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为什么总在新加坡会议开

当前位置:&>&&>&&>&
还在搅局!新加坡对中国做了多少缺德事?
  李显龙近几日访美,获得高规格接待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美的行程5日结束,访问期间李显龙声称&海牙仲裁庭的裁决对各国的主权声索做出了&强而有力的定义&&。意在要美国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接受仲裁结果。
  同天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此重申中方立场:有关裁决非法、无效,没有约束力。
  她还表示:在刚刚结束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东盟方已明确表示作为整体对所谓仲裁案不持立场。中国与东盟国家外长并发表了&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联合声明&。
  对于出尔反尔的新加坡,华春莹不忘提醒道:中方希望新方切实尊重中方立场和与东盟方达成的有关共识,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发挥好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作用,促进中新关系和中国&东盟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虽然前几天李显龙也批评美国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总体而言,新加坡明显是处处与中国为难,不断借南海仲裁挑拨中美关系、挑拨中国-东盟关系,希望借此搅乱地区形势,在大国博弈中获利。
  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新加坡的许多做法早已超出本国利益的范围,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利益。
  引狼入室&&美国重返亚太的&带路党&
  可以说,今天南海局势紧张起自美国重返亚太,而这正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建议。
  李光耀生前因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对新加坡构成潜在的威胁,曾几次到访美国,力劝美国重返亚洲。
  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李光耀在华盛顿说,美国如果不继续参与亚洲事务、制衡日渐崛起的中国,将可能丧失世界领先地位。
  李光耀与奥巴马
  这种观点刺激到了美国。综合各方面因素后,2011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从此南海成为焦点地区。
  此后新加坡一直在南海摇旗呐喊,仲裁前后更是数次借助美国向中国施压,咄咄逼人之势,东南亚无出其右。
  就在此次李显龙访美的过程中,他还恭维奥巴马是&美国首个太平洋总统&,并表示他在推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展现了个人领导实力与决策能力。
  奥巴马不无亲昵地说:新加坡在地图上虽是个小红点,但却&是个有很大影响力的小红点&。他还形容新加坡是&美国在亚洲区域存在的一个锚&。
  没错,美国的濒海战斗舰、P3-C反潜机都是驻扎在新加坡,美国的航母及其他战斗舰也都是停靠在新加坡进行补给。
  而美国利用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出口,占据有利地形,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重返亚太&并不止于南海。在经贸上对中国造成很大挑战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也是由新加坡首倡。
  李显龙数次催促美国尽快批准该协定,他还威胁道:&如果TPP不能在美国国会获得批准从而胎死腹中,美国将被排除在中国主导的亚洲贸易体系之外。&
  经济上讲,TPP对新加坡这样的开放经济体非常合算,但其他国家并不这么看。虽然新加坡在力推,但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都表达了反对意见。
  这次新加坡无视中国对于&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积极态度,又拿出&美国将被排除在中国主导的亚洲贸易体系之外&之类的陈词滥调,夸大中国威胁,挑拨中美关系,吃相实在难看。
  那么在东盟里,新加坡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挑拨离间&&指手画脚干扰中国东盟关系
  自从有了美国的支持,新加坡这个南海域外国家就开始频频利用东盟,干扰中国和平解决问题的努力。
  根据《海峡时报》消息,今年4月,中国宣布与东盟的文莱、柬埔寨和老挝,就南海领土争议的解决方式达成了共识,即由个别声索国谈判解决,而不是由东盟整体来参与结局。新加坡两位资深外交官竟然妄加批评,称此举是要分化东盟。
  新加坡前外交高官还曾经公开质疑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就南海问题达成的共识,并妄称中国干涉东盟内政,向东盟国家施压。但新加坡自己却在仲裁前积极推动东盟在裁决结果公布后统一发声,向中方施压。
  而在今年6月的东盟外长特别会议上,新加坡更是故意让东道主中国难堪。
  由于指责中国的所谓联合声明未能通过,作为协调国代表的新加坡外长故意缺席了与王毅联合主持的记者会,使得这次特别会议不欢而散。
  事后,新加坡外长还单独发表了声明,&提到东盟外长在该会议上对中国近期在南海的进展表示严重担忧。&并以国际法为借口要求中国接受所谓仲裁。
  新加坡外长维文
  但细细看来,东盟中真正这么想的有几个?就连仲裁当事方菲律宾都派出特使与中国商谈,7月25日东盟外长会议联合公报也只字未提非法的南海仲裁结果。只有新加坡仍然不死心,这次李显龙访美还在拿非法的仲裁结果说事。
  总的来说,新加坡一边称赞中国-东盟关系,一边在南海问题上拉偏架,颠倒黑白,对中方进行无端指责,在事关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令人不齿。
  长期以来,新加坡凭借其成功的经济和社会治理,隐然成为东盟的&软领导&,新加坡也变得飘飘然,在敌视中国的思维主导下,不断干扰东盟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透支着自己的的影响力。
  夜郎自大&&非典时对中国落井下石
  新加坡是个华人为主的国家,但其精英层却持有敌视、警惕中国的心态,不惜引狼入室,挑拨离间,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不禁令人唏嘘。
  李光耀接受英文教育,自称&最后的维多利亚人&;英国外交国务大臣形容&他是苏伊士河以东最纯正的英国人&
  这样的国家心理,与李光耀时期反共、&去中国化&的政策密切相关。
  而最根本的,还是殖民地时期遗留的&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种的微妙的&二毛子&(指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心态让精英们先是亲英又是亲美,就是看不起国内受中文教育的人,也看不起其他地区的华人。
  这很明显地体现在2003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言行上。
  吴作栋
  2003年中国广东发生SARS疫情,很快传到新加坡和香港。各地本应协力对抗疫情,吴作栋却在4月公开指责中国称:&如果不隐瞒疫情,新加坡不至于&受疫&。&
  不仅如此,在法国总理、印度防长照例展开对华访问时,吴作栋取消了访问行程。
  在东盟领导人举行的抗炎峰会上,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提议设置抗SARS基金,吴作栋又带头反对。他回国时还质疑中国治理SARS的能力,宣称中国会花掉2到3年的时间来治理SARS,在此期间,外资应该撤离中国,而不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吴作栋一连串不友好举动引发中国政府及民间不快,于是他又致函温家宝,表示:&新加坡乐于与中国分享我们在这场战役(指对抗SARS)中所记取的教训。&并表示准备提供SARS诊断器材给中国以及代培训人员。
  事实上,中国在抗炎科技上并不亚于新加坡,吴作栋无形中展现了向中国推销&新加坡经验&的心态。
  从邓小平时代开始,中新两国一直维持良好关系,中国一直心存同胞情谊,对新加坡人礼遇有加,也常常谦虚表示要向新加坡学习。凤凰卫视评论员阮次山分析,正是这种客气,宠坏了新加坡人。让他们形成了高人一等的心态。
  社会调查也证实了这一倾向。
  新加坡学者埃里克&汤普森曾做调查发现新加坡&例外论&相当流行,新加坡人对其紧邻国家怀有不安全感和矛盾心情。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就是一种&高攀&和&离弃&的主观倾向。
  新加坡就是这么&特立独行&
  有人说,新加坡是个没有安全感的小国,应该予以理解。
  没错,新加坡是小国,有着自己的安全忧虑。所以中国对其维护自身合理利益的言行都表示理解和容忍。
  长期以来,中国没有损害新加坡任何利益,也没有要求任何回报。
  但是新加坡一边在中国获利,一边大肆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大国在欺负小国,还是小国在无理取闹?
  参考资料:
  埃里克&汤普森,新加坡例外论及其对东盟区域化的影响
  隆德新,区域政治中的&软领导&者,再探新加坡之东盟身份
  阮次山,评新加坡SARS危机后的言行
网站QQ:&&红歌会网粉丝QQ群:
(投稿)邮箱:
还不是会员?海外华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__新加坡频道_新华网
南大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在开幕仪式上致辞说,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阶段,海外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和推动当地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分文、理、工、商四大学院,为三万三千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跨学科教育。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区面积在在新加坡大学中居冠。
媒体合作伙伴||||||||||
最新播报:
新加坡:最佳国际会议国家及城市的秘诀
  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前阵子,新加坡旅游局邀请林依晨主演了微电影《从心发现爱》,延续的是热门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的爱情故事,程又青和李大仁又一次经受了考验。
  关于为何选择《我可能不会爱你》这部剧的脉络,新加坡旅游局中国华东地区处长刘埃利的解释是:“在这部偶像剧中,李大仁和程又青有许多浪漫温馨的情节都是发生并取景于新加坡,因此我们选择通过程又青重返新加坡,来演绎她婚后寻找爱情记忆的一段浪漫之旅,并通过程又青与李大仁之间从朋友,到爱人,最后再到家人的多重关系,来体现新加坡带给游客与他们的朋友、爱人和家人不同的体验。”
  的确,在许多人眼里,新加坡是一个适合邂逅和发生、酝酿和维系爱情的地方。但新加坡想要表达的远又不止这些。
  今年10月,亚洲最盛大的旅游商务活动TravelRave亚洲旅游节将于新加坡举行,新加坡旅游局展览与会议署署长潘政志一行人专程到北京和上海举行媒体讨论会,显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旅游业在增长中日益成熟,与国际的联通性正在加强。随着亚洲游客的不断增长,很多旅游业企业也正向海外扩张,以满足更多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据统计,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消费国,共有8,300万人出国旅游,总消费1,020亿美元。而,这其中,到访新加坡的中国旅客超过151万人次,为新加坡总旅客人数名列全球第二的国家,仅次于印度尼西亚。
  “在亚洲旅游节上,中国始终是最大的议题。” 潘政志说,“西方国家都对中国充满兴趣。根据相关的调查和预测,在未来五年,中国将有超过4亿的游客出国旅游。但亚洲还是其他国家,尤其是许多尚未被(过度)开发的市场。”潘政志举了缅甸的例子,这是一个旅游业刚刚开放的国家,大家都对它非常有兴趣,而缅甸作为一个新的开发市场,它的商业环境和透明度还不是很显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负责缅甸景点和酒店开发的都是一些新加坡公司,如果其他国家想来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案例和情况,都可以在即将到来的旅游周上了解到,这是我们的议题之一,我们也想开放与会者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以外,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作为一个私人休闲度假的海外目的地,新加坡在游客当中已深入人心,现在,它正积极展示自己在高端峰会组织上的魅力和吸引力。新加坡刚刚蝉联2012年国际协会联合会颁布的“最佳国际会议国际及城市”的消息,这也是新加坡连续两年获得“最佳国际会议国家”,连续六年获得“最佳国际会议城市”的称号。
  新加坡拥有高度的国际吸引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通往亚洲市场的重要渠道,推动了组织者在新加坡举办活动,无论是会议举办方还是与会者都相信,只要抓住了新加坡的脉络,实际上就可以抓紧整个亚洲市场。这个东西交汇的小红点以辐射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亚洲市场,是世界进入亚洲的一个枢纽。
  2012年,共有952场会议在新加坡举办,几乎占据国际协会联合会全部会议的10%。2012年在新加坡举办的18场世界大会,好些是首次亮相亚洲,如:2012第四届国际动物园管理员会议、2012生物能源与生物质利用的下一代技术国际会议、2012第33届科技大学图书馆协会国际联合会年度会议,2012世界妇产科学与不育症世界大会。2012年新加坡创纪录地举办了150场ICCA会议(ICCA协会会议的标准是参与人数至少50人,定期并至少在3个国家间轮流举办),成为全世界前10名会议城市中的唯一一个亚洲城市,其他城市包括维也纳、巴黎、柏林、马德里、巴塞罗那和伦敦。
  除此之外,新加坡本身在各方面也有足够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新加坡本国举办的活动以产业为主,比如世界城市峰会,谈的是城市的规划。现在,亚洲有蛮多地方都在开放和发展自己的城市,中国在发展二三线城市,印度也在发展二线城市,这涉及到交通、过滤的水源、建筑、网络,而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有很多专业知识可以提供给亚洲国家参考,为发展中国家或亚洲新型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提供解决方案。”潘政志说,“我们还有专门针对能源和水的会议,新加坡国际能源周和新加坡国家水资源周,另外,有设计周。我们希望通过议题、展览把方方面面联系起来,希望更多的游客来以MICE为中心来新加坡,学习、交流和交易。”
  新加坡也善于将体育盛事与会议联合起来。众所周知,新加坡站的F1是全球唯一一个夜间城市赛道,每年都吸引了众多车迷远道而来。以前,在比赛期间,新加坡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明星演唱会、F1时尚节、美食节。而从今年开始,众多与体育相关的论坛也将在F1之前举办,其中包括讨论体育赞助和联盟的峰会,也有美国主办的一个体育论坛,云集专家、品牌和商家,届时将盛况空前。“而在2015年,滨海湾新区的新加坡体育城竣工,新加坡将有能力承接更多更大的体育赛事,目前已经确定的有2015年的世界网球女子锦标赛,我们相信,盛大的体育赛事将会带动其他消费。”
[责任编辑:“习马会”为何选址新加坡?
唐维红 杨牧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7日将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消息公布以来,社会各界热议不断。舆论认为此次会面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将有利于两岸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管控矛盾分歧,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也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关于这次即将开启的“习马会”,哪些问题最值得关注?本网梳理出十个热点:。1、如何促成?——双方经过密切协商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表示,实现两岸领导人会面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的态度始终是积极开放的。据他介绍,国台办和台湾方面陆委会在2014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后,一直就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持沟通,努力促进两岸各领域各层次人员的交流互动,期间曾提到两岸领导人会面问题。前不久,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广州会面时,再次谈到这个话题,就此进行了初步沟通。双方都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此后,双方经过密切协商,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2、见面怎么称呼?——互称“先生”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张志军说,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先生,是汉语里表示恭敬的称呼,是对有一定地位与身份的人的一种尊称。后来“先生”的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当年毛泽东和蒋介石也曾在书信电报往来中称对方为“先生”。3、缘何选在此时?——顺应两岸同胞心愿和时代潮流张志军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再度处于重要节点,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两岸同胞期望台海保持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并结出更多惠民硕果。两岸领导人在这个时候举行会面,是两岸双方顺应两岸同胞心愿和时代潮流共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4、为什么在新加坡会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张志军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安排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将再一次见证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刻。1993年4月,在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1992年达成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基础上,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建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5、有哪些议程安排?——握手、闭门会、共进晚餐对于习近平、马英九会面的具体日程,张志军称, 11月7日下午在新加坡,首先是两位领导人握手,然后开始正式见面。见面分两个阶段,一是公开阶段,媒体朋友可以在现场采访,第二是闭门阶段,为了两岸领导人能集中精力来就一些重要问题交换看法。张志军说,会面结束后,由两岸双方各自召开记者会,大陆方面初拟定由他本人跟记者朋友来介绍会面相关情况。记者会后,两岸领导人将共进晚餐。6、会面谈什么?——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将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以维护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7、将有哪些意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本次会面的重大意义,张志军称,两岸领导人实现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开辟两岸关系发展新空间。这将有利于两岸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管控矛盾分歧,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也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8、为什么说是里程碑?——两岸领导人1949年以来首次见面66年来:日的“习马会”,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28年来:1987年,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开启交往交流新时代。22年来:1993年,首次“汪辜会谈”,建立一中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10年来: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时隔60年的首次会谈。7年来: 2008年,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9、习近平对台讲过什么?——十八大以来12次对台讲话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发表过12次对台讲话,表达他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希望。我们应该登高望远,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大趋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明确振兴中华的共同奋斗目标。—&#年6月13日习近平会见吴伯雄时讲话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年10月6日习近平会见萧万长时讲话熨平心里创伤需要亲情,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真情,我们有耐心,但更有信心。亲情不仅能疗伤止痛、化解心结,而且能实现心灵契合。—&#年2月18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讲话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两岸关系路应该如何走,是摆在两岸所有政党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攸关中华民族和国家未来,攸关亿万民众福祉,需要我们大家认真思考。国共两党应该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擘画两党关系发展新前景,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未来、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年5月4日习近平会见朱立伦10、66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史上都有哪些大事?破冰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翌年,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成为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1998年10月,“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反分裂1999年7月,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致使商谈被迫中断。2000年5月,奉行“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活动不断升级,使台湾局势日趋严峻。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全国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坚定意志。相逢一笑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历史性会谈,并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连战回到台湾不久,“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被国民党列入政纲。连战来访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5月5日率团访问大陆。5月12日,胡锦涛和宋楚瑜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拨云见日日,陈水扁和“台独”分裂势力企图通过“入联公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遭到严重挫败。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5月28日,胡锦涛同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新形势下两党领导人首次会谈。半个月后的6月12日,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了会谈,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迄今,两会已举行十一次领导人会谈,签署23项协议,解决了关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日,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两岸同胞翘首以待30年的“三通”基本得以实现。由此,两岸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崭新时代,各领域往来蓬勃发展,持续热络。继往开来随着两岸政治互信的进一步增强,两岸关系迈出60多年来极为重要的一大步。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时任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首次正式会面,并建立了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同年6月,张志军访台,实现了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2015年5月和10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先后在金门、广州两度会面,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以及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将开先河2015年10月,在当前两岸关系再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节点,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双方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于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并就此进行了初步沟通。此后,双方经过密切协商,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加坡寻访“汪辜会谈”旧址1993年4月首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开启了海峡两岸以和平方式处理彼此关系的新篇章。6日下午,也是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即将在新加坡举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面的前一天,人民网记者特地来到位于亚历山大路456号的“汪辜会谈”的旧址-新加坡海皇大厦,想探寻当年的踪迹。时光荏苒,这幢通体白色的26层高楼依然矗立海滨,大楼附近热带植物组成的绿色景观,仍与22年前会谈所留下影像中的情景无异。只是位于大厦顶部的醒目的海皇集团标NOL已经不在。大楼内部正在装修。记者从海皇集团公关部获悉,海皇集团已经易主,现在大厦的主人是新加坡当地房地产发展商飞龙集团。我们来到大厦4楼,当年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举行历史性会谈的小礼堂已经被重新粉刷分隔,不见当年模样,我们只能在脑海中还原当年两位老人握手的瞬间。日上午10时,汪道涵先生(左)和辜振甫先生越过会议桌,紧紧握手。(资料图)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会谈双方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等四项协议。“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建立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进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机制,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新加坡企业家蓝伟光先生谈及当年会谈盛况,仍然激动不已:“我当时就住在海皇大厦旁边的国大宿舍,‘汪辜会谈’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新加坡电视和报纸对此非常关注,媒体来得特别多,有的媒体无法进入海皇大厦,就只能租旁边大楼房间架起长枪长炮,对着大楼进行拍摄。”22年过去了。7日,两岸领导人即将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的首次会面,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开辟两岸关系发展新空间。这将有利于两岸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管控矛盾分歧,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也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当年“汪辜会谈”的两位主角已于2005年先后去世。但是,同在新加坡,历史将上演两岸关系史上更具深远意义的一幕。这也是对已故汪辜两位先生最好的纪念和告慰吧。(人民网国际频道、台湾频道作者:唐维红 杨牧 黄瑾 段晓梦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bizheng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会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