直处于自救状态,没有时间与精力参加市场活动,所以他们的市场收益几乎为零,和往年的经济状况相比,他们的经济状况处于下滑状态。第四等级的底层农民阶层的经济状况最差,其收入来源单一,以土地收入为主,比如粮食、蔬菜等初级农产品,市场能力极差。如果考虑到他们房屋重建的支出,那么他们的市场收益应该为负。??A村社员周某告诉我们,他主要以种地维生,原来家里是土坯房,地震中完全倒塌,重建了三间砖房,花费9万元,其中重建房国家补助2.2万,自有资金1万,银行贷款3万,高利贷3万。地震后我们晚上只能住帐篷,为了抗震地里的麦子也没能及时抢收,所以我几乎没有挣到钱,还欠下了很多债务。对这个群体来说,房屋的倒塌加上市场能力的缺乏,根本谈不上任何市场收益,负债成了对他们经济状况的最好概括。可见,从第一等级的市场精英到第四等级的底层农民,市场能力决定的市场收益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的房屋受损程度逐渐加重,具备的从事市场活动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简而言之,市场收益与阶层地位成正比,具有较高阶层地位的家庭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也相应取得了较高的市场收益。四、灾难中的国家、市场力量与阶层结构??在灾后住房重建的过程中,市场和政府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推动力量,市场自由竞争正向强化了阶层分化和结构定型,而政府的社会政策反向减缓了阶层分化和结构定型。我们需要考察到底是哪一个力量在主导着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的方向?1.灾后国家力量与市场力量对阶层结构影响的总体效果国家力量本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在从反向上减缓灾区社会各阶层的分化,但由于各项政策在市场实施中发生了资源控制权力的转移和本身所存在的外部时滞性,国家力量的平等化效应实际上只存在于政策的出台期,而一旦其与市场力量相挂钩,就会触发个体?市场能力 对财富分配的影响机制,从而产生不平等,即阶层分化和定型。在灾后住房重建过程中,国家投入按房屋损坏程度进行不均等的住房补贴政策来引导补贴资金按照风险伤害程度向下累加,从而缓解灾民的经济差异。但国家力量不能完全改变地震给各个家庭所带来的事实差异,如房屋损坏程度、劳动力损失情况、原有居住地理位置等;也不能完全等额补贴各个家庭尤其是重建户的住房重建资金;而且社会政策中所包含的资源本身大部分必须依靠市场力量的供给。虽然国家住房重建没有受损的精英阶层补贴最少但却在市场中获得非常多的收益,而房屋倒塌的重建户虽然得到国家的最高补贴,但却在市场中日益背负着巨大债务。?收入水平是判断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状况最重要的指标 ?,灾后各个家庭也因为收入差距的拉大而日益分化。由此,在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过程中,各项社会政策本身目的是为了推行社会公平、缓解社会差异,但却在实施过程中遭市场精英力量?绑架 了,无法缓解由市场力量不断强化的阶层差异,市场力量已成为灾后财富分配与流动以及社会阶层结构进一步分化的主导力量(见表2)。表2?灾后住房重建一年后不同阶层的财富增减情况表家庭类型市场精英劳务精英中等农民年外部平均投入01000以下3000左右年平均收入净增量增长增长减少负债家庭财富总量增减状况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减少0收入减少、负债增加00灾难对农村不同等级的家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说明灾难风险分配和灾难的伤害程度确如贝克所言是具有阶层属性的。不过,这种灾难本身对财富占有结构影响的阶层属性仅仅发生于外界救助之前,而随着外界救助的开展与新的财富分配与流动,市场对财富流动的作用明显强于灾难本身,并且表现出更强的阶层属性。第二,市场能力作为阶层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灾难中的财富分配与流动中往往发挥着比国家力量更大的影响。在灾难中,财富的分配与流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国家力量与市场力量,两种力量的对比与博弈决定着财富分化的程度与阶层结构变化。由于在现代相对开放的社会中,国家的角色只能是一种宏观调控,市场在其中有着很大的运作空间,市场能力在灾难中的财富分配与流动中往往发挥着比国家力量更大的影响。第三,国家灾难救助的社会政策目标因为市场的强作用而无法实现,相反却变成了财富集中的重要机制。灾难救助社会政策在政策目标和表面上是减缓这种差异,但往往带来意外后果,国家的大量投入带动银行贷款、民众自有存款、亲友借款而启动消费市场的同时,在市场利润的作用下强化了阶层差异,更重要的是不适当的国家政策(如过快的救助进度要求)往往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垄断利润,加速财富向市场精英集中。联想到现代风险社会的到来,我们可以对以上结论做一点讨论。灾难救助社会政策的目标与结果的悖论体现了现代社会?未预期后果 与?人造风险 的多发。国家灾难救助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原本期望达到降低财富集中程度、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但事实上却为市场的运作与利润的垄断提供了契机,最终出现了目标与结果的悖论关系,这种?未预期后果 严重动摇了灾难救助的民生与民本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了贝克所说的?自反现代化!*(reflexivemodernization)?,即进步可能会变成自?*我毁灭,一种现代化削弱并改变另一种现代化?。底层农民??2.灾后住房重建中财富分配与流动的路径地震灾后,国家的救援、重建性社会政策并不完全是按照?行政!重建 路径实施的,而是按照?行政!市场!重建 路径实施的,因此它所引导的国家投入分配和财富流动也必须经过市场这一环节。因此,灾后的国家投入分配和财富流动路径便呈现出以下状态:国家投入作为一种直接投入,作为财富分配的方向依据风险伤害程度的加深直接向底层民众倾斜,但国家的投入是以住房重建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国家虽然将财富直接投向了低阶层民众,但低阶层民众转手就将这部分资金投向了住房建设市场,并同时带动带动银行贷款、灾民自有存款和亲友借款三大资金打包后共同流向住房建设市场。进入市场后,财富便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流动和配置,一部分作为实物形式凝结为无法变现的消费产品住房,而大量的财富则作为利润甚至超额垄断利润流进了市场精英与劳务精英的手中。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利润财富遵循?马太效应 积聚在高阶层民众,而潜在的金融风险则遵循?泰坦尼克定律 积聚在低阶层民众。见图1。风险社会理论家吉登斯从反思现代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人造风险 这一重点风险类型,即现在社会是面临着人类自己所制造的风险的威胁,本来是用于控制将来的方式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我们控制将来的企图!!!减缓财富集中度!!!似乎对我们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财富加速集中,它迫#*使我们寻找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种不确定性?。图1?四川地震灾后住房重建中财富分配与流动的路径图五、结论与讨论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灾难本身对财富占有结构的影响(即原有财富的减少)不及灾难中市场对财富流动的影响。地震而思考这种?未预期后果 产生的原因在于:这个世界看起来或者感觉起来并没有越来越受到我们的控制,而似乎是不受我们的控制,成了一个失控的世界。为此,适应这种?自反现代性 、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 与尽量避免?未预期后果 的出现成为现代社会决策中必须具备的意识与能力,而作为一项社会政策的灾难救助工作,必须谨防市场力量强于国家力量这种人造风险的影响和?未预期后果 的出现,否则会带来社会秩序的大乱。不难预期,随着灾后重建的深入推进,大量的国家投入将进一步投向灾区,灾区的市场精英与劳务精英将获得更多的财富,财富将进一步向精英阶层聚集;与此同时,中下层民众由于市场能力的欠缺,加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特别是三年住房贷款的国家低利息期的结束,各阶层起点差别进一步扩大,灾后的阶层差异必将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精英与大众的两极分化与对立,即所谓的阶层结构性断裂,这将是未来灾难救助过程中一个必须加倍重视的潜在风险。注释?孙立平:1资源重新积聚背景下的底层社会形成2,1战略与管理22002年第1期。%&*?!??????贝克:1风险社会2,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7页,第36页,第50页,第38页,第22页,第36页。?景军:1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2,1社会学研究22006年第5期。(+李友梅:1从财富分配到风险分配:中国社会结构重组的一种新路径2,1社会22008年第6期。)李强:1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2,1江苏社会科学22004年第6期。,黄桂荣:1社会资源公正配置是社会公正的基本条件及其政策选择2,1武汉学刊22008年第4期。-曾繁正:1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2,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第165页。?宁骚:1公共政策学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2页。王思斌:1社会政策时代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2,1中国社会科学22004年第6期。#???)?* 自李春玲:1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7页,第70页,第130页。%???!阎孟伟:1?社会公正 与社会和谐2,1天津社会科(?*?学22007年第1期。&戴维.格伦斯基:1社会分层2(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90页。?钟剑华:1老龄化和城市房屋政策2,见(李健正等合??编)1香港房屋政策分析2,香港:集贤社,1993年。)屈小博、(?霍学喜:1农户消费行为两阶段LES?AIDS模型分析!!!基于陕西省农村住户的微观实证2,1中国人口科学22007年第5期。?高云学:1关于如何减轻我国农村居住建筑地震灾(?害的建议2,1自然灾害学报21995年第4期。王瑛、(?王静爱、杨春燕、孙吉祥:1中国农村居民住房现状分析2,1经济地理22006年第12期(增刊)。?道格拉斯.C.诺思:1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2,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0页。#1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2,国发号。?新华网:国家及地区财政投入助地震灾区重建家(?园,http://www./misc//content_.htm%田凯:1组织外形化:非协调约束下的组织运作!!!(?一个研究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2,1社会学研究22004年第4期。&民政部:汶川地震共接受捐款659.96亿,http://(?/a/516.htm?新华时评:让灾后重建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商机,ht?(?tp:///jrzg//content_1135086.htm?韩克庆:1国家与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层*?的双重动力2,1科学社会主义22005年第1期。!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1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2,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张海波:1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2,1江海学刊22006*?年第2期。#安东尼.吉登斯:1现代性的后果2,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安东尼.吉登斯:1失控的世界2,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页。%宋林飞:1从?风险社会 走向和谐社会2,1江海学刊2*?2007年第4期。责任编辑?王敬尧
第48卷第4期Vol.48?No.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9年7月July?2009 震后贫困村住房重…
第48卷第4期Vol.48?No.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9年7月July?2009 震后贫困村住房重…
第48卷第4期Vol.48?No.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9年7月July?2009 震后贫困村住房重…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财富分配畸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