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设计师业务

88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业务?聊聊结构化思维的应用,深圳ui公司&&
同样的工作内容,有人需要1天的时间完成,有人只需要2个小时,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篇文章用一个设计实战案例,教你学会应用结构化思维。一. 写在前面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下面是一组英文字母(共14个),你是否能在 3 秒内看完并记住它们?g、c、f、e、b、a、g、d、c、f、d、a、e、b是不是感到有点吃力?如果我换一组字母,再试下。a、b、c、d、e、f、g、a、b、c、d、e、f、g现在是不是好记多了。两组字母其实是一样的,而第二组更有规律,信息分组归类更清晰,符合常人的记忆习惯,所以更容易被记住。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棘手的事情,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或者是能冒出很多点子和想法,但无法将它们组织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而另外一类人,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会不慌不忙,思路清晰,将各种问题处理得妥妥当当,井然有序,并能顺畅的表达出来。是因为他们智商过人?还是有三头六臂?都不是!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擅于运用「结构化思维」去解决问题。二. 定义与价值定义是指在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恰当的手段快速、系统地解决问题。价值1. 层次清晰帮助我们更全面以及更系统的思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且能够快速完成方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2. 便于沟通方便我们与人沟通,让他人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意思。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弱,其实本质上不是沟通问题,而是思维问题,几乎不存在思维清晰但是沟通不清的人。3. 形成知识体系互联网时代,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如果没有结构化思维,信息只是信息;如果有了结构化思维,就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每当接触到碎片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把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了。三. 应用举例作为视觉和交互设计师,会经常听见别人说:要理解产品、理解业务。可我们自己有没有仔细思考过: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业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比较容易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因为理解产品业务有利于与产品经理沟通交流;因为理解产品业务才容易做出对的设计,等等。这些结论是正确的,没错,但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得出结论的过程也无规律可循,更多的还是凭空想象出来。而利用结构化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对这个问题进行拆解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清晰完整的结论,过程如下:第一步:分解对于「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业务?」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取「理解」「产品」「关系」这三个关键词,将其分解成三个小问题:第二步:深挖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对于这个小问题,我们结合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刨根问底,自问自答:Q: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A:通过理解,可以掌握更多、更全、更有效的信息;Q:为什么设计师需要掌握这些信息?A:可以规划设计方向,确定设计目标;Q:若没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会怎样?A:事半功倍甚至做无用功,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结论一:通过对产品业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师把握方向、制定目标、做出正确的设计,更好的解决问题。对于「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这个小问题,还有没有别的结论?当然有:Q:人为什么需要理解某件事?A:理解之后,便可与他人顺畅地沟通;Q:顺畅沟通有什么好处?A: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结论二:为了能与其他部门小伙伴高效地合作,降低不必要的沟通成本,需要设计师主动了解产品业务。至此,针对第一个小问题我们已经得出了两个结论。接着,我们再去深挖第二个小问题!产品是什么?产品主要分为有形的产品和互联网产品,有形的产品包括桌子、电脑、书本等实体物品,但这些内容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互联网产品:Q:互联网产品有什么特点?A:它包含了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Q:这对设计师有什么要求?A:需要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目标之间的关系;Q:如何去平衡?A:设计师在理解产品业务的基础上,让商业化尽可能存在于无形之行中,而不伤害用户价值。结论三:行业要求设计师具备产品思维,同时这也是优秀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至此,针对第二个小问题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接着,我们再去深挖第三个小问题!设计师与 PM 之间是什么关系?Q:设计师与 PM 之间是什么关系?A:相互合作的关系;Q:设计师如何配合 PM?A:需要设计师主动献言献策,争取话语权;Q:设计师若没有话语权会有什么影响?A:很大可能会沦为被指点江山的对象,俗称美工。结论四:设计师只有在理解产品和业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才更有说服力,容易被业务方认可和采纳,同时也能体现自身的专业性。设计师与 PM 之间除了相互合作,还有别的关系吗?当然有:Q:设计师与 PM 之间还有别的什么关系?A:相互促进的关系;Q:PM 如何影响设计师?A:通过与 PM 密切交流,产品思维将不断地被设计师学习和吸收;Q:这对设计师未来发展有什么帮助?A:为设计师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如:PD(产品设计师)、UXD(用户体验设计师)等。结论五:设计师通过对产品业务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产品思维,在职业发展的路上便有了更多的优势和选择权。最后,我们整理一下得出的结论:通过对产品业务的理解,有利于设计师把握方向、制定目标、做出正确的设计,更好地解决问题;为了能与其他部门小伙伴高效地合作,降低不必要的沟通成本,需要设计师主动了解产品业务;行业要求设计师具备产品思维,同时这也是优秀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设计师只有在理解产品和业务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才更有说服力,容易被业务方认可和采纳,同时也能体现自身的专业性;设计师通过对产品业务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产品思维,在职业发展的路上便有了更多的优势和选择权。对于「为什么设计师需要理解产品业务?」这个大问题,运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我们已经得出至少五个结论,每个结论都进行了层层推导和深入分析,思路清晰而完整。四. 结构化思维的其他类型1. 层级结构有时也称为树状结构或中心辐射结构,—节点与其他相关节点之间存在父级或子级的关系。(上文对案例的分析采用的就是层级结构这种类型)2. 矩阵结构允许用户在节点与节点之间沿着两个或更多的「维度」移动。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某些用户想通过价格来浏览产品,而其他人偏偏希望能通过产品的品牌或者颜色来浏览,那么矩阵结构就可以同时容纳这几种不同用户的需求。3. 自然结构不会遵循任何一致的模式。节点是逐一被连接起来的,同时这种结构没有太强烈的「分类」概念。 如果你想要鼓励自由探险的感觉,比如游戏娱乐产品,那自然结构可能会是个更好的选择。4. 线性结构连贯的语言流程是最基本的信息结构类型,而且处理它的装置早已被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大脑中了。书、文章、音乐和录像全部都被设计成一种线性的体验。五. 回顾小结本文介绍了结构化思维的定义及其价值,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由浅入深地展示出结构化思维的思考过程,最后罗列了结构化思维的其他几种类型和各自最佳的应用场景。结构化思维的用处非常广泛且高效,我主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和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心得分享。当然,结构化思维的学问远不止我提到的这些,比如,它还有「MECE」基本原则、「2H5W」分析流程、「TOPS」表达方式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 Google 了解一下。最后,留个思考题给大家:「同样的工作内容,有人需要1天的时间完成,有人只需要2个小时,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按照我上面提到的两个步骤(分解和深挖),从时间管理、任务规划、精力分配等方面尝试分析一下,你会发现很多你之前想不清的问题都可以靠结构化的方式去分析和理解,或许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有一定的帮助喔!关注从业务理解到落地教你如何进行产品设计_青年创业网
从业务理解到落地教你如何进行产品设计
来公司3个月,针对这期间的工作,关于产品设计的过程与经验,做一个小结。
1 、业务理解
作为一名产品,对公司的业务体系首先要有认识和了解,这个是后面做产品与功能设计的基础。
公司的业务市场有多大,现状,竞争如何?是一个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存量市场,一般用户习惯已经培育完成,而且都有大公司竞争;而增量市场,表面上知道的人比较少,不为多数人熟知,但趋势、国外对比情况、用户需求、资本市场等方面,预估以后会不断增长的市场。而公司,一般都会选择增量垂直市场去切入。比如口腔健康领域,95%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口腔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人们目前对口腔问题的关注度比较弱。
对于来说,要从全面的观点看,整个业务流程涉及的角色(可能是人群也可能是公司)都有哪些,他们的现状、问题和需求有什么。平时多关注生活,看时事,看新闻,了解咨询,有助于了解需求。比如对于医生来说,现状是公立医院收入低,与其学历、经验投入等不成正比,但又被体制、职称、学术结果等捆绑。最后,对于他们的问题,我们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再比如对于uber来说,给用户提供的价值是随时打车(即时性 快捷 舒适 体验),而对于司机来说,则是空闲时间的利用以及接单过程中的车辆合理调度分配(这也是打车算法的核心)。另外,现在很多O2O,其实只是个流量平台,只要有钱能烧就能用,因此都陷入资本烧钱与单一价值的怪圈。对于创业公司,应该深挖价值。
分析市场、用户后,需要对产品体系有个大概认知。有多少种用户,每种用户是否需要做产品来满足业务与用户需求,如果需要,那需要多少个产品。比如有道,同样针对翻译需求,出了有道词典与有道翻译官,或许有道认为两个产品的用户有比较大的细分差别。有道翻译官更多的是针对出国人群,而有道词典则是大众化一般学习与查询需求。对于O2O来说,分为用户端与后端,一般分别用一种产品来满足需求,也一般会把用户当做业务重点与来源,将后端(医生 司机 餐馆)等当做接入资源。
2 、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本质上是将产品经理对业务、用户需求、用户问题的理解导入成解决方案的过程。随业务与公司不断发展中,也需要保持对这些方面的关注与思考。
线上线下流程
对于O2O来说,线上线下流程是个框架,相当于人体骨骼一样,而其他的页面与有形的东西则像是肌肉,都是依附在流程设计之上。
线上线下流程需要分清:阶段、操作、状态。阶段是不同状态的集合,而每一个操作则会导致产生不同的状态,每一种状态的产生只会有一个操作行为。按照这种思路,想想餐饮O2O。
以上只是大概的流程,实际过程中还涉及到支付方式、意外等不同的情况会更复杂。
其实,很多的用户价值与功能,在整理好流程后,都可以从流程出发去构思。比如下单阶段,怎样帮助用户做决策;支付行为怎样简单;配送如何智能化与方便等。
使用流程设计
即用户从进入App或者其他产品,跑完整个功能与业务的过程。总结,有几个要点与原则需要注意:
1 入口设计:穷举一共可能有多少个入口,哪种入口更好更贴合用户认知需求。比如微医的挂号功能设入口,可以以医院、科室、疾病、问题表征等作为入口,而结合用户一般线下看病的过程,大多数人都是先选医院、再选科室、再到医生,因此这条路径应该设置为常规入口。另外还有一些非常规性入口,比如从问题描述--&人工筛选医生,跨过医院,通过人工来减少流程。
2 降低门槛,先体验:常见的如先浏览,当需要下单时,再注册或者填写更多个人信息。当然,也有为了保证用户的纯粹性、社区的文化或者其他诉求,门槛设置非常高,比如B站,注册升级要填写一大堆难懂的问题。
3 页面与跳转尽量少。可采用合并、非常规操作适当隐藏、合适的导航设计等方法缩短。
4 闭环: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应该尽量闭环,而不是仅仅提出问题或者解决方案。多想想还能做什么帮助用户。比如关于疾病的自我诊断,诊断结果出来后如何帮助用户选择医生或者引导其他解决方案,并达到我们的业务诉求。现在很多的垂直O2O的做法都是社区+商城的形式,而好的做法是社区内容与商城紧密结合,用户在社区中发现适合自己的产品或者受到安利,便会直接去收藏或者下单。一个产品有很多功能,这些功能能否紧密结合,给出完整的链条,都需要思考。
1 最基本的还是从用户价值与需求出发,而这点便需要对业务非常熟悉与了解。
2 运营、BD等接触用户与商户,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以及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明确的需求或者是问题,也是功能设计的来源之一
3 靠自己去思考,多使用产品发现问题
首先需要根据功能设计与用户场景,厘清页面目的。这个页面是要展示用户详细信息或者仅仅是一个入口,需要吸引用户;是全局汇总导航功能还是具体操作页面等。
然后穷举出所有的页面信息有哪些,比如关于诊所资料:
然后根据页面目的,明确重要性与优先级。不重要的隐藏或者去掉,重要的留下并放在显著位置。
根据流程、功能、页面信息,输出给设计与开发的原型。也有几个点需要注意:
1 页面的信息密集度:移动设备屏幕小,不要堆积内容,要考虑留白,方便阅读。非主干内容可做跳转、隐藏、删除等。
2 控件选择:控件是从底部还是上部弹出,控件的样式等,都是非常影响用户体验的地方
3 多套方案设计:不要仅满足于一套方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我们是做了很多假设的,用户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用户在意这点不在意那点,用户知道这个不知道那个等等,而且流程、功能、页面信息等都参杂了很多假设,所以设计多套原型,自己做对比、和其他人讨论、了解等都是必须的。
4 审视技术可行性:虽然产品经理不是技术,但需要对技术的实现逻辑与难度有大概的了解。技术分为前端与后端,前端的一般都能看得到,但后端的东西往往更关键。可以多看看后端的表信息,对了解技术实现很有帮助。
产品设计交付后,需要把控开发过程。整个要经常和开发排计划。整个应该是产品走到最前面,设计居中,开发在最后面的位置。
分清优先级与简单难易程度。一般而言,和业务流程相关、影响到用户跑完流程的功能优先级高;根据公司的阶段,当运营需要大举往外扩张的阶段,需要的产品(比如作为引流的优惠券与分享)优先级高;而初期,即使有些体验上不好的地方,也可通过运营 客服 BD等人工指引用户。
同时简单的功能,可以见缝插针的做。
人 功能 时间节点三个要素。谁来开发什么功能,在什么时间点完成。一般一个功能的测试与设计调整需要安排2~3天时间。
最新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榜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师如何进行业务分析 - 设计 - 伯乐在线
& 设计师如何进行业务分析
在4月初回归了团队,开始接手新的业务,根据平时看的书以及其他设计师的设计沉淀了解到,作为交互设计师对业务的了解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设计师刚开始接到产品经理给的需求时不会急着画交互稿做设计,而是花费很多时间及精力去分析梳理业务,甚至有时候会帮助PD一起来整理业务逻辑。如果一个设计师在给其他人员讲自己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对上级),被问及“这里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是这些功能逻辑”等业务上的问题而不知道如何回答时,就会显得非常得不专业。
还有一些设计师尤其是像我这种没什么实战经验的新人,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在进行业务分析时,就会比较碎片化,拿着这样的分析结果进行设计以及和其他成员交流起来就非常困难。在此,经过学习大牛们的设计套路,分析整理了一套业务分析流程,用以指导以后的项目。
1.了解项目背景
了解项目背景很重要,因为你在后续时间需要和多人多次描述你的项目,我现在接手的一个项目业务逻辑非常复杂,而且之前也没接触过这类平台的项目,所以PD很耐心地跟我讲解这个项目的由来、原因、展望等等,进行多次充分沟通,这样在后续跟其他同学描述你的项目时(尤其是上级)就可以很清楚的复述出来。做好前期的沟通工作对后续项目的进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般来说,项目背景主要是:
1为什么做why: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有什么原因导致需要做?用户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需要做?现在的产品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是即将迎来XX节日需要做这样的活动?用户为什么要来使用这个产品?等等
2给谁做who:目标用户是谁?谁来使用这个产品?谁能看到这个产品?产品涉及的各方人员有哪些?等等
3做什么what:产品具有哪些功能?能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等等
4怎么做how:用户如何使用这些功能?这些功能如何实现?以及项目的排期是怎样的?等等
2.定位业务目标和设计目标
理解了项目背景后,设计师需要定位出业务目标和设计目标,《五导家设计法》中对两者的定义是:
1业务目标:用[某策略]给目标用户带来[某价值],以实现[某变现方式]。
2设计目标:用[某设计策略]给目标用户带来[某价值],以助力[某变现方式]。
我个人觉得这个定义已经属于哲学层面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我自己读过很多遍这段内容但在分析时还是很难运用起来,而且很多项目其实只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并不会细化到这样的颗粒度。于是我去我们平台查阅了一些设计师的分析部分内容,整理组织一下发现大致的信息是这样的:
接着继续细化其中的规律整理得出两个目标的描述方式:
主要是这几部分,可以组合其中一部分作为业务目标,例如:
1.以XX策略为用户提供利益点,提高用户在网站平台的上线占有率
2.通过XX功能为用户满足便捷搜索需求,从而提升用户在网站平台的使用效率,实现XX目标
案例中的设计目标其实结构和业务目标基本一致,由于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能找到的分析案例有限,所以只说个人的理解:设计目标是相对业务目标更加具体化的策略和实现方式。其描述方式同样可以使用上面总结出来的套路,例如:
1.用户1通过XX功能进行设定活动目标和XX方式,并在必要时进行XX操作,以帮助完成目标。
2.用户2在XX平台进行活动配置,并查看实时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
3.场景化业务流程
PD在给设计师描述项目时,一般会讲解业务的流程图,常常比较复杂,且涉及各方资源模块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理解整个项目的情况,但在设计分析时,一方面业务流程中的很多内容与设计无关,太多内容会对设计师的判断产生干扰,以致找不到设计环节需要关注的核心信息;另一方面业务流程图缺少一些细节内容或没有涉及每一个需要考虑的元素,造成最后产出方案时的设计缺失。所以在了解完业务后设计师需要以用户的角度来场景化业务流程。通过梳理细化流程图,设计师也可以更好的理解项目并查漏补缺每一个元素,以帮助PD进行项目核心信息判断及风险预估。
像我最近的项目中,业务流程复杂,涉及很多后端、算法的功能模块,甚至一些线下的人肉操作模块。涉及三方人员(后台管理人员、商家和平台),所以我就分用户按场景进行流程分析梳理,列出所有的操作路径以及各种状态,一方面检查每一个元素帮助自己理解业务,另一方面也常常能发现一些核心问题,并反馈给PD沟通,得到“这是个好问题,我怎么没想到”,“你理解地很到位”这样的赞赏。
PD给的业务流程:
设计师进行再梳理后的用户操作流程:
1.基本流程
2.用户1 操作流程
3.用户2操作流程
4.找出项目的核心信息
需要罗列出来的项目核心信息主要包括:
1用户背景:用户有哪些特征(基本特征和行为特征)?产品的使用经验?
2功能类型:产品有哪些功能类型?各种功能之间有何联系及限制?
3关键功能:最核心的功能是什么?操作是否便捷?
4关键场景:最关键的使用场景是什么?这个场景的特征有哪些?会有哪些影响因素?
5运行机制等:产品功能、算法、技术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这个虽然是技术上的内容,但是设计师也需要了解清楚,以便设计的方案更接地气)
做这样的工作有以下好处:
一方面,可以和PD共同确立项目设计的重点,检验自己对项目的理解是否与PD一致,便于后续能够做出出彩的地方。有时候甚至可以圈定大家各自工作的职责范围及重点。
另一方面,在与项目组其他不了解业务的人员进行沟通时,也会更加方便,将带有这样分析内容的设计方案交付给他们能助其更容易理解并抓住重点。
5.记录问题点
记录分析业务中的问题点,与PD讨论确定下来,并且一定要达成一致!这样在与别人交流方案时,当他们问及同样的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答并说服他们。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合理之处欢迎指正~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关于设计频道
分享UI、网页、交互、用户体验设计和各种设计教程。
新浪微博:
设计频道微信公众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7 伯乐在线同样的工作内容,有人需要1天的时间完成,有人只需要2个小时,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篇文章用一个设计实战案例,教你学会应用结构化思维。 一. 写在前面 开...
编者按:电影是一门神奇的语言,它既是艺术的载体同时也是艺术的包装品,不需要高昂的阅读成本,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它、感受它。电影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灵感、陶...
移动端屏幕越来越大,但用户对内容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如何在有限的屏幕内透出更多的内容,是设计师们研究的重点。 常用的内容拓展设计有:Y 方向 List...
让大家久等了,我们人气极旺的零基础手绘课本周就开始上课了。上一期因名额限制没能学习的这一期不要错过了噢。大家都知道会手绘确实有很多好处,不妨来看看具体...
@戴小维Saki :为什么要学会方法论?身为交互设计师,行走江湖,怎么能没有一两个贴身护法傍身?!当我们还是新人菜鸟时,总会有遇到部分产品同学或者开...
@喪心病狂十六夜貓 :当用户打开网站落地页时,如何才能通过设计引导他们进行下一步行动,顺便留个好印象呢,今天这篇总结了6个实用的小技巧,一起来收。 ...
随着网站的不断发展,网站本身的架构会不断变化,页面和内容会在重设计过程中不断调整,被重新定向。网站本身的优化,往往不可避免地让一部分内容不再那么容易被...
@谢思靖 :
对比是视觉设计中非常常用以及常见的设计技巧之一,甚至我个人觉得对比是设计中最最重要的要点。 今天会给大家介绍5种直观简单的对比方法。 ...
悬浮操作按钮(Floating Action Button,FAB),或者说悬浮按钮,是 Android 应用中最常见的一个控件。悬浮按钮通常是圆形,...
阿本:就在刚刚举办的 Microsoft Build 2017 中,微软对外公布了它们最新的设计语言——“Fluent Design System”,...
@小啊小二饼 :MBE 最近也走起了渐变风,但是依然简洁又可爱,不过教程很基础,作为小白入门AI 是不二之选。 每日更新有着看不完的教程,想学PS、A...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的54.9%上升了2.9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2.7%,较2012年的58.2%下降了5.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38.3%,较2012年的45.2%下降了6.
在台北电脑展Computex 2014期间,微软的Nick Parker以及Tony Prophet在台上进行了演讲并表述了微软对于计算机行业的愿景。与此同时,微软也展示了不少WP设备以及最新版本的Windows 8.1系统。
In the early hours of June 4th, the New York Police Department raided the General Ulysses S. Grant and Manhattanville housing projects in West Harlem. Its biggest gang raid ever, it saw 40 suspects arrested—and it was masterminded by mining over 1 million Facebook posts.Read more...
七年前,在皇后大学读生物医学的学生 Justin Lee 就开始构思了自己的“物联网”产品。他没有选择灯泡、面包机、开关等电子设备来改造,“我想要把计算机放在一样人类最常见的物品上。
If you get a suspiciously brief email from Sage pointing out an unpaid invoice, then be very careful about what action you take.Read more: //be-warned-sage-scam-invoice-email-is-doing-the-rounds/
我们一般直接为canvas元素设置width与height属性来指定大小,但是,当我们使用css设置canvas元素大小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坐标偏移,图形缩放等,根据原因在于canvas元素尺寸与绘图表面尺寸的区别
苹果又在日发布会海报上设下了悬念,Wish we could say more,除了新款苹果手机外,more意味着可能还有新产品发布。很多科技文章都预测苹果除了4.7寸和5.
If you want to experience what it's like to wear a real-life spacesuit, you can go to one of two places: Russia or Brooklyn. (Or, you know, space.) We took the easy route and recently paid a visit to Final Frontier Design in the Brooklyn Navy yard to try on the outfit of an astronaut. Read more...
- 浪漫都市的一抹华丽新彩
大连日电 /美通社/ -- 大连君悦酒店于近期正式开门纳客。
G指的是Generation,也就是“代”的意思,所以1G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意思,2G、3G、4G就分别指第二、三、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计师与业务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