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专业技术应用专业是否好就业

当前位置: >> 市级重点专业(机电技术应用) 铜陵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重点专业申 报 表学校名称(盖章) 铜陵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申报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申报专业负责人 徐大山联 系 电 话 电 子 信 箱 邮 政 编 码 244000 填 表 日 期
铜陵市教育局二○一三年十月 铜陵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重点专业评估汇总表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A-1 专业设置(10 分) A 专业建设(25 分) A-2 专业发展(15 分) B-1 师资结构(10 分) B 师资队伍(40 分) B-2 业务能力(20 分) B-3 培养培训(10 分) C-1 校内设施(25 分) C 设施条件(40 分) C-2 校外设施(15 分) D-1 教学管理(16 分) D 教学工作(50 分) D-2 教学组织(24 分) D-3 德育工作(10 分) E-1 学生规模(14 分) E 办学效益(45 分) E-2 学生质量(19 分) E-3 校企结合(12 分) 总计 15 16 24 10 14 19 12 200 15 10 20 10 25 自评分 10 复评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几年在师资建设、专业规划、资金投入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各方面的工作正朝着预定的目标稳步发展。1、建立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深入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二个突破”:一是构建“以能 力为主线” 模块化、进阶式、双证书制突出职业能力以过程考核为评价手段的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和课程体 系。3、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深入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过程考核为特色的《 铜陵市工业 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为轴心的导生制制度。4、搭建“成型平台→成业平台→成才平台”的课程资源库框 自评 小结 架,建设普适与特色相结合的专业标志性教学资源库。5、建立 20 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 资源库,引进 4 名企业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构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双师结构合 理,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选派教师去铜峰电子、安徽红星阀门有限公 司、铜陵松宝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实践、参加专业培训、去高校学习深造、校际交流等方式培养专业 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组建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 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6、建成一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加 工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构建符合企业生产流程的 PLM 体验中心, 实训基地实行 “7S” 管理。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与合作企业建设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制度。实现“双岗双职,校企合一”建 设目标,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注:自评分是由学校根据《铜陵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重点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确定的要求和 设定的分值,对申报专业进行自我评价打分,并作为复评组评分的参考依据。 学 校 基 本 情 况学校负责人姓名 杨益民 刘曙光 高传来 贾健 俞民新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出生年月 9.12 3.11 1956.10 职 称 副高 讲师 中一 副高 副高 最后学历 本科 本科 本科 专科 本科 行政职务 校长 书记 副书记 副校长 副校长学校等级及评定时间(国家级、省级重点):2004 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 队伍教职工总数 286 人。其中:专任教师 223 人,学历合格率 95 % (本科以上 211 人,专科 及以下 12 人);高级职称 58 人,中级职称 126 人;文化课教师 113 人,专业课教师 98 人, 实习指导教师 12 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 135 人;外聘兼职专业课教师 24 人。人才 培养 校园 校舍 实验实训设 施本学年全日制在校生数 3668 人;近三年累计毕业生 2800 人,年均一次性就业率 为 95.6%; 年升入高校 96 人。 校园占地面积 386600 O,生均 105 O;教学用建筑面积 100000 O,生均 27.2 O。 现有体育活动场馆情况:400m 跑道田径运动场地 1 个,室外篮球场地 9 个,训练用英式橄榄球场地 1 个。 现有实验室 57 个,实验用房 12000 O,实训基地 2000 O,仪器设备总值 1800 万元。 近三年来投资实验实训设备 650 万元。图书 资料 信息 技术 情况 其他 设施 情况学校现有图书 15 万册,其中教学参考图书 60000 册;期刊 38 种/年,其中教学期刊 22 种/年。 本专业图书 3800 册,专业报刊杂志 5 种。学校校园网有(√ )无( );现有教学计算机 750 台,教师用计算机 180 台;计算机教室 15 个,多媒体教室 10 个。注:①“双师型”教师指经市教育局评定认可并在省教育厅备案的专任和兼职教师(下同); ②一次性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数/(当年毕业生数-升入高校人数)× 100%; ③“教学用建筑面积”不包括教职工住宅和学生生活设施。 A 专业建设:A-1 专业设置申报专业为学校骨干专业,设置经过调研与论 证,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概述:铜陵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铜陵要建设“世界 铜都”,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机电技术。企业对机电大类人才数量上的旺盛需求。 本专业为学校骨干专业,具有市级重点专业的基础环境。铜陵市是我国重要的机电类零件生 产基地。拥有以铜峰电子(集团)公司、三佳公司为龙头的一批机电零件生产企业,形成了 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群体。鲜明的产业结构特色与旺盛 的人才需求,为我校机电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机电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目前在我市的机电行业的生产、维修人员中,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培训,员工的素质 亟待提高。根据 2009 年铜陵市科技局对铜陵市机电相关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全市机电产业相 关从业人员达到 11638 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 2258 人,经过中专学校培养工人只有 2380 人, 占一线工人的比例不足 30%,且有 60%以上的素质工人来自其它地区,存在很高的流失率。 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本地区的学校加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本校的机电专 业创办于 1993 年,凭借当地机电生产企业与维修企业快速发展的东风,立足当地,主动接轨 企业,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毕业生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并且我们以本专业为依托,开展 多个工种的社会培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证明材料目录:1、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2、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A 专业建设:A-2 专业发展专业发展有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概述:我校十分重视本专业建设,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教学设备完善,办学特色明显, 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重点专业。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参与下,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 “做中学”“学中做”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机电专业建设, 增加资金投入,添置实训设备,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 学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规模保持稳定。我们正紧密联系铜陵机电行业和职 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 地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改革与建设,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办成“办学理念 超前、培养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师资队伍精良、设备设施先进,办学效益一流”的精 品专业,为铜陵地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证明材料目录:1、专业规划与落实材料 2、专业建设近年投资明细表及发展历史、荣誉 B 师资队伍:B-1 师资结构师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生比不低于评估标准;专业专任课教师 人数、学历、职称和专业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评估标准要求 1. 专业带头人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B 师资队伍:B-2 业务能力职称执业资格;专业专任教师拥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 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评估标准学 历教师职称 高 级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职称)项 目人数 本科以 上专科中专高级中级初级 技 师技师高级中级初级文化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 合 计12 16 6 3412 15 5 32 12: 1 1 26 64 62 4// 6 3/ 10 3 13//121069比例(%)6:8: 3/15:5证明材料目录: 1、教师名册(含教师毕业证、职称证或复印件) 2、教师职业资格证、职称证或复印件 3、课题研究、论文成果证明材料 4、刊物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籍 B 师资队伍:B-2 业务能力2. 专业教师能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专业带头人具有一定的教 科研成果,在同类学校中起学术示范和引领作用或在相关行业有一定 影响概述:建立 20 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引进 4 名企业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构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双师结构合理,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专业教 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 2 名、骨干教师 2 名;选派 20 名专业教师到高校及企业进修。专业教师“双师 型”比例达到 100%。 我校机电专业拥有一支年轻化、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6 人, 其中,高级讲师 6 名,占 37%,硕士研究生 2 人,占 12%。本科及以上学历达 94%,双师型教师 16 人,占 专业课教师的 100%, 铜陵市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4 名。 100%的专业课教师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历。 14 人参加过中等职业教师骨干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此外,学校还聘请一批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经 验丰富的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在近几年省市各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多位教师辅导学 生参赛获得等次奖。(一)市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和专著一览表 序号 1 论文和专著(教材)名称 钳工 作 者 徐大山 排名 1 出刊物名称 中等职业教育新编规划 教材《钳工》 2 机械识图 张向前 2 中等职业教育新编规划 教材《机械识图》 3 英语 储立群 2 21 世纪中等职业教育 系列教材《英语》 4 数控车床编程及实训 黄庭曙 3 中等职业教育新编规划 教材 5 车工 黄庭曙 1 中等职业教育新编规划 教材 《车工》 6 浅谈示范校建设中数控专业课的创 新教学 7 理实一体化教法在机械制造课程中 的应用实践 8 CAXA 数字化实训工厂整体应用介 绍 9 数字化工厂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 究 10 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 虚拟技术在数控机床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做”教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 的应用研究 13 《职教电类专业情感教学的现状与 对策 》 14 《项目教学法在职教电类专业教学 中的应用》 付团结 独撰 胡升华 1 科技信息 ISBN978-7- ISBN978-7- ISBN978-7- ISBN978-7- 书刊号及出版日期 ISBN978-7-姚能俊1科技信息 ISSN X CN 11-5640/N ISSN CN 11-5599/N ISSN CN 45-1376/G4陈志强1创新科技导报范光文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吕国赏 徐大山 张向前 付团结1教育界 科技致富向导 科技致富向导11 121 1独撰《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 (CN 43-1416/Z ) 2008 年第 院学报》 3期《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 (CN 34-1248/Z)2009 年第 报》 3期 15《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陶先东独撰《新校园》ISSN ;CN 37-1458/C) 期号 2010 年第 03 期。16《浅谈中专?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 革》陶先东独撰《教育教学论坛》刊号 ISSN ;CN 13-1399/G4 )期号 2012 年 第3期17《电机与电气控制线路》陶先东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书号:ISBN 978-7-111-24454-7, 2008 年 9 月出版18《轴测图教法改革尝试》朱光霞独撰《科技信息》2011 年第 16 期(二)市级以上教学重点科研课题一览表 序号 1 课 题 名 称 机械识图多媒体动画教 学研究 2 数字化工厂在中等职业 技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3 机械原理计算机动态模 型教学开发 4 电子专业课“做-学-用” 循环教学方法的研究 5 《在实训中强化中职电子 专业学 生职 业素 养教育 实践研究》 (三)市级以上教师教学论文、教学、技能竞赛主要获奖一览表 序号 1 2 项目名称 论文 论文:“设计课题”式教学尝 试:“起重设备制动下滑量测 试装置”设计过程介绍 3 论文:“互动探究在课堂教学 中的应用“ 4 论文;“浅论中职学校计算机 辅助教学的应用“ 5 “铜陵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 赛”辅导 6 优质课和优质教案评选,《零 件视图的选择》 7 论文:“注重制图教学中的典 型化,公式化和趣味化应用》 8 论文: 科学组织教学提高中职&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有效性》 张向前 铜陵市教育局 一 2009.9 朱光华 铜陵市教育局 二 2009.9 苏新元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 2008.9 江公平 铜陵市教育局 一 2010.3 张少勇 铜陵市教育局 二 2008.9 苏新元 安徽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 2008.9 获奖者 张向前 徐大山 颁奖单位 铜陵市教育局 省教育厅 获奖等第 一 二 获奖时间 0.9 付团结 铜陵市教育局 3000 元 2.12 包善治 省教育厅 5000 元 黄庭曙 铜陵科技局 50000 元 2004.7――2006.9 张向前 课题完成者 张向前 排名 课题来源 安徽省职业技术教育 协会 安徽省省教科所 30000 元 2011.7――2013.12 课题经费 30000 元 起止日期 2007.7――2009.9 9 10 11 12 13 14 15省中职学校优秀论文评选 省中职学校优秀论文评选 省中职学校优秀论文评选 省中职学校优秀精品课评选 省中职教师技能大赛 省中职学校优秀教学课件评选 省中职学校优秀教学课件评选章军 方凯 姚红武 杨幸生 陈金海 陶先东 付团结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省教育、劳动保障厅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 三等奖2.9 9.8 2.9 2011.8 B 师资队伍:B-3 培养培训开展全员培训,有长远规划、年度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教师有定 期的企业培训实践经历概述: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专门制订了专业教师业务培训总体计划和分年度计划,并在经费、措施上予以保障。在鼓励教师参加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各类培训的同时,还积极组织 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讲学,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 务能力。证明材料目录:1、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及经费资料 2、培训取得的证书复印件 3、赴企业实践的证明材料 1. 教学设施配套,校内有本专业教学用实验、实训和实习室,设备数 C 设施条件:C-1 校内设施 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在同类学校中设施先进 2.电化教学设备先进, 具有编制多媒体课件的设施设备, 专业图书或电 子资料满足教学、科研和学习需要 实验实习场室与仪器设备情况表 (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及非计算机专业机房均不列入此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 机械原理实训室 电学综合实验室一 电学综合实验室二 电力拖动实训室 电子基础实验室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室 钳工实训室 普车实训室 数控实训室 实验、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设备总值 (万 元) 工位数 14 3 1 1 1 1 1 1 1数控车床-Ⅲ 立式数控床身铣床 立式升降台铣床 立式加工中心 立式加工中心 电火花成型机床-II 快走丝线切割机床-I 中走丝线切割机床 万能外圆磨床 空气压缩机站 数控系统综合试验台 数控 CK6132H 数控 CK6150C CE6140 CE CZ144DG 砂轮机 ZAD7032G DK4540 动力控制柜台式钻床 台式钻床 台式钻床 钳工台 展示柜 电工电子电拖实验装置 电工电子电拖实验装置 电力拖动实验台 电子基础实验台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CK V600 X5032 VC600 VC600 (四轴) CTE400ZK CTW320T6 CTWG320T6 MW1432B× 1000 LU22-10A HED-21S14 3 1 1 1 1 1 1 1 1 2 6 1 8 12 6 1 6 1 1 493.8 54.6 8.5 22.3 28.6 6.9 5.2 7.5 8.8 6 13.3640 8 30 24 12 1 0.6 3 3 0.4 1.2 0.4 0.2 2.8 10 35.2 36.8 25 22 186 6 1 8 12 6 1 6 1 1 4 6 2 1Z4116 ZXQ6 2 1 28 1套11244 46 42 40 24TH-DT TH-DT DT-03 YL-ZKT TWWD-222 23 21 20 12 31 32 33 34电子技能实训室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 机床电气实训室 单片机实训室 本专业可用 语音室个数电工电子实验台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 机床电气实训装置 51 单片机仿真实验箱 本专业可用 微机室个数 4ZH-12 YL-PLC KH JH 用于本专业 计算机台数 20021 10 5 5 本专业图书 数量(册)22 9.4 8 2.442 20 15 15本专业可用多媒 体教室个数 3本专业电子图书 数量(册)证明材料目录:1 专业实验(实训)、实习设施设备账册及价值清单 2 设备管理使用资料; 3 电化教学设施明细表; 4 多 媒体课件代表作品目录; 5 图书馆专业图书数及比重。注:此表可续。 C 实训条件:C-2 校外实训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长期协议,有管理组织与制度,利用效 果好 工位数量 建立时间 2007 . 5 0. 6 9. 3 9 年 6 月 2000 年 2 月 2010 年 6 月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安徽省红星阀门有限公司 红星铜艺有限公司 松宝机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大明玛钢有限责任公司 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 芜湖奇瑞汽车集团 铜陵市铜峰电子(集团)公司 铜陵市晶赛电子有限公司 铜陵市毅远光电子有限公司概述:我校注重校企合作,与企业主动接轨,在学生就业、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层面与铜陵市铜峰电子有限公司、铜陵市浩荣电子有限公司、铜陵市晶赛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爱知科技公司、苏州信越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众多企业有着长时间的合作。在这些 大中型企业里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招生、教学、育人、实习、就业一体化 的合作机制。现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5 家,有长期协议,有管理组织与制度,利用效 果好。证明材料目录:1、(实训)计划;2、记录等资料校外实训基地名单 ; 3、双方协议; 4、校外实习 D 教学工作:D-1 教学管理 概述:1、管理组织及职能1.专业教学机构设置合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制度健全,职能明确本专业建立了学校、教务科和实训科、专业部三级管理机构,实行“校、科、部”三级管理。学校成 立精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为该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进行有效地督查和指导。教务 科和实训科每学期针对具体情况,对本专业的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教辅人员、实验实训场地与 设备设施等合理配备到班级,确保了专业教学的需要。专业部负责课程安排、教材开发、教研教改, 落实教学环节。《铜陵市工业学校带头人与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规划》中确定了专业带头人制度,明确 了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计划修订、课程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 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方面的职责。学校精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制度,坚持每 学期初对精品专业建设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期末进 行全面检查、评估和总结;教务科和实训科对本专业的教学常规运转、班风学风、考试考核进行了规 范管理;专业部负责本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 的正常运转。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履行到位,从而确保了该专业的管理规范有序。 2、教学质量提升机制 近三年来,学校教务科和实训科联合招生与就业办和专业部,采取新生问卷调查、召开新生座谈会 等途径进行新生素质调查,通过分析统计调查结果,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为教学质量提升和评价打下了基础。为及时了解本专业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市场接轨的情况,近三年来学校招生与就业办 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在 20 多家本专业学生就业单位多次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为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及时、准确地反馈了信息。根据本专业 新生素质调查统计结果和本专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教务科和实训科在每学年初会同专业 部、专业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教学质量提升方案。方案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 地提出一系列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如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完善评价机制等等,从而确保了本专业教学质量逐年上升。 3、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成立了考评委员会,采取考试、考核、技能过关测试等手段,每学期对各专业教学质量进行两 次全面考核评估;学校教务科和实训科会同专业部,采取教学调查、调研考核、抽样检测等形式,对 专业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强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与事故责任追究, 根据规定,教务科和实训科每节课派教学检查员对全校各班教学情况进行督查。由于强化了过程管理, 本专业从来没有发生过教学事故。 学校建立了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专业部负责人和教务科和实训科教学检查 员深入教学现场实施过程监督与评价,教务科和实训科期中组织考核与评价,学校考评委员会进行期 末考核与评价。按过程评价占 40%,教务科和实训科考评结果占 30%,校长室终结评价结果占 30%的 比例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绩酬工资挂钩,与学生评 先、奖学金发放和就业推荐挂钩。证明材料目录:1.教学管理制度;2.实训教学管理制度;3.教学巡查制度;4.学生实训管理制度 D 教学工作:D-1 教学管理2.课程目标(标准)明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相吻合,内容结构安 排合理概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 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省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职业岗位需求 的基础上,认真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性 教学计划的专业名称科学、准确、规范,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及其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具体 要求明确且操作性强,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设置课程,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 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3.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铜陵及周边地区经济、行 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贯穿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理念,依 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反应岗位需求,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注重职业 能力培养。证明材料目录:1.课程教学大纲;2.课件; 3.教案 D 教学工作:D-2 教学组织1.教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重视能力培养,专业课与实习课比例不 低于本专业总课时中规定的比例概述:为了适应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时,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 的需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打破相关学科体系结构,设置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专业 学习领域”、“ 拓展和素质教育学习领域”、“ 专业对口顶岗实习学习领域”等四大学习领域课程。 1.根据本专业学生基本素质要求,设置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的人文德育课程和相应的文化课程。 2.根据职业岗位专业素质要求,设置了“专业学习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训练课程;根据学 生持证就业需要,在专业课中融入电工、车工、钳工、无线电装配工等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应知应 会内容。 3.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培养企业用得上、 上手快、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 面,达到提高岗位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设置了“拓展和素质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 4.为具体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创新为动力”的办学基本要求,充分 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实施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专业对口顶岗实 习就业,可使学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 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 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设置了“专业对口顶岗实习学习领域”的课程。5.近三年,学校教务科和实训科会同专业部逐步修订完善了《铜陵市中职中心机电技术 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方案》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 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所占课时的比例已达到 4:5:1。 6.专业实践技能实训项目的教学,按作业流程,打破了学科体系结构,选择其中与该项 目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已开始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双证沟通、理论实践一体化” 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建设是本专业今后三年建设 的重点,今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还将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要求的变化,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分项目开发相关课程,并形成特色。证明材料目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D 教学工作:D-2 教学组织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推行理论实习“一体化”和“模块化” 等教学概述:多年以来,职校生在校人数不断下降,一些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不受企业的欢迎。职业学校步履艰难,危机四伏,职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 究其原因,有社会大环境的影 响。如国有的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惨淡,全国大、中专学校及高中扩招等。此外,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一些职业学校延用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合职校的特殊办学要求,培养不出“实用 型”和“操作型”的技术人才,严重阻碍了职校的发展。职业学校办学宗旨的特殊性决定着职业学校 既不能重理论、轻操作,也不能只抓技术,不讲理论;更不能重文化课,轻专业课,本末倒置;而应 该统筹兼顾地处理好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模块教学法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是把操作技术和相关理论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好方法, 它 在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通过模 块教学法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它有讲 有学,循序渐进,边学边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推行模块教学法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 更突出了技能训练是职 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上,与行业需要、 行业考核标准紧密结合,摆脱了普教的传统模式,更加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办学指导思想、 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2.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过去,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由不同教师担任。往往是 专业理论课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差而实训课教师理论水平低。为了做好模块教学法和理论实习“一体化” 教学准备工作,学校有目的地输送专业部一些理论课教师到企业和高校进行技能培训,而且采取一定 的措施强化培训实训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并且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备课,有目的地开展教学研究,交流 经验,探讨问题,让他们知识互补。从而,增强了理论课教师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实习指导教师的理 论水平。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培养跨世纪的专门技术人才,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 3.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 采用模块教学法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它有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训练程 序,而程序中的每个动作要领都有理论结合点。同一结合点上可能含有几门课(按原有课程)上的理 论知识。显然,我们原来使用的专业教材不能完全起到上述作用。模块教学法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 是专业课教材建设的一次大变革,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正确地解决了学科体系的 系统性与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 4.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原有的教育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致使每科教学各自 为政,内容重复,增加了课时数,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好。采用模块教学法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加 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科目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而且也适应于我国现在每周 40 小时工 作制,30 个学时的教学安排。 5.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我校从 2009 年实行模块教学以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特别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中级工考证率和毕业生 就业率显著提高,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证明材料目录:1.专业学分制方案;2.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报告;3.企业调研报告 ;4.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论文;5.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D 教学工作:D-2 教学组织3. 加强实习管理,有实习教学计划、管理与指导制度,实习、实验 开出率达 90%以上概述:实习实训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强实习实训教学的管理工作,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 有较强实践能力及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我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教 学管理,确保实习实训各环节的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1.实习实训课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专业部应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量,认真做好 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明确实习实训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地点及实习 实训考核管理办法,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报教务科和实训科审核备案,并填报《实习实训计划表》, 教务科和实训科及专业部各存档 1 份。 2. 教务科和实训科认真组织、实施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科科长、 实训科科长、实训中心主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有关管理、教辅人员组成实习实训工作领导小组。 实习实训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落实实习实训单位,制定实习实训计划,组织编写实习实训教学大 纲,安排实习实训日程,确保实习实训工作的有序实施和顺利完成。实习实训期间,专业部部长每周 至少一次深入实习实训场所检查实习实训状况,及时解决问题。 3. 教务科和实训科认真做好实习实训前的准备工作,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心理和安全纪律 教育,向学生家长及时通报实习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并与学生签定实习实训协议书 4. 教务科和实训科根据实习实训教学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指定若干指导教师。全体教师都积极 承担实习实训任务,密切联系实际,深入第一线,丰富实践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及职业技能教学水平。 5. 实习实训结束后,教务科和实训科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成果展示活动,并 作为实习实训课程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6.为保证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各实验实训室的设备配置,教务科和实训科会 同招生与就业办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地联系并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场所,签定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办学协 议,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本专业专业课的实验实训开出率 达到教学要求规定的 96%以上证明材料目录:1.实训教学计划、大纲、教材;2.实训教案; 3.实训教学日志; 4.实训科开出率统计表 5. 学生实训管理制度 6.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D 教学工作:D-3 德育工作1. 德育机制健全,德育活动经常化,学生行为文明规范,无违法行 为,学习生活场所整洁安全概述: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正规开设德育课程,每周两节,由政教专业教师任教。其中一年级德育学习内容为职业道德与法律,二年级德育学习内容为经济政治与社会,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增强学生 守法意识和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意识。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周会课,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 生学习中专生行为规范,进行食品、交通安全教育,防火防溺水教育,提醒学生不吃无证摊点食物,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禁止赌博,吸烟、酗酒,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主题班会, 弘扬雷锋精神,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企业单位对中专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需求,培养学生 先立足基本操作岗位,后谋求专业发展的务实作风。学生科通过发放家校联系手册,督促班主任与家 长联系,坚持每周汇报学生在校具体表现,客观指出不足之处,恳请家长予以配合。保卫科要求班主 任重点帮扶有违法倾向的学生,从生活、学习多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以及情感上出现的 问题。近来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发生。教室宿舍每天安排值日生打扫,保持室内外卫生干净整洁,预 防疾病。男生、女生公寓公共生活区卫生由物业公司负责,物业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点名,查房。证明材料目录:1、德育工作制度 2、德育活动开展情况 D 教学工作:D-3 德育工作2.重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有规划、课程、制度、机构,提供就业 服务概述: 二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指导,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 行整体规划。招生就业办公室还聘请学校著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到校召开学生就业培训会, 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举办就业与创业报告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前景以及就业应具备的专 业技能,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顺利就业。与铜陵铜峰电子、苏州爱知、芜湖奇瑞、 浙江泰昌公司等对口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定期与优秀毕业生联系,邀请他们返校介绍就业 或创业经历,让学生体会他们的辛酸苦辣,珍惜在校学习时光和技能的重要性。证明材料目录: 1、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2、机构与就业服务制度 1. 本专业学历教育在校学生数达到评估标准 E 办学效益:E-1 学生规模 2. 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近三年年培训工作稳定、培训效果好 学年度 本专业在校学生数 开展社会培训人数 400 培训主要形式320275 300 89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农民 工培训、企业职工在职培训 企业职工在职培训 企业职工在职培训 合计480 600 1480概述:本专业通过初、中级工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 培训 开展 情况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工作。2009 年以来,根据农 村劳动力情况,结合我市“全民大招商”的实际,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原则, 本专业为相关企业举办多期培训班,为新落户的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经培 训的人员到岗后适应性强,多数职工很快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助推了 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证明材料目录:1、招生简章; 2、培训计划; 3、课程表; 4、学员花名册 E 办学效益:E-2 学生质量 学年度 证明材料目录: 毕业人数1.毕业生就业率和“双证”拥有率达到申报专业的评估标准。 就业人数 双证人数115 103 120113 102 11991 92 109E 办学效益:E-2 学生质量2.受表彰学生多,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市级以上学生各种比赛获得的主要奖项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获奖者颁奖单位获奖等第获奖时间1省职校技能大赛 省职校技能大赛潘军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铜陵市教育局 铜陵市教育局 铜陵市教育局 铜陵市教育局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铜陵市教育局 铜陵市中职学二等奖2008 年 5 月2009 年 4 月 三等奖 2011 年 二等奖 2011 年 二等奖 2011 年 二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省三等奖 2010 年 3 月 2011 年 4 月 2011 年 4 月 2011 年 4 月 2012 年 8 月2鲍文斌 省职校技能大赛3许磊 省职校技能大赛4吴涛 省职校技能大赛5严冬 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 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 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 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 安徽省第二届技工类院 校学生技能大赛 安徽省第二届技工类院 校学生技能大赛 铜陵市中职学校学生技 能大赛车工项目 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 杨娇 李德宝 许磊 黄珊珊 孙文灿6 7 8 91011刘伟省三等奖2012 年 8 月12 13孙文灿 姚应丰市一等奖 市一等奖2011 年 12 月 2010 年 12 月 校学生技能大 赛钳工项目 14 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 陈冬冬 铜陵市中职学 校学生技能大 赛车工项目 铜陵市中职学 校学生技能大 赛维修电工项 目 铜陵市中职学 校学生技能大 赛电子装配项 目铜陵市中职学校17市一等奖2010 年 12 月15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吴涛市一等奖2010 年 12 月16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朱丹峰市一等奖2010 年 12 月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李明学生技能大赛数 控项目 铜陵市中职学校市一等奖2010 年 12 月18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董婷学生技能大赛 CAD 项目 铜陵市中职学校市二等奖2011 年 12 月19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朱梦影学生技能大赛 CAD 项目市二等奖2011 年 12 月20安徽省第二届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安徽省第三届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安徽省第三届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安徽省第三届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安徽省第二届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安徽省第二届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潘军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 安徽省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组 委会省二等奖2009 年 8 月21张成省二等奖2011 年 4 月22丁杨洋省二等奖2011 年 4 月23葛磊省二等奖2011 年 4 月24王刚省二等奖2008 年 5 月25李磊省二等奖2008 年 8 月证明材料目:1 学生获表彰;2 竞赛获奖统计与证书 E 办学效益:E-2 学生质量 学年度 10 级 11 级 12 级 入学时注册人数3.退学、转学数量少,学生巩固率达到 90% 现在册学生人数 学生增减人数(+、-)160 135 150155 133 146-5 -2 -4E 办学效益:E-3 校企结合积极与行业、 企业联合办学, 有订单式培养, 成效好; 重视产教结合, 认识正确,有对应的产教结合机构,成效显著概述:通过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进行产品生产,探索生产、实训相结合的基地建设新模式,逐年提高产值,扩大服务基础,创造经济效益,以产养学。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每年新增 2 家合作企业。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企业岗位或工种核 心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力。真正形成了招生、教学、育人、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机制。证明材料目录:1、联办协议;2、培训或接纳毕业生名单;3、产教结合证明、制度、总结等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单位盖章) 年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评审组评审意见: 月 日组长(签名): 年 市教育局审核意见: 月 日(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已 列为巴中市重点发展二产业的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将以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为龙头,以建设好机电公共实训基地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机电技 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一、专业基本情况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 1987 年,是我校重点专业;2006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2页 免费 昌吉市职业中专“十二五... 12页 免费 职中...市重 准, 我校于 点专业进行申报, 经过市专家组评审,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技术 点专业进行申报, 经过市专家组评审, 应用专业被确定为第一批市级重点专业。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总结报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始建于 1994 年,是我校传统专业之一。2006 年,本 专业被评为济南市骨干示范专业。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本专业完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计划_中职中专_职业教育_教育...从 2014 年上半年丹阳市人才需求调查来看,生产及...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及江苏省首批 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2015 年度建设总结 日照市农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2015 年度建设总结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于 2002 年被批准为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下 面将 2015...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对机电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力争两年内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从市级骨干专业建设成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教学改革任 务,我校编写了部分重点专业的《专业课程...扩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的办学规模、建设天津市专业领域一流水平的机电技术应用 ...1 呼图壁县职业中等技术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发展 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我县的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市场调研报告_环境科学/食品科学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伊利技师培训...国家能源重点开发基地,现已有数十 家国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入驻伊犁,专业技能...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电专业就业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