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战争爆发mp3 下载后,政治就应听任战争自由的发展吗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冷战的终结带给美国两大战果:主要敌手苏联分崩离析,而美国自身的联盟体系不但没有随之消散,反而有所扩展。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衰退不断加速,日本陷于滞胀状态,而美国却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富活力的经济扩张期之一。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建立自己“领导”下的世界秩序的步伐迅速加快了。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决心“承担领导世界责任”所采取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
海湾战争直接起因于海湾危机。伊拉克以“偷采和低价倾销石油”,并“拒不做出赔偿”为由,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面积仅1.78万平方公里、人口230万(2001年)的弹丸小国科威特,并公然宣布吞并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
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占领遭到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反对。海湾危机爆发前,伊拉克与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关系友好,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较密切。海湾危机爆发后,阿拉伯国家不同程度地反对和谴责伊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吞并,其中有8个阿拉伯国家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制止伊拉克侵略的多国部队。
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占领和吞并遭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与谴责。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1个谴责与制裁伊拉克的决议,有100多个国家参加了对伊制裁,其中美国的反对最为强烈。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会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以后“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伊拉克无视联合国的决议和各国谴责,拒不撤军。面对全世界的声讨和蜂拥而至的有20多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萨达姆居然在安理会“最后通牒”生效前4天的1991年1月11日再次提出了撤出科威特的交换条件——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领土。
伊拉克以武力吞并科威特为美国染指海湾提供了良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资源,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从1991年1月17日凌晨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分别向海湾调兵遣将,组成多国部队,先后对伊拉克实施“沙漠盾牌”、“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等军事行动,收复科威特城,并包围了伊军共和国卫队的3个步兵师和1个半装甲师,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海湾战争的爆发是与萨达姆·侯赛因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上台的萨达姆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物,他的远大抱负是:实现2500年前的巴比伦帝国梦,消灭以色列,完成统一阿拉伯世界的宏愿。事实上,早在1975年,他就提出过所谓的“世界六个中心论”:美、苏、西欧、日本、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是世界六大中心,而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则是伊拉克。为了争雄海湾,争当阿拉伯世界的盟主,他首先与伊朗进行了持续8年之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然后立即把目光转达向邻国科威特。
科威特位于亚洲西部波斯湾西北岸,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科威特历史上曾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下属的一个县,1899年被英国侵占,其后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奥斯曼帝国衰退后,伊拉克于1932年独立,参照l913年英奥双边协议与科威特划分了边界。l961年6月l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但伊拉克一直强调科威特是“伊拉克整体的一部分”,遭到科威特反对。l963年伊拉克爆发革命,上台的复兴党政府承认科威特独立,两国签署了伊科边界协议,但科伊之间仍有l60公里长的边界尚未划定。长期以来,伊拉克的统治者不断对科威特提出领土要求。
两伊战争结束后,为掌握波斯湾出海口的主动权,改善自己在海湾地区不利的地理条件,伊拉克在与科威特的边界谈判中,要求科威特割让位于海湾北端科威特海岸的沃尔拜岛和布比延岛。伊拉克对科威特的边界和领土要求与石油资源有关。科威特得天独厚,地下有三个特大型含油构造,并一直延伸到周围邻国,形成盆状。科威特处于盆底,周围石油皆向盆底涌流,使科威特油田多年储量不减。伊拉克部分油田则位于盆壁。伊拉克遂指责科威特在伊拉克边境采油影响自己,并要求赔偿24亿美元的损失费,同时还提出要科威特让出在两国边境地带同鲁迈拉油田相连接的一个油田。伊拉克还指责科威特不遵守欧佩克的采油限额,造成世界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近140亿美元的损失。此外,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曾欠科威特12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声称其与伊朗的战争是为了“保卫阿拉伯世界”,科威特应一笔勾销这笔债务。伊拉克的这些要求均遭到科威特的拒绝。1990年8月25日,萨达姆在会见随同瓦尔德海姆总统访问巴格达的奥地利记者时声称:“没有科威特这个国家。它是美国情报机构制造出来,建立这个国家是为了剥夺伊拉克的出海口。”同时,他还强调说:“伊拉克的版图是从伊拉克北部边境的扎胡到科威特南端的大海。”
有学者认为,海湾危机的发生是美国为了“重返中东”、在中东地区实施有计划的战略误导的结果。据60年代曾长期担任美司法部长的克拉克披露的材料,早在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后不久,美国就挑动伊拉克借阿拉伯河争端进攻伊朗,结果引发一场持续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为了遏制海湾国家支持伊拉克,对前往科威特和沙特装油的各国油轮实施袭击。应科威特的要求,美国舰队从l987年7月22日开始以“护航”为由,进驻波斯湾,随后又成立了“中东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加强所驻海湾美军各部之间的协调。这标志着美国军事力量正式进入海湾地区。
两伊战争爆发后,里根政府在表面上保持中立,但私底下向伊拉克倾斜。那时侯,在美国政府看来,无论是以萨达姆为总统、以“统一、自由、社会主义”为旗帜的伊拉克,还是以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为宗教领袖、以什叶派伊斯兰教义为立国准则的伊朗,都是敌视美国的邪恶势力,但前者被美国政府视为“两个邪恶势力中较次要的一个”。不仅是与伊朗相比,就是在整个海湾地区,伊拉克那时在美国眼中也只是一个“小邪恶”。到了1984年,美国对伊拉克的偏倚就更为明显了。就在那一年,美伊恢复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美国还把伊拉克从支持恐怖主义的黑名单上划去。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秘密的帮助伊拉克攻打伊朗。据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伊拉克问题顾问波拉克说:“我们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情报,这些情报对伊拉克打败伊朗显然有关键作用。”
  就在美国开始向萨达姆提供情报后不久,美国军队更是秘密地直接参与对伊朗的作战。美国的直升机从海湾一个秘密的平台袭击伊朗。1988年4月,当伊拉克开始对伊朗实施大规模进攻的时候,美军已经摧毁了伊朗的主要海军。
另外,美国政府还向伊拉克提供许多技术,包括允许向其出口超型计算机、工作母机,甚至炭疽热技术。现在,美国声称伊拉克拥有生物武器,而实际上这是以前纵容伊拉克的恶果之一。
在同一年,两伊战争结束,新上台的美国总统布什决定与萨达姆和好如初。实际上在他任期的第一年,布什签署了一份秘密文件,准备与伊拉克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在8年的战争中,两伊死伤人数达100多万。据估计,两伊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至少推迟20至30年,却使美国军舰名正言顺地进驻了海湾。
尽管美国及其盟国在海湾战争上取得了巨大胜利,最后他们仍然决定让萨达姆继续坐在台上。实际上,在海湾战争中,许多的伊拉克人起来反对萨达姆,如伊北部的库尔德人和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他们都希望得到美国的帮助。但是美国对“倒萨”显然缺乏兴趣,声称这是伊拉克的内政,美国不会干涉。最终,伊拉克反对派被萨达姆残酷地镇压下去。
  据波拉克说:“美国方面主要是害怕伊拉克会分裂成各个人种和宗教的势力,这会给伊朗提供了新的机会。”在那时候,美国更为仇视的还是伊朗,而不是伊拉克。因此,W·布什政府极力拥护联合国的第687号决议案,派遣武器核查小组进驻巴格达,白宫也撤回在伊拉克的美军部队。就是这样,在海湾战争结束后,萨达姆依然稳坐台上,而美国对伊拉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要依靠联合国检查小组牵制伊拉克。于是,美伊之间这种不正常的关系继续发展。1993年,白宫的主人是比尔·克林顿,克林顿政府不但没有将推翻萨达姆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甚至想和萨达姆改善关系。早在1992年竞选总统期间,克林顿就曾经说过,他相信“回光返照”,如果萨达姆改变他的政策,美国会考虑与伊拉克改善关系。
美国一面支持科威特要求伊拉克偿还300亿美元债款,并压低世界石油价格激化伊科矛盾;一面又制造不干预阿拉伯国家冲突的假象,并秘密向伊拉克出售军民两用设备,使之加深错觉。甚至就在战争爆发前的7月24日,美国国务院还指示驻伊大使向伊拉克表明美国无意介入伊科冲突。沙特阿拉伯亲王哈立德在战后指出,“这些错误的外交信号一定毫无疑问地鼓励了萨达姆采取行动。”在海湾战争期间任法国国防部长的舍尔芒内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故意鼓励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以消除伊拉克对石油市场、以色列的安全和海湾地区安全的威胁。
两伊战争后,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日益彰显,成为对美国中东战略的最大挑战者。1993年美国中情局发现萨达姆与一起暗杀老布什的阴谋有关,这一事件令美国人对萨达姆的希望彻底幻灭了。为了报复这起暗杀阴谋,克林顿下令美军向伊拉克投掷了一枚巡航导弹。1996年,美国再向伊拉克发射了另一枚巡航导弹,此后,美国的牵制政策开始行不通了,因为美国的盟友,特别是俄罗斯和法国急着要和伊拉克恢复生意往来,而联合国武器调查团也一再受挫,1998年11月,他们离开了伊拉克。1998年12月,美国对伊拉克制定了新的政策--改变巴格达政权。克林顿说:“结束威胁的最好办法就是出现一个新的伊拉克政府。”美国将从金钱上资助伊拉克反对派,推翻萨达姆政权。但新的法案并不切实际。
1990年6月,伊拉克副总理哈马迪出访海湾诸国,要求将石油生产提高到极限,但一无所获,他与科威特领导人的会晤更是不欢而散。7月10日和11日,伊拉克、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的石油部长在吉达就石油配额分歧达成协议,但科威特石油大臣拉希德次日却宣布,科威特将在3个月后不再遵守承诺。萨达姆大为恼火,于7月16日召集亲信制订了一项入侵科威特的计划,并于25日会见美国驻巴格达大使格拉斯皮,试探美国的反应。格拉斯皮表示,美国将不干涉阿拉伯国家的内部冲突。
美国的战略误导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参与决策、制定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的只有国家最高决策部门的核心机构和专门组建的秘密班子,美国大量采用欺骗手段,甚至对中立国家、甚至盟国进行战略欺骗,以使他们盲目地“配合美国行动”。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参加多国部队的国家达到了39个,兵力达80余万人。与多国部队对垒的伊拉克也动员了120万兵力,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54万大军。多国部队不仅在空、海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科威特战区的地面部队与伊军也大体持平,在装备上则大大优于伊军,战争的胜负早已注定。这场战争共分两个阶段。1991年1月17日至2月23日为第一阶段,历时38天,是空袭作战阶段。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等10国空军参加了空袭作战行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动用2000多架作战飞机,对伊拉克共进行10万余架次空袭,平均每天出动2600多架次。在这些空袭作战行动中,85%为美军飞机。在出动的空袭中,50%的飞机执行轰炸和战斗掩护任务,总投弹量达20万吨。在海湾战争开战前24小时,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即“白雪”行动,造成伊军大部分通信联络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第一阶段空袭的主要战略目标主要集中于三大系统。连续大规模袭击伊拉克的还击力量系统,包括地对地导弹发射装置、核设施、生化武器工厂等;连续大规模袭击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其中包括雷达、机场、机库、防空导弹等;连续大规模袭击伊拉克的指挥中枢系统,包括情报、通讯、指挥控制系统等。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使伊拉克作战指挥失灵,丧失战争升级能力,剥夺伊拉克的反击能力,确保多国部队掌握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和制空权。
第一阶段初期,伊拉克主要利用战前准备好的大量地下设施,采用以“藏”为主的方针,较有成效地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挫败了美军空战制胜、速战速决的企图,迫使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延长空袭作战时间。伊拉克为改变被动挨打局面,向以色列发射了35枚地对地导弹,其中17枚被以色列“爱国者号”拦截;对沙特阿拉伯发射36枚导弹,其中28枚被拦截。伊拉克发射的导弹对战局的发展未能产生实际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连续大规模空袭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伊拉克损失惨重,指挥控制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战争潜力大为削弱,其作战部队后勤补给线基本被切断,科威特战区伊拉克军队地面一线部队14个师的战斗力被削弱50%以上,二线部队战斗力只剩下50%到75%。
1991年2月24到28日为海湾战争的第二阶段,历时4天,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的阶段。地面战斗进行了100小时,故被称为“100小时战斗”。多国部队中,出兵参加地面作战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阿曼,共计11个国家(其中有8个是阿拉伯国家)。多国部队制定的作战方案的特点是,周密准备,密切配合;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空中地面火力密切配合,同时压制战役全纵深;用兵一反常规,着眼全局取胜;充分发挥装甲部队的机动能力,实施快速突击;大纵深分割包围,实施一翼卷击;空降密切配合,进行前后夹击。大势已去的萨达姆只坚持了不到两天,在26日深夜宣布“科威特不再是伊拉克的一部分”。美国联军部队只花了4天的时间就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伊拉克军队。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于28日8时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历时42天。由于交战双方实力对比十分悬殊,整个战争期间,伊拉克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38天地毯式的大规模空袭、轰炸,而地面作战行动仅为100个小时。战争结果使伊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17.5万人被俘,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成为贫铀弹实验场。美国核物理学家道格拉斯统计,美英两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投下了394万枚、总计300多吨的贫铀弹,摧毁了上千辆伊拉克坦克,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近年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儿童医院出生的婴儿患白血病、癌症和先天性畸形的比例,比海湾战争前增加了4.6倍。联合国方面提供的资料也表明,伊拉克成年人的癌症发病率是战前的7倍。专门研究海湾战争后遗症的伊拉克专家最近说,伊拉克南部地区现在的放射物含量是其他地区的10倍多。
多国部队彻底把伊拉克侵略军赶出了科威特,可是,随着科威特的解放,人类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毒害。在逃离科威特时,伊拉克侵略军放了一把国际大火,烧毁了科威特无数的油田、油罐和房屋、树林等。多国部队摧毁的伊拉克化学武器工厂、核反应堆,加上伊拉克摧毁的科威特石油工厂等等,释放出巨量的污染物质,污染了世界的大气,特别是波斯湾、阿拉伯湾海域的土壤、水体遭到了空前的石油污染。尽管整个战争只持续了6周,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短的一场国际战争。但是,正是基于海湾战争对环境,尤其是海湾地区环境的巨大破坏,世界才将海湾战争爆发的那天称为第三个世界文明史上的黑色日。在联合国部队发起进攻之后,伊拉克侵略军疯了,从1月25日开始,将科威特油井的石油向海湾倾倒,上百万吨原油覆盖了昔日碧波荡漾的波斯湾,一天之内就形成了宽3千米、长15千米的石油带。一望无际的原油带,随着滚滚海浪涌向沿岸和阿拉伯海湾。如果从空中俯视,这条宽宽的原油带像一块黑布覆盖在海面上。与此同时,在多国部队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的伊拉克侵略军,在撤离科威特时丧心病狂地炸毁了科威特境内几乎所有的油井、油罐和石油加工厂,巨量的原油及其产品源源不断地从陆地向海湾流淌。原油从363口井中喷射而出,几乎浸透了所有经过的土地,土壤变得油乎乎的。不仅仅如此,从油井中喷射而出的原油还在土壤表面冲成了一股股小河,昼夜不停地流向波斯湾。在波斯湾海域,一条宽15千米、长90千米、厚200毫米的油带随着海浪在翻滚。蔚蓝色的波斯湾顿时变成了黑色的死亡之海。在这层厚厚的原油膜下,无数生命窒息而死。站在海岸上,一眼望去,只见黑色的死鱼、死虾、死鸟覆盖着整个海面,臭气熏天。顺着海流,这条原油带以每天40千米的速度漂向阿拉伯海湾,沿途拖出了一条面积将近200平方千米的油海,污染了200多千米的海岸线。
伊拉克的这种行径首先对波斯湾沿岸国家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海湾沿岸有8个国家,即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因为这些国家的生活、生产用水都靠淡化海湾的海水,所以伊拉克向海湾倾倒的原油对这8个国家都构成了威胁。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受到的威胁更大。这个国家每天得从海湾中淡化上亿吨的海水才能满足国内生活、生产的需要,国内70%的饮用水来自海湾的淡化水。由于海湾遭到原油污染,这些国家不得不关闭海湾的一些海水淡化工厂。其次原油带严重破坏了整个海湾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百万吨原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层完全挡住了阳光,使波斯湾、阿拉伯海湾的绝大多数海面变成了“黑屋”。许多靠阳光生存的海洋微生物、植物,如海带、海藻等面临着死亡。许多海洋动物,特别是鸟类,不但整个身体被原油包裹住了,而且石油浸入了体内,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随着动植物的大量死亡,海湾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恐怕几十年难以恢复。海湾的渔业自然也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摧残。受到威胁的还有这些国家靠淡化海水浇灌的陆地植被。海湾国家绝大多数国土为沙漠,因此,绿化代价十分昂贵,种活一棵树大概需要耗资上百美元。几十年来,这些国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沙漠上终于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洲。可是现在,这些绿洲的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更加严重的危害恐怕在几十年后才会显现。许多原油的大分子物质沉淀海底,与海水中某些物质不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各种各样有害的物质。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海洋生物链,不断富集,最后毒害食用波斯湾、阿拉伯海湾海产品的人们。
伊拉克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现代化局部战争,它是在东西方关系缓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对国际战略新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伊拉克在战前的20多年中,一直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法国和中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战略盟友,也是他们重要的军火出口市场。1991年海湾战争的结果使前苏联、法国和中国在海湾地区战略上丧失了立足点,经济上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他们数百亿美元的巨额债务成为烂账,经济上损失惨重。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许多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其害。例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泰国、韩国等许多国家过去在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有广泛的经济往来,众多的工程项目以及劳务输出关系,以及石油进口关系。海湾战争使他们无故受害。例如中国仅接回在伊科的劳务人员一项开支就达5000万美元,而中国在伊拉克和科威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物资、设备难以收回。
在海湾战争中得益最大的是美国。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觊觎中东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在90年代以前的两极对抗期间,因苏联和法国在中东的重要影响,美国企图控制中东的努力进展有限。随着国际形势的进展,苏联的收缩和东欧政局剧变,特别是海湾战争的发生,美国在国际上,特别是中东的影响力迅速增强。海湾战争后,许多阿拉伯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海湾六国,它们同美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尤其在安全方面对对美国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美国在海湾保留了以海空军为主,并有少量地面部队的军事存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海湾安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着手致力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海湾战争使伊拉克受到沉重打击,并从此遭到国际社会十多年的制裁。美国却乘机派遣大批军队常驻海湾,为其进一步控制海湾乃至中东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战后美国伙同英国几乎垄断了科威特价值上千亿美元的巨额重建工程,以及海湾各国几乎同样数额的巨额军火定单,在经济上捞足了好处。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也有人认为海湾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1991年10月30日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的全面启动,这其中重要原因是海湾战争改变了中东格局。首先,海湾战争使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为首的亲美势力的影响增强,甚至叙利亚也以海湾战争反伊联盟一员的姿态,改变自己的原来的激进形象,努力改善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同埃及和海湾六国共同就战后海湾安全问题发表了“大马士革宣言”,建立了以埃、叙、沙为轴心的八国联盟。此外,在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中支持伊拉克的巴解组织为了改变战后被动孤立的处境也适时调整了战略,对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
1991年海湾战争使阿拉伯世界损失惨重。科威特成了火海和雷场,沙特与海湾各国成了西方的军营和靶场。反美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有所增长。阿拉伯世界有相当一部分人把海湾战争看作和过去的历次中东战争一样,是阿拉伯民族的又一次失败和耻辱,认为削弱伊拉克不利于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抗衡,因此强化了他们对美国的仇恨。海湾战争后,在中东地区,特别是在埃及、沙特等一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里,反美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活动十分猖獗,他们的恐怖活动的矛头不仅指向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而且也指向本国政府的要员和国家领导人。
海湾战争并没有使萨达姆彻底屈服。战后,美国对伊一直采取“遏制”政策。为此,美、英、法在伊拉克设立“禁飞区”和“安全区”,美、英战机对伊进行狂轰滥炸。
美英等国在伊设立“安全区”和“禁飞区”并没有得到联合国的直接授权,伊拉克也未承认它们的存在。自设立“禁飞区”以来,伊美在“禁飞区”内的冲突不断。美英常以各种借口对“禁飞区”内的军事和民用目标进行轰炸,造成大量伊平民伤亡。
1997年3月26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7年来第一次对伊拉克属于“总统用地”的场所进行武器核查。1998年12月17—19日:美国和英国在未经任何事先警告的情况下,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行动。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2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检查和观察委员会,但遭伊拉克拒绝。2000年7月1日:伊拉克宣布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施行的经济制裁已导致135万伊拉克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美国“遏制”伊拉克另一手段是在国际社会中孤立伊拉克。从客观上讲,伊拉克出兵入侵科威特,联合国针对伊拉克连续通过的许多项决议、在海湾战争中的失败、伊拉克与周边国家及世界上许多国家交恶,已经使伊拉克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但与此同时,美国又极力打压伊拉克,在外交上孤立伊拉克,压缩伊拉克的外交活动空间。
美中央情报局在伊设有据点,美特工和雇用的间谍在伊大肆活动。美国中央情报局拉拢和扶植伊拉克在国外的反对派,向其提供资金,召集他们开会,制定“反萨倒萨”计划。美国利用库尔德族向萨达姆发难。库尔德族是伊拉克的少数民族,拥有近400万人口,居住在伊拉克北部。长期以来,库尔德族企图谋求独立,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多次造反被镇压,遭受杀戮。海湾战争结束后,库尔德族地区爆发了反对萨达姆的武装暴动。南部什叶派妄图借此机会建立独立于中央政府的阿拉伯斯坦,他们举行反萨达姆的抗议活动,一度控制了南部部分地区。反对派遥相呼应,在首都巴格达发生了反对萨达姆的骚乱,甚至连伊拉克驻加拿大大使和驻突尼斯大使也叛逃到伦敦,加入反萨达姆联盟。美国、以色列和伊拉克国内外的反对派一直在策划暗杀萨达姆,从肉体上将他消灭。为此,他们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采取了许多行动,其中包括收买伊拉克高级军官,派遣杀手潜伏到伊拉克内地靠近萨达姆的地方,寻机使用尖端精密武器,但这些手段均无济于事。与此同时,反对派也对萨达姆的儿子采取暗杀行动。1996年12月12日,萨达姆长子乌代在外出途中突遭袭击,他虽幸免于死,但却严重受伤,落下终生残疾。
自1990年8月以来,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全面制裁,使伊拉克综合国力严重削弱,伊拉克的经济、社会状况全面恶化。在长期制裁的情况下,伊拉克外汇储备几近枯竭,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下降,货币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物资短缺,社会普遍贫困化,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因缺医少药,死亡率相当高,儿童死亡率更高。社会秩序不断恶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海湾战争的重创本已使伊拉克元气大伤,制裁措施的实施对伊拉克更是雪上加霜。萨达姆内外交困,处境维艰,但他从不认输,在困境中奋力拼搏。 “伊拉克这颗定时炸弹能解除吗?”英国中东问题专家认为,10年以来,2300万伊拉克人民遭受着来自世界的制裁和惩罚,压抑、失望和世道的不公,使伊拉克人民积怨甚深,可能随时会爆发暴力活动。
自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开始全面主导中东事务,试图在这里建立一种“美国治下的和平”。为此,老布什和克林顿两届政府推行了一整套全面的中东政策。在阿以问题上,以1992年马德里中东和会为框架,美国大力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实现全面和解。在安全问题上,以美国的军事存在为核心,以与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的盟友关系为支柱,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中东安全体系。与此同时,对伊拉克和伊朗实现“双重遏制”政策。
  然而,在阿以争端问题上,尽管包括总统、国务卿在内的高级官员在这里进行了上百次的穿梭访问,敦促阿以进行了十多轮的谈判,但总体来说进展十分有限。更为糟糕的是,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双方不仅没有实现和解,还再次陷入了几乎无法中止的“暴力循环”。在构建完全体系方法,美国与其阿拉伯盟友的分歧在不断扩大。例如,在沙特,民众反对美国军事存在的呼声不断提高,出现了针对美军的恐怖活动。在对待伊拉克的问题上,1998年,沙特、阿联酋、巴林等国拒绝对美国空袭伊拉克提供基地,海湾战争期间的反伊联盟出现了分裂。在对伊遏制问题上,尽管美国通过“禁飞区”、空中打击、武器核查以及对伊制裁试图推翻萨达姆,但是,萨达姆政权的寿命似乎比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长,它敌视美国的政策也没有任何改变。更让美国人气馁和“疑惑不解”的是,尽管美国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庞大的政治、外交和经济资源,但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主要出自这一地区。可以这么说,“9·11”事件的发生从某种程度表明,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遭到了失败。
美国内部有一个美国例外论,说美国人是上帝选出来拯救人类的,而且也有一个思潮,把自己作为一个灯塔,作为别国前进的指引。美国作为一个从欧洲脱胎出来的一个新的国家,跟欧洲比还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想让自己进一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海湾战争使伊拉克的地区霸权受到沉重打击,美国称霸世界、领导世界的野心更加膨胀,克林顿明确提出了“一个目标”(美国领导地位)、和“三个支柱”(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和人权)的外交战略构思,实现全球民主化的所谓“扩展战略”。实际上就是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把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的国家,把整个世界纳下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体系。对于不顺从自己的国家,或经济封锁,或武装打击。美军在欧、亚、非、中东、拉美等几乎世界各个地区都有驻军,在全球有大约3000个大小不等的军事基地。
目前,美国的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也叫单边主义,即置国际机制与国际规则于不顾,不经过国际组织、甚至盟国的同意,按照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打击的目标。过去不管怎么说,它总是要动员一下国际组织和盟国,形成一种联合阵营来对某个敌对力量进行打击,在海湾在科索沃都是这样。“单边主义”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愿意打哪里就打哪里。美国遭遇“9·11”以后,它获得了一个道义上的旗帜,抓住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帜,声称“不支持美国,就是支持恐怖主义”,把自己的反恐怖行动先后称为十字军行动、无限正义行动、永恒自由行动。美国分开提出,战争就是和平。美国军队的触角伸向他们所认为的有可能发生恐怖事件的各个角落。美国称自己的行动为“先发制人的打击”。和“先发制人的打击”配套的还有一个概念,叫做“政权更替”。打击完了以后,我要把这个地方的权力、这个地方的国家、政权、结构改掉,一定要改成一个“亲美”的、温和的政权。这两个结合成为“单边主义”新的突出的两个概念。它搞的这个“先发制人的打击”就是要在这个威胁没有形成之前,把这种威胁在美国的国界以外或者这种威胁可以到达的范围以外加以摧毁,而且是一种连续的、直接的打击。这个“先发制人”的打击非常的严酷。“先发制人”的理论是完全无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的赤裸裸的霸权主义。
海湾战争后,美国“领导地位”的最大威胁成为国际恐怖主义,而中东则是国际恐怖主义最活跃的地区。他希望通过阿富汗模式解决伊拉克问题,首先通过安理会使战争具有合法性;其次是在战后重建的问题上大家一起处理,国际社会出钱或者出人出力,分散重建伊拉克成本;第三,由于决议是联合国通过的,在对待伊斯兰的问题上起码有一个说辞。当时美国人一直认为盟友会支持,但结果恰恰相反,法国和德国强烈地反对对伊动武。美国的盟友出现了分裂,尤其是在北约中出现了巨大的分歧。中国和俄国的态度相对法、德来说比较微妙,比较温和,在法国、德国出现强烈的抵制,使中俄的态度也出现了微调,这使得美国在安理会出现了不利的地位,关于合法性的问题出现了问题。还有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反对外部势力侵略伊拉克、科威特,使得国际社会中反对动武的力量和势力大增,这样美国面对的阻力就很大。对美国不利的还有国际社会的反战示威,使美国动武的道义基础在逐步丧失。9·11以后,恐怖主义变成了公敌,对美国的同情是全世界的,美国占有很高的道义。打阿富汗战争基本上大家都是支持的。但攻打伊拉克时明显体现出美国一个国家的意志。美国不等核查小组完成其核查任务,不经安理会授权,就擅自单方面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表明,美国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要推翻它不喜欢的萨达姆政权。美国的全球战略是通过控制中东地区来建立和强化它的单极霸权的全球秩序,因此非要推翻它所不喜欢的萨达姆政权不可。美国不顾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绕开了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似乎意味着美国的单极霸权有了加强。
美国此次战争行为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尽管美国声称其组织的“倒萨联盟”得到三十个国家的支持(另有十五个不敢公开支持),但实际真正和美国站在一起的只有三至四个国家,而反对美对伊动武的有一百多个国家。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和一四四一号决议的目标是消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美国的目标是用军事手段推翻伊拉克现政权。美国不顾联合国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在没有证据证明伊拉克违反联合国有关核查规定的情况下,绕过联合国对伊发动战争,而且目标是推翻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权。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经对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作用构成严重挑战,也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严重挑战,必将对未来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美国公开宣称的打伊拉克的理由主要有三个:
1、要摧毁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指核、生(物)、化(学)武器(ABC)。核生化武器必须有运载工具,就是missile。核生化武器加上missile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是伊拉克坚决不承认。
2、要消灭恐怖主义的最后庇护所。美国说伊拉克正在成为恐怖主义新的基地和大本营。因为过去巴勒斯坦,还有伊斯兰教的一些原教旨主义的组织就在伊拉克。打完阿富汗恐怖主义基地以后,美国认为一些基地组织成员已经逃到了伊拉克,它们正在伊拉克形成一个新的集结。如果伊拉克成为这个恐怖分子新的基地网的核心,那么要比阿富汗还要危险。因为伊拉克有石油,伊拉克钱比本·拉登还要多,又是个石油大国。再加上萨达姆政权比塔利班要有力量、要狡猾得多。如果把恐怖分子留在伊拉克,不要几年的时间,马上就会出现比“9·11”还要危险的态势,所以要把它彻底消灭掉。
3、美国要通过打伊拉克实现中东地区的“民主化”。伊拉克是中东地区最反美的一个国家,被美国称为“独裁政权”。如果把它打掉了,建立一个美国信任的温和派政权,逐渐地就会改变中东地区,为其它政权树立榜样。中东地区的国家不是象伊拉克这样的独裁政权,就是酋长、国王,几乎没有什么西方所谓的民主,特别是海湾地区。要把伊拉克作为一个民主的模式建立起来,然后把整个中东的政治构架改造掉。(布什说,伊拉克的独裁者作为斯大林的门徒,在他的内阁里,在他自己的军队内,甚至在他自己的家中都以杀戮为实行恐怖和控制的手段。按照萨达姆·侯赛因的指令,反对派被杀头;政治反对派人士的妻子和母亲被蓄意强暴,以此作为恐吓他人的手段;政治犯被迫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遭受酷刑。)
事实上,通过“攻伊倒萨”控制中东石油和建立美国主导下中东秩序,这才是美国真正的理由。据一些石油专家所说,最近证明伊拉克的石油储藏量可以和沙特阿拉伯相比。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取消了对伊拉克的制裁,伊拉克一下子就可以对世界石油的供求发生重要影响,某一个时间内还可能会改变石油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这样对美国的威胁太大了,美国50%的石油依靠进口,日本的石油99%依靠进口,其中80%来自中东。欧洲石油也是60%以上来自中东海湾地区。所以,如果伊拉克石油影响了海湾石油的供应就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不仅仅如此,现实证明,沙特阿拉伯不是美国真正的盟友,它的社会基础非常仇视美国。所以,如果有一天沙特变成反美的国家,那么,美国最后的一个石油堡垒也没有了。还有一个伊朗也是反美的。伊拉克、沙特和伊朗这三个大国控制了全世界石油的最主要的部分。现在那里边最凶恶的是伊拉克,如果把它打掉了,其它两个至少不敢在石油市场上乱说乱动。所以说,伊拉克的石油也是美国作战的主要目标。
如果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中有什么相同地方的话,那就是美国的目标始终是为了最大化地实现美国的利益。美国的利益包括:维护冷战后美国的强势地位,打击敢于向美国利益挑战的任何国家;控制世界石油生产基地,以此团结盟友、左右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通过在中东地区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强制改造中东国家政权等,推出改造世界的“中东模式”,进而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新秩序。
 & 这次伊拉克危机的深层意义在于,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21世纪国际秩序:是单边的、一国说了算的秩序,还是像中国所主张的,国际关系要民主化,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和政府做主,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类似中国主张的还有法国、德国、俄罗斯,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这么看。所以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这次和美国的分歧的实质,是怎么安排我们这个世界的秩序,并不仅仅是为了一些经济利益。
2003年3月20日10时34分(北京时间)爆发了伊拉克战争。这是21世纪一场全新样式的现代化战争。5月2日上午9时(北京时间),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母上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整个战争共持续44天。实际上,在4月14日美军攻占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之后,美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基本结束。这场战争是继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第二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除信息条件外,空中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空中打击成为战争的主要突击力量。透过战场上的硝烟,人们从中可以看到美英联军空中力量作战运用的几个特点。
  1100多架战机参战,投射2.7万多枚炸弹。美军从2002年年底开始向伊拉克周边增派兵力,至2003年3月20日,在伊拉克周边地区共集结了约5.4万人的空中力量,各型飞机约1145架,其中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特种作战飞机等作战飞机756架,预警、侦察、指挥、电子战等作战支援飞机140多架,加油、运输等后勤保障飞机169架。另外,英国空军在伊拉克周边地区部署了约8000人的部队,各型飞机约100架。美军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前驻沙特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司令为莫利斯空军中将,统一指挥战区内美英所有空中力量的作战行动。美英空中力量分驻在12个国家的18个基地上。
  美海军在战区共部署了“林肯”、“星座”、“小鹰”、“罗斯福”和“杜鲁门”5个航母战斗群,共有各型飞机380架。美海军陆战队在战区共部署了各型飞机98架。截至4月14日,美英联军共出动了41780架次的飞机对伊拉克数千个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平均每天1600架次,最多时达2000架次。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上投掷了各类炸弹27250枚,其中精确制导炸弹为18275枚,发射巡航导弹750多枚。美英空中力量在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时,投掷了集束炸弹、电磁脉冲炸弹、高威力空爆弹,并使用了贫铀弹,主要打击了伊拉克领导人驻地,统帅机关,防空体系,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共和国卫队营地以及部分战略要地的伊军防御阵地等。
  在持续44天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空中力量进行了4次大的作战行动。“斩首”作战行动。美英联军一反常规,免除了开战初期夺取制空权的大规模轰炸。在3月20日10时34分开始的首轮空袭中,仅发射了45枚巡航导弹,出动了两架F-117隐形战斗机,投掷了4枚精确制导弹药,对位于巴格达郊外的伊领导人地下隐蔽所、萨达姆住宅及其亲属和高级助手的住地进行了突然的“斩首”攻击,企图一举除掉萨达姆,打乱和瘫痪伊军指挥体系,使伊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缩短战争进程。虽然此举并未达到作战目的,但美军这种在战争初始就将打击目标直指对手最高领导人和统帅机关的战法有可能还会在以后的战争中继续加以应用。
  “震慑”作战行动。3月22日,美英空中力量突然开始对伊拉克实施猛烈空袭。美国防部称“决定性空袭”开始,并将这次空袭命名为“震慑行动”。轰炸的主要地区是巴格达。在“震慑行动”中,美军从30多个基地和5艘航母上出动重型轰炸机和各型战斗机集中对萨达姆的官邸、指挥中心、政府主要部门等目标进行了“饱和轰炸”。24小时之内,美军就出动了2000架次的飞机和发射了5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震慑行动”的目的就是在“斩首行动”未获成功后,企图通过突然的大规模轰炸,对整个伊拉克“造成立即失去抵抗能力的震慑效果”,并以此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从而达到在战争初期就能实现速战速决的目的。
  “切断蛇头”作战行动。这一作战行动主要是通过精确轰炸摧毁伊拉克的通信指挥系统,彻底切断萨达姆与军队的联系。3月28日,美空军的B-2隐形轰炸机向伊拉克国家通讯中心大楼投放了重2.2吨的被称为“掩体粉碎机”G B U-28钻地炸弹。3月30日,巴格达邮电通讯大楼和一个通讯中心被摧毁。由于美军认为复兴社会党是萨达姆实施军事指挥的重要渠道,3月30日,美军飞机还轰炸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总部。另外,作为“切断蛇头”作战行动的一部分,美国把伊拉克电视台的发射器作为打击目标。3月26日,美军向巴格达电视台发射了电磁脉冲炸弹,致使电视台信号中断。
  支援地面作战行动。伊拉克战争与前几次战争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开战第二天就开始了地面作战。因此,美英空中力量在开战之初就将支援地面作战作为重要的作战任务。正是在空中力量的掩护、支援下,美地面部队才得以快速向巴格达推进,并于3月22日,也就是开战之后的第3天就推进到巴格达以南的纳杰夫、纳西里耶一线。但在此后,美军遇到了伊拉克军队的阻击,在卡尔巴拉、纳杰夫、纳西里耶、库特等地与伊军形成了对峙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美空中力量迅速调整了战略,从3月25日开始,空中打击的重点转向伊军地面部队,特别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同时对美英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近距空中支援。从3月29日开始,美空中力量80%的轰炸是针对环巴格达的3个共和国卫队师的阵地,其中有60%的轰炸主要用来打击巴格达南郊的共和国卫队麦地那师的阵地。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美地面部队直取巴格达国际机场,挺进到巴格达市中心广场。
  伊拉克空军装备有370多架飞机。美英空中力量本来准备与伊拉克空军进行一番空战,并分配由英国皇家空军负责对伊空军的作战。但开战以后,伊空军一直采取避战的战略,作战飞机全部深藏不露。一直待命的英国皇家空军从3月31日也开始参与美英地面作战的近距空中支援行动。
  缩短空战阶段,新战法广泛应用。纵观这次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美英联军的空中力量在作战使用上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提前掌握制空权。在近些年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军为掌握战场主动权,都有一个夺取制空权的空中战役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打击敌方的雷达、导弹、高炮阵地等防空设施,为以后的作战行动提供空中安全。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夺取制空权阶段持续了7天。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了3天来夺取制空权。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夺取制空权用了7天。但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夺取制空权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美英联军早在战前就通过在“禁飞区”的先期作战行动,掌握了伊拉克战区的制空权。据美军透露,美英联军在战前就掌握了伊拉克国土95%的制空权,这就为开战以后的空袭作战和地面作战奠定了基础。多方向、多波次、高精度连续突击。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几乎动用了所有轰炸机和战斗机,采取多方向、多波次连续突击的方式,对巴格达、摩苏尔和基尔库克等地重要目标实施了规模空前的高强度空中突击。美空军现役的B-1、B-2、B-52等3种重型轰炸机前沿部署数量、远程奔袭和精确打击能力均超过了历次战争,特别是B-2隐形轰炸机多次从本土起飞,一次作战飞行2.5万多公里,为美军地面作战提供空中支援。美英联军飞机每天平均出动的架次虽然少于海湾战争,但在打击的精度和打击威力上却远远超过了历次战争。据统计,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在美军投放的全部弹药中,精确制导炸弹仅占8%;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炸弹占35%;在阿富汗战争中,上升到56%。但这一次战争中,精确制导炸弹比例超过67%。美军宣称,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空中打击能力比海湾战争时提高了6倍。也就是说,伊拉克战争中一架飞机的攻击能力相当于海湾战争时的6架飞机。因此,这次战争可以说是冷战以后空袭强度最高的一次战争。
  正是由于高强度的空袭,伊拉克军队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在开战之初就被美空军摧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一名上校军官透露,开战的最初两天,他们的部队还能收到作战命令,但在美英飞机的轰炸下,到第3天,他们的部队就再也没有收到上级的作战命令了。这名上校军官还透露,他们的部队从来没有看到这种轰炸场面,美英联军的轰炸摧毁了他们大部分武器和坦克,共和国卫队的士气直线下降,还没有等到与美军地面部队交战,部队的官兵就脱下军装逃跑了。所以,不到20天,伊拉克军队彻底溃败。从这里也可以找到共和国卫队到哪里去了的答案。开战之始全面展开陆空协同。此次美英联军一反常规战法,在开战后的第二天就全面展开了陆空协同作战。在地面部队向伊拉克境内推进时,空中力量提供了绝对的制空权。当地面部队前进受阻时,空中力量集中火力对伊拉克地面部队的阵地进行打击。当地面部队与伊拉克地面部队直接交锋时,美英空中力量又对地面部队实施了空中遮断作战和近距空中支援作战。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美军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后,实际上一直没有真正地在实战中进行实践。但在这次战争中,美空军力量与地面部队的协同作战却得到了较好的试验。当美地面部队向巴格达推进时,地面部队的前方约100公里处有B-52、B-1 B等重型轰炸机实施遮断作战,以打击伊拉克的战略预备队;地面部队的前方10~20公里处有F-15、F-1 6、A-10等飞机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对迎面的伊拉克军队进行打击;美地面部队的上空有“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对与美军交战的伊军进行打击。正是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美地面部队才能长驱直入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巴格达。移动的机场显威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战区部署了5个航母战斗群,其中有12架新型的F/
A-18 E/ F战斗机。与1991年海湾战争相比,一是参战的航母舰载机都具备了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或卫星制导炸弹的能力,都可以进行精确打击;二是每一艘航母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从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实时地接受空中作战指令,每一个舰载机联队和中队还可以通过有关程序自动检索有关空域的空中任务指令;三是舰载机具备了直接接受R C-135、“捕食者”等各型侦察机的图像情报。因此,任何一架航母舰载机都能随时执行空中打击任务。
  航母这个活动的战争平台、海上漂浮的机场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又为“炮舰政策”增添了新的色彩。
伊拉克战争将对中东地区的格局和和美、阿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原油储量约占世界的2/3,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伊拉克作为海湾地区的重要国家,对海湾及中东地区的格局稳定至关重要,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将对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中东和平进程和国际反恐斗争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说中东是美全球大战略的杠杆,伊拉克则是美在中东棋局上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关键棋子。美国藉口反恐,继出兵阿富汗、在中亚站住脚后,又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海湾地区心脏地带拿一个主权国家开刀,不但欲借此牢牢控制石油供应线,通过“收拾”不听话的萨达姆,在阿拉伯国家中造成“杀一儆百”的威慑效果,更企图把新生的伊拉克塑造成地区国家的“民主样板”,成为美在包括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渗透中东的桥头堡,与其在中东“不沉的航空母舰”以色列一起,支撑起美独霸中东的战略基石。倘若伊拉克这个“民主样板”得以建立,这个新生的伊拉克无疑将成为美国的亲密盟友,它的崛起打破现有的格局平衡。一些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与美关系,阿国之间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分化组合。可以预见,伊拉克战争将成为阿拉伯国家关系演变的转折点。
威胁美国中东霸权地位和以色列安全的萨达姆政权虽然垮台了,但美国一意孤行的打伊战争,将会严重激化中东的民族和宗教情绪,原教旨主义势力将不断滋生和蔓延。这种针对美国或亲美政府、人士的愤恨和敌意,将导致恐怖活动更趋频繁,中东和平进程仍然会荆棘困难重重。(李平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假如今天战争爆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