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一个学生未来战争2020的影响

听听学生的声音:16岁的日本少年怎样看待未来战争
安倍轰轰烈烈地推动参议院强行表决通过了安保相关法案。而众所周知,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选民都反对这一法案。日本各界还发起了各种各样的抗议活动,其中尤以年轻人为中坚力量,体现了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觉醒。
听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英国《卫报》近日采访了参与反新安保法案活动的日本年轻人,了解他们参与政治的过程。
沟井萌子,20岁,日本大学生。&每个人都有权发声,聚集起来分享自己的想法。&
她有个居住在福岛的祖母,从祖母的生活中发现一个政治决定给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于是,她开始关心政治,参加抗议活动,并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她发现好多人都对安保新法案表示担忧。
桥本红子,24岁,从事时尚行业。&日本没受到攻击时,去攻打另外一个国家,或者说和美国一起打仗,这是不合乎情理的。&
虽然她时常关注新闻,但是从没想过会参加抗议。集体自卫权这件事引起了她的关注,而在示威时,她感受到了公众情绪,激励着她去做更多的事情。
拓也,高中生,16岁。&即使在新安保法案通过后,我们还是会继续活动。&
周围的人对他小小年纪就涉及政治抱有担忧,觉得会影响他今后的工作前景,但他毫无畏惧。
因为除了集体自卫权一事之外,安倍政府令他担忧的事还有很多。他还没到能参加选举的年龄,参与抗议是他表达感受的唯一途径。
小光,16岁,高中生。&避免战争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捍卫民主,确保作出结论前充分讨论。&
小光第一次参加示威是在今年6月,但是他开始关注时事是要追溯到2011年3月福岛核泄漏事件。小光的姐姐是一个反核运动者,她带领小光参加示威活动,结识了很多同龄人,大家都对新安保法案表示担忧。
中川恵理奈,19岁,大学生。&强行推动新安保法案通过议会这样的做法是对民主和宪政主义的毁坏。日本宪法保障人权,爱好和平。它号召所有人共同努力实现梦想,而现在安倍,就要毁掉这一切。&
中川恵理奈非常认可肯尼迪总统的演讲中所谈到的面临捍卫自由的责任时不要退缩的观点,认为这种想法在日本宪法中也有所体现。而她们现在的抗议也不过是捍卫自己的权利而已。
影响最大的反新安保法案学生团体&&SEALDs
SEALDs,即&学生自由民主应急行动&,是本次反新安保法案学生活动中影响力最大的团体,它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派。该团体成立于2015年7月,目前固定每周五会在日本国会议事堂前举行例行游行,其他时间不间断地开展反新安保法案的活动,制作反战视频在网上发布。日本参院议员有田芳生评价SEALDs继承了战后日本的社会运动文化。
SEALDs以一贯冷静理智的方式向大众简洁叙述安保相关法案的切实内容。
SEALDs制作的活动海报。
他们在进行游行时会统一穿着&维护宪法第9条,反对战争&的T恤。而这件T恤是由东京设计师角井功先生和妻子典子共同设计的,他们还设计了一些游行用的小物件、挂件等,也都通过SEALDs的反新安保法案活动渐渐渗透到了年轻人的生活中。
在日本议会外,由SEALDs成员发起的一次夜间抗议。
据朝日新闻报道,8月30日在国会议事堂前的反新安保法案游行是自安保审议提上日程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游行。SEALDs在Twitter上发布消息称,这次游行有35万人前来参加,大家一同高喊口号反对新安保法案。这已经超越了1960年的安保斗争。(1960年的《日美安保条约》让美军进驻日本,大大增加了日本卷入战争的危险性,日本学生联发动砂川大游行,掀起了战后日本最大规模的一场社会运动。)
1960年于日本国会议事堂前的游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关注独家网(www.dooo.cc)
(C) 独家网 dooo.cc 版权所有 独家粉丝群: 投稿邮箱:editor#dooo.cc  这本文共2078字,阅读约需3.5分钟
中国教育学会拟于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新政策·新趋势·新技术 引领服务升级——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日”活动,此前,我会举办了会员日万里行活动,以下内容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会员日活动上阐释的观点。
  育人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我为什么要想讲“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这样一个题目呢?因为新课标的制定,和以前不太一样,是根据学生素养的要求来制定课程标准,按照课程标准来编写教材。我觉得这个变化是很重要的,因为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的,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而且课程改革的内容已经不只是教材的改革,而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从理念到整个教育的过程的改革。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我们的学生,是育人。但是育什么样的人,这与学生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将要面对的未来生活环境不可分割。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现在有很多不同的评价,特别是上海的PISA考试,连续两年是全世界第一,有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在全世界很牛。当然,英国派了很多教师到上海来,上海也派了很多教师到英国去上课,这说明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自己的强项和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中国基础教育有自己的弱项。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太过注重学校本身的知识传授,而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尤其是更不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
所以我们要想到,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是为了学生的明天。
  今天的教育为了学生的明天
我们想一下,基础教育的学生现在还是孩子,他们走出校园恐怕得十几年,甚至要一二十年的一个时间过程,在这个时间过程中社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现在很难去描述。
我想我们不必去具体谈三十年以后究竟怎么样,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下9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90年代以后,新科技革命兴起,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变化不是微小的,而是颠覆性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原先的那一套模式,那一套运行的办法已经彻底地改变了。
在没有移动通讯以前,我们的通讯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现在的手机与90年代的移动电话大哥大相比,无论是功能还是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都是十年以前不可能想象的。
所以技术在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讯是这样,军事呢?过去的战争我们叫做机械化的战争,到第二次海湾战争以后已经变成网络化的战争。在网络战争中,网络的作用是先导,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战争也变化了。
再看商业,现在电子商务正在对传统商业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普及了,这是商业模式的变化。医疗模式同样也在变化,比如出现了远程医疗等等。近一二十年来世界包括中国发生的变化,我们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比尔·盖茨曾说今后十年二十年,世界变化的幅度将会远远超过以往的十年二十年。
在教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情况,就是知识爆炸性地增长,有人说人类知识总量的80%是90年代以后出现的,知识的增长速度是以往没有的。
既然新知识这么迅速地增长,我们那种传统的只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能给我们学生做好一生的准备吗?所以教育上有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世界性的变化,就是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建设,能力为本。
未来的社会生产越来越有个性化,我们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在讲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又提出来工业革命4.0,尽管对其内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变化是肯定的,就是过去那种大规模、大批量、流水线的生产将会被更多个性化的生产所取代,因为人们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
教育是对着人的,人是有差异的,人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育更加应该个性化。教育规划纲要这次有个很大变化,就是过去我们只讲全面发展,现在叫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所以教育要强调个性化,要强调更多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今天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现在经常用一句话,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为什么充满不确定性呢?因为变化来得非常快,快得你很难用固定的一种模式来思考问题、来筹划未来。所以我们考虑新课标、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有一个基本的背景,就是我们将来培养学生,要为他准备好能够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能力。美国1991年前就发布过2001年美国教育战略,美国劳工部发布要求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还做了一个2060计划,这两个东西让我们能看到美国的前瞻性。
美国劳工部的报告里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劳动者要有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的架构和我们原来讲的能力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原来提得比较多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美国这个报告里讲的能力是根据新的技术变化提出来的,有利用资源的规划能力,分析系统、调节系统的能力等。现在整个社会是一个系统,进入社会应该有分析和调节的能力,还要有合作的能力,会用各种技术来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等。世界劳工组织提出了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综合学习能力。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
  2017年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日活动点此了解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和对未来作战模式的影响
作者单位:
解放军炮兵学院无人机教研室
母体文献:
第二届无人机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
第二届无人机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国际航空杂志社
在线出版日期: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战争2022西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