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军这个名字的cs起源改名字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

桂林的伏波山和伏波将军马援
&&桂林的伏波山和伏波将军马援
&那年八月,在风光秀美的桂林伏波山游览,忽见公园门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古代将军跃马挽弓的巨型雕塑。听导游说这就是伏波将军马援,他是宝鸡扶风人。我不觉喜出望外,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是的,这是东汉名将马援,我们的乡党。未及观光,先遇故交。因此,我兴致勃勃地打量起伏波山的美景。
&伏波山位于桂林市区,秀峰兀立,雄峙江畔。半壁山峰插入漓江之中,风光绮丽。丰水季节,急湍胜箭,猛浪若奔。江水至此突遇阻遏,波洄涛旋,惊心动魄。但水流绕过山背后,汹涌澎湃的江水好像猛然间受到某种神力的降服,忽然波澜不兴,徐徐绕山而下。人们诧异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因此将这座山命名为伏波山,难怪当地人为伏波将军马援塑像于此。尽管伏波将军只是古代针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意即降服波涛,神勇无比。但马援踞此,也算恰切至极。
&不知不觉间,我已步入伏波山还珠洞。还珠洞别有洞天,洞内有一倒挂悬垂的石柱,底端与地面仅有寸余空隙,宛如被刀剑劈开的样子。这时,导游侃侃而谈。传说马援将军率部南征,到达桂林时受到土著部落侵扰。于是,马将军诚邀对方首领到还珠洞谈判。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惜对方毫无诚意,谈判一时陷入僵局。这时,将军拔剑而起,大喝一声:“请看我试试这把剑!”一语未了,但见寒光一闪,石柱下端竟被消去寸余,对方大惊失色,立刻答应退兵。“退多远?”马将军咄咄逼人。“一箭之地!”对方虽为马将军的气势慑服,但仍狡猾地耍了个花招。不想马将军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对方不觉心中暗喜,连说同意。并亲笔在箭杆写下“箭落为界”的字样。马将军胸有成竹,瞬间策马跃上伏波山。只见他拉弓如满月,箭发似流星。石破天惊中,这一箭竟将桂林的穿山、七峰挂月山和阳朔的月亮山都射穿了一个大洞,那箭一直飞到土著人出发的地界方从容落下。土著人眼见得将军神勇盖世,纷纷臣服归顺。广场上那座将军挽弓跃马的青铜雕像,正是对他一箭息刀兵的传神礼赞。当然,马援将军还曾在平南征战中,一声断喝,喝退了雷州半岛洋面上的惊涛骇浪,征讨船舰才得以顺利扬帆出海,则更富于传奇色彩。
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东汉陕西扶风茂陵﹙今陕西扶风县﹚人,出身名门,乃将门虎子。先祖为赵国大将赵奢。赵奢原是一位征收田税的小官,擅长养马驭马。由于功勋卓著,赵惠文王赐号“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当。从此,赵奢后人便以马为姓。汉武帝时,其家由河北邯郸迁往陕西关中扶风郡,世代做官为将,家世显赫,家族便称扶风马氏。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秦地亦豪杰辈出。燕赵的刚烈任侠之风,关中的皇天后土之魂,两种文化交相辉映,熔铸出一代名将马援。成年后的马援“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他剑眉星目,须发乌黑,身材魁伟,蜂腰猿背,膂力过人。英姿勃勃,帅气逼人。举止潇洒,颇重礼节,儒将风度散发出强大的人格魅力。他反应机敏,谈吐不俗,尤其擅长讲述前朝故事,文韬武略熠熠生辉。
&非凡的外表蕴藏着非凡的资质,非凡的资质自有非凡的远见卓识,马援正是这样。当初,“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马援时常对宾客说道,“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在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动荡年代,马援抱定建功立业的宏愿。他先投乱世英雄王莽,为新成大尹﹙汉中太守﹚。王莽败绩后再遇军阀隗嚣,深受器重,任绥德将军。马援本以为得其所哉,不曾想隗嚣也不过是鼠目寸光、虚张声势之辈。于是,马援慧眼识英豪,当机立断归顺正在夺取天下的刘秀。进而帮他出谋划策,一举击溃割据一方的隗嚣。马援骁勇善战,是名副其实的东汉开国名将。诚然,隗嚣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为了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为民族大业而计,他毅然选择了光武帝刘秀。良鸟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马援审时度势,可谓目光远大。
&东汉建武九年,马援官拜太中大夫,率众平定凉州。自王莽末年,西羌屡犯边境,侵入塞内,金城属县多被羌人占领。十一年夏,玺书拜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发兵三千,在临洮先行击破羌人,斩首数百级,缴获牛羊万余头,声威大震。他运兵如神,以少胜多,势如破竹,一一击溃胆敢滋扰边关的羌人。激战中,马援小腿被羌人射穿,仍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一直将蛮勇好战的羌人赶回其领地。于是,马援以政治家的杰出才干,奏表请求朝廷派置长史,修缮城郭,建造小城镇,开导水田,劝导耕牧。由此,郡中得以安居乐业。可见,马援将军并非一介武夫,他超绝的政治谋略同样令人钦佩不已。羌管悠悠,牧草青青,北地一派祥和安宁,马援将军功不可没。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南海风云再起。距京城数千里外的交趾郡﹙今越南境内﹚雒将之女征则、征贰聚众谋反,攻郡掠县。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蛮夷群起响应。南疆一时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征则等占据六十余城池自立为王,严重挑衅大汉大一统的局面。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趾。就是这一次,伏波将军神威顿现,喝退海浪。船队缘海而行,随山开道,所向披靡。十八年春,大军开进流泊上,与叛贼短兵相接,攻破贼军,斩首数千级,降者数万人。马援乘胜追击征则残部至禁溪,屡次打败叛军,贼众溃散。十九年春,征则、征贰兵败被杀。捷报传至京师,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高举大旗,勇追穷寇,一举荡平叛军残部,岭表肃清。马援每每攻取一郡一县,即废止苛政,整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著名的灵渠就曾留下马援勤政爱民的足迹。伏波将军再次以杰出的才干享誉朝野上下。
&盛年不再,雄心犹存。伏波将军马援豪语惊人,“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马援此时已年逾六旬,须发皆白,但仍目光如炬,英武逼人。豪情万丈的千古名言“马革裹尸”即由此而来。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9年﹚,武威将军刘尚进攻武陵蛮夷,不幸全军覆灭。马援主动请缨,光武帝念其年老不允。马援朗声应答,“臣尚能披甲上马!”光武帝令其一试身手,马援跃上马背,顾盼神飞,以示可用。英姿飒爽,令帝感奋不已,笑着赞叹马援:“矍铄者是翁也!”这真是一位精神健旺的好老头呀!于是,光武帝令他统帅四万兵平蛮。可叹马援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代名将就此终了,此乃千古遗恨。斯人驾鹤西去,令人怅恨不已。但那些妒贤嫉能的小人这时却罗织罪名诬陷马援,皇帝竟然偏听谗言,令人寒心地收回了马援伏波将军的称号。还不准正式安葬马援。马妻及家族中人慑于皇威,只好在扶风郡伏波村南将其草草掩埋。但马援峻洁的人格,纵横天下的德威是谁也遮掩不了的。南方各族人民热爱马援,惟恐奸臣掘坟辱尸,便在广西云南等地给他广为建坟造墓。岭南汉族和壮族民众更是将其奉为惩恶扬善、镇妖辟邪的“伏波大神”,世代祭祀不绝。两广海南各地甚至越南境内均建起许多供奉马援的庙宇,尊称为“伏波庙”,足见伏波将军功高盖世,深入人心。日月照耀,天理昭彰,汉明帝时马援终于得以昭雪,汉章帝又恢复了他“伏波将军”的称号,并追谥他为忠诚侯。
&这时,一缕清风拂面而来,环顾四围,山若青笋,江如碧带。我站在伏波山还珠洞外,但见翠绿的漓江水翻着细浪从容流淌,思绪不觉回到千里之外的故土宝鸡。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路过扶风县城西边的伏波村,但见一座圆锥形夯土堆卓立于野,听人说这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墓,崇敬之心促使我近前拜谒。坟前有一通清代镌刻的“伏波将军墓”碎石,数十松柏葱郁劲挺。那时,罡风正猛,几茎衰草抖索不已,静谧而又落寞。但我分明感到风中流荡着伏波将军马援的鲜活气息,他的忠烈勤谨,自强不息的精神穿越时空,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南征交趾,西破羌戎。于谁之德,伏波之功。老当益壮,心存匪躬。天长地久,人仰英风。”宋末元初文学家陈元靓对马援的评价一语中的。壮哉,马援!伟哉,伏波将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被后世誉为最有德才的皇后
伏波将军马援,是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武将。他有一句名言流传至今:“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马援为光武帝刘秀立下过很多战功,但是结局却很惨。他病死于战场,死后被人诬陷,连尸体都不许安葬,还被削去了爵位。但这位伏波将军的女儿,日后却成为了东汉时代最有名的贤后,她就是马三小姐。(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铜雕像)马三小姐是如何当上皇后的呢?我们还要从马援将军病死战场说起,当时马援病死后被监军梁松诬陷,光武帝一怒之下下令严惩马家,这时满朝文武大臣不仅不帮着马援将军说话,有些人还落井下石。这其中就包括马援的亲家窦家,竟然连亲家也来欺负孤儿寡母。马援的夫人蔺氏一怒之下与窦家解除婚约,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全部送到了皇宫之中,希望能与皇家结亲,以免马家再受欺凌。这其中就包括马家最小的女儿——马三小姐。建武25年(公元49年),13岁的马三小姐被选入了太子宫,因为她才貌俱佳,侍奉阴太后又很得体,所以深受皇太子刘庄的喜爱。光武帝驾崩后,刘庄即位为汉明帝,立刻册封她为贵人。永平三年(公元60年),有大臣上书请奏册立皇后,当时马三小姐同父异母的妹妹贾贵人已经生下了皇子刘炟,是当选皇后的最佳候选人之一。汉明帝一时决定不了,就去请皇太后决定,皇太后阴丽华只说了一句话:“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可为后。”这句话分量十足,汉明帝便将马三小姐册封为了马皇后。马皇后的德才我们还可以从下面几个小故事中一探究竟。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狗好听的名字炫到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