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业务的,太难了,总经理业务助理是谁也瞧不起的人,看不上我们这些新来的,每天压力都好大又不能辞职怎么

汇潮装饰网提示:404err……找不到页面
不好意思,因网站调整或网址不存在,暂时不能打开你所要查找的页面,你可以通过点击下面的链接查找相关的内容哦↓看谁在瞎忙
来源:_bookdoc_
  在这个充满危机和挑战的年代,人们都在为改变命运、赢得未来而奔走。每个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越来越忙碌,很少享受闲暇和清静。许多人终日被工作日程表束缚,上面挤满了他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它占据了他们生活的中心。
  你是不是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加班、开会、熬夜……每天又急又赶,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电话。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用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勤奋的人外表看起来很让人敬佩,因为他们兢兢业业、忙忙碌碌。他们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他们被繁杂的事务弄得头晕目眩、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有些人忙碌得近似于一种病态。因为付出太多,一旦上司不赏识自己,同事不同情自己,家人不理解自己,有人便会产生怨恨心理,抱怨上司有眼无珠,抱怨同事没有心肝,抱怨家人不知感恩……。这样的生活一天天重复,兢兢业业的苦干,最终却碌碌无为;等到年华老去,才会感到自己一生过得并不精彩。
  另一种人看起来并不像前者那样勤奋,但他们在事业家庭上比前者更成功,他们从来不会把工作带回家,从不牺牲休息时间处理工作,面对同样繁琐的事物,他们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有事情打点得井井有条,他们不但工作做得好,领导器重、下属青睐,而且懂得享受生活。前者终有一天会被忙碌拖垮,后者则仍旧悠然自得,迎接着更多成功的喜悦,并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天道酬勤”是一句古训,它告诉人们:只要你勤劳付出,上天就会给你丰厚的回报。但许多事实证明:天道有时未必酬勤。相反,一些看起来并不勤奋的人,却比别人更成功、拥有更多的财富、享受着更多的人生乐趣。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本书就来研究一下:大忙人为何不成功。
  其实,工作做得好不好,是要看它的结果,而不是看你有多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把事儿做在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盲目的勤奋上。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了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章,结果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生命。
  轻轻翻开这本书,您将惊奇地发现您手中二十四小时能如此巧妙地被利用,有限的时间内驾驭繁琐的工作游刃有余并非传说中的神话。本书将为您揭开成功人士悠然自得的神秘面纱,赠您一把从容不迫应对“百忙”的金钥匙--告诉您怎样掌控手中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盲目无序的瞎忙,让您对曾经使您“忙乱不堪”的工作说声“永不相见”。  第一章你做工作,还是工作在“做”你?
  每一个工作狂都有不同的工作动机。如有些人嗜好工作中的侵略性;有人依赖井然有序的工作来满足被动心态;也有人是想借工作来麻痹自己;还有的人则是因为激烈的竞争需求,用工作代表胜利,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焦头烂额”不应是生活的常态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忙要忙得有道理,拒绝“瞎忙”
  工作狂:生命在透支中完美?
  做工作的主人而非奴隶
  高薪不等于高兴
  学会在工作中忙里偷闲
  磨刀不误砍柴功
  让生命和事业细水长流
  善待自己的健康和精力
  第二章忙要忙到点子上
  职场中不少才能平平的人,却比那些才能超群的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人们常常为此感到惊奇。但通过仔细地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他们养成了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精力。
  养成有条理的做事习惯
  别让工作追着跑
  根据轻重缓急来做事
  分清“重要的事”和“紧迫的事”
  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
  分辨工作主次的四个标准
  无计划将给工作带来灾难
  写下第二天的工作
  灵活应变原则
  学会重点思维
  紧急事件要紧急处理
  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三章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如果你时间安排得好,你就可以去听音乐会、看表演、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对每一件事都尊重,包括对休闲的尊重。心情是可以创造的,时间是可以掌握的。善于安排的人,永远不必喊“忙”,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与不要什么。
  学会有效管理时间
  珍惜有限的工作时间
  抓住时间管理的核心
  时间管理与工作计划紧密相连
  挤出来的时间
  找出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
  从起床到上班时段的充分利用
  与你的生物钟同步
  做到精神集中的方法
  从每一分钟里得到满足
  在小事上浪费时间最可惜
  粗心大意者的省时技巧
  办大事和办要事的运筹原则
  劳逸结合,效率最高
  第四章摆脱繁琐:简单就是力量
  整理办公桌的过程,也是你整理思路的过程。不管你有多么忙,也要把办公桌收拾得整洁、有序。在每天下班之前,把明天必用的、稍后再用的或不再用的文件都按顺序放置好。保持这个习惯,你的工作也将变得有条不紊,简单而快乐。
  “简单”才能“减担”
  把复杂事物简明化
  一次一粒沙
  专注于一个目标
  寻找最简单的办法
  养成自我决策的习惯
  利用日程表简化工作
  利用工具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限制打进来的电话
  应用网络缩短距离
  坚持一页报告
  不要堆砌你的办公桌
  信息资料的管理
  第五章别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你手上有一个苹果,我手上也有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交换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能力,我也有一种能力,两人交换的结果,就不再是一种能力了。
  有些工作需要合作完成
  合作精神直接影响到工作业绩
  别在单打独斗的道路上累死
  职场从不相信孤胆英难
  学会求得他人的帮助
  借用别人的智慧
  独行侠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最优秀的人应该最善于合作
  该求人时就求人,不要怕丢面子
  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善于把工作分派给别人
  第六章找回工作的乐趣
  你要享受你的工作乐趣,当你享受这种乐趣的时候,你会很放松地工作,你的工作效率就会有所提高。想象你的工作就是一个在不断升级的游戏,而你就是那个玩家,你就会很享受你的工作。那样,你会把工作做得相当出色。
  重新看待工作
  工作中来点游戏精神
  拥有体会快乐的动力
  工作着,享受着
  原来加班也可以充满乐趣
  不做职场的“心理奴隶”
  厌倦了自己的工作怎么办
  你不快乐,不是工作的错
  抱怨不要成为习惯
  避免耗于无聊
  不要把做事看成是负担
  把工作变成娱乐活动
  情绪转换法
  美化你的办公环境
  除掉工作中的烦恼
  走出工作中的误区
  工作中常见压力的处理技巧
  点燃内心的热情
  花点时间让自己兴奋  第七章舍得放弃:凡事没有尽善尽美
  老老实实地对自我做个评价,可以使自己明了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强迫自己扮演不适当的角色,更不会为了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情而做无用功。
  趋合心理:人们总喜欢办事有始有终
  不钻牛角尖
  做事不要贪多
  适当砍掉不必要的工作
  永远都不要一件事情重复做两次
  决策完美了,机会却没了
  不要非做第一不可
  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
  压力不会自动变成动力
  对人对己都不要太苛刻
  成功与超脱两极之间的合理分布
  只有懂得放弃才会真正得到
  活得累就因为太在乎
  第八章何必为小事抓狂
  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原因。“柏拉图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篓子,在人生的路上每走一步,就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就会有越走越累的感觉。“
  不要把小事看得很重
  沉着冷静是一种优异的品质
  忧虑是健康的大敌
  不要被乱七八糟的事所左右
  事杂则心累
  失落了,别沮丧
  不要总把负担背在身上
  学会忘怀之道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解放一下自己
  保持做人的本色
  做事需要一颗平常心
  第九章”游手好闲“是人生的高境界
  假如你把成功定义在获得更高的职位与权力上,那么永远会有人比你的职位更高,权力更大;假如你把成功定义为获得更多的财富,那么永远有人会比你更有钱。这样的想法会让你变得更不快乐。
  不要在家里和办公室里想同样的问题
  平衡的生活才是优质的生活
  游手好闲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欲望太多造成心灵的贫穷
  人上人的感觉难以持久
  该放手时要舍得放手
  让生活中每天都充满书的影子
  烦恼的时候来杯下午茶
  因为运动,所以解忧
  第十章别让应酬害了你
  对别人的事情必须适可而止,多花一些时间精力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应该说”不“的时候,就要具体的回答”不“。不能光为了别人的事情,就把自己搞得团团转,变成一个烂好人。
  拒绝不必要的社交应酬
  君子之交淡若水
  认识的人当中,多半是泛泛之交
  滥交朋友就是浪费生命
  将应酬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减少来访者的干扰
  杜绝闲事
  不要轻易许诺别人
  从电话中挤时间
  拒绝应酬的技巧
  维持”名气“也要小心别让自己受害
  必要时采取折中
  第十一章会做事不如会来事
  身在激烈竞争中的人们,要想不被竞争淘汰出局,要想稳拿胜权,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学学此招吧:做一个糊涂的聪明人,隐藏实力,隐而不发,示之以弱,故意让对手认为不具威胁而轻视,等到其大意而来,弱气尽露时,则一举击溃对方,一战而定!
  职场没有苦劳,只有功劳
  有能不逞真英雄
  先出台的往往是小丑
  隐藏实力,后发制胜
  把握好不前不后的分寸
  能而示之以不能
  别以为自己很重要
  不能过于追求零缺点
  偶然失误让你职场更完美
  对不该干的事情坚决说”NO“
  跟上司打交道,会做事不如会来事
  第十二章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的才干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使自己的大好精力消耗在无数琐事之中。
  不要累死在人生的起点
  结果重于过程,学会聪明地做事
  人生需要用减法
  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适时进行事业转换
  人生需要不断调整方向
  宁要一样精
  看别人在做什么
  第十三章头脑勤胜过手脚勤
  傻瓜喜欢速决:他们不顾障碍,行事鲁莽,干什么事都急匆匆的;有时候尽管判断正确,却又因为疏忽或办事缺乏效率而出差错。该办的事立刻办,绝不拖到第二天,这一点极为重要。但有句话说得极妙:忙里需偷闲,缓中需带急。方法运用之妙,存乎智者一心。
  留一些时间思考
  成功是”想“出来的
  真理往往很简单
  善用小智慧
  方法运用之妙,存乎智者一心
  熟能生巧
  改善读书方法
  突破思维定势
  规则是为庸人制定的
  不按常理出牌
  学会运用”20/80法则“
  经济有效的思维工具
  有所为,有所不为  每一个工作狂都有不同的工作动机。如有些人嗜好工作中的侵略性;有人依赖井然有序的工作来满足被动心态;也有人是想借工作来麻痹自己;还有的人则是因为激烈的竞争需求,用工作代表胜利,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焦头烂额”不应是生活的常态
  美国《时代》杂志曾经报道过一则封面故事“昏睡的美国人”,大概的意思是说:很多美国人都很难体会“完全清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他们不是忙得没有空闲,就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
  美国人终年昏睡不已,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这并不是好玩儿的笑话,这是极为严肃的课题。
  仔细想一想,你一年之中是不是也像美国人一样,没有多少时间是“清醒”的?每天又忙、又赶、熬夜、加班、开会,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几乎占据了你所有的时间。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用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大多数的时候,你是不是都无法专心,总是担心这个,害怕那个。要不,就是想要这个,但又觉得那个也不错,贪心地想将所有的东西一网打尽。
  这正是很多现代人共同的写照:一心数用。在这里却有大部分人已经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手脚并用同时完成很多件事情。
  应接不暇的杂务明显成为日益艰巨的挑战。许多人整日里形色匆匆,疲态毕露。放眼四周,“我好忙”似乎成为一般人共同的口头禅,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试问、还有在行程表上能挤出空当的人吗?
  美国作家杰夫·戴维森形容“狂乱湍流正席卷着当今每个人的生活”。他还引用著名的趋势预言家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著作《未来冲击》一书中所说的一段话:“人们将成为选择泛滥的奴隶……·”然而,太多的选择也同时威胁着人们心灵的悠游空间,带来更大的焦虑,令人觉得时间与自由受到剥夺。
  不幸被托夫勒先生说中,太多的选择让人们分心。一心数用的结果:你不能专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能思考、不能交谈、不能运动、不能休闲……据说,即便是一家人团聚,也要提前预约。
  奇怪的是,尽管大多数人都已经忙昏了,每天为了“该选择做什么”觉得无所适从,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自己“不够”。这是最常听见的说法:“我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就好了”,“我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好了”,好像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已经够了,我想要的更少!”
  正如托夫勒所言,太多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变成无可选择。即使是芝麻绿豆般大的事,都在拼命消耗人们的精力。根据一份调查,有百分之五十的美国人承认,每天为了选择医生、旅游地点、该穿什么衣服而伤透脑筋。
  如果你的生活也不自觉地陷入这种境地,那么,你要来个“清理门户”的行动,那么以下有三种选择:(1)面面俱到。对每一件事都采取行动,直到把自己累死为止;(2)重新整理。改变事情的先后顺序,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慢慢再说;(3)丢弃。你会发现,丢掉的某些东西,其实你一辈子都不会再需要它们。
  当你发现自己被四面八方的各种琐事捆绑得动弹不得的时候,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是谁让你昏睡不已?原因很简单--是你,不是别人。所以,是你要对它们负责,而不是要它们来对你负责。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西洋有一句俗话说:“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但也可能把他变成禽兽。”
  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极大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拼命地工作,是为了生活;但在实际上,不管我们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惟一内容和支柱。一旦失去工作,我们不仅会在物质上垮掉,同时也会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又会使我们时时感受难以解脱的束缚,经受无法避免的挫折,从而体验到深刻的无力感与无奈。
  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又想过着自在惬意的生活。可是,结果总是两头不讨好。往往得到了这个,就得失去了那个。很多人的现状都是这样的。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很可能出在把工作与生活混为一谈。其实,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如果错把谋生的工具当成人生的目标,而且太把它当成一回事,就会把自己弄得一团糟。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两者应该尽可能地区分开来。倘若混淆界限,让工作占去一部分生活时间,弊大于利。
  工作永远也忙不完,完成了A任务,还有B任务、C任务……何时是个了结?况且,有些工作不可脱离其他岗位的配合而孤军奋战,甲废寝忘食,势必连带着乙丙丁等陪绑。如此联动的结果,将使他人被迫地牺牲休息的权利。偶尔这样,倒还可被接受,如果长期如此,往往会怨声载道,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与工作狂为伍。如果是普通员工,除非上司命令加班,否则下班之后即应转换角色,尽情享受生活乐趣。如果不是普通员工,除非任务十万火急,否则,不但不要强求下属加班或带任务回家,自己也不要搞疲劳战术。工作实绩与工作时间未必成正比,延长工作时间是事倍功半的笨办法。摸索工作规律,寻求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方是明智之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会休息才会工作,会工作才有效率。
  工作重要还是家庭重要,似乎是一个鸡与鸡蛋的问题;没有工作,何来支持整个家庭?家庭不支持,工作便会有顾虑。
  家庭不是一人世界,非工作时间却埋头工作,把家人晾在一边,怎能尽到为夫为妻为父为母为子为女的义务?紧张的工作、学习五日之后,正该是合家团聚、休闲、共享天伦之乐的好时光,却有一位甚至两位家庭成员因工作缺席,岂不令人扫兴?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史蒂夫是一个对工作很勤奋的主管,差不多每天都是马拉松式的工作着。不单个人如此,甚至要求下属和他一起共同进退。其中一个叫吉姆的下属,也是抱着“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的态度。直至有一日,他的儿子跌伤了脚,这皮外伤固然不碍事,可问题就出在儿子对他的态度仿佛陌生人,若即若离,并拒绝接受他的安慰,使他感到十分可悲。
  经过这件事,吉姆受到很大打击,他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错过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为了补救这关系的缺口,他和上司史蒂夫商议,寻求解决方案,而大前提是:“以工作素质来评价我的能力,而不是以我逗留在办公室的时间作为表现的准则。”
  工作与生活是两回事,应该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工作上,不管你是医生、律师、会计、出纳、司机,你演的只是职务的角色;而回到真实生活里,你要演的才是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好玩的事,值得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而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失去自己。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每个人活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空间。
  我们终日被工作日程表束缚,上面记满了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它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中心,而在稍微的放松时,又被电视、电影、电脑游戏、健身场所、娱乐中心所淹没,这看似忙碌的下面也掩盖了现代人害怕无聊寂寞的事实,我们几乎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们再也不给自己的心灵放假了。
  爱琳·詹姆丝曾经是美国倡导简单生活的专家。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投资人和一个地产投资顾问,在这个领域努力奋斗了十几年后,有一天,她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呆呆地望着写满密密麻麻事宜的日程安排表。突然,她意识到自己对这张令人发疯的日程表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太复杂了,用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塞满自己清醒的每一分钟,这简直就是一种疯狂愚蠢的生活。就在这时,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开始摒弃那些无谓的忙碌,多给自己的心灵一点时间。
  于是,她着手开始列出一个清单,把需要从她的生活中删除的事情都排列出来。然后,她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行动。首先,她取消了所有电话预约。其次,她停止了预订的杂志,并把堆积在桌子上的所有读过、没有读过的杂志全部清除掉。她注销了一些信用卡,以减少每个月收到的账单函件。通过改变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使得她的房间和庭院的草坪变得更加整洁。她的简化清单总共包括八十多项内容。
  爱琳·詹姆丝说:“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太复杂了。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像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拥有如此多的东西。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被诱导着,使得我们误认为我们能够拥有一切东西,我们已经使得自己对尝试新产品都感到厌倦。许多人认为,所有这些东西让他们沉溺其中并且心烦意乱,因为它们已经使得我们失去了创造力。
  “因为受习惯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你每天有多少活动是不得不勉强去做的?追求舒适的习惯和繁琐的例行公事是否让你的日常生活落入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陷阱?其实减少那些程式化的活动,并不会因此减少快乐的机会。
  “习惯驱使我们去做所有这些日常琐事。我们总是担心如果不去做,就会失去某些东西。其实,也许我们的确会失去什么东西,但是这没什么不好,我们还是好好地活着。还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活得更潇洒了,因为我们再也用不着试图去做所有的事情,看看那些对人类的艺术领域、音乐领域、科学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如毕加索、莫扎特、爱因斯坦,这些人都生活在极为简单的生活之中。他们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主要领域,挖掘内在的创造源泉,因此,获得了丰富精彩的人生。”
  人生负重有时候是因为我们额外地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有所追求,是积极向上,但是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我们陷入了为忙碌而忙碌的怪圈之中。为了不承担懒惰、消极的恶名,或者为了一些可有可无的消费享受,我们把自己支使得团团转,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心态。
  忙碌的人们,该清醒一下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总有些东西需要放下。摒弃那些多余的东西,不要让自己迷失方向。贪婪导致人们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本来可用于我们真正希望去做的事情上。
  闲暇之余,你不妨拿出一张纸来,列一个表,把自己自制的娱乐方式和娱乐项目列出来。想想野炊或野营,自制个轮船模型,锻炼一下身体或种点花草,甚至读书、画画、写文章都挺有趣的。虽然这些娱乐游戏和活动很简单,但它会让你感到开心。
  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曾经说:“所有的伟大思想都是在散步中产生的。”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行为就能让你感到轻松舒适,散步就是其中最好、最简单、也是最廉价的一种。
  适当的时候,你需要舍弃一些无谓的忙碌,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当面对工作的负荷,再也无力应战的时候,当遇到烦心事,思绪混乱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点独立的安静的环境,不妨去公园逛逛,欣赏姹紫嫣红的美景……这时你会突然发现:大是那么湛蓝,云也分外洁白,这个世界真的好美丽,而这时自己也会拥有一份好心情!不妨撑起一把小花伞在雨中漫步,在青石板小巷里欣赏雨中美景,那细雨会把你的坏心情洗的一尘不染……
  舍掉一些无谓的忙碌,时常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不但会使你疲惫的神经得到适时的放松,也会点缀调剂你乏味平淡的生活。  据日本专家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我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前,在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的词典中,“工作狂”均被列为褒义词,或至少不算是贬义词。不少人(其中多数是企业老板、单位领导)还觉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为本企业或本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为同事们树立了模范的榜样,故多数“工作狂”往往被评为“先进典型”,成了“骨干”或“红人”。
  实际情形真是这样吗?美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考核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我们应如何从一个人对于实际工作的热衷程度去推测他们的心理状态呢?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判断。这些人不管是星期天或休假日,都不惜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一旦工作中断,就会如同酒精中毒的酒鬼一样,立刻陷入心神不定的状态里,甚至说话也走了样。乍见之下,一般人都会以为他们是一位热衷工作的人,或称之为工作狂,事实上,这种人的内心里,无不隐藏着极端复杂的心理秘密。
  人类的生活大体上可以分为工作、家庭和余暇三方面,世上每一个人无不将全部的精力耗费在这些方面,并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给予适当的分配,藉此获得身心的平衡和稳定。不过,一旦某些方面发生欲求不满足的情况时,这三方面的平衡就会立刻崩溃。那么,他当然会将应该贯注在不满足那一方面的精力,转向另一方面去求发展了。
  至于那些一天到晚忙于工作的人,大体上是因为家庭中发生了问题,所以产生欲求不满的现象,这样一来,他就把这股精力全部贯注于工作方面,而且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例如有些人夫妻之间感情不和睦,或者不断为子女的不学好而苦恼万分,这些都是不圆满的家庭,为了要忘却这方面的不安和苦恼,他只有热衷于某种工作,藉此减轻内心的不安和苦闷,这种举动是一种防卫机制,也是逃避现实的方式之一。
  凡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对于工作真是认真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其实,他们惟有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才能将心里那股失衡的狂热合理化起来。例如有人在不必要情况下,常常会在部属面前吹嘘:“我在50岁以前,必定要为工作而工作。”他大言不惭地宣扬自己的工作哲学,诸如此种劳碌者,正是此类心理失去平衡的人。
  从相反的观点说,如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家庭方面,则正如俗语所说的家庭主义者,他们跟那些在工作上遭遇挫折,或丧失伴侣,以及为了逃避欲求不满足而寻求解脱的人,具有相同的心理特征。我们对于那些家庭主义者,倒无须使用突破心理学,只要观察其工作态度,就能轻而易举地洞悉对方的心理秘密。
  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工作狂者的中产收入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财富,他们会说获得财富是他们努力的基本想法之一,因为在某一个层面上,财富的积累代表着自我事业成熟的一个体现。在每个项目结束以后,他们总会离开满是烟头的工作室,走上街头疯狂购物,觉得不断地挑战自己,又很会享受金钱,就是一种幸福。
  工作狂近乎疯狂的工作压力的确很大,他们希望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完美,但在这份固执的执着中,他们的生命透支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了。当然,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在当前充满生存竞争、发展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因为不适应“高压环境”,经常出现焦虑、烦躁、不安,过度的忧虑渐渐成为侵蚀现代人们健康的“重要杀手”。
  做工作的主人而非奴隶
  要分清是“你”在做“事”,还是“事”在做“你”,“热爱工作”与“工作上瘾”是截然不同的,有些工作狂其实是缺乏信心,期望加倍工作以得到他人的掌声。
  你一天平均工作几个小时?8小时、12小时,还是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地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拼命工作,是为了将来可以“少干活”或“不必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整天游山玩水,过着享乐的日子,所以现在才努力工作。但对某些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工作,因为他们无法从工作中自拔,离不开工作,他们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完全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如果你属于前者,那说明你还正常;但如果是后者,恐怕你已经对工作着魔,并犯了工作上瘾的毛病。换句话说,你已经变成了一位工作狂。
  或许你不愿承认,并且辩称:“我这是热爱工作,不是什么工作狂。”那么,我们不妨来听听看,“工作狂”与“热爱工作”有什么不同。根据心理专家解释,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不见得就会工作上瘾;相反,一个工作上瘾的人,未必就是热爱工作。如果一个人不论吃饭、睡觉、读书、聊天、玩乐的时候,心理都每时每刻地想着工作,就可以肯定,这个人100%的是工作狂了。
  心理专家分析,每一个工作狂都有不同的工作动机。如有些人嗜好工作中的侵略性;有人依赖井然有序的工作来满足被动心态;也有人是想借工作来麻痹自己;还有的人则是因为激烈的竞争需求,用工作代表胜利,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尽管工作狂也各不相同,心理专家还是提供了几种方法来让我们加以辨别。
  (1)工作狂偏好技能,并且尽量避免无需用到技能的场合。像表达感情、想像力这一类的事,通常他们比较畏怯。
  (2)工作狂的心中充满定义、原则、目标、方法、步骤、策略等等,遇到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笔墨难以形容”这类的说法。
  (3)工作狂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事,总是引导攻击每一件事。即使他在看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的时候,恐怕心里也是想着;“如果换成我来演、来写,就会如何如何不同。”
  (4)工作狂无法享受“现在”的感觉,完全受制于工作的目标、成果和终点。
  (5)效率是工作狂的信仰之一,而且近乎吹毛求疵,任何浪费、损失都令他们勃然大怒。
  你是不是工作狂,只有你最清楚。你要不要变成工作狂,也完全由你决定。但是你必须相信一件事,虽然有很多的书籍以及专家教导我们要热爱工作,但你不要错误领会,那绝对不是要我们变成工作的奴隶,完全被工作操控,而是要我们去做工作的主人。
  一个人不可能为别人负责,只能对自己负责。有些工作狂常常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希望自己对所有人负责。其实,他们不可能做到如此。其结果往往是,他们不仅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对方也不见得领情,反而认为你紧迫盯人,带来莫大的压力。
  一个人不要做工作的奴隶。有工作证的人,常常不自觉地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压力,对别人的“感觉”也往往视而不见。有些工作狂其实是缺乏信心,期望从加倍工作中得到别人的掌声。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否则,那反而会变成你的包袱。
  根据心理专家的说法,如果要检验一个人是否有工作狂,不是看他“做了什么”,而是看“不能不做什么”。心理专家也指出,工作狂的生活几乎完全受工作支配,一旦他们停下来,就会觉得生活顿失重心,无所适从。
  看看你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工作狂,如果不是,那当然值得庆幸;如果是的,那就赶紧将自己解脱出来吧。  高薪是每个人的目标,身在职场,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令别人羡慕令自己充裕的高额薪水?但电视剧《刘老根》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说是“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可见高兴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上海电学财会专业的张伟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被一家著名的会计事务所录用。上班后的第一个月,他就拿到6000元的工资,事务所还对他承诺,一年后他的收入就可翻一番。于是,拿了高薪的张伟很快成为同学们欣羡和追逐的目标,他自己也把小腰板挺得直直的。
  然而,工作几个月后,张伟的腰板就再也挺不起来了:每天,他至少要工作10多个小时,还经常加班到凌晨两点。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这还不是主要的,最让他受不了的,是他那工作没思路、工作方法陈旧却不允许提意见的顶头上司,他工作干出成绩,这位上司就阴阳怪气地说他运气好,他工作若有了失误,这位上司便会暴跳如雷地骂他窝囊废。
  最后,张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抱着“宁可不挣钱、也不受这份气”的想法辞去高薪工作,重新找了份薪水比原来少一半,却能正常上下班、人际关系融洽的公司工作。他说:“通过这件事我清醒了很多,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快乐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把自己的青春葬送在高薪工作中。”
  据前不久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有六成以上的人尽管拿着高薪,却感觉幸福指数并不高。而半数以上的人为跳槽方便,只肯与公司签一年工作合同。
  专家指出,快乐与否,要看用于情感交流的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现实情况是,收入虽然高,但金钱不能与快乐直接对应,高薪不等于高兴。不少人忙得歇不下来,根本没有与家人和朋友、同事充分聊天沟通及享受生活的时间。如此这样就会产生被工作、被时间奴役的感觉。
  有没有既高薪又高兴的职业呢?没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位老板不会把一份轻松快乐收入又高的工作无端地奉送给你。高薪是有代价的,经常加班、没有休息日、无休止的应酬、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难以排遣的压力、健康受损、衰老加速……面对高薪下的高责任、高压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埋怨和回避,而是如何调节高薪高压下不高兴的心态。
  学会在工作中忙里偷闲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做事,才会是高效率的。否则,就算我们花费在做事上的时间再多,效果也是很差的。所以清醒的精神状态对我们来讲相当的重要。
  获得清醒状态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休息。一个人只有休息得好,才有可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问题是,我们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休息。
  高质量的休息,就是说能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处在一种松弛的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能够得到恢复。获得高质量的休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很难做到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其实我们要做的事并没有多到一点儿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并没有多到连吃饭、去厕所、搭公交车,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要为做事伤脑筋。但是做事带给我们的紧张情绪却被我们毫无保留地带到了我们做事以外的生活中。休息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面还是缠绕着有关于事情的种种细节,我们还是在下意识的惯性作用下,处在做事的状态中。尽管我们可能已经远离了电脑,远离了文件,但是我们的大脑却还是和这些东西连在一起,迟迟不肯离开。更为严重的是,做事也蔓延到了我们的睡眠之中。我们中有多少人可以每天享受到舒适的睡眠,而不被与工作有关的梦境所打扰,相信那个比例一定是小得可怜。
  因此,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在做事态与休息态之间实现转换。我们经常是一时间回不了神儿,或者认为我们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让你停止休息,马上投入做事,可能不难;但是要你停止做事,马上去休息一下,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人毕竟不同于机器。如果是一台机器的话,只要设置一个ON/OFF的开关就好了,就能让它说干就干,说停就停。可是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任何人在任何状态间的转化调整,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于是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渐变过程尽可能的短。
  为了能够更好的做事,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休息。休息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浑浑噩噩24小时的做事,一定不会比12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做事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在你需要休息的时候,你能够想到这一点,而不再把自己的精力停留在做事上。
  所以,给你的忠告是,不要等到非休息不可的时候才去休息。我们应该学会常常休息,在疲惫到来之前休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精力一直保持旺盛,能够让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做事。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地暇时吃紧,忙里偷闲。暇时吃紧,忙里偷闲是合理调配时间的好办法。在我们闲暇的时候,甚至是无聊得有些发慌的时候,就应该给自己安排一些事情做,把一些不急于让我们解决的事情拿来思考一下,把一些早就放在案头却没有时间看的书浏览一番,为的是以后能够获得从容;在我们手忙脚乱,甚至是四脚朝天的时候,也能有心情来个忙里偷闲,哪怕就是坐在街心公园里面看看小孩子们玩耍,或是闭目养神的时候打开娱乐频道听听歌星们的消息,为的就是获得片刻的闲暇。这样我们就不会让自己闲得无聊,或是忙碌得精疲力竭。劳逸结合就是这么产生的。
  最后,对于休息的方式,发表一点儿个人的看法。那就是运动的必要性。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每天几乎很少有时间进行一定量的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头脑清醒,同时也能增强身体机能,来应对繁忙的工作。  别以为踏实工作的人就只知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地辛苦工作。我们所说的踏实的人是既善于工作也善于休息的人,因为踏实的人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先看下面的故事:
  多年前有一位探险家,雇用了一群当地土著做为向导及挑夫,在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的遗迹。尽管背着笨重的行李,那群土著依旧健步如飞,长年四处征战的探险家也比不上他们的速度,每每喊着让前面的土著停下来等候一下。
  探险的旅程就在这样的追赶中展开,虽然探险家总是落后,在时间的压力下,只能竭尽所能地跟着土著前进。到了第四天清晨,探险家一早醒来,立即催促着土著赶快打点行李上路,不料土著们却不为所动,令探险家十分恼怒。
  后来与向导沟通之后,探险家终于了解了背后的原因。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就是在旅途中他们总是拼命地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大。向导说:“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身体。”
  凡事全力以赴,使身体发挥出让灵魂跟不上的冲劲,是做事时最用心、最完美的境界。但是,应该休息时,则要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充足的复原机会。能掌握工作与休息之间的脉动,才是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宝贵智能。
  有一位讲师在讲授压力管理的课程时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听众有的说20克,有的说500克,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若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长久。”
  这就像在职场上一样,我们应该将工作上的压力于下班时放下,别带回家去,回家后应该好好休息,明天再拿起压力,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压力的沉重了。
  让生命和事业细水长流
  有人曾经作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兔子、乌鸦和夜莺三只小动物在幼小的时候关进笼子,等它们长大以后,从外表上看发育完全正常,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发现:小兔子刚跑几步便踉跄摔倒,乌鸦在大空飞了半圈就一头栽下,夜莺欢唱了几声就死去了。实验人员对它们死亡的原因进行了解剖分析,兔子和夜莺死于心脏破裂,乌鸦死于动脉撕裂。显然,这些小动物的死亡是由于它们长期不运动导致内脏器官发育不良,一旦激烈运动就不能适应。
  这个小实验说明了运动的重要性,不光对于动物,对于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是我们成长的基础,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的保证。
  许多职业病都是因为在工作中对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造成的。祁小姐在某贸易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职务,祁小姐的上司,在圈子里是有名的经理人,也是个有名的“工作狂人”。他总是不断地发电子邮件给祁小姐,要求她完成这样、那样的工作。祁小姐常常是早上9点打开电脑,就会看到上司凌晨一两点钟甚至三四点钟给她发来的数封邮件。祁小姐的工作日总是从紧急任务开始,每天疲于奔命,一段时间下来,她感觉身体吃不消了。
  根据最新资料统计:青壮年中患上班族肌筋膜综合征的人数逐年增加。什么是肌筋膜综合征呢?就是长期姿势不良,造成骨骼畸形发展,压迫神经,或同一种姿势维持太久,引起拉伤。其中以肩、颈部位最常见。
  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人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让自己拥有更专业、更敬业的职场形象,往往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件事情,职业病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侵入身体,直至越来越严重,最后竟倒在工作岗位上,丧失了继续工作的能力。
  我们周围经常有一些优秀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并且经常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一些白领上班族每天都要承受繁忙沉重的工作压力,身体随时面临着考验。
  东北某公司的一位副总,由于为人耿直,工作方法也比较简单,被公司总部调配到一个分公司任职。本来是职务上的平行调动,他却非常“想不开”,为了证明自己的为人,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他起早贪晚,殚精竭虑,最终因为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匆匆走完了45岁的历程,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总资产35亿元,年仅38岁的他却英年早逝。王均瑶的死触动了很多年轻的白领人士,他们认识到平时的锻炼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不好的员工是不称职的员工,如果没有好的身体,不仅给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你的远大抱负、理想信念、雄心壮志都将难以实现。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你做好工作的前提,其他都是附加条件。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有一个道理许多立志成功的人都明白:要把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到事业上。但事实上,他们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在毫无稗益的事情上浪费了不少精力。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精力,如同我们平时用水,一不小心就会浪费很多。
  衡量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并不以其在银行中存款的多少而定,而全在于他怎样利用身体内在的精力和能力,以及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所以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总要思考:如何利用他自己的才智、精力和体力才是最有效率的。许多人使自己的才智、精神、体力空耗了、糟蹋了,就好像他们在浪费金钱一样。
  有些年轻人还不到30岁,就已显得老态龙钟,刚开始时他们也有着巨大的“资本”--即宝贵的脑力、才能和体格,这些东西别人无法控制,可还不到中年,他们就把自己巨大的资本挥霍一空。
  这种人看上去似乎前途似锦、希望远大。他有充分的领导能力,浑身充满活力,永远乐观。但是不久以后,他就遭遇了成功的敌人--他那贮藏精力的保险箱被敌人打开了!于是,他那身体变得毫无气力,随后,他以前那股干事的神秘力量仿佛被洗劫一空一样。然后,他的自信力也消失了,自尊心也不见了。这样,他多年来心血的结晶就只剩丝毫无用的空壳了。
  一个聪明人总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最有效的地方。但很多人却把他昨天储存的体力,今天就用个精光;昨天积蓄的脑力,今天就挖掘得一点不剩,如此下去,他们还能够做成什么大事呢?一个年轻人对积蓄自己的体力与脑力资本毫不注意,不保持自己强健的躯体,那么他就是把他的成功资本随便地扔到大海里去了。这样的人无论有多远大的志向,最后也无能力达到目标,只能后悔不迭。
  看着一个虚弱不堪、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拼命追求成就与声望,却一无所获,真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而最让人心痛的是,依他自身的雄心和愿望,本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本来可以拥有一种高尚而充实的生活,但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却无法实现。
  如果你思维敏捷、头脑清醒、积极热情,就一定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你会认为自己每一点能量、体力、情感、才华都是十分宝贵的,不能随便浪费,而要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你会认为任何一点浪费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就像是对自己的犯罪。你会防止自身能量的泄漏,不允许对“成功的资本”作任何不必要的支取。同时,你还会鼓足全部的力量,用最有效的方式去做事。你会把全部能量集中起来,以达到最佳状态,竭尽全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每天不是以健康强壮、饱含活力的身体投人工作,而只把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你所取得的成绩就必定非常有限。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了他遇到的两种人。
  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是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稍长一点,他就会伸手把表看了又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事情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总是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于,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也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一片生机盎然之象。
  这位企业家总结说:“这两个人的差别在于,前者对于工作没有条理性,而后者对于工作则具有顺畅的条理性。”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工作更规范、更有条理呢?
  1.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
  我们要清楚自己怎样才能做好工作以及除了做好分内工作外,还有那些可以协助或者自己能力所及的。平时要归类整理和计划自己的工作,要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
  2.建立资料库,使日后工作更轻松
  任何优秀的方案离不开积累,要想使自己的工作更轻松,更完美,平时的积累最重要。
  每天花2~3小时时间(工作或者非工作时间,根据自己工作内容安排),从各方面搜集并保存和自己工作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杂志,网站,日常交流等)。保存形式可以是笔录、复制的文件,或者是一个激发灵感的短片。整理好后归类入库。时间一久,你会发现你的存盘是一个宝库。这也是方便万一工作中有特殊情况,不能正常运作,有新人接手时,可以根据资料库第一时间上手,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根据自己每周的工作时间及需要做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习惯,给自己制定个计划--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花多长时间做,剩余的时间做什么,未能完成的工作什么时候做。只有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才能使工作更有条理、更顺利。
  4.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捷径
  要想在职场中成为优秀者,光是埋头苦干是没用的,如何在工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最快捷和有效的办法是关键,这需要个人的经验积累。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但这样做你就会成功,不这样做你就会落后。
  5.工作日志
  每天上班前花5分钟时间,安排好当天的工作内容:下班前5分钟,整理一下当天的工作进程。
  职场中不少才能平平的人,却比那些才能超群的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人们常常为此感到惊奇。但通过仔细地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他们养成了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精力。相反,如果不讲究秩序和条理,盲目地做事,不但使人筋疲力尽,也容易使健康受损。所以,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做起事来,会更加容易、方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工作中,有很多人总是低头做事,他们匆忙如大自然中的蚂蚁,却没有多少实质的收获,对他们来说,草率行事,冒冒失失是再好不过的写照!他们每天从早忙到晚,感觉自己一直被工作追着跑。忙乱也许不是因为工作太多,而是因为没有重点,目标不清楚,所以才让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有一个广泛流传的管理故事,说的是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一片灌木林,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不是这片树林,而旁边那片树林才是需要他们去清除的!
  有很多人在工作中,就如同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只埋头干活却未抬头看路。
  这种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自己背道而驰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也是许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他们轻率、冒失,缺少必要的计划,遇到问题也缺乏思考,出现什么情况就解决什么问题,永远让工作追着跑,结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冒失是一种轻率的表现,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深思熟虑,只凭一时冲动匆忙作出决定,有时甚至不计后果。冒失的人懒于思考,轻举妄动,他们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后果就贸然抉择,草率行事;他们生活节奏快,做事匆忙,往往一件事未干完,又去做另一件事,或几件事一起干。
  西班牙的智慧大师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曾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匆忙,不要让工作追着跑,忙乱中容易出差错;也不要太轻率大意,不要急于表态或发表意见。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事先的调查和分析都会有助于你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好的钟表行走十分规律,不快也不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事情不可不问清楚,不弄明白。一个人只有知道如何主动地安排工作,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工作,才能高效率地办事。正如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所说:“你应该在每天的早上制订一下当天的工作计划,仅仅5分钟的思考就能使你摆脱工作的追赶,把工作变得非常有效率。”
  举一个营销工作的实例:新品上市初期,开拓市场,寻找经销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但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市场,你会怎么办呢?你是下车后匆忙急于四处走街串巷,把自己淹没在各种混乱的商户之中,还是通过调查后,制定拜访计划及合理路线?
  每个城市都有几百个经销商,不可能每个客户都去拜访。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会挑选客户中20%有意向、有网络及实力的经销商进行重点拜访,用80%的时间沟通20%的重点客户。同时,为了不放弃那些潜在经销商,对经营相关产品的小经销商只需要简单地散发新品招商资料就可以了。
  有智慧的人做事决不匆忙,也不拖沓,不莽撞,也不踌躇。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没有积压,决不拖延。做工作的主人,而不是奴仆。他们不是一有想法就马上去做,待发现偏差再去调换,而是一开始就把所有事情都想好、理清。
  因为没有时间而赶着把事情做完的人,通常事后要花更多的时间把第一次没做好的事情做好。如果真的没有时间把每件事都做好、做完,那就把最重要的事做完。
  有些人认为做事不匆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需要每一次做事时注意一下就行,其实一个人做事不慌不忙是一种习惯,你会发现一个做事匆忙的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冒冒失失,他们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在做事。要想改变做事匆忙的缺点,首先就是要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制定计划和目标,而且形成习惯。  请你先试试回答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罗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
  这个问题是巴黎一家杂志曾刊登过的一个竞答题目。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因为罗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在做事前,如果你确定了至少三种以上的目标,那么,最佳的选择不是最绚丽最诱人的那一个,而是离你最近的那一个。
  想一想你设定目标的时候列的清单,你想要实现的目标是这样的多,但它们都是重要而有效的吗?如果你把这些都作为你现在要做的事,那么最终的结果你可能什么也得不到,正所谓“追两兔而一兔不可得”。
  在回答完了上面那个有趣的问题之后,请你再仔细思考一下下面的两个问题:
  一,有哪一件你可以做但现在没有做的事,如果你经常做的话,会使你个人的生活发生巨大的积极的变化?
  二,在你的商业或职业生活中,有哪一件事会产生类似的结果?
  对于成功而言,我们可用一句最易理解且最有指导性的话来概括: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组织和行事。
  我们可以看到,往往一项活动具备两个要素,分别是紧急和重要。紧急意味着需要立即注意,是“现在”,例如电话铃响了是紧急的,多数人不会让电话铃一直响着而不去接。
  紧急的事通常是显而易见的。它通常不在我们面前,它给我们造成压力,非要我们采取行动不可。
  另一方面,重要同结果有关系。如果某件事很重要,它会对你的使命、价值观、优先的目标作出贡献。
  我们对紧急的事会很快做出反应,而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则要求人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必须主动行动来抓住机会,促成事情的成功。如果我们不具有积极主动的习惯,不清楚什么重要,不知道我们自己的生活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就很容易转向对紧急的事做出反应,而忽略了重要的事。  最没有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用的事的人。
  这堂课足以让听讲者受益终身。
  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上最后一次课。令学生们不解的是,讲台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
  “我能教给你们的都教了,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了下来。教授问大家:“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是。”学生们回答。“真的吗?”教授问。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
  “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教授又问。“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们开始变得谨慎了,事实上,他们并不能确信是不是还可以装下一些东西。
  “没错!”教授一边说,一边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表面。教授慢慢地摇晃铁桶,大约半分钟后,铁桶的表面就看不到细沙了。
  “现在铁桶装满了吗?”“还……没有。”学生们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已经没底了。“没错!”教授看起来很兴奋。这一次,他从桌子底下拿出来的是一罐水。他慢慢地把水往铁桶里倒。
  水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它说明,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有点道理,但你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教授顿了顿,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块装进铁桶里,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因为铁桶里早已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而当你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所以,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要总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教授的这个小小的实验和以上一番话对你来说,是不是也将受益终身呢?
  在《有影响力的领导者的七大习惯》中,作者以“重要”为横向坐标,以“紧迫”为纵向坐标,建立了一个坐标系,用来量度管理者面对的各种事务。
  在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中,不少人最易犯的错误是把“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混为一谈,把战略与战术、“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混为一谈。这令人想起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的话:“最没有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用的事的人。”
  在分清楚“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之后,如何“把第一位的事放在第一位”(PuttheFirstonFirst)就是最重要的了。这个坐标系分别由四个象限组成:重要且紧迫、不重要而紧迫、不重要且不紧迫、重要而不紧迫。
  最好的管理者总是把目光聚集在第一象限(重要而紧迫),最差的管理者常常做不重要也最不紧迫的事(第三象限)。总是做重要且紧迫的事的人,常常有很多的剩余时间。做完“正事”之后,他们还有相当多的时间去做“重要而不紧迫”、“不重要且紧迫”甚至“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事(不论在办公室之内还是之外),就像装石块的铁桶里有意想不到的剩余空间来装碎石、沙子和水。
  对于你生活和工作的这只桶,你又将如何往里装你的石头、沙子和水呢?  我们在职场中,不管做什么都要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将事情分出轻重,坚持“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则,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自己的“先做最重要的事”的好习惯。
  我们应该拥有“做要事不做急事”的好习惯。要事是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有价值的事,比如规划、技能培训;急事是必须立即处理的事,比如即使你忙得焦头烂额,但电话响了,你就不得不放下手边的工作去接听。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或许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精力做事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所以你必须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而不要迷失在那些看似紧急的、琐碎的、次要的事情当中。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利用时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如果分不清事务的轻重,就有可能错过大好的机会。为什么许多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做事,但结果却不一样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的人缺乏洞悉事务轻重的能力,做起事来毫无头绪。
  有一个年轻的部门经理,做事不太会权衡轻重。一天,公司的业务员拉来了一笔生意,可这位年轻的部门经理正忙着布置办公室的各种摆设。他煞费苦心地想:“电脑应该放在哪里?垃圾筒放在什么地方更好?桌子怎么摆放?”他想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再按部就班地处理这笔生意。结果,由于没及时处理,这笔生意泡汤了。
  在计划工作这方面,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如果没有计划,你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工作有效率的人。工作效率的中心问题是,你对工作计划得如何,而不是你工作干得如何努力。
  钻头为什么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钻透厚厚的墙壁或者是坚硬的岩层?物理学家给我们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同样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单位压强就大,而集中在一个平面上单位压强就会减小无数倍。所以,攻其一点的谋略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事实上,每个人都追求完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把工作干好,把事情做好。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好呢?并不是因为他的事情多,而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做事的方法。
  哈佛商学院可谓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最具权威的管理学院。它每年招收750名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30名四年制的博士研究生和2000名各类在职的经理进行学习和培训。在他们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述一种很有效的做事方法:80对20法则。即任何工作,如果按价值顺序排列,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源于20%的项目。简单地说,如果你把所有必须干的工作,按重要程度分为10项的话,那么只要把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干好,其余的8项工作也就自然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所以,要把手中的事情处理好,就要抛开那些无足轻重的80%的工作,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部集中在那最有价值的20%的工作中去,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职场中在做事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这个方法,以重要的事情为主,先解决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些旁枝末节,可以大胆地舍弃。要知道,科学地取舍能够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率。
  一位大集团公司的总裁要求秘书给他的呈递文件,放在各种颜色不同的公文夹中。红色的代表特急,绿色的要立即批阅,橘色的代表这是今天必须注意的文件,黄色的则表示必须在一周内批阅的文件,白色的表示周末时须批阅,黑色的则表示是必须他签名的文件。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分辨工作主次的四个标准
  做事分清主次,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又常常容易被我们所遗忘。所以我们必须让这个观念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在每开始一项工作时,都必须首先让自己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我们应该花最大精力去重点做的事。不分主次的错误做法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把时间花在那些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之上。
  对于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让员工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必须做的任务,也就是告诉他们什么是用来衡量他们绩效的标准。而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这个问题可解释为“我能够为组织作出什么贡献”。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分清主次呢?这需要我们在确定每一年或每一天该做什么之前,对自己应该如何利用时间有更全面的看法。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根据目标来确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目标,虽然现在你每天都在做着一些平凡的事,但再过10年或20年,部分人可能会成为公司的领导、大企业家等。所以,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把一切和自己无关的事情统统抛弃。
  对于这个问题,麦肯锡公司给出了如下答案: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重要,越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越不重要,越应延后处理。这个答案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借鉴。
  其次,根据责任来确定,要明确自己必须做什么。在工作当中,总会有些任务是非做不可的。所以你必须分清某个任务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你去做。
  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监督其完成。
  另外,根据时间回报率来确定。人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即用最少的投人换得最高的回报。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即会比别人干得出色的事情上。这样使用时间是最具有战略眼光的。
  最后,根据自己的满足度来考虑。我们工作的目的,无论是出于赚钱谋生还是提高生活品质,或是自我实现,总是为了满足自己。所以说,做重要的事,也莫过于最能让自己满足的事。
  不少人都认为: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就一定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但并非任何一种事情都是这样。无论你地位如何,你总需要把部分时间用于做能够带给你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上,这样你会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忱,觉得生活是有趣的。
  用上面四个标准,就可以正确地判断我们即将面对的复杂的工作,哪些是最重要的,就不至于让我们陷入到事务性的泥沼中,我们可以很快地确定出事情的主次,以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去获得最大的收获。  李晋是一家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一天早上,和平常一样,李晋走进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有一堆助理新送来的材料,他感到很头疼。但是迫于工作需要,他只好静静地坐下来,认真地审阅。之后,他发现自己的邮箱里来了几封新邮件,他打开一看,是几个普通的客户,但他还是耐着性子一一回复。过了一会儿,他的助理走了进来,对他说:“经理,有一位客人想见你。”
  李晋正为这些邮件心烦意乱,同时他还想起两个小时后,他要面试几个新应聘的业务员。烦躁之中,他不在意地说:“让他先在客厅等一会儿,我马上就过去。”
  10分钟过后,李晋才从这些漫无边际的邮件中抽出身来,他几乎都快忘了会客这件事。等到助理再次催促他时,客人已经很焦急了。当李晋走过去时,客人正来房间里来回踱步,李晋露出职业的笑脸,说:“真不好意思,我太忙了,实在抽不开时间。”
  客人听完这句话,淡淡地说了句:“既然你实在没时间,那么我们改天再谈吧。”说完就走了,李晋也丝毫没在意。
  第二天,公司就解除了李晋的职位,因为那是一位有意与公司合作的大客户,李晋的行为使得那位客户对该公司丧失了信心,取消了自己的合作计划。而李晋的行为--尽管只是怠慢了一位客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却难以估量。
  李晋的被辞退,难道只是一个偶然现象或者只是因为他运气不好吗?显然不是。可以说:以李晋的工作方法,即使这一次他能侥幸只是错过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客人,没有为自己带来损失。那么迟早也会有一大,他还是会因为缺少计划,而面临职场的败局。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对于一个缺少计划的人来说,失败是迟早的事。
  其实,李晋并不是很忙,他只是没有规划好自己的工作,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没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倘若他能在工作时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按照工作内容的重要性有序地进行,这样就会提高效率,也不至于带来那么大的损失和灾难。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轻视时间,无节制地浪费时间,更准确地说就是混时间,到头来表现平平,一事无成。也有一些人,他们由于缺少计划,总是觉得时间太少,时间不够用。那么,读完这段故事,你是否应该为自己设计一个方案,留出一定的时间余地呢?你是否应该给自己的工作列一个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呢?
  没有计划,就等于是在浪费时间;没有计划的工作,就等于是无价值的工作。很多人,每天工作都很卖力,总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工作却毫无起色。他们总是抱怨老板不给自己升职,总是抱怨自己机遇不佳。但他们不明白:由于自己的缺少计划,时间被浪费在了毫无价值的事情上。这样,工作和生活,两头都不讨好。
  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并不是每一秒钟都在工作,他们更善于安排设计自己的时间,从而有序有效地工作。
  你是一个有计划、高效率的人吗?不妨检查一下自己:从早晨起床到来到公司,你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打个比方,有的人,刷牙用3分钟,洗脸5分钟,吃早点20分钟,赶往单位的路上需要半小时。而你,家并不比他远,却在这个过程中花了近两个小时,这就说明:你是一个做事情缺乏计划和秩序、低效率的人。虽然这只是一天中的一小部分,但却反映了你做事的条理性。
  有一句话说:“造物主不可能做到平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外貌、智慧和出身,但有一样东西却是平等的,那就是时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受时间影响的。没有好的计划,人生必然要面对挫折与失败。没有计划而盲目地追求结果,你将会陷入失败的沼泽地。  确定在熄灯前写下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很好的建议,因为:记下所有的工作后,你可以睡得更安稳一些,你的心态可以更简单一些。否则的话,可能整晚你的脑子里都想着:“别忘了!别忘了!别忘了!”
  记下工作后,你的脑子才有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记住问题。只要你能利用潜意识解决问题,你就会发现它的作用相当惊人。人脑就像是平行的处理器,幕前幕后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一旦你写了一些东西下来,脑子就会将这些东西转移至幕后,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解决问题。记下工作就表示你许下了承诺。如果一件事不值得记下来,大概也不值得做。
  别依赖随处涂鸦的纸片记录、桌上的即时贴,或是用胶水粘在冰箱上的字条。如果你的备忘字条七零八落,反而会产生很多遗忘事情的漏洞。
  确定自己可以在同一个地方看到所有的待办事项,并且能检查其进度。这也许是在你随身携带的万用手册中,或是在电脑里。不论形式如何,都必须能随时更新内容,并且要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必要时可以利用即时贴或便条作为额外的提醒媒介。
  如果你将计划表与约会记录放在一起,最好能在你的办公室或电脑中存上备份,以防其中一份遗失或失窃。办公室的那一份应该每天更新,这虽然只是举手之劳,却很有帮助。
  拿破仑·希尔认为一定要定期检查计划表。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计划表。如果你确定要做的事都列在计划表上,而且每天固定检查计划表,你就绝不会因为“忘记”而没有完成任务。福布斯二世一直在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张记录重要事项的纸,这是他个人管理系统的中心,“每当我觉得进退两难时,我就会看看这张纸,确定使我动弹不得的事是否真的值得让我为难。”通常,福布斯的纸上大约有20件事,包括电话、信件,以及他必须口述的一小段专栏文章。他说:“如果你没有一个固定的记事本记录你想做的事,事情永远都无法完成。”
  这也是在管理其他事情时非常有用的技巧。每当你分配工作给部属时,你应该确定他们会将你所交代的事情记在计划表上。在之后的会议中,也要请他们带计划表来开会,并以此作为进度报告的根据。如此一来,你就可以确信你指派的工作不会被遗漏。
  你的计划在范围上应该要广泛,但绝不能是百科全书,否则你很可能会力不从心。玛丽凯曾在创办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初期听到一则有关查尔斯·施瓦布(美国一家数一数二的钢铁公司总裁)的故事。
  一名企管顾问艾维·李对施瓦布说:“我可以教你如何提高公司的效率。”施瓦布问:“费用是多少?”李说:“如果无效的话,免费;但如果有效,希望你能拨出公司因此省下的费用的1%给我。”施瓦布同意说:“很公平。”
  接着,施瓦布问李要怎么做,“我需要与每一位高级主管面对面谈10分钟。”施瓦布答应了。李开始与所有高级主管会面,他告诉每一位主管:“在下班离开办公室前,请写下6件你今天尚未完成,但明天一定得做的事。”主管们都同意这个主意,并在开始实行这个计划后,他们发现自己比以前更专心了,因为有了这张表,他们会努力完成表上的事情。不久之后,公司的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改善,几个月后因为效果惊人,施瓦布开了张45000美元的支票给艾维·李。
  玛丽凯说:“当我听到这个故事后心想,如果这个方法对施瓦布而言值45000美元,对我也会有同样的价值。”因此,她开始在每天下班前写下6件明天要做的重要事情,而且也鼓励业务员这么做。今天的玛丽凯化妆品公司拥有20多万业务员,印制了上百万份的粉红色小便条本,每一张便条纸上写的都是:“我明天必须做的6件重要事项。”  计划往往是在对未来作好预测的前提下制定的,但即使是最精确的预测,也难免一些突发事件和偶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制定计划时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如果你的计划中灵活性越强,由偶发或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就越小。
  灵活应变,告诉人们即使环境发生变化,或原有的计划失败了,但仍有必要改变计划,使计划沿着原来的目标前进。灵活应变不是说改变计划的方向,而是改变计划的方式。就比如从上海到北京,你原打算坐飞机,但天气发生变化,航班延迟两天。此时,你重新作一种选择,坐火车或汽车。
  有一些生性固执的人死钻牛角尖,不知道随机应变,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改变一下方式。就好像有人走路,途中遇到一堵墙挡住了去路,他不知道绕过墙继续前行,而是采取硬碰硬的方式--撞墙,结果可能是墙撞倒了,你也被送进医院了,甚至墙还没倒,你已经不省人事了。
  可能这种明显的傻子没有,但在复杂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不容易辨别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在犯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受主观意识支配时,判断力就不强了。人们常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人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手忙脚乱,无所事从,甚至吓得赶紧往回走。看到一堵墙,认为此路不通,达到目标已不可能,干脆放弃。这种人制订计划时,很容易偏离总目标,甚至与总目标背道而驰,结局更糟糕。
  成功者既能使计划坚持原来的方向,也注意把握其灵活性,在保全自己的同时也歼灭了敌人,这种人就是智勇双全者。
  学会重点思维
  抓住了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卡尔森是一个具有重点思维习惯的人。他1968年加入温雷索尔旅游公司从事市场调研工作。3年以后,北欧航联出资买下了这家公司,卡尔森先后担任了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司部门经理。由于他熟悉业务,并且善于解决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使得这家旅游机构发展成瑞典第一流的旅游公司。
  卡尔森的经营才能得到了北欧航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对卡尔森进一步委以重任。航联下属的瑞典国内民航公司购置了一批喷气式客机,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到最后连购机款也偿还不起。1978年,卡尔森调任该公司的总经理。担任新职的卡尔森充分发挥了擅长重点思维的才干,他上任不久,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问题的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订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卡尔森将正午班机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
  此举一出,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卡尔森任主管后的第一年,国内民航公司即扭亏为盈,并获得了丰厚利润。
  卡尔森是善于重点思维的典范。成功人士遇到重要的事情时,一定会仔细地考虑: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哪一方面呢?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人格、精力与体力不受到损害,又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呢?
  从重点问题突破,是成大事者思考的习惯之一,因为没有重点的思考,等于毫无主攻目标,所以要养成思维的正确方法--重点思维习惯。
  正确的思维方法包含了两项基础:第一,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事实必须分成两种,即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和没有关系的。
  在达到你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你所能使用的所有事实都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的,而那些不重要的则往往对整件事情的发展影响不大。某些人忽视这种现象,那么机会与能力相差无几的人所做出的成就将会大不一样。
  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这样,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拨,就能轻易玩转那些沉重的工作。
  只有养成了重点思维的习惯,才能在实际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赢得经营上的成功和丰厚的利润,也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职场中有很多事情往往是我们预料不到的,那些突发的、紧急的事件常常会光临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呢?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多想多思考的习惯,如果这件事有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有那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不紧张。但是任何事情都有遇料不到的时候,这时,你首先要想这件事是不是自己能处理的,如不能处理,马上上报上一级领导,避免延误时间导致更大的错误发生。
  一家俱乐部组织一批游客旅游,由于旅途中出现了问题,造成飞机飞行时间比计划延长了10个小时。凌晨2点钟,飞机才在目的地降落,食物和饮料都用完了。当飞机舱门打开时,游客已经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了,抱怨之声如阴云笼罩。
  俱乐部的总经理得到这一糟糕的消息后,马上带领部分员工赶到机场,在那里摆出一桌子快餐和饮料,播放令人感到放松的音乐。当游客走出机舱时,遇到的是同情的目光,听到的是亲切的问候,看到的是热情帮助他们拿行李的员工。在俱乐部等待他们的是一个非常隆重的宴会,宴会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后,游客都感到这次经历难以忘怀,比没有出现意外准时到达目的地还要好。
  出现紧急事件时,采取应变措施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例如,在得知客户抱怨时,我们应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客户的不满,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告诉客户“这个问题不是我负责”,或者“你应该找某个部门解决”,会加深客户的不满,即使后来做出较大的补偿,也很难使客户感到满意。我们在向客户提供日常服务而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像那家俱乐部一样,积极采取应变服务,密切与客户联系,为企业挽回声誉。
  某一广告公司招聘策划总监。参加面试的人已排了长长的一队,有位年轻人排在第37位。面对众多的竞争者,他在考虑对策。过了一会儿,他拿出一张纸,认认真真地写了一行字,并找到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我有一条好建议,请马上把它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秘书小姐尽职地交给了老板。老板展开纸条看后微笑了一下。当他与老板面试交谈后,他得到了这份工作。他的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第37位,在你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决定。”这个应聘者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独创精神,从而赢得了那个职位。
  应变能力常常在突发的紧急事件中展现着它的魅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较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那么在面对突发情况往往会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理,面对挫折便会垂头丧气,遭受委屈便会怨天尤人,使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许多管理者每天用于有效工作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用于琐碎的事务,或用于根本不该干的事。主管干了自己不该干的事,或者干了下属该干的事,或者干了无效的事,这种现象称为管理错位。管理错位浪费了主管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和精力。那么怎样避免管理错位呢?要避免管理错位,管理者每天上班前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是谁?
  (2)我今天应该干什么?
  (3)我今天不应该干什么?
  上班开始工作时,主管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件事如果不做,有何后果?
  (2)哪些事情别人做,可能干得更好?
  (3)哪些事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然后,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认认真真地回答一遍。
  “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质上能正确理解的并不多。回答这个问题,主要的目的是让管理者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强化角色定位,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暗示。管理者们确实需要不断的自我暗示。因为管理者只要进入工作岗位,就会被各种各样的事务和人物包围,往往身不由己,特别容易出现管理错位。
  “我今天应该干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做一天的工作规划。有效工作的管理者,必定干自己想干的事,自己应该干的事。管理者应该主动工作,干计划内的事;而不是被动工作,干不属于自己干的事,干计划外的事。管理者们工作时,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来什么事,就干什么事”。
  “我今天不应该干什么?”这又是要不断暗示自己:自己容易犯哪些错误,不能再犯了。有些管理者早上上班时本来是有计划的,但一进入工作状态便身不由己。本来正在集中精力考虑开拓市场的事,来了一位下属要求签字,于是把精力转向签字事宜。过了一会儿,一位下属来请示一个问题,又开始帮下属出主意想办法。结果一天下来,开拓市场的事一点结果也没有。下班时回想起来,大多数是自己不该干的。这样的事每天都在重复发生,非刻意强化而不能自已。
  “这件事如果不做,有何后果?”这句话是要问自己:哪些事根本不必做,做了也是白白浪费时间,无助于达成企业的既定目标。然而,很多大忙人,天天都在做一些不肯丢下不做的事,如频繁参加宴请,礼仪式出席本可以不出席的会议,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讲话。这些事不知占用了多少宝贵的时间。然而,一年又一年,天天也躲不了。其实,对付这类事情,只要问一下对公司有无帮助,对本人有无帮助,或对对方有无帮助,如果都没有,或者贡献甚微,完全可以不去做。
  “哪些事情别人做,可能干得更好?”这句话是要问自己:我是否在犯管理者们通常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事必躬亲。事必躬亲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了对上级显示自己的忠诚,有的是不信任下属,遇到问题,总怕下属做不好,于是亲自动手干起来,做了下属该干的事。其实,即使管理者比下属干得好,仅从管理者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这点考虑,也应该让下属去做。
  “哪些事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这句话是要问自己:是否由于自己的工作安排失当,而让下属干了很多不该干的事,而下属碍于管理者的脸面,又不好拒绝。如某公司经理开会,总要通知财务主管参加,其实大多数会议与财务无关。财务主管如果不参加,似乎很难为情;如果参加,不是在白白浪费时间吗?
  正确回答了上述六个问题,并能很好地去做,就不会出现管理错位现象,就会发现经理的工作实际上很轻松,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你一定可以经常听到类似的抱怨:
  (1)“我觉得自己都快要爆炸了!”
  (2)“每天一走进办公室,我就开始头痛。”
  (3)“我总是有接不完的电话、开不完的全议,严重干扰我的工作进度。”
  (4)“虽然我每天没做什么事情,可是时间老是不够用!”
  紧张与压力,导致诸多人产生倦怠、溃疡、心悸、头昏、高血压等后遗症。然而,根据心理专家指出,如果懂得时间管理,这些压力就可以减轻甚至消失。时间管理做得好,可以更有效率地帮助你完成工作与生活计划。
  你一定好奇地想问:“时间不是一分一秒地走掉了,怎么管理?”的确,时间是不等人的,没有人能“控制”时间,真正能控制的,其实是自己。而所谓的时间管理,依照专家的说法,正确的定义应该是“自我管理”。
  天下没有什么秘诀或大师可以教会人控制时间,真正需要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些口里经常喊“忙”的人,就是失落“心”的人,因为,“忙”字拆开来,就是“心亡”。有心的人,永远不必喊忙,他的生活方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要管理时间,就需要先管理自我,发掘自己浪费时间的毛病,才能对症下药。根据调查研究,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包括拖延、能力低下、缺乏计划、沟通不良、授权不当、犹豫不决、缺乏远见与无法贯彻始终等等。换句话说,大多数浪费时间的毛病都是自找的。
  很多人希望面面俱到,于是拚命把过多的责任加诸于自己身上。结果发现,自己能力不足而产生挫折。专家建议,确立态度,再排定先后顺序,订出远期和近期目标,是时间管理的必要步骤。这个原则,大自拟定人生方向,小至每天、每月、每年的行事日程,都应谨守。譬如,你发觉自己一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在上午,就把最重要的事排在这段时间内处理。一天中精力最差的时段,如果是在下午五、六点,那就去做些无关紧要的事。
  有句话说得好:“有效的时间管理,就是一种追求改变和学习的过程。”上帝是公平的,不管是谁,一个人一天永远只有二十四小时,你可以过得很从容,你也可以把自己弄得凌乱不堪,“没有时间”绝对不是借口,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忙里可以偷闲。一个人要知进能退,要懂得拒绝,有些事情是不是值得为它去拚命?如果不值得,干脆就放掉,另起炉灶。即使遇到一些尾大不掉的事,自己没办法解决,就去寻求外援,集思广益,找别人一起分担。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很忙”、“没有时间娱乐”、或者是“已经好几年没有看电影”,这样抱怨的人犯了一个最大的毛病: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尤其是,位置坐得愈高的人,这个毛病愈严重。有很多时候,不是他真的没时间,而是自己放不开。这种人总是口口声声说“等我有时间”、“等我有空”……,结果他一辈子都没等到时间,一辈子都没享受到生命。
  如果你时间安排得好,你就可以去听音乐会、看表演、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对每一件事都尊重,包括对休闲的尊重。心情是可以创造的,时间是可以掌握的。善于安排的人,永远不必喊“忙”,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与不要什么。  我们知道,成功的人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那些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从来都不会主动和别人海阔天空地闲聊。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他们想用这些有限的时间去做些有意义的事。
  有人或许会说,他们都是成功人士,当然不会有闲暇的时间了。其实,不管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人士,都要珍惜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时间。珍惜自己的时间,可以让自己游刃有余地做自己的工作。珍惜别人的时间是为了和别人搞好关系。如果总是在别人工作的时候和别人海阔天空地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这样就是在妨碍别人的工作,不会有人喜欢和妨碍自己工作的人交往的。那些成功人士都不会浪费时间,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因为他们知道,在浪费别人时间的同时,也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在珍惜时间这方面,有些人做得滴水不漏。他们最可贵的本领之一,就是与任何人交往或商谈,都能简捷迅速。这是一般成功者都具备的素质。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时,他才会有意识地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去防止那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务部总经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