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798
总量:5730060

学年高中历史学案: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选修1)
学年高中历史学案: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岳麓版选修1)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49次
文档大小:124KB
所属资料:无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导入: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一、改革的背景
1. 克里木战争——直接原因
自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在近东势力急速发展,力图攻占或与列强瓜分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海峡,实现俄国南出地中海的宿愿。
土耳其处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及附近的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有经济上及战略上的价值。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必经之处,也是控制黑海与东地中海的咽喉。因此,欧洲列强都想控制海峡和君士坦丁堡。
这就与在近东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发生冲突。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所谓圣地问题就是法国支持的天主教僧侣与以俄国为靠山的东正教僧侣争夺耶路撒冷和伯利恒教堂的管辖权。
1853年2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反对土耳其将伯利恒教堂交天主教僧侣掌管,要求土耳其苏丹承认沙皇有权保护所有在苏丹统治下的信奉东正教的臣民。5月,土耳其在英国怂恿下,拒绝与沙皇缔约。俄国遂同土耳其断交,并于7月3日以保护东正教居利为由,占领土耳其的附庸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10 月4 日,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宣战。
在战争中,俄国的士兵英勇善战,但形势却令人绝望;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俄国士兵要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除此之外,俄军还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物品。
因而,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结果,俄国失败,签订《巴黎和约》,《巴黎和约》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俄国将比萨拉比亚南部和多瑙河口交给摩尔多瓦公国,将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
随着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俄国失去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法国再度成为欧洲的头号军事强国。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失败的的原因主要是俄国社会经济的落后,而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又是农奴制的存在。可以说,俄国是被英法资本主义打败的。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制度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也使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农民苦不堪言。政府加重农民的赋税以充军费,使得农民在旧的不满上又添了新的不满。结果,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2.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15C下半叶—19C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
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农奴大都目不识丁 ,生活十分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材料1:比较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公里) 制
71 29(1860年) 年)
封建农奴制
323 225(1850年)
材料2: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3.变革的呼声
A“十二月党人”的改革主张
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
B进步知识分子的改革主张
赫尔岑: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专制
十二月党人的思想与这些知识分子的思想一样吗?
十二月党人,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⒈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⒉改革文献:《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⒊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⒋主要内容:
⑴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⑵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⑶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
⒌改革评价:
⑴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⑵进步性:①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②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⑶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也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
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
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三、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⒈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
政治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
司法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军事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⒉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⑴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⑵工业: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
②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⑶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⑷原因: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②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
③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探究一】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军队惨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⑴直接原因——俄国军队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
⑵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济上、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
【探究二】促使俄国统治者决心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有哪些?
⑴国内:农奴制危机深重,农民运动和民主革命思潮席卷全国,动摇沙皇的统治,引起统治者震动;
⑵国际: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使统治者惊醒,希望通过改革使俄国强大,以便与西欧国家竞争。
【探究三】沙皇政府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探究四】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原因是什么?
⑴两面性:①改革的内容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了革新。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等,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②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沙皇专制仍在继续:农奴制残余还在保留;没有完全变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仍然是对立的两大阶级。
⑵根本原因: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请回答:(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录材料原文)(6分)(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3分)(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请回答:(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录材料原文)(6分)(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3分)(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请回答:(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录材料原文)(6分)(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3分)(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科目:最佳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2)农奴制度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在经济方面,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1861年以后,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世纪后期,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革。材料三中的观点认识为这场改革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1.19世纪俄国的哪些阶层的斗争冲击着农奴制和沙皇专制?2.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促使俄国统治者下定决心废除农奴制进行改革的原因有哪些?4.俄国为什么会在克什米亚战争中失败?这暴露了哪些问题?带来怎样的影响?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改革前提(1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  (2)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  (4)外部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5)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 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6)直接原因: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社会矛盾,推动农奴制改革.根本目的 维护自身统治 希望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来源:河北博才网&&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Ⅰ
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
知识与技能[来源:学,科,网][来源:]
1、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2、概述“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材料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 ,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分析,理解俄国 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克里米亚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启发内容及 活 动
学生活动设& 计
俄国(苏联)在近现代史上有那些重要改革和政策调整?
俄国发展的道路总是起起落落,在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被严重的危机所笼罩,俄国又一次站在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那么到底存在哪些危机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观看大型历史记录片《大国崛起》之《寻道图强》片断
一.&&& 改革的背景
(一) 克里木战争――加剧统治危机
1、时间:年
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
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5、力量对比:
6、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 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
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二)农奴制危机
农奴制的建立及 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特点: 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虽然这时俄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所发展,但当时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如何呢?比较19世纪中叶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公里)
29(1860年)
&封建农奴制
225(1850年)
&资本 主义
【材料】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
讨论: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制度的落后已经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指导学生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
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
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对俄国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这里的“新生阶级力量”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农奴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导致这两大阶级的发展也很薄弱,力量不够壮大,因此也都无力承 担自下而上的革命任务,也因此可以断定,当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时,只能通 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过渡:由上可知,因为农奴制度的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存在严重不足,俄国已远远落后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但你们认为沙皇会因为这个因素而痛下决心 推行改革吗?为什么?因为他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统治。只有自身统治受到威胁,甚至到无法维持时,才可能促使他从自身着手开始 改革。那么,现在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威胁呢?
(三)、变革的呼声。
1.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统治基础危机。
2.革命主义者的主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共同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小结一下:农民起义和变革呼声都属于内因。
提问:这些内因意味着什么?人民已经开始使用暴力,准备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来推翻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度。虽然没有成功,但给沙皇和贵族地主敲响了丧钟。
面对严重的内忧,沙皇首先想到的仍然不是改革,而是另外一条解决途径:战争!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摆脱国内的统治危机发动了一场战争,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克里米亚战争。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重负在战争结束前夕饮恨服毒自杀。把一副烂摊子交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而亚历山大二世就不能不对这场战争作出反思和总结,并采取适当措施来挽救严重的统治危机。
&(四)沙皇的抉择
正因为如此,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才主动推进改革。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 ―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从材料可以看出:
(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革的阻力。
(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 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3) 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具体措施:
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作用: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经济 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① 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② 农民必须付高额赎 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 农民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耕种土地的数量;而往往得到的是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年利息高达6%,只有本息还清后,农民才可拥有土地的合法权;每个男劳力前两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为代役租并一直持续到他付清赎金为止;
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C、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 身控制;
&&& D: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2.农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民暴动:
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 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
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 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 16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重的农民暴动,激进的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
三、评价农奴制改革
1、进步性:
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①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 累了大量资金。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 万公里。
2、局限性:
A、不彻底: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C、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
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3 、存在的问题:
A、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 &&& 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克里木战争的失败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1905年革命
日俄战争失败
改革不彻底
“解放”法令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
“知识分子”群体形成
农奴制危机
&思考题: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a.都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
    b.都是代表农奴主的利益。
    c.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d.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 发展。
    e.都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
不同点: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农奴制;而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课堂思考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 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版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您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国农奴制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