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回来整个人都变了又被劳教所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叫马三立...”习题详情
16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叫马三立刘连群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②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转入正题了,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了。③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去劳教所向失足少年讲话,走下汽车有两位女警察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说:“明天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④马三立经常在台上说相声时自称“马大学问”,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面很广,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⑤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寻味,就是他一直记得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日子、时间和中央悼词的部分章节。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不该得的报酬,不要”,“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⑥日晚,“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知道内情者会发现他的步子比过去慢些,气息也显得微弱,但一站到舞台上,却仍旧精神矍铄,光彩照人。依然是过去的老习惯,先向观众作揖示意。如潮掌声止息下来,人们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谁不知道他是马三立?但他就是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马三立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于是他娴熟自然地现场抓哏,妙语连珠:“……有的观众点我那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老猴’了!”大家上台表示敬意和祝贺,他仍然不肯让气氛庄严起来,马季神态虔诚地献上手书的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马三立含笑称谢,拉起他的手说:“我和马季,还有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马大哈’的后代。”全场大笑。⑦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⑧就引用宋人程颢的《秋月》结尾吧:“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文汇报》日,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大师的功力和境界就在于,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B.马三立说相声时常自称“马大学问”,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他读书博闻强记,涉猎很广;兴趣广泛,喜欢看戏,国画、书法颇有造诣,还爱看足球。C.划线处的描写描摹了马三立朴素、严谨、随和、儒雅的长者形象,表现了他对观众的尊重,暗示了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一直没有改变。D.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用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E.本文作者以深深的敬意叙写了马三立的从艺生涯,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改说单口相声后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依然兴趣广泛,爱好读书,记忆力到老不衰。【小题2】文章结尾程颢的《秋月》一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此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答:&&&&【小题3】请结合文本分析马三立能成为一代相声大师的原因。(6分)答:&&&&&&&&AC&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叫马三立刘连群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②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B项国画、书法颇有造诣有误,文中只提及马三立爱好国画、书法,未提及其造诣;D项有意冲淡晚会的严肃气氛有误,原文为似乎有意;E项叙写了马三立的从艺生涯有误,全文叙写的是马三立的晚年。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传主品质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前段“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来考虑,然后思考秋景图与传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思考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概括文本的中心意思。抓住第3段开头“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第4段中“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第5段中“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这些关键句子分析概括即可。答题时注意分条作答。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叫马三立刘连群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②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叫马三立...”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叫马三立刘连群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②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转入正题了,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了。③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去劳教所向失足少年讲话,走下汽车有两位女警察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说:“明天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④马三立经常在台上说相声时自称“马大学问”,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面很广,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⑤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寻味,就是他一直记得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日子、时间和中央悼词的部分章节。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不该得的报酬,不要”,“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⑥日晚,“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知道内情者会发现他的步子比过去慢些,气息也显得微弱,但一站到舞台上,却仍旧精神矍铄,光彩照人。依然是过去的老习惯,先向观众作揖示意。如潮掌声止息下来,人们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谁不知道他是马三立?但他就是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马三立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于是他娴熟自然地现场抓哏,妙语连珠:“……有的观众点我那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老猴’了!”大家上台表示敬意和祝贺,他仍然不肯让气氛庄严起来,马季神态虔诚地献上手书的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马三立含笑称谢,拉起他的手说:“我和马季,还有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马大哈’的后代。”全场大笑。⑦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⑧就引用宋人程颢的《秋月》结尾吧:“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文汇报》日,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5分)A.大师的功力和境界就在于,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B.马三立说相声时常自称“马大学问”,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他读书博闻强记,涉猎很广;兴趣广泛,喜欢看戏,国画、书法颇有造诣,还爱看足球。C.划线处的描写描摹了马三立朴素、严谨、随和、儒雅的长者形象,表现了他对观众的尊重,暗示了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一直没有改变。D.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用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E.本文作者以深深的敬意叙写了马三立的从艺生涯,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改说单口相声后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依然兴趣广泛,爱好读书,记忆力到老不衰。【小题2】文章结尾程颢的《秋月》一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此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小题3】请结合文本分析马三立能成为一代相声大师的原因。(6分)答: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叫马三立刘连群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②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转入正题了,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了。③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去劳教所向失足少年讲话,走下汽车有两位女警察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说:“明天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④马三立经常在台上说相声时自称“马大学问”,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面很广,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⑤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寻味,就是他一直记得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日子、时间和中央悼词的部分章节。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不该得的报酬,不要”,“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⑥日晚,“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知道内情者会发现他的步子比过去慢些,气息也显得微弱,但一站到舞台上,却仍旧精神矍铄,光彩照人。依然是过去的老习惯,先向观众作揖示意。如潮掌声止息下来,人们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谁不知道他是马三立?但他就是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马三立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于是他娴熟自然地现场抓哏,妙语连珠:“……有的观众点我那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老猴’了!”大家上台表示敬意和祝贺,他仍然不肯让气氛庄严起来,马季神态虔诚地献上手书的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马三立含笑称谢,拉起他的手说:“我和马季,还有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马大哈’的后代。”全场大笑。⑦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⑧就引用宋人程颢的《秋月》结尾吧:“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文汇报》日,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5分)A.大师的功力和境界就在于,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B.马三立说相声时常自称“马大学问”,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他读书博闻强记,涉猎很广;兴趣广泛,喜欢看戏,国画、书法颇有造诣,还爱看足球。C.划线处的描写描摹了马三立朴素、严谨、随和、儒雅的长者形象,表现了他对观众的尊重,暗示了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一直没有改变。D.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用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E.本文作者以深深的敬意叙写了马三立的从艺生涯,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改说单口相声后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依然兴趣广泛,爱好读书,记忆力到老不衰。【小题2】文章结尾程颢的《秋月》一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此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小题3】请结合文本分析马三立能成为一代相声大师的原因。(6分)答:________”相似的习题。母亲10年走遍陕西寻找劳教释放儿子-母亲 王阿姨 陕西电视台 暴走 西北工业大学 第一新闻 1994年 校园 临死 见到儿子-社会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母亲10年走遍陕西寻找劳教释放儿子
来源:西部网 作者:马磊 选稿:黄骏
  63岁,本来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可辽宁阜新的王凤珍老人,从十年前开始,频繁往返于辽宁阜新和西安之间,十年间,她走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走遍了陕西的每一个地市,如此暴走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找到自己的儿子,对他说声:对不起。
  在西北工业大学校园里,看起来疲惫不堪的王阿姨,给我们讲起了她的儿子李罡。王阿姨说,李罡1994年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邻里都为她感到骄傲。可没想到,1999年,即将毕业的李罡却因为涉嫌盗窃一辆自行车,出事了。
  寻子母亲
王凤珍:就因为这辆自行车后来又送去劳教,送劳教的时候,还在给家里写信了,写了求助信,让我们家人来人帮帮他,但是他爸爸是当兵出身,他爸还是检察官,性格也特别刚烈,他爸的意思是谁犯罪了谁就承担,让好好教育教育,看念书好还是上劳教所好,不但他自己不来,也不让我们全家人来,而且亲属任何人都不能来。
  在劳教所的儿子给家里写信,信里说:爸爸妈妈,最近由于某些原因,我在西安出了点事,被关进了看守所……我来的时候只穿了一件衣服,希望家里能够来一个人到西安,给我送点衣服和钱。落款是“不孝儿,罡”。但这时,王阿姨夫妇却正在气头上,这封信也就没做理会。
  寻子母亲
王凤珍:2000年的3月份,大约是3月18号,劳教所指导员给我们家里打了电话,说劳教结束了,按道理我们应该来接他,但是打了电话之后,我想接电话他爸都不让接,他爸就直接给指导员说让他自己回来吧。结果劳教所给他买了车票,他也答应回辽宁,可是他从劳教所出来之后,我们在车站接了一个礼拜也没看到儿子,一直到今天我们再也没见到儿子。
  从那一天开始,王阿姨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十年来,她迅速的苍老,她频频往返于辽宁和西安之间,她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疯狂暴走,她一直觉得儿子就在西安某个角落等自己,她总想也许自己慕然回首,儿子就在身后。
  寻子母亲 王凤珍:03年的时候有人说他在宝鸡,去年的时候又有人说他在渭南一带,而且都说他做建材生意,而且说都说他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女儿。
  循着一个个线索,王阿姨甚至走遍陕西所有的地市,但都一无所获。2007年,王阿姨的老伴,也就是李罡的父亲带着遗憾因病去世,去世前一天还在迷迷糊糊的念叨对不起自己的儿子。
  寻子母亲
王凤珍:他爸临死的时候,他说,我就是为了盼儿子,我盼到老大,我能当老大面前说一声爸爸对不起你,我也就闭上眼睛了,但是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老伴去世后,王阿姨说她不能让自己到临死那一天也留着遗憾,于是,她背上与儿子李罡相关的一切又一次来到了西安。
  寻子母亲
王凤珍:我想象当中的儿子他一定很苍老,没有妈妈的孩子他一定过得很苦。儿子,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爸爸在临终前还在给你道歉,妈妈在这也给你道歉了,儿子,回家吧,妈妈想你。
  王凤珍联系电话:中国山东>山东新闻">
单亲母亲为帮儿戒毒举家三迁 流浪数年感化儿子
 大众报系:
            
 当前位置:>>
单亲母亲为帮儿戒毒举家三迁 流浪数年感化儿子
07:44:40 作者: 来源:SRC-227
  为了帮儿子李远(化名)戒毒,上海单亲妈妈吕琴(化名)想尽了一个母亲所能想到的所有办法。送儿子去当兵,刚通过体检,儿子就复吸了;送到外婆家,儿子爬窗逃走了;为使儿子远离以前的生活圈,她举家搬到安徽农村;为让儿子读书,再辗转到芜湖;回到上海后,吕琴决定在警署对面安家。
  回沪后,56岁的吕琴找了份保险代理人的工作,为贴补家用而奔走。前些天她却不幸被车撞伤,忍着伤痛,她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儿子拿针筒的姿势就像一座雕像,山一样压在她的心头
  “我轻轻推开卫生间的门,17岁的儿子正拿着针筒往胳膊上扎。那一刻,我和他都呆住了。”
  2000年春节,吕琴带儿子回娘家过年。酒量过人的李远滴酒不沾,眼神发散。哥哥悄悄把吕琴拉到一边:“小远该不是吸毒了吧?”吕琴一听,当场就跟哥哥翻了脸,带着儿子抬腿走人。
  然而回家之后,吕琴心里却阵阵发虚。几天后的早上,她不愿相信的事实终于出现在眼前。儿子手拿针筒的姿势就像一座雕像,山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儿子告诉她,一切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
  丈夫早逝,为了让儿子过得好一点,吕琴拼命赚钱,一边在机关上班,一边做兼职。缺少管束的李远经常跟一些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1997年夏天,小远在一个游戏机房上的阁楼里,模仿人家吞吸打火机烧烤锡纸后发出的一缕轻烟。“一开始很恶心,吐掉以后浑身说不出的轻松,骨头都是轻的。”14岁的李远就此走上人生的岔路口。
  母子俩都曾以为,三个月戒毒期满,他们将开始新的生活
  “一开始蹭那帮哥儿们朋友的吸,十几天后就自己掏钱买了。”李远说,妈妈对他用钱从不限制,一个月花几千块零用钱是常有的事。每次要钱买毒品,妈妈都以为他买衣服去了。
  一次次在家戒毒失败后,2000年7月,李远被妈妈送进了强制戒毒所。母子俩都曾以为,三个月强制戒毒期满,他们将开始新的生活。“出戒毒所那天,坐在汽车上的感觉真好,连空气都是甜的。妈妈带我到饭店里美美吃了一顿,那天我们吃了椒盐排条、八宝辣酱、青椒肚片……”母亲开始为将来打算,为了避免李远与以前的朋友接触,吕琴想送儿子去当兵,体检通过了,可复试通知寄来时,警察也上门了。日,复吸的李远开始了一年半的劳教生涯。
  从劳教所出来的当天,母子俩就踏上了开往安徽的长途汽车
  “出了劳教所,妈妈直接把我带到长途汽车站,十几个蛇皮袋的行李已经等在那里了。”
  日,李远被妈妈从劳教所接到长途汽车站,洗完澡理完发之后,就上了去安徽的汽车。经过十几小时的颠簸,他们半夜来到安徽乡下的一个小村庄。这是一对曾受到吕琴帮助的安徽夫妇的老家,虽然贫困,却很偏僻,四面环水,交通闭塞。
  刚出劳教所的李远,反应迟钝,浑身乏力,只是吃饭睡觉。吕琴特意从上海带去的电视机成了儿子唯一的寄托。吕琴却用多病的身体扛起了繁重的劳作,劈柴、挑水、洗衣服、做饭,帮房东老人干农活。
  “妈妈有心脏病、糖尿病、胃病,到安徽去,药就带了几大包,麝香回心丸更是随身携带。”李远说,一天他听到外面扑通一声响,跑出去一看,妈妈跌坐在地上,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送到医院一检查,血糖严重超标,医生说,再干重活怕要出人命了。
  住院时,吕琴听一位医生说是从芜湖医学院毕业的,她动了让儿子读书的念头。2003年9月,母子俩辗转来到芜湖,但事与愿违,芜湖医学院不收自费生。吕琴于是想办法在当地开了间棋牌室,维持母子俩的生计。
  离棋牌室不远有家茶室,老板与李远年龄相仿,渐渐地,李远经常去聊天。这引起吕琴的高度警觉,她甚至跟踪儿子,直至误会消除。此后,为帮儿子恢复健全的思维能力,吕琴试着把棋牌室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不动声色地监督。
  那套两居室毛坯房虽然简陋,但窗口就能望见对面的警署、警车和进进出出的民警
  带着儿子在外漂泊了2年多的吕琴,看到儿子长期没有复吸之后,决定回到上海。
  “总算回到上海,没想到妈妈把家安在了警署对面,我每天都能从窗口看到警署的大门。”李远说。
  李远家两居室的毛坯房里没几件家什,饭厅里只有一张折叠桌。吕琴的房间里有张木板床,地上堆着几个大衣箱,墙上挂着几件秋冬的衣服。李远房间的床头是一个黑色的韩氏戒毒治疗仪,家里唯一的电视机和电风扇也都在他的房间。夜色中,从他房间的窗口望去,警署门前的警徽依然清晰可见。
  去年9月母子俩结束了两年多的漂泊,却没有回原来的家。母亲先把李远送到郊区一个远房亲戚家,自己出去找房子,为了避免儿子碰上以前一起吸毒的朋友,她不打算搬回去。
  顶着盛夏的太阳,吕琴整整跑了一个多月,终于有一套出租房让她眼前一亮。这套六楼的两居室毛坯房虽然简陋,但窗口就能望见对面的警署,警车、警徽和进进出出的民警都历历在目。于是这里成了他们的家。
  回沪后,李远读了业大,一家外企看中了他,李远有了一份报关员的工作。每次加班,妈妈都会打电话到公司核实。“我知道,她不放心。”李远说。
  对话专家
  “三迁”对防复吸起了关键作用
  早报记者 贺同
  发生在今天的“孟母三迁”故事感人至深,而这种做法对戒毒到底作用如何呢?记者昨天采访了北京大学韩氏戒毒防复吸医疗指导中心刘子云教授。
  记:戒毒成功有哪些主要因素?
  刘:最关键的是戒毒者本人要有信心、决心,家庭成员不放弃,包括社工、戒毒工作者等社会各界的关爱,以及整个社会营造的禁绝毒品、斩断毒流的良好环境,还有就是科学的戒毒方法。
  记:李远母亲为儿戒毒不惜“三迁”,这对李远戒断毒瘾有帮助吗?
  刘:无论对吸毒者还是戒毒者,环境的影响是很关键的,李远的案例生动印证了这一点。李远母亲坚持“举家三迁”确实达到了帮助儿子脱离不利因素,纯洁戒毒环境的目的。
  记:像李远这样戒毒成功的多吗?
  刘:一般药物戒毒和自我毅力戒毒,可在10至15天做到尿检阴性。但真正戒除毒瘾,却是从防复吸开始的,这个过程考验更加严峻,时间也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有关调查数据显示,99%的戒毒者都会复吸。戒毒者的心瘾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哪怕天气不好,心理受挫,都可能导致复吸。要最终确定不复吸,戒毒者往往需要通过注射催瘾针,来检测其对毒品是否尚存依赖。
  对话李远
  原来住的小区一次也没敢回去
  早报记者 贺同
  记:第一次从戒毒所出来,你隔了多久又再吸的?
  李:第二天就又吸上了。我刚回到家,从窗口往外看,正好有个吸毒的朋友路过,他朝我招招手,我马上就下楼跟他走了。后来在戒毒所,我亲眼看到有放出去才3小时就又被抓回来了。
  记:那是一种怎样的诱惑?
  李:难以抗拒。如果不是妈妈几次坚持搬家,我肯定还会吸,这辈子也逃不了。过去和我一起吸的,早就死的死,抓的抓了,找得到也不多了。就算这样,我还是不得不很小心,生怕什么时候又撞上他们,原来住的小区一次也没敢再回去。
  记:吸毒的历史对你有什么影响?
  李:这是个卸不下的包袱。我现在虽然在单位里卖力地工作,但如果哪天领导知道我吸过毒,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我回上海后认识过一个女友,她家里人一听说我吸过毒,就说这事没商量。
  记:作为一个有吸毒经历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李:要像防非典那样防毒。个人意志力很关键,但一旦沾上了,光靠意志力很难走出来。我很感激母亲,也希望整个社会都对毒品提高警惕,对吸的人多些关心。
  早报记者 贺同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C)
All Rights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兵回来给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