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服务什么水平,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创业

你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合川区: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动就业创业精细化服务&
稿件来源:中国就业网
字体大小:【】【】【】
导读: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人力资源调查,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对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从而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合川区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强、地域分布广、就业失业状况变化快的特点,运用大数据思维,自主开发建设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摸清劳动力资源底数,依托系统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提高了就业服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对实现精准服务和动态管理进行了较好的探索。
合川区地处重庆西北部,全区86.3万名劳动人口中,农村户籍63.9万人,常年稳定转移就业47万人。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区自主开发并于2013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农村劳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动态掌握农村劳动力底数、就业失业状况,为精准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扶持提供科学依据,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工作。
一、系统开发背景
(一)提高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水平的需要
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数大,保持在47万人(其中市外就业2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73.7%。面对自发外出务工人员多、就业状况变化快、流动性强、就业技能缺乏等新常态,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费时且准确性、时效性差,已不适应新常态下就业创业工作需要。
(二)适应劳动力转移形势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该区立足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紧紧围绕“三大奋斗目标”,按照“一心两区一走廊”功能布局,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汽摩和装备制造、能源、材料、电子信息及消费品集群快速发展,用工需求增长迅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输出型向就地就近就业型转变。
(三)顺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
合川区已实现村村通互联网,移动数据信号实现全覆盖。特别是2011年,合川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到位、资源共享、跟踪及时、上下联动的人力资源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实现农村劳务开发信息化创造了条件。
二、系统建设做法
(一)科学设计资源模块,整合功能效用
信息系统按照“通用性好、响应性高、应用性广、安全性强”的原则建设,主要包括劳动力基础信息、就业帮扶、求职登记、用工信息及法律法规、组织机构等14大模块,涵盖农村劳动力基本状况、转移就业创业现状、工资水平、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就业政策享受情况以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低保贫困家庭等情况共56项指标,并搭载充分就业村创建(保持)、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日常管理等功能,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高效配置了提供条件。
(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信息系统采用微软公司DOTNET技术平台,集成XML、WebService、组件和WEB技术,采用B/S结构开发模式,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简化操作模式,实现“能上网就会操作,有网络就能使用”,减少工作环节,缩短工作周期。同时,按照“数据集中到区,服务下沉到村”的要求,搭建起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镇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中心和区级就业服务机构三级工作平台,并分别设立三级权限端口,实现信息系统全覆盖,为实现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基础数据收集,提供决策依据
全区投入资金100万元,集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状况”专项调查,共入户调查37.3万户、119.3万人,全面摸清了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及技能水平、就业地域和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信息录入系统进行管理。截至2015年6月,系统已收录农村劳动力信息63万余条,占全区农村户籍劳动力的90%,形成了较为全面、可靠的数据基础。
(四)建立日常维护机制,确保数据质量
为避免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只建不用的“死系统”造成资源浪费,合川区建立由行政村负责定期收集更新农村劳动力信息、镇街负责本区域数据审核维护、区级负责系统维护监管和数据开发运用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将系统日常管理更新纳入创建(保持)充分就业村工作考核内容,作为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并以日常报表的关联性校验数据更新情况,确保系统有效运行,切实把系统建好用活。
三、系统运用成效
(一)切实保障产业用工
合川区针对信息系统反映的本地存量资源进行就业岗位信息宣传,引导劳动力特别是新生劳动力向重点产业转移,支持重点产业发展。2013年以来,共为重庆市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和区内重点配套企业输送人力5.3万人,有效保障了重点产业企业用工需求。
(二)有序引导返乡就业
将市、区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情况与信息系统内市外务工人员进行比对,在重合度高的地区进行点对点宣传动员,引导市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支持家乡建设。近3年来,共引导市外务工人员返乡5.9万人,已实现就业5.6万人,就业率达93.6%。
(三)有效开展就业帮扶
对于信息系统反映的转移就业困难人员,根据就业意愿和本人情况,在充分就业村创建(保持)工作中落实“一帮一”个性化就业扶助计划,切实帮助其转移就业。2013年以来,开展阳光工程、雨露扶贫、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8.23万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1.88万人。
(四)有力促进大众创业
对信息系统反映的有创业意愿的在外务工人员,采取主动联络“请”、上门沟通“引”等方式,依托乡情、友情和亲情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并从行业准入、经营场所、财税政策、保障服务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免费提供SYB、微型企业等创业培训,并成立创业专家服务团给予全程指导帮助。2013年以来,免费为454名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担保贷款5611万元,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2994户。
【】【】【】
更多关于&的文章
今日重点资讯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电话010--(编辑部)&E-MAIL:
Copyright(c),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你现在的位置:>
江西省奉新县推进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质量&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字体大小:【】【】【】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民富之源。就业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民生之需,不断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是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就业愿望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近年来,江西省奉新县就业局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服务,以满足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为目标,推进均等化,提高针对性,用好信息化,从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入手,以加强奉新县就业招聘人才市场、奉新县公共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等信息化平台管理为抓手,实现了就业创业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规范化和就业创业服务人性化,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就业信息化建设是积极探索奉新县转型发展时期破解就业难题的创新思路和创新举措。近几年来,奉新县就业管理局解放思想,积极适应信息化发展速度,结合奉新县就业工作实际,规范业务流程,构建“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的业务经办体系,借助各种媒体宣传就业服务信息、举办培训各种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班、同电商孵化基地共同培养创业人才。奉新县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应用,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化,提高了奉新县就业信息化工作进程,为求职者带来更便利、更快捷的就业之路。(帅鹏)
【】【】【】
更多关于&的文章
今日重点资讯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电话010--(编辑部)&E-MAIL:
Copyright(c),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第八章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围绕标准化、法制化、信息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普惠性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创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供给模式,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功能。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整合经办管理服务资源,合理配备经办管理服务人员。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的人才公共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
专栏11 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01 劳动就业
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就业见习服务、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服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农民工培训、12333电话咨询服务、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
02 社会保险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服务等。
第二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各项标准制定修订,规范公共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科学确定各项服务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标准,加快推进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机构统一、柜台统一、服装统一的窗口服务品牌建设。建立重要标准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大力开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标准化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辐射作用和推广应用的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平台。加强标准体系宣传贯彻实施,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
第三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
加快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库,继续推进信息系统和数据省级集中。加快推进人员、单位、管理服务机构等基础信息库及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就业信息监测等重点建设任务。积极实施&互联网+人社&行动,促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等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立一体化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渠道的有机衔接,形成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加快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构建大数据应用体系。依托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同共享,逐步拓展基于互联网等社会化途径的信息资源获取途径。运用云计算技术,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逐步建成全网安全监测系统,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12 信息化建设工程
01 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金保工程二期)
构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库(人员、单位、管理服务机构),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系统向部、省两级集中,实现跨业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02 社会保障卡工程
全面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支持社会保障卡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应用。建立社会保障卡应用平台和覆盖广泛的用卡终端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卡便民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卡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节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整合、补缺、标准化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县及县以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省、市(地)级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等现有资源,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队伍建设,统筹抓好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评比表彰和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实施社会保障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社会保险精算等专业人才。加强劳动关系工作队伍建设,推动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严格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开展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社保基金监督能力提升行动。
专栏13 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01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县、乡两级服务设施(设备)建设,改善服务环境,配备必要设备。大力推进街道(乡镇)服务站、行政村(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农民工服务窗口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资源,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技术,大力发展网上服务。
02 省、市(地)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建设一批省、市(地)级人力资源综合服务设施,切实改善综合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等服务条件。
03 省、市(地)级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
完善省、市(地)级社会保障综合服务设施,配备必要的设备,改善社保经办等服务条件。
04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设立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加快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信息化。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业务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05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库房、服务场所、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投入,推进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能力,促进流动人员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06 公务员考试测评基地建设
加强对福建、重庆、广东、吉林、陕西五个测评基地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基地间经验交流,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考录命题、科研、培训、技术交流平台网络。
07 劳动保障监察能力建设
在全国省、市逐步建设现代化的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纵向互联互通、横向与其他行业部门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合理配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装备。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专业化水平。严格执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08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建设
推动调解仲裁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全国乡镇街道普遍建立调解组织,推动在开发区、工业园区、行业商会(协会)建立调解组织。推进仲裁院标准化建设。建立仲裁办案信息系统、人员信息系统、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在线服务平台。加大调解仲裁队伍培训力度。
09 社会保障百千万人才工程
以中高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设一支优秀的业务骨干队伍:深化培养100名左右社会保险经办领域的管理中坚力量,深化培养1000名左右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基金管理、标准化管理、稽核管理等经办专业领域的高级专家,深化培养10000名左右岗位能手和服务标兵。
第五节 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职责作用,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力度。通过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和综合运用就业服务手段,促进已转移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建立和完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开展订单定向免费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引导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实现贫困人口中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强化贫困地区人事人才支撑服务,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加大贫困地区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撑和保障。
专栏14 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01 就业脱贫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带动就业,采取提供用工信息、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培育劳务经纪人、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等措施,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实现1000万人转移就业脱贫。
02 技能脱贫
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力度,鼓励技工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贫困家庭中有意愿的劳动力以及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免费进行职业培训,实现技能就业、技能脱贫。
03 社保脱贫
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为抓手,实现贫困人口中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指导地方探索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倾斜的具体办法。
04 人才扶贫
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三支一扶&计划,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继续开展博士后西部服务团等活动。
05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
健全贫困地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31人有用24人有用25人有用25人有用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云南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快创业板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