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其非鬼不神,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亦不伤人?

查看: 19136|回复: 19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关注我们: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老子》上经说,以道的修养来治理天下国家,就等于儒家所标榜的尧、舜、禹三代的以道治天下。三代不是用政治手段及制度来治天下的,而是着重道德与诚信。能够“以道莅天下”时,鬼都不灵,就是“其鬼不神”的道理。政治道德是至高无上的,做人的道德就是“诚”,这是儒家《中庸》所讲的“诚”。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老子的表达是用不同名词而已。
什么是“道”呢?清净无为。清净无为何以能治天下呢?这中间产生很多问题,回过来看,上一章已做了一个回答,就是必须要“重积德”。如何才能“重积德”呢?答案是“治人事天,莫若啬”,也就是无为之用——“简化”。所以“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鬼都不灵光了。换言之,“神”归位了,“鬼”就不灵了,没有人可以来捣乱,因为你是清净——空的。比如说,有人想在这房间捣毁东西,但房间内空无一物,没有东西可捣毁。这就是说,碰到一个清净无为就无法捣乱了。在道德上,也就是大公无私。
我们人为什么怕鬼?因为心中有鬼。现在台湾乡下还有从广东、福建带过来的文化,都是一样的画符念咒。我们大陆当年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四川人叫“端公”,长江一代叫“师公”,家里有人生病了,晚上请他来画符念咒,收妖捉怪,方法很多。有一家人被鬼迷住了,请师公去收妖,当时一些少年去看,又害怕又想看,几个人背靠背一起看。其实什么鬼都没有,他们吹牛角,有些人吹海螺,“呜!”那个声音在夜深人静时听来,很是凄惨,很恐怖的。真是小说上写的阴风惨惨,鬼气森森,再加上道士头戴的帽子,上面的铃子叮叮地摇起来,那种气氛,没有鬼都有鬼了。
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道士,传说法术很高,收了半天妖怪以后,碰到调皮的少年,暗中在他衣服后面缝上一条绳子拖着,等到他作法完毕回家,已深夜三四点钟了。这个道士一个人走路,后面传来沙沙的声音,回头察看没有东西,也没有人。再走几步,响声又出来了,他自己也害怕了,拿出铃子摇,后面越响得厉害,无论用什么法术,既收不了妖,也捉不了冤。最后,他把宝剑拿出来,一边念咒子,脸都变绿了,然后用剑往后一挥,把自己的袍子割掉一半,才没有声音。回家病了三个月,附近传开来,成为笑谈。后来看古人的笔记,记载的真有此事。
这是讲到“其鬼不神”的故事,所以,鬼神有没有?有,可是,以精神文明的立场,要记住两句话,同时也是释家、道家相同的一种精神:“魔由心造,妖自人兴。”什么是魔呢?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思想,就是真正的魔,走火入魔就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妖自人兴”,妖怪都是人把他兴起来的。前几年报纸上讲,乡下的石头是土地公,乡人对石公一拜,香火就旺起来,而且说是很灵。这是“妖由人兴”,都是人玩的把戏,人的唯心作用。所以,“以正道莅天下”,其鬼就不灵了。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不是鬼不灵,是鬼所依靠的神灵——鬼的精神没有了,他所依赖的成自身生命的力量没有了,也就是能作怪的力量没了。
“非其神不伤人”,注意这一句话,这是讲人位的价值。道家并不迷信,不像一般宗教,他是讲究人位的价值。什么是人位价值?就是心的价值。不但是鬼不灵了,神也不能伤人了。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到达清净道德的境界,就天人合一了。这时鬼神与你同体,而无法相伤。“夫两不相伤,固德交归焉”,鬼也伤不了你,神也伤不了你,当然你也伤不了鬼,你也伤不了神,因为彼此不相害,彼此互谅,彼此互存,同体而共存。这是“道”的道理,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释家叫做“空”,“空”就是描写“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境界,这也就是“道”的道理。
关闭延时
“魔由心造,妖自人兴。”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魔由心造,妖自人兴。”
对。说得好。所以凡事要顺其自然,遇事要泰然处之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神”归位了,“鬼”就不灵了,没有人可以来捣乱,因为你是清净——空的。太好了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对。说得好。所以凡事要顺其自然,遇事要泰然处之
任仲夷老人的一句名言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对。意境很高,做人、练功皆适宜
“魔由心造,妖自人兴。”
好句子。至理名言。学习了,记住了。多谢楼主
多谢楼主分享,欣赏学习了
我们大陆当年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四川人叫“端公”,长江一代叫“师公”,家里有人生病了,晚上请他来画符念咒,收妖捉怪,方法很多。
好句子。至理名言。学习了,记住了。多谢楼主
对。意境很高,做人、练功皆适宜
任仲夷老人的一句名言
对。任老的人生总结
尧、舜、禹三代的以道治天下。三代不是用政治手段及制度来治天下的,而是着重道德与诚信。
真是小说上写的阴风惨惨,鬼气森森,再加上道士头戴的帽子,上面的铃子叮叮地摇起来,那种气氛,没有鬼都有鬼了。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道德经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全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治理大国,如同煎炸小鱼.以道来治理天下,鬼也不会跳出来作孽.非但鬼神不作孽,而且鬼的作用也不伤人.不但鬼的作用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两者都不伤人,则德行广施,天下安居了.
析:炸鱼,鱼有刺,刺为鬼.治理国家,如同炸小鱼.鱼炸苏了,刺也就不用剃安全地吃了,不用担心恰喉咙.油炸刺无毒,所以吃下肚不会起作用伤人.这样嚼在口里,吞在喉咙下,咽到肚里,“鬼”都不会伤人.圣人吃了好吃的鱼,自然也不会伤人.因此,天下太平.治国亦如此.当然,如果鱼太大,火候不够,圣人受伤,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23.两段文字中&烹小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2分)24.韩非子是如何来理解&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3分)答案23.无为、不扰民 (2分)&#from 文言文阅读答案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来自 end#24.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清静无为主张的形象化的表述,强调的是遵循自然的规律,(1分)韩非子是强调在法治的前提下各自相安无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不违背法律,统治者不朝令夕改,执法公正,如此达到清静无为。(2分)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文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疏通文意,从整体上把握文段内容,然后再归纳概括其共同点。分析时,可重点关注第一段中的&两不相伤,故德归焉&,第二段中&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很容易得出&无为&&不扰民&之类的答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物观点和思想态度的能力。首先要从文段中找到韩非子的观点,&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是韩非子对&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理解,分析时,可根据对文段内容大意的把握,用文学性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编推荐文言文阅读答案: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莅天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