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影响地区会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对日本的影响有多大

日本核泄漏 对中国影响有多大?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日本核泄漏 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从目前情况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不会对我国造成不良影响。
  ■某些论坛和电子邮件中散布的“辐射范围图”完全没有科学和事实依据。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密切监测,实时更新数据,一旦出现异常,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公众需要加强对辐射防护知识的学习掌握,但根本无须恐慌。
  受地震和海啸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作为日本邻国,中国特别是沿海一些省区市是否会受到核辐射污染?我国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空气、食物、饮水还是安全的吗?百姓到底要不要采取防护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和多位权威专家。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霍小光、吴晶晶、张辛欣、罗沙、胡浩、朱立毅、董峻
  网上流传核辐射示意图没有依据
  记者: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幅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在这张图上,日本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包括了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地区,这是否可信?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陈竹舟(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这张示意图完全是没有依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没有产生影响。我国已经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没有任何异常。
  记者:导致放射性污染物远程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孙军(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专家咨询组专家):影响核物质扩散的因素有很多,气象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涉及指标主要是风和降雨。
  风可以影响到核物质扩散的速度和方向。如果大气比较稳定,风速较缓慢,核物质的扩散就会很慢,局限在原地附近。反之,如果风速较大,污染物出来后,将随着风向下游扩散。
  降雨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物将和水混合在一起,沉降下来,从而减少远程扩散。
  放射性污染物不会“飘”到我国
  记者:从天气实况看,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影响我国?
  孙军:根据最新气象资料,预计到本月21日,中低层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或西南风为主,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22日至24日中低层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或西北风为主,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总之,未来十余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东或东北方向扩散。
  我国位于日本国西面,中间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所以从扩散途径看,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沉降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而且会随着风向进一步远离我国。
  洋流方面,根据洋流气候特征,福岛外海为偏东至东北流向;根据风浪预报,福岛外海以偏北至西北的浪向为主,间或有短时的西到西南的浪向。综合分析,核扩散物将随洋流及风浪向东至东北方向移动,未来十天对我国沿海也无影响。
  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如果随着季节更替,风向改变,污染物是否会扩散到我国?
  孙军: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大气环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污染物一到大气中,就会逐渐稀释,浓度将会大大降低。因此,现在无需产生疑虑。
  切尔诺贝利事件可以作为参照
  记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确定为最严重的7级。与之相比,日本福岛核电站这次核泄漏的程度如何?
  柴国旱(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这次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目前日本官方确定的事故等级为4级,远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7级。即便现在一些国际组织正在重新评估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等级,但从目前情况看,此次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绝对不会发展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严重事件。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整个反应堆堆芯碎裂,造成大量核物质外泄。而福岛核电站在地震发生时就已经停堆。日本已经采取了包括注水在内的很多措施,虽然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核事件等级可能会达到5级,但绝对不会发展成为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事件。
  夏益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其控制范围也主要在30公里左右。当时我国只在空气中检测到少量“蛛丝马迹”,没有对我国产生影响。核泄漏事故受到公众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恐慌没有必要。从影响健康的意义上讲,这次核泄漏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公众如何及时了解情况
  记者: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如何保证公众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
  陈晓秋(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自3月12日起,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这一事故进行密切跟踪,监测结果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公布。我们还将通过模拟软件对大气环流等进行计算,评估对我国的影响,及时有效做好应对工作。
  郑国光(中国气象局局长):设立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的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将滚动制作及发布预报产品、进一步提高预报服务准确性,加强天气会商研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孙军:我们将24小时连续密切监视核危险区域的发展状况,启动核应急预报系统,分析扩散趋势,为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最及时、最精确的核应急预报产品。一旦发现异常,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布。
  尚无必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记者:假如发生最坏情况,放射性污染物影响到我国,该如何应对?
  陈竹舟:当前,加强监测最为重要,如果事故继续恶化,我们预计,在一些地区监测到的数据可能会比该地区本底水平略高,但对公众的健康也不会产生影响。
  记者:从科普角度,能否介绍一下对放射性物质的飘散有什么防护措施?
  苏旭(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如果处在放射性烟羽下风向的范围,可以通过关闭门窗,尽量避免室外活动、避免吸入放射性物质,必须外出时,戴上口罩,并做到勤洗手、勤洗澡。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受到各种辐射。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就现在的状况而言,没有必要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大家可以正常生活,也没有任何必要服食碘片。由于碘片的服用有许多禁忌症,如果没有在专家的指导下服用,很可能有害无益。
  对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不必紧张
  记者:辐射污染物会不会通过人员流动、货物运输携带传播?
  苏旭:对于从核辐射较严重的区域撤离的人员,相信在他们登机前会接受相应的放射性污染检测,并采取洗消等措施,消除体表污染。根据日本目前情况,在东京等一过性烟羽范围内城市的中国公民,即使有轻微污染,也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
  夏益华:撤回人员没有去过事故区域的,一般不需要检测和隔离措施,飞机也是这样。
  记者:从日本进口的农产品会不会受到污染?
  夏益华:日本已经对污染地区的产品采取了控制和隔离措施,所以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来讲从日本进口商品不会带有污染物质。
  陈竹舟:对事故发生区来的一些农产品,如牛肉等有无污染要加强监测。公众则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
  李元平(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鉴于目前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质检总局已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放射性物质入境的风险分析,切实做好口岸核与辐射物质监测工作。
  记者:如果乘坐飞机经过日本上空,会不会受辐射影响?
  苏旭:机舱是一个密闭良好的整体,连空气都无法进入,辐射尘埃不会影响乘客身体健康。您现在的位置:
专家: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专家: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最近,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在我国公众中产生了焦虑恐慌情绪。日本核泄漏到底对我国有没有影响?在谣言满天飞时该如何消除公众疑虑?作为本报的专家顾问团成员之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主任医师李连波就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接受了专访。
记者:泄漏的放射性核素是否会经过海水扩散影响我国沿海海域?
李连波:这更是不可能。据有关可参考的资料,如果放射性核素经水体扩散,在距离排放点20公里处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最大浓度约为排放点浓度的千万亿分之一。
假设福岛核泄漏完全失控,在最坏的情况下对我国的辐射影响有多大?我个人的看法是,有可能在我国监测到有放射性核素的沉降,辐射水平有轻微增加,但不会对公众造成健康影响。比如,我省烟台市野外正常天然辐射本底水平为0.02-0.12微戈瑞/小时,平均值为0.058微戈瑞/小时。即使由于日本核泄漏致使辐射水平增加10倍,也仅仅为0.58微戈瑞/小时,公众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是不可能造成辐射危害的。
世界上有不少高本底,如印度喀拉拉邦空气平均吸收剂量率为1.3微戈瑞/小时;巴西一小镇(Guarapari镇)街道上吸收剂量率为1-2微戈瑞/小时,沙滩上为28微戈瑞/小时。多年的研究也没发现这些地区因辐射水平高而影响公众的健康。相反,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小剂量的电离辐射不仅不会影响公众的健康,还可能会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因此,我个人认为,这次日本核泄漏按最坏打算,也仅仅是在我国可能监测到有放射性物质沉降或辐射水平有微量增加,但绝不可能达到影响公众健康以至于需要采取干预措施的程度。
记者:日本核危机到底是否会对我国公众的健康产生影响?
李连波:首先告诉大家我个人的观点: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为什么可以这么肯定地说呢?
福岛核电站是在自动停止运行后发生氢气爆炸,不是核爆炸,核泄漏释放的放射性核素的量有限。放射性核素是有半衰期的,如碘-131的半衰期为8小时,经过8小时即活度衰减一半。再者,泄漏的放射性核素不会像核爆那样上升到平流层和对流层,主要是在低空大气中扩散。这种情况下污染物的扩散是一种湍流运动,受风速、方向和气溶胶颗粒大小的影响,扩散距离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要从福岛飘到我国来,即便假设我国处在下风向,当核素经过大气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再经过自身衰变和沉降,就难以到达1000公里以外的我国,即使能到达,其影响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人担心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将来会使患癌症的概率增加,其实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依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致死性癌症危险度来看,接受电离辐射照射1西弗(1百万微西弗),女性诱发致死性癌症的危险度为1.5%,男性为1%。如三里岛核电站事故所致周围地区居民个人平均剂量当量仅为15微西弗,即使是生活在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增加的致死性癌症危险度也是极低的。
&&&&京ICP证040220号福岛核电站正在发生什么
1号和3号机组:厂房内氢气爆炸
(在阅读本专题之前需要阅读《》了解背景知识)
如图,在正常情况下,压力容器中的蒸气会被排出去发电,发完电后经过冷却变成水又回到容器中,但是由于失去电力供应,这个循环过程没法完成。核燃料产生的衰变热把水变成蒸气,使得容器内压力变大,而且随着水位下降,包裹核燃料的锆合金暴露在蒸气中,无法被水冷却,温度越来越高,当超过1200度时,锆合金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氢气。容器内压力的增大会让容器壁难以承受,而且高压使得水无法注入,所以需要把蒸气排出去(尽管这个过程也会把放射性物质带出去)。蒸气先被排到抑压水池,水会把蒸气中的部分放射性物质滞留住,然后蒸气通过抑压水池上的阀门排到厂房里,蒸汽中的氢气与厂房中的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炸毁了厂房,但是没有伤及安全壳(图中灰色部分)。
2号机组:抑压水池爆炸,安全壳或受损
2号机组经历的本该与上述过程相同,但出乎意料的是,氢气在抑压水池部分就爆炸了,说明这个地方混入了空气。爆炸发生的详情没有披露,造成的后果也未知,这个爆炸有可能伤及安全壳,甚至有可能伤及压力容器,如果二者都被损伤,那么相当于给里面的放射性物质开了一个出口,这时候,只能祈求注水成功,使核燃料不至于熔化(核燃料是一种陶瓷,熔点2800度),完好的核燃料本身就可以滞留90%以上的放射性。
4号机组:核废料池冷却不足
福岛第一核电站有6座机组,4、5、6号机组都在例行检修,所以反应堆本身就是停止运作的,目前情况也很稳定,麻烦的是核废料池(乏燃料池)。在安全壳的外面、厂房的里面有一个核废料池,里面盛着水,用完的核燃料先要放到这个池子里冷却,因为废料中的铯和碘等元素还在衰变产生热量。由于电力故障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核废料池的水循环也出了问题,池子里的水被持续加热沸腾进而变成蒸气,这就和上述几个机组容器内的情况是一样的,只不过核废料池的外面既没有容器壳也没有安全壳,所以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就直接排到外面了。15日,核废料池也发生了氢气爆炸,炸坏了厂房,这可能也是锆合金裸露在水外,温度升高与水分子反应产生氢气所致。另一种说法是,这是3号机组产生的氢气通过共用管道流入而引起。目前,日本官方正考虑用直升飞机或消防车向核废料池注水。
最坏情况分析
现在最可能的情况就是:1号、3号和2号机组通过蒸气排放排出了放射性物质;如果2号机组的容器壳和安全壳受损,则放射性物质也可以通过破损口排出;4号机组的核废料池本身就没有防泄漏外壳,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直接排了出去。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达到的最坏情况可能是:1号、3号机组注水失败,核燃料熔化,跌落在容器壳上,将钢壳熔穿,然后跌落到安全壳上,再将钢筋混凝土壳(熔点1600度)熔穿,泄漏到外界;2号机组除了上述过程外,还可能两个壳子早就被炸坏,已经在源源不断的泄漏放射性物质;4号机组核废料池注水失败,核废料熔化直接排放放射性物质。
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会影响到中国吗
什么是核辐射
辐射可以粗略地分成两类,核辐射和电磁辐射。核辐射就是指一些元素(放射性元素),携带有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这些粒子可能脱离这些元素而射出去。如何脱离呢?有的是因为元素本身不稳定,比如《不必担心日本&核爆炸&》提到的铯和碘同位素,它们衰变的过程就是射出高能粒子的过程;有的是因为发生核裂变,一个大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小原子核,过程中射出粒子,核燃料铀235就是这样;还有的是因为聚变,几个小原子核合成大原子核,射出粒子;还有就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宇宙辐射)。由于裂变和聚变往往是人为驱使的,所以日常接触不到这两种辐射,但是人体却不停的接受着衰变辐射和宇宙辐射。
现在福岛核电站的情况是,核燃料中铀的核裂变已经停止,但是核燃料中还有铯和碘等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衰变得慢,可能飘到你的周围才射出粒子。
核辐射如何危害人体
粒子射出后,会打到组成人体细胞的分子,把分子结构破坏,这会产生三种结果:1、细胞受损坏掉,被人体分解、吸收、重新利用,不会造成很大伤害;2、打到生殖细胞,改变了染色体上DNA(基因)的结构,导致生育的后代是&怪胎&;3、打到体细胞,体细胞DNA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不能修复并且细胞仍然存活,就有可能出现细胞不受控制地复制的情况,就成了癌细胞。
结论就是,人体总在接受辐射;辐射未必会产生危害;更多的辐射会增加危害的概率。
如何应对核辐射
日常的核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概率太小,可以忽略。如果遇到核电站泄漏这种非常规情况,也要看泄露出来的剂量大小,如上图所示,人体受辐射大于100毫希弗才有风险。对于泄露出来的放射性元素,我们要尽量把它们隔绝在皮肤外,衣服沾上了就把衣服换掉。如果皮肤也粘上了,就洗澡洗掉。当然更要防止吸入、或吃入体内。核电站泄漏后,&主力军&就有碘,而人的甲状腺是会吸收碘的,我们可以提前吃没有放射性的碘,甲状腺吸收到足够多的碘,就不会去吸收放射性碘了。怎样吃碘呢?方舟子给出了意见: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前服用碘片可起到100%保护作用,在吸入的同时服用也基本可保护,所以没必要提前服用。碘片剂量(100毫克)远远超出碘的每日限量(一天1.1毫克),没事不要乱吃。
目前普通人需要做什么
东京离福岛200多公里,辐射超标23倍,但也不过是每小时0.809微希弗,而坐飞机是每小时4.25微希弗。中国大陆离福岛最近的部分都有上千公里,虽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与气候和风向等有关,但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是肯定的,所以中国大陆普通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上班,其它的都是瞎折腾。
万一出现最坏情况呢
万一出现最坏情况,各机组的核燃料都泄露,会是什么局面呢?我们可以拿切尔诺贝利事故作类比。切尔诺贝利事故至少有两个方面比福岛糟得多,第一是控制棒没能插入反应堆,所以核裂变没有停止;第二是没有安全壳,爆炸后核燃料完全暴露了。而福岛完全暴露的是核废料,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应该不会全都冲破安全壳,且都是裂变停止的状态,也就是说福岛情况再坏也要比切尔诺贝利好很多。切尔诺贝利造成的损害范围主要在几百公里以内,所以即便是福岛出现最坏情况,给中国大陆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性也很小。
谨慎的人自然可以多做防范,但是像抹碘酒这类行为,那不叫防范,叫胡闹。
莫非灾难片《2012》中玛雅人的预言将会成为现实?
&不必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日本的启示,不是它能预测地震,而是地震可以有效防范
3月11日,地震海啸重创日本,引发核泄漏危机
010- Email: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期责编: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日本核泄漏对中国影响用地理知识如何解释
odsyagb736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从天空来说:东亚的季风气候会影响,会把整个核污染迅速带到华北和东北地球的大气循环作用加强污染从海上来说:中国东部沿海有一股北方南下的寒流会把污染范围扩大中国东部沿海养殖业发达,会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核泄漏影响地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