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职工退休年龄退休职工做生意能与本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吗

国有企业改制后,企业变为非公企业,作为非公企业的职工退休后与企业是否还有关系?退休后的医疗、取暖补贴应该是社保承担还是企业承担?还是退休职工个人承担?
与企业没有什么关系了。现在大多按社区来管理了,根据你退休定居的地点。
医疗保险,退休后个人不再缴纳了。取暖补贴,一般都是由社保机构随养老金一并发放。
地区不一样,可能在执行中,有不太一样的标准。但有一点,个人不会再承担了。
应该不会变.社会保险基数是根据当地的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确定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可以在当地的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确定.
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什么?
从我国目前股份制改造的现状来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主要是:
(一)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从根本上讲,我...
你所说的情况如果上诉是合理合法的!因为做为原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在公司股份转让的时候,必须召开股东大会征求全体股东的意见,只有占大部分股份的股东同意...
很明摆的是:你们被政府部门骗了!
你们一定要赶快联系同事们一起去找主管部门,给你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否则就不罢休.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欢迎,客人 |
在改革中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
核心提示:  国家近几年颁布的法规和政策一方面在提倡为企业减负,多渠道分流安置国有企业的富余职工,实现对企业人员方面的优化配置;另一  国家近几年颁布的法规和政策一方面在提倡为企业减负,多渠道分流安置国有企业的富余职工,实现对企业人员方面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要求国有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职工必要的经济补偿,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富余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分流以来,颁布了许多维护职工权益的政策和法规,这些规定对职工权益的维护主要体现在:通过贷款、税收优惠、免费培训等措施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创业;在置换职工全民所有制身份时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明确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具体说来,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的下列权益应予以足够重视:  知情权与民主决策权  根据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要求和859号文及《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规定,改制过程中应把依法维护出资人的所有权、经营者的管理权与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民主管理权结合起来。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需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则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经企业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在转让方案报批过程中,要上报职工安置方案。  不过由于国家政策对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职工安置方案规定得较为原则和抽象,何种情况下职工安置方案才视为通过语焉不详,导致各地和不同的企业集团作法不一:有的要求改制企业的全部职工或职工代表全票通过职工安置方案;有的则要求过半数或2/3多数通过即可。  获得经济补偿权  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859号文、《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等文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有权以企业的净资产获得经济补偿,有权选择经济补偿的形式,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  当然,对员工进行身份置换也并非所有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必经程序。如果以企业国有资产进行整体的公司制改造,改造后的公司仍保留国有股的绝对控股地位且改制后的企业和原有职工续签劳动合同或继续履行原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同时,明确职工的基本待遇不变并在改制后的企业连续计算工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原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解除,可以不向员工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主体企业和小部分辅业企业改制时即是如此操作的)。当这些国有控股企业再次改制成为国有非控股企业或国有股完全退出的企业时,仍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对原有的全民所有制身份的职工进行经济补偿。  各地政府对于改制过程中国有职工的经济补偿的规定也不尽统一:有很多地方政府颁布的改制政策中则规定,企业改制后无论国有股是否在改制后的企业处于控股地位,原国有企业都要与国有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依据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和职工个人的工龄(或当地的职工月平均工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对职工予以经济补偿,个别困难企业难以对职工进行足额补偿的,则由当地政府从有关专项基金或款项中列支予以扶助;也有少数地方政府则规定企业改制中仅仅对与原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且不在改制后的企业中继续工作的人员予以补偿,对于改制后仍继续留在改制企业工作的职工则不予补偿。  对于经济补偿标准,一般是参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具体规定进行,即职工经济补偿和本人的月平均工资、工龄挂钩,工龄长且月平均工资高的补偿则多,但补偿以12个月平均工资为限。也有很多地方政府或大型企业集团参照该标准颁布本地区或本集团公司的经济补偿办法,如规定对于企业中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职工还进行额外补偿;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1倍(或3倍或5倍不等)为经济补偿上限。而《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则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情况下的经济补偿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在当前的背景下,具体企业应根据具体隶属关系和改制性质,依据当地政府或所属的集团公司制定的经济补偿政策并结合本企业的工资水平来确定经济补偿标准。  受偿权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规定,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偿还拖欠职工的债务(如拖欠的工资、奖金、福利、借款性质的集资款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时,要解决好原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再就业与创业方面的优惠与扶持  根据859号文及其他部门公布的配套文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可以享受小额贷款和税收优惠,接受免费就业培训等权利。  社会保障  859号文、《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原主体企业要按规定妥善处理拖欠职工的集资款、工资、医药费和欠缴社会保险费等债务问题;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优先用于支付移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费;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为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职工尤其是特殊(困难)职工的安置、抚恤、补贴  对于人员的安置、抚恤、补贴,需要改制企业从国有净资产中按照规定标准计提安置费用,由改制后企业承接并按时向需要安置的人员发放。企业的托管员工(包括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员工和关闭破产企业因病或非因病致残,经劳动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又未达到规定病退年龄的人)、伤病残员工、因工伤残员工、关闭破产企业因工或非因工致残,经劳动鉴定为大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员工、职业病员工、革命伤残军人、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员工需要其抚养或赡养的遗属、离休干部、退休员工、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而建国后退职的员工、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建国初期参加工作的厂级领导、各级劳动模范等特殊职工或优抚对象可以依照国家或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获得必要的安置、抚恤、补贴。  改制过程中维护职工利益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1.职工全民所有制身份置换的补偿标准的相对统一问题  首先,补偿金有无限额的问题。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职工解除和原国有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时,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发给经济补偿金,补偿金最多不能超过12个月;而2003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没有提及最高12个月的限制,但是规定计发补偿标准时给出最高限额,即受补偿者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三倍以上,按不高于企业平均工资三倍进行补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按照上述执行;各级地方政府制订的指导本地国企改制的文件中,对补偿标准也作了不同的规定。  其次,经济补偿金的统筹平衡问题。给予职工经济补偿的前提是企业存在国有净资产,而各家企业的国有净资产状况各异,除了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情况下,主体企业可以补足辅业企业的差额外,一般靠企业自有资产予以补偿,这就导致同一行业、同一地区、甚至同一企业集团内部,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相同的职工因为所处的企业不同,所获得的经济补偿相差较大,而严重亏损和接近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可能得不到任何补偿,从而产生新的社会不公正现象。  2.经济补偿政策的前后衔接与统一的问题  进行经济补偿与社保并轨在近几年才逐渐获得政策支持,而此前已经率先或试点进行的一些改制因为当时的政策不够明朗,补偿金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充分,没有完全按照现在的标准进行补偿;再者前几年院所改制和已经改制的企业,没有解决退休职工社保补差的问题,也需要尽早研究,做出统一安排。  比如北京某大型企业集团,旗下7家企业在2001年前后试点改制。这7家企业虽然改制后仍然继续保持在该集团公司名下,但该集团在各企业中所持股份不一,有的处于控股地位,有的则仅仅持有小部分股份。在试点改制的过程中,7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依据工资标准和工龄对职工进行了经济补偿,而率先进行试点的2家企业(集团公司所持国有股不处于控股地位)在改制后并没有和企业职工重新理顺劳动关系,改制过程中原国有企业和该集团也未对企业职工予以经济补偿。这两家企业的职工经过对比,发现自己的权益没有得到足够维护,便多次找改制后的企业和集团公司要求改制后的企业和集团公司重新处理劳动关系和经济补偿的问题。而企业集团则以该两家企业试点改制之时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尚没有明确公布有关改制中劳动关系处理和经济补偿的政策,不同意对这两家企业的职工进行补偿,两家企业的职工随后多次上访并最终将该纠纷提交劳动仲裁与诉讼。  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制与变更、解除劳动合同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中,因为“买断工龄”、“身份置换补偿金”概念的提倡,导致在改制过程中职工即使仍留在改制后的企业,也要经历解除和重签劳动合同的过程,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这实际就确立了“股(产)权变动引起劳动关系变化”的原则,增加了股东退出或进入的成本,这种作法在转型期也许有其合理性,但多少有违市场经济规律和法人制度。  3.职工依赖思想严重导致的职工安置方案难以通过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冗员的现象,富余人员较多,企业净资产又有限,但职工往往在改制时提出较高的经济补偿要求,职工同时要求改制之后的企业必须跟所有职工签定合同,而且若干年内不能解除合同,这样的方案他们才能在职代会通过,否则他们就不通过安置方案,等于所有职工在得到一笔补偿后又回到从前的状态。如果各方僵持不下,最终常常因为职工安置方案得不到职代会批准而使整个改制活动流产,企业的改制活动也就停滞不前了。解决这一难题,改制前职工的思想观念转变教育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很关键。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权益保护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和社会稳定,各级地方政府及国有资产管理、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政府主管部门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正确地贯彻各项改制法规和政策,维护广大改制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158致富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158招商加盟网汇集众多最新快速致富好项目、招商好项目、致富加盟好项目、创业致富赚钱好项目、餐饮好项目、大学生创业好项目、农村种植养殖好项目、农村在家手工加工致富好项目;农村在家赚钱好方法,古今赚钱致富经、生意经口诀大全揭秘。
158招商加盟网为数万家品牌找到了他们的加盟商和代理商,158招商加盟网同时提醒您:投资有风险,咨询请细致,以便成功加盟(多打电话、多咨询、详考察,可减风险);要想致富,找到好项目,请投资者对项目做详细的实地考查,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负法律责任。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破产企业职工权益被践踏--天下一绝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破产企业职工权益被践踏
原兰州手扶厂天水分厂(原天水拖拉机厂),原资产几个亿,2008年在册职工1000多,属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年企业全员下岗,2007年12月法院宣布企业政策性破产,2008年2月全员解除原劳动合同关系,身份置换.该分厂在2001年以来存在诸多不合法的事件,具体如下:  1.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该单位原所属7车间、1分公司的设备流失现状是:4个车间、1公司的设备现在几乎所剩无几,其他3个车间的设备所剩不到2001年前数量的一半,原企业负责人主要以超低价格倒卖、交给厂内废品收购站、直接运出厂区等方式流失国有资产,这些设备包括大量的生产骨干设备、先进设备和不少未打开包装的新设备 。详情如下:  (1),2001年以来,原企业负责人为了“合法敛财”,开创了国有企业的先河,策划成立生产厂区内废品收购站,招募来一位在天水北道区做生意的兰州籍贯男士具体负责实施,单位专门腾出厂房,单独院落,分别在原机加工6车间和生产厂区内铁路专运线旁设立2个收购点,该老板雇佣专人24小时守候,并栓有狼狗,外人一般不能靠近,领导将大量的零件毛坯、金属生产模具、废旧金属物、生产设备等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这里,最后在厂内铁路专运线集结,装上火车运出厂区。该收购站存在厂区长达4年之久,2009年春节后才撤离,该老板暴富,刚来厂里出入自行车,后来出入乘坐小轿车,单位职工有句顺口溜;“老板进门自行车,出门小轿车”,那么有多少国有资产流失?数量无法统计。典型事件如下;  (A.)80年代花几百万投资的原总装车间拖拉机装配流水线的所有设备被原单位领导送到该废品收购站,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B)原油漆车间价值几百万的成套设备也被原领导送到废品收购站,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C)原单位所属恒盛建材公司的设备也被领导运出厂区,不少人说账面上只走了20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2001年以来该分厂单位领导,先后向办理内退和正式退休手序的职工,以各种非法理由收钱,少则,多则上万,涉及几百人 ,每个人手中有单位出具的白条子,涉及资金数百万,当时职工长期下岗,不少人靠下岗费和低保生活,所以不少人所交的上述钱是东借西凑的。  3.2001以来,原分厂领导不时在职工大会上鼓吹:“改挡案,改工种办理提前退休的好事”先后有上百名职工,通过单位领导非法操作上述做法办理了退休,单位领导这敛财几十万到百万的,不交钱不办理。  4.在去年12月原企业破产改制中,在没有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下,在没有企业重组方案的情况下,原分厂领导(不是法人)欺骗、强迫,占全单位70%的700多人自谋职业(70%的年龄在40-55之间),接着强制上述人员正在厂内工作岗位上上班的几百人离厂,但包括原分厂领导班子几十人在内的不足百号人一直在上班,并领导班子在发年薪:厂长180000...车间副主任40000等等,可是一般上班的二线工人不过300,更谈不上什么福利,领导们说:他们这帮人在重组。  5.按照国家政策,有害工种职工可以享受国家的特殊政策,但是有不少相关职工却没有享受上。  6.全厂职工1000多人的住房公积金数百万,至今没发放。  7.按照国家政策,在企业法院宣布破产至全员解除原劳动合同关系期间,原企业要发放国家拨的生活费,但是有几百职工分文未见,涉及数十万。  8.在去年12月,原分厂在清算职工个人债权债务时,暗箱操作,呼隆职工,在医药费报销、伤残费发放、补发拖欠工资等环节,肆意掠夺,几乎涉及绝大多数职工,有数百万被扣发。& &&&9今年单位发给700多名职工 的《养老保险金手册》显示:01-07度企业所交部分没有记载 ,没有数字纪录,存在重大猫腻? & & 10。原单位在2000年就有近亿固定资产(不含土地),但是通过企业改制后,2009年6月具甘肃产权交易网上公布的数字是;固定资产605万(不含土地),那么其他资产是不是从人间蒸发了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国企职工内退规定_朔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2,923贴子:
国企职工内退规定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国务院文件《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劳社部发(2003)21号文件规定:“具法定退休不足5年或工龄已满30年的下岗职工可以办理内退”。&&&
内退全称应叫“内部退养”或者“内退内养”或者“离岗退养”,这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办理了退休手续,只是在单位内部的一种近似退休待遇的办法,办理内退的人员可不在单位工作,但每月可从单位领取一定数额的内退费,不过这些人的社会保险并没有终止,而是由单位继续在社保中心缴纳,一直到到达退休年龄条件后正式办理退休。单位一般也对内退设置一定的年龄界限(譬如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等等)。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保留劳动关系但又无须在岗的情形,一般在国企较多,主要是对一些无法安排合适岗位但又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员工的过渡性办法。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本人申请企业批准的,可办理企业内部退养手续。办理了内退手续的,不享受变更身份的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享受了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不能办内退。 内退期间由企业发放生活费,在改制前的企业已办理内退手续的,其生活费、养老金从改制后新企业成立的第一天起改按文件执行,由改制后的新企业继续为其发放生活费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也可以按改制前原内退规定一次性发给有关费用,并缴足有关社会保险费。 改制时内退的人员,生活费由原企业移交新企业,由新企业按月发放,并且正式退休前不再追加。生活费标准: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工资水平,由企业和内退职工协商,按职工本人内退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但最低不得低于下岗职工第一年基本生活费标准。按规定不得低于最低生活保障费。按生活费标准也可一次性发放给内退职工,并向社保机构预缴养老金和医疗费。生活费一次性发放的,以后不再追加。 社保金的缴纳。无论原有内退人员,还是改制时的内退人员,均应将养老金和医保金落到实处。养老和医保费按规定的缴费比例和内退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以及一定的年递增率计算预缴额,职工到龄退休或患病时按相应规定享受有关待遇。一次性缴费有困难的,由原企业向新企业移交等额资产,由新企业负责按月缴纳内退职工内退期间的养老和医保费。改制后的企业无特殊原因,均应与内退人员续签劳动合同。 距法定退休5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职工,经与企业协商一致,可实行内部退养办法。内退期间由企业逐月为其发放生活费,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生活费标准根据企业支付能力由企业与内退人员协商确定,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下岗职工第一年的生活费标准,即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的120%。 解析: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企业职工内退必须同时达到以下几个法律要件方可办理,缺一不可 1、企业富余职工或企业改制后失去工作岗位的。 (所谓富余职工是指企业因生产经营发生困难不能正常生产,而无法安置工作岗位的这部分职工) 2、法定的内退条件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含30年)3、职工本人自愿 4、企业领导同意 5、劳动部门备案 在内退程序上,除了当事人双方的认可和协商一致,办理大面积内退期间,应当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应当在工会的监督下进行。 解读:国家出台内退政策的目的是,达到内退条件的职工因大部分存在年老、体弱、多病的情况,考虑到这部分这部分职工的具体情况,结合到企业减员增效发展生产的目的,针对有富余人员情况的企业,经职工本人自愿,可以办理内退。因此国家出台了有关企业职工内退的政策规定,并强调严禁企业超出国务院规定办理内退的行为。 在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中,任何涉及员工安置、分流富余人员等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国有企业的改制前提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职工内退达5年后应该办理正式退休结束企业内退状态, 距法定退休5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职工,经与企业协商一致,可实行内部退养办法。内退期间由企业逐月为其发放生活费,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生活费标准根据企业支付能力由企业与内退人员协商确定,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下岗职工第一年的生活费标准,即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的120%。 ? 在企业改制时,内退人员也可一次性领取生活费,企业为其一次性预缴应缴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关系。对改为非国有企业的,经改制前后企业协商一致,可将内退人员所需资金一次性划拨给改制后企业,由改制后企业按月为其发生活费,缴纳社会保险费。
工厂电工用电的基本技能,这里给您零基础培训,才感觉学是白上了
无聊煽动的帖子,希望举报的百度总部删除。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楼主是电厂的,用心邪恶。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请不要仇视工人阶级。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2楼如果你家里也有内退人员,你也会这样吗?要知道内退人员当时是为企业、为国家分忧解难了。是作出贡献的。请不要把他们当成敌人!据我所知,他们现在生活很苦。500多元的生活费要养活老的、小的。是企改的牺牲品。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后来者的幸福?
回复:5楼说的对!坚决支持!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企业职工持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