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朝鲜工人可以雇佣工人死亡赔偿标准,我有活没工人

朝鲜或有12万工人来中国工作 月工资1500元左右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孙维晨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推荐阅读: "朝鲜式"经济改革步履蹒跚 饿肚子搞先军政治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据美国《西雅图时报》2日报道,根据中国与朝鲜签署的一项协议,朝鲜将向中国输出首批约4万名劳工,这些人使用产业研修生签证在中国境内务工,赚取美元。《洛杉矶时报》分析说,中国罕见对外国务工者开绿灯,以此向朝鲜提供外汇援助。外媒称,朝鲜研修生劳动收入大部分归国有,但选拔标准不低,对政治和家庭背景要求严格。  《西雅图时报》说,根据中朝相关协议,朝鲜将派送约4万名产业研修生到中国工作,工种涵盖裁缝、技术员、机械工、建筑工及矿工等。“中朝双方都没有正式对外发布消息,但首批来华的研修生几个月前已抵达中国图们市。”报道援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图们商人的话说,其中140人在当地一家内衣生产厂上班。  韩国《朝鲜日报》曾援引“丹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辽宁省政府和朝鲜外资引进机关朝鲜合营委员会今年4月签订劳务协议,允许2万朝鲜劳力在丹东地区就业。吉林省则在今年1月与朝鲜合营委员会签约,允许2万朝鲜劳力在图们和珲春一带就业。据称,朝鲜向中国输出的约4万劳力中包括很多朝鲜委托加工工厂的熟练工。  据报道,这些朝鲜研修生的收入大部分进入朝鲜政府账户。《洛杉矶时报》称,根据双方协定,朝鲜工人每月可拿到200-300美元薪水,其中自己可以留下的不到50美元,剩下的都汇给朝鲜政府。《朝鲜日报》说,朝鲜政府在挑选研修生时“小心谨慎”,要求研修生已婚,必须忠诚,要有亲属在劳动党内任职,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逃兵”。  韩国官方智囊“统一研究院”2日有分析称,朝鲜可通过劳务出口创造就业岗位和外汇收入,而对中国来说,能获得高效廉价的劳动力也没什么坏处,“中国和朝鲜不公开签订的劳动力派遣协定,是因为担心中国国内舆论对朝鲜不友好”。《西雅图时报》说,朝鲜劳工未必受中国欢迎,此前朝鲜不法人员劫持中国渔船,引发中国舆论不满。  《环球时报》记者驻平壤多年,从未听过有关人士提起或媒体报道朝鲜人海外务工的情况。有韩媒说,朝鲜此前曾向俄罗斯派遣矿工和伐木工人,向利比亚、沙特等国输出劳力,还有数百朝鲜女工在捷克的服装厂和鞋厂工作。  另据韩联社2日报道,韩国检方当天以“违反国家安全法”为由起诉朝鲜保卫部女特工。韩媒称,此人2001年起被朝鲜派往中国沈阳展开间谍活动,曾制作100美元面值伪钞,并兑换成价值57万美元的人民币,2011年伪装成“脱北者”潜入韩国。  环球时报驻朝鲜特派记者 周之然 赵毛兵 曲恒     镇海骆驼街道,环卫工人在烈日下工作  刘林的上岗证  骆驼街道19名环卫工维权 共有100多人没签合同 环卫站承认没签合同 称法院怎么判就怎么执行  2011年7月之前,镇海区骆驼街道的100多名环卫工人竟然连劳动合同都没有,更不用提加班费、法定休息日。“我文化不高,对法律也不了解,居然白白被欺骗了13年之久。”昨天,安徽人刘林说,从去年知道自己权益被侵害后,他才开始拿起法律武器,走上了维权之路。如今,19位环卫工人将骆驼环卫站告上了镇海法院。从劳动仲裁,再到法院,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可事情仍然没有一个最终答案。  13年环卫工没签合同  日,刘林来到镇海区骆驼街道环卫站,做了一名环卫工人,一干就是近13个年头。  “如果不是去年在镇海区另一街道同为环卫工人的老乡向我炫耀社会保障和福利有多好多好,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伤害。”刘林说。  随后,刘林和他的同事们集体向骆驼街道环卫站提出签合同、补之前的社保、加班费等合法权益。对此,骆驼街道环卫站补助了刘林等人从日到日共17个月每人每月200元钱的养老保险金补助,其余就没有了下文。  为什么环卫站只给补这一时间段的养老保险金?刘林说:“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养老金从2008年才开始强制实行,我们反映后,环卫站从日开始了市场化操作,分包给了4个公司,让这些公司跟环卫工人签订合同,不签合同就辞退。”  劳动仲裁赔偿7000多元  对于环卫站的决定,刘林等人无法接受,继续向镇海劳动部门投诉。刘林还因此辞了工作,一心想用法律给他们环卫工人讨回一个公道。  “今年3月4日,镇海劳动部门给出了仲裁结果。”刘林说,“13年没有合同,没有休息日,没有加班费,居然就只赔7000多元钱,这实在太不公平,这13年下来至少也得十七八万吧。”  他向镇海法院提起了诉讼,将骆驼街道环卫站告上了法庭。目前,100多名环卫工人中,已经有19人起诉到了镇海法院。更多的环卫工人选择默默忍受。  法院怎么判就怎么执行  那么,骆驼街道环卫站对此又是怎么样的态度?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骆驼街道环卫站。该环卫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站长出去了不在单位,对于这个事情,可以向街道办事处询问。  为此,记者又来到了骆驼街道办事处。一位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替记者打电话向骆驼街道环卫站陈站长了解。在电话里,陈站长表示,他也是最近才上任的,对于之前为何没有签劳动合同也不是很清楚,但鉴于环卫工人已经告到了法院,他们就等着法院的判决,怎么判就怎么执行。  赔偿应从用工开始算起  昨天下午,记者还就此事咨询了浙江维知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如文。  陈如文告诉记者,按照法律规定,一旦发生用工关系,用工单位必须跟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骆驼街道环卫站的做法显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  “由于事实上形成了劳动关系,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骆驼街道环卫站的环卫工人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陈如文说,环卫工人是有权向环卫站提出赔偿要求的。  至于骆驼街道环卫站给出的从2008年算起一说,陈如文表示,劳动法1994年就开始实施了,补偿应从用工开始算起。  火爆的2012届最后一场毕业生东莞供需见面会现场。 记者石忠情 摄  2012届最后一场毕业生(东莞)供需见面会场面火爆 记者现场调查发现:  180家企业进场提供3500个岗位招聘大学生人才,求职人数接近6000人  本报讯 (记者张翔宇、陈臣 通讯员顾万江)上周六,“2012年夏季全国高校毕业生(东莞)供需见面会”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主办方东莞中心人才市场会后统计,有18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了此次供需见面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近3500个岗位,而进场求职的人数则有近6000人。  据主办方的工作人员透露,这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是今年为2012届应届毕业生及往届毕业生安排的最后一场供需见面会,下半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将主要面向2013届的毕业生。  毕业生期待月薪元  前日的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人头攒动,主办方在会展中心安排的招聘展馆全部布满,个别企业的招聘柜台前甚至排起了“长龙”。  记者随机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期待的月薪是元之间。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的熊同学就读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他希望找一份相关领域的工作,他的期望月薪是2500元,他对于工作的期望主要是“稳定”。而同样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的袁同学就读的是中文系,他希望找一份事业单位的助理或文员的职务,对于工资的标准,他的期望是月薪2000元以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不少的企业都标出能够提供的薪资数字,基本都能达到元之间,有些企业为了招揽人才,会开出更高的工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求职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陈同学就没有找到心仪的岗位,他表示,“这边招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是操作方面的,而我学习的主要是编程,好像没看到有什么企业在招这方面的人。”  陈同学失望地表示,他希望能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左右的工作,但是这场招聘会没能给他带来太大帮助。他表示回去之后还会在网上找找,“希望能找到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  国企和事业单位最受追捧  虽然薪资标准是毕业生们找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相比之下,大多数人更看重工作单位,在前日的招聘会上,国企和事业单位依然成为毕业生们最青睐的单位。  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中国电信、中石化东莞分公司、中国邮政、东莞市科技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的招聘点前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东城支行的招聘展馆前甚至排起了“长龙”,整个上午排队人数都未曾减少过,一直有二三十人排队投递简历。  东莞市科技博物馆的招聘负责人黄明秀告诉记者,科技博物馆招聘的科普老师和人力资源专员这两个岗位受到了求职者的热捧,其中科普老师这个岗位已经招满,“我们已经提醒求职者,我们不再需要人了。”黄明秀说。她认为,这几个岗位受热捧的原因主要是专业不限,而且工作相对稳定一些,“因为招的是科普老师,我们还是希望求职者能有一些理工科的学科背景,不过基本上什么专业的都可以投。而一旦录用,我们会按照东莞市事业单位招聘的标准来提供待遇,月薪应该能达到元。”  像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叶同学是东莞本地人,他投东莞市科技博物馆的科普老师岗位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稳定,“我觉得这里的工作稳定一些,收入应该也可以,而且就在东莞上班,父母也希望我能找一个安稳的事业单位的工作。”  银行受热捧,证券公司遇冷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属于金融行业的银行和证券公司在招聘时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形,在银行的招聘展馆前人头攒动,而证券公司的招聘展馆前则相对冷清得多。  前日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银行有两家,两家企业的招聘展馆前一直围了很多人。农行负责招聘的翟女士告诉记者,这次招聘的岗位是大堂助理,对于专业和学历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学历一定要大专以上,而专业也仅限财会、金融和计算机3个专业,而且只招应届毕业生。  虽然要求较严格,但依然阻挡不了求职者的热情,翟女士说她一个上午就收到了符合条件的简历100多份,“也有很多不符合专业条件的求职者来应聘,我们都不予接受。”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应聘农行该份工作的毕业生,他们表示,虽然这两家参加招聘会的银行都没有在海报上明确标出薪酬待遇,但普遍来看,银行的工作比较好,工作稳定且收入较高。  相比之下,证券公司的招聘现场就冷清得多,前日参加招聘会的证券公司大概有十几家,都少人问津。  招商证券东莞营业部负责招聘的邓汉秋告诉记者,这次招聘会整个证券行业的情况都不太好,其实可能是大多数毕业生对证券行业都不太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只要考到了国家规定的从业资格证就可以,专业方面也没有什么限制,因为我们会有完善的培训计划,而且收入方面我们会提供近2000元的无责任底薪,其他的按绩效提成,没有上限的,如果比较能干的话,收入就会很高。”  相关政策:  莞籍毕业生  可领取就业岗位津贴  东莞市人才工作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就业工作指南中有明确规定,对于2008年以后毕业的东莞户籍大中专毕业生,并且在毕业起三年内在东莞市内的用人单位工作累计满一年以上的可以申请“企业就业岗位津贴”,最长可以申请24个月。  津贴的标准为:中专200元/月,大专400元/月,本科500元/月,硕士研究生以上800元/月。  作者:张翔宇 陈臣 顾万江 (来源:广州日报)   环卫工人的栖身之地异常简陋。  破败的楼体。  残墙断壁 门窗全无 水电已停  十几户环卫工蜗居“半截楼”  各有难处  条件差但省了房租,公寓太挤没法安家  记者探访  省城八千多环卫工,三成多遭遇住宿难  商报态度 不能让环卫工流完汗再流泪  在省城经六纬六路口的东南角,有两栋面临拆除的5层建筑,目前楼内水电已经断掉,门窗也已经全部拆除。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人居住,其中大部分是环卫工人。记者探访后发现,环卫工们之所以选择住在这里,是迫于一系列无奈,其中的关键是,这里不用交房租,这样就能攒下钱寄回家里。  环境  楼外门窗已拆除  楼内堆满垃圾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经六纬六路口,远远就看到一片红色的居民楼,因为年久失修,墙体外皮早已经脱落,露出了红色的裸砖,而且很多门窗、阳台都已经被拆除。  这里能住人?正当记者产生怀疑时,周围的居民纷纷给出了答案,“有,好像是环卫工吧,太危险了,这栋楼都拆了一半了,万一哪天塌了可怎么办啊。”  提起楼上的“住客”,在此看车的尚先生表示原来楼上有十五六户居民,后来陆陆续续搬走了,只剩下了八户,大部分是环卫工,考虑到安全,当地街道曾多次劝说他们离开,但都没有成功。“我和他们都聊过,想劝他们离开,但是后来发现这些人都很不容易,受这么大的罪就为了多攒点钱,我也就没法说什么了。  设施 楼内水电已断  只能靠路灯照亮  院内共有两栋居民楼,靠南的居民楼已经拆除大半,只剩下最东面的一个单元,但是门窗等也早已拆除。  在这里居住的环卫工老周是莱芜人,来济南已经两年了,每月能有一千块钱的工资,为了节省点房租寄回老家,他才搬到这里来居住,“来这边就是挣钱养家,有这不要钱的地方,我也知足了。”老周略带得意的告诉记者,因为来得早,他抢占了“黄金楼层”,设施稍微好点,不至于四面透风。虽说夏天又闷蚊子又多,但勉强能过。  最让老周难受的是水电问题,因为面临拆迁,两栋居民楼的水电已经全被掐断了。吃水现在只能到院子里接,然后再提到楼上。  随后,记者来到北面楼内,发现楼里的破损程度与南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您已浏览完所有图片  海口“机场离岛免税店”二期试运行  河南警方抓获多名卖淫女生最小仅15岁 揭秘各地扫...  西安架桥机30米高空坠落 一人不治身亡  应急 捡到的沙发  成“家”中最贵物品  记者来到了在这居住的环卫工赵理“家”中,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眼前景象还是让记者大吃一惊。做饭的炉灶是用土堆的,阳台上堆满了木材,屋内一边是垃圾一边是餐桌,餐桌边的墙上被凿了一个洞,里面放着半截蜡烛照明。而餐厅另一边卧室中情况也差不多,除了一块厚厚的床垫其余的就是塑料瓶。环视屋内,最值钱的就算墙角一个五成新的沙发了,“这是前两天一个市民扔掉的,还不错,我就拿回来了,平时可以坐在上面眯一会儿。”  在聊天过程中,赵理不停地用湿毛巾擦拭着全身的汗水,记者注意到,因为炎热,他全身满是痱子和被蚊子叮咬的疙瘩,虽然条件艰苦,但赵理感觉很知足:“虽然房子旧一点,但只要不地震还是安全的,关键是省钱。”  回应  环卫所:曾经劝他们搬离,正研究解决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因为面临拆迁,居民楼内的窗户和楼梯栏杆都已经被拆除,有的居民还在门前养起了鸡和狗,使得楼道异常狭窄,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更别提有的居民还带着孩子了。一位环卫工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也知道危险,但是没办法,“环卫所为我们提供了公寓,但环境太差了,四个人挤在一个10多平的房子里,生活很不方便。关键是,环卫所只为环卫工本人提供住处,家属不管,我们能把老婆孩子扔在外面自己在那住吗,只能出来了,由于租房子太贵,最后就选择这个地方,虽然简陋,但毕竟宽敞。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青年公园环卫所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因为住房有限,他们实在无力安置环卫工家属。而环卫工住在即将拆迁的楼房里面他们也知道,也曾经和办事处一起劝过,但效果不大。“我们正在研究解决办法,争取让他们早日搬出来。”(文/记者 陈晶 见习记者 陈心如 图/ 记者 刘畅)  您已浏览完所有图片  海口“机场离岛免税店”二期试运行  河南警方抓获多名卖淫女生最小仅15岁 揭秘各地扫...  西安架桥机30米高空坠落 一人不治身亡  作者:窦昊 张清云 (来源:山东商报)   昨天上午,宋德海师傅躺在医院急诊室治疗,女儿展示父亲血迹斑斑的衣服。 记者杨涛  先是驾驶宝马车险些撞上一位环卫工,在遭到指责后,车上二人竟将年已六旬的环卫工打得头破血流,随后驾车逃逸。昨天上午,发生在汉口常青五路的这一幕让围观群众愤慨不已。  60岁的宋德海师傅是汉兴街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人。昨天上午8点左右,他正在常青五路杨汊湖菜市场门前进行清洁工作。打扫暂歇时,宋师傅来到路边一辆清洁车边喝水。就在这时,一辆黑色宝马轿车突然贴着清洁车停了下来,正好将宋师傅夹在中间。  险些被撞上的宋师傅颇为气愤,遂开口指责司机。谁知司机不仅不道歉,反而对宋师傅破口大骂:“你个**养的不知道让开啊?”宋师傅当即还口:“你怎么骂人!”  此言一出,司机竟走下车来,“骂你怎么了?我还打你呢!”二人的口角很快演变为肢体冲突。紧接着,宝马车上又下来一名男子,二人开始一起殴打宋师傅。其中一人抄起一把金属撮箕,朝宋师傅劈头盖脸地砸来。宋师傅的额头被撮箕砍中,当场鲜血直流。  见宋师傅倒地不起,二人返回车内,准备驾车离开。这时,宋师傅的同事程师傅闻讯赶到,并试图上前拦车。谁知对方竟直接驾车朝他冲来,程师傅只得闪到一旁。最终,该宝马车向新湾五路方向逃逸而去。程师傅则和其他人一起,将受伤的宋师傅送往医院治疗。  昨天上午,记者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北院见到了病床上的宋师傅。宋师傅受伤的头部已经裹上了厚厚的纱布。记者在宋师傅换下的衣服上看到,这件白色的T恤已经被染红,连橙色的工作马甲上都沾满了殷红的血迹。  据其主治医生喻大夫介绍,宋师傅的头部被砍出一个7厘米的伤口,足足缝了6针。虽然CT结果显示颅内无恙,但仍需留院观察。  汉兴街环卫所的蔡所长告诉记者,宋师傅来单位工作一年,一直勤勤恳恳,与人为善。“他平时就是个老实人,我不相信他会惹是生非。”  这一幕也在围观群众中引起了公愤,不少人都记下了这辆宝马车的车牌号“鄂A-**E01”,并纷纷向警方作证。而在记者采访中,大家也纷纷指责“宝马男”实在嚣张,“环卫工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这还是欺负老人。”  据目击者称,宝马车上两人均系30岁左右的男子。目前,汉兴街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此事。(记者杨京 见习记者朱蕾实习生崔婷)  作者:杨京 朱蕾崔婷  李成友向记者演示当时掀开雨箅子的动作  本报昨日头版大片“首都清洁工”的主人公被找到 系海淀环卫中心二队魏公村班环卫工人李成友  雨·人坚守  大暴雨瓢泼而下,一位环卫工人打开路边的雨箅子,一半的身体趴在没过小腿的水中,用手掏着雨箅子下的杂物。  前天的暴雨中,摄影师傅强拍下一组环卫工人疏通雨箅子的照片,这组名为“首都清洁工”的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  照片上的主人公叫李成友,海淀环卫中心二队魏公村班的一名环卫工人。昨天下午,李成友顶着34摄氏度的高温,清扫着中关村大街上的纸屑。他没想到,自己那个在雨天重复了无数次的“掀雨箅子”的动作,感动了无数人。  “李成友出名了,上了北青报的头版。”昨天一早,海淀环卫中心二队魏公村班像过节一样热闹。当他的同事从报纸上看到李成友的时候,大家相互传递着喜讯。“李成友一早来单位换上衣服就出去干活去了,他还不知道呢。” 班长蔡虹岩打电话告诉了正在清扫马路的李成友。  对于自己“一夜成名”,李成友没觉得是件大事。记者找到他时,他正把果皮箱里的垃圾倒进三轮车。“没什么了不起,都是我平时的工作。”说完,李成友跑上一座过街天桥,捡拾人们丢下的废弃物。  即使在神舟大厦门前,还原前天暴雨中那个定格在无数人记忆中的“掀雨箅子”的动作时,李成友也依然觉得这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在同事权红飞的眼里,李成友是个很乐观的人,“他很少抱怨什么,什么活都抢着干。每天一早到单位,先把院子清扫一遍。”  实际上,李成友的妻子经常住院,孩子上四年级。他住在海淀北部的上庄,骑车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单位。“他很少提家里的困难。” 班长蔡虹岩说,他从来不迟到,轮休的时候也经常加班。  李成友是一名有10年工龄的环卫工人,今年2月份因工作调动,他成为海淀环卫中心二队魏公村班的一员。有活争着干的李成友很快得到同事的认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成友捡到两次钱包,直到失主打电话来表示感谢,大伙才知道李成友所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的人,掀雨箅子一点不奇怪。” 同事权红飞说道。  沿中关村大街西侧,从魏公村路口到白石桥,全程2公里,这是李成友的清扫责任区。  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3点半,他会骑着那辆三轮保洁车上路,在2公里的路段来回巡视,确保绿地没有白色污染物,人行道无烟头和纸屑。遇到下雨天,疏通雨箅子就成了他的主要任务。  前天下午,海淀环卫中心二队魏公村班的61名环卫工人全在路上。“每个人都在默默无闻地做事。” 班长蔡虹岩说,“李成友的平凡举动得到社会的肯定,其实也是社会对环卫工人整个群体的认可。”  现场  掀开雨箅子那一刻  只想别让马路积水  李成友身高1.65米,46岁,已经满脸皱纹,常年的日晒使他的皮肤变成深褐色。前天的暴雨中,李成友掀开了神舟大厦门前的一个雨箅子。这一幕碰巧被摄影师傅强抓拍。  “当时雨下得挺急,我也想找个地方避一避。”前天下午2点40分,李成友穿着黑色的雨衣,骑着三轮车路过神舟大厦时,先前的毛毛细雨突然变成瓢泼大雨。  路面上的积水很快没过脚踝,水还在上涨。“我当时想,可别让马路积水,要不然行人看不清路,绊倒摔倒了怎么办?”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李成友的职责之一,就是雨天疏通拥堵的雨箅子。  哪里有雨箅子,李成友心里很清楚。此时,他顾不上避雨,找到最近的一个雨箅子,水正从雨箅子里往外涌。  这处雨箅子位于中关村大街的一个主路出口,为了防止雨天驾车的司机看不到他,李成友在草地里找到一个废弃的锥筒,他把锥筒挡在自己的前方。掀开雨箅子的盖儿,他又怕行人路过时掉进井里,随即把三轮车横在身后。  “掀开盖儿,积水根本排不走。井里被堵住了。” 李成友找来一根树枝,对着井里捅,水还是排不掉。他半个身子趴在没过脚踝的水中,用手摸到井里有两块大砖头。搬开砖头,路面上的水瞬间朝这个排水井涌来。  大约4分钟以后,路面的积水减少。李成友重新盖好雨箅子。他的身体头发、衣服、鞋,全部被雨水浸湿。那个下午,在北京61年来遭遇的最强的一次大暴雨中,李成友一共疏通了10个雨箅子。  面孔  “最美清洁工”感动网友  前天晚间,摄影师傅强拍下的一组名为“首都清洁工”的照片感动了广大网友,网友将其称为“最美清洁工”。  根据傅强的描述,前天下午,他在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神舟大厦门前,看到一名穿黑色雨衣的环卫工人骑着三轮车经过。当时降雨很大,地面上的积水没过了路面,环卫工人骑到一处雨箅子前停了下来,弯腰打开雨箅子,但是井口被杂物堵住,雨水不能顺利往下流,他找来木棍反复疏通,仍不见效。后来,他趴在水中,用手去够,最终疏通了下水井。整个过程被傅强全程记录。傅强说,下雨时,他拍了很多的人,但这位首都环卫工人最令他震撼和感动。  对话  我只是普通环卫工  没想到成网上名人  昨天下午,干热而刺目的阳光暴晒着大地。神舟大厦门前那个被李成友疏通的雨箅子里除了淤泥,已经看不到任何杂物,“再下大雨也不怕了。” 李成友检查完松了口气。  他用一根一米长的竹夹子,把雨箅子周围的塑料袋、饮料瓶、废纸装进簸箕里。看得出来,他热爱工作胜过不经意的“一夜成名”。  记者:你是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已经出名了?  李成友:上午同事告诉我,才知道自己上报纸了。  记者:现在你有什么感想吗?  李成友:说实话,这没什么炫耀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下雨疏通水井是我的日常工作。前天下大雨,班长就是让我们疏通下水井。要说感想,我觉得我坚守在岗位上,通过我的付出,没有发生任何危险。  记者:你当时看到有人在拍你了?  李成友:雨水把路面淹没了,汽车开过来溅起一米高的水花,我在掀雨箅子的时候,是有一个人在冲我拍照,我以为他是拍水花呢。当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赶快把路面上的水排干净,别的都没管。  记者:其实前天下暴雨的时候,你的同事们也在路上疏通雨箅子,但只有你被拍下来,成了网上的名人。你担心别人说你运气太好了吗?  李成友:那个摄影师只是碰巧拍到我了,我的其他同事也都是这么做的。看到我上报纸,我的同事也都为我高兴,因为我们环卫工人平时受到很多委屈,很少被别人理解。  记者:你会很在意这次的成名吗?  李成友:没想到会成名,我觉得当环卫工人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活。我更喜欢工作时出汗付出的感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维晨长春、延吉、图们、丹东报道  6月底,中国一家官方媒体援引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称,在明年之前,朝鲜将有12万名朝鲜产业工人以“产业研修生”的身份来到中国工作。  在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金强一印象中,朝鲜如此大规模、有组织地派遣劳工来中国工作,“还是头一次听说”。  相关报道称,12万劳动者前来中国以赚取外汇,除了吉林省图们市、珲春市和辽宁省丹东市外,他们还将分批前往中国东北三省其他城市就业。  不过,对于“12万人”这一数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经多方采访,并未得到中国相关权威部门的证实。  据《朝鲜日报》报道称,即将前往中国的大部分劳动者都是韩国政府采取对朝制裁措施后,失去工作的朝鲜代工工厂的熟练工人,包括1万~2万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这些被评价为“勤奋、努力”的朝鲜工人将被统一管理,在中国的工厂里创造价值、赚取外汇。  神秘的朝鲜高学历人才  必须在同一车间工作,  不出厂门,  不与中国人交往。  根据此前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为解决中国东北三省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图们、珲春等地决定,将以产业研修生的形式接收两万名朝鲜员工。根据这一措施,今年5月,图们一家企业首次雇用了29名朝鲜女性。近期,又有160名朝鲜女性被派往该地区。朝鲜人得到中方签发的签证后,可以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一位在图们市经济开发区工作的当地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前已经有大约160名朝鲜劳工被分配在开发区的各个企业工作。  从图们市区驱车十几分钟便可以来到图们市经济开发区。宽阔的大道偶尔有企业的汽车经过,只有在午饭时才能看见三三两两的人群。图们江市朝鲜工业园区就坐落于此,此外还有延边图们塑料特色园区、浆纸化工循环产业园区、人参健康产业园区等。  图们市经济技术合作局的资料显示,朝鲜工业园项目是由图们市政府、河北某公司和朝鲜贸易省共同建设。园区以建设长吉图进出口加工贸易中心和朝鲜企业孵化基地为目标,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对朝出口加工基地和引进朝鲜技术人员合作基地。其中,朝鲜贸易省负责朝鲜技术工人的引进和产品在朝鲜市场的销售。  上述在开发区工作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的后面有正在给朝鲜员工建设的宿舍。按照他的指点,记者看到两栋正在建设的红砖楼房,但因为现场禁止靠近,记者无法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  据上述人士介绍,这160名朝鲜劳工平日活动单一,基本“两点一线”从宿舍到工厂,而且基本不出工厂大门,也从不与中国人交往。即便是他们的中国同事,也几乎和他们没有任何接触。  据《凤凰周刊》报道,“在具体的用工方式上,朝方机构负责人也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派驻中国企业的朝鲜劳工,必须在同一车间务工。”  即便是长期散见于中国各地朝鲜餐厅的服务员,虽然身处服务性行业,但在管理上也非常严格。  吉林省长春市,一家中朝合资的饭馆。负责迎宾的工作人员胸前挂着朝鲜国旗胸章。饭馆大厅的中央是一个表演台朝鲜特色的檀木色亭廊。  “我来这里工作已经快三年了。”一位李姓朝鲜籍服务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按照规定,工作满三年就要回国。  她身高约165厘米,皮肤白皙,看不出涂脂抹粉的痕迹,身上没有任何首饰。她告诉记者,和自己一起工作的20多位朝鲜同事大多毕业于平壤音乐大学,且个个能歌善舞。她们都不能单独外出,不允许使用手机,不准谈恋爱。“不允许使用手机是因为怕出事。”当记者追问“怕出什么事”时,她警惕而简约地回答说:“不好的事。”  她承认,很多客人会向她索要手机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每次,她都会说:“对不起,都没有。如果想见我,你可以再次光临。”有客人问她对中国男子是否有好感时,她坚定地回答:“我们朝鲜有更好的男人!”  一位中国员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们很少与我们说话,工作特别努力勤奋。她们只负责迎宾和点餐、上菜等服务,传菜、清洁、后厨等工作则全部由中国员工来做。她们的宿舍离饭店不远,但具体地址我们不知道。”  延吉一家餐厅的中国员工告诉记者,在此表演歌舞的朝鲜员工,每天由饭店统一安排食宿,“平时也没见她们有什么大额开销。”  “我们要在国内经过选拔,然后国家送我们过来,都是合法的工作人员。”李姓朝鲜籍服务员说。她并不知道,今年,自己将有12万同胞前来中国工作。  金强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些产业工人在朝鲜应该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他们在中国工作更加便于朝方集中管理。高学历也便于他们更加高效地学习。”  月工资1500元左右  60%上缴组织  朝鲜派遣大量劳工来华工作,其主要原因被境内外媒体解读为朝鲜需要积累外汇。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此次输送到中国的朝鲜劳动者的月薪根据从事行业不同,为200~3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到1900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走访长春、延边、图们、丹东等城市后发现,无论是朝鲜籍工作人员还是知情者提供的朝鲜劳工薪酬数据,都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  一位在图们市经济开发区工作的当地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朝鲜工人的工资只有大约1200元左右(折合约200美元),没有其他的收入和保险。不过,在图们,这一工资标准已大大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830元人民币的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  丹东市一位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丹东雇用朝鲜工人需要支付的工资大约为200~250美元,折合人民币元左右,无需缴纳保险等。  这个价格对于朝鲜劳工来说,或许已经是高工资了。2011年7月韩国联合通讯社的一篇报道称,在朝鲜开城工业园区投资建厂的韩国企业负责人召开会议,决定接受朝方提出的园区员工工资上调5%的方案,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63.8美元。  《凤凰周刊》的报道称,图们朝鲜工业园区与朝方制定的劳工用工协议中,朝鲜劳工的工资并非全部由劳工受领,朝鲜劳工都是由政府机构集体外派,工资中的60%归组织,40%由中方用工企业发给朝鲜工人。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每个朝鲜工人每月自己可以赚到人民币480元到760元。  金强一分析说:“朝鲜派产业工人来中国工作,我认为第一是出于外汇紧缺的现状所迫;第二,其国内经济也有些紧张;第三,朝鲜认为加强与国际经济等领域合作是必要的。”  雇用朝鲜劳工难度很大  审批手续不繁琐,  但比较“苛刻”  在中朝接壤的另一边境点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穿城而过。始建于1940年的鸭绿江大桥平静地躺在竹青色的江面上。在中国给朝鲜劳工发放长期工作签证之前,许多持旅游签证的朝鲜人都是通过这里奔波于边境两侧。  《经济观察报》报道称,丹东目前正在制定一个关于承接“朝鲜劳动力”的规划,期望通过廉价的朝鲜劳动力,把丹东打造成东北东部的代加工城市或者承接东部的代加工产业,并让鸭绿江流域的13个城市一起发力,成为朝鲜劳工最大的集聚地,从而推动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整体开放。  吉林省珲春市则在2010年就开始尝试通过官方渠道雇用朝鲜劳工。  珲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公开信息显示,珲春市于2010年10月份就开始试探性地与朝鲜罗先市工业局进行接触,洽谈引进朝鲜劳动力的问题。朝方也高度重视此事,经多次协商同意向珲春派遣劳动力,以每人每月1350元的标准,在中方负责食、宿及安全保卫工作的前提下,达成了引进2000人、第一批200人合作意向。“首批200人将在(2011年)12月中旬走进珲春”。  低成本、勤奋、好管理的朝鲜劳工,很受当地企业的青睐,但雇用朝鲜劳工绝非易事。  丹东市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雇用朝鲜劳工的手续并不繁琐,但是比较“苛刻”。“从今年3月份到6月末,丹东市共有6家企业申请雇用朝鲜劳工,但是只有一家申请下来。”而且,朝鲜劳工也并非对所有产业开放。“目前开放的只有三个行业,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和软件行业。”对于雇用的企业也有要求,即在丹东设厂时间超过一年并拥有一年的完税证明,投资资本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而且朝鲜员工只能占20%。不过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申请朝鲜工人不会因为投资规模格外大而提高获批可能性,“跟投资量没关系”。  据其介绍,企业招朝鲜劳工,需要先与丹东当地负责中介工作的朝鲜商社进行洽谈,这是审批手续的前提。“必须持有与朝鲜相关机构的用工合同才能进行申请。”而由此产生的劳务中介费用则由企业与朝方协商。  持有用工合同的企业,一般先向当地公安、外经贸部门、劳动就业部门、外事部门申请盖章,然后申请材料会被送往省里进行审批。而朝鲜员工的食宿、安全等由中方企业与朝鲜负责带队的人士进行协商安排。  国家旅游局网站信息显示,今年1月到3月,朝鲜来华总人数达4.02万人,其中服务员工为1.93万,占总数的近50%。  就朝鲜来华劳工的数量以及工资等问题,记者致电外交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并无信息可供回复。”  近日,朝鲜大使馆有关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关于大规模向中国派遣劳工一事,他们尚未收到任何有关信息。  (白朝阳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娄恒
大河邦邦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雇佣工人合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