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包粽工一天要包上千个手工包枕头粽子视频是怎么回事?

90后包粽工一天要包上千个粽子 完成十余道工序
图为: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手工包粽子
图为:成品粽在装箱
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在湖北的零售市场上,粽子主要分为两大派,鄂产粽子和江浙产粽子。对于很多老武汉人来说,一个清水粽里包含着小时候的记忆,蘸着白糖或芝麻粉就是人间美味。但随着江浙粽的销售四处铺开,火腿肉粽、蛋黄肉粽等嘉兴粽子也征服了不少武汉人的味蕾。
粽子馅料花样多,每年都有新品种,堪称是创新最为多样的节令食品。如今,在市场上,既有厂家在坚守原汁原味的荆楚风味粽子,带动了鄂粽的市场复苏,还有更多商家推陈出新,在坚守选料精、用料足、工艺扎实的传统做法上,进行创新,让粽子从节令商品走入日常消费。
手工完成十余道工序包粽工一天包千余个
昨日,记者来到“湖北老字号”武汉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时,90后员工余幸林正在绿豆糕的生产线上。在半个月前,她的工作任务是包粽子,一天要包上千个粽子。
余幸林是扬子江的年轻员工,上岗不久就赶上今年的包粽子旺季。像她这样的包粽子工人有100来个,年龄最大的有56岁的杨雁,已经是11年的老员工,扬子江的粽子、绿豆糕、月饼、糕点都会做,包粽子一天就能包1400来个。“一个粽子要经过十余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其实是很费时费力的。”扬子江技术总监周辉告诉记者,选料要精,粽叶要用产自黄山的伏叶,在夏天最热的时候采摘的,这样虫叶少,宽度得6-8厘米。再人工修剪去掉尾端叶柄,使得包起来时不容易漏米。再用热水煮粽叶,人工清洗叶片两面,沥干。糯米也要历经清洗、浸泡、沥水、拌料等过程。
提前备好了粽叶、米、馅料等原料后,包粽子考验的就是员工们手上的速度。两片粽叶折成漏斗形,放入一把米,放入一块馅料后再盖上一点米,然后放在台前的秤上称重,标准是100克,上下误差不超3克。然后开始包,左右手配合使劲,捏成三角形,再缠上九道棉线固定。
周辉介绍,以前只缠7道线,不称重量,员工一天能包3000多个,现在最多1400来个,虽然产量少了,但包的粽子更扎实,不散架。不过,称重也看手感,一抓要一个准,不然也耽误时间。因为工人们包的数量跟工资挂钩,包得最多的和包得最少的工人,工资最多能相差两千多元。
鄂粽要保留湖北味道守住传统抗衡江浙粽
湖北是端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但我省市面上大多是江浙粽。随着武汉五芳斋被浙江五芳斋收购,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鄂粽的只有扬子江一家。“湖北人吃的最传统的粽子是清水粽,跟江浙粽的口感和馅料都不同,这都源于选料的区别。”周辉告诉记者,江浙的嘉兴粽口感软糯,重油、偏甜,有点粥样化,一般用的是圆头糯米。相比较而言,鄂式粽口感稍硬实、少油、偏咸,用料是产自湖北的柳条糯米,使得粽子熟了后表皮不是那么软烂,吃起来更筋道,发挥了湖北物产的特点和优势。
除了选料不同,糯米浸泡时间也不同。鄂式粽子是糯米经淘洗后现包现煮,但出水率低,用料多成本高。其他地方风味粽子在这一环节时间更长,糯米可能提前浸泡一天,出水率更高,但最后会使得口感偏粥样化。
不过,对于市民而言,喜欢哪种粽子,还是根据口感和质量来挑选的。这两年鄂粽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以扬子江为例,鄂粽的销量已经占比20%,和前些年相比有了不少增长。
其他本土厂商也逐渐发现了湖北味道的魅力,加入竞争队伍,推动鄂产粽子的市场复苏。良品铺子推出的“楚粽”食材全部来自湖北,制作工艺则是来源于秭归当地老师傅传承千年的古法工艺,如野生箬叶、稻米浸泡、捆扎方式、冷水煮粽等,满足人们对端午传统味道的追求。“鄂式粽是地道的湖北味道,传承的是一份文化记忆,是要坚守下去的。如果市面上都是外地粽子,湖北人过节就少了一种故土情怀的传统味道。”周辉介绍,扬子江起草的“鄂式粽”企业标准已获备案通过,将有助于规范鄂式粽的工艺流程。
鄂粽着力创新花样多消费从节令走向日常
在节令食品中,粽子不像月饼那么甜腻,也比汤圆的馅料丰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人气挺高。每年端午节前,都有不少创新的新花样,还会催生一些网红粽子。
粽子的创新,大多都在用料上。扬子江今年推出了青稞粽,在日喀则海拔3800米的地方建立种植基地,产出的青稞米做出的粽子口感Q弹而富嚼劲。良品铺子创出新口味脐橙粽、柴火腊肉粽、杏鲍菇烧肉粽等,都让消费者有新奇的感觉。“武汉的粽子主要是节令时食用,在江浙地带,当地人平常就有吃粽子的习惯。”周辉告诉记者,扬子江的粽子全靠手工制作,每年的生产淡旺季明显。忙的时候员工连吃饭都只有15分钟时间,在操作台前一站就是8个小时。但外地已经有机械化生产线,包粽子也可以由工业机器人代劳,如此规模化生产有助于降低成本,粽子生产进入了常态化。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粽子仍是最有潜力从节令食品变成日常食品的,嘉兴粽子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五芳斋”,就用小粽子包出亿万产业。目前在市面上,还出现了免煮的粽子,即开即食十分方便,有点像日常零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
相比之下,湖北的粽子产业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优势,虽然鄂产粽子份额难以与江浙粽抗衡,但鄂粽的市场增势明显。随着越来越多商家的加入,再加上技术革新和馅料的创新,在这一消费大市场上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
省卫计委发布“食粽攻略”
不宜吃太多还要趁热吃
端午又到,粽子的种类越来越多,但琳琅满目的粽子并非人人能吃,就算能吃也不能吃得肆无忌惮。昨日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粽子攻略”,提醒市民吃粽子也要讲方法,吃对了才能吃好又不伤身。
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教授谭晓东介绍,一般说来,粽子凉了不要吃,糯米凉后硬度增加,不易消化,会增加胃的负担;红豆、绿豆等杂粮粽子凉后淀粉老化回生现象也会更加明显;肉馅、蛋黄等粽子更是不宜凉了吃,不利于消化,而且有可能存在细菌超标的问题。
他指出,血糖不稳定的人或糖尿病人不要多吃,糯米升血糖快速,而且在下一餐前血糖下降也较快,因此对于糖尿病人而言,粽子最好是浅尝辄止,千万不可多吃,而且建议在吃粽子的同时,搭配着蔬菜、蛋类、豆制品等其他食物,满足饱腹感的同时,稳定血糖很关键。胃酸过多或胃溃疡的人建议少吃,糯米有促进胃酸分泌的功能,故胃酸过多的人或胃溃疡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并且注意先吃较多蔬菜和蛋白质食物打底比较好。
谭晓东提醒,普通人吃粽子一次不要吃太多,粽子属于主食,无论在哪一餐当中,都不能当点心吃,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
食药监总局:糖尿病等患者一定要控制粽子食用量
粽子大多属于高糖(高淀粉)、高能量的食物,食用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汤羹等,既均衡营养,又有助消化。对于糖尿病、三高、肝胆等疾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即使是正常人一次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包粽子哪家强? 重庆工程学院举办端午节主题活动 半小时包上千个粽子(组图)
学校党委副书记盛友兴、校长助理唐小勇与同学们共同参与活动 重庆工程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活动现场 重庆工程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活动现场 重庆工程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5月27日22时59分讯(许义丽)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5月25日下午,重庆工程学院在大学生服务中心三楼举办了“粽叶飘香 品味端午”端午节主题活动。学校党委副书记盛友兴、校长助理唐小勇、后勤处处长程国园与近300名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分为端午节主题集会、包粽子比赛和浓情送粽子三个环节。荡气回肠的诗歌朗诵《永恒的端阳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随后,大学生艺术中心舞蹈团带来的古典舞蹈《采薇》精彩上演,一时间彩裙回旋,长袖飞飘,古典韵味十足。
表演环节后,来自学校后勤处的几位专业级“大师”现场向同学们进行了包粽子示范教学,传授了同学们不少包粽子的技巧与秘诀。
随后,来自全校的10个参赛组、180名参赛选手展开了紧张而热烈的包粽子比赛。尽管现场状况百出,粽子更是包得“形状各异”,但丝毫不影响同学们包粽子的热情,现场笑声不断。与会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深受同学们感染,也加入到包粽子的行列。最终,由宿管会成员组成的第9小组以198个粽子的小组成绩荣获了本次比赛的冠军。据统计,全体参与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累计包粽子1384个。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进行了微信公众平台互动抽奖,设置了端午由来及风俗、包粽子方法与步骤等内容展览区,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体会端午风俗。来源华龙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杭州现粽子西施20秒包粽子 一天包1000多个粽子(组图)_新浪浙江_新浪网
  今天是端午节,粽子是一定要吃的。说起粽子,这几天,在杭州有个姑娘火了。90后美少女,大家都喊她“粽子西施”。她有一门绝活就是20秒包一个粽子,更关键的是,她美得让人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这个姑娘叫朱柳青,见过她的人都说美。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皮肤白皙,长相清秀。
  她在落地的玻璃门后,手里捏着粽叶,成了一道风景。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喊她阿朱。
  阿朱是“阿胖粽店”的主人。她和爸爸在杭州潮王路上经营着这样一间十平米左右的传统手工粽子店已经快一年了。阿朱包的是“湖州粽”,每一个都是用传统的手艺手工包的,而粽子的价格几年都只卖3-8元左右一个。
  本来也就是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做着自己的小生意。没想到,端午节前,有网友偷偷拍下了阿朱的照片,放到了网上。很快就红了。
  要问阿朱的粽子有多火,看着队伍就知道了。昨晚10点多,门口还排着队。
  手工包粽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只剩下一些年长的人还在坚守。
  手工包粽子这件事,阿朱已经做了四年多了。
  清晨和父亲一起去菜场采购最新鲜的五花肉,
  白日就坐在店里一个又一个地手工包粽子。
  凡是路过这条路的人,都忍不住往里探头。
  少女和包粽子,这真是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
  姑娘不施粉黛,素面朝天,一件白色T恤,却怎么也掩饰不住青春靓丽的气息。
  阿朱和父亲是江山人,而她是个标准的90后。别看她年纪小,创业已经有三年了。
  她的阿胖肉粽店在杭州已经开了4家,除了潮王路店,还有景芳、采荷以及孩儿巷店。现在,她的姐姐、姐夫以及父母们都在杭州一起做手工粽子。
  阿朱的粽子卖的那么火,当然不只是靠姑娘的颜值!最关键还是口味!
  相关报道:
06-08 07:12|分享
06-08 06:57|分享
06-06 07:40|分享
06-04 09:33|分享
06-04 08:14|分享
06-04 07:24|分享
06-02 16:51|分享
06-02 13:58|分享
06-02 10:44|分享
06-01 14:02|分享
新浪地方站图文:90后包粽工一天要包上千个
  (原标题:图文:90后包粽工一天要包上千个)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手工包粽子
  图为:成品粽在装箱
  □楚天都市报记者谢玲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
  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在湖北的零售市场上,粽子主要分为两大派,鄂产粽子和江浙产粽子。对于很多老武汉人来说,一个清水粽里包含着小时候的记忆,蘸着白糖或芝麻粉就是人间美味。但随着江浙粽的销售四处铺开,火腿肉粽、蛋黄肉粽等嘉兴粽子也征服了不少武汉人的味蕾。
  粽子馅料花样多,每年都有新品种,堪称是创新最为多样的节令食品。如今,在市场上,既有厂家在坚守原汁原味的荆楚风味粽子,带动了鄂粽的市场复苏,还有更多商家推陈出新,在坚守选料精、用料足、工艺扎实的传统做法上,进行创新,让粽子从节令商品走入日常消费。
  手工完成十余道工序包粽工一天包千余个
  昨日,记者来到“湖北老字号”武汉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时,90后员工余幸林正在绿豆糕的生产线上。在半个月前,她的工作任务是包粽子,一天要包上千个粽子。
  余幸林是扬子江的年轻员工,上岗不久就赶上今年的包粽子旺季。像她这样的包粽子工人有100来个,年龄最大的有56岁的杨雁,已经是11年的老员工,扬子江的粽子、绿豆糕、月饼、糕点都会做,包粽子一天就能包1400来个。“一个粽子要经过十余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其实是很费时费力的。”扬子江技术总监周辉告诉记者,选料要精,粽叶要用产自黄山的伏叶,在夏天最热的时候采摘的,这样虫叶少,宽度得6-8厘米。再人工修剪去掉尾端叶柄,使得包起来时不容易漏米。再用热水煮粽叶,人工清洗叶片两面,沥干。糯米也要历经清洗、浸泡、沥水、拌料等过程。
  提前备好了粽叶、米、馅料等原料后,包粽子考验的就是员工们手上的速度。两片粽叶折成漏斗形,放入一把米,放入一块馅料后再盖上一点米,然后放在台前的秤上称重,标准是100克,上下误差不超3克。然后开始包,左右手配合使劲,捏成三角形,再缠上九道棉线固定。
  周辉介绍,以前只缠7道线,不称重量,员工一天能包3000多个,现在最多1400来个,虽然产量少了,但包的粽子更扎实,不散架。不过,称重也看手感,一抓要一个准,不然也耽误时间。因为工人们包的数量跟工资挂钩,包得最多的和包得最少的工人,工资最多能相差两千多元。
  鄂粽要保留湖北味道守住传统抗衡江浙粽
  湖北是端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但我省市面上大多是江浙粽。随着武汉五芳斋被浙江五芳斋收购,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鄂粽的只有扬子江一家。“湖北人吃的最传统的粽子是清水粽,跟江浙粽的口感和馅料都不同,这都源于选料的区别。”周辉告诉记者,江浙的嘉兴粽口感软糯,重油、偏甜,有点粥样化,一般用的是圆头糯米。相比较而言,鄂式粽口感稍硬实、少油、偏咸,用料是产自湖北的柳条糯米,使得粽子熟了后表皮不是那么软烂,吃起来更筋道,发挥了湖北物产的特点和优势。
  除了选料不同,糯米浸泡时间也不同。鄂式粽子是糯米经淘洗后现包现煮,但出水率低,用料多成本高。其他地方风味粽子在这一环节时间更长,糯米可能提前浸泡一天,出水率更高,但最后会使得口感偏粥样化。
  不过,对于市民而言,喜欢哪种粽子,还是根据口感和质量来挑选的。这两年鄂粽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以扬子江为例,鄂粽的销量已经占比20%,和前些年相比有了不少增长。
  其他本土厂商也逐渐发现了湖北味道的魅力,加入竞争队伍,推动鄂产粽子的市场复苏。良品铺子推出的“楚粽”食材全部来自湖北,制作工艺则是来源于秭归当地老师傅传承千年的古法工艺,如野生箬叶、稻米浸泡、捆扎方式、冷水煮粽等,满足人们对端午传统味道的追求。“鄂式粽是地道的湖北味道,传承的是一份文化记忆,是要坚守下去的。如果市面上都是外地粽子,湖北人过节就少了一种故土情怀的传统味道。”周辉介绍,扬子江起草的“鄂式粽”企业标准已获备案通过,将有助于规范鄂式粽的工艺流程。
  鄂粽着力创新花样多消费从节令走向日常
  在节令食品中,粽子不像月饼那么甜腻,也比汤圆的馅料丰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人气挺高。每年端午节前,都有不少创新的新花样,还会催生一些网红粽子。
  粽子的创新,大多都在用料上。扬子江今年推出了青稞粽,在日喀则海拔3800米的地方建立种植基地,产出的青稞米做出的粽子口感Q弹而富嚼劲。良品铺子创出新口味脐橙粽、柴火腊肉粽、杏鲍菇烧肉粽等,都让消费者有新奇的感觉。“武汉的粽子主要是节令时食用,在江浙地带,当地人平常就有吃粽子的习惯。”周辉告诉记者,扬子江的粽子全靠手工制作,每年的生产淡旺季明显。忙的时候员工连吃饭都只有15分钟时间,在操作台前一站就是8个小时。但外地已经有机械化生产线,包粽子也可以由工业机器人代劳,如此规模化生产有助于降低成本,粽子生产进入了常态化。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粽子仍是最有潜力从节令食品变成日常食品的,嘉兴粽子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五芳斋”,就用小粽子包出亿万产业。目前在市面上,还出现了免煮的粽子,即开即食十分方便,有点像日常零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
  相比之下,湖北的粽子产业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优势,虽然鄂产粽子份额难以与江浙粽抗衡,但鄂粽的市场增势明显。随着越来越多商家的加入,再加上技术革新和馅料的创新,在这一消费大市场上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
  【提醒】
  省卫计委发布“食粽攻略”
  不宜吃太多还要趁热吃
  端午又到,粽子的种类越来越多,但琳琅满目的粽子并非人人能吃,就算能吃也不能吃得肆无忌惮。昨日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粽子攻略”,提醒市民吃粽子也要讲方法,吃对了才能吃好又不伤身。
  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教授谭晓东介绍,一般说来,粽子凉了不要吃,糯米凉后硬度增加,不易消化,会增加胃的负担;红豆、绿豆等杂粮粽子凉后淀粉老化回生现象也会更加明显;肉馅、蛋黄等粽子更是不宜凉了吃,不利于消化,而且有可能存在细菌超标的问题。
  他指出,血糖不稳定的人或糖尿病人不要多吃,糯米升血糖快速,而且在下一餐前血糖下降也较快,因此对于糖尿病人而言,粽子最好是浅尝辄止,千万不可多吃,而且建议在吃粽子的同时,搭配着蔬菜、蛋类、豆制品等其他食物,满足饱腹感的同时,稳定血糖很关键。胃酸过多或胃溃疡的人建议少吃,糯米有促进胃酸分泌的功能,故胃酸过多的人或胃溃疡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并且注意先吃较多蔬菜和蛋白质食物打底比较好。
  谭晓东提醒,普通人吃粽子一次不要吃太多,粽子属于主食,无论在哪一餐当中,都不能当点心吃,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的摄入量。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媛通讯员刘敏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当前位置: &
&&浏览帖子
&&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90后包粽工一天要包上千个粽子 完成十余道工序
图为: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手工包粽子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在湖北的零售市场上,粽子主要分为两大派,鄂产粽子和江浙产粽子。对于很多老武汉人来说,一个清水粽里包含着小时候的记忆,蘸着白糖或芝麻粉就是人间美味。但随着江浙粽的销售四处铺开,火腿肉粽、蛋黄肉粽等嘉兴粽子也征服了不少武汉人的味蕾。粽子馅料花样多,每年都有新品种,堪称是创新最为多样的节令食品。如今,在市场上,既有厂家在坚守原汁原味的荆楚风味粽子,带动了鄂粽的市场复苏,还有更多商家推陈出新,在坚守选料精、用料足、工艺扎实的传统做法上,进行创新,让粽子从节令商品走入日常消费。手工完成十余道工序包粽工一天包千余个昨日,记者来到“湖北老字号”武汉扬子江乳业食品有限公司时,90后员工余幸林正在绿豆糕的生产线上。在半个月前,她的工作任务是包粽子,一天要包上千个粽子。余幸林是扬子江的年轻员工,上岗不久就赶上今年的包粽子旺季。像她这样的包粽子工人有100来个,年龄最大的有56岁的杨雁,已经是11年的老员工,扬子江的粽子、绿豆糕、月饼、糕点都会做,包粽子一天就能包1400来个。“一个粽子要经过十余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其实是很费时费力的。”扬子江技术总监周辉告诉记者,选料要精,粽叶要用产自黄山的伏叶,在夏天最热的时候采摘的,这样虫叶少,宽度得6-8厘米。再人工修剪去掉尾端叶柄,使得包起来时不容易漏米。再用热水煮粽叶,人工清洗叶片两面,沥干。糯米也要历经清洗、浸泡、沥水、拌料等过程。提前备好了粽叶、米、馅料等原料后,包粽子考验的就是员工们手上的速度。两片粽叶折成漏斗形,放入一把米,放入一块馅料后再盖上一点米,然后放在台前的秤上称重,标准是100克,上下误差不超3克。然后开始包,左右手配合使劲,捏成三角形,再缠上九道棉线固定。
下一页周辉介绍,以前只缠7道线,不称重量,员工一天能包3000多个,现在最多1400来个,虽然产量少了,但包的粽子更扎实,不散架。不过,称重也看手感,一抓要一个准,不然也耽误时间。因为工人们包的数量跟工资挂钩,包得最多的和包得最少的工人,工资最多能相差两千多元。鄂粽要保留湖北味道守住传统抗衡江浙粽湖北是端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但我省市面上大多是江浙粽。随着武汉五芳斋被浙江五芳斋收购,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鄂粽的只有扬子江一家。“湖北人吃的最传统的粽子是清水粽,跟江浙粽的口感和馅料都不同,这都源于选料的区别。”周辉告诉记者,江浙的嘉兴粽口感软糯,重油、偏甜,有点粥样化,一般用的是圆头糯米。相比较而言,鄂式粽口感稍硬实、少油、偏咸,用料是产自湖北的柳条糯米,使得粽子熟了后表皮不是那么软烂,吃起来更筋道,发挥了湖北物产的特点和优势。
<font color="#4/68179
--/--05-28 10:20
--/--05-28 10:15
--/--05-27 19:21
友情链接&&&&&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粽子的辅助工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