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宇宙究竟有多大纪录片

解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六种情形
作者:樊潇
来源:首席财务官
点击排行榜政府性债务风险究竟有多大?_网易新闻
政府性债务风险究竟有多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审计署30日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亿元。这也是我国首次摸清政府债务底数。
此外,全国各级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这两类债务均应由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还,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承担偿债责任,属政府或有债务。
今年8月至9月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万多名审计人员,对中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391个市(地、州、盟、区)、2778个县(市、区、旗)、33091个乡(镇、苏木)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共涉及73万多个项目、245万多笔债务。
审计发现,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98129.48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00.72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3110.84亿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
“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以及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审计署新闻发言人陈尘肇说。
但审计也发现,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
据陈尘肇介绍,这次审计发现并已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涉嫌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有51件,涉案人员69人,有关处理结果将适时公告。
此前,审计署曾对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过全面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上述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3369.74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16695.66亿元。
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对于政府性债务,不能独立地看一两个数据,要从国际通常使用的负债率等风险控制指标来研究。”审计署新闻发言人陈尘肇说。
政府性债务分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三类。
审计结果表明,截至去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负债率为36.74%,若将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两类或有债务折算进来,总负债率也不到40%,均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参考值;全国政府外债占GDP的比率为0.91%,远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20%的参考值;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如将两类或有债务折算进来,总债务率为113.41%,处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90%到150%的参考值范围内。此外,三类债务的逾期债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专家普遍认为,再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根本保障;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大多投向了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民生、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形成的大量优质资产可作为偿债保障,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局部风险值得关注
“我们在看到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的同时,也要警惕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但由于财税体制不完善,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往往通过举债弥补资金缺口,造成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增长较快、债务负担较重。
2011年,审计署曾对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过全面审计。两次审计结果相比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从2010年底到今年6月底,债务余额增加近4万亿元,年均增长近20%。
审计表明,截至去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从行业看,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偿还压力也较大。
此外,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部分地方和单位还存在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等问题,也容易形成局部风险。
既要“救火”也要“治本”
针对当前我国政府性债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管理现状,专家普遍认为,应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我们必须尽快提升‘救火’能力。”贾康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针对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的债务增长较快、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抓紧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止因资金链断裂导致系统性风险。
我国政府性债务问题由来已久,情况十分复杂,解决起来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审计署科研所所长崔振龙认为,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才是治本之策。他建议,一是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完善地方税体系,解决地方政策“没钱花”的问题。
针对当前部分地方领导干部“以GDP论英雄”的问题,陈尘肇表示,将把政府负债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纳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范围,强化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出现以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
(均据新华社电)
“阳光债务”迈出
化解风险第一步
审计署30日向社会公布了中国政府性债务情况,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把债务铺陈在阳光下,不仅用事实回应了社会上的种种猜测和疑问,也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正视矛盾、防控风险的信心。
近一时期,围绕我国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大小和风险程度,社会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猜测和疑问。一些国际机构还借此调低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为“唱衰中国经济”大造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市场预期和信心。
事实胜于雄辩。刚刚发布的审计结果,用大量事实和数据对比充分说明,尽管我国个别地区和行业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但总体安全可控。更为重要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一问题上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的态度,必将改善社会对化解债务风险的预期,提振市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
从“隐性债务”到“阳光债务”“透明债务”,这是我国向着防控和化解债务风险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当“阳光债务”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摆在公众面前,也为下一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
审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暴露出在局部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一些地方“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与“钱不够花”之间的矛盾,暴露出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和财税体制仍需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针对短期局部风险,尽快建立应急机制和“救火队”,还要着眼长远,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勇于面对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近期,党中央、国务院一面利用审计这一“利器”摸清债务底数,同时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积极启动了化解债务风险的工作。今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着力防控债务风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之一。
公众期盼,“阳光债务”之后,能够尽快看到一份化解债务风险的答卷。
本文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地方债第三批万亿置换风雨欲来 总规模有多大
中国商报社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地方债第三批万亿置换风雨欲来 总规模有多大
核心提示: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财政部考虑第三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额度,初步设定为1万亿元人民币。民生证券认为年内再推出第四批债务置换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商网综合】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财政部考虑第三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额度,初步设定为1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发行的地方债规模或将达3万亿元。知情人士透露,财政部仍需就有关事宜与全国人大沟通,并需国务院批准,因此发行计划尚存不确定性,最终数额亦可能调整。今年3月和6月,财政部曾两次分别下达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各1万亿元。财政部规定,发债所得资金用于偿还2013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截至日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 广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交易员颜岩在电话采访中称,中国考虑第三批地方债置换额度的消息出来后,促发了债市投资者抛盘的情绪,长短期限都有抛盘,收益率上行大约3个基点。颜岩说:&主要还是担心后续地方债供给压力会比较大。& 中国推动地方债置换,一则延后了地方政府短期内的偿付压力,缓解了地方财政风险;二则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利息负担。置换发行的地方债期限一般为3、5、7、10年,发行利率多数与同期国债收益率相当,远低于银行及信托贷款。 根据彭博统计,自5月18日江苏省率先发债以来,各省市区及计划单列市政府已经累计发行置换债券超过7400亿元。 &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7月初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下半年&我们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体现出其应有之义,包括适当扩大财政赤字&。 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17.9万亿,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2.7万亿元,可能承担救助责任的4.3万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2015年到期的有1.86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究竟有多大?民生证券报告指出,在2万亿的置换规模落定之后,财政部再次批准第三批规模为1万亿的地方债务置换,前后3万亿的债务置换着实令人疑惑,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主体主要包括融资平台公司、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根据民生证券的估算,截止2014年底融资平台公司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约11.4&万亿,而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达7.6万亿,加上未到期地方政府债券,估计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至少为24.4&万亿。&是地方政府债务到期的高峰期,民生证券估计今年到期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至少为2.8&万亿。
此次置换范围如何?前两批置换的债务范围均为2013年6月审计结果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2015年到期部分,这部分债务规模为1.8万亿,先前2万亿的置换规模理论上可以覆盖这部分债务。但这次追加1万亿的债务置换,民生证券认为2014年底地方政府债务甄别结果迟迟没有确认,置换2013年6月之后新增债务也就缺乏依据,这次的1万亿更大可能仍是对2013年6月审计结果中2015年到期债务的继续置换,针对的是或有债务以及延期债务,其中或有债务规模约0.9万亿。鉴于此,民生证券认为年内再推出第四批债务置换的可能性并不大。(编辑:邓大洪)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2009年下半年以来,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问题成为决策层和各界讨论的热点。仅从去年10月以来,这一问题至少已有三次在国务院会议上被讨论。6月10日,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年内清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并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规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