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在城里想买房子怎么找楼盘,有什么楼盘可以推荐的吗

专家告诉你:2015年哪些房子能买 哪些必须卖
来源:融360 日 08:57
浏览:1866 
第一、政策面春风和煦
最近李克强总理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非常罕见地对楼市喊话,强调了&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中国政府希望房地产市场能够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在此前后,从央行到住建部等多个部门高官,都对楼市表态支持。
事实上,政府新一轮拯救楼市的组合拳正在打出,包括改变&棚改&打法,不再增加新的供应量,通过政府购买商品房做政策性住房或安置房,以及政府补贴低收入阶层等方式,消化积压的住宅。
此外,绍兴等地开始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加大对购房者公积金贷款的支持力度,废除90/70政策,取消对境外人士购房限制,宽限开发商缴纳土地转让金等。接下来,估计还会还放宽房地产企业发债、上市、贷款、再融资的限制。
第二、资金面面临宽松。全面降准和再次降息是早晚的,所以M2增速可能会比2014年出现反弹。
虽然人民币适度贬值对楼市构成利空,但如果幅度有限则影响有限。因此,未来一两年中国会继续维持资产泡沫而不是&挤出泡沫&,这对于楼市构成利好。
第三,股市对楼市的资金分流暂时告一段落。
虽然从长期看,中国人财富配置将从楼市为主、金融资产为辅,转向金融资产为主、楼市为辅,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建立真正市场经济制度、把权力装入 制度的笼子。此外,还有货真价实的IPO注册制。如果没有这些条件,那么&有用的房子&仍将是最可靠的资产。目前股市遭遇到3400点&政策顶&,管理层 对金融风险非常警惕,对实业资金返流股市&赌博&也非常警惕,所以股市最好的时候暂时终结了。
第四、市场因素不容乐观。
2014年是中国楼市的转折之年,一言以蔽之:楼市供应过剩了,只有&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因为能持续吸引新移民,所以房子供不应求;其他 绝大多数城市,事实上面临着人口增长缓慢和流失的局面。投资购房需求,也因此从全国2000多个大小城市,全面压向10来个中心城市,加剧了这些中心城市 的供需不平衡。
一项统计显示,中国仅各地规划的新区、开发区,如果全部建成,就足以容纳34亿人。这一统计来自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如果加上已 有的城市住宅容量,中国城镇化在10年内的建房终极目标完成后,足以将全世界城镇人口都装进来。从这一点,你就能明白房子的过剩有多么严重(这一统计尚未 包括疯狂生长的小产权房)。
正是基于上述判断,可以有如下结论:
1、这几类房不能买
假如你生活在中小城市,最多保留两三套中心区的普通住宅,新区、郊区的房子一般来说都可以处理掉;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在中小城市的故乡有房子,那么从提高投资效率来说,中小城市的房子可以全部卖掉。
至于三四流风景区的旅游地产、养老地产,也是非常不靠谱的。至于传统市中心的天价商铺,最好轻易别碰,那玩意更危险。
至于中小城市郊区、新区的商业物业,尤其是&场内铺&是最危险的,估计想卖都卖不出去了。
2、这几类房闭着眼睛也能买
一线城市中心区的普通住宅,有钱,可以闭着眼买,未来仍然有比较大的升值空间。一般来说,有直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头衔的二线城市,其中心区的普通 住宅,长远看也没有问题。在中国继续留恋资产泡沫的大背景下,这些房子至少能保值,不会让你的财产被长期通胀侵蚀太多。
对于中心城市的商业物业,要保持警惕。除了北京和上海的中心区以外,都有风险。整体而言,写字楼和商务公寓的风险,比商铺要小一些。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房子可以买,应该是这样的:有用的房子,问题都不大;如果你的邻居有权有势有文化,那你的物业就更有保障了。
什么是有用的房子?当然是可以住,也能出租出去的房子,这些房子如果卖,也能找到卖家。到哪里找&有权、有势、有文化&的邻居?小县城肯定不行,地级市也不行,只有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直辖市、首都的中心区才行。(转载自媒体人刘晓博)&
如果你在这些地方买房子,绝大多数风险都可以被化解,因为你的&超人邻居&们会帮你搞定一切的。什么垃圾焚烧站、填埋场、绝对不会建在你房子附近,好 的小学、幼儿园会像雨后春笋一个个自动冒出来。至于你生活的城市,也将利好不断,什么自贸区、国家级新区的头衔,完全不是问题。到那时,你的房子想不上 涨,都没有办法。
[责任编辑:崔雯]
还可以再输入400个字
亿房网房产微信
Copyright & .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亿房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如果你还想投资房产,这15座城市的房子最值得买!__理财频道 - 融360
如果你还想投资房产,这15座城市的房子最值得买!
如果你还想投资房产,这15座城市的房子最值得买!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这15座城市的房子最值得买。
  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力哥说理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每次力哥谈到房产话题时,都会有无数小伙伴跑来问我XX城市的房子还能不能买这类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其实说过很多次。
  首先,从理财角度看,买房不能光想着能不能升值赚钱,买房需要综合考虑你的生活所需和经济承受能力,别人买A房子可能很合适,但你买就不合适了,可能你更适合买B房子,所以在没有充分了解你的情况之前,力哥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从单纯的投资角度看,长期看最保值的从来都是中心城市的中心区域住宅。
  这里有三个维度。
  一是中心城市。中国的中心城市数得出来。
  二是中心区域。大部分中心城市都有环线,内环优于中环,中环优于外环,外环优于绕城高速。如果你对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规划有更深刻的认识,就会发现同一个环内,某些区域的房子比另一些区域的更有投资价值,在《上海滩买房最抗跌的地段&&&黄金新月&》一文中,我就以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为例,剖析过这个问题。
  三是住宅。如果经济崩溃,住宅的抗跌性是最强的,而那些商铺、写字楼和商住两用楼,往往就比较惨了。
  上面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还是很虚,作为地理狂魔,今天力哥又来给大家上地理课了,告诉你如果你还想在中国投资房产,为什么这15座城市的房子最有投资价值!
  中学地理课上,老师教过我们,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叫省,中国有23个省,和省同级别的还有三类特殊行政区划,其一叫自治区,有5个,其二叫直辖市,有4个,其三叫特别行政区,暂时有2个,还预留了1个给湾湾。
  从城市行政级别的角度看,最高级的自然是首都、帝都、京都、京师、京城、王城、D中央、天子脚下&&
  其次是直辖市,有点明清两代直隶的意思,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市财政直接对口中央财政,所有直辖市里市一级官员的行政级别都参照其他省一级的标准。
  第二级别的城市是省会,以及同级别的自治区首府,也就是那23+5=28个城市。
  第三级别的城市是地级市,以及同级别的自治州、盟(内蒙古)的驻所,有300多个。
  第四级别是县级市或县城,以及同级别的自治县、自治旗的驻所,加起来有2000多个。
  县城再往下,就称不上城市了,最多叫镇子,也就是许多小镇青年自嘲的&十八线城市&,那就有好几万了。
  中国那么大,必须要划很多省,必然会有很多省城,一个省也堪比欧洲一个国,省下面必然还要划分好多地级市,所以如果你就根据行政级别来确定哪里的房子更有投资价值,那就完蛋了&&
  比如宁夏首府银川2016年GDP是1600亿元左右,而地级市苏州下辖的一个叫昆山的县级市2016年GDP是将近3200亿元,昆山是银川的两倍。银川的行政级别高出昆山两级,但GDP只有昆山一半,昆山房子的投资价值远远超过银川。
  所以参照雄安新区的故事,关于哪座城市的房子更有投资价值,中央其实早就给了我们更重要的参考维度&&经济地位。
  建国初期,全国各大城市在中央心目中的地位排名,可以从电话区号看出来
  010北京,无可厚非。
  020广州,021上海,022天津,也没什么好争议的。
  自从秦始皇征百越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广州历来是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间短暂迁移到番禹过),清朝闭关锁国后唯一的外贸窗口,类似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长崎,而上海和天津则是解放前南方和北方最重要的两个对外开放城市,租界遍地,华洋混处,也是建国后设立的北京之外唯二的直辖市(重庆直到97年才重新设为直辖市),类似于日本&一都二府&中的&二府&(大阪府、京都府)。
  024沈阳,025南京,027武汉,028成都,029西安,这也很好理解。这五座城市分别是建国初期,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这五大区域的中心城市。直到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时,也是按照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你可能会说026怎么没了?
  这是中央当年特地为台北预留的。
  时过境迁,人人都在用手机,国内漫游费都已经取消了的时代,这些电话区号本身也没什么实用意义,但我们却能从区号中发现一座城市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为了激活经济,中央设立了计划单列市
  对中央来说,计划单列市的财政直接对接中央,对中央财政有好处,对地方来说,计划单列市的市领导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能够更高效的刺激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到1993年,中央先后批准设立了16个计划单列市,分别是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
  但因为计划单列市的行政定位很模糊,既不是直辖市,又不是经济特区,既有省会城市,也有应该归省领导的地级市,为了理顺行政关系,1993年,中央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
  计划单列市只剩6个: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重庆,这6个计划单列市的行政级别都是副省级,连同另外10个省会城市,这16个城市统称为副省级城市。1997年,重庆升级为直辖市。所以今天,中国的计划单列市只有5个,副省级城市有15个。
  网上讨论城市PK时,往往会说某某省会城市是副省级城市,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觉得怪:都是省城了,怎么还叫&副省级&呢?
  因为&省会&指的是这座城市的政治地位,&副省级&体现了经济地位。中国有28个省会/首府,却只有10个副省级省会,剩下18个省会/首府做梦也想挤入副省级城市行列,这其中的竞争比NBA季后赛资格还激烈。
  2010年,推出&国家中心城市&概念
  从改革开放前的城市电话区号排排坐,到80年代的计划单列市,再到90年代的副省级城市,虽然几经调整,但计划依然不如变化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惊人,大城市病和城市无序扩张的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经过多年研究后,2010年,住建部终于推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第一批入围的城市有五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随后考虑到区域发展平衡问题,西部的成都、中部的武汉和郑州,东部的南京先后入选,目前一共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已确定。
  剩下的热门候选城市主要是沈阳、西安、长沙、深圳、杭州、青岛、厦门。
  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门票到底有几张,外界一直说法不一,有说10大城市。这个数字来源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十百千万&的城市体系,即10个全球与国家中心城市、100个国家特色城市、1000个中小城市、10000个特色镇。
  但我觉得不太可能,眼下九张门票已确定,最后一张门票,给了西安就不能给深圳,给了深圳就不能给西安。但这两个城市必须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否则这张榜单就不完整。
  大西北虽然一直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但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都不给太不和谐了,太不政治正确了,西安千百年来都是西北王,电话区号029,也入选了副省级城市,如果不给西安一张门票,让西北人民情何以堪?
  至于深圳就不说了,你都把门票给郑州了还不给深圳,住建部脑子进水了吗?
  对了,还有沈阳。
  虽然力哥写过《外面混得再差,也别回东北老家买房!》这种悲催的文章,但东北再看不见希望,也得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否则东北人民真要绝望了,还不得玩命往北京跑啊。
  这么一来就12个城市了,于是又传出了国家中心城市有12座的说法。
  再后来,传说扩容到15个。但物以稀为贵,国家中心城市如果完全变成了排排坐吃果果的政治平衡游戏,含金量就大幅降低了。所以去年年底,又传出了一种最新的说法,叫&4+11&。
  一方面,既顺应中国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又考虑到地区发展平衡,把民间公认的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定性为&全球城市&,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加上沈阳、西安,杭州、青岛、厦门定性为&国家中心城市&。
  不过原本去年就应该正式出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到现在依然难产,说明各地驻京办都在积极走动,弄得中央各部委意见打架很厉害,只能搁置再议。4+11的说法也没得到官方正式认可。
  但我觉得4+11的规划倒还不错,一方面实事求是,比较客观,一方面也政治正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力哥,你是不是想说要买就买这9座板上钉钉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剩下6座潜在的国家中心城市呢?
  不全对。
  这15座城市既考虑到了城市本身的经济体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加入了地区平衡的因素,但我们买房子不是中央领导做决策,地区发展平衡和我们有半毛钱关系?我们只要考虑经济因素。
  因此沈阳必须剔除,苏州必须加入!
  苏州虽然连计划单列市都算不上,但它代管的昆山,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中GDP排名老大,张家港排老三,常熟排老四,太仓排老六,排名老二的是紧贴着张家港的江阴市(无锡市代管),真是亮瞎了我的狗眼!
  苏州的经济体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历来高于省会南京,苏州人也历来和南京生疏与上海亲近,看电视也看上海台不看江苏台,最近苏州出台了墓地限购令,就是因为好多上海人喜欢百年后埋苏州,所以作为上海的后花园,苏州买房的安全系数也非常高。
  另外中国沿海几个省都存在这种有趣现象,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不对付,有时计划单列市还能盖过省会的风头!
  比如苏州和南京,大连和沈阳,青岛和济南,宁波和杭州,厦门和福州,深圳和广州。其中除了力哥多次说过未来中国最有希望晋升为新一线城市的杭州经济特别强悍,导致宁波还无法完全与之匹敌,其他几个城市,都呈现出了前者强于后者的趋势。
  另外重点谈一下武汉和郑州的关系
  基于地理决定论,未来中国中部崛起的领头羊,不是河南就是湖北,所以中部中心城市不是郑州就是武汉,绝不可能是合肥、太原、长沙或南昌。
  郑州和武汉都有绝佳的地缘环境,两者都处于中国地理的十字路口,更准确的说,郑州是北中国的十字路口,武汉是南中国的十字路口。
  郑州的优势在于自古就是中原核心,平原腹地广阔,人口稠密,市场潜力广阔,陇海线与京广线的交汇处,西有洛阳锁关中,东有开封连淮海,北边的新乡、焦作、安阳,南边的许昌、平顶山,这一群三线城市的经济体量都大致相当。除了安阳稍远外,其他几个城市距离郑州都在100公里内,高铁半小时、高速一小时内搞定,比杭州到上海的距离还要近,而且以郑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同心圆城市群。
  尤其是距离最近的开封受益最大,因为郑州经济相比开封没有强大得令人窒息,所以郑汴一体化的难度要比京津冀一体化更容易,毕竟北京的虹吸效应连同样贵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天津也完全无法抵抗,多少天津人都过着&5天北京人,2天天津人&的双城生活。
  如果这个城市群能够相互协调,均衡发展,中原城市群未来很可能会超越成渝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之外,最重要的第四级。
  但郑州的优势也是弱势,本身的经济体量比武汉还是差了一大截,尤其是三产,互联网、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都乏善可陈,高等教育水平更是排名全国倒数,河南考生很悲催,本地优秀院校太少,考外地院校分数又很高,而且由于省会本身的产业结构不行,对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够强,导致河南人才外流特别厉害,中国劳务输出第一大省不是盖的,可21世纪最宝贵的还是人才啊&&
  武汉则相反,九省通衢之地,自身特别强悍,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周边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都和武汉差得很远,甚至把省内旮旯角落的人才全都吸引到了省城,导致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的发展后劲可能不如中原城市群。
  但武汉还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自身处于江汉平原中心,西南和东南还有洞庭湖和鄱阳湖这两大长江支流水系,水网密布,互通有无,沿长江东去则是中国最重要的长三角都市圈。
  可郑州沿陇海线到达的出海口却是定位尴尬的连云港,中间还要经过以徐州为中心的更尴尬的淮海城市群,苏北、皖北、鲁南、豫东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都不是本省发展的重心,尤其是隔壁山东日照港和连云港有强竞争关系,谁都不愿给对方做嫁衣,没妈疼的孩子,没戏。
  所以光从城市本身来看,眼下武汉显然强于郑州,但未来还存在变数,我本人更看好武汉,但依然不敢轻视郑州。
  最后告诉大家一组很值得玩味的数据
  力哥微信粉丝合计约18万,从今年开始,排名第一的城市不再是我的主场上海(因为力哥最了解上海,聊上海的话题最多,理论上更容易吸引上海粉丝),而是北京,有16600多人,上海只有16100多人。我现在非常怀疑,以建成区瞬时人口计算,今天中国第一大城市的桂冠已经悄然戴在北京的头上了。
  接下去深圳和广州的粉丝分别是11400多和9600多,深圳已经和广州拉开了不小差距,尽管广州的面积和人口都比深圳多出不少。
  5-7位分别是成都、杭州和武汉,差别不大,都在5000人上下。
  8-13位是苏州、南京、重庆、西安、天津和郑州,差别也不大,都在人。
  这13座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我觉得理所当然。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和苏州的关系重演了广州和深圳的关系,而且南京还和杭州拉开了不小差距,要知道杭州其实是一座地理上很逼仄的城市,被山水包围,和深圳很像,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这反而承托出杭州房子的潜在价值。
  另外重庆很占便宜,毕竟重庆市的面积接近整个浙江省,限于山城地貌,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成都还有不小差距。
  而青岛和厦门限于半岛和岛屿的地理环境限制,不可能像南京、武汉、成都这样的城市不断扩张,所以粉丝排名虽然只有18、19位,和郑州之间隔了东莞、长沙、佛山和宁波,但应该给予加分,尤其是厦门,岛内房价在有些人看来贵得离谱,但在我看来很合理。
  至于被力哥踢掉的沈阳,排在第25位,比温州还要低。
  最后我把这15个城市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
  第二级:成都、南京、武汉、苏州、厦门。
  第三级:天津、青岛、重庆、西安、郑州。
  第一级的城市适合全世界人民来买。
  第二级的城市适合全国人民来买。
  第三级的城市适合省内人民来买。
 作者:力哥 公众号:力哥理财(lglicai)
  如何快速成为理财达人?可以到微信公众号: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7天&查看。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欢迎关注佳人官方微信】佳人官方微信出炉啦,
您正在阅读: &
& 身为80后,在一二线城市买一套房子到底有多难?
现在房价一直在涨,身为80后在一二线城市买一套房子到底有多难?I have a dream……
让我来告诉你我是如何在北京买到房子的。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时感觉很不是滋味,因为必须调动记忆回想起自己买房时度过的那不堪回首的半年。从看二手房,到和中介打交道,最后到看新房,排号,选房,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每一步都是充满了坎坷和艰辛,说实话在我长到二十七岁的人生里,从没有一件事如同在北京买房一样耗尽所有心血,动用了所有努力。
说起来我应该是最容易买到房子的那种人,我先生是北京人,有北京市户口,工作七年以来社保和公积金完全没有断过,我们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刚需,我们有相对来说比较充裕的首付,没贷过款,当时我认为,如果我们买不到房子,那还有什么人能买到啊?
我先买一张北京地图,把工作和经常活动的区域标出来,然后用百度地图搜一下,精确到小区。其次,我开始找中介,并且在一段时间的周末不安排其他的事情,专门去看房。(如果你连周末都不愿意牺牲,那趁早也还是别想买房的事儿啦,很多事情你不去现场是看不明白哒!)
结果事情完全跟我预想中相反,很快我们就再度失望了,因为中介告诉我们,网上那些价钱都没更新已经过时了,现在每套房子都已经涨了十万左右。那又能有什么办法,还是得看啊。
第一次看房有个工人在楼道里切割木地板,我捂着嘴在眼睛都睁不开的粉末中看完了第一套房子,不是南北通透,而且没有阳台,而且没有燃气,只能用电做饭,和一群工人一起从货梯下来,我掩饰不住自己的失望,难道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房子吗,真的太让人失望了,我跟中介说以后能不能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我们,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就不来看了,中介摆摆手说那好吧,你们想要的房子倒也是有,但是通燃气和不通燃气价格要差十五万,我们又跟着他转到另一个单元,那是个loft的房子,可是只有一个大落地窗,其余的都是墙壁,我说没有其他的窗子了吗,中介说有窗的又比这个贵20万……
转眼之间,我的每个周末都在看房,开始泡我这辈子都没上过的55bbs的房版,开始看水木社区的二手房论坛,从那些论坛里我看了无数的精华帖和找房技术贴,我看到有人被骗得惨不忍睹,我看到有中介是怎样坑了别人全家,突然我又开始庆幸起来,还好我没被人骗到这么惨,我还没看过鬼屋和死人房就不错了。而我们依然在艰难地看着,在烈日的天气里暴走,看着一个又一个不靠谱的房子,房价依然在疯长,然后发现自己准备的首付越来越付不起真正的首付。
中介还在带我们看房,有时候我们和一群人一起看房,有时候我们在楼道里等房东很久,有时候不同的中介带我们看的是同一套房,我终于见到了论坛里所描述的所谓的房东坐地起价谁出价高给谁,还有中介带我们去看房产证还没下来的房子,信誓旦旦跟我们保证房产证一定会下来,现在可以只签协议请律师担保。
我不愿意冒这样的险,我不想自己后来的日子,都在提心吊胆担心房东会不会毁约中度过,我们还看过小产权的房子拆迁更改底单的房子等等等等,有一次我路过正在拆迁的肖家河和唐家岭地区,听闻那里面的农民拆迁后都赔了平均每家三套以上的房子,居然产生了羡慕之情,产生了如今回想起来都让自己作呕的是不是这辈子投错胎的错觉。
二手房的经历让我转变了想法,我想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两年后交付的期房,一是便宜一些,二是不用交中介费,三是可以选一个好的开发商和小区,四是完全新的房子。
期房和二手房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科目,我像一个好不容易学会蛙泳的人又从头开始学自由泳。从那时起我全情投入看房中,不再写稿,变成了一个俗人,脑子里没有任何文学和艺术造诣,除了赶在继续疯长的房价前面买到房子,我似乎别无选择。
我看遍了新浪乐居和搜狐房产,终于弄明白了什么容积率什么得房率等等指数,但最终我发现这些所有功课和指标都TM是扯淡,因为新房基本靠抢,排号抽签能选到你,就已经是万幸中的万幸。
但是接连两个楼盘,我们都排到了一千多号以外,那天晚上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为什么,我们真的是运气那么差么,二手房看不到好的我可以理解,毕竟二手房的市场的确是竞争太激烈了,而新房呢,为什么我们还是依然排不到?除了怨天尤人,除了上网愤青抗议开发商抽签排号作弊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最终我找到了一些办法,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效,但我想每个人如果都为一件事除了抱怨之外付出更多努力,那么结果就一定会有转机,一定会变得更好。我开始用TM的成功学和励志学安慰自己,每天告诉自己我很快就会碰到我的房子。
在面对售楼小姐时,我表现出了非常真诚和有礼貌的态度,告诉她我们的需求,而且坚定显示了我们买房的决心,她耐心给我们介绍了一堆,然后给了我们名片,我们交了定金开始等待排号。
第二次通知我们是去交个什么材料,总之来来回回在抽签前一共去了三次,真够折腾的,如果不是真心要买的人估计早折腾不起了,我总感觉这是开发商在筛人的方式,而售楼小姐也一样,她当然希望自己手里的人中签最多,因为这关系到自己的提成。
我们每次都是很客气每次交材料都整理得整整齐齐,每次去都会跟她交流我们的心得,我有一次看着她的眼睛说,我真的很想买到这里的房子,因为我看二手房已经看了半年了,我不想再重复一次这个过程了,我不想再和中介打任何一次交道了。而且我告诉她我没有在别的地方排,我就想买这个,这是我的唯一选择,选中了我一定会买。
我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意见,翻遍了电话本,找到一个在报社当记者的朋友,又通过他找到了做地产报道的一个朋友,我问他楼盘抽签是不是靠谱,会不会有内部号,他说他可以帮忙找到一些人让我自己去问问,于是我找到了地产媒体的朋友,四处求爷爷告奶奶托关系。
后来我又找了更多人,基本上那段时间,所有人都知道我要买房,所有的微信群我都发过消息四处找人帮我排号。后来我甚至在微博上找到另一个房地产的猎头,我猜猎头肯定能认识房地产的高层吧,说不定真的能帮上什么忙,于是我又抱着几乎不可能的心态给猎头发了私信。
猎头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当时还在做PR,他刚好有些关于新媒体的需求,于是我们就私信聊了好多。我把我这几年做推广和做营销的心得和一些可以公开的案例都Email给了他,猎头还挺惊讶的,他表扬我说可惜你不是做房地产行业的,不然真的要推荐你去个什么公司,最后猎头说,第一次见到你这么厉害的小姑娘,不管怎样都要帮帮你。
于是在猎头的引荐下,我拿到了负责这个楼盘销售的人的手机号码,我发了短信告诉他,我是购房者我想买什么样的房子希望能够帮忙,那个老总过了很久才回复我,他没说什么也没说帮我,只说谢谢你喜欢我们的楼盘,希望你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最终,楼盘开盘了,人品爆发,我排到了一百多号,肯定能选到房子,百分之百没问题,如果银行没有把我们的钱一夜之间清零的话,剩下来只是怎么选的问题。
我做了一个excel表格,把九十平米以下,六十平米以上的房子,大概三百多套都输了进去,然后按照单价,价格,朝向,户型做了排列和打分,而且实地对照了沙盘算出了遮挡和光照时间,排出了按我们的需求房子从好到不好的序列。这个办法也不知是不是科学,总之我想在当时选房的情况下,肯定会慌慌张张,为了心里有底,做个表格总也是有用的吧。
最终选房的那天,这个表格真的派上了很多用场。售楼小姐把选上的勾掉时,我也在我的表里划掉,而且我发现排在前面的人可能没做功课,面对那枯燥又麻木的房号,根本就是选了一个烂房。最终轮到了我们,我选的是第二梯队里的房子,最终满足了我明亮的厨房,宽敞客厅,有飘窗等等要求,而且是个无遮挡对着中心花园的房子。
这就是我通过奋斗在北京买到房子的经历,也许我的经历不适合所有人。我永远记得那天,在售楼处签约的时候,我们拿着七八张银行卡,里面的钱分别是我先生父母的,我父母的,我的,他的,还有信用卡的。他的额头渗出了好多的汗水,刷卡的时候手都在抖,真的,那几十万几十万的刷出去,感觉太刺激了太刺激了,而换到我们手里,不过就是轻飘飘的几张打印出来的合同纸。
最终我们办完了所有手续,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忍不住泪流满面,而终于在等一个红灯的路口,嚎啕大哭。我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中,房子好像是午后打瞌睡时做了一个噩梦,然后突然醒了,在灿烂千阳下你傻傻坐着,大脑里一片空白。(来源:)
| 京ICP备 | 京公网安备6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房子需要准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