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航母有什么用 不用航母小飞机也能飞100年的纸飞机

  辽宁号195米起飞点起飞将不能同时执行降落作业。  在航母舰岛另外一侧 以液压臂支撑架空三根类似磁悬浮的,带电磁弹射能力导轨。  这样可以有250米长的起飞跑道,而且和主甲板完全不干涉。  舰载机降落是关键,为保证复飞,降落速度大,冲击力强。  应该设计智能、自动的着舰装置,使之能够在复杂海况,舰体上下左右前后存在一定摆动幅度的条件下实现百分百的舰载机尾钩着舰捕获。要能像一个智能的手抓住尾钩,而不是靠一根绳子被动拦阻。  这样可以实现最小速度着舰。  然后着舰跑道还可以用架空的轨道延长,降低舰载机的冲击。  附参考  出自:
作者: 三老四严
复制链接  1、
滑跃起飞重量  通常观点认为,弹射起飞能达到更高的起飞重量,利于重载。  这个观点并不很准确。  如果不考虑起飞速度的影响,那么:  弹射起飞能力主要限制于起飞重量,而滑跃起飞能力则限制于起飞推重比。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比较说法)  因此对于滑跃起飞方式,只要起飞推重比足够,重载起飞就可以实现,重一点也行。  而弹射起飞时,推重比对起飞的影响相对次要,如果超重了,提高推重比也难以解决问题。  因此,滑跃起飞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大功率弹射起飞重量,是可能实现的。  以苏-27K为例,其在“库兹涅佐夫”航母起飞试验时:航速7节,从后起飞点滑跑195米起飞,起飞重量可以达到30吨;航速15节,从后起飞点滑跑195米起飞,起飞重量可以达到32.8吨。.  据说,俄罗斯曾经试验验过前起飞点起飞31吨的苏-33(此时滑跑距离仅仅105米!),只不过很恐怖,需要甲板风42节而且离甲板速度仅有105节,高度降达到25米,离海面非常近了。当然,那是极限情况,成败与否要看风速、海况,再加上上帝的眷顾。  与之对比,F-14A在9万吨级尼米兹航母(C13弹射器)上,最大起飞重量为33724千克。  而在吨位与“库兹涅佐夫”航母相当的“中途岛”航母上,F-14A无法使用。  可见,对于高推重比战斗机,采用滑跃起飞,是可以与弹射起飞重量相媲美(甚至胜过)的。  当然,这个前提还是要看推重比(不考虑起飞速度及低速升阻比因素时)。  苏-27K推重比高,滑跃能达到30吨以上起飞重量。F-14A推重比低,如果采用滑跃,恐怕能否达到25吨起飞重量,都难说。  但换个角度说,C13弹射器是蒸汽弹射技术的顶峰之作,是美国长期使用经验积累和技术改进的结晶。如果苏联不采用滑跃起飞,而是走蒸汽弹射之路,且不说时间、资金投入的问题,是否能让苏-33达到30吨以上的起飞重量,真是难说的很!更何况还有弹射器可靠性的大疑问。  2、
降落问题  “库兹涅佐夫”采用滑跃起飞也存在一些缺憾,并不是完美的选择,但毕竟能满足使用要求。  但苏-27K/苏-33在航母的降落重量限制问题,却有些麻烦。这直接制约了其对空(地)精确制导武器的携带能力。  苏-27K空重19600千克,正常着舰重量22400千克,最大着舰重量24500千克。  以正常着舰22400千克计算,空重19600千克,飞行人员、炮弹、滑油重量假定300千克(这实际是低估数字),在考虑2000千克备用燃油(F-18C昼间降落备用燃油标准为4000磅)情况下,实际留给外挂的重量只有500公斤。  4枚P-73导弹重440公斤,挂载翼下的那两枚还要加上挂架重量。P-73导弹所用挂架重量我未查到,但F-18C所用AIM-9导弹挂架每个重40千克。  可见,以正常着舰重量限制时,苏-27K只能带4枚P-73导弹。  如果以最大着舰重量限制计算呢?在相同情况下,返回载荷能达到2500千克。  这仍不意味着能携带2500千克武器。  因为此时仍要考虑挂架重量。我未查到俄系武器挂架重量,但可以参考相应美系武器挂架重量。  前述F-18C所用AIM-9导弹挂架每个重40千克。而与P-27E导弹重量相仿的AGM-88HARM导弹挂架每个重量190千克。  以此推断,如果携带P-73、P-27E导弹,实际此时返回外挂弹药重量小于1800千克,如果外挂4×P-27E+4×P-27E,那么返航降落时,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平时训练、巡逻,并不需要挂那么多导弹出动。  在战时,挂弹出击,有可能有机会把导弹打出几枚,也有可能一枚也没打出去。如果挂多了导弹,那只好降落时扔掉一部分了。  如果考虑到战时战机挂载干扰弹、干扰机,那么外挂载荷还要进一步有所减少。  因此,苏-27K/苏-33所谓的12枚空-空导弹携带能力,使用时所受约束条件较多。  类似问题,在F-14A上也存在。  F-14A最大着舰重量23510千克,着舰进场速度248千米/小时  F-14A能够携带6枚AIM-54A空空导弹,但在航母使用时,通常不超过4枚。带6枚时,起飞没问题,降落时就有麻烦了(降落前扔2枚AIM-54A倒是可以,但航母总共只有96枚AIM-54A的携载量)。  3、存在问题  (1)起飞  如前所述,苏-27K/苏-33滑跃起飞,能到(或接近)美国9万吨航母弹射起飞时的起飞重量限制,但滑跃起飞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首先,滑跃起飞,滑跃甲板占据了飞行甲板前部,使飞行甲板利用率下降,而对于航母来说,飞行甲板面积可是寸土寸金的珍贵!  美、法航母在不进行起飞作业时,弹射器轨道位置可以用作舰载机摆放、调度空间,而此时“库兹涅佐夫”的滑跃甲板部分却缺乏使用价值。  虽然“库兹涅佐夫”飞行甲板总面积达到14700平方米,但此时的利用空间并不比“戴高乐”(飞行甲板面积12000平方米)大,更不用说与美国航母比拟了。  其次,理论上说“库兹涅佐夫”载机轻载起飞时,能有3个起飞点可用(不过左长跑道的2个起飞点前后布置,同时使用相互影响),比“戴高乐”多。但是,在重载起飞时,则只有1个起飞点可用,比“戴高乐”少,更没法与美航母4弹射器的重载出动率相比了。  可见,滑跃甲板重载起飞出动率受影响。  再者,滑跃起飞不适合低推重比舰载机使用。  苏-27K/苏-33重载起飞能力是以大推力、高推比为基础的。如果F-14并无采用滑跃起飞,能否达到25吨起飞重量,都有些难说。F-18E滑跃起飞重量恐怕也大大低于弹射时的近30吨。  还有,环境气温影响发动机推力,因此起飞重量受气温影响较大。  (2)降落  前述已经说明,在最大着舰重量限制下,苏-27K/苏-33的空空导弹挂载能力受到限制。但应该说,还是能满足空空作战需要的。  毕竟,即使在战时,挂10—12枚空-空导弹出动的实际需要并不太高。  麻烦在于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时。  如果以常规炸弹执行任务,那倒还好说,返航时扔掉就行。  但如果挂载的是精确制导弹药(特别是携带先进的空地导弹时),降落前扔掉的做法就欠妥了。  当然,目前苏-27K/苏-33并不能支持携带精确制导弹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能力。  但上述问题的确限制了其在这方面改进和提高的潜力。  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苏-27K/苏-33着舰性能不出色。  苏-27K/苏-33增加前翼,极大改善了低速性能,最大着舰重量达到24500千克(240千米/小时)。  即使美海军以着舰性能良好而闻名的F-14A,最大着舰重量23510千克(248千米/小时),也比苏-27K/苏-33低近1000千克。  问题是,苏-27K/苏-33实在太重。扣除自重,剩下的载荷能力就不是太高了。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2张 | 更多
  很有创新精神。
  不知道,不懂  话说可以模块式么?2舟1样的船,对接可以很容易超过400米,还可以多带机机
  不知道,不懂  话说可以模块式么?2舟1样的船,对接可以很容易超过400米,还可以多带机机
  @yongliu1234 3楼   不知道,不懂  话说可以模块式么?2舟1样的船,对接可以很容易超过400米,还可以多带机机  -----------------------------  海况恶劣,十万吨级别的对接,难度相当的大,单艘船只也有被涌浪折断的先例。
  @wolfatseu 4楼   海况恶劣,十万吨级别的对接,难度相当的大,单艘船只也有被涌浪折断的先例。  -----------------------------  你说的有道理吧,但我相信我说的可以实现,象太空船对接很困难,一样可以成功,船对接可以搞N多螺丝吧
  搞连环战船么?
  导轨能伸出去几米?十米?  怎么支撑,能结实吗?
  再说伸出去的那几米对于航母几百米的舰长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老夫觉的航母可以搞的更长点嘛
  两船前后对接,行不行?  
  对接就不要想了,海面条件太恶劣了。  伸缩甲板倒是可以研究研究
  你说的伸缩跑道,配重是大问题  
  用三角支撑。下方倾斜支撑在船头下部,设计成伸缩式。但这个办法只怕就目前有些多余,因为滑跃起飞甲板前方不是平的,再支撑就成游乐场里的海盗船了,而直通甲板的话,弹射器已经足够目前飞机起飞用。  当然,楼主这个创意应当是很不错的想法。
  纸上谈兵,感情没去过海边没出过海,当玩玩家搭积木啊,当然,有创意是好的
  对接,这真是要造方舟啊。升缩几米是没用的,没五十米提案不得通过,但这强度?不是小孩达积木。  
  为什么不搞两条船,平时分开航行,起飞时两条舰一对接,400米跑道随便搞!
  网络隐藏了多少高手
  材料性能过硬的时候可以考虑,  现在还提不上日程。
  甲板下空间可宝贵了  
  楼主,这没弹射是无法起降固定翼预警机的,你莫非只以为航母上只有一种飞机?  
  已提请总装备部,请静候喝茶消息  
  可以修太空堡垒,1210米长,400米宽,300米高,里面可以住70000人,300米分了好多层。  
  纸上谈兵……搞个伸缩板,为啥干脆直接做个加长型的航妈??跳水板弹啊弹的我头晕  
  航母可能再造长些。  1000米长。不用拦索。
  造不出那么坚强的海绵体
  骉兢! ¤_¤   
  航母的起降吞吐能力很重要。  辽宁号比尼米兹小,但如果能在十分钟内,弹射20架战机,战斗力能得到显著提升。  一个编队的飞机弹射时间越短,编队越快,巡航时间越长,遇到紧急情况战斗力越强。  未来航母应该实现甲板的无人化操作,飞机自动回收、弹射。  回收的战机通过导轨自动进入下层机库,进行武器油料补给。  完成补给的战机通过导轨,自动送到起飞位置。  要知道扶梯比升降机的效率高多了。    
  辽宁号实际上只能同时起飞一架飞机,相比之下,福特号,或者尼米兹级可以同时弹射两架。而且起飞距离都很长。  现代航母应用三十几年来的新技术,可以用更小的重量,更少的人工数目实现更高的作战效能。  比如动力系统,可以做的更小,如果用核动力,对燃油的需求会更少,但单位功率和续航能力却可以显著提升。  比如弹射系统,使用电磁弹射可以使用蒸汽弹射一半的重量,却增加了弹射的种类和灵活度。  比如航母上大量笨重的机械、液压、管道可以被电动机构替代。  更科学的甲板和机库布置方式、更加智能、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减少地勤人员,更多的无人机可以减少飞行员数量,人员的大量减少,降低了生活空间和后勤补给需求。  更多的定向能武器,也许可以减少航母的防御武器种类重量,再移除所有的攻击性武器。航母专职于舰载机支持和对空防御,彻底摒弃大毛的全能型设计。  综合下来,也许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的、满载八万吨的国产航妈作战效能不低于10万吨的尼米兹。  航母不能做的过大,主要在于动力需求、建造成本、建造周期、某些运河航道的限制、港口泊位限制等方面。  需要在有限的排水量内支持更多的起降吞吐能力。提高起降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是一方面。  增加一个采用电磁弹射、使用骨架结构、可前后旋转、巡航时靠拢舰体缩小甲板宽度,起飞时外展,容纳大翼展飞机,的辅助起飞跑道,可以显著的提高舰载机的起飞速度。  蒸汽弹射方式不可能应用到这种辅助起飞跑道上,电磁弹射使得轻量级的起飞跑道成为可能。  两条250米的同时起飞能力,将超过尼米兹级或者福特号。  使用导轨,从甲板下层机库直接、自动进入起飞位置,从甲板直接、自动回收入机库可以显著提高起降的自动化水平,可以实现无人化的甲板。
  楼主你要知道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很遥远的。理论上的事谁都会想的到,但是实际中的技术层面上的事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的。
  CVN-21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仍然是海上的“巨无霸”,其技术和作战效能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但美国海军却已急于开始建造下一代航空母舰——CVN-21级。CVN-21级航母的船体与目前的“尼米兹”级航母基本相同,但其内部设计却和“尼米兹”级有着本质的不同。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尼米兹”号于1968年铺设龙骨,1975年开始服役,其设计定型到今天为止已经超过35年。在此之后,“尼米兹”级航母尽管也陆续进行了一些改进,例如“杜鲁门”号(CVN75)舰体内铺设了光缆系统,“里根”号航母(CVN76)的舰首设计成球根状,以利于舰载机的弹射起飞。直至今天,“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依然被证明是最强有力的海军战舰,它可以依靠蒸汽动力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自持力长达90天,所搭载的近百架战斗机可以对数百千米以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在过去的25年里,“尼米兹”级航母一直被认为是海军所有资产中的“无价之宝”,特别是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它们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也成为一种特殊的标志,即美国海军拥有向世界任何地方投射兵力的能力。  但是在美军的眼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又的确有些老了。航母的基本舰体、机械系统和电力系统等方面的设计没有改变过:作为航母推进系统“心脏”的核反应堆是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蒸汽弹射系统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基本相同:舰上的许多操纵系统还是由蒸汽和液压驱动的,而不是先进的电驱动方式……另外,随着“尼米兹”级航母运行时间的延长,船体的腐蚀老化程度不断加剧,陆续进行的改进也使航母的排水量不断上升,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航母的稳定运行。尤其严重的是“尼米兹”级航母存在的电力受限问题,使得一些新系统、新技术无法顺利集成到舰体中,例如当前美国海军着重发展的电磁弹射系统、电磁炮等。  在意识到“尼米兹”级航母的这些缺陷后,美国海军开始着手设计下一代航空母舰——CVN21级。这种新型航空母舰将沿用“尼米兹”级航母的船体,所不同的是,舰体的内部格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以增强武器系统的操作,提高舰载机和弹药的存储管理水平,飞行甲板要进行重新布置,理顺飞机在甲板上的移动和操作,从而增加飞机的攻击波次,采用新型推进系统,它所产生的电力将是“尼米兹”级航母的3倍,为将舰艇中蒸汽和液压系统改进为电驱动系统、为更多新系统的整合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这些改进除了使CVN21级航母拥有更先进的操作能力和战场生存力外,还将减少航空母舰的人力需求,降低航母的维护保养费用。目前美国海军最新的计划表明,他们期望能以平均每四年建造一艘CVN21级航母的速度,用50年的时间,构建一支全新的CVN21航母舰队  CVN-21 - 武器,弹药输送系统更先进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武器弹药操作流程是为冷战时期执行可能的核任务设计的,武器弹药要经过数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输送,才能从储存区域运送到各层的集中堆放位置,整个过程不但耗费时间而且也非常消耗人力,甚至需要军械人员用人力将弹药摆放到小推车上。此外,目前“尼米兹”级航母武器弹药电梯的位置与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的运行流程也存在冲突的地方,其结果是,一方面在飞行操作期间,有些电梯不能使用:另一方面,舰载机的出击次数降低。  就此问题,CVN21级航空母舰对武器、弹药运作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大大减少了武器弹药在舰体内的水平运动。当前美军的计划是,将武器输送电梯的位置从目前的弹药存储区转移到专门的弹药操作区。而位于各层的军械员则负责用机动运输车将武器和弹药从储存位置运送到电梯处。目前,正考虑使用直线电机来研制先进的武器电梯。当然,为了不妨碍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的运行,这些电梯的具体位置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对武器、弹药输送流程以及武器输送电梯位置的重新设计,不仅仅减少了航空母舰上的人力需求,重要的是这将大大增加舰载机作战飞行的频率。  CVN-21 - 飞行甲板设计更科学  CVN21的第二个新设计在于飞行甲板。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现有飞机弹射装置不能够用来弹射满载负荷的战机,因为这样战机的机翼与飞行甲板之间的空隙将非常狭小,从而带来安全隐患,而CVN21的甲板设计将弥补这一不足。此外,为了提高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的存放、操作性以及调动的效率,CVN21级航空母舰还将做一些改善,包括将指挥岛位置后移,使其体积更趋小型化,缩减舰载机调运电梯和机库的数量,从“尼米兹”级的4个飞机调运电梯、3个机库缩减到CVN21级的3个飞机调运电梯和2个机库。  经过上述一系列改进后,舰载机所需的燃料加注、飞行前检查、武器挂载所需的时间将明显减少,战机的出击架次可以增加近15%。此外,由于减少了飞机调运和机库的数量,采用体积更为紧凑的指挥岛,航母的重量可减轻大约5%。由于理顺了武器操作流程,减少了飞机在甲板上的运动,舰员的工作负荷以及航母的人力需求也明显降低。  CVN-21 - 新生代汇聚新技术  CVN21级航空母舰将整合多项新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型核动力推进装置、带状的电力分配系统、新型弹射/拦阻系统,这些都是无法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实现的。
  新型推进装置  目前,“尼米兹”级航母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以及自身发电能力都是固定而有限的。而在“尼米兹”级航母改进过程中所增加的许多新技术都需要更多的电力。在目前的情况下,“尼米兹”级航母动力系统的电力载荷空间已经相当有限,无法满足不断扩展的电力需求。如果“尼米兹”级航母按照CVN21级航母的设计思想进行改进,即通过采用更多的电力设备来减少人力消耗和维修、保养的开销,那么过高的电力负荷将会使核反应堆堆芯的寿命缩减11年。此外,电力的短缺也使目前以蒸汽为能源的舰上设施,如厨房、洗衣中心、水泵、加热中心等,难以转化为以电为能源的设施。目前,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有总长度近10千米的蒸汽管道,用以向各种舰上设施提供所需的蒸汽,这些管道需要更多的维护和保养。电力的缺乏也使很多先进技术无法整合到“尼米兹”级航母上,这些技术包括:动态装甲、新型雷达、电磁弹射系统、定向能武器等。除了供电能力不足外,“尼米兹”级航母上的核反应堆非常庞大,系统过于复杂。在“尼米兹”级航母的反应堆中,有超过30种规格的管道、1200多个阀门,20多个主泵,在运行过程中,有60多个观察站位的人员在反应堆室同时职守,人力耗费很大。  为CVN21级航母设计的新型反应堆克服了“尼米兹”级航母反应堆存在的诸多不足。通过提高反应堆堆芯能量密度、降低对泵供功率需求,CVN21级航母产生的电力大约是“尼米兹”级航母的3倍。足以满足电磁弹射装置和其他新系统的动力需求,也足以支持目前蒸汽动力设施向电动力设施的转换。新的反应堆的结构将更加简洁,组件更少,性能也更为可靠。与“尼米兹”级航母反应堆相比,CVN21的反应堆阀门、管道、主泵、冷凝器和发电机等组件的数量减少50%以上,例如其蒸汽产生系统中,阀门不到200个,管道规格也缩减到8种。新的反应堆将使用现代化的电子控制及显示系统,这将使反应堆的观察站位降低到大约20个。  整体来看,与“尼米兹”级航母相比,CVN21级航母的推进装置有多项重大改进。与推进系统相关的人员将减少大约50%,维修站级维护需求降低近20%,这些将使CVN21级航空母舰在整体系统的维护费用上节约近20%  CVN-21 - 带状电力分配系统  CVN21级航空母舰有了新的推进装置,而它的动力分配将依靠一个新的系统——带状电力分配系统。当前,“尼米兹”级航母上采用的分配系统是一个放射状的体系结构,电力通过这个系统将动力传递到这个舰体的每一个地方。这种系统需要超过42千米长的电缆,从系统中心的环状总线将电力分配到舰上各个应急动力和载荷中心。这种电力分配系统除了结构复杂外,在进行战损修复和现代化更新时,电力线的重新布设将非常艰难。CVN21级航空母舰的带状分配系统不但将电缆长度减少了近10千米,而且通过将舰上各个电负荷中心集中到一个隔离区域,从而使结构体系更加紧凑  CVN-21 - 战机的电磁弹射系统  在过去的40年里,美国航空母舰一直沿用蒸汽弹射器对舰载机进行弹射。目前安装在“尼米兹”级航母上的最新型蒸汽弹射器,可以每60秒内弹射1架飞机,如果“尼米兹”级航母的4个弹射器同时工作,那么平均每20秒就有一架舰载机起飞。现在使用的蒸汽动力弹射器是非常可靠的。每一个弹射器的平均可用率为74%,以此计算,四个弹射器中至少一个正常工作的概率则高达99.5%。这种蒸汽动力的弹射器也被证明是非常安全的:最近的10年内,在超过80万次的弹射记录中,仅出现30次部件故障,而这其中只有一次导致一架飞机损毁。尽管蒸汽弹射器非常可靠和安全,但它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现在采用的蒸汽弹射器在弹射飞机时提供的能量是7000万磅-英尺,在这种情况下被弹射的飞机最大重量不能超过7万磅(32吨)。除了对飞机有最大重量有限制之外,在低能量水平下,蒸汽弹射器弹射过程中最大作用力与平均作用力的比值相应增大(一般来说,这个比值约为1.25,最大可能到2)也就是说,在弹射过程中,轻型飞机受到的最大弹射力可能超出平均弹射力25%~100%,也因此,轻型飞机的弹射的难度反而会提高。过高的弹射力变化会使飞机的机体结构承受很大的冲击,对于有人驾驶飞机来说,这种冲击会降低飞机的疲劳寿命,对于无人机来说,则必须大幅度加强机体强度才能承受这种冲击。事实上,目前的蒸汽动力弹射器不能够用于弹射任何现役无人机,而这被认为是蒸汽弹射器的最大缺陷。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以及更轻、更灵巧武器的不断出现,使无人机在“尼米兹”级航母退役之前就可能上舰执行战斗任务。而美国的政治领导层更希望使用无人机作战,以把人员伤亡、被俘的风险降低到零。  CVN21级航空母舰将使用新的飞机弹射装置一一电磁弹射器,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蒸汽动力弹射器的缺陷。电磁弹射器实际上就是一个100多米长的直线感应电机,电机的电枢与飞机的起落架相连,在强大电流的作用下,电枢带动飞机加速向前运动,使飞机达到所需的起飞速度一一其行进原理有些类似于磁悬浮列车。美国海军对电磁弹射器制定的指标包括:最大弹射能量为9000万磅-英尺,弹射速度范围为100~400千米/小时,弹射间隔为45秒。电磁弹射器的功率可以根据弹射飞机的尺寸重量进行灵活调节,可用于弹射美国海军现在以及未来的各种有人飞机或无人飞机。同时电磁弹射器弹射力非常稳定,弹射过程中,其最大力与平均力的比值仅为1.05,这就大大减轻了弹射过程中飞机机体结构所受到的冲击,有研究表明,电磁弹射器的这一性能最大可使舰载机的机体寿命延长31%。此外,与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器的尺寸、重量可降低50%,对人力的需求将减少30%,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降低20%,作战可用度可提高20%。
  CVN-21 -  其他一些新技术  CVN21级航空母舰还将运用其他一些新技术。与前面提到的新技术相比,这些新技术还可用于改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首先是新型拦阻系统。当前“尼米兹”级航母采用的拦阻装置只能用于有限几种飞机的拦阻着舰,无法用于任何现役以及计划中美军无人机的回收,而且该拦阻系统仍然需要大量的维护工作。CVN21级航空母舰上的新型拦阻系统能够适应未来不同尺寸、重量和动力的舰载机,包括重量很大的有人驾驶飞机和各种重量的无人机,其所需的维护保障也远远低于目前“尼米兹”级航母所使用的拦阻装置。  其次,美国海军还在考虑升级航空母舰上的防御系统。二战以来,航空母舰凭借其机动性以及由舰载机和护航舰艇提供的多层防御体系,一直未遭攻击。但美国人认为,航空母舰的设计必须要跟上潜在威胁发展的步伐。目前,采用GPS制导的灵巧武器很可能已经扩散到美国的潜在对手手中,而且美国的航空母舰仍然需要在狭窄的海域执行作战任务,例如,阿拉伯湾、亚得里亚海等,因此必须采取额外的措施,以应对灵巧武器的攻击。为了防御高速GPS制导的导弹,航母需要更快速的防御武器,如激光炮、能量散逸防护系统(动态装甲)等。由于CVN21级航空母舰具有充足的发电能力,包括电磁弹射系统在内,全舰其他系统耗电量仅占其电容量的一半,剩余的电量足以支持这些新型防御系统工作。  另外,新型飞机燃料加注系统和新型补给系统也将在CVN21级航空母舰上得到体现。前者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为舰载机加注燃油,提高飞机的出击速度,后者可以将目前航空母舰接受补给船补给的速度提高1倍。  CVN-21 - 喜忧参半来日路  综上所述,众多新技术的采用将使CVN21级航母拥有更为出色的作战能力,其燃料及武器携带量可以进一步增加,舰载机的出击次数可以增加15%以上。舰艇生存力进一步提高,各种新型防御系统使航母有效抵御各种导弹、鱼雷的攻击。舰员数量也将进一步减少,据估计,CVN21航母的舰员规模可比“尼米兹”级减少500~800人,从而也有效改善了舰上的居住环境。新技术的采用也大大降低了航母的维护保障需求,从而降低其运行、使用费用,其全寿命成本将比“尼米兹”级降低11~20%。然而,翻开美国航母的建造史,不难发现,要以一艘新型航母代替一艘退役航母,在目前美国造船工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这将是一个深具挑战性的任务。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的建造速度很快,在7年间总共建造了4艘,而到了现在,美国海军最新的两艘航空母舰一一“杜鲁门”号和“里根”号,每艘的建造都花费了5年时间!保守估计,第一艘CVN21级航空母舰正式交付美国海军应该在2014年9月。
  可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多发展一些太空利器  
  可以参考斜拉桥的模式,也就是吊桥模式。  不用时收上来,用的时候放出去。  目前我国的斜拉桥,悬索桥上面跑个百吨货车没问题。  有时候,换个角度,问题就会很简单。
  电磁弹射不是搞出来么?还这样折腾啥呢
  为什么不可以把航母跑道设计成螺旋形?飞机从开口降落,左翼或者右翼钩住螺旋跑道内侧的滑索,螺旋形滑进机舱,起飞时可由滑索提供初始动力,飞机同时喷射加速,到跑道出口处就可以达到起飞速度,只要半径足够大,飞行员是不会受到离心力影响的。  这种设计可以使航母潜行于水下,减少了来自海面和空中的打击。不过,要是那样设计,外形可能会跟一坨shit差不多,但是还是可以改良的啦。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求驳斥!
  @没有水印的钞票 39楼   为什么不可以把航母跑道设计成螺旋形?飞机从开口降落,左翼或者右翼钩住螺旋跑道内侧的滑索,螺旋形滑进机舱,起飞时可由滑索提供初始动力,飞机同时喷射加速,到跑道出口处就可以达到起飞速度,只要半径足够大,飞行员是不会受到离心力影响的。  这种设计可以使航母潜行于水下,减少了来自海面和空中的打击。不过,要是那样设计,外形可能会跟一坨shit差不多,但是还是可以改良的啦。  求驳斥!  ......  -----------------------------  知道飞机的转弯半径多大吗?比陆地的跑到都长
  樓上的打算搞多少圈螺旋以達到起飛速度而飛行員沒有轉暈飛機沒有側向變形  至於降落,你說是平臺降落容易還是對著螺旋“煙囪”容易?  開玩笑的說,還不如搞一排百米高的起重機把飛機吊起來滑翔起飛。。。
  最好的办法找到新能源,加一次能源能够飞几个月什么的。到时,连航母都不要了。
  还不如直接修12万吨的航母,反正中国不会过巴拿马运河,没有吨位限制!
  航母诞生近百年了吧,到今天才出现楼主这样的人才,让谁羞愧!!!
  支持,不要总是跟着美国学,要有自主创新精神才好  
  大家都这么有创新精神 我也来个  我的构想是水上飞机演变而来  直接在飞机下面垫个破浪滑板,把海面当飞行跑道,到飞机起飞的临界速度自然机板分离,当然,那个滑板有专门的后勤舰回收  想想都觉得好玩,当全部舰载机集体在海面滑行的时候多壮观啊 XD
  楼主以为是跳水吗?板子可以伸出去
  回复第42楼(作者:@茶饮料 于
01:20)  最好的办法找到新能源,加一次能源能够飞几个月什么的。到时,连航母都不要了。  ==========  正解!不过想问飞行员是边吃饭边开飞机吗  
  搞个双层甲板怎么样?上层甲板专门降落,下层甲板向斜上方专门起飞……既延长了跑道,又增加了起飞角度。  
  @又封了一个 49楼   搞个双层甲板怎么样?上层甲板专门降落,下层甲板向斜上方专门起飞……既延长了跑道,又增加了起飞角度。  -----------------------------  双层甲板二战时日本有过。  增加了重量、体积、损管难度、维护成本、积水。。。。  骨架结构的问题主要是强度不够,容易受打击,而且不容易修复。  但话说回来,现代航母一旦受到攻击,修复啥的也可以免了。  能打到航母的对手,不会让你有机会修复的,直接就击沉了。
  @枯木绿意 46楼   大家都这么有创新精神 我也来个  我的构想是水上飞机演变而来  直接在飞机下面垫个破浪滑板,把海面当飞行跑道,到飞机起飞的临界速度自然机板分离,当然,那个滑板有专门的后勤舰回收  想想都觉得好玩,当全部舰载机集体在海面滑行的时候多壮观啊 XD  -----------------------------  现在的水上飞机,我国也有水轰5,问题是对海况要求比较高。
  自己先翻了
  且,加长跑道航母的中心就变了,想象一下,满油满载的飞机滑跑到伸出的跑道部分快要起飞了,突然把航母的尾端给压的翘起来了,然后....没有然后了 这个原理 就和塔吊原理差不多 ,塔吊吊东西在靠近驾驶室那边肯定能多吊,到末端就只能吊很少了
  要弹也得往上弹。往前弹有屁用还不是一样浪费跑道  
  @yanzhaoxing 40楼   知道飞机的转弯半径多大吗?比陆地的跑到都长  -----------------------------  确实不知道,但那是在完全依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提供向心力的情况下,如果有滑索支持,半径可以大大减小啊。
  @wolfatseu 52楼   现在的水上飞机,我国也有水轰5,问题是对海况要求比较高。  -----------------------------  完全体的水上飞机性能牺牲过大  我这可是分离式的  再说辅助载具可以多方面考虑   比如气垫式 小型地效飞行器 之类的
  回复第9楼(作者:@男人嫌钱志在嫖4 于
17:13)  老夫觉的航母可以搞的更长点嘛  ==========  嫖哥啊,名人  加长的同时也增加了对龙骨的压力,易断  
  Lz的想法除了难以支撑外还有个问题,对接处会有缝隙或高低不平,这对高速降落的飞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机毁人亡  
  回复第57楼(作者:@枯木绿意 于
22:10)  @wolfatseu 52楼   现在的水上飞机,我国也有水轰5,问题是对海况要求比较高。  ……  ==========  那飞机靠什么运输以增加攻击范围?如何降落?都分离了如果找不到机场,岂不是完蛋。航母的空间有限,不能再降到上面  
  回复第42楼(作者:@茶饮料 于
01:20)  最好的办法找到新能源,加一次能源能够飞几个月什么的。到时,连航母都不要了。  ==========  核动力,但容易泄漏  机上氢气提取,过滤技术~这太科幻了  
  有创新好想法,顶起来!
  两艘船对接起来还是可以考虑的
  @枯木绿意
02:34:27  大家都这么有创新精神 我也来个  我的构想是水上飞机演变而来  直接在飞机下面垫个破浪滑板,把海面当飞行跑道,到飞机起飞的临界速度自然机板分离,当然,那个滑板有专门的后勤舰回收  想想都觉得好玩,当全部舰载机集体在海面滑行的时候多壮观啊 XD  -----------------------------  然后海况不好的时候被人打死狗?
  无人航母如何?直接由电脑控制,各个系统用编程来操作,给航母装上控制系统和驱动器,这样会提高效率吧?未来航母是不是酱紫,哇咔咔  
  希望国关这样的帖子多一点  
  我觉得可以考虑垂直弹射起飞,这样就可以空出跑道来专门降落  而且可以有多个弹射井
  个人觉得舰机降落太麻烦太落后了...应该研发新的降落装备!  
  @News烂苹果 60楼   回复第57楼(作者:
22:10)  @wolfatseu
52楼  现在的水上飞机,我国也有水轰5,问题是对海况要求比较高。  ……  ==========  那飞机靠什么运输以增加攻击范围?如何降落?都分离了如果找不到机场,岂不是完蛋。航母的空间有限,不能再降到上面  -----------------------------  载体还是航母  辅助飞行载具只做辅助用--比如全负荷甚至超负荷起飞  降落都是轻载啦--油用得差不多,带的蛋基本也投光了吧,航母飞行甲板就行了
  @inferno79 65楼   然后海况不好的时候被人打死狗?  -----------------------------  遂行防空作战的战斗机可以在航母甲板中、轻载起飞啦
  回复第70楼(作者:@枯木绿意 于
23:52)  @News烂苹果 60楼   回复第57楼(作者:
于 2012-12……  ==========  那与双层甲板没什么两样吧,把飞机藏在母舰内,而且还多了个将飞机放到海面上的步骤。就一层的话,总不可能全停在甲板上,那样的话,如果有突发状况,这些飞机不是全玩蛋,没有空间用于起飞降落  
  这样会重心不稳,而且负载太大  
  回复第46楼,@枯木绿意  大家都这么有创新精神 我也来个   我的构想是水上飞机演变而来   直接在飞机下面垫个破浪滑板,把海面当飞行跑道,到飞机起飞的临界速度自然机板分离,当然,那个滑板有专门的后勤舰回收   想想都觉得好玩,当全部舰载机集体在海面滑行的时候多壮观啊 XD  --------------------------  海上浮动起降平台?正在搞。张召忠先生对此也兴趣盎然!  
  楼主的设想不如搞潜水母舰容易实现  潜水母舰,飞机水面滑翔
  回复第68楼,@zhangliqun110  我觉得可以考虑垂直弹射起飞,这样就可以空出跑道来专门降落   而且可以有多个弹射井  --------------------------  这个主意甚好!请详研,大作呈张召忠先生阅示!  
  @huaxia20 7楼   导轨能伸出去几米?十米?  怎么支撑,能结实吗?  -----------------------------  这只是一方面,像楼主所言,是要将飞机像电磁炮弹一样加速了,那样不仅要加上强磁场,而且还需要从飞机身上导电,这样会毁掉飞机的
  你还不如建议航母带外挂,像火车那样做几个船体连起来,
  很大胆的创新!  
  @waming1025 75楼   这个主意甚好!请详研,大作呈张召忠先生阅示!  -----------------------------  我连业余军迷都上不上,就不祥研了  中国的载人飞船技术都这么成熟了,这个应该不难;就是对飞行员要求太高了  不是有种舰载导弹垂直升空后拐弯寻找目标,这个技术也可以利用吧  还有降落三百米的跑道降落,再加上拦阻索,我觉得还可以利用其它辅助比如电磁场减速装置,或者直接试验电磁减速,不过不知道飞机材料磁场有没有效果
  我觉得以后的趋势应该是少量有人飞机结合大量无人飞机
  都是牛人啊~~  看《我爱发明》的时候,我发现同胞们真的敢想敢干,那些稀奇古怪的创意,然后再做出来,真心觉得国人创造力无限~~~~  谁又能说过几年的航母,舰载机的方式不会更科幻呢~~~~
  搞一个“飞”字型甲板怎么样?飞机从高处滑下,利用重力速度增加。飞字下增加的空间可以储存飞机。甲板可以搞一半飞字型结构,另一半来降落飞机。
  或者,找拖船拖一个几百米长的浮动箱体,跟在航母后面,需要起降的时候就接上航母就行了。箱体一端翘起,跟航母甲板持平,起降飞机时候都停下来对接好。起飞的时候,飞机从航母上滑下,重力加速起飞也好啊。降落的时候,可以降航母甲板上,或者降箱体上,再拉上来。拉上来容易吧。
  不懂  楼上都是好青年
  无知才无畏!   我这说不是贬义词,是当中性词!   造船不是那么简单的,关系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结构,配重平衡等等...   你们这种想法专业设计师肯定考虑过了,  谁都没做这种出来,就说明肯定存在某种问题!  要是像你们想的那么简单,那干嘛不直接就把船造长一点,这么跑道不就解决了!
  @wolfatseu 29楼   航母的起降吞吐能力很重要。  辽宁号比尼米兹小,但如果能在十分钟内,弹射20架战机,战斗力能得到显著提升。  一个编队的飞机弹射时间越短,编队越快,巡航时间越长,遇到紧急情况战斗力越强。  未来航母应该实现甲板的无人化操作,飞机自动回收、弹射。  回收的战机通过导轨自动进入下层机库,进行武器油料补给。  完成补给的战机通过导轨,自动送到起飞位置。  要知道扶梯比升降机的效率高多了。  ......  -----------------------------  这个悬挑长度太大了  考虑到战机30吨的重量,基本算是动载  结构力学算下来,应该现在没有任何材料能满足需求
  想法不错,支持一下~_~  
  @moolyar 85楼   这个悬挑长度太大了  考虑到战机30吨的重量,基本算是动载  结构力学算下来,应该现在没有任何材料能满足需求  -----------------------------  这个动载比高架桥上的高铁、地铁更大吗?
  @News烂苹果
02:34:33  回复第70楼(作者:@枯木绿意 于
23:52)  @News烂苹果 60楼  回复第57楼(作者: @枯木绿意 于 2012-12……  ==========  那与双层甲板没什么两样吧,把飞机藏在母舰内,而且还多了个将飞机放到海面上的步骤。就一层的话,总不可能全停在甲板上,那样的话,如果有突发状况,这些飞机不是全玩蛋,没有空间用于起飞降落......  -----------------------------  还是有区别的  双层甲板首先航母得大改,而且实际可用起飞跑道长度没变,只是数量X2,还是没能解决特种飞机的全负荷起飞问题  我这个不用大改,顶多在航母后开个小门可以让载具带飞机滑行入水,就算用垂直升降方式放下海面,虽然麻烦了点,可是多机同时操作,到达海面的分离式水上飞机可以同时起飞,比起航母飞行甲板同时间只能执行起飞或者降落一个动作,效率可能反而还高点  不论单层还是双层甲板,航母都是有机库的,谁家航母的飞机直接放甲板啊?图片上甲板放一溜的飞机那是出来炫耀的,作战时期不可能这样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飞500米的纸飞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