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说中国危在旦夕“不与中国结盟”说给谁听

投稿信箱:
新闻热线:&&
当前位置: >
普京道出中俄关系真实内幕:一句话致多国恐慌了
  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 外媒称,2016年可能成为俄罗斯在国际关系中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在之前与邻国爆发的冲突局势之外,又将增添新的、甚至最意想不到的冲突。俄罗斯的潜在&敌人&包括芬兰、中国、黑山、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
  好好的,俄罗斯怎么就突然就增加了那么多&潜在敌人&了呢?
  参考消息网所说的外媒,是俄罗斯《晨报》,该报网站刊登文章说:
  2016年,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纠纷可能增加。
  文章说,俄罗斯连接中国与欧洲市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希望中国将这条道路的大部分铺设在它境内。但北京另有想法:中国已经尝试绕过俄罗斯开辟通往欧洲的路线&&经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
习近平与普京会晤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在对2016年作出预测时表示,俄中贸易大幅大滑。他表示,这将是会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挑战之一。
  卡尔涅耶夫说:&我们会看到,俄中对叙利亚采取的态度是多么迥异,但也会看到双方一致的观点。&
据报道,卡尔涅耶夫具体谈论了俄罗斯与土耳其业已激化的相互关系:&它未必能很快修复。同时,中国正在落实&丝绸之路&项目,土耳其是其中一个关键国家。这将是一团复杂的乱麻,需要在其中寻求妥协。&
  中俄之间,恩恩怨怨数百年。
  从17世纪俄军入侵中国侵占大片中国领土开始,到1910年代,两国各自推翻原来的君主统治(大清与沙俄),分别成立共和政体中华民国和苏联,两国互相示好。
俄罗斯至今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后来是中国内战,苏联站在红色中国一边。再后来是苏联与红色中国交恶,长达30多年。而今天,两国关系密切,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后,两国之间似乎亲热许多。
普京访问中国
  有网友评论说评论说:&中俄当今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对势力,中俄只有共同应对,不可能相互树敌,否则那是最愚蠢的。即便是历史问问也不会拿到当今来解决,至少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谋求。&
  &中国还没有&?这位言下之意,难道未来会有这方面的谋求?中国要跟俄罗斯谈谈海参崴啥的?
 普京一再强调不与中国结盟内幕:竟怕这事
  关于中国与俄罗斯结盟的话题,不时被一些人炒冷饭。普京当政以来,再三明确表示不会与中国结盟。这类话,普京2014年讲,2015年还要讲。一次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发表讲话。先讲了&亚太国家近期将成为世界商品与服务需求增长的主动力&&不管世界政治、经济将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可突然之间,他话锋一转,颇有深意地转谈大国关系,明确表示&在当前北约扩张的情况下,俄罗斯与中国不会组成任何同盟。&
  听话听音,察音辨机。为何普京要再三强调这一点呢?我们再回到中国方面,我们国家领导人有没有对此发过话,表过态呢?有过这方面的暗示没有?答案很明确:无!只有外交方面的人,以个人意见谈谈此事。比如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傅莹,在提前出版的美国《外交》杂志月号撰文写道:&中国无意与俄罗斯正式结盟,也不会结成任何形式的反美、反西方联盟。&
习主席与普京
  相对而言,中国文化比较含蓄些,尤其上升到国际关系层面,对敏感的事,十分重要的事,政府高层就不轻易表态。不表态的意思,有时表示不提倡,不认可,有的时候是没有兴趣或觉得没有必要。这样的做法,在一些国际事务上,恰恰是比较智慧的方法。不然,语出是非,徒生风雨,反令相关方有些尴尬。在国家最高层面,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与判断,与其他人不太一样。国际关系从面子到理子上的事,也只有在国家最高层面才掌握得最清楚。国际政治的合纵连横游戏,常常属于国家机密。有时不是你要保密,而是他国坚决不让你说开了去。所以国际关系问题,你不到一定层级,没有掌握足够的资讯,只能当观察者和评论家,但不要幻想以愤青思维或简单思维一厢情愿地胡乱构思中国与他国的关系。
  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国际关系是中美、中欧、中俄、中韩、中日等,其中中美关系最为重要。中俄现在算比较友好,但中俄关系也不是一些人幻觉的那样好得不得了;中美争吵比多,但也不是一些人臆想的那样差。今儿不谈中美关系。那么,中俄关系究竟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历史原因和民族特性的认识。俄罗斯历史蚕食中国那么多土地,我国因这个国家失去的国土面积可不是一点点,而是相当于163个台湾岛,92.7万个群岛!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没有想到还一些中国土地。这些年俄罗斯远东(即原属于中国的土地)一片荒芜,俄罗斯也还是如此,甚至连共同开发的愿望也没有。中国同江铁路大桥,1996年就提出来,但因为俄罗斯的原因,至今也未建成。俄罗斯人好斗、好抢、好骗,总是出尔反尔,并不能取信于人。
  其次,中俄果真结盟,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又一个国际包袱。俄罗斯表面很强悍,其实越来越虚弱。看着俄罗斯大美女越来越想嫁中国人,你就明白这个国家在发生什么事。俄罗斯就剩下一点前苏联时期打底的一点军火还对中国有点用处。但整体来说,俄军工技术对中国的比较优势已在逐步丧失。俄国就航空航天发动机、战机、潜艇技术还有些值得欣赏的地方,但由于该国电子及信息工业已全面落后,许多技术指标已经跟不上了。但更主要在于普京想复兴俄罗斯前苏联的荣光,却并无真正的治国能力。俄罗斯的贪污腐败问题比中国严重得多,但这个国家似乎已错过了反腐治理的最佳窗口期。此其一。俄罗斯是有可能重生,也可能进一步恶化。如果西方经济制裁和石油价格低迷长期继续,也有可能导致俄罗斯第二次解体。此其二。总的判断是俄罗斯在直下坡路。中国跟一个未来方向很难确定的国家结盟,显然不划算。
再次,俄罗斯存在强大的鄙视中国情绪。俄罗斯多年民调显示,有一半人不喜欢、排斥中国。这个比例远高于美国。俄美虽然这些年来仍然互相在政治上较劲,但俄罗斯人喜欢美国的比例却多于讨厌美国。这也有历史因素,中国从沙俄时代就一直受俄罗斯欺骗和欺负。不少俄国人打心里就看不起中国人。
  又次,中俄国家利益上又严重的不一致之处。在南海、藏南问题上,俄罗斯从来不真正支持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是俄罗斯非常看重的军火市场。越南与中国在南海争石油,俄罗斯参加越南的非法开采。在北极问题上,反倒是中美利益一致。俄罗斯把北冰洋看作私海,根本不乐意中国染指。在中亚、外蒙古、朝鲜等事务上,中俄利益也不一致,有产生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在国际军火市场,中俄之间的竞争方面也越来越多。此外,对国际事务的判断,中俄也常不一致和不同调。
普京送习主席智能手机
  再又次,中俄结盟有时会让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主要还是俄罗斯是战斗民族的原因,老爱惹是生非。中俄结盟,会让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不好处理,甚至变成陪绑,增加中国外交方面的复杂性。
  又再次,俄罗斯对中国也有极强的防范。过去从中国抢去、骗去的东西太多了,总觉得中国有一天可能要回去。大家看到中国到他国经商、侨居,都没有太大问题。在法国、美国、等地的唐人街不但得到认可,而且到了中国春节,那些有唐人街的城市,老外市长为了表示对华人和中国的亲善,还主动参加中国人的春节节庆活动。但在俄罗斯,在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出现唐人街。有了这一迹象,华人就要被驱逐,或以各种手段迫使华人滚蛋。
普京来华助阵中国
  这也就是说,中国与俄罗斯当前关系还不错,做做朋友也没什么。两国之间友好一点,有话好说好商量。但要说到中俄结盟的份上,对中国没有什么好处,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也是有点扭的,搞不到一块去。&所以,中国就一直没有这样的念头。
  可俄罗斯的普京为何又总爱拿中国结盟说事,一再强调俄不与中国结盟呢?他那点心思就有些微妙了。这至少说明一点,他一直在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中俄结盟,中国甘愿当俄罗斯的小弟,那他当然乐意。可实际情况如今的形势,却可能是反过来,俄罗斯反而可能变成中国的小弟。因为俄罗斯在走向衰落啊。也许普京当政时,不至于如此。但将来的俄罗斯,天知道会怎么样?普京自己对他的国家也没底。不只是这一点。方方面面都要盘算。有时,他故意这样说,也为了试探中国的口风。有时,他是为了威胁美国。虽然说不与中国结盟,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有时,或许就是那口无遮拦,就那么一说。
  至于中国有一些崇俄、崇普京人士,他们爱普京大帝、爱俄罗斯甚过爱中国,做梦也想中俄结盟的。这些人黄皮俄心的中国人,经常编造中俄结盟的神话,不知是为了表示对普京大帝的效忠之意,还是其他什么意思,反正他们总是在中俄结盟的幻觉中非常兴奋,非常神经了。
中俄能算铁哥们儿吗?俄国人竟如此看中国
  外媒称,尤里&列瓦达分析中心就俄罗斯是否可能与北约和中国发生冲突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来自北约的威胁要比阿穆尔州的邻居中国的威胁更现实。
  据俄罗斯卫星网11月24日报道 ,2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十年内,俄罗斯可能与北约在境外发生重大冲突,19%的人不排除冲突发生在俄罗斯境内或边境的可能,近半数的居民排除与北约发生冲突的可能。
  70%的俄罗斯人不相信会与中国发生冲突&,13%的人认为可能在境外与中国发生冲突,11%的人认为有可能与中国在俄罗斯境内发生冲突。
习主席参加俄大
  59%的人认为可能与&伊斯兰国&(在俄罗斯被禁止)发生武装冲突, 而且冲突只可能发生在境外。 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不排除&伊斯兰国&在俄罗斯境内活动的可能。
普京参加中国阅兵
  报道称,近20%的受访者表示难以作答。在本次APEC会议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抢眼球之处是:向习总赠送俄制最先进双面手机!但是这个赠送的动作引出一系列的信息,为什么普京赠送习主席手机,这个手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就这一幕赠送手机看似简单其实不应该简单的事情引发一系列猜想!
  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了一部俄产智能手机YotaPhone2。此乃俄罗斯出台&苹果禁令&后俄国产智能手机首现国际舞台,完成了一次巧妙的亮相。
  但是随后媒体爆料:这款俄制最先进双面手机,设计是俄罗斯、但制造却是中国也!
普京送习近平俄罗斯产手机
  那么,俄罗斯为何不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它目前还没这个能力,只有中国有!以下解读普京意外泄露中国最可怕之处:
  中国是什么能力呢?
  只要给出样品甚至看一眼,不出一个星期就给你造出来!
  美国目前怕的就是中国这个能力!说好听点是仿制的能力,说难听点就是山寨能力。但是这还不是美国最怕的,最怕的是中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在山寨的同时学习和提高。
运20和美国C17有部分相似之处
  普京的送手机无意忠泄露的信息与这次珠海航展上泄露的信息异曲同工,珠海航展上展出的运20以及超巡1号,一出场引发争议无数。
  美国C17和运20放在一起,大家粗略一看:这运20简直就是C17号他弟弟啊?!
  运20是仿制C17么?具体谁都不知道,但是通过网友制作的比较图片来看,外形真的是太像了,但是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去看,可能就是两码事了,不排除外观设计借鉴C17,但是从内部装备和很多的技术参数来说,运20完胜C17,这就是让美国人郁闷的地方。
  再看看本次另外一个争议点,关于中国最新公开的超巡1,印度人不高兴了,说是抄袭,我们也看看超巡1和印度的布拉莫斯的图片,外形也是孪生兄弟嘛。印度媒体对此大吵特吵。中国抄袭印度军工可是新鲜话题,相比国内军迷都会知道,军事工业中国应该是甩印度几条街。但是有没有借鉴呢?这谁都说不清了,不过,有军事专家说了,超巡1可是比布拉莫斯先进.
相关热词搜索:
岳西热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岳西热线或岳西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岳西热线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岳西热线",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岳西热线或岳西周刊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三: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立即拔打电话:,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延伸阅读:俄罗斯不敢与中国结盟?
亚历山大•克洛廖夫
[摘要]与此同时,俄罗斯近期的民意调查所示,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有了引人注目的改善,有超过60%的俄罗斯普通民众认为中俄关系是友好的。关于中俄建立战略联盟的种种猜测并不新鲜,1990年代初以来即时有所闻。然而,近来一系列的变化——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重新宣示自信、俄罗斯高调地“转向东方”,以及乌克兰危机后俄美关系恶化,更笼统地讲,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所带来的复杂地缘政治形势——再次点燃了政策圈与学术界有关中俄战略联盟前景的讨论。俄罗斯国家杜马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阿列克谢?普什科夫(AlexeiPushkov)认为:“美国同时与两个世界大国对抗,这无异于在重大外交决策上甘冒犯大错的风险……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是敌人,而中国是潜在的敌人。但是同时将这两个大国推到对立面上则是战略错误。”在中国方面,迄今为止,官方原则仍然是“不结盟”,但一些学者,如清华大学的阎学通,已开始明确主张中国与俄罗斯结成全面战略联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最为重要的”,“除非与俄罗斯建立正式联盟,中国无力推动单极世界变成双极格局。”伴随有关讨论的再度兴起,长久以来有关中俄关系的一些迷思也再度浮现,成为评估两国联盟可能性的想当然的修辞背景。其中一些是建立在对地理、经济、社会和包括中俄共同边界在内相关地区的人口环境分析基础上的,看起来令人信服。然而,只要进一步加以检视,就会发现它们都缺乏坚实的事实基础。迷思之一:俄罗斯国力日渐衰弱,不与中国结盟俄罗斯一直被描绘为一个弱国,或一个日渐衰弱的国家。例如约瑟夫?奈在对中俄联盟可能性的评论中写道,俄罗斯不可能真正与中国结成联盟,其中一个理由是,“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日渐衰落,而中国正在急速壮大”,而中俄之间的实力不平衡也意味着俄罗斯会拒绝与中国结成紧密的军事联盟。上述理由可以直接被否定,因为相对的强弱并非联盟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以其成员的相对实力对比而言,大多数军事联盟都是不对称的。所有美国盟国的实力都比美国弱很多,然而却对其全球霸权极有助益;并且,这些盟国都不想从联盟中退出。然而,俄罗斯与中国的实力对比在过去十多年到底有何变化?俄罗斯真的处于无望的衰落中吗?我们不妨看看数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很多人并不将其看作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除了最初8年的衰退之外,俄罗斯在过去14年中一直保持着显著的持续的增长。1999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区区1960亿美元,这个数字到了2013年达到2.1万亿美元,增长11倍。2013年,俄罗斯的军费开支是880亿美元,是亿美元的14倍。比较而言,俄罗斯也并非正在衰弱的大国。从军费开支看,1990年代末期,俄罗斯落在印度与巴西后面,然而在本世纪初即反超领先。根据SIPRI报告,2014年其军费预算约为2.5万亿卢布,排在美国与中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因此,无论是从绝对意义上还是相对意义上看,都不能断言俄罗斯的实力业已衰弱。如果相对实力是决定能否建立联盟的重要因素,那么中俄联盟现在要比10-15年前更为合适,因为俄罗斯现在正在快速地积聚实力。中俄关系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俄罗斯是主要的高科技武器出口国。这一点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缺乏先进军事技术是中国获得超级大国地位的致命弱点。尽管中国的武器出口也在增加,但仍然缺乏顶尖水准的军事技术,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武器仍是中国的“圣杯”。俄罗斯相对于中国在军事科技质量上的比较优势提升了俄罗斯在双边关系中的地位,也降低了中国在数量方面的优势,何况数量并不能直接转换成大国实力。应牢记的最后一点是,俄罗斯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相当于、甚至在有些方面超越了美国。论及全球范围内核武实力,仍旧是俄美两家的竞争。此外,俄罗斯仍是唯一一个可以确保对美国实行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认为美国在冷战后已强大到不存在威胁的地步,是错误的。冷战期间,苏联的核力量有效地遏制了美国。俄罗斯可观的现代化核武器仍将继续遏制美国。俄罗斯和美国的核武库保证了在直接军事冲突中美国士兵从不向俄罗斯士兵开枪,反之亦然。坐拥足以遏制美国的核力量,俄罗斯并不会对中国人的武器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核力量远远落后于美俄两国。迷思之二:中俄结盟中的人口因素障碍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担忧源于人口状况。中国人口过多而俄罗斯(尤其是在远东地区)人烟稀薄——这样的对比也常见诸于报端。有些人认为,俄罗斯(尤其是远东)可能会出现来自中国的“大量的潜在移民”;另一些人则更耸人听闻,认为这将导致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消失,威胁到俄罗斯的领土完整,甚至说因为在中俄边界发生“缓慢的中国化”。然而进一步检视会发现,这一论断也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俄罗斯的人口已不再减少,人口逆增长趋势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已出现反转。2009年,俄罗斯出现了人口增长,增加了2.33万人。2012年,其人口增加了29.24万人。2013年,俄罗斯的总和生育率达到每名女性平均生育1.707个孩子,在东欧、南欧、中欧地区是第一。人口逆增长趋势业已反转,自然的人口增长趋势开始出现(如图1)。图1至于中俄边界地区的人口差距,也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悬殊,更没有理由担心会有大量中国人涌入俄罗斯远东地区。表1比较了中国边境省份(第一列)的人口密度与其接壤的俄罗斯和蒙古边境省份/地区的人口密度(第二列)。第三列是俄罗斯及蒙古国边境省份的人口密度与相应的中国边境省份的人口密度之商。俄罗斯的边疆区与州在中国边界处的平均密度比中国之于俄罗斯的边境省份低了17.83倍。而对于同样跟中国有着漫长边界的蒙古国来说,这一数字是32.9,其人口鸿沟远远大于俄罗斯与中国的人口鸿沟。中国目前根本没有展示出一丁点想要占据蒙古国相应省份的欲望(蒙古几乎无力自卫),何况蒙古国的人口要远远少于俄罗斯。如果中国并不想去占领蒙古国边境地区的话,那么它为何要去占领一个超级核大国的领土呢?此外,正如表1所示,中国有着自己的“西伯利亚”——西藏与青海——其人口密度分别比中俄边界处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低了60倍和20倍。自然的人口不均衡既不是导致移民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表1与中国将要进行人口扩张这一假定正相反,中国的人口趋势已进入了极端低出生率的阶段。1990年代初,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越过了2.14这一自然换代率的标志。到1990年代末,总和生育率降至1.8,2011年总和生育率为1.5,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和法国。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大城市,总和生育率已降至0.88,堪比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在整个总和生育率变动历史上,最低记录是0.14,2000年出现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城区,正处于中俄边境地区。上述人口动力导致了中国的人口迅速老龄化。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将需要将其适龄劳动人口留在国内。中国移民并不会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状况造成巨大影响。近期关于移民模式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并未大规模向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移民。大多数入境人员在其签证或工作许可到期后返回了中国。迷思之三:俄罗斯对中国的过度依赖迷思之三是一个关于俄罗斯的古老故事的延续:俄罗斯(尤其是其远东地区),正在变得过度依赖中国,甚至更糟糕,变成中国的能源附庸。曼可夫(Mankoff)写道,“随着俄罗斯对中国愈发依赖,其成为一个重要国家的理想将会破灭。”洛兹曼(Rozman)则认为,“在亚太地区实现俄罗斯的杠杆作用最大化战略此路不通,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无非是将俄罗斯变成中国的资源附庸。”对于中俄联盟而言,这将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会有人担心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无非是原材料,这会愈发将自己束缚在半殖民关系中”。每次中俄关系有所发展,或两国进入合作的新阶段时,这一迷思就会出现。事实上,俄罗斯最大最稳定的贸易伙伴仍然是欧盟。俄罗斯将近50%的对外贸易是对欧盟的,中国仅占了10%多一点。目前为止,俄罗斯向欧盟出口的自然资源仍占了很大比例,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因此,如果说俄罗斯是谁的“能源附庸”的话,那也是欧洲的,而非中国的。如果俄罗斯可以掌控这种与欧洲的不对称贸易关系几十年(甚至是通过麻烦的乌克兰),那么为什么要假定俄罗斯与中国相似的关系模式就会成为问题呢?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中国、日本、韩国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RFEFD)对外贸易额相对比重的比较(一些人预测说RFEFD极易成为中国资源殖民地)。但正如表2清楚展示的,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对外贸易实际上更依赖韩国而非中国,这是主流模式。至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向中国的出口,也要远远小于其向日本或韩国的出口,且这一份额在过去的8年中并未增长。表2至于最近的4000亿美元天然气这笔大交易,它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尤其是谁更依赖谁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它把俄罗斯同中国拴在一块儿的同时,也将中国同俄罗斯拴在了一块儿。于中国而言,这也是一种战略转向——不仅暗示着俄罗斯对中国走得更近,也暗示着中国对俄罗斯走得更近。要知道,一旦同意从俄罗斯向中国运输天然气,两国就等于承诺建设一套强有力的管道网络,这要耗资千亿。而一旦建成,管道便不可移动了,双方都要承诺妥善使用维护,并尽到一系列双边义务。这样的长期基建承诺,不是轻易可以做出的,双方政府都展示出了相互妥协的意愿,显示出双方伙伴关系是实打实的。此外,中俄之间的武器贸易使得中国更依赖俄罗斯,而非相反。中国并非俄罗斯武器的主要市场,然而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高科技军事装备的主要来源。俄罗斯武器占了中国军事装备进口总量的60%,而中国对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只有11%。如果俄罗斯决定切断其对中国的出口的话,那么它自己只会损失11%的销售量,而中国却会损失其总购买量的61%。所谓俄罗斯尤其是其远东地区对中国的过度依赖不是事实。若两国要建立正式联盟的话,这一顾虑也不应成其为阻碍。迷思之四: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不够相互信任第四种迷思是关于中俄关系中“信任”的缺失。“信任”这一模糊概念,被很多评论中俄总体关系,尤其是双方结盟可能性的人所强调。有些人讨论“中俄关系的交易性本质”,并认为“中俄关系缺乏信任,以竞争为特征,尤其是在两国分享其影响力的地区”;还有人进而认为,“俄罗斯从不信任任何一个国家,反过来,它也不被亚洲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信任”。事实是,塑造各国政策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利益,而非信任。在国际政治中,国家间的“信任”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任何联盟关系的核心都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交易关系,共同利益交叠的程度决定了是否存在“信任”。两国结盟不同于两人结婚,婚姻中信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塑造国家外交政策的过程中,信任从不起决定性作用。与俄罗斯类似,美国和中国也不信任任何别国,也不被他国所信任。联盟的出现和消失取决于国际环境。中国在1950年代是苏联的盟友,但到了1970年代,就变成了中美结盟。1980年代,中国宣布奉行不结盟战略,而俄罗斯总有盟国。美国在冷战期间是主要的反共国家,然而,正如一些学者睿智地指出的那样,如何解释尼克松——这位共产主义的主要敌人——亲近毛的中国呢?难道上述这些都是因为美国突然对中国产生了信任吗?当建立一个平衡的联盟时机成熟时,各国并没有那么奢侈地顺着自己的主观好恶行事,将其关系建立在所谓的“信任”之上。中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起伏,然而两国之间在信任与不信任方面并无任何反常之处。正如许多国家那样,中俄并不必基于彼此信任才建立用以满足特定目的的联盟,一旦国际形势发生改变联盟便可解散。话说回来,即使我们接受信任在联盟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这一假定,我们也没有理由将信任看成中俄关系中的一个麻烦问题。近期,正如很多人正确指出的那样,普京和习近平看起来成了朋友,两人之间的信任程度要高于通常两国元首之间的信任程度。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Gabuev)说:“普京更信任习,超过信任习之前的任何中国领导人,也超过现在的西方领袖”,并且“普京感受到了习近平的诚意,这使得克里姆林宫调整了很多已持续十来年的对华政策”。在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中,顶层决策者之间的个人互信会比在分权体系中对外交政策产生更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俄罗斯近期的民意调查所示,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有了引人注目的改善,有超过60%的俄罗斯普通民众认为中俄关系是友好的。并且,这一转变远早于乌克兰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如今,公众主流意见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也相信更强大的中国并不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因此,有理由期待上述趋势将有助于俄罗斯与中国进行全面合作。结论本文目的并非为了证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将很快建立或一定会发展为结盟关系。中俄是否结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对双方的政策。鉴于美国的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中俄友好关系在加强,美国可能会开始努力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挑起不和,其政策结果如何,很难预料。以上分析的目的在于消解掉有关中俄关系的一些先入之见和偏见——对很多观察家而言,这些因素可能是两国走向结盟的障碍。正如上文所展示的,这四种迷思没有一种是与事实相符的。在审视中俄关系时,它们不过是一个主观建构出来的、适得其反的“思维矩阵”的组成元素罢了。本文原题“中俄战略联盟:迷思与现实”,中文版刊于上海外国语大学G20研究中心《G20政经评论》。“澎湃”经授权转载,有节删。张扬文馨译,汪卫华校。来自澎湃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anya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京泄露中国武统台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