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国习近平领导层12月16日结束了决定2017年经济运行方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出将略微收紧货币政策,抑制房地产泡沫。中国将继续维持公共投资和减税等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支撑经济发展。瞄准2017年秋季最高领导层换届的中共十九大,将经济稳定视为最优先课题。
在中国的大城市,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不断扩大(重庆市郊外)
会议于12月14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习近平领导层首次制定的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进行了回顾,并确定了2017年的经济运行方针。秋季以后,中国经济虽然在消费和生产方面比较坚挺,但也存在房地产价格暴涨等潜在风险。中国领导层将继续通过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把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透露出了在党代会之前设法避免发生经济失速事态的姿态。
具体而言,会议确立的方针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201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的企业减税和基础设施投资弥补了民间投资的减速。将继续推进这一积极的财政政策。野村国际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认为,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增幅将从2016年的20%提高至近25%。中国财政部15日公布了1月份以后继续实施原定12月底结束的小型车减税政策的方针。
货币政策方面,2016年的基调是“稳健”,但此次改为“稳健中性”,表现出了要适度收紧宽松状态的姿态。秋季以后,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短期利率往高处引导,并指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增幅。此次的决定进一步认可了这种姿态。
此举的目的之一是防止资本外流导致人民币暴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另一个目的是防止因大城市房地产泡沫崩溃带来金融担忧。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述也大幅增加。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提出将研究建立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新制度。这被认为是为了培养以租赁而非转售为支柱的房地产市场。针对房地产价格暴涨的城市,要求政府“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会议虽未提及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否在2016年“6.5%至7%”的基础上下调,但习近平此前曾明确表示,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削减钢铁和煤炭过剩产能等新的结构改革方针,而此次仅表明继续削减产能,延续之前的国企改革等。结构改革无法避免失业等痛苦,在5年一次的明年秋季的党代会之前,改革的推进力度可能会减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北京 原田逸策
非常具有可参考性
具有一般参考性
不具有参考价值
投票总数:
document.close();
document.open();
document.write("");
document.close();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8-2');
document.open();
document.write("");
document.close();
日经225指数19650.57-27.28日经亚洲3001229.14-5.60美元/日元110.64-0.43美元/人民元6.8091-0.0455道琼斯指数20959.97-69.50富时10014.400上海综合7.1191恒生指数25660.65-40.98纽约黄金1262.1-6.0
日经中文网 公众平台上线!
请扫描二维码,马上关注!游客 您好,欢迎进入新浪地产网!
七部委年终会议释放2016年建筑业哪些信号
提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表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等。
  来源:百年建筑网研究部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6年建筑业提出哪些要求?  关键词总结:去产能、去库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表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消化库存,稳定、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等。  解读及2016年预测:我国建筑业产能过剩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建筑市场较强的就业能力和较低的准入门槛、地方政府投资的过热行为以及重复建设是建筑企业过度进入和盲目进入建筑市场的客观诱因。目前,国家产能过剩调控的重点更集中在钢材和水泥这两大与建筑业关系密切的行业。  去产能对建筑业来说不是坏事,对提高建筑行业集中度有帮助,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也会助推行业向更好方向迈进。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就是对近些年的刺激政策say NO!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就是化解产能过剩和消化房地产库存。我国的房地产正从新建、开发、交易为主的市场逐步转向存量房和新建房并重阶段,最终走到以存量房交易为主的时期。2015年以前,城市更多是资本驱动外向型增长。2015年以后,城市进入内向增长模式。这个逻辑下,中国楼市的下一个风口或许是旧城更新。  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建筑业提出哪些要求?  关键词总结:城市、去库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会议要求: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关于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提升建设水准,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品质,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  解读及2016年预测:楼市去库存可以从供给端层面进行多角度推进。比如提高房屋质量、增加房屋类型或完善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等。从目前政策取向看,农民工的城镇化过程将与楼市库存消化并行,他们将成为未来购房主力军,政策也会向这个群体进行倾斜。  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建筑业带来利好。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行业势必产生利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版图将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扩张,需要新建道路、地下管网、公园等基础设施满足城市新增人口的需求。随着地上空间建设体量日渐庞大、密度逐渐饱和,此前粗放式高速增长开始逐步放缓,基建1.0时代慢慢远去,传统式“铁公基”投资力度开始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基础建设投资重心出现倾斜,提升城市化建设质量相关问题成为新的重点。基建2.0时代来临。在当前行业背景下滑的大背景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领域。而在东部城市群饱和的状态下,西部城市群蕴含无限机遇。  三、财政部工作会议对建筑业提出哪些要求?  关键词总结:营改增、地方债  12月28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明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加大财税、金融、国企、社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其中,财税改革方面,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防范金融风险也是财政部明年工作重点。会议强调,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年初预算,根据批准的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情况随同预算公开的常态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债务偿债责任,严格将置换债券资金用于偿还符合条件的政府债务。  解读及2016年预测:实际上,现行的营业税和消费税一样属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税款将由销售款来承担并从中扣除。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用公式可以清楚说明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价内税的税款=含税价格×税率;价外税的税款=[含税价格/(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如果按照11%的税率进行征收,建筑企业的税赋不但不会减轻,反而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以断言,那些毫无思想准备的企业将在“营改增”中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关门破产。  截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15.4万亿元,2015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6万亿元。年8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限额中含有15.4万亿元存量债务,这15.4万亿中含1.06万亿元是过去批准发行债券的,除去这部分之外,剩余的那些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平台等非债券方式举措的存量债务,国务院准备用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置换。这意味着,国务院准备用3年左右时间置换14.34万亿元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而今年财政部已经下达3.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因此未来两年地方将置换剩余的11.14万亿元存量债务。在目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发行置换债取得的资金,能够抵顶减收,可以使地方腾出一些资金用于重点建设。  四、交通部工作会议对建筑业提出哪些要求?  关键词总结:PPP、基础设施建设  12月28日,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加强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放权降费,加快放开交通运输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降低重要运输环节费用。会议指出,明年将继续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6大走廊交通基础设施主通道,完善境内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沿海港口,拓展国际运输网络。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取得新突破,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法规标准对接,加快建设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北京新机场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交通运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好《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组织做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航道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沿江港口转型升级。  解读及2016年预测:PPP项目开花容易结果难。首先财政资金不足,民生基建一等再等。其次目前推出的大多数PPP项目没有经营性收入,在捆绑其他项目资源时,如土地,碰到现实法律困境。最后政府和融资方,就资金成本没谈拢。就像化解地方债,盘活存量资产过程中,不好的项目折价给社会资本,社会资本都未必感兴趣。但如果是收益稳定的好项目,政府为何要舍弃这部分公共资源,割让给社会资本呢?  五、住建部工作会议对建筑业提出哪些要求?  关键词总结:去库存、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  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把去库存作为房地产工作的重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此外,会议还提出,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明年新安排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实现公租房货币化,通过市场筹集房源,政府给予租金补贴。改进房地产调控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全面规划启动海绵城市建设。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解读及2016年预测:会议提倡的通过房屋租赁来去库存。目前,有一些在积极进行试点,但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案例。可是,行业龙头“以租代售”、 SOHO(&)3Q模式以及(&)的创客空间本质都是在通过房屋租赁来去库存。而从这些举动带来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效果看,这一模式对现有的商业模式会造成颠覆。这些大型房企所做的企业战略调整,是基于对经济长期低迷的判断。他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大跃进式投资模式无法继续,必须追求更高附加价值的经营模式。因此我们预测2016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会继续回落导致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继续恶化。  地下管廊---迟到的盛宴。地下管廊这一“冷门”行业,2015年突然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各地提出重磅规划,住建部部长发布全国总动员,未来三年可能投资千亿,铺设8000公里。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表示,假设我国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就将带来约1万亿元的投资。如果加上拉动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间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海绵城市-----9万亿市场可期。截止到2013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200-2013年复合增速为5.7%,由于城镇化率接近60%,根据某券商机构做出如下假设:城市建成区面积2020年之前均保持3%增速,之后保持不变,那么到年全国建成区面积达5.9万平方公里。投资单价按目前试点城市投资单价确定,450平方公里投资865亿元,每平方公里投资约1.9亿元。那么可以计算,2030年海绵城市投资总额达到8.9万亿元,年均投资额6846.15亿元。  六、工信部工作会议对建筑业提出哪些要求?  关键词总结:去产能、去库存  从会议公开的信息看,工信部明年重点工作主要是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去产能;针对传统企业优化升级。会议提出,制定实施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分业施策专项方案,支持困难行业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抓紧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协调出台扶持措施,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积极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目前发改委和工信部正在研究和制定方案。具体操作路径将以推进产业重组为主要方式,多重组、少破产。工信部日前提出,将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  解读及2016年预测:2016年是国企结构改革年,也是清退产能之年,推动企业减产能还需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目前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重化工行业分布较多,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而去产能作为明年的重点任务,意味着这些国企将退出市场。  七、发改委工作会议对建筑业提出哪些要求?  关键词总结:稳投资、供给侧改革  12月22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稳投资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用好预算内投资。二是加强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农村电网和城镇配电网改造、重大水利工程、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等工程。实施交通提质增效、交通扶贫脱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二三百”、西北风光电基地和军民融合“8+1”战略工程。三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分级储备、逐级审核、逐步推进,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四是进一步加大项目稽察监管力度。各地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加强稽察督查。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明年工作重点之一。发改委将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大任务。  解读及2016年预测:2015年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投资的关键支撑作用,经济增长的或很难达到预期。2016年发改委仍将继续发力。基建投资一直是发改委稳增长的一张“王牌”。这一年,稳基建投资的举措层出不穷:集中批复18177.34亿基建项目;发布3.57万亿PPP项目。根据发改委会议内容笔者预计2016年发改委将会在稳增长方面,争取在一季度下发相当一部分的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明年也将按季度实施专项建设基金,且规模大于今年,政府也将支持和鼓励加大企业债券发行。按月调度,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决定建企生死的关键之年。在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和社会红利消失时刻,建筑业继续寄希望于增量业务实在非明智之举。一个又一个增速再创新低,反映了行业冬天实实在在的到来了。乱世出英雄,考验建筑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已经来临,能否弯道超车,借助趋势的力量,是每一个建筑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延伸阅读
关键词:&&&&&&
建筑业相关的智库下载
建筑业相关的社区论坛
我要说两句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
  【导读】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要求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特别关注: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
  央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记者张慧娟)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昨天(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次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关于投资,会议强调要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认真选择好投资项目,做到有市场,有长期回报。要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部分资金循环不畅问题。
  房地产方面,会议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会议还特别强调,中央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没有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方针没有变,坚持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也没有变。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会计学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进行解读。
  经济之声:昨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宏观经济给出了判断,就是“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商业模式发生幅度较大的调整,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要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对宏观政策的取向有什么指导意义?
  张连起:这是中央政治局对中国经济做出的全面评估,不仅是对今年第一季度,也是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从宏观到产业、从市场到企业甚至商业模式的变化都进行评估。我们要注意三个转变:第一,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变;第二,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增长到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的转变;第三,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破茧而出”这个词说的是新的增长点,比如旅游消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信息消费、养老家政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都在破茧而出。从另外一个角度要看到,当前稳增长压力超出了预期,从去年以来到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看,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下滑非常严重,房地产新增开工面积放缓。所以会议提出“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这就预示着“稳增长打头”已经成为今年工作的重要主线。
  经济之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接下来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推出又奠定了基础。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下一步会不会出像2008年那样的强刺激政策呢?中央的回答是“NO”。这样,适时的预调和微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昨天的会议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主要指的是疏通哪些环节?
  张连起: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这不是不为,更不是过于消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就像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到的,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但是融资的成本超过6%。
  现在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如何疏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银行的渠道要疏通,特别是贷款要有指标,有关决策层要提出真正给实体经济贷款的指标,特别是对激发市场活力细胞的中小微企业,要给实体经济传导出一个更加积极的信号,这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渠道,就是直接融资,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性作用,一个健康、有质量、活跃的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传导机制会发生重要作用。
  经济之声:此前市场一直在揣测货币政策在二季度会进一步宽松。从昨天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来看,这些判断有没有道理?
  张连起:应该说是有道理的。现在传导机制堵塞,货币的供给满足不了相关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降息降准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的空间也很大,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8.5%,至少还有7、8个点向下调整空间。
  经济之声:昨天的会议提到,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从“长效机制”这个词儿是否可以判断出房地产行业可能会迎来制度上的变化?
  张连起:是。房地产始终是稳增长“工具箱”里的重要“扳手”。要用好、盘活存量资产,建立一个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机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稳定住房预期、稳定住房消费。那就是,一方面要出台鼓励购房的税收和信贷政策,消化住房库存;第二,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特别在一线城市,房价可能会两极分化,政府不太可能出台行政性措施对需求和价格进行抑制。也就是说,要通过市场手段,改变市场环境,出台一些能够去库存的、去行政化的措施。这些将会对改善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特别是对去库存、稳增长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济之声:关于这次会议,还有哪些重要信号值得关注?
  张连起:我注意到还有两个重要的信号。一是强调投资的关键作用,要选好项目,要对具有长期回报的项目果断投资,用政府的投资来撬动社会资本,也就是PPP模式,这方面的力度一定会越来越大;第二,要求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要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并提出12个字:“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显然要对懒政和不作为“下刀子”,要有问责机制。&&
编辑:高梦蝶
关键词: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信号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企业海外党建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