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国人的仇富心理对世界各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民的仇外心理是怎样的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美国人比中国人多六种关键心态优势
&&& 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每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足迹,无论是偶然或者必然,个人与国家都形成了某些“独特性”。人性的本质是共同的,国家的本质也是同样的,在这种共性基础上,许多“独特性”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调整改变的,如果把“特殊性”当成了“共性”,一味强调要“建设特色性”,那么必然导致这个社会的退化没落。
&&& 中美两国都是最突出的大国典型,中国历史长,美国历史短,更贴切的说,中国古代历史经验多,美国现代历史经验多,如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刚刚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六种外交病态心理”的文章,说出了不少当今中国人的“病态”,而这些病态恰恰也是美国的“诫命”,把两者对照分析,可以把握中国相关国民教育的开展方向和力度。
其一,美国的“世界领袖心态”与中国的“天朝心态”
&&& 美国虽然只有240年建国历史,但其国民主要来自欧洲,其中最多的是英国人后裔,说他们没有历史经验并不正确。他们带来了欧洲的基督教信仰,带来了欧洲理性文明,带来了科学精神,在美国这块广阔天地中获得了巨大自由发展空间。同时,这些移民都从一开始面临着重新学习人生的担子,必须按照新的社会条件重新朔造自己思想和行为方式,适应自由竞争和法治社会环境。
&&&& 中国有不同的历史经验,五千年的古代历史基本上都沿着君权王法这条路子走过来的,天下无非就是中原和附近一小贫瘠地区,入主中原或是逐鹿中原都是为了“君临天下”,天朝心态自然是一种统治者心态的投影,世袭罔替,怀柔远人,奴化庶民,重农抑商等等都是这种心态的制度化结果。君临天下心态导致了中国外交历史中的两种典型人物,一是“宋襄公式的面子外交”和“楚成王式的机会主义外交”,前者面子第一,好大喜功,虚张声势,爱搞新花样,样样都是半途而废,缺少制度化和国策战略高度,而后者则样样事情都是自己利益为中心,见利忘义,缺少契约精神,缺少民族国家利益制高点,把自己的权力误当成了国家利益,愚民教育骗得一时就一时,外交政绩工程倒了一茬又一茬,最后失去了国际信任,却加深了国人的排外仇外情绪。一听到美国领导人说要继续领导全球,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用GDP赶超美国为理由否定美国的能力,但却无法提出自己如何当世界老大的方法,这无疑是中国人还未能说服自己当世界老大的表现,却又本能地害怕别人比自己地位高。
&&& 美国人的社会文化强调“自我更新”,知识的更新,政策的更新,官员的更新,把更新当成了所有事情的核心内容,并且形成了整套确保更新的制度,其中包括言论自由和民主选择制度。全世界人民都可以骂美国,因为美国有强大的自信不怕骂,也正因为自信而让全球人民骂完之后不得不依赖美国收拾残局。美国不怕乱,也不怕局部的失败和损失,因为这种“更新”的国民性就是为适应新环境而形成的,苏联与美国对峙,但时间不站在苏联一边,因为苏联意识形态和体制都是为防止“更新”而设计的,一旦更新就导致利益垄断集权崩溃。中国与苏联相比有些进步,但依然是利益集团垄断大前提下的改良,也具有怕更新的特性,因此,中国在国民教育上必须逐步引入言论自由和民主自治精神,否则无法摆脱这种低效自保的“天国人格症”。可惜,当前许多国人依然把“五千年历史”和“国学”当成了遮羞布,形成了严重的鸵鸟心态。
其二,美国的“选边站心态”与中国的“中庸心态”
&&& 美国文化继承了欧洲理性文明中的几个优势:一是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逻辑才能分清对错,才能从混沌中发现真理;二是认真务实的科学心态和思维方法,凡事讲究科学论证,追根问底,不断精化提高;三是坚信上帝对于自己的选择,把利益战略当成了信仰最终目标,具有无穷无尽的自我提升精神。相反,中国人缺少终极信仰也缺少精密的思维逻辑习惯,把世界物质按照“金木水火土”笼统概括,把事物发展规律当成了“阴阳循环”和“世代轮回”,把伦理教条当成了内心世界自发的真善美追求,跌跌撞撞了五千年而未能找到自我发展方向,昏昏沉沉迷思如梦却不得事物发展规律,从上到下形成了严重的“羊性”,只知繁殖,不知方向,往往只能任人宰割,或是浪费发展机遇。正是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羊性”心态,中国人害怕担责任,害怕做选择,也缺少分辨现有选择的能力,这正是“中庸之道”心态的内在机理。有了中庸之道便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最后结局如何自己都不需负责,而且有机会马后炮一番。
&&& 这个世界有个规律,你不学习但你的对手在努力学习,你不负责但你的竞争者敢于承担,最后这个世界当然就没你什么事了。美国民主文化强调个人的选择权,人人平等,人手一票,投票是你个人的权力,你投票是为了所有人的权利,个人权力普惠社会,社会权利人人分享,形成了个人责任和社会权利分享的有机机制,你投票就是选边站,不论你选哪边都是站在民主社会的一边,这正是美国人“选边站”的心理机理。
&&& 中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这种爱国主义是以牺牲个人思想自由为前提的,强调个人“把自己献给祖国”,而祖国却可以不计代价地耗用这种贡献,形成了一种奇特现象:国家天天讲个人服从政府,个人时时刻刻为政府权力操心。所谓爱国就是跟风吹捧一个领导,领导人咳嗽一声就有千万人跟着说“您呕心沥血了”;领导人说一声“好”,千万人就自发地说“千真万确的好啊”,如此一来,领导人看到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有个国内领导曾对笔者说:“我喜欢看你的文章,因为其他文章无法提供我任何可以用来比较的信息,也让我无法形成多些选择”。因此,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鼓励个人独立思考,鼓励个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让公民觉得国家是大家的,不是大领导一个人的,否则中庸之道无非是推卸公民责任之道,永远无法培养中国人的真正爱国心。
其三,美国的“义不容辞”与中国的“利益权衡”
&& 二战前日本企图说服美国和欧洲列强把世界瓜分成几大块:日本统治远东,美国统治美洲、斯大林统治苏联,德国统治西欧大陆,试图以此避免世界大战发生,减少日本霸占东亚的代价。偏偏美国想不通,一是不想霸占美洲,若真的要霸占易如反掌,但这不是美国偏偏开了巴拿马运河让大家共享美洲市场;二是不想其他国家地区被霸占,不尊重领土完整就是违背民主自由理念,美国仗打了不少,但没有霸占过国家,连某些公投自愿要加入美国的地区(前殖民地国家)也不肯纳入。人权高于主权,这是美国人对于国家主权的基本看法。人权问题不是内政问题,而且人类道德问题,这是美国最基本的外交政策方针。苏格兰可以通过选举和英国分裂,但英国人决不能武力制裁,这就是美国人普遍的观点。“公义”是美国外交的根本动力,利益权衡仅仅是这一过程的博弈工具。
&&& 中国是大国,但一向按照“小国寡民”的农耕民族心态量身定制国民教育内容。历史上中国的“天下”可以有不同血缘的民族通过武力轮换掌握,但始终保持了乡村自治,人们可以无国家,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小家,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就如一个个同心圆,从自己家这个圆心向周围放射开来,社会上上下下都是大家长小家长。台湾之所以比较容易管理,就是因为“天下”缩小了,地方自治成了主流,大小家长容易当了。大陆虽然大,但存在各类地方之争,地方与中央之争,如同千万个网格布满了各类不同利益竞争格局。这种典型农耕民族社会格局造成了中国人的“报仇心”、“敌友心”和“受辱心”,这三者其实都是从“村斗”模式延伸出来的社会心态,用到了国际舞台上就成了畸形的“国民自卑心态”。因此,中国的爱国主义应当打破“权谋论”,更要避免“阴谋论”,培养国民的世界公义精神。
其四,新冷战向中国提供了特殊机遇
&& 在美国人眼中,中国发展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优势。首先,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美国花了大量前期技术开发费用,没等从市场获得回本便被中国拿走了,用在低很多的成本占有了世界市场,四两拨千斤。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中国改革开放正逢苏联解体,得以轻装上阵,技术比第三世界强,成本比工业化国家低,政治体制比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稳定,发展定位恰到好处。虽然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未能获得突破,但至少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均势制衡,不影响中国发展大局。如今正逢俄罗斯西面受压,情况越来越不妙,谋求搭上中国这趟便车走一段,这让中国的上合组织盟主地位得到大大加强。美俄之争,中国获利;美俄互攻,中国必然成为欧亚大陆的新主人,印度、日本或者欧洲都没有这种地利。中国最为不利者只有一条:尚无法达到现代理性文明高度,即使有了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也无法驾驭。破解之法只有一款:以十四亿人民学习三亿美国人民,以人口优势弥补文明差距,以人力优势弥补智力差距,以中国民主文化超越美国民主文化,中国定然成为地球老大。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联合国称世界各地在解决种族主义方面几无进展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联合国人权专家以及潘基文秘书长当天就此发表声明,称全球范围内确保权利平等和不歧视方面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实施德班协定,我们不仅可以救助那些受害最深的人,而且可以拯救整个人类,确保所有人的尊严、公正和发展。
联合国图片/John Isaac日 3月21日是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通过决议设立的“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今年的主题是“《德班宣言和行动纲领》15年:成就与挑战(Challeng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Durban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 of Action – 15 years after)”,旨在纪念2001于南非召开的“反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有关不容忍行为世界会议”上通过的里程碑式文件。联合国人权专家以及潘基文秘书长当天就此发表声明,称全球范围内确保权利平等和不歧视方面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当代形式种族主义问题特别报告员鲁泰雷(Mutuma Ruteere)、非洲裔问题专家工作组主席兼报告员门德斯-弗朗斯(Mireille Fanon Mendes-France)以及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主席察伊(José Francisco Cali Tzay)在21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德班会议十五年后,全球在解决种族主义、仇视非洲人、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相关不容忍问题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实际上,世界正在目睹仇恨和仇外言论出现令人警惕的增长。政治领导人、公众人物甚至是大众媒体都会将移徙者、难民、寻求庇护者、普通外国人和少数群体当作贬斥的对象和替罪羊,而且有罪不罚成为定势的状况令人非常警惕。三位联合国人权专家在声明中对一些政客和官员号召大规模逮捕和遣返外国人之举深表忧虑,称这会鼓励对弱势群体的暴力行为。针对种族主义和仇外行为很少被报告的现象,声明强调了采取强有力执法和刑事司法对策的必要性,并建议开展人权教育,提高意识并促进宽容。声明指出,各国必须履行对仇外心理、种族仇恨和不容忍的责任,在大批人口移徙并加剧紧张局面的情况下,防止它们在全球泛滥。同时,各国政府应制定适当的反种族主义行动计划和平等机构,为受害者提供适足补救措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也发表声明指出,在南非德班举行反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相关不容忍行为世界会议之后,15年来,世界在确保权利平等和不歧视方面无疑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我们做得还不够。今天我们看到:不宽容、种族主义思想和出于仇恨的暴力事件激增,种族定性和暴力侵害某些族群的行为越来越多,经济困境和政治投机日益引发对少数族裔的敌意,这方面最直接地表现在反难民、反移民以及特别是反穆斯林的偏见、攻击和暴力。潘基文说,所有这一切都在增加社会破裂、不稳定和冲突的风险。在这动荡之时,我们必须站出来,维护所有人的权利和尊严,维护多样性和多元主义。我们必须大声反对那些反犹太主义、反穆斯林的偏见和其他形式的仇恨。对少数族裔的攻击也是对所有人的攻击。他强调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声称没有种族主义。我们必须时刻高度关注种族歧视的无数受害者。《德班宣言和行动纲领》仍然是国际、区域和国家各级反对种族主义行动的最全面框架。通过实施德班协定,我们不仅可以救助那些受害最深的人,而且可以拯救整个人类,确保所有人的尊严、公正和发展。
来源:联合国新闻编辑:黄捷又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年度词汇出炉,这次是“仇外心理”_娱乐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娱乐又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年度词汇出炉,这次是“仇外心理”
Xenophobia 由“陌生人”和“害怕”两个词复合而成。此次评选来自 。
公布了 2016 年的年度词汇——Xenophobia(仇外心理)。
“这一年很多重大的新闻都和对别人的‘害怕’有关——英国脱欧、警察射杀、叙利亚难民危机、变性者权利以及美国总统大选。正是因为在过去的 12 个月这些事件不断关联起文化意识的命题, 选择 xenophobia 作为年度词汇。”
根据介绍,xenophobia 19 世纪后期成为了英语词汇。Xenophobia 来源于希腊,是一个复合词——xénos 是陌生人的意思;phóbos 表示害怕和恐慌。
< 对它的解释是“对外国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者陌生人的恐惧或仇恨。”
今年众多与文化意识相关的新闻让这个词成为网站上查阅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之一。从数据上来看,这个词被查看最多的一天发生在 6 月 24 日,这是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的后一天。
图片来自:
英国脱欧后 xenophobia 搜索的另一波高峰是由奥巴马对川普的评论造成的。6 月 29 日,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川普的政治主张充满“本土主义或仇外心理”(nativism or xenophobia)。
< 还提到,今年夏天对 burkini 一词的搜索首次呈显著趋势。burkinis 是穆斯林女性穿着的泳装,只露脸而覆盖身体其他部位。引起这个词热搜的事件是法国对 burkinis 禁令的废除。
< 的 CEO Liz McMillan 说:“仇外心理以及其他一些联系到全球新闻和政治辞令的词汇,反映出 2016 年世人对于害怕他人这一不幸趋势的关注。这个词是年度词汇的不二选择。虽然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它搜索量暴增的准确原因,但这个现象表明我们的用户希望更理解描述全球事件时所用的语言词汇。”
这个词说的是在今年没有人关心真相的现象,也是基于一系列的时政事件。两个词典的年度词汇选择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着 2016 是一个被时政定义的年份。
题图来自: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登录查看你的好奇心指数
根据你的好奇心指数推荐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仇富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