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杨通乡阳光村四组农村低保户名单查询人员名单

浙ICP备号-7
版权所有:企领网
如你每一笔商务成交能主动告知企领网,本站承诺将捐助1元人民币用于公益。微信扫一扫
> 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
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简介
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位于大竹县杨通乡段家村村委办公室交通便利。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欢迎国内外企业/公司/机构与本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胡广华代表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合作社联系方式公司名称: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地址: -
& 大竹县杨通乡段家村村委办公室邮编:635000联系人:胡广华电话:手机:传真:合作社网址:友情提示该页面是“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在阿土伯网的企业名片页面,如果您是该合作社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合作社(修改简介、修改联系方式、发布产品和供应信息),请点击【】,阿土伯将第一时间把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您填写的手机上!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行车路线红色标注点是“大竹县杨通乡水桥柚子专业合作社”在地图上位于达州的位置,您可以使用鼠标放在地图上放大、缩小和拖动地图。
达州大竹企业推荐相关企业名录
企业名录/企业黄页信息由阿土伯交易网的会员提供,您在此可以浏览企业有关简介、联系方式、电话等信息,最新的企业名录/企业黄页尽在阿土伯交易网。
城市频道: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无I开头的城市
无O开头的城市
无U开头的城市无V开头的城市
&&& &&版权所有
& 京公网安备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个人自行提供或来自互联网,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自行负责。阿土伯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网页内容涉及版权侵权问题以及其他疑问,请点击链接:
友情提示:交易有风险,行事需谨慎。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很多、要求先付款再交易的需要特别注意。企业网站推广
Processed in 0.029217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Enabled大竹县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基础分类/动态/工作动态
索 引 号:15-00047
主题分类:动态\
发布机构:杨通乡
发布日期:
文&&&&号:
关 键 词:总体发展情况
2014年杨通乡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概 况】杨通乡位于大竹县东南部,东邻天城乡,北接童家乡,西与文星镇、神合乡接壤,南连石子镇。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5万亩(其中田8116亩)。乡人民政府驻杨通乡春坪街35号,距县城48公里,电话,内设党政办、财政所、经发办、规建办、安办、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岗职工23人,上级借用4人,大学生村官1人,临聘人员3人。辖行政村6个、居委会1个、49个村民小组、;全乡有农户3735户、总人口为1.33万人;下设10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6个),391名党员。杨通乡是大型商品粮基地乡,有初具规模的优质柚子基地、核桃种植基地,有年出栏生猪上千头、小家禽上万只的大型养殖场,有私营企业页岩砖厂1家、预制场1家、采沙场4家,属典型农业乡。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教师15人,在校小学生240人,幼儿110人。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卫生院1个,执业(助理)医师2人,病床25张。杨通乡是大竹的革命老区,素有&小延安&之称。孕育有徐代位、徐相应、徐德、徐相培等革命先烈。2014年,全乡按照&求真务实、追赶跨越&的发展理念,围绕&强基础、兴产业、重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1123&战略工程:即通过弘扬一种精神(徐小精神),突出一个中心(场镇中心),依托两条轴线(县道竹石线,乡道天罗路),实现三大目标(生态宜居小集镇、特色产业示范乡、红色文化传承地)。全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亿元,增长16%,人均收入14701元,增长12%,其中农民人均收入9371元,增长13%。2014年荣获大竹县禁毒工作二等奖、荣获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三等奖、荣获大竹县防邪工作三等奖、荣获大竹县农村&四区&建设三等奖、评为县级&法制细胞&创建单位、评为全县20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乡镇之一。   【乡村建设】按照&合理布局,强化功能,生态宜居,提升品位&的总体要求,严格遵循场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推进乡村建设跨越发展。是年,完善场镇配套设施,在场口新修大型垃圾池1座,对场镇&脏、乱、差&现象和河道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联合村(居)委会成立专门的环境整治清洁队伍负责场镇保洁,硬化杨通乡幼儿园至黄兴林家门口50米场镇街道烂路;实施公路沿线及场镇3000米天然气管线铺设入户工程,建成沼气池50余口,使2000余户群众用上清洁能源;推动实施凤河&村农村电网改造,协调解决大庙寨安装新农村聚居点70余户用电设施;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 50余户;启动大庙寨红色纪念园遗址保护工程,完成前期勘探、规划和搬迁安置项目,完成400米环寨公路工程;依托&金土地&整理项目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扶贫项目,2014年整理耕地面积1.37万亩,新增核桃种植面积2920亩,修建农村道路7.6公里,便民路14.8公里,新修新修东升湾滩和凤河曹家两座便民桥,整治引水渠5.6公里,病险塘堰整治13口及新建蓄水池19口,项目累计新修农村道路26.8公里,便民路47.5公里;完善交通设施,2014年完成&天罗路&在街道至流星桥3公里路段安装护栏、涂画行车线;完成山后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征地、拆迁前期梳理登记工作;通过和交通局、运管所协商分别于12月开通杨通至天城和杨通至石子的农村短途客运。   【产业发展】2014年,杨通乡以&三农&工作为核心,重点围绕农业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协会等带动,大力发展全乡特色产业。巩固完善凤河、阳光、大庙等6个村3500亩核桃种植基地和段家湾村水桥柚子500亩种植基地,依托凤河野鸡养殖、东升山羊养殖等大户,建立畜禽生态养殖基地;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分别于3月和5月,成立段家湾村水桥柚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大庙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企业-农户联合模式,流转土地200亩,重点打造阳光村太阳花食品有限公司,形成公司自种加指导带动农户种植观赏花卉及经济果林、生态养鱼等绿色经济农业,公司统销统购初级农产品加工后形成高附加值食品推向市场;坚持把提高农民致富技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为200余农民提供核桃柚子种植和野鸡山羊养殖技术培训,新发展养殖大户2户,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实现劳务收入3000万元;对全乡4200余农户土地确权进行了前期的摸底调查登记工作,确保农民土地利益在今年开始的土地确权工作中不受损失;全年发放粮食直补款226万余元,惠及全乡4000余户群众,同时积极鼓励种粮户购买小型农机,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全年发放农机补贴18万余元,惠及种粮大户180余户,全年发放沼气池补贴39万余元,惠及全乡195户村民。2014年,全乡粮食总产705万公斤。出栏七彩野鸡15000只、生猪7000头、山羊1000头、小家禽50000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亿元,其中农业0.89亿元,分别增长16%和15%。   【社会事业】 强化育龄妇女的教育和管理,开展计生工作&大宣传、大清理、大落实&活动。出动宣传车10驾次,发放宣传资料3050余份。2014年,全乡计生率达85%以上,综合节育率达90%以上。全年对发放优抚金77万余元、五保资金47万余元、低保资金113万元。对低保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实现了&应保尽保&。救灾救济专项资金安排有序,落实专项资金10万余元。在&9&13&抗洪抢险灾后重建中全乡发放救灾大米3000斤,发放过度安置费2万余元,对7户受损房屋进行抢修,利用运维资金27万余元对全乡受损400米道路堡坎进行修复。进一步巩固 &普九成果&,逗硬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及营养午餐。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到100%。乡财政投入专项资金5000余元用于动物常规性疫病和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基本形成重大动物疫情疫病的监测防控防治网络,成功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口蹄疫、生猪蓝耳病等各种传染疾病。夯实四级信访工作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狠抓安全不放松。加强对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民爆消防等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有效的预防非访、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乡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法制廉政建设】 认真开展&讲树重促&&走基层&党建主题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及县委、乡党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相关规定。全面落实全乡法制化建设,集体决策,社会公示等制度,自觉接受县、乡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畅通民生诉求渠道,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深入开展行政执法队伍作风整顿活,获得县上表彰授予县级&法制细胞&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严格落实工作预决算制度,加强了对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及代办点的管理,重点在解决问题、提高素质、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上下功夫提升人民群众对乡机关和广大干部的满意度。认真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和自查自纠,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部门预算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推进政府财务政务公开透明运行,减少政府财政赤字50余万元,是年,党风廉政社会评价工作中得到飞跃进步从全县排名靠后跃升至全县12名,受到县上表彰。
主办:大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大竹县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中心大竹“娘子军”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F2主流川东北
·大竹“娘子军”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达州市长督查达川区2017年重大项目·广安交警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大竹“娘子军”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唐小佩正在放鹅。
张文琪察看贫困户养殖情况。
  初 春 时节,竹乡大地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走进大竹县的广袤农村,巾帼不让须眉的基层女干部和带头脱贫致富的农家妇女,是最靓丽的风景。在村组院坝精准扶贫,在产业发展前线努力拼搏,在田间地头春耕忙碌……她们将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竹县目前共有在职村组干部 1703名,其中女干部375名;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440名,其中女书记36名;有村组织第一书记70名,其中女第一书记10名。在这些女精英的带领下,全县各贫困村正大步行走在奔康路上,她们,共同撑起了大竹脱贫攻坚“半边天”。女干部:脱贫攻坚战线的主心骨  庙坝镇黑水村地处高海拔地区,交通闭塞,贫穷落后。2015年,张文琪由大竹县委办公室下派到这里担任村组织第一书记。在张文琪的带领下,两年时间,全村硬化道路6.5公里,新修便民路3公里,打通联网路2.2公里;流转荒山土地500亩发展标准化藤椒种植,发展养羊大户10余户、小家禽专业养殖户50余户……昔日贫脊的大山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同样,在大竹县高穴镇官家村的两位巾帼女性——由大竹县委宣传部下派的村组织第一书记唐瑛和村主任黄进,也让广大村民竖起了大拇指。2016年12月,高穴镇官家村6组贫困户聂绍剑确诊罹患鼻咽癌,一家人因病致贫。得知情况后,两人经过多方努力,先后为聂绍剑筹得爱心捐款和贫困救助款42498.48元,还特地向医院报告其特殊情况,让医院减免了他的部分治疗费用。  在2016年脱贫攻坚“战斗”中,唐瑛和黄进带领村组干部,组织村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及小农水工程项目资金投入556.77万元,有效保证了15户57人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户7户22人完成异地搬迁;联系相关部门为官家村提供帮扶资金5万元、赠送书籍500件,联系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士为贫困户捐送慰问金10800元、提供帮扶物资100多件,筹集爱心助学捐款22000元、帮扶贫困学生11人。全村2016年新增藠头种植200亩,贫困户养殖赠送的珍珠鸡增收7万多元,贫困的官家村正逐步富裕起来。女能人:致富奔康事业的领头雁  大竹县杨通乡阳光村6组的葡萄园,是“女能人”唐小佩领办的“大竹县太阳花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一项主导产业。合作社将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吸收入社,用国家产业扶贫资金以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吸纳入社,投入猪场11万元,年赢利达2万元,每户能分红600余元。仅2016年一年,合作社就帮助4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其中的贫困户每人每月可领到1500元左右的工资。  现如今,在唐小佩的带领下,太阳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年收入880万元,获利106万元,解决周边村民务工102人次,100余亩撂荒土地得到复耕。“我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合作社规模,在自己增收的同时,带动周边更多贫困群众致富。”对未来的发展,唐小佩充满信心。  在铜锣山深处一个贫困农家长大的谭琇之,也是众乡亲心中的女能人。她为摆脱贫困,外出打拼10多年,拥有了一家贸易公司,年收入近百万元。但是,致富后的谭琇之总觉得自己属于家乡那片逶迤连绵的群山。于是,她在2015年忍痛卖掉自己的公司,变身为大竹县第一位养殖生态大闸蟹的人,并成功打造出一家4星级农家乐,带领周边数十户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大竹县,像唐小佩、谭琇之一样的女能人还有很多,遍布种植、养殖、旅游、商贸、服务等各个行业,她们不等、不靠,主动学知识、学技术,勇敢自主创业,团结和带领周边群众奋力脱贫致富,成了带领当地贫困群众致富奔康事业中的“领头雁”。好媳妇:“巾帼脱贫”的新典范  近年来,大竹县深入开展“最美家庭”和“好媳妇”、“巧媳妇”评选活动,宣传和树立部分妇女孝老爱亲、友善邻里、勤劳朴实、发家致富的文明新风和典型事例,并积极为广大妇女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引导和帮助她们学技术、立志向、找工作,激发妇女同胞主动参与“巾帼脱贫”行动,成为了全县农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新典范。  今年54岁的杨为碧,是大竹县高穴镇红花村5组村民。她的丈夫在外务工时意外身亡,上有古稀多病的公婆,下有一对上学的儿女。杨为碧不但挑起了全家的重担,还不忘经常帮助邻里乡亲。为提高家庭收入,杨为碧除了栽种自家的1.3亩责任田、2亩责任地外,还把同组村民闲置的4亩田地拿来栽种,并在农闲时出外做小工、干零活,谱写了艰苦奋斗的生命赞歌。  在对妇女进行“励志扶贫”的同时,大竹县还积极鼓励贫困妇女报读职业技校和农民夜校,参加“两后生”培训和其它技能培训等;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办)不定期举办各种技能培训讲座,并经常组织培训老师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对农村妇女进行技术指导,增强了广大贫困妇女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的能力。  截至目前,全县主要针对女性开展的技能培训达135期,培训贫困妇女6378人,其中5102名贫困妇女通过培训输转实现了就业创业。数万大竹女性已走出农村,活跃于家政、酒店、礼仪、销售等各个领域。“通过县妇联和就业局的宣传培训,我们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在参加全县“巾帼脱贫行动流动讲堂”后,二郎乡的妇女唐永奉也打算出门打工挣钱。  饶春宝刘达建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曾业摄影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光低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