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二次作业作业,什么是GDP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经济学原理第三次作业答案.doc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经济学原理第三次作业答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假设如下数据反映了市场对鲶鱼的需求:表1假设如下数据反映了市场对鲶鱼的需求:价格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需求数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总收益 ?200 ?209 ?216 ?221 ?224 ?225 ?224 ?221 ?216 ?209
边际收益 ?—— ?9 ?7 ?5 ?3 ?1 ?-1 ?-3 ?-5 ?-7
表2假设以下边际成本数据反映鲶鱼的供给产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边际成本 $3 5 7 9 12 15 18 21 25 29
(1)计算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完成表1。(2)使总收益最大化的产出率是多少?15(3)在什么产出率下MR小于价格?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需求数量和价格是成反比的,说明鲶鱼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鲶鱼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P&MR,这说明在所有产出中MR都小于价格。(4)在什么产出率下MR变成负值?16、17、18、19(5)结合表2,使MC=MR产出率是多少?12(6)在这个产出率,垄断者的要价是多少?18(7)如果这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哪个价格会被采用?15产出率是多少?15这说明与不完全竞争相比,竞争市场的价格更低而数量更高。2.请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买卖双方。一个买者的1元钱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元钱收入。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是相同的。3.根据宏观经济学家的定义,解释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别。下列哪一种情况代表投资?哪一种又代表储蓄?试解释之。a.你的家庭拿到抵押贷款并购买新房子。b.你用200美元工资购买某一公司的股票。c.你的同屋赚到了100美元并把他存入银行。d.你从银行借了1000美元买了一辆用于送外卖的车。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异在于:当个人的收入超过消费时储蓄产生;而当个人或企业购买新的资本,如厂房或设备时投资发生。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而对于个人或企业而言储蓄可能大于投资,也可能小于投资。a.你的家庭拿到抵押贷款并购买新房子。投资。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说法,投资指家庭对新住房、企业对建筑物或设备这类新资本的购买,当我的家庭从银行借钱购买新房子时,增加了投资。b.你用200美元工资购买某一公司的股票。储蓄。由于我的工资大于支出,当我把200美元工资用于购买某一公司的股票时,这只是一种储蓄,因为这没有创造出真实的资本。c.你的同屋赚到了100美元并把他存入银行。储蓄。当我的同屋把100美元存入银行时,增加了国民储蓄。d.你从银行借了1000美元买了一辆用于送外卖的车。投资。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说法,投资是指对建筑物或设备这类新资本的购买,当我从银行借了1000美元买了一辆送货的汽车时,增加了美国的投资。4.一个农民种小麦,他以100美元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把小麦做成面包,以180美元价格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吃了这些面包。这些交易对GDP的贡献是多少?对GDP的贡献是180美元,因为最终产品面包的市场售价是180美元。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导致重复计算。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含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5.下表是牛奶和面包的一些数据年份 牛奶的价格 牛奶数量 面包的价格 面包的数量
a.把2008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的名义GDP、实际GDP和GDP缩减指数。把2008年作为基年,2008年名义GDP=1×100+2×200=500,2008年的实际GDP=500,2008年的GDP缩减指数=。2009年的名义GDP=,2009年实际GDP=,2009年GDP缩减指数=。2010年的名义GDP=,2010年的实际GDP=,2010年GDP缩减指数=。b.在2009年与2010年,经济福利增加了吗?解释之。在2009年,经济福利都下降了,因为与2008年相比实际GDP减少。在2010年,经济福利没有增加,因为与2009年相比实际GDP未变,是物价上升了100%使名义GDP增加了100%。6.总产出的某些变化根源于需求方面的影响,而另一些则是由于供给方面的冲击。请指出下述每一种情况会否导致供给方商业周期或需求方商业周期的情况发生,并利用AS-AD的图示对其影响加以说明:战时的国防支出增加;战时轰炸对工厂和发电厂的破坏;由于欧洲严重衰退引起的净出口的减少;由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导致的发明创造的急剧增加和劳动生产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经济学原理;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2、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又称零售;3、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4、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5、GDP紧缩指数(平减指数):GDP的价格,该;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7、凯恩斯陷阱:是指当一段
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
3、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他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4、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这里的GDP就反应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5、GDP紧缩指数(平减指数):GDP的价格,该价格指数用于衡量GDP各组成部分相对于基年的平均价格。
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7、凯恩斯陷阱:是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下调不再做出反映。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8、公开市场业务水平: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实施宏观货币政策的活动。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D)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C、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3、国民收入是指(D)
A、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总和
C、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
D、以上答案都正确
4、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B)
A、政府支出
5、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B)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出口
6、开放经济中,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是(A)
A、C+I+G+(X-M)
C、C+I+G+X
7、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B)
A、GDP将下降,但储蓄将不变
B、GDP将下降,但储蓄将上升
C、GDP和储蓄都将下降
D、GDP不变,但储蓄下降
8、在消费曲线的收支相抵点上(A)
A、收入等于消费
B、收入等于储蓄
C、消费等于储蓄
D、消费等于投资
9、下列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
A 、政府购买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 提高利率;
D、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11、通货是指(A)
A 、铸币、纸币
B、储蓄存款
C 、活期存款
D、定期存款
12、失业率是指(A)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口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劳动力资源的百分比
13、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C)
A、减少财政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增加政府支出;D、提高公司所得税
14、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不会;B、增加;C、减少;D、不相关
15、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
支配收入则等于(B)
A、500美元
B、480美元
C、470美元
D、400美元
三、判断题
1、(√)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账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2、(×)一般而言,出口减少国民收入,而进口创造国民收入。
3、(×)用作糕点厂作面包的面粉和居民在家吃的面粉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
4、(×)电器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被作为投资支出处理。
5、(√)净投资增加,会使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增加。
6、(×)对于一国而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C)、投资(I)、进口(M)。
7、(√)存在通货膨胀时,名义GDP>实际GDP,存在通货紧缩时,名义GDP<实际GDP。
8、(×)当经济处于均衡时,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等于边际储蓄倾向。
9、(√)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一。
10、(×)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只要达到了其中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
四、分析说明题
1、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就增加多一些?
答:不能,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他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这样不会使GDP发生变化。
2、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长或更换资本市场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储货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也不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售出债券和股票的货币资产去购买厂房和机器设备才叫投资活动
3、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何区别?
(1)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或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
答: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买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NP,而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计入GNP。
(2)你决定买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答:假如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N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NP中扣除。
4、我们是否可以根据产品的性质来判断它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例如是否可以说:“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 答:不可以。首先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在实际经济中许多产品既可以作为最终产品使用,又可以作为中间产品使用。要区分哪些是最终产品哪些是中间产品是很困难的。题中的面粉如做成面包则是中间产品,但如果直接供消费者消费则是最终产品。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五、简述题
1、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及其关系如何? 答: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民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的总量,即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国民收入核算中这五种总量的关系是:GNP-折旧=NNP;NNP-间接税=NI;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2、简述GNP与GDP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统计标准不一样,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联系:GDP大于GNP,表示有资本输入。GDP小于GNP表示有资本输出。
3、举例说明在GDP核算中,是怎样避免重复计算的?
答:GDP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但由于在实际经济中要区分哪些是最终产品,哪些是中间产品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些产品如煤炭等既可以作为最终产品也可以作为中间产品。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就采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就不会造成重复计算了。
4、说明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恒等关系。
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愿意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使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情。
5、比较实际GDP 与名义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而实际GDP是参照一个基期进行换算的。名义GDP是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的既定时期国内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实际GDP是指在相同的价格或货币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所生产的全部产出的实际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即价格总水平)
6、说明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恒等关系。 答:在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仅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厂商的投资需求与政府的需求,而且还包括国外的需求。国外的需求对国内来说就是出口,所以可以用出口来代表国外的需求。这样: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如果以X代表出口,则可以把上式写为AD=C+I+G+X。四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的供给外,还有国外的供给。国外的供给对国内来说就是进口,所以可以用进口来代表国外的供给。这样: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36经济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等内容。 
 经济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作业 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次作业参考答案 2010 年 11 月 09 日 1、若某产品市场...  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本次...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  经济学原理习题答案 (2)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  经济学原理部分习题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194页 2下载券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1... 14页 免费
经济学原理习题和...  经济学原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作业 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2010 年 10 月 26 日 1、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 ...  经济学原理作业(III)-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作业(III)――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1、下列哪项包括在实际GDP中()A A、雇佣一个钟点工...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D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何处生产 2、引起生产可能...  经济学原理作业一参考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 作业一一、名词...二、选择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 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2)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供给的增...经济学原理II(2008年春季学期)作业1;第一部分:教材习题;第23章,问题与应用:1,5,8,12;1、a、消费;b、投资;c、投资;d、消费;e、政府购买;f、消费和净出口;g、投资;5、a、1999年到2000年的名义收入增长率为;b、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为(118-113)/;c、按1996年的价格衡量,1999年的实际GD;元);d、按1996
经济学原理II(2008年春季学期)作业1
第一部分:教材习题
第23章,问题与应用:1,5,8, 12
1、a、消费。家庭对耐用品的购买。
b、投资。新住房支出属于投资。
c、投资。存货投资减少。(注意:同时还伴随着消费或者政府购买或者净出口的增加,因而总体上不影响GDP)。
d、消费。家庭食品消费。
e、政府购买。政府提供公共品。
f、消费和净出口。消费增加,同时净出口减少,总体上不影响GDP。
g、投资。新工厂的设立(注意GDP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内和物品/劳务)
5、a、1999年到2000年的名义收入增长率为()/%
b、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为(118-113)/113=4.42%
c、按1996年的价格衡量,1999年的实际GDP是=8203(10亿美
d、按1996年的价格衡量,2000年的实际GDP是=8367(10亿美
e、1999年到2000年实际GDP增长率为=()/8203=2%
f、名义GDP的增长率高于实际GDP的增长率。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使得名义
GDP的数值增长要高于实际GDP的数值增长。
8、a、国内生产总值400
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b、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400-折旧50=350
c、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350-间接的企业税30+企业补贴0=320
d、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320-留存收益100=220
e、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220-个人税收70-非税收支出=150
12、a、妇女参功率的上升意味着美国劳动力的增加,生产出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使
b、如果福利衡量指标中包括用于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时间,那么,福利增加将比
GDP增加要少,原因在于GDP的这种增加是以减少用于家务劳动和闲暇的时间为代价的。(但是减少闲暇和家庭劳动引起的福利损失与GDP增加导致的福利增加就量上可能无法比较,因而不好说整个社会总福利是增加还是减少。书。)
c、存在相关的方面,如女性自尊的提高,女性劳动力的形象,尤其在管理部门;
同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导致福利损失。但构建一个这样的福利指标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有些活动(天伦之乐)的价值难以用货币或其他指标来衡量。
第24章,问题与应用,1,3,5,7,8,10
b. 以2006年为基年,固定的篮子为:100花椰菜,50球花甘蓝和500胡萝卜
一篮子价格:
2006年(100 x $2) + (50 x $1.50) + (500 x $.10) = $325
2007年(100 x $3) + (50 x $1.50) + (500 x $.20) = $475
2006年$325/$325 x 100 = 100
2007年$475/$325 x 100 = 146
c.2007年通货膨胀率=(146-100)*100%=46%
3、a.网球:(2-2)/2*100%=0
高尔夫球:(6-4)/4*100%=50%
“给他力”饮料:(2-1)/1*100%=100%
b.物价总水平变动:(2*100+40*10+1*200)/(2*100+60*10+2*200)*100%=50%
c.有影响;通货膨胀率被高估,规格增加意味着产品质量提高。
d.有影响;通货膨胀率被高估,新口味的引进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机会,提高了
美元的购买力。
5、a新产品的引入。当引进了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每一单位货
币更值钱。消费者为维持同一既定生活水平需要的钱少了,而CPI没有反映
货币购买力的变化,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b 未衡量的质量变化。安全气囊作为汽车“配件”,提升了汽车“质量”,使CPI
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c替代倾向。当物品价格不同比例变化时,即个人电脑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用
个人电脑将变得较昂贵的物品(如PS II等产品)替代掉,即个人电脑消费
增加(价格变低,消费量增加),其他较贵的产品(价格不变,消费量减少),
而CPI篮子是固定的,以原有消费量为依据,因而这样的CPI相对于真实情
况而言将偏高,会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d未衡量的质量变动。物品质量上升,相应一单位的货币币值也增加。
e替代倾向(互补品价格变化)。当汽油价格上升,使人们转向使用节油型车,汽
油使用量减少,而CPI篮子是固定的,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7、a、社会保障会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每年提高。因为CPI使通货膨胀被高估,使
发给老年人的津贴多于他们维持生活水平的支出。
b、由于老年人消费的医疗比年轻人多,而且医疗费用增加快于整体通货膨胀,
基于CPI的津贴可能不足以该部分费用,可能使老年人状况变差。可以考虑
建立一个专门的老年人消费篮子,其中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占较大的权重。然
后比较老年人CPI和一般的CPI,进而比较其通货膨胀状况,并进而判断老年
人状况改善还是恶化。
8、 当出现税收表蠕虫时,通货膨胀使得名义收入增加(假设实际收入不变),从总
体上来说,人们在累进税制中的纳税等级提高,将使人们负担更高的纳税比例,
移向高一层的税收档次,从而使名义税收增加高于通货膨胀率,实际纳税数额增
10、a、该贷款的实际利率低于预期水平。因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而
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
b、高通货膨胀时,债权人受损,债务人获益。
c、同第二问相似,作为借款人的房主获益,而银行受损。
第25章,问题与应用,1,3,6
1、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是双方更好。通过与其他国家贸易,每一个国家都能享受到更多数量和种类的物品与劳务,使所有人的福利提高。但是贸易的前
提的本国能生产为他国所需的物品和劳务,只有一国本身能生产大量物品和劳
务,才有可能形成出口,积累外汇并以此支付进口的物品和劳务,保证国际收支
3、a、代表消费的私人支出:食品、衣服、手机费、交通费等
代表投资的私人支出:新住房购买、开设工厂等
把资源用于教育是对人力资源培养,我认为应该是投资的一种形式。
b、代表消费的政府支出:公务员薪水,办公费用等
代表投资的政府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水电站,公路,铁路
用于青年人的医疗计划应该是投资的形式;用于老年人的医疗计划应该是消费的形式
9、a.这种投资为美国提供了庞大的资本存量和充裕的资金支持,为美国经济的增长
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b.当日本人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利润,一部分收入将被带回日本,从这个角度说
美国自己进行投资会更好。
第二部分:补充英文题目
Supplemental Questions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if marked with a-d, otherwise True/False questions.) (For Chapter 23)
Macroeconomics is
a. the study of market regulation.
b.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
c.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d. the study of mone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NSWER: b.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
2. Marilyn buys the parts to repair the carburetor on her car rather than having the local garage do the repairs. GDP is lower as a result.
ANSWER: T因为GDP衡量的是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当Marilyn自己做的时候,她减少了市场的交易量。
3. When prices change from year to year,
a. they all change proportionately.
b. they always increase.
c. they usually decrease.
d. they do not all change proportionately.
ANSWER: d. they do not all change proportionately.
4.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is used to monitor changes in the cost of living over time.
T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一个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和服务的总费用,反映市场的物价指数。
5. If there are diminishing returns to capital,
a. increases in the capital stock eventually decrease output.
b. increases in the capital stock increase output by ever smaller amounts.
c. capital produces fewer goods as it ages.
d. new ideas are not as useful as old ideas.
ANSWER: b. increases in the capital stock increase output by ever smaller amounts.
6. Other things the same, a country with low income per person can have a higher growth rate than a country with a high income per person even if the countries have identical saving rates. ANSWER: T 由于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从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将会减少。与富国相比,穷国具有追赶效应,少量的资本投资就会大大提高穷国的工人的生产率。
第三部分:其他补充题
补充题1:支出法GDP的计算(第23章)
教材中对GDP构成的划分在我国被称为支出法。补充题要求你计算中国的支出法GDP...GDP...
增长当中各组成部分(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贡献率。 .....
找到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注意年鉴上的年份表明其出版年份,其数据是上一年的),回答下列问题:
(1) 统计年鉴表3-13就是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它是根据什么价格计算的?反映的是...
名义值还是实际值?
根据统计当年(2003)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反映的是名义值。
(2) 在2002年和2003年的支出法GDP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占GDP的比例各是多少,这些比例在两年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变化?
2003年,消费、投资、净出口的比例分别是55.4%、42.3%、2.2%
2002年,消费、投资、净出口的比例分别是58.2%、39.2%、2.6%
见表1第(2)、(4)列。 消费有比较大的下降,投资有比较大的上升,净出口没有明显的变化。
GDP的构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 把名义GDP(及其构成)转换成实际GDP需要计算GDP平减指数。(出于统计口径.......
一致性的考虑,我们转而使用生产法来进行计算。)年鉴中的表3-1、3-3各自给出了历年用生产法计算的名义GDP(用符号NGDP表示)和实际GDP的指数(以上年为100)(用符号..
GDPI表示)。说明计算2003年的GDP平减指数(以2002年为基年)的公式为: GDP平减指数2003 =[ (NGDP2003/NGDP2002)/(GDPI)]*100
并实际计算这一平减指数。
根据:GDPI2003=[RGDP2003/RGDP,其中RGDP=NGDP/GDP平减指数,并注意到GDP平减指数。即可得到上述公式。
查表得:NGDP.3,NGDP.9,GDPI,由此计算得: GDP平减指数2003=[ (NGDP2003/NGDP2002)/(GDPI)]*100
=(/)/109.3*100*100=102
(4) 根据上面计算的GDP平减指数,2003年以支出法计算的GDP及其消费、投资和净
出口的实际值各是多少?相对于2002年各自的增长率是多少? ...
RGDP=/102*100= 增长10.4%
消费=*100=66120.1增长5.3%
投资=*100=50375.2增长19.1%
净出口=*100=2633.5增长-5.7%
见表1第(6)、(7)列。
(5) 我们定义: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3=消费增长率2003×消费在GDP中所占的份额2002
类似定义投资和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是哪两个因素决定着贡献率的大小?计算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各自素对中国2003年GDP增长的贡献率。
各组成部分的增长率和各组成部分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决定该部分对GDP的贡献
率的大小。其中,各组成部分的增长率为以实际值计算的增长率。
消费贡献率=5.3%*58.2%=3.08%
投资贡献率=19.1%*39.2%=7.49%
净出口贡献率=-5.7%*2.6%=-0.15%
见表1第(8)列。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哪个在GDP的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哪个在GDP增长中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经济学原理作业49等内容。 
 经济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 经济学原理 A.《国富论》 C.《经济学原理》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 B.《就业...  经济学原理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消费者剩余 3,固定成本 4,吉芬商品 答案:1,稀缺性:是指资源的有限性,但这种有限性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 上...  《经济学原理》作业发布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思考题一、什么是财富?什么是幸福?教材( 《经济学原理》韦曙林编著,中山大学出 版社 2016 年...  华南理工2015年经济学原理作业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 思考题: 我们幸福吗?何为幸福?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以公民的幸福生活 为目标;一个人一生...  《经济学原理》作业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经济学原理》作业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 6. D 11.A 16. A 2. B 7. D ...  经济学原理 作业4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书面定时作业 4 1、假定一种水果的需求曲线为 P=120-3Qd,P 为价格单位为分,Qd 为每年的需求 量,...  经济学原理作业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学原理》简析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现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 主义过渡的时期, 是国际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经济学原理 作业2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 不赞同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 被人类自身“制造”...  经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这是经济学原理的前两张的作业习题1. 经济学原理的假定前提有哪些?西方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定:第一,经济人的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原理平时作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