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 资本 利益理论分析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是正义么

京 东 价:
[定价:¥]
PLUS会员专享价
您购买此商品可享受专属价
增值业务:
重  量:
搭配赠品: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_分析马克思主义_的正义论述评_曹玉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_分析马克思主义_的正义论述评_曹玉涛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2013年12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2013 年 12 月)一、单项选择题绪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 C、既坚持又发展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D )。 D、与时俱进 D D、科学性 )。? B、辩证思维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 )。 B、只发展不坚持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阶级斗争C、博大精深 A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9.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0.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2.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 C.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D.威廉?配第 C ) )13.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C A. 古希腊哲学 B. 近代欧洲哲学C. 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第一章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A、运动的绝对性 C、发展的规律性 A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 B、本质的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C )。? D、客观唯心主义? )。3、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4、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5、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 间具有( A、客观性 D )。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A )。? D、相对主义?6、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 )。?7、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8、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C )。?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 ) A. 物质的观点 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A )15.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 A.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 对规律的辩证否定 C. 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1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B )D. 对规律的发展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17.“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 C 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 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 A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2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2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22.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 )23.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D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2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2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B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2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28、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D.归纳演绎方法 C )29.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 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 ( A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30.“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 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31.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2.发展的实质是 ( 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33.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 )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4.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C )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第二章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C )?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D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A )。?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D )。?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7、真理是( C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D、实践观点?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 )。?D、直接现实性? D )。9、“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 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C、实践高于认识 B )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C )11、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的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1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 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3.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 年 11 月 10 日罗马教皇 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 340 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 公开伽利略平反。 这 说明( D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1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 D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 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1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1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明( C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B ) D ) )1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1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9.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C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C )20.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 (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1.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 A.真理变成现实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B.谬误转化为真理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C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2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 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C ) A 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B )2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2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26.“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A. 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2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B.否认真理的主观性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2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2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30.承认知识的相对性( D )B)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沦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31.“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C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3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 调了( A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33.马克思指出: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它们 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C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34.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C )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5.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C )3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38.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B B.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B ) C.不变性 D.终极性39.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第三章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 B、人口因素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D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 A、物质生产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4、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D A、社会的上层建筑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5、社会形态是( 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6、经济基础是( D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C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9、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B )。 C、科学技术 B D、精神文明 )。10、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1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 B.宿命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 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 A )1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D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 猛发展,这说明( C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7.上层建筑是指( D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 D )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20. 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1.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C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 C 劳动者 C ) B.政治法律思想 D.政体 )D 管理方式2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C )24.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形态的更替 1l.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 B.生产关系的变革 D.科技的进步 D )D.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25.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社会公平26.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 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B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7.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C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28.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基础是( A.阶级斗争史 C.劳动发展史 B.思想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B )29.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3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D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1.人民创造历史是因为人民群众( B A、占人口大多数 C.具有先进思想)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 D 文化水平32.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 A.经济条件 D.法律制度 C C.传统理念 )3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偶然的B.纯粹是必然的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 ?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C )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C、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34.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B A.客观的物质世界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35、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第四章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 C、价值D、价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B、 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B )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转化为资本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D)A、劳动价值理论B 、剩余价值理论C、商品与货币理论D、劳动二重性理论5、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D)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6、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 B )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7、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8、“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货币职能是( C)A、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9、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D)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0、商品是:( B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11、价值的本质是( D )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12、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13、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 ) 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1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1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1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7、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D )A、劳动力B、厂房、设备 C、工具D、货币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C )A、劳动过程B、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D、价值平均过程1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C )A、生产劳动产品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C、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保持资本价值20、假设原来工作日为 8 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 4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 4 小时,若分 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 2 小时, 则 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C )A、150%,100%B、150%,200%C、150%,300%D、100%,200%21、资本积累是指(A)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C、企业之间的兼并D、大资本吞并小资本2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D)A、企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关系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2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IO%,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2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A.劳动的使用价值B.劳动的价值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D.劳动力的价值25、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D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26、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在 c:v 中( A)A、c 的比重不断增大B、v 的比重不断增大 C、c 和 v 按相同比例增大D、c、v 按相同的比例下降27、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的三个阶段是(C )A、流通、生产、储备B、流动、生产、流通C、购买、生产、销售D、流动、生产、销售28、资本周转时间包括(B)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29、平均利润的形成是(B)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资本积累的结果30、剩余价值和利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可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和利润在质上相同,在量上相等31、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D)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价值形态D、最终用途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C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3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D)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34、剩余价值来源于(C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3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C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D.价值周转方式不同3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D)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3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40、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4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42、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中(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A ) B.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4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能在流通中购买到( D ) A.劳动产品 C.劳动对象 44、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B.劳动资料 D.劳动力 B )A.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D.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45、 超额剩余价值是( A ) A. 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46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由于( B ) A.同一部门各个企业为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引起的 B.不同部门之间为追求更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引起的 C.所有企业都要求得到同样利润引起的 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向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转移资本引起的 47、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 ) 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C、能保存资本价值 D、能转移资本价值 48、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 C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4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D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50、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D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51、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D )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52、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5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54.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B )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55.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B )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 5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分析(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 C.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 D.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57.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C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的大小无法判断 58.货币的本质是( B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5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A )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C ) 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60.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61.“物以稀为贵” ,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C)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第五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C )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3.金融资本是由( C)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银行资本和保险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D )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 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7.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C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C)A. 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C.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D)A.“代理制”B.“个人联合”C. “企业联合”D.“参与制”10.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 B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国际垄断同盟C.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1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B )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12.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D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1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D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D.过渡的资本主义15.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B )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D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17.垄断的形成是( A)A.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18.垄断利润是( D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19.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 )A.垄断统治B.垄断利润C.自由竞争D.资本主义私有制20.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C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21.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D)A.避免两败俱伤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C.相互之间竞争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 )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23.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A.合作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24.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B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2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C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殖民体系全球化D.金融全球化27.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C. 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A ) B.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 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B ) B. 垄断地位获得的 D. 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D )28.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A. 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C. 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被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C.资本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二、多项选择题绪论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C、科学社会主义 E、马克思主义法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E、法国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哲学ACD)。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E A、辩证法 C、唯物史观 E、剩余价值学说)。B、劳动价值论 D、阶级斗争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 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 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ABD )。? D、存在方式 )。? E、唯一特性C、主观形式 ABCD2、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意识的本质是( AD A、人脑的机能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绝对观念”的产物?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ABE )。?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心静自然凉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审时度势 E、运筹帷握? )。?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ABDE )。?6、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ABD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8、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DE )。?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ADE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CE A、 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CE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 着( BE )。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AC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思维对客观存在本质的无止境的接近 )。? D、反映论 E、宿命论?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BCDE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5、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D、可知论E、不可知论? 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 DE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7、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 ABCDE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8、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 CDE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 BCDE A、认识的主体 )? C、认识的目的?B、认识发展的动力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认识的来源? 10、真理和谬误是( ABCE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C、相斗争而发展的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 B、相比较而存在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第三章1、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BCDE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 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 ABCD 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 CDE A、家庭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4、生产工具是( AC B、民族结构 E、社会政治结构 )。 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 )。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C、社会意识结构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 5、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 BCD )。 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 6、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ACE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 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BCE 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8、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9、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 ABC 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BCE 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 )。 )。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第四章1、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与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关的因素有( ACD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C.市场需求D.市场供给3、货币的职能包括(ABCD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价值尺度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是(CD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劳动力具有价值C、劳动者是法律上的自由人D、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5、资本(BCD )A、是货币和生产资料B、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C、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是一种运动6、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B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为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7、资本积累(ABD )A、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C、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D、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8、商品的二因素是( A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9、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BC)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表现形式10、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AC)A.具体劳动B.社会劳动C.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11、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BCD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C.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同具体劳动创造的;1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 AB )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私有制C.自然经济D.经济危机1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BC) A.维持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1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BD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流通资本D. 商品资本15、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是指( AB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 销售时间 D.购买时间16.资本主义工资( AB ) A. 从实质上看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 从形式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 从实质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 从形式上看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A.购买阶段 C.运输阶段 1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19.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AB ABD B.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 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AC ) )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20.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AC ) A.延长工作日 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21.单位商品价值量( BC ) A.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CD A.两大部类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D.提高劳动生产率 B.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 B.总供需的平衡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第五章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ABCD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 ABCD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 B.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对经济生活实施干预 C.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也要求国家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 D .总的看,是为了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AB )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在一定程度上解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出现5.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BCD )A 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6.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BCD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非经济的手段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7.垄断价格是( ABD ) 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8.垄断利润是( ABD )A. 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9.垄断形成的原因有( ABC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国家授权10.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BCD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 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11.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有(ABCD )A 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B. 对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的掠夺 C.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 D.通过国家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分配 1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 ABD )A.生产全面社会化B.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13.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表现有( ABCD )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 金融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14.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BCD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B.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C.为控制国外原材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D. 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15.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BCD )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战胜封建生产方式中促进了社会进步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战胜封建生产方式中促进了社会进步16.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BCD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造就了自己的埋葬者--无产阶级17.垄断是( ABCD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18.垄断价格是( ABCD)A.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C.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19.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包括( ABCD )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20.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CD )A.托拉斯B.康采恩C.跨国公司D.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国际垄断同盟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BCD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B.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基础D. 社会主义的前阶2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节的基本目标有(ABCD)A.经济快速增长B.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3.从资本输出的来源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CD)A. 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 国家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24.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BC )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25.跨国公司是(ABCD)A.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B.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C. 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D.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26.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断演变包括( ABCD)A. 个体资本所有制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C. 国家资本所有制D.法人资本所有制27.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BC)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28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 ABCD) A.竞争的目的不同 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D.竞争的范围不同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包括( ABCD ) A.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三、材料分析题第一章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生存意志,生存意志是世界万物的 本原。?叔本华指出,“物是我的表象”这个命题是无需论证的,人们随时都能清楚明白地 感知到它。他认为,我们抬头看到火红的、圆圆的太阳,它是我们的表象,即是我们的感觉 的复合;我们俯身触摸大地,大地是大的、硬的、冷的,这也是我的表象,即是我的感觉的 复合; 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表象, 即是我的感觉的复合; 这些都是无可怀疑的。 叔本华说: “??一切存在物,即整个世界,只是观察者的观察物,简言之就是表象,――没有比这更 无疑问,更不依赖于一切其他东西,更不需要证明的真理了。”叔本华认为,从“世界是我 的表象”这个“千真万确”命题中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真理,那就是:“自我”是存在的。因 为,表象必须有主体,一切表象都是我的表象,没有我就没有表象。 【材料 2】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 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 是世界的本原 。 【材料 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惟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 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惟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 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有程度不同。 (1)叔本华和笛卡尔对世界本质的看法属于( ) A.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笛卡尔是二元论 B.叔本华是主观唯心主义,笛卡尔是二元论 C.叔本华是经验主义,笛卡尔是客观唯心主义 D.叔本华是不可知论,笛卡尔是怀疑论 (2)以下对斯宾诺莎哲学观点的正确表述是( A.属于唯物主义 B.属于二元论 C.属于唯心主义 D.具有物活论的色彩)2.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浩浩长江,奔腾汹涌,一泻千里,流向大海。正如古人诗词所写:“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从西向东流入大海, 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然而, 人们很少能够想到, 长江并非从来就是由西向东流的,最早的长江是由东向西流的,万里长江有过倒流的历史。 地质学家的研究表明: 1.5 亿年以前, 在 万里长江地带经历了从汪洋大海逐步演变为陆地的 过程。长江形成后,在 1 亿年的漫长岁月里,它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沿东高西低 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 5 000 ?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 撞,在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东高西低的地势演变成西高 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流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流入太平洋。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长 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唐古拉山主峰――海拔? 6621 ?米的各拉丹冬雪峰。 ?同样, 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并非自古就是如此。 地质资料表明, 喜马拉雅山是由 喜马拉雅海变化而来的。一直到 1 ? 8 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海中生活着当时在水族中称霸的喜马拉雅鱼龙。后来,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山升出 海面,此后不断上升。现在,珠穆朗玛峰仍在缓慢地增高。最为明显的例证是,杜鹃花现在 生长在峰区?
?米的高度,但在 1 万年前则生长在 4300 米的高度。可见,珠穆 朗玛峰在 1 万年间有过剧烈上升的运动。 (1)以上材料说明了( ) A.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万物皆处于运动之中 D.世界是一个发展的整体 (2)以上材料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朴素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D.唯心主义运动观 3.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 两千多年前, 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存在”, “存在” 只能从一种存在变为另一种存在,存在不会变为不存在,因而“存在”是不变的。巴门尼德 的学生、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则进一步提出:运动变化是不可能的。为了论证他的观点,芝诺 提出了四个悖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 英雄,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他健步如飞,能日行千里。然而芝诺却断言:阿基里斯永远 追不上跑得很慢的乌龟。芝诺说:如果乌龟在前,阿基里斯在后,同时起跑,阿基里斯要追 上乌龟,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起点处,但当他到达乌龟起点处时,乌龟却已向前跑到另一地 点,而当阿基里斯到达这一地点时,乌龟又到达另一新地点。如此类推下去,以至无穷。所 以,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材料 2】 霍布斯认为, 运动是一切事物的最一般的原因, 一切变化都在于运动。 运动就是物体“不 断地放弃一个位置,又取得另一个位置。”霍布斯认为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动者恒动, 静者恒静。他说:“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 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 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他还指出,运动是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时 间是运动中先后的影像,空间则是心外之物的影像。“设想某件东西可以离开时间而运动, 就等于设想没有运动的运动,这是不可能的。” 【材料 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 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 ‘他物’是自 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 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 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1)与材料 3 相比较,材料 1、材料 2 中的哲学观点( ) A.形而上学地看待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B.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色彩 C.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 D.是对经验科学的理论概括 (2)材料 3 中列宁所说的两种发展(进化)观,在哲学上又称为( ) A.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与可知论 C.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D.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4.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 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 【材料 2】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来看以上材料,可以形成的看法是(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解决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2)以上材料所包含的方法论是( ) A.系统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归纳法 D.演绎法 5.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 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 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 实。” [材料 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1)说矛盾是思想范畴或只是在语言陈述中才可能出现,这样的矛盾观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矛盾观 B.主观唯心主义的矛盾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 D.经验主义矛盾观 (2)列宁对辩证法的论述表明( ) A.辩证法是对客观物质世界本质特性及其规律的哲学概括 B.作为思维产物的辩证法根源于客观世界辩证法 C.只有社会历史辩证法,没有自然界的辩证法 D.辩证法贯通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 6.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韩非子写道:“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 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 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誉,矛盾之说也。” 【材料 2】美国南北战争初期,林肯总统先是选拔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统帅。这些修养 甚好、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统帅,却没有才华,一个个被南军的将领打败,连华盛顿都差点 丢掉。林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分析了对方的将领,从杰克逊起,几乎个个都有明显的缺 点,同时又都有个人的特长。他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李将军能善用其手下的长处,打败 了自己任命的看来没有任何缺点,同时也不具有什么特长的北军将领。”为此,林肯毅然任 命了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将领,当时舆论大哗,人们说“昏君”用“庸才”,北军完了。好多 人晋见林肯,说格兰特好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不为所动坚持任用格兰特。事实证明,正 是由于对格兰特的任命,成了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取胜的转折点。 (1)材料 1 关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质问表明( ) A.矛盾就是对立 B.矛盾就是诡辩 C.矛盾是思维混乱 D.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2)材料 2 说明的哲学观点是( )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用人问题上,要注重用人所长,避其所短 B.要善于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C.任何人、事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D.要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 7.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有个楚国人在郑国卖珠子。他用木兰木做匣子,用桂、椒等香料的薰上香味, 用珍珠和玉石进行点缀,嵌上红色的美玉,再在匣子的边缝上镶嵌上翡翠。结果,郑国人买 他的匣子,却把珍珠还给他。 【材料 2】鲁国有个爱好钓鱼的人,用桂木香料做鱼饵,锻制黄金的鱼钩,镶嵌上银丝 和青绿色的玉石,用翡翠鸟毛做的绳子垂钓。他拿钓鱼竿的手势和钓鱼站的位置都是对的, 然而他钓到的鱼却没有多少。 【材料 3】《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海鸟落在鲁国国都(曲阜)的郊 区,鲁国的国君亲自迎接并在其宗庙设宴款待,演奏美妙的《九韶》乐曲,用诸侯祭祀时才 有的牛、羊、猪三牲全备的宴席。那鸟看的眼花缭乱而且很悲苦,没有吃一块肉,没有喝一 杯酒,三天便死了。 《庄子》评论说:这是按养人的办法养鸟,而不是按养鸟的办法养鸟啊。 (1)材料 1 中,楚国人所犯的错误是( ) A.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B.过分追求形式 C.注重内容,不注重形式 D.内容和形式都不注重 (2)材料 2 和材料 3 说明的道理是( ) A.过分追求形式,实际却没有多少真正的内容 B.内容要适合形式 C.形式要服务于内容 D.内容与形式相对立 8.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19 世纪 80 年代,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有一家药店,虽然规模不算大, 但架子上摆放了许多新药、特药。药店的老板约翰?潘伯顿博士是一位医药行家,有一套独 特的经营之道。潘伯顿认为,经营药店必须要有疗效好的新药、特药,才能有效益。基于这 种认识,他非常注意医药市场的动态,以捕捉市场的信息。? 一次,潘伯顿注意到某医学 杂志的一篇报道,提到了 1884 年美国医生柯勒从古柯树中提取出一种叫做古柯碱的物质, 具有止痛功效。经过深入研究和多次实验,潘伯顿发现用古柯树叶和柯拉树籽做原料,配制 成药水可治疗头痛,而且效果相当好。他将这种药水命名为“古柯柯拉”。于是,在他的药 店里又多了一种新药。 1886 年 5 月的一天, ? 住在药店附近的贺斯先生因头疼到药店寻药, 此前他听说过“古柯柯拉”,便向药店伙计打听。可不巧,潘伯顿配制的药水都用光了。平 时,伙计经常看潘伯顿配药,因此一般简单的常用药也能配制。他顺手拿了一瓶其他治头痛 的药水,配上苏打水糖浆,交给了贺斯。?没过多久,又有一位顾客来店卖药,自称是贺斯 的朋友, 头也有点难受, 喝了贺斯买的药水, 感觉味道不错而且能解渴, 于是也想来买几瓶。 由于药店伙计对于自己刚才是怎么配的药水已经记不清了, 经过多次配制仍未能配出跟刚才 一模一样的药水来, 引得顾客厉声呵斥。 ?这时, 潘伯顿闻声赶来, 向伙计打听事情的原委。 当得知顾客要买古柯柯拉时, 潘伯顿就上楼去配制药水了。 当潘伯顿将配好的药水交给顾客 时,他发现不是所要的那种“深红色的药水”。尽管潘伯顿解释说这就是真正的古柯柯拉, 但顾客仍然坚持要原来的那种。无奈之下,顾客只好空手离去。潘伯顿觉得很奇怪,经过再 三追问,伙计只好说出自己胡乱配药的事情,潘伯顿严厉地批评了他。?事情本该到此画上 句号, 但潘伯顿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 他思量那深红色的药水说不定正好是一种新型饮料的 配方。于是,潘伯顿反复地将多种药水按不同的比例配制。一个月后,他终于配出了风味独 特、爽口解渴的深红色饮料。由于这种饮料是错配古柯柯拉的结果,潘伯顿也将它叫做“古 柯柯拉”。后来,这种饮料传到中国,被译为“可口可乐”。 (1)关于可口可乐的故事,错误的看法是( ) A.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将错就错 B.发明创造都是偶然的 C.抓住偶然、利用偶然在科学发明中十分重要 D.机遇是偶然的,能否抓住机遇却不是偶然的 (2)马克思主义关于偶然和必然关系的看法是( ) A.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B.必然寓于偶然之中 C.偶然决定必然 D.必然决定偶然 9.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18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温和的怀疑论或不可知论者休谟(David Hume, )否认对客观规律性的任何断定,不承认因果规律的客观性。他说:“我们也不 能仅仅因为某一事件在某一实例中先于另一事件发生,就断定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事 件的结合可以说是任意的、 偶然的。 可以说并没有任何理由从一个事件的出现推论出另一事 件的存在。” 休谟认为,因果之间有一种前后相承的必然关系,而这种因果联系的发现不 是凭借于理性,也就是说知识是无法解释这种因果关系的。他指出,因果联系的发现是凭借 经验的。不过,单独一次经验并不足以形成因果观念,只有当类似的现象多次重复或经常集 合在一起,并在人的心灵上产生了习惯性的影响时,才能形成这种观念。他说:“一切从经 验而来的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运用理性的结果。因此,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材料 2】 在画家丘罗夫的家里有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画面上呈圆锥形的山峰临湖而立。 山顶是白色的,但山脚和湖面却闪着蓝光,似乎笼罩着一层蓝色的雾气,而远远望去山石又 呈现红色。这幅风景画虽然没有秀丽的山水,但却被画家视为至宝,镶上精致的镜框悬挂在 醒目的地方。有一天,地质学家瓦尔霍夫在画家家里偶然见到了这幅画,画面上的奇特景色 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地质学家在画前沉思良久,然后问道:“这幅画上的景色是真的 吗?”“这是卡顿山脉附近的实地写生画。 ”画家回答道: “传说这个地方好像有什么魔鬼 似的,无人敢去涉足。我出于好奇,那天冒险进入这个危险区。果真还没走到湖边就胸闷头 晕,恶心难忍。湖边寸草不生,一片死寂。在几乎窒息的窘况下,我草草画好了这幅画就离 开了。结果,回家后病了四年之久。”?听了画家的话,地质学家再次陷入沉思。他运用自 己丰富的地质学知识,在头脑中反复思索着隐藏在这幅画后面的自然之谜。终于,他找到了 问题的答案:那红色的山石可能就是硫化汞矿石。高温下它可以分解为硫和水银,山脚下的 湖必然是一个水银湖,那湖上弥漫的蓝色雾气就是剧毒的水银蒸气。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 地质学家带上助手和防毒面具,到这个危险地带考察。果然,一切都如他当初判断的那样。 一个地质史上的重大发现就这样产生了。 (1)休谟关于因果联想律的见解( ) A.肯定了因果必然性 B.否定了因果必然性 C.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果必然性 D.将因果关系归结为习惯 (2) “水银湖的故事”说明了( ) A.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B.因果关系的主观性 C.由现象寻找其原因,往往是重大科学发现的关键 D.现象往往会欺骗人 10.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 首 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 【材料 2】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一书中谈到:英国有一种俗称蝴蝶花的植 物(学名三色堇,属于兰科植物),它的盛衰就与猫的多少密切相关。它们当然不是直接联系 在一起的。猫多蝴蝶花就多,猫少,蝴蝶花就少的联系是经过了一些中间环节的,这些细小 环节就是熊蜂和田鼠。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具体说明了这种联系。他指出,一个地区如 果猫少,田鼠就会多;而田鼠喜欢吃熊蜂窝里蜜汁和幼虫,田鼠一多熊蜂就会少,可是蝴蝶 花就是靠熊蜂把雄蕊的花药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才能结出果实,繁殖茂盛,所以熊蜂少, 必然就要造成蝴蝶花少。 这个联系就是猫少一一田鼠多一―熊蜂少――蝴蝶花少, 猫多―― 田鼠少―一―熊蜂多一一―蝴蝶花多。这就是猫多花就多的原因。达尔文的这个说明,使我 们清楚地看到猫的多少决定花的多少就不是什么怪事了, 这种联系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直接 联系,它是经过了一些中间环节的间接联系。 【材料 3】 某山村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矾矿以来, 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 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 (1)材料 1 和 2 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2)在材料 3 中,某山村小镇在办钒矿厂时所犯的错误是( ) A.只是孤立地发展经济,对环境问题未加以重视 B.在实践中缺乏联系的观点 C.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D.未考虑经济发展的代价 1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后来“五行说”不断发 展, 并被进一步用于解释自然和社会的演变法则, 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材料 2】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 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材料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 才能解一切现存事物的 “自己运动” 的钥匙, 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 、 ,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 (1)在哲学史上,材料 1 和材料 2 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属于( ) A.朴素辩证法 B.朴素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2)材料 3 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与材料 1、材料 2 中哲学观点的主要分歧在于,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是( ) A.唯物主义 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2.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 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 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本身的。 【材料 2】列宁指出: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 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但是被反映者是不 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 【材料 3】大脑是人体最奇妙的器官。尽管人们的大脑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但 大脑本身却是物质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四周包着一层含有静脉和动脉的薄膜,这层薄膜 里充满了感觉神经。 ?人的大脑平均为人体总体重的 2%, 但它需要使用全身所用氧气的 25%, 相比之下肾脏只需 12%,心脏只需 7%。每一秒钟,人的大脑中进行着 10 万种不同的化学反 应。如能把大脑的活动转换成电能,相当于一只 20 瓦灯泡的功率。 人的大脑有 100 多亿 个神经细胞, 根据神经学家的部分测量, 人脑的神经细胞回路比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 复杂? 1 400 ?多倍。人的大脑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 8 600 ?万条信息,其记忆存储的 信息超过任何一台电子计算机。据估计,人的一生能凭记忆储存 100 万亿条信息。人脑子里 储存的各种信息,可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 50 倍,即 5 亿本书的知识。人体 5 种感觉器 官不断接受的信息中,仅有 1%的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其余 99%均被筛去。?大脑神经细胞间 最快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为 400 多公里每小时。 (1)材料 2 和材料 3 阐明的哲学观点是( ) A.客观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C.大脑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器官 D.意识的对象和内容是客观物质世界 (2)材料 1 中马克思的话表达了( ) A.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是缺乏实践观点 B.马克思主义把对象、现实、感性看作人的感性活动 C.唯心主义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对象 D.唯物主义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对象 13.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如果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它的轨道就是一个确 定的椭圆, 但是各个行星之间也存在着万有引力, 所以要确定每颗行星某时刻的真实位置还 必须考虑相邻的行星对它的引力所引起的摄动。在太阳系中,对于土星和木星,用万有引力 定律计算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完全一致。但是,对于天王星,考虑到土星引力 引起的摄动后, 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还是不一致。 人们对天王星做过许多次观 测,观测的结果是可靠的。于是,一些科学家怀疑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另一些科学 家则认为天王星外边还有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 它对天王星的引力没有被考虑到, 结果导致 了理论与观测结果的矛盾。? 1845 年,英国剑桥大学 23 岁学生亚当斯(Adms)根据万有 引力定律和天王星的真实轨道逆推, 经过两年时间的计算, 预言了新行星不同时刻所在的位 置。令人遗憾的是,亚当斯的报告并没有引起英国科学家的注意。同年,法国一位技术学校 的助教勒威耶(Le Verrier)也推算出了同样的结果,并把预言的结果寄给了柏林天文学家 加耳(Gall)。收到勒威耶推算结果的当天晚上,加耳把望远镜对准勒威耶指定的位置,果 然发现有一颗新的行星! 这震撼世界的新发现使牛顿的名字誉满全球, 再次证明了牛顿引力 理论的正确性。人们按神话的传统把这颗行星定名为海王星(Neptune)。?在英国,亚当 斯公布了秘藏着的论文。人们发现这两位学者的成果是一致的,而且是各自独立完成的。海 王星发现之后,人们发现它的轨道也与理论计算的不一致。于是,有些科学家们就用亚当斯 和勒威耶的方法预言另一颗新的行星的存在。1930 年,汤博(Tom Baugh)发现了这颗行星, 人们把它命名为冥王星(Pluto)。冥王星的实际观测轨道与理论计算的一致,所以人们确 认,冥王星是太阳系最外一颗行星。 (1)对以上材料的错误解读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被证明是错误的 B.科学观测和发现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C.太阳系中还有尚未被发现的行星 D.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已被发现了 (2)以上材料说明了( ) A.理论计算与观测在天文学中同等重要 B.意识具有预测性和计划性 C.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 D.意识滞后于实际观测 14.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1】荀子在其《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但人在 自然的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他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 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 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 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材料 2】《揠苗助长》篇出自《孟子》,原文为“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 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材料 3】“愚公移山”的典故出自《列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 资本 利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