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世界观是什么》3:世界是物质还是感知

佛教世界观-世界问题的意义 - 蛋白质
- 畅享博客
|收藏博客|加入友情链接|给博主留言
当我满足于存款每年2%的收益的时候,基金每月给我10%的收益,当我准备全部投资基金的时候,股票每周给我12%的收益,当我满足于股票的收益时,业务上的投资给我每天100%的收益,当我要成为工作狂的时候,感情投资瞬间给我0%的收益,从此心无旁骛,做个情圣。
佛教世界观-世界问题的意义
佛教世界观-世界问题的意义
下一篇:上一篇:
您还未登录,不能对文章发表评论!请先世界是物质还是感知?
世界是物质还是感知?
慈诚罗珠堪布
《佛教的世界观》 3
佛教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世界是物质还是感知?
很多人把佛教归为唯心主义,因为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内心的现象。其实不是这样,虽然西方宗教多数是唯心主义,但佛教不是。同时,佛教也不是唯物主义。尽管佛教里面有唯物的成分,也有唯心的成分,但整体而言,它既不能归属为唯心主义,也不隶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与唯物,只是西方哲学的一种分类,它不能概括人类所有的知识。
佛教认为,世界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心,而是心创造出来的一种幻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宏观世界,实际上也不存在的。比如说,在物理学家看来,假如一个原子有一栋楼这么大的话,那一个原子核仅仅只有一粒米这么大。
除了原子核以外,在原子中剩下的其余部分都是空的,只是一些电子在围绕着它旋转而已。正因为电子转的速度太快了,我们的眼睛看起来,就像根本没有运动的固体一样。实际上这都是我们视觉上的幻觉,除了原子核以外,只有电子在运转。
这个幻觉到底是物质的幻觉,还是内心的幻觉呢?物质永远不会有任何幻觉,所谓幻觉,都是从我们的内心产生的。
在佛教里面,这也称为微观世界的无常。什么是无常,无常和运动是一回事。佛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没有一个静止的东西,这就是佛教的世界观。
从上面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无论是从时间的角度,还是从微观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都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而是一种我们从未体认过的境界。
如果找一个恰当的佛教用语来描述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当中的“色”字。“色”也即物质。
我们能看见的物质的存在,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表述,一个是颜色,一个是形状,除了颜色和形状以外,不存在物质。
大家都认为,红、绿、白等颜色存在,所以有些人对颜色非常执着。买衣服的时候,会挑三拣四,选取自己心仪的颜色。但科学告诉我们,颜色是不存在,它只是因光波的长短而造成的视觉错误,因此,世界上并没有颜色这个东西。
我们还认为,长、方、圆等形状是存在的。
虽然在宏观世界当中,形状是存在的,但在微观世界当中,形状并不存在。
以银河系为例,在高原的晚上,时常可以看到银河系像手臂一样的一条光带。在我们地球人看来,这是一条白色的光带,有颜色、有形状,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形状,只是由很多的星球等天体组成的而已。
同样,凡是肉眼能够看到的任何再细小的物质,都有形状、有颜色,但在微观世界当中,它们却是另一副新貌——没有任何形状,只是由无数的粒子构成。通过波粒二象性还可以证明,粒子最终也可以变成波。波是什么概念?就是根本没有任何物质性征的东西。
今天我们对现代人讲佛教的世界观,一点都不吃力,因为原子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都在一步一步地靠近佛教的世界观。我们大可以用这些科学的论证,来给大家证明世界的虚幻性,这的确让我们很受鼓舞。
那我们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知道世界的虚幻与痛苦本质以后,希望能够减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强烈执着。
我们不要认为,所有的痛苦,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在作怪,是它在制造痛苦。
所有痛苦的源头,就是执着。当我们对一个东西非常执着的时候,就会受制于它。它的任何演变,都会主宰我们的喜怒哀乐;一旦我们对它失去执着以后,它就会变得与我们毫不相关,不会支配我们的心境,更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痛苦。
以感情为例,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非常执着、非常在乎,感情如胶似漆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另一个人的心。稍有不遂,便会生不如死;当有一天两人分手、形同陌路,根本没有感情的时候,无论一个人发生任何事,也不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影响,更不会让他痛不欲生。
如果死抱着强烈的执着不放,就一定会产生极大的伤害与痛苦。这个伤害与痛苦,还将远远超过它当初给我们带来的幸福。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的世界观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