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好奇,悟空他师傅有多厉害,打得过如来知道孙悟空的师傅么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叫什么,孙悟空的师傅是谁
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学艺漂洋过海,最后终拜得&菩提老祖&学了一身本领。那么这个菩提老祖到底是谁,天上地下那个神仙能教出这样一个有本事的徒弟呢?目前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孙悟空的师傅就是如来本人
第二站说法: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即须菩提
第三种说法:如来的师兄
&悟空叱咤神界没有问题,在天界闹腾的功力应该还差的远。而他居然一无阻挡的就吃到了老君五壶金丹!还被老君在八卦炉里铸炼的金刚不坏。五行八卦循环不息。如果老君存心要杀悟空,只消小做手脚,移动巽宫的位置,风移火生,悟空必然化成焦碳。而实际上,倒象是老君成全了他!
  老君实际上是不喜欢悟空的,这从他以后的话语中可以看的出来,那么又是什么人能够强使他做他自己本不喜欢做的事?
  是谁不是仙人却能教出悟空这样的徒弟?是谁能强使老君不得不成就悟空?是谁能够做金蝉子的师父?&&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菩提老祖,这个我一直以为他是道家仙人的人,其实最大的可能,就是释迦牟尼如来佛本人!
为什么只有孙悟空可以强销死籍
从天地五仙的划分来说,天地神人鬼(顺序不可错,央视新西游里那个如来都没搞懂,他老人家说的是天地人神鬼,直接让张三丰超过了玉皇大帝:)。
  以悟空毕业离校之后表现出来的神通,横扫天宫,败李靖哪吒四天王都是真实本领。能横扫神仙界的起码是高一等的地仙界。而当时悟空还没有以身为炉鼎炼丹的能力,他以后的道行积累基本都是靠吃桃子的。所以他也只能是地仙。鉴于他确实打不过地仙之祖镇元大仙,他在地仙界中应该只是中等偏上一点。
  当时悟空既然已有地仙的能力,理应同时拥有地仙的待遇。他另外六个兄弟每个都没有受到地狱的骚扰,应该就是因为他们都已经拥有实际地仙的能力和待遇,哪个鬼仙敢惹他们,不被他们拿去递鼓传更提铃喝号就已经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所以悟空这段相当特殊的遭遇,其实只能说明一个事实:悟空根本不是仙人。从始至终,他根本没能跟仙界建立起真正脉络贯穿的联系。所以,他的师父,菩提老祖,也同样不会是仙人!
孙悟空的师父究竟是谁
&&& 《西游记》中的弥勒佛, 尽管戏很少, 但谱很大, 味很足。悟空, 认得我么? 言外之意就是你晓得我的狠气了么? 或是你认得我怎么还站在那不动?
&&& 悟空连忙下拜道:弟子失回避了,万罪!
&&& 可是, 人家一走, 孙悟空居然一把火将弥勒佛的小雷音寺烧了个精光! 可见, 他其实是不怕弥勒佛的, 何以如此胆大? 因为他曾经有个相当厉害的师父, 恰恰可以克住弥勒佛! 这位神秘的师父究竟是谁, 今天我们就来考证一下。
&&& 一、访仙的过程
&&& 《西游记》第1回, 孙悟空访神仙至西牛贺洲, 一个砍柴的樵夫告诉他: &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
&&& 孙悟空从樵夫嘴里得知了如下信息:
&&& 1. 这儿就有一位神仙。不仅是神仙, 而且还是神仙的老爹爹! 他是一位祖师级别的神仙, 既然是称&祖&的, 就说明他上面再没有师父了。或者他的师父不在地球上、不在西牛贺洲, 至少在这一方, 他是祖, 是最高端。并且徒弟不计其数。
&&& 2. 祖师就住在这座山上, 这座山叫灵台方寸山。既然砍柴的樵夫知道,应该还有其他的人也知道, 樵夫在山上砍柴挑到山下集市上去卖, 说明这里并不是什么秘密的见不得人的地方。
&&& 二、初见的印象
&&& 到了之后, 见立有一石碑,约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少顷,走出一个仙童,猴王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仙童道:你是个访道的么?师父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
&&&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
&&& 1. 这块招牌是西游记里最大的一块! 一丈为3.33米, 三丈余, 足有三层楼高, 说明祖师极重派头, 唯怕人不知他的存在, 因此他决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隐者! 若是隐者, 又何必弄那么大块招牌?!
&&& 2. 祖师的徒弟不计其数。悟空拜在他的门下很容易, 他还派专人来接新生。那个樵夫不能来学习, 他还免费传了几句口诀。因此, 这些都足以说明祖师并不是一个保守的人, 他特别喜欢带徒弟, 已经桃李满天下了, 还在广收门徒!
&&& 三、学习的内容
&&& 前七年, 勤工俭学, 边打基础边做杂役, 然后通过&走后门&的方式得到祖师的秘传。祖师那是相当的厉害, 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 猴王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一日,祖师又授他筋斗云, 也是只传个口诀, 这一夜,悟空即会了筋斗云。
&&& 祖师传授的法术既简单又神奇, 都是口诀, 密码声控的, 只要一输入密码, 马上就启动了, 变这变那, 一飞十万八千里。
&&& 孙悟空先呆了七年, 而真正学到本事, 其实只用了两个晚上! 可见祖师的法力该有多大!
&&& 四、离开灵台山
&&& 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 那么, 孙悟空回去后会惹祸, 祖师是知道的, 为什么? 神话故事中师傅带徒弟的惯例有三:
&&& 1.怎样做人。& 2.传授本领。& 3.临行送兵器法宝。
&&& 祖师没有教他如何为人, 也没送兵器法宝, 只教了他惹祸的本领与逃命的本领, 其目的就是要他去惹祸的! 他没武器, 必然要抢, 他一抢, 人家必然要告, 事儿不就闹出来了么!
&&& 祖师允许他惹祸行凶, 并且凭你怎么惹祸行凶都是可以的, 只是一条: 绝对不能说出是我的徒弟!
&&& 五、如来佛出场
&&& 悟空果然惹了大祸, 最后的结果, 就是引出了如来佛在安天大会上扬名立万!
&&& 如来对孙悟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恐遭毒手,是指别人要对他下毒手了, 若是如来自己, 就不会这样说, 甚至根本不说, 直接下手好了。&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说明如来是认识他的, 是知道他的&本来面目&的。
&&& 这就奇怪了, 如来是怎么知道他的&本来面目&的呢?
&&& 如来和他打个赌赛: 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筋斗云是孙悟空的强项, 如来为什么不和他赌别的? 偏偏就赌这个?
&&& 这也很奇怪, 大概如来太了解孙悟空的筋斗云了吧。
&&& 六、综合对比分析
&&& 通观西游记全书, 传授孙悟空本领的祖师, 有头无尾, 从第2回后就无缘无故的消失了! 而出面收拾孙悟空的如来佛则是有尾无头, 甚为蹊跷! 那么, 这两个人是否就是同一个人呢? 我们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猜测。
&&& 如来佛门徒众多, 这祖师也门徒众多, 如来佛的法力深不可测, 这祖师的法力也深不可测, 如来住在西牛贺洲灵山,这祖师住在西牛贺洲灵台山。仔细一比较, 这菩提与如来的相似度还真高!
&&&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菩提祖师明明是个道士打扮嘛,怎么会是如来佛呢?
&&& 我告诉你:因为那是电视上放的,而原著上并没有说他是个道士打扮。原著上形容菩提祖师的是一首诗,见《西游记》第1回:
&&&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 这首诗中的大觉金仙、西方、不生不灭、空寂、真如、庄严、大法师,都是佛派用语。并且,&大觉金仙&、&真如&都是如来的代名词。《西游记》第98回, &功成行满见真如&, 在这一回中,唐僧见到了如来佛,&四众到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
&&& 因此,这首诗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祖师就是如来本人。
&&& 又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那个菩提祖师明明讲的是道派学问嘛。
&&& 我们来看看菩提祖师是怎样讲道学的。他首先从&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讲起,每讲一门,都要借孙悟空之口说出: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最终都是水中捞月。这其实就含有贬低道学的意思了。
&&& 那么,菩提祖师究竟讲的是什么呢?《西游记》第2回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
&&& 我们再看《西游记》第8回,如来佛祖讲的是什么:&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
&&& 看到了吗?祖师&妙演三乘教&,如来&讲的是三乘妙典&。讲课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孙悟空学到的是&佛法&,不是&道法&。
&&& 在《西游记》中,可以称得上&祖&的人, 也就那么几个, 老君是太上道祖, 镇元乃地仙之祖, 如来是佛祖, 可这菩提究竟是哪一门哪一派之祖? 居然不知道!
&&& 菩提祖师很显然不是什么隐士, 他门徒众多, 势力庞大, 又和如来佛祖同在西牛贺洲一个地盘上混, 如来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又怎么如来一出场, 菩提就彻底消失了呢?
&&& 这就只有一种可能: 孙悟空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其实就是如来佛本人!
相关关键词标签:为何说如来佛祖才是孙悟空第一个师傅?_孙悟空与如来佛祖对话-词汇网
为何说如来佛祖才是孙悟空第一个师傅?
关键词:&& 发表时间: 21:19:34
为何说如来佛祖才是孙悟空第一个师傅?《西游记》第34回,孙悟空变成一个小妖去请九尾狐狸精,走到门口,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使我受辱于人!”孙悟空剧照孙悟空说只拜过三个人,这里是孙悟空想的,不是说的,是孙悟空的内心活动不可能有假。里面居然没有须菩提祖师,难道孙悟空没有拜过须菩提祖师吗?嘴上不能说,孙悟空难道连想都不想了吗?《西游记》中说在西牛贺洲,孙悟空一见到须菩提祖师,“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学艺时“跪在榻前”,临走时“只得拜辞”。也不知拜了多少遍!孙悟空剧照显然菩提老祖就藏在观音菩萨、唐僧、如来,这三个人之中了。西游记中第十四回心猿归正描写道: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而第26回中为医治人参果树,孙悟空去了南海,“参拜菩萨。”但是《西游记》34回之前没有拜过如来的描述,第一次和如来邂逅还被五行山压住了!如来剧照这说明了什么,孙悟空已经亲口承认如来就是须菩提祖师,须须菩提祖师就是如来。 关键字:师傅孙悟空佛祖 责任编辑:shaozijuan
上一集:没有了 下一集: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附近好友搜索孙悟空的师傅是谁 - 西游记前传
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以樵夫之口说出了菩提的一些特征,首先揭示的是祖师曾经传授给人黄庭经:一部道家的经典。
那么,读到这里看来菩提祖师是道家的了。但是,关于菩提祖师所属的门派,越往后看,越来扑朔迷离,悟空学艺结束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以至于菩提祖师的来历身份引发了种种猜测,成为西游记里最大的谜之一。
西游记里有这样的描述: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
又看到这里,那祖师的名字出现了:须菩提祖师。须菩提,很熟悉的名字,不是凭空起的名姓,而是确有其人,究竟是谁?我们来看看佛祖门下最有名的十大弟子:第一为摩诃迦叶,苦行第一;第二阿难陀,多闻第一;第三舍利弗,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说法第一;第六是大目犍连,神通第一;第七是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第八是阿那律,天眼第一;第九是优婆离,持戒第一;第十位是罗T罗,密行第一。
先不说西游记中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我们来看其中迦叶是佛祖座下大弟子,第二为阿傩,这两个人们比较熟悉,在西游记中也曾经出现过,陪伴如来去降伏妖猴的就是只有这两人,在后来给唐三藏传经时也曾经有过故事。
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须菩提,解空第一。没错,就是他,名字和樵夫提到的须菩提祖师一模一样,看来真相大白了,因为他不但名字和樵夫所述一致,而且还给自己最出名的弟子起名:悟空,悟
空、解空,都是空,很符合解空第一的名头,而菩提就是梵文大彻悟的意思,特征如此一致,人证,名证都在,想辩解都不行,原来是如来的得意门生传授了悟空法术。
看来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是佛门的。
但是还是不能太着急,若不是先前通过樵夫的口中提到了道家的黄庭经这一线索,单单只看名姓,还真的让人无法摆脱须菩提祖师是如来弟子须菩提的猜测。因为这一切看上去十分通顺,如来弟子的弟子最后归属了如来门下,从结果看,完美。
可是,问题来了,先不说须菩提为何跑到灵台方寸山收徒,作为佛门的得意弟子,为什么教授别人的是道家经典呢?
而实际上,奇特的还不止这两点,那须菩提祖师精通的是三家,有道,有禅,有儒。所谓释道儒三位一体,集大成者。
见后续对祖师讲道的描述:
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再看装扮,不同的教派穿着打扮有很大的区别性特征,如和尚必须是剃发,而道士则是留发。
先看祖师弟子:
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但见他: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
由此看,祖师的弟子是留发的,而祖师本人是:慢摇麈尾喷珠玉,手中持有的是道家常用的器具。
那看来祖师是道家的。
是这样吗?还不能下结论,之前的 两次有根有据的推论,互相如此的矛盾,不得不让我们要多找些线索。
再看,祖师给石猴起的名字: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几个词句和佛家所讲究的内容:大智慧,真如,悟觉,比较一致,也就是说祖师给自己门下弟子起的名字都是按照佛家的规则来的,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功成行满见真如,既指见到如来本人,也指修为到了一定境界。
祖师居住的地方: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在佛家里指的是:心,斜月三星,是个字谜,答案也是:心,“心”字上面的三点为三星。
那么谁最讲究修心呢?是佛家,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后面有:三圣试禅心,佛家讲究的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依此所述:那祖师还是佛门的吧?。。。。。
至此,彻底混乱了。
其实,这也是西游记让人觉得有趣的诸多地方之一,作为一个文学作品,扑朔迷离的情节,引人入胜至深。
仅仅是从表面来探究,就已经绕得人头晕,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有关于祖师的身份的的各种推测更是离奇,所能够引发的幕后的故事甚至超越了作品部分本身。
首先,菩提祖师从逻辑上来说可能是某高人的化身,理由:1。菩提法术高强,精通三家,可如来甚至并不知晓,如来说我西牛贺洲无上真,而之后包括玉帝从未有提到过菩提这个人。2。菩提精通诸子百家,懂释道儒三教,道门和佛门都没有如此本事的人,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基本上不太可能,不可能独自一家就修得了大圆通法术,并且还默默无名。3。他的本事很高,但是他教了那么多学生,个个默默无闻,没听说一个出头露脸的。孙悟空如果不出现呢,他是不是有这么大本事就在人间沉默专门教无名徒弟了?可见菩提是大神变化的可能较高,他能预知到悟空要到来,在那里变身菩提。 
接下来,有关悟空师傅的各种假说登场。
首先:孙悟空的师傅是灵宝天尊说
还是先从:黄庭经说起。
来看道门经典之一黄庭经的作者:魏华存“南岳夫人”。宋仁宗赐魏华存“紫虚元君”称号,故又称魏元君。宋哲宗封为“高元宸照紫虚元道真君”。这部经典典籍刻在黄庭观墙壁上,是其其亲笔所书:《上清黄庭内景经》。《黄庭经》做为道教修内丹的重要经典之一,在道教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其直接促成了中国道教上清派的产生。
上清是谁?上清是三清之一,我们看三清的称号: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而上清就是灵宝天尊。
关于道教里三清的由来也有一个过程,开始道教只有创始人道德天尊,是老子的化身,在文学作品里通常以太上老君的名称出现,而太上老君在道教大神里却不是首席神,首席神却是元始天尊,而且还有一个灵宝天尊。
比较奇怪的是,关于灵宝天尊的传说和记载十分之少,而元始天尊被道家作为创造宇宙的化身来供奉。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将其列其在第二神位,仅次於第一神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那么灵宝天尊出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凑数。
没错,你没看错,作为道家最大的神仙之一,居然是因为凑数而诞生的,这也太奇妙或者荒唐了吧。有时候就是这样。
究其原因,还是道教为了增加自己教派的影响力,适应社会的结果。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开始是神比较少,仅老子化身一人,而老子的传说已经大致定型,由于老子来自人间,本身没有什么震撼的传说和事迹。这样对于一个古代这样习惯崇拜神的社会来说,对道教的发展不十分有利,道教需要一个大神,来制造道教的神奇,并且对于后来道教与其他各类教派的竞争,包括多神教的佛教,道教的神仙显得势单力薄。于是负责开天辟地的元始天尊应运而生。
这样,道教就有了两个大神,一个元始天尊,一个道德天尊,但是还不行,因为道家讲究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三,五,才是道门推崇的数字,于是灵宝天尊又应运而生,成为道教三尊大神之一,填补了这一空缺。至于后来,人们补充了上清派的各种典籍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部:《黄庭经》,作为上清派创始以及道家最重要的典籍。
关于道教制造多个神仙与多神教的竞争也体现在道教为抗衡佛教享有盛名的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推出了自己的:太乙救苦天尊。
那么如果悟空的师傅是上清灵宝天尊,怎么会教出一个这样的徒弟呢,有什么逻辑上的根据吗?有。
首先,我们来看道教典籍《洞玄本行经》中的论述: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於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在这里大家看到了很熟悉的,‘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不禁马上就想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就是那菩提老祖教授的,而且还提到灵宝天尊很喜欢收徒弟,这和西游中的菩提祖师出去的弟子不计其数也相吻合。
再看看关于菩提老祖的洞府的描述。
西游中菩提的洞府叫斜月三星洞,首先,佛教习惯居住庙宇,没有任何大神是住山洞的,而且,来自印度的神佛也似乎没有这个习惯。那住洞府就和三清有关系吗?还是巧合?
再看:道教典籍《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是: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注意看我标注括号的地方,洞真经部、洞玄经部、洞神经部,三清统领三洞,而斜月三星洞也是洞。喜欢住山洞的,是道士,而不是和尚。于是,从这样可以推论,居住洞中的是道家之人。
传统道家记载中,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的关系很少提及,很少露面。封神演义中将其演化为两派之争,原型就是从这个而来,西游记中灵宝道君为什么神秘低调,也反映了在上古时期的一次争夺,灵宝天尊在这场争夺中失利,而最终获得胜利取得统一天地的是灵宝天尊,元始天尊也让出实际控制权力的首席,以三清之一的身份只是经常在弥罗宫讲道。而太上老君作为开天之神,在宗教地位上仅仅是:尚在玉清之右。宗教地位高,而实际地位虚,只能说明曾经的权力首席有过一次更替。
这次大的更替,用封神的故事来解说也可以,或者简化为一次建立天庭体系的争夺。最终常出现在天庭的太上老君成为真正的幕后实际权力操控人,以三清代表身份掌控天庭的权力中枢,而天庭的神仙、兵将则都需要时不时地去听他讲课,都成了老君的门生。
正是这次深深隐含在西游记里着重描述在封神里的大争夺,导致了孙悟空学艺等一系列事件的诞生。
由于此次的失利,灵宝天尊成为透明人物,这与原本其身份地位反差巨大,难免心里不平衡,何况上清还曾经辉煌过,无论从本派人数还是影响力上,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各方面落差不能说不大。如此巨大的落差,会导致什么?那就是报复。灵宝天尊看着老君横行于天庭操控着天庭玉帝,而自己却远离原本曾经可能属于自己的中心,失落与愤怒很自然而然地便会产生,但是,他不能和天庭直接对抗反目,他已经没有势力,不但没有天庭天兵天将的手下,也没有教徒,教徒都是去听太上老君讲课的,老君还联手了燃灯古佛。怎么办?自己心中一口闷气不能不抒发,于是灵宝天尊想到了一个办法,借别人之手,来教训一下天庭,哪怕不能给老君和玉帝掌控的天庭造成实质颠覆,也要让他们不得安宁。于是,灵宝天尊便悄悄下凡,来到如来所在的西牛贺洲,开门收徒,收了徒弟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徒弟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建树,为何,因为没有天生的灵性,直到石猴的到来。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石猴学习了武艺和变化,还有逃命用的筋斗云,原本一个好好的本分青年,被调教成了蔑视一切的捣乱分子,把个天庭搅得一塌糊涂,大闹蟠桃宴,偷了蟠桃,还有老君的仙丹,打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将天宫几乎捣毁。灵宝天尊心中这口恶气才算出来。
回过头来看,这一过程,灵宝天尊受气悄悄下凡,来到西牛贺洲建造三星洞,收徒讲法,广传黄庭经,遇到石猴,看中其天生灵性,给他起一个混淆是非的佛门名姓,教授其法术,激发其好斗心,然后将其赶走,自己就此回到天宫继续做灵宝天尊,并且告诫石猴不要透露任何有关于他的蛛丝马迹,否则就贬其入九幽深处,天上一日,地上三百六十五天,这一切并没有多久,再之后灵宝天尊继续回到天宫,继续参加蟠桃宴,继续在暗中看着自己的报复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
只是没曾想,在闹过天宫之后的事情的发展,自己培养的石猴最终被佛门如来利用,成为取经的护佑主力,最终归于佛门。
第二:孙悟空的师傅是如来说
这一说法也比较普遍,而且有推理依据,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
要做出此项推论的合理解释,除了之前提到的须菩提的佛门诸多特征以外,还要看看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学艺之后发生的一切。
首先,孙悟空学成之后,回到花果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四海结交有本事的朋友,之后大家都知道了,闹完龙宫闹地府,闹完地府闹天宫,直到被如来降伏,压在了五行山下。这最终的结果,对谁最有利,谁获益最大?就是如来。如来本只是掌管地界四大部洲的一个地方领导,虽然有大法力,但是在天庭的地位,仅仅是五方五老之一,排名和观音等同,经过这一闹,之后的如来独自去安天,如来在天庭的地位大幅度地提高,以至于后来发起的明显是为了扩张的取经得到了天庭玉帝的大力支持,一路派人暗中保护,遇事一概出手协助,毫无保留。要知道,佛门取经传经必将压缩道门三清的势力影响范围,而天庭本来还是三清以老君作为代表随时掌控。经过悟空的一番搅闹,天庭玉帝倾向于了佛门一方,这不能不说悟空的出生学艺以及后续的作为让佛门大为获益,影响极其深远。
有利益才有动力,佛门获得了如此大的利益,则推动悟空学艺直至翻天就有了足够大的动力和动机。
回顾一下,故事是这样的:如来欲扩张佛门影响力至南瞻部洲,但三界归玉帝掌管,而自己在天庭的影响力很小,但是法力强大的如来自是心中不甘,于是如来变身菩提,传艺悟空,并给其取了依据佛门规则的法号名姓,所传授悟空的技艺完全在如来的掌握之中,什么筋斗云如来自己皆有破解之法,在这之后回雷音寺继续主持佛门,再没以菩提身份出现,待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借机出手,降伏悟空,扬名立万,影响力大增,时机成熟后,发起取经,最终成功将佛经传到了南瞻部洲,又将石猴收回在自己门下,做了护法。
如来说 很好地解释了以下一些现象:
如来曾经说过: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这里如来说,西牛贺洲没有上等真仙,那么作为法力无边的佛门首圣,还不知道有个万劫明心大法师的菩提存在着并且收徒不计其数吗?不可能,而且连周边的普通人也能够听祖师讲法,很明显,祖师没有隐藏自己,如果不是如来自己,如来不可能不知道。
灵台方寸山和斜月三星洞就是佛门的心的代表,悟空的名字是依据佛门的规则起的,还特意和后来的悟能,悟净相配合同辈。
还有,最终祖师让孙悟空不能说出他的身份,否则就用最强烈的措施惩罚他,你想,如果让人知道是自己培养了这个闯下滔天罪行的人,那还了得,并且,一开始,如来就已经知道或者安排好了孙悟空的后续行为历程。
另外还有其他佐证:
第十九回,收了八戒,路遇乌巢禅师,唐僧问他西天大雷音寺在哪里,有多远,问了三遍,禅师就是不答,只说远哩!最后道: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禅师为什么要说孙悟空知道西天路?孙悟空本来并没去过啊,说明禅师知道孙悟空曾经在如来那里呆过。
第五十五回,蝎子精道:“孙悟空,你好不识进退!我便认得你,你是不认得我。你那雷音寺里佛如来,也还怕我哩,量你这两个毛人,到得那里!都上来,一个个仔细看打!”隐含了在灵山的蝎子精曾经见过孙悟空。
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变成一个小妖去请九尾狐狸精,走到门口,哭了起来。为何而哭?原文:
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第一回: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从这里,悟空内心表白看,自己拜的师傅是如来。
再看,古文中,雷音寺和灵台方寸山的写法。现代文字经过了演变,已经无法看出其本来面目,我们把 雷音寺和灵台方寸山
这几个从现代文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几个字,用古文写出来,就真相大白了。原来:“寺”字,就是上面一个“山”,下面一个“寸”;
而“灵”字,是上面一个“雷”,下面一个“方”字组成的台子。这哪里是灵台方寸山,明明是雷音寺嘛。
综上所述,无论从行为还是动机以及结果看,孙悟空的师傅有可能是如来,这一假说也支持须菩提就是如来的座下弟子须菩提本人,其承接了如来的使命,安排了这一切,唯一无法解释的是为何其要讲三教之法,而不是单单只讲佛法,但这一点也可以从其为了隐藏和掩饰自己的身份的角度出发来解说,只是须菩提应该对道法和其他的法术不是太了解才合乎情理。
第三,孙悟空的师傅是太上老君说
要以原著的思想出发分析菩提祖师的身份,只能在西游记中找答案。 西游中如来曾说西牛贺洲无上真者,而恰好菩提就在西牛贺洲,如来法力广大,他曾自言能识周天之物,能知周天之事,菩提如何能瞒过如来的法眼呢?只有两种可能,其一,菩提只是暂住西牛贺洲,只为教导孙悟空而来;其二,菩提的法力比如来高超。  再看看菩提祖师出场时的介绍,“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首诗是作者写的,明显描写的内在气质是一位佛门人物,但悟空后来多次提到弃道从释,可以判断菩提及其弟子当时应是道士装扮,且菩提教授的东西虽然释道儒都有,但以道术为多。诗中“西方之祖”,“与天同寿”的评价也极高。什么人亦道亦佛,与天同寿,且为西方之祖呢?答案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是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
大家看到此处也许会同意也许会感到吃惊,且看老子的特征,老子是道祖,他怎么又是西方之祖呢?老子曾出函谷关,西出化胡为佛。西游记中,当老君和观音观看二郎与孙悟空打斗时,老君取出金刚琢时对观音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注意这句话,老君当时是在对观音菩萨这样的佛门要人说话,他说了“化胡为佛”,观音没有异议。太上老君确为西方之祖,他本身又是道祖,如此即合菩提的特征,此为太上老君即为菩提老祖的论断依据。
再来看,太上老君和孙悟空的师徒感情。首先,西游记原著曾说“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孙悟空是灵石所化,可见太上老君知道悟空是灵石的化身,悟空的缘份就此而生。其次,悟空后来和二郎神杨戬不分胜负,当观音对老君说她的瓶子可能将悟空砸死,正要出手时,急忙被老君拦住,老君用他的镯子打了悟空一下,不如说是救了悟空一命。当时老君的理由也很好笑,是担心观音菩萨的瓶子是瓷器,可能会摔碎,这可能吗?观音菩萨的随身神器,后来和老君斗法还胜出一筹,怎么会是个易碎品。而后老君又主动要求锻烧悟空,石猴被抓后,即被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而老君炼他时,放了穿琵琶骨之器,还把金箍棒留给了他。他为什么要去掉呢,连人带勾子一起炼岂不是更安全。老君难道不知道仙人的琵琶骨如果勾了就不能变化,去了可能会生出事端?老君为何要去,唯一的解释是不想让他死,让他自救活命。可看出老君不但不想杀他炼丹,反而是在秘授他火眼金睛之术。由孙悟空后来的话得知“当年因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封炉中,锻过一番,他幸在那巽位安身,不曾烧坏,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他纷龌鹧劢鹁Α!笔韵肜暇绻室庖彼幕埃伪厝绱朔蚜Γ暇赖姆椒ê芏啵淖辖鸷孔咏鸶杖δ母霾恍校靠春罄矗暇豆皇郑鸾恰⒁且丫诤途黄恐谢暇敖铱刖黄扛强冢钩隽焦上善檬忠恢福曰稹⒁樱嗨孀笥摇保僦厝羟幔挥芯ジ呤植庞械氖侄危鹗锛蛑笔遣辉诨跋隆
其实在这之前,孙悟空偷吃蟠桃宴酒席时,就跑到兜率宫偷吃五葫芦金丹,使的修行大大提高。来他是如何偷吃到金丹的,原著第五回中说: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原来是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老君也有意思,把兜率宫的人全部带走了,以至于孙悟空来到兜率宫进去一看,一个人也没有。这金丹还能叫偷吃吗?就是赠送的。老君难道不知道留个童子看着吗?镇元大仙去听元始天尊讲道,还要留下清风、明月看门。而且这五葫芦金丹,竟然都是炼好的。老君出门时,就算要带走所有童子,把这“仙家的至宝”
随身带上或者放好藏好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再看收金角银角时,老君现身后,原著写到“悟空慌的进身行礼”。试想一个曾对你痛下杀手的人,孙悟空的脾气恨都来不及,会如此客气吗?悟空被困五百年后,已懂人情,他对唐僧恭敬,出于救命之恩,他对如来尊敬,是由于如来强势,悟空有自知之明,服气,对观音也是如此,观音比悟空法力大,且会念紧箍,就是这个老君,书中未写他如何厉害,也没明显提到他降伏过悟空,反倒是连炉子被悟空打破,自己还被悟空推了一跤。再有,在乌鸡国时,悟空为救一凡人跑到太上老君那里求丹药,老君对一个和己毫不相干且为竞争对手佛门办事的人,作为道祖为什么还会给他珍贵的九转还魂丹。悟空已经说了要到别处讨药,老君反倒拉住了他给了他一粒,理由是怕他来偷,不如做个人情送他一粒。试想老君若是真不给,悟空怎可能偷去。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随便拿个法宝困住他几个时辰,那地上的唐僧饿也饿死了,八戒也早就把行李分了,因此老君是真心赠药。由此可见老君对孙悟空非同一般的疼爱之情。
再者,大家知道孙悟空的随身武器如意金箍棒,是谁打造的,没错,就是太上老君,曾经借给龙宫用于镇海。但是这个神器在一出场时有个很神奇的现象,就是平时未见的,孙悟空要来时,自己放出光芒,好像要知道主人要来认领它了,二者居然是灵性相通的,好像老君打造这样各个宝物就是要在那里等待孙悟空的到来一样。而且如意金箍棒只有孙悟空叫它,它才如意,试想,如果随便一个人在孙悟空面前大叫一声:长,金箍棒就听话,原本在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还不马上把孙悟空脑袋戳个大窟窿。因此,因为孙悟空是老君的徒弟,老君的宝器才听他的话,而不是其他人。
那又为什么太上老君自己培养了一个这样爱闹事的徒弟呢?这其实和如来的想法一致,都是想借着魔鬼显英雄。玉帝在老君的操控下作为傀儡执掌天庭,天长日久,难免产生了要自己真正掌权的想法,就如同在慈禧阴影下的光绪皇帝,光绪最终被慈禧在死之前两天毒死,可见放权给自己培植的人不是一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眼见得玉帝越来越不听话,拿他这个天庭创始人不当回事,于是老君化身菩提教授了一个灵石变化的好徒弟,一步一步把他变成了一个暴徒,先让孙悟空闹一阵子,显示显示威力,然后在玉帝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随便一出手,用一只镯子就把悟空拿下,这其实是个警告,告诉玉帝,没有他,你玩不转,连位子都保不住。然后装模作样地把猴子在炉子里炼了一番,还把猴子炼精神了。唯一让老君没想到的是,猴子刚从炉子里跑出来,心情暴怒,连他这个“救命恩人”都推了一把。悟空出来时推了老君一个倒栽葱,有很多人据此认为老君的本事其实不咋的。当然老君不是如此不中用。其实,老君对悟空的暗中保护可以看出他情急之下拉悟空是想让他就此收敛,闹得足够了,但悟空已经进入癫狂状态,“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被烟熏之后暴虐指数猛增,本身失去控制,把天宫闹了个底朝天,其实事态并没有失控,但是一幕令老君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现了,就是在老君冷眼旁观孙悟空大打出手时,玉帝并没有请他出手救援,而是去求救于如来。这也有合理解释,玉帝知道老君的意图,功高莫过救驾,如果这次又是老君出手降伏了妖猴,那么将来自己一切更要得听他的,玉帝就彻底变成了傀儡,于是玉帝想到了要找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制衡三清和老君,那就是法力强大而地位相对低下的如来。如来一听玉帝有情降妖,乐得心里合不拢嘴,这下表现的机会来了,三下五除二,把猴子就收拾了,还开了个安天大会,玉帝请坐了首席,接着后来就联合玉帝发起了意在佛门扩张的取经工程,老君不得不苦心安排,一路阻挠,而如来安排孙悟空这位老君的徒弟作为首席保镖也很有智慧,因为如来知道老君舍不得杀死这位自己的徒弟,换其他人,早就被老君灭了,其中的背景故事详见《西游记前传》。
这样看来,悟空的师傅老祖应该是太上老君。
其他:孙悟空的师傅是谁的假说
孙悟空的师傅是
玉帝说:在石猴出世时,惊扰了天宫,玉帝听说是石猴出世了,说不足为奇,没当回事放过去了。之后又封他弼马温,有封他齐天大圣,然后让他看守蟠桃园,其实这一切都是玉帝安排好的,当初造的齐天大圣府就选在了蟠桃园旁边。后来安排悟空去看管蟠桃园就是要让他把蟠桃偷光,让神仙知道,蟠桃不是想吃就随时给吃的,大家要安分守己听从调遣,才能有持续的蟠桃吃。
准提说:这个假说和封神演义有关联。
西游记里的人物是与封神演义中的角色紧密相关。封神演义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燃灯道人经过若干年后,修成了正身,加入了佛教。后来分别成为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燃灯上古佛。这些人物也在《西游记》中出现过。
在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给人的感觉是佛道一体。而在封神演义就有一个似佛非佛的道教西方教。西方教中有两位教主,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曾经帮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通天教主布下的“诛仙阵”和“万仙阵”的两大顶尖高手一位叫做接引道人,一位叫做准提道人。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共同点
接引道人 和 如来佛祖
接引道人住在西方极乐之乡,身高丈六,面皮黄色。西游记中:已经修成丈六金身的如来佛祖。都掌管西方极乐圣地。
准提道人 菩提祖师
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西游记中第一回菩提祖师: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二者特征描述基本一致。
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对东方道教了,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也精通。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亦佛亦道。西方教转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了。
孙悟空的师傅是燃灯说:
燃灯失势,私下教授徒弟孙悟空,最终成为佛门最重要的护法斗战胜佛,自己安排的人担任佛门要职。
证据,悟空偷老君金丹时,拉老君和全部手下讲道的是他,最后传授唐僧师徒几人有字真经达成真正圆满的是他。
孙悟空的师傅是唐僧的前世
金蝉子说:
金蝉子因为修炼道家法术,还教会了一个徒弟孙悟空,引起佛祖不满。如来佛因怒贬金蝉子转世重生,修炼一心向佛,与悟空因续前缘,再世师徒。
孙悟空的师傅是
元始天尊说:
是顶级天神,符合菩提祖师特征,身为最高身份的神仙在天庭没有势力地位,有给天庭制造些许麻烦的背景。
说了这么多,各个都有道理,那么究竟菩提祖师倒底是谁比较合理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菩提祖师的几大特征:法力高强,精通佛道,教出的徒弟最终配合如来成为取经主力,担任佛门要职。
其实从故事的角度做这样一个假说最为合理:孙悟空的师傅是和如来关系密切的一个人,曾经习学过道法,后来与如来共同研习佛法,但是不喜欢抛头露面,并没有创建门派或担任教派要职,再后来为佛门大业,引出了孙悟空跟随自己学艺,经过一番锻炼之后,继而跟随如来安排的取经队伍最终成佛。
《西游记前传》也是这样进行描述的。
欲知西游记起源,须看西游记前传
《西游记》:华阳洞天主人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来知道孙悟空的师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