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直接去公司是找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

查看: 9726|回复: 20
毕业找工作到小单位好,还是到大公司好?
在线时间541 小时
阅读权限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8 积分
以后毕业了毕业找工作到小单位好,还是到大公司好?好纠结呀
在线时间8150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615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大地上的草
& & 开始小公司好于大公司。
& & 大公司,如果你有关系的话就比小公司好!
(DELOS INCORPORATED)
在线时间5948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717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在小公司成长,在大公司发挥。
小公司中基层一人多岗,可以学习很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并培养大局观;在大公司基层岗位都是螺丝钉,只能接触到有限范围的工作,可以做专,却不利于综合能力与大局观的提高。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每人也都有不同的机遇;事实上——没有进错的行业,只有进错的企业。
在线时间939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个人觉得还是要先去大企业,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一个比较规范的环境也很重要。
在线时间402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在小公司成长,在大公司发挥。
小公司中基层一人多岗,可以学习很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并培养大局观;在 ...
Mac_OS_X 发表于
& & 俺也认同!
(月华如水)
在线时间1023 小时
阅读权限9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小公司可能出全才,大公司可能出专才
终有一天小溪汇成大海
在线时间120 小时
阅读权限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先去大公司,主要学习一些管理理念和工作流程,还有就是大公司往往碰到的事情多些,可以多学些处理事情的技巧。然后再去小公司就游刃有余。个人观点哈!
在线时间1094 小时
阅读权限60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主题帖子积分
最好是大公司,比较规范更适合毕业生!
在线时间1177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主题帖子积分
大地上的草
还用说,大公司!
在线时间328 小时
阅读权限50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主题帖子积分
& & 很赞同,你的分析很好!
在线时间1013 小时
阅读权限7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本问题还需要讨论吗?
如果你能进真正规模的大公司,毫不犹豫的去做.
专才也好,全才也好,这都是伪命题.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同志,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一个完善的学习制度,一个持续的制度体系,会成就你自己真正的职业生涯开始.
当然,现在进500强什么的,说实话,不好进.
(邻家大叔)
在线时间1278 小时
阅读权限6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无论大与小,首先是要规范,刚毕业首先要学习的是与人沟通的技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工作的态度等。良好的企业文化,规范的企业制度,积极团结的团队,对于毕业生的成长很有利。
所以这些一般在中型和大型企业才较相对完善,我个人还是希望能能进这些企业,把自己先规范一下,然后再去小公司,这时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点,大公司做几年,再跳到小公司,比较容易,也能尽快融入公司,也能有发挥空间。如果是小公司进入大公司,会发现在规范性和高度上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大公司招时一般不会给你要职。
很简单的例子:大公司的一个生产主管,到小公司可以做生产经理和生产厂长,但是反过来就很难,当然也不是做不到。
无论是学东西还是钱途,个人还是觉得毕业3年内在中大型企业做做,哪怕是一般职员。
我很赞同。
发扬传统食品,服务现代工业化!米面制品,我来了……
食坛大师勋章
食坛大师勋章
食品论坛认证会员
2014年度魅力人物
2014年度魅力人物
2015年度魅力人物
2015年度魅力人物
终身魅力人物
终身魅力人物
食坛知名勋章
食坛知名勋章
食坛骨干勋章
食坛骨干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优秀服务勋章
优秀服务勋章
金牌会员勋章
金牌会员勋章
Powered by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应届硕士毕业生是拼了命去大型企业好还是去比较小的公司发展好?
我是应届化学硕士生(主攻精细化工),在能力方面懂工艺、懂设备、做过设计,找了一圈工作发现,自己真正犹豫的是到底毕业是该拼了命去大型企业,还是求容易进,进一个小一点的企业。求学长学姐进来指点指点,关于个人发展问题。
学的广,但是并不专
把懂改成学吧...企业的大小看你个人的选择了
就是学过,或者做设计的时候专门研究过,其实没有实践经验,惭愧
有机会去大企业当然好,平台不一样
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甲18号中鼎大厦A座1层102室 电话:010-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大公司?小公司?我的经历和建议 - 文章 - 伯乐在线
& 大公司?小公司?我的经历和建议
工作是在大公司更好,还是小公司更好?这个问题让大家争论不休,也没有最终的答案。凑个热闹,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我最开始工作就是在小公司。当时刚刚毕业,在对工作完全没有概念的情况下,进入了一家小的创业公司。虽然今天想起来,作为创业公司,它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依然非常珍惜那段经历。主要原因是,虽然在创业公司,我仍然受到了相对良好的职业训练。当时我的两位领导都是毕业于清华,而且在搜狐工作过的,有丰富经验的 IT 人员。所以我最初工作的两个月,几乎是每天在批评中度过的。虽然我在学校也认真写过一些程序,但还是每天被批得一无是处,因为学生写的程序,距离生产系统要求的工业级别,实在是差得太远了。所幸自己当时脸皮厚,被批了就赶紧改,根本不去想太多,这样过了两个月,终于没那么少被批评了。当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受到的批评都是“对事不对人”的,所以一直没有“人格被否定”的糟糕感觉。
第一份工作我做了一年多,最大的收获是在领导持续的严厉批评下,深刻认识到了“现实生产环境需要的程序是什么样的”,其次就是模糊地领悟到,持续的“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可以营造出追求专业进步的价值观。现在回头去看,很多人即便进到大公司,受到各种条框的限制,也不见得理解这些约束的意义;加之,如果领导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树立“工作至上”的价值观,身为员工很可能不会有太多收获,反而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之后我去了一家大公司,当时很有可能在美国上市,但最终没有成功,前几年终于上市成功。进入大公司的第一感觉是资源丰富了,典型的例子是,服务器紧缺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另一个感觉是视野开阔了,因为高手很多。我深刻记得有一次快下班时,某个同事路过我的工位时看了一眼,说“你的 vim 怎么没有颜色呢?”,然后他拿过键盘迅速敲了一串命令,之后我的 vim 就有了语法高亮标识。后来我把他的操作记录调出来查看,学会了很多新知识。再问问同事,原来帮我设置语法高亮的是集团的首席科学家。原来技术做到很厉害的人,还可以这么平易近人,这也突破了我的想象。中国古话说“言传身教”,我总觉得“身教”是非常重要的,以沉默但巨大的力量改变人的认识。
之前在小公司时,因为业务领先,行政、人事、财务相对都不那么规范,老板只挑“靠得住”的人,程序员去办事时就不那么顺利,所以我通常都是“横眉冷对”的态度。然而到了大公司,行政、人事、财务等等都要规范很多,真正让人知道什么是“职业化”。我也学会了尊重和重视行政、人事、财务等等支持部门的工作,并在自己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受益很多。如果不是去到大公司,我想自己是不会领悟到这一点的。
后来我还有一段在“大公司”工作的经历,也就是 2010 年加入盛大创新院——如果也可以叫“大公司”的话。如今创新院已经解散,旧日往事无须再细细道来,我只说一点,就是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在我进入创新院的第一年,那种环境和文化是我非常欣赏,也是后来大家非常怀念的。但是在急速扩张,团队成员短时间内翻倍甚至翻两倍之后,对原来的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冲击。我以前不太理解大公司里为什么都要有个部门来管企业文化,有了这段经历才真正明白。企业文化的背后,是行为规范,是做事准则,核心的是价值观——大家认定什么、推崇什么,否定什么、排斥什么。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就不能仅仅依靠大家的默契来维系,而应当不断塑造企业文化,强化这种价值观,否则很容易分崩离析。就我看来,许多小公司能迅速成长到一定规模,然后就四分五裂,没有统一的价值观是重要原因之一。
离开盛大创新院之后,我选择了进入广州的一家创业公司领导技术团队,也可以算一段“小公司”的工作经历。其实在做这个决定时,我心里比较忐忑,自己之前无论大公司小公司,都是在技术特别好的团队工作,这次的工作环境,无论团队还是系统,都超出自己的底线,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应付得了。尤其是发现广州高校中优秀的毕业生基本都被网易和腾讯收罗之后,就更是沮丧。恰好当时参与了《程序员的职业素养》的翻译,其中有一章提到“团队应该有凝聚力”,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除非钻研前沿的科学项目,否则,由素质不错、工作靠谱的程序员构成的有凝聚力的团队,一样可以输出很高的生产力,做出不错的产品。尤其让我欣慰的是,这段工作经历也成了很多同事怀念的对象——虽然身为团队的领导,需要为此付出极大的努力。
供职过大公司和小公司之后,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纠结于“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人,更多还是来自有一定的大公司工作经验,面临去小公司挑战的情景,我见到很多人无法迅速落地反而很快夭折。如果你正面对这样的情境,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在大公司往往要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小公司往往要解决抽象的问题。在大公司,你需要关心的往往是相对具体形象的指标,比如“搜索及时性提高 20%”,而小公司要解决的往往是“在各方面问题一大堆、资源也有限的前提下,分多少资源到各个方面,以及如何安排先后顺序,才能保证业务的增长”。解决前一种问题需要专业技能,解决后一种问题则需要慎密的思维,而且常常需要创造性地发明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初入小公司,一定要适应“乱”的环境,并且需要能推动“由乱到治”的过程。小公司往往是生存为第一要务,业务为先导的,流程和规范相对来说落后,而且一家公司的流程规范总是要适应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如果生搬硬套各种流程规范,很可能危及到生存。所以,需要能忍受“乱”的环境。另一方面,如果公司业务成长到一定规模,仍然没有流程规范,必然无法持续发展,所以需要有“由乱到治”的过程。这也牵涉到上个问题:在什么时候开启“由乱到治”的过程,分几个阶段开展,每个阶段进行到什么程度,同样是个复杂问题。
第三,在小公司需要有界限感,但工作中不能严守本位。举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是小公司的领导,用我的话说,比需要“既当爹又当妈”,一方面保证业务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还得管好团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抱着“这个问题应该人事出马”,“那个问题是行政的事情”的态度,最终很可能做不成事情。因为问题是自然出现的,而不是按部门、按界限出现的,如果凡事都讲究界限,很多问题就无法及时解决。但如果没有界限感,大家的配合又会出现问题。我推荐的做法是,在界限那边的力量足够专业和强大的时候,可以放心把事情交过去,否则,还是自己多走几步更加稳妥。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在小公司工作,一定要对人有特别敏锐的感觉。我见过很多大公司的人,业务能力没有问题,职业素质也没有问题,但还是无法适应小公司的工作环境,原因就在于对人不够敏锐。前面已经说过,小公司不太可能有专业的人事和行政来帮助你,所以很多事情只能自己上阵。而且,小公司成长过程中,人和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即便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定之前的某个员工,也无法准确衡量另行安排他会对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另一方面,小公司往往不会有充足的人员编制,业务的增长又很迅速,所以需要准确判断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长潜力,预先做好安排。退一步说,即便公司有充足的人员编制,也要思考,进来的人是否会冲击到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观,要知道,在小公司通常不会有企业文化部门帮你打理这些事情的。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除非钻研前沿的科学项目,否则,由素质不错、工作靠谱的程序员构成的有凝聚力的团队,一样可以输出很高的生产力,做出不错的产品。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内容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文章和译文分享给读者,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新浪微博:
推荐微信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7 伯乐在线大公司工作不好找?小企业其实也不错的!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大公司工作不好找?小企业其实也不错的!
关注Ta的:
九个头条网讯:12月10日,教育部召开会议表示,明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人,2015年,我国将因为创历史新高的749万高校毕业生而迎来又一个 “最难就业季”。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一个接一个的“史上最难就业季”表明,“就业难”已成就业“新常态”,突围就业困境还需各方主动出击。小微企业已是就业的主渠道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创业企业集中的小微企业正是中国经济活力和就业保障的最大来源。从绝对份额来看,小微企业是解决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就业问题的主渠道。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所占比重达到94.15%。小微企业已占市场主体的绝对多数。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其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将越来越有限,集中在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小微企业,将成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承担者。小微企业一方面敢于创新,各类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又大多集中于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呈现出高端与低端并存的现象,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行业分布看,小微企业行业相对集中,在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几大行业中,共有670万户,占小微企业总数的64.86%。属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数量约为47.76万户,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4.62%。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缓慢,仅有12%的小微企业表示营业额保持了快速或高速增长,近50%的小微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近60%的小微企业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小微企业主普遍对未来发展前景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报告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主是经过多次创业,才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平台的。大学生青睐哪些企业?不久前,智联招聘对大学生群体的职业诉求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外企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职业选择,有36%的大学生表示期望在外企就业。不难理解,外企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健全的组织架构、对员工个人能力的重视,以及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都是大学生青睐外企的重要因素。与外企对大学生的强大吸引力相比,体制内雇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三年来,期望到国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体制内机构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从2012年的54%,下降到了2014年的36%,而有更多的大学生希望能够到体制外去打拼,比如外企、私企、自主创业等等。而在最新调查中,联想集团、中国电信、艾欧史密斯、吉利汽车、中兴通讯、普华永道、华硕电脑、阳光城集团、艺龙旅行网、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10家企业荣获“最受大学生关注雇主”。数据显示,有5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更加青睐“体制外”工作。90后大学生热衷网络和IT企业作为90后的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的陪伴下,如今在就业的问题上也和网络息息相关,而随着对行业认知的提高,IT企业普遍成为了90后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白马王子”。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榜单显示,互联网及科技数码行业在30强中一枝独秀,占据9席之多,而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更是均入围了10强雇主,其中佳能(中国)更是连续第二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的殊荣。本文整合自以下相关文章:北京日报 崔乐 &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青睐“体制外”就业中国网 &小微企业:新增就业主渠道产业网 &小微企业解决了我国1.5亿人口的就业问题南方日报 &叶丹 余晓彤 &90后大学生就业“一网情深”?安徽日报 &丁静 聂可 彭卓 大学生就业,视野再宽些
文章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工作的中介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