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理解从“一带一路”建设中提

&&&&&&&&&&&&&
杨亦鸣:如何提高“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服务能力
日 09:1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亦鸣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规划的实现,要以语言沟通为前提。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相通才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关键词:国家语言;语言;语言能力;语种;培养
作者简介: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语言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提高国家语言能力迫在眉睫&&&& “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规划的实现,要以语言沟通为前提。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德国时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沟通很重要,国与国合作很必要。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语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相通才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到60多个,所使用的国语及官方语约60多种。其中,我国高校教学尚未开设的语种有18种,只有1所高校开设的语种有20种,加起来占全部语种的近2/3,这还不算这些国家繁多的民族语言。而即使我国高校已开设的一些语种,语言人才储备也明显不足。  此外,虽然在政府交流层面英语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一带一路”建设必然深度介入沿线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如基础设施建设必然涉及所在国的大量拆迁问题,如果不掌握当地语言,在宣传和解释中就会出现障碍。而且,对当地老百姓的宣传解释,包括在各种媒体和发布会上的宣传解释,使用当地语言可以收到更好效果。可见,语言服务和语言能力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行性,应加快解决语言人才奇缺和语言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提高国家语言能力提出了紧迫要求。语言能力分为个人语言能力(母语能力、多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各种职业、专业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行使国家力量时所需的语言能力,如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海外维和、远洋护航、联合军演、护侨撤侨及各种国际合作中,国家语言能力都起着关键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属于国家语言能力问题。广义的国家语言能力包括公民个人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狭义的国家语言能力指国家层面在处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文化等各种国内外事务中所需要的语言能力。  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需要迅速构建相关语言服务和语言人才培养应急体系,这也是国家语言能力的一种体现。应急体系与建立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基础上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体系都是国家语言能力体系的一部分,两者相互补充,但不能相互替代。美国能处理500多种语言,但通过院校培养的只是一小部分,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应急体系培养和储备的占大多数。因为有的语种用途范围较窄,甚至是单一用途,人才需求量少或需求急迫,设置专业进行培养,成本太高,或远水解不了近渴。对我国来说,使用特殊教学法随时灵活培养急需的语言人才,或者采用语言志愿者方式,将志愿者放到相关国家和地区培养和储备,同时建立详细信息档案以便国家随时征用,都是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语言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思维方式、改革培养机制,走协同创新之路。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拟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和投资,但无语言沟通障碍的企业少之又少。开展“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和语言人才培养工程,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  (作者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韩卓吾)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一带一路”提出历程
热搜词: &&&&&&
“一带一路”提出历程
期号:第220期&&&&栏目:延伸阅读&&&&网络编辑:李爱玲&&&&责任编辑:李爱玲&&&&日期:
  日,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  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2014年,习近平先后访问了13个周边国家,足迹遍及中亚、东南亚、东北亚、南亚等周边次区域,“一带一路”从构想迈入“务实合作阶段”。  2014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中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国APEC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创始成员国不久前在北京签署了政府间谅解备忘录。  2014年12月,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2015年有个良好开局。  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听取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重大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成为了今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2015年3月,“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时对“一带一路”做了重点阐释。
& 阅读:8238 次陈甬军: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_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您当前位置是:
陈甬军: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陈甬军: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陈甬军: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来源:人大重阳网&&发表日期:&&阅读次数:637
  编者按: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预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的实践的推动下,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已逐步凝聚共识。考虑国内外经济背景和供需分析,本文从理论抽象的层次上为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宏观平衡和微观赢利的经济本质,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8月,在中央“一带一路”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反映了经过三年试水后,中央从经济视角的定位,新提出了国际合作项目和经济本质这两个概念作为认识“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理论图示的方法,将“一带一路”经济本质抽象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
  一、宏观平衡:理解“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1.“一带一路”构想的经济层面供需分析
  近年来以我国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未来6-8年,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约为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金融机构每年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只有300亿美元左右。因此,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资金欠缺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制约了中西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需求面。我国经济由于结构转型而形成的生产能力富裕、拥有竞争力的中高端技术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供给面。这个供需结合就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内在可行的经济逻辑。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经济本质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GDP总量为77.3万亿美元。预计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在3.1%-3.4%,即全球总需求约为79.6万亿美元,需要绝对生产总值绝对值增加2.5万亿美元左右。为保证3.5%以上的经济增长,全球供需之间大约有1万亿美元缺口。如果今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年,按照1:5的投资乘数粗略估计,可产生2000亿美元的总需求,可弥补世界经济需求总缺口的1/5左右。这样“一带一路”建设就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二、微观双赢:理解“一带一路”的赢利机制
  “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如何理解其作为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的新定位?实际上这是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所以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内在的赢利机制。
  1.基本图形:中国-中西亚国家的互动双赢
  我国有扩展市场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走出去”寻求稳健的投资项目与机会,而以中西亚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广阔市场且缺乏基础设施投资。这个供需经济态势,就可形成以“软贷款”为“引导”,带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走出去”,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合作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并以其收益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的这一经济循环路线(见图1)。
  图1& 基本图形: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在经济互动中实现双赢
  2.扩展图形:中亚欧非各国参与的多边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于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互动中,从双方市场基础供给与需求出发,满足双边利益。这个倡议实施的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这个区域里的欧洲工业强国近年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获取中亚发展中国家广阔市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欧洲工业强国联合投资建设发展中国家,可为我国率先“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平台,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于是欧洲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非洲国家与亚洲许多国家一样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非洲各国将成为下一阶段受益国家。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荐,非洲一些国家将成为“资金-技术”的输入市场,直接受惠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一阶段,中亚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将惠及非洲各发展中国家,通过区域要素流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近年来,欧洲主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我国态度的改善,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构想的逻辑自洽。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加,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这样,就可对图1“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图形进行延伸和扩展(见图2)。
  图2& 基本模型的延展:欧洲、非洲国家参与的多边共赢
  3.综合图形: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多边共赢型赢
  考虑今后北美国家很有可能加入,这样就可形成“一带一路”内在互利共赢机制的综合图形(见图3)。最近,加拿大总理访问我国时要求加入亚投行的请求和美国新当选总统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这个综合图形反映的内在经济逻辑。
  图3& 基本理论模型的综合:包括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共赢
  三、研究和宣传“一带一路”经济本质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的理论图型源于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经济宏观背景的分析,它是在抽象的层次上将提出倡议的我国和参与合作的各国简化为市场主体,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参与各方的行为和利益,旨在证明“一带一路”存在自洽的经济逻辑。
  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其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对互联互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一带一路”是跨出国门进行建设,涉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国家外交关系。特别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对战略的实施效果影响较大。
  2.有助于对项目的经济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投资存在风险,但是它是与收益相对应的。根据经验和沿线国家情况,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可以帮助评估互联互通的经济风险。
  3.有助于建设的项目“落地”
  过去由国家主导的外援效果明显,但也有看不见的巨大成本。“一带一路”战略主要依赖企业作为行动主体,政府起积极引导、因势利导和协调组织的作用。说明“一带一路”经济本质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性质,可以成为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动力。
  4.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
  与以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相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着眼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实现道路、贸易和货币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结合,还强调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因此,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五通”将更加顺利。
  编者按: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预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的实践的推动下,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已逐步凝聚共识。考虑国内外经济背景和供需分析,本文从理论抽象的层次上为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宏观平衡和微观赢利的经济本质,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8月,在中央“一带一路”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反映了经过三年试水后,中央从经济视角的定位,新提出了国际合作项目和经济本质这两个概念作为认识“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理论图示的方法,将“一带一路”经济本质抽象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
  一、宏观平衡:理解“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1.“一带一路”构想的经济层面供需分析
  近年来以我国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未来6-8年,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约为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金融机构每年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只有300亿美元左右。因此,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资金欠缺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制约了中西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需求面。我国经济由于结构转型而形成的生产能力富裕、拥有竞争力的中高端技术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供给面。这个供需结合就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内在可行的经济逻辑。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经济本质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GDP总量为77.3万亿美元。预计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在3.1%-3.4%,即全球总需求约为79.6万亿美元,需要绝对生产总值绝对值增加2.5万亿美元左右。为保证3.5%以上的经济增长,全球供需之间大约有1万亿美元缺口。如果今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年,按照1:5的投资乘数粗略估计,可产生2000亿美元的总需求,可弥补世界经济需求总缺口的1/5左右。这样“一带一路”建设就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二、微观双赢:理解“一带一路”的赢利机制
  “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如何理解其作为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的新定位?实际上这是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所以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内在的赢利机制。
  1.基本图形:中国-中西亚国家的互动双赢
  我国有扩展市场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走出去”寻求稳健的投资项目与机会,而以中西亚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广阔市场且缺乏基础设施投资。这个供需经济态势,就可形成以“软贷款”为“引导”,带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走出去”,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合作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并以其收益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的这一经济循环路线(见图1)。
  图1& 基本图形: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在经济互动中实现双赢
  2.扩展图形:中亚欧非各国参与的多边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于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互动中,从双方市场基础供给与需求出发,满足双边利益。这个倡议实施的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这个区域里的欧洲工业强国近年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获取中亚发展中国家广阔市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欧洲工业强国联合投资建设发展中国家,可为我国率先“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平台,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于是欧洲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非洲国家与亚洲许多国家一样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非洲各国将成为下一阶段受益国家。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荐,非洲一些国家将成为“资金-技术”的输入市场,直接受惠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一阶段,中亚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将惠及非洲各发展中国家,通过区域要素流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近年来,欧洲主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我国态度的改善,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构想的逻辑自洽。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加,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这样,就可对图1“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图形进行延伸和扩展(见图2)。
  图2& 基本模型的延展:欧洲、非洲国家参与的多边共赢
  3.综合图形: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多边共赢型赢
  考虑今后北美国家很有可能加入,这样就可形成“一带一路”内在互利共赢机制的综合图形(见图3)。最近,加拿大总理访问我国时要求加入亚投行的请求和美国新当选总统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这个综合图形反映的内在经济逻辑。
  图3& 基本理论模型的综合:包括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共赢
  三、研究和宣传“一带一路”经济本质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的理论图型源于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经济宏观背景的分析,它是在抽象的层次上将提出倡议的我国和参与合作的各国简化为市场主体,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参与各方的行为和利益,旨在证明“一带一路”存在自洽的经济逻辑。
  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其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对互联互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一带一路”是跨出国门进行建设,涉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国家外交关系。特别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对战略的实施效果影响较大。
  2.有助于对项目的经济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投资存在风险,但是它是与收益相对应的。根据经验和沿线国家情况,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可以帮助评估互联互通的经济风险。
  3.有助于建设的项目“落地”
  过去由国家主导的外援效果明显,但也有看不见的巨大成本。“一带一路”战略主要依赖企业作为行动主体,政府起积极引导、因势利导和协调组织的作用。说明“一带一路”经济本质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性质,可以成为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动力。
  4.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
  与以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相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着眼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实现道路、贸易和货币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结合,还强调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因此,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五通”将更加顺利。
  编者按:今年5月中国将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预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的实践的推动下,沿线国家和国际社会已逐步凝聚共识。考虑国内外经济背景和供需分析,本文从理论抽象的层次上为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宏观平衡和微观赢利的经济本质,提供新的认知视角。
  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中国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8月,在中央“一带一路”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又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这反映了经过三年试水后,中央从经济视角的定位,新提出了国际合作项目和经济本质这两个概念作为认识“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理论图示的方法,将“一带一路”经济本质抽象为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解释“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
  一、宏观平衡:理解“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
  1.“一带一路”构想的经济层面供需分析
  近年来以我国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未来6-8年,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约为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两个最大的金融机构每年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总和只有300亿美元左右。因此,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融资缺口。资金欠缺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制约了中西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需求面。我国经济由于结构转型而形成的生产能力富裕、拥有竞争力的中高端技术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又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层面的供给面。这个供需结合就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内在可行的经济逻辑。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经济本质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15年世界GDP总量为77.3万亿美元。预计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在3.1%-3.4%,即全球总需求约为79.6万亿美元,需要绝对生产总值绝对值增加2.5万亿美元左右。为保证3.5%以上的经济增长,全球供需之间大约有1万亿美元缺口。如果今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年,按照1:5的投资乘数粗略估计,可产生2000亿美元的总需求,可弥补世界经济需求总缺口的1/5左右。这样“一带一路”建设就为世界经济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二、微观双赢:理解“一带一路”的赢利机制
  “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如何理解其作为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的新定位?实际上这是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所以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内在的赢利机制。
  1.基本图形:中国-中西亚国家的互动双赢
  我国有扩展市场的内在需求,企业需要“走出去”寻求稳健的投资项目与机会,而以中西亚国家为代表的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广阔市场且缺乏基础设施投资。这个供需经济态势,就可形成以“软贷款”为“引导”,带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走出去”,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合作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并以其收益归还项目建设贷款的这一经济循环路线(见图1)。
  图1& 基本图形: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在经济互动中实现双赢
  2.扩展图形:中亚欧非各国参与的多边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于我国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互动中,从双方市场基础供给与需求出发,满足双边利益。这个倡议实施的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这个区域里的欧洲工业强国近年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以获取中亚发展中国家广阔市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欧洲工业强国联合投资建设发展中国家,可为我国率先“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平台,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于是欧洲国家作为第三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非洲国家与亚洲许多国家一样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非洲各国将成为下一阶段受益国家。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荐,非洲一些国家将成为“资金-技术”的输入市场,直接受惠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下一阶段,中亚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将惠及非洲各发展中国家,通过区域要素流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近年来,欧洲主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对我国态度的改善,在极大程度上证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欧洲国家的吸引力,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一带一路”构想的逻辑自洽。欧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加,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这样,就可对图1“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图形进行延伸和扩展(见图2)。
  图2& 基本模型的延展:欧洲、非洲国家参与的多边共赢
  3.综合图形: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多边共赢型赢
  考虑今后北美国家很有可能加入,这样就可形成“一带一路”内在互利共赢机制的综合图形(见图3)。最近,加拿大总理访问我国时要求加入亚投行的请求和美国新当选总统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从经验事实上支持了这个综合图形反映的内在经济逻辑。
  图3& 基本理论模型的综合:包括北美等所有参与国家的共赢
  三、研究和宣传“一带一路”经济本质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的理论图型源于对我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国际经济宏观背景的分析,它是在抽象的层次上将提出倡议的我国和参与合作的各国简化为市场主体,从供给和需求的视角出发,分析参与各方的行为和利益,旨在证明“一带一路”存在自洽的经济逻辑。
  明确“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其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对互联互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一带一路”是跨出国门进行建设,涉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国家外交关系。特别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对战略的实施效果影响较大。
  2.有助于对项目的经济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
  投资存在风险,但是它是与收益相对应的。根据经验和沿线国家情况,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本质可以帮助评估互联互通的经济风险。
  3.有助于建设的项目“落地”
  过去由国家主导的外援效果明显,但也有看不见的巨大成本。“一带一路”战略主要依赖企业作为行动主体,政府起积极引导、因势利导和协调组织的作用。说明“一带一路”经济本质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性质,可以成为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动力。
  4.有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
  与以往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相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更加丰富。它不仅着眼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实现道路、贸易和货币的“互联互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结合,还强调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因此,做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传播,“五通”将更加顺利。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100872 ) 邮箱:
电话:(办公室)010-- (科研项目部) 010- (培训部)010- 传真:010-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升星时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理解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