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吗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社会实践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社会实践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社会实践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科目:最佳答案C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当前位置: >>
学年河北邢台二中高二政治学案: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单元考纲要求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①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②文化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传播的途径; ⑤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⑥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①传统文化的特点;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③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
新的意义; ③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④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⑤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解析文化传承与创新新课标卷五年高考 真题考点体现1.从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是文 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 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 的意义、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 段;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 响、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 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与继 承的关系、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 的关系。 2.从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 题皆有,第 3 课主要以选择题为 主;第 4、5 课考查非选择题的 频率较高。2012 课标全国文综,21、39(1) 文化的多样性、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3 课标全国文综Ⅱ,39(2) 科技对文化传播、交流与创新的作用 2014 课标全国文综Ⅰ,20、39(1) (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交流、文化创新 的作用、教育创新 2014 课标全国文综Ⅱ,19、39(1) 传统文化的特点、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 的主要手段 2015 课标全国文综Ⅰ,39(1) 传统文化的特点 2015 课标全国文综Ⅱ,19、20 文化的源泉和发展、文化的交流复习案【导学提示】本案共安排 2 课时。第 1 节围绕复习案,自主学习,理解记忆基础 知识,并随堂测试重点知识的背记情况;第 2 节围绕探究判断题,小组合作,口 展交流,澄清疑难。 【基础知识过关】 (★为重点记忆部分;巩固基础,把握关键词,深刻理解;独 立背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世界文化多样性 (1)是什么 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第一,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 是 ,也是 第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 财富。 ★②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一, 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 族 也 有 和 。,庆祝民族节日, ;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 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有,不同民1 第二, 文 化 是 民 族 的 : 各 民 族 间 经 济 的 和 政 治 的 、 历 史 的 和 地 理 的 等 多 种 因 素 的 ,决定了各 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 和 。 第三,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 的色彩。 (2)为什么 ★尊重文化多样性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 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 繁荣的必然要求。 ★(3)怎么办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既要 本民族文化,又要 其它民族的文化,相 互借鉴,求同存异,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 要 。 ②原则:必须遵循 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 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是什么 ①文化传播途径: 、 、 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还有 生活中聚会、旅游等各种活动。 ②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第一,大众传媒包括 、广播、电视、 等形式。网络具有双向互动特 点。 第二,大众传媒优点:大众传媒能 的局限,汇集来自世 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 、 、 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 传播的 。 (2)为什么 文化交流意义:①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②促进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怎么办 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 世界各国 在中国传 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 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 传统文化的继承 (1)是什么 ①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建筑: 是凝固的艺术,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 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 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特点: 第一,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 第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 ,同时, 它的具体内涵又能 ; 第三,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 (2)为什么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 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 人们日 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 对社会与人有 作用。 (3)怎么办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 ”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其 积极向上的内容要 ;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要 。 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关系: 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继承的必 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 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 上发展,在发 展的 中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因素: ① ,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 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的能动性活动,具 有 、传递、 文化等特定功能,在人的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五课文化创新1. 为什么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 。 (2)文化创新作用:推动 的发展,促进 的繁荣。 (3) 怎么办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 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 。 就是对传统文化“ 、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 ” ,文化创 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 , 同时还要 ,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 。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 、融合。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 。要 ,为我所用。 ④充分发挥 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 ,是文化创造的 ,所以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 体作用。 ⑤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 ”和“封闭主义” ,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 “ ” 。 ⑥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创新3 ★归纳《文化生活》关于教育的观点1. 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 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 文化传播的途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3.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 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 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拓展“优先发展教育”为什么――怎么做1. 为什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人才、教育、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②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科技和教育在文化力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科技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⑤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特殊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 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⑥“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 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⑦大力发展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2.怎么做: (1)国家 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 平,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民服务,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 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④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公民: 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充分发挥潜能,展示才智,实现自由全面 发展。4 ②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归纳《文化生活》关于科学技术的观点1. “文化”的含义 “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 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 既包括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 形态的部分。 2.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 各种高素质人才、 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越来越突出。 3.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 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4.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手机、选择、传递、储存文 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 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 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 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 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8.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9.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5 第三,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 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10.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 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 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 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 人。【自主区】(学生构建体系,归总思路和方法;教师二次备课,反思反刍)6 训练案(第三课)【导学提示】本案安排 1 课时,分四步:课前自主完成探究案上的所有问题;小 组代表上板展示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点评, 以及质疑问答; 师生总结, 查漏补缺, 把握重点,归纳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整理纠错本。 ★单项选择1. 当今世界,有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 多个民族,6000 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7 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 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2015 年春节境外游依旧火爆,而中国游客强行冲入企鹅群中与之合影等行为引发网友争 论。对于近年来中国游客多次被指境外不文明行为的评价中,网友观点不尽相同。你认为正 确的是(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 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文明行为有差异,但本质是相同的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3. 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互 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手机短信用精炼的语言传达丰 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对以上 传媒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们是现代传媒 ②它们是古代传媒与现代传媒的混合体 ③它们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它们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界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 2014 年 9 月 27 日,举办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 化交流机构,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 ,并“茁壮成长” 。孔子学院正式成为 新时期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窗口。这一趋势有利于( ) ①中华文化向外辐射, 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②吸收世界各种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 发展 ③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④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5. 某儿童因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导致两个孩子被严重烧伤, 被烧伤方状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制作单位。该案判决被告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 限公司赔偿原告损失的 15%即 3.9 万元人民币。这体现了( ) ①影视作品是传递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②政府必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创作精品力 作 ③该剧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应坚决抵制 ④文化企业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 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活动上说,孔子学 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 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为中国人民与各国人 民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 ,妙 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 ,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 :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 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 “融入外国主流” 。 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8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7. 2014 年 3 月,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 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 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 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要秉持包 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 ,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习主席演讲体现了( )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文化冲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8. 书信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把创作的小说寄给了出版商,过了一 段时间未见回复,就去信询问。他只在信上写了一个问号,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出版商的复 信一个惊叹号。不久,雨果的作品出版了,它就是巨著《悲惨世界》 。雨果和出版商间奇妙 的书信主要体现了( )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了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作为文化的标点符号也会凝聚成精神 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 ④优秀文化可以启迪智慧,丰富精神世 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9.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 的配伍形式,被视为 20 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写道:现代世界极需要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是 “和气”的思想,如果这种思想能为世人接纳,世界将充满欢乐祥和。下列符合中国传统的 “和气”思想的主张是( ) ①不同民族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走向同 一 ③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世界各国都要认同 中华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 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 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 ③④ 12. “第五届国际青少年黑森林文化艺术节” 于 2015 年 7 月 18 日在德国弗洛依登拉开帷幕。 来自中国、德国、巴西等国的青少年音乐艺术爱好者,在弗洛依登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文化交 流。这一活动( ) A.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B.有利于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说明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13.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 “点赞” , “蛮9 拼” 、 “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 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传播 的是( ) ①“走西口”促进了晋陕蒙三地社会文化大融合 ②“下南洋”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③“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欧非三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④“闯关东”促进了胶东文化与东北原生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2015 年 3 月 20 日, 《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对鼓励免费开放、规范陈列展览 主题和内容等方面作出要求,以发挥好博物馆功能。建设好博物馆( ) ①为发挥文化作用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可以展示人类文明、 促进文化交 流和传播 ③有利于保存历史记忆, 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④推动文化与政治的融合, 提升国 民素养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16. 2015 年 2 月 4 日,普普通通的一天。德国的观众可能正在收看华韵尚德制作的中国专题 节目《来看吧》 ;越南一户人家因慈文传媒集团等出品的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而聚 在一起??越来越多带着“中国温度”的文化作品成为海外观众的关注热点。材料反映了 (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④推动文化传播,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 为了保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村落民俗文化,2014 年 10 月 17 日至 21 日,台北市举办 了“社造 20-村落文化节” ,邀请全台各地的人们说出自己 20 年最动人的一个社造故事,并 安排青年展示村落的工艺、表演、故事及生活美学等。举办这一文化节( )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③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①③ 18. 印度国父甘地有一句名言: “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 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这句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 ①文化交流首先应维护好本民族的文化 ②要实现文化的平等性 ③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19. 在“互联网+”环境下,某公司提出“互联网+”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 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 创意成果数字出版、 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 这表明( )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 2013 年 8 月,一张“一只死去的北极熊”照片在网上被广泛关注。在北极圈挪威 Svalbard10 群岛发现一只瘦成“毛毯”的北极熊尸体,从它的卧姿可以看出,它是饿到无力行走后倒下的。 照片颇具震撼力,看后能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点击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仅百度就 有相关搜索结果约 347000 个。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 A. 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B. 人们的环保意识主要靠网络来唤醒 C. 网络传媒的推广使旧传媒作用日渐消失 D.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 强大功能 21.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 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老去。”通过乡 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为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 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有利于( ) ①承袭乡土文化,保持民风民俗原汁原味 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历史文脉 ③保护区域特色文化,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在诗人自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 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35 次大会上, “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 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①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24. 城镇化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 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述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 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 城镇化过程中,要让人们留得住乡愁,留得住故乡,因为( ) ①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乡村是人们寄托乡情乡思的重要载体,可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 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不了 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跨文化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 3000 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从 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11 A.大众文化 文化创新 文化丰富性 文化创新与发展 B.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 文化民族性 文化批判与继承 C.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多元性 文化传播与开发 D.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 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承与保护 27.2014 年 6 月 22 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和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 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A. 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B. 文化交流应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C. 只有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个性 D. 跨国合作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28.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 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但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 除了纯粹消遣的小说和找不到纸质版的早期 工具书外,读有意义的书还是选择纸质版。他们普遍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 的乐趣。这说明( ) 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 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29. 《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 》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文化 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 4%; 美国独占鳌头, 占 43%的份额; 欧盟紧随其后, 占 34%。 蓝皮书认为,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的硬实力发展很快,但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硬 实力相比,两者之间的落差还比较大。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战略任务 ③必须把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必须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30.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 明” 。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 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 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非选择题31.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 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 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 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 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12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32. 材料一:2015 年 5 月,江苏综艺频道举办的《江苏方言大赛》第二季正式和观众见面。 《江苏方言大赛》基本操作方式是参赛者通过听读,将题目中方言的大致含义写下来。大赛 只考察对方言含义的理解,并不要求参赛者们会说不同的方言,或者写下正确的汉字,因为 好多方言只是口口相传,并没有文字传承。有人认为,方言听写大赛除了娱乐性外,人们更 看重的是它传递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第二季方言大赛用当下的时尚、流行元素对方言进行包装,既能推动当地文化 发展,又能够以多元、新鲜的形式让古老方言呈现新气象。考题除接地气、讲人文之外,还 融合各地特色、人文风貌,出题方式上既体现评弹、白局等传统曲艺,也有 rap、老外游江 苏等新风尚元素的融入,各地热心观众通过外拍短片出题,让乡音乡情醇美难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江苏方言大赛所具有的文化价值。(2)依据材料二,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3. 材料一:2014 年 7 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四国。中国主张各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构建 真诚互信, 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访问期间, 拉美媒体把最醒目的版面、13 时段留给了中国贵宾;中国将一套包括《北京青年》 、 《老有所依》等作品的 DVD 光盘作为 国礼赠予对方,明确表示将在巴西增设多所孔子学院,举行“中拉文化交流年”??为外国 友人打开了解中国的窗口。 材料二: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遭遇挫折 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顶得住,吓不倒。与祖国同行,我们不要吐槽、 不要牢骚、不要抱怨,我们要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要“正能量” 。 (1)结合材料一,分析习主席拉美之行是如何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2)结合文化生活,思考应如何积极创造“正能量”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 展?训练案(第四课)【导学提示】本案安排 1 课时,分四步:课前自主完成探究案上的所有问题;小 组代表上板展示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点评, 以及质疑问答; 师生总结, 查漏补缺, 把握重点,归纳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整理纠错本。 ★单项选择1.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 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之所以魅力无穷在于它( ) A.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 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 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2.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已有 2500 多年历史,14 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 祖归宗的纽带。直到今天,这个节日不但没有被弱化,其内涵反而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说 明( ) A.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无处不在 B. 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C.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 强化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 随着社会的变迁,春节出现父母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逆向探亲”等新风俗,人们对 “家”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亲人团圆,何处不是家?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种变化 体现了( ) ①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 南京地铁人文气息浓郁,它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在十一个站点打造了十一幅巨型壁 画,如:元通站的“元宵节” 、莫愁湖站的“端午节” 。其中苜蓿园站以“七夕节”为主题, 屋顶是以宇宙浩瀚星空为主题的大型壁画,整体被装饰得如梦如幻,最受年轻人欢迎,被称 为爱情车站。南京地铁站点人文设计的成功在于( ) ①以传统佳节为整体风格统领着部分 ②在共性的构筑中包含着独特的个性 ③用极富特点的个性表达指导着共性 ④用不同站点的鲜明特色丰富着整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5. 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 线的建立而产生” 。如果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 ) ①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 ②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源泉 ③中轴线展示了北京市文化的独特性 ④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传统文化的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 宋开宝九年(976 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 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说明( )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7. 右侧漫画《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活寓意是( ) A.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 教育是传承文化的社会活动 C. 教育应有文化选择和创造功能 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 自重庆市举办“红色短信”大赛以来, “红色短信”作为一种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形式逐渐 为人们所熟悉。 “红色短信”对流行的“灰段子” 、 “黄段子” 、 “黑段子”等不良短信能起到 一定的抵制作用。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红色短信” ( ) ①可以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②可以丰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满足每个人 的精神需求 ③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 促进其发展 ④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 继承的要求15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9. 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 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 两种观点都( ) A.看到了传统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B.看到了传统文化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 C.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 D.违背了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的原则 10. 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 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 A. 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 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 2014 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11.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 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 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大众传媒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 求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12. 2014 年 12 月 24 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禁止学生过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 统文化宣传片,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 “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 传标语。假如开展一次以“学校(不)应该支持过洋节”的辩论赛,作为正方辩手,你认为 下列观点可以采用的是(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过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文化趋同化,对传统节日与洋节应同样对待 ③过洋节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借鉴与融合 ④重视我们的民族节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古典诗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信息时代非但不过时,反而成了一种新兴 的时尚。无论是在微信、微博和各大网站,都可以看到古典诗词日益融入日常生活,成为重 要的时尚元素之一。以下对于古典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典诗词是民族财富,不存在不合时代发展的封建遗存 ②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先贤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财富 ③古典诗词魅力不减,理应全面继承并使之能够发扬光大 ④古典诗词应为当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命名由该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 14 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我国提供了龙王、悟空、玉兔、杜鹃、海棠等 10 个名字。这些名字 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或者寓意, 其中有 6 个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 从我国提供的台风名 称可以看出( )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传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D.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重要 见证 15.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 万里” , 《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 《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 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这种风16 格的创作说明( ) A. 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 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D.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16.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寻找‘最美家庭’ ”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 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 “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 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 A. 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B. 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 C. 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认识差异 D. 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17. 南昌某校一班级举行了主题班会,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表演来展示南昌的传统工艺、表 演艺术和传统节日等, 从而让学生更能感悟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 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 情。下列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是( ) A.弘扬文化,提升实力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求同存异,渐趋融合 D.体味文化,升华情感 18. 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会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 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 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 调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 无论是公元 2 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 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 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 2100 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同样在 2000 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在新时期,我国重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 路” ,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一 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机遇”有利于 我们( ) A. 加快中华文化的传播 B. 集中展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C. 继承传统,保护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 推陈出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21. 右边漫画《羲之不再练书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文化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C.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D.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日渐融合 22. 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 体系。甲认 10 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7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 2014 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 6 月 14 日―6 月 22 日举办。本次上海电影节将设立手机微 电影氛围展映单元和参赛单元两部分。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大批“微电影”正凭借其“短 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走入公众视野。 “微电影”大潜能意味着(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 近年来,由于游客量大和环境的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人们运用无线 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综和防沙体系、数字处理系统等科技创新成果,使莫高窟自然环境 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莫高窟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 表明科学技术( ) ①决定并改变了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性质 ②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是莫高窟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 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传统观点都认为读书要用眼,翻书要用手。最近, “眼球追踪”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 的这一观念。 “眼球追踪”技术就是利用红外线设备和图像采集设备,让人动动眼珠,屏幕 就会翻页,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阅读,激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材料表明( ) A. 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C. 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 D.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26.右图说明( ) A. 对传统文化要加以改造和剔除 B. 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 创造新文化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27. 受“农耕文化”和“国家伦理”观念的影响你,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 ,不愿租房, 往往不惜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 为“房奴”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迁, 应该摒弃 ③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8. “抬头看春晚,低头抢红包” , “抢红包”成为羊年热词。春节派红包的习俗始于压岁钱 风俗,流传至今少说也有近千年历史了,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羊 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这说明( ) A.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 本动力 C.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 持久的18 29.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 “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 ( ) ①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 2014 年 10 月,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打了一个生动比方――“文艺批评家要像 鲁迅所说的那样,做到‘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不能因为彼此 是朋友, 低头不见抬头见, 抹不开面儿。 ” “剜烂苹果” 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上要做到 (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非选择题3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 。在推动“汉语热”过程 中,孔子学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 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 机构,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 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 2004 年 11 月 21 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止到 2014 年 4 月,全球 120 个国家(地区)已建立 440 所孔子学院及 646 个孔子课堂。在孔子学院的带动和影响下,全 球汉语学习人数已逾 1.5 亿人,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 球品牌和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教育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要在全球兴办孔子学 院?32. 2010 年被称作“中国微博崛起年”,微博逐渐变成广大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从吃、 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微博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1 年 1 月,一位网友通过新浪微博发出第一次呼救:“人命关天!命悬一线的金孝 忠正在北医三院等待肿瘤手术,因缺 O 型血,无法手术,随时危及生命!”发帖当日,该微 博被浏览 6000 多次,被各大网络论坛转发上万次,回复 800 多帖,有数十位志愿者为其献19 血。 日本发生强力大地震后,通讯极不通畅。于地震发生当天成立的“日本地震中文求助联 络”微博,迅速成为抚慰心灵、求助联络的绝佳平台。短短时间内就有几万名在日中国人, 借此平台上向家人报平安。 如今,进入微博的网民越来越多,问题也五花八门。有关统计报告显示,2014 年,中 国拥有 6.3 亿互联网用户,其中包括 5.27 亿通过移动端上网的用户。到 2015 年,中国互联 网用户会达到 8.5 亿人。这么庞大的群体汇聚的智慧,将是难以想象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观点?33. 2014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表示: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 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去中国化”很悲哀。古典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 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能深深体 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 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 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结合材料分析“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意义。34.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 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 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 以奢侈喜宴祝贺; 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 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20 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 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 从文化继承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当如何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 ?训练案(第五课)【导学提示】本案安排 1 课时,分四步:课前自主完成探究案上的所有问题;小 组代表上板展示问题; 小组代表上台点评, 以及质疑问答; 师生总结, 查漏补缺, 把握重点,归纳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整理纠错本。 ★单项选择1.《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 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在中国热播( ) ①因为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 ②由于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 但也有共通 性 ③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④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重要保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 “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 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 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 ” 这揭示( )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艺术创作是胸有成竹的展现 C.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来源 D.艺术创作是感觉和想象的融合21 3.2015 年暑期,国产 3D 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成了全民热议的文 化现象。对于导演田晓鹏总结道“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 ”正是凭借享誉世 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 ,再运用最新的 3D 动面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该片的成 功体现了( ) ①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④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近几年,各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的娱乐综艺节目,比如《奔跑吧,兄弟》 、 《爸爸去哪儿》 、 《偶像来了》等等,受到很多观众欢迎,获得很高的收视率。但是也有一些社会人士为此感 到顾虑――“我们的主流文化去哪儿了” 。这对我们文化发展的启示是( ) ①我们要以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为主要方向 ②要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要把文化作品的商业价值作为出发点 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在当代中国,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上述材料说明 (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爱国主义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 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 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 。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 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 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主题研讨会中, 某同学以 “深圳 30 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 ‘开 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 ,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 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中体现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右图为北京申办 2022 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 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 入 2022, 生动自然。 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 ) 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体现时代精神22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9.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1994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武当山下的 遇真宫面临被水淹没的危险。2013 年,有关部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遇真宫山门及两翼琉 璃墙体、东西宫门原址进行了垫高保护,保留了文物古建筑原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有 关部门这样做的依据( ) ①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②武当山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科学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文化的手段发生变化,促进了文化传承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需要尊重和整体保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灵魂。这说明,在文 化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 ) A.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B.批判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 C.把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结合起来 D.继承传统文化和历史习俗 11.多年来,中国民族声乐把吸收西洋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字正腔圆” 、 “声 情并茂”等要求相结合,使西洋美声唱法融汇成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促进了中国民族声 乐的发展。这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成果时,我们要坚持( ) A.互相尊重,各取所需 B.注重融合,共同发展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剔除内容,借鉴形式 12.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 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 ,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 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助 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 ②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创新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④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3.北京市某中学部分学生自愿组成“雷锋班” ,用自己的善举帮助孤寡老人、服务社区, 这一活动已坚持了十年,至今仍在该校传承。由这一活动可以推断出该校学生( ) ①求同存异,促进文化在交流中创新 ②注重践行,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 ③不负使命,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与时俱进,立足丰富文化市场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4.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必须在“反本开新”中“重新燃起火焰” , “反本”才能“开新”, “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 ,这样才能使儒学的真精神得以发扬和更新。对“反本开 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本”要求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B. 要先“反本”才能“开新” C.“反本开新”的就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开新”要求文化交流、借鉴和融 合 15.随着《Running man》的中国版《奔跑吧兄弟》在浙江卫视开播,以及先前湖南卫视的 《爸爸去哪儿》等栏目的出现,韩国综艺节目在不经意间“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我国综艺 节目的发展趋势。为此,有关专家特别提醒“我们在借鉴外来文化时千万不要失去了自身的 文化特色” 。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文化发展要立足于本国、本地的社会实23 践 ③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6.2014 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 ,凭借诙谐的语言演绎了“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社 会话题,既收获了笑声,也通过“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 都扶不起来了”等平实的台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革命批判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 ③文艺作品只有扎根现实才具有生命力 ④文艺作品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7.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通过调动一切视听手段,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方式, 把历史的细节带进现实。 节目别具一格的讲述风格深受百姓喜爱, 开创了科教栏目的新样式。 材料体现了( ) A.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B. 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 C.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 D. 文化创新源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18.在上个世纪的“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活动中,知识青年充当了“二元社会”沟通城乡 关系的桥梁。他们输送给农村的不光是劳动力,他们身上的知识元素通过代课教师、赤脚医 生、技术员、广播员等身份在农村得到广泛传播,他们带去的牙刷、运动衫、半导体收音机 等所代表的城市文明,对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明 ( )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 ④文化具有同一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19.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 全方位的“去哪儿体” 。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 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 )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 文化 ③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 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 化生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 2014 年 3 月 22 日,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从北京出发赴荷兰,开启访欧之旅。习主席此 次出访的着装以中山装为源, 同时借鉴西方元素进行了当代改良和创新设计。 改良版中山装 有望成为中国的“国服” 。这是因为其( ) ①坚持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征 ②秉承海外元素,体现时代精神 ③继承优良传统,融入世界民族 ④凸显中国特色,平添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 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 间特色小吃。 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 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 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 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 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共享 22.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目前,很多地方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不搞大拆大建,注重文 物保护与城镇品质塑造,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仅关注 GDP,更在意优美的人24 居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与市民的幸福生活。这是基于( ) ①城市建设要体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②城市建设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传统文化能够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④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3. 世界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以清新的艺术风格, 精湛的艺术功底和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构思, 宣扬生命的真善美、 和平与环保等充满正能量的主题。 这值得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学习与借鉴 的是( ) A.从外来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 B.在文化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 C.在文化创作中要善于模仿别人 D.充分挖掘文化作品的商业价值 24.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 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混乱局面。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 A.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 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C. 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 D. 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 方向 25.深受观众喜爱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是引进荷兰《The Voice of Holand》的电 视节目制作版权,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结果。它的选手大多来自普通百姓,他们不同的人生 经历让节目具有草根色彩,更能引起百姓共鸣。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要( ) ①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 ②立足实践发挥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 用 ③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④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抵御外来文化,保 持草根色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26.春晚除了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重要品牌外,也是全国观众一顿重要的年夜饭。2013 年 除夕,全国达 7.5 亿观众收看央视蛇年春晚,总收视率达 31.17%。席琳?迪翁与宋祖英, 中西合璧共同演绎新编《茉莉花》 ,惊艳全场。从群众所喜爱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的草根 明星们纷纷亮相春晚,拉近了春晚与观众的距离,接了地气。 “房姐” 、 “浪费”等社会热点 问题频繁出现,直击社会现实,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尽管对春晚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此 届春晚确有其成功之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认为此届春晚的成功在于( ) ①丰富内容、改变形式,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赋予了春晚以创造力 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全盘传承中华文化,赋予了春晚以生命力 ③立足生活实践,迎合大众流行口味,赋予了春晚以感染力 ④满足群众需求,反应社会现实问题,赋予了春晚以亲和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7.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 、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县 的高梁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结局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 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 但符合艺术和审美。 ” 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 ) ①挖掘文化潜力,繁荣文化市场 ②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③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 ④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8.十几年前《科学美国人》杂志提出了“搭天梯上月球”的梦想,拉伸强度是钢铁 276 倍的碳纳米管是其最好材料。2013 年 7 月,清华大学魏飞团队利用材料制造和化工技术学 科交叉的优势,反复实验终于制造出了长达半米的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这说明 ( ) ①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25 ②梦想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进行系统优化可以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利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9. “看雁南飞听春秋配,古人唱啊今人泪,谁借东风惊春闺梦,爱恨唱念凡人神仙。 ”在热 播综艺节目《中国好歌曲》中,有位选手将自己的原创曲目融入了蓝调、巴萨诺瓦和京剧等 音乐元素,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传统的京剧艺术在与时尚的对接中,展示出别样 的魅力。上述歌曲的创作( )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新元素 ②植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土壤 ③通过文化融合实现了文化创新 ④启示我们要吸收外国文化成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0. “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 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这充分说明( ) ①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作品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文化艺术形式的创新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借助大众传媒是成功实现作品商业价值的唯一途径 ④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非选择题31.创意改变生活,设计成就未来。2015 年 5 月 11 日,淮安市召开动员会,正式启动首届 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部署安排大赛各项赛事活动,为大赛的顺利举办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现请你参与其中。 【参赛意义】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求,认真落实省文化创意设计和服务产业 推进会精神,加快推动我市“4+3”重点服务业特色体系发展,以大赛为纽带,汇聚创意设 计资源,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促进创意成果转化,推动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融合发展,积 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 艺术,努力提高淮安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1) “让创意找到市场, 让企业发现商机, 让百姓亲近艺术” 体现了 《文化生活》 哪些道理?【参赛原则】 突出文化导向,注重中华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意设计;突出时代特征,注重新产品 新业态新模式的研发;突出成果转化,注重产业对接与“创客”培育。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说明提出这些设计原则的依据。26 【参赛内容】 本次竞赛,广告创意设计要求围绕传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相关公益类广告设计。 ⑶请根据本次广告创意设计竞赛的要求,拟两条宣传标语,并做简要说明。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大会上代表提出“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 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 ” “从历史上看,阅读一 直是贵族阶层的特权。美国在上世纪初,穷人家的孩子还把买书看成是买奢侈品。只有在经 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阅读才会开始大面积普及。现在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起点上,我们 应该抓住机会,扩大阅读消费。 ” 近几十年来, 我国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 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 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同时也提出了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 目标阔步前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的合理性。(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27 自信?28
学年山东潍坊昌乐中学高二政治学案:第5课 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新人教版必修3)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五课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习目标】...学年山东潍坊昌乐中学高二政治学案:第2课 第1框《感受文化影响》(新人教版必修3)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化生活 第二课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学习...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单元综合测试(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间:90 分钟 满分:...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高二政治练习:训练案(第...(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说明提出这些设计原则的依据。 【参赛内容...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高二政治练习:训练案(第七课).doc_数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训 练 案(第七课) 【导学提示】本案安排 ...学年山东潍坊昌乐中学高二政治学案:第4课 第2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新人教版必修3)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四课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学习...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高二政治练习:训练案(第三课).doc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训 练 案(第三课) 【导学提示】本案...学年山东潍坊昌乐中学高二政治学案:第1课 第2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化生活【学习目标】 第一课 第二框 文化...学年山东潍坊昌乐中学高二政治学案:第8课 第2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新人教版必修3)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二框 在文化生活中...学年山东潍坊昌乐中学高二政治学案:第7课 第2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文明的进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