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陆军机关葛蒋军

帖子主题:草原帝国—--(辽)“契丹”[组图
共&3699&个阅读者&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草原帝国—--(辽)“契丹”[组图
文章提交者:明珠济南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66-0-1.html
草原帝国—(辽)“”--------------------------------------------------------------------------------国契丹族属东胡族系,是中国北方悠久,颇有建树的一个古老民族,公元4世纪见于文献记载。后来一些欧亚国家称这个国家为科塔耶、遣那、西尼、西诺或奇诺。我国中原地区,在这个民族建国后往往用契丹、大辽、北朝、北边、北民、北界等泛指契丹族。契丹族最初活跃于赤峰境内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从发生、发展、强盛、衰败直至消亡,前后经历了1200余年,在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10世纪,契丹族建立了大辽帝国,定都今内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名上京,曰临潢府。在219年的国运长河中,政治、经济、科技、诸多方面多有建树。辽即以根植本土的土著为主体,以中原唐文化为依托,吸收西域、东北等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构成了博大精深、恢弘壮观的契丹文化,开辟了中国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第三次文化敌意与的灭前绝后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草原帝国—--(辽)“契丹”[组图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耶律休哥耶律休哥(?—998),字逊宁,耶律释鲁之孙。东丹王耶律倍、耶律德光族兄弟,辽代中期著名将领。字逊宁。契丹族。辽太祖族兄、南院夷离堇(军事将领)耶律绾思子。世宗、穆宗族叔,景宗叔祖,圣宗同族曾祖。初为郎君,穆宗应历十五年,从群牧都林牙萧干讨平乌古、室韦叛部。应历末年,官惕隐。景宗乾亨二年(980)为北院大王,拜于越,总南面戍兵。圣宗统和元年,为南京留守、南面行营总管,总边事。四年,封宋国王。十六年薨,圣宗诏立祠南京。耶律休哥-乱世出英雄耶律休哥字逊宁,出身皇族,祖父释鲁字述澜,“骈胁多力,贤而有智”,因设计免除了对突厥的岁贡,引导契丹人民“种树桑麻”而享有盛名,重熙年间,受封为隋国王。耶律休哥之父绾思,曾为南院夷离堇,总管军马,耶律休哥“少有公辅器”,早年随北府宰相萧幹征讨乌古、室韦二部,积功升至惕隐,辽景宗保宁五年(973年),率兵讨伐党项部落又立战功。这一时期,辽国达于极盛,“威行大漠、震服百部”,疆域东临黄海、西抵金山,北至胪朐河,南濒白沟,幅员万里、地广兵强,人口400余万,成为雄踞北方的霸主。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国力雄厚,有意收复燕云十六州,史称“甲兵之盛、近代无匹”。起初,宋辽两国关系融洽,970年,辽景宗命涿州刺史耶律琮致书宋知雄州事孙全兴,请求通好,974年3月,双方使节往来报聘,达成和议,但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双方都在为最后的决战积蓄力量,在这历史的风口浪尖儿,一代名将耶律休哥迎来了人生的顶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契丹帝国-契丹人哪去了据史书记载,辽灭亡后,至少还有两大部分契丹人留了下来。一部分是契丹末代皇帝的追随者,另一部分是聚居在辽代南京城附近的契丹人,再加上散居各地的契丹军民,数量决非少数。不断出土的文物就是他们留下的脚印,说明有的契丹人被女真人降服,有的向北回迁到契丹的发祥地,也有人和北方其他民族逐渐融合为一体。进一步考古证明:在整个金代,契丹人不断举行起义。当蒙古族兴起后,契丹人纷纷投靠,想借助成吉思汗恢复本民族的地位。也就是说,到元代初期,契丹人的势力仍然十分强大。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自明代以来,契丹人却销声匿迹了,时至今日,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却没有当年响当当的大契丹。那么,几百万契丹人到哪里去了呢?史学界推测大致有三种可能: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化。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契丹人后裔就在人们寻找契丹人蛛丝马迹的时候,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是不能给出定论的。与此同时,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们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本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历史上确有记载,阿苏鲁是投靠蒙古的契丹后裔,他的先祖曾参加西南平叛战争。但如何证明这些"本人"就是阿苏鲁的后代呢?毕竟漠北和云南相隔万里,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学术界始终未能给这个自称契丹后裔的族群"正名"。专家们决定利用DNA技术揭开这千古之谜。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根据这次测定结果,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大蒙古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召殆尽,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作为"分子意义上的后裔"零星分布在各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契丹帝国-强大的军事王国,契丹“集体失踪”之谜?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契丹王朝在中国北部持续存在了200多年,与宋朝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在此期间,中国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至亚欧大陆中西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讲的就是1000年前,宋朝军队在杨家将率领下与强大的契丹军队激战沙场的故事。契丹民族不但创造了强大的军事王国,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辽寺和辽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至今在黄河以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于辽代,有的在辽代翻修过。它们巍峨雄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挺拔。尤其山西省应县的释迦塔,是全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毁。不难看出,创造如此辉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着相当的经济基础和雄厚的工程技术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除了大量吸收中原汉族人才以外,还通过和宋朝的贸易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契丹这个马背上的枭雄,确实在中国北方开创过一派繁华的时代。契丹王朝的灭亡不难从史书中查到。据记载,大辽和北宋对峙长达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灭掉大辽的却是曾经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大辽的疆域内攻城掠地,并于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后,完全取代了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员耶律大石带领下被迫向西迁移,在今天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这个帝国也一度强盛,但最终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大军所灭。之后,契丹的残余势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但不久还是在黄沙弥漫的异国他乡销声匿迹了。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改朝换代频频发生,但原有的文化传统总能代代相传。然而契丹王朝灭亡后,整个契丹文化也随之消亡了。分析发现,从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这短短的3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由于取得政权的统治者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也导致了整个民族的地位和相关文化都发生了转换。女真人的金朝取代契丹人的辽朝后,曾下令清除那些反抗的契丹人,其中一次见于史书的杀戮就持续了1个多月。很有可能契丹文化也在这时遭到舍弃。另外,金朝刚建立时,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好沿用汉字和契丹字。当女真文字参照汉字创立后,金朝皇帝就下令废止了契丹字,契丹文字可能由此失传。以此类推,契丹文化的衰亡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凤翥,在破解古老的契丹文字方面造诣深厚。他是目前全世界认识契丹文字最多的专家。刘凤翥说,关于契丹文字有两个缺憾:一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契丹文字都是在碑刻上发现的,都是墓志铭。二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用契丹文编写的书籍。因此,不仅解读契丹字还有许多困难,而且从已经破解的文字中也很难找到足以反映契丹全貌的描写。针对有学者推断契丹文字并不成熟,还不足以记载历史的观点,刘凤翥认为契丹文字已经比较完善,只不过它失传得太久了。在北京的颐和园,有一座耶律楚材祠,耶律楚材墓就在其中。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在他出生时大辽已经消亡65年。当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统治着中国北方,种族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契丹人在4种等级中排行倒数第二,处处面临歧视。但耶律楚材却非比寻常地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曾经担任相当于宰相的高职。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契丹人,却在辽代灭亡仅仅几十年之后就忘却了本民族的文字,以至于耶律楚材要重新学习契丹文字。在耶律楚材撰写的《湛然居士文集》中,曾经提到他在西辽学习契丹字的经历。耶律楚材的努力可谓用心良苦。他学会了契丹字,却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在他去世后,史书中有关契丹人的记载也只剩下了片言只语。耶律楚材成为契丹人最后的亮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契丹帝国-后世影响现在俄罗斯等众多国家称呼中国直译过来是“契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俄语名称,直接翻译过来是“契丹人民共和国”。俄国人到目前为止仍然称中国为Kitan(契丹),称中国人为Kitanyes(契丹人),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读音分别为Kitay,Kita1a,Cathay),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相传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寻传说中的契丹。在中世纪从中亚直到西欧,“契丹”一直是对中国的一个通称。在他们眼力认为契丹是古代中国的代名词,可见契丹民族的对世界的影响。“契丹”作为中国通名的主要原因,是经过辽金两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经成为华北主要各族(契丹、汉人、女真、渤海等)的通称。契丹族现在早已在地球消失。但“契丹”的影响横跨欧亚,直至今日。现在他们大多融入中华民族汉族的血液。契丹民族兴起于公元4世纪,亡于公元13世纪在历史上存在了900多年,契丹民族在隋朝时已经相当强盛,但被大隋及突厥所压制。由于突厥被唐朝所击败,契丹一时“臣服”于唐朝,但唐从未真正征服契丹。契丹时常反叛。经过安史之乱后,汉民族再也没有力量阻止契丹的强大与崛起。当汉民族陷入连年混战四分五裂之时,契丹人正修养生息逐渐崛起强大。公元907契丹人建国,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公元916年称帝,相继征服周边各部,攻营平、辽东,俘掠燕赵,公元926灭渤海,公元927年耶律德光继立援石敬塘,叛后唐建立后晋,晋割燕云十六州(又名幽蓟十六州,地界相当于以今北京市大同市为中心,东至遵化,北迄长城,西至山西神池、繁峙、宁武,南至河北(保定河间)。)给契丹国。(燕云十六州分别为云州、朔州、武州、幽州、蓟州、妫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新州、应州、寰州、儒州、瀛州、蔚州),公元938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契丹人在北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辽国的疆域幅员万里,东濒太平洋;北至外兴安岭克鲁伦河,色楞格河和贝加尔湖一线;西近阿尔泰山,包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与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为邻;南逾鸭绿江、长城和大戈壁河北中部、山西北部,同高丽、西夏、北宋接壤。按有些现在中国人把吐蕃、回纥、南昭、高丽等地看成大唐的疆域这种不顾历史事实、无耻、自淫的看法。那大辽帝国的疆域将包扩西夏、北宋与高丽等国的等等疆域。因为这些王朝或向辽朝缴纳“岁币”,或干脆称藩受封,作为附庸。契丹人建立大辽国曾统治着女真人、西夏人、朝鲜人、及燕云十六州众多的汉人,还有蒙古人的祖先蒙古高原上各个原始部落的人们都归于大辽的统治。契丹人还曾在五代时期占拒中国的中心开封。(上到三皇、五帝,下至五代十国,中国的首都有一大半定都在河南开封)。契丹称霸亚洲,影响远及欧洲。辽国的都城在上京临璜府(今内蒙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西大明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全国划分为五个行政区辽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南京道、西京道。五道共辖“州、军、城百有五十六,县二百零九,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辽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封建制国家。在北朝就开始有了契丹的记载,契丹在地理上更接近于中原,开化早。契丹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法律、货币、信奉佛教。辽国的统制分北院与南院。北院的经济生活,以渔猎、畜牧为基本的生产方式,南院汉人与渤海人民住地以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南院大都由汉人治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因俗而治,得其直矣!”辽国处在的历史时期相当于中原汉朝的时候。辽国兵强马壮、骑兵众多、铠甲轻盈、武器发达。大辽帝国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中大多取得辉煌的胜利。契丹吸取优良文化的能力相当的强(汉化的相当成功),置汉人于南院管理要害部门是要有相当魄力与胸怀的。象契丹那样不把中原当牧马之地的,真是不多……辽国与中原的大宋能和睦共处百年,而且是大宋先向契丹发动战争的。辽国的实力远远高于处在原始阶段的匈奴、突厥们。匈奴、突厥系建立的帝国是纯粹的游牧“行国”,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辽朝的商业十分繁荣。五京是各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与其周邻诸国的贸易交流也甚为密切,如与宋朝、女真、西夏以及西亚各国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在辽陈国公主墓中发现了来自伊朗的玻璃器皿,和大量的自***的物品证明了当时辽国商业的发达。契丹并不抗拒汉化,所以更容易被汉化。尤其是在和大宋王朝议和签订“潭渊之盟”,成为兄弟之邦后。契丹更是大力推行汉化。契丹的科举完全仿汉制。辽朝中期以后,手工业、冶铁、瓷器制造以及金银矿的开采等较发达。留下的文化遗迹如山西应县木塔,北京的天宁寺,北京近郊的辽代佛寺古塔,还有从墓葬中发现的书画,雕刻,围棋都表明契丹文明的高度发达。契丹的文明远远高于处在原始阶段的匈奴、突厥。甚至不亚于唐宋文明。辽代三彩种类有印花三彩、刻花三彩、釉斑三彩。辽三彩造型鲜明较唐三彩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契丹的玉器和宋朝的玉器风格大相径庭、独具一格。契丹的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辽亡后皇族耶律大石率部众西徙,在中亚建立西辽政权(即黑契丹Karakitai)。正如其他曾经入主中夏的少数族一样,西辽成为中华文化的有力传播者。西辽属民以穆斯林为主,统治阶层包括大批契丹人和汉人却信佛教。皇帝用着中国式的年号。据德裔俄国中亚权威W.Barthold的结论,西辽从宫廷语言到政治制度,都照搬中华。直到1211年,末主耶律直鲁古在乃蛮与花剌子模合攻下国亡,还保留华夏文化最特出的年号制度(时维西辽天禧三十四年)。可见此时中亚各国将契丹等同于中国。西辽称霸西方近百年,由此可见契丹是具有相当高的文明了不起的民族。世界上现在已经没有契丹国了,因为大部分的领土已归入我中华了。也没有契丹人了,因为契丹人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曾经的契丹国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曾经的契丹文明也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我们今天应该用更大的眼光看待曾经的历史。辽、宋、西夏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那时是中国历史上另一次的三国争霸的时期(魏、蜀、吴)。他们的领土都是中国的领土。那样中国将更辽阔......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契丹帝国-西辽的发展与衰亡耶律大石因子夷列年幼,遗命皇后权国。萧皇后名塔不烟,尊号感天皇后,称制,改元咸清()。1146年(西辽咸清三年)。金朝派武义将军粘割韩奴出使西辽,抵达虎思斡耳朵郊外时,途遇出猎的感天皇后。韩奴自称上国使者,奉天子之命前来招降西辽,拒绝下马跪见,并辱骂感天皇后为“反贼”。皇后大怒,杀之。从皇后不畏强权,敢于斩杀大国使臣,金朝亦无如之何,可见当时西辽国势强盛,实力雄厚,所以敢于对金采取强硬态度。感天皇后在位7年。1150年,子夷列即位,改元绍兴(年)。绍兴初年,“籍民十八岁以上,得八万四千五百户”。此指西辽政府直属地区内能为军队和其它徭役提供十八岁以上男子的户数,并非全国人户的统计数字。即使如此,按一家五口计算,男丁户的总人数也在40万人以上,反映出当时西辽已具有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和兵源。夷列在位13年,于1163年(西辽绍兴十三年)病逝,庙号仁宗。夷列因子幼,遗诏由妹普速完称制权国,号承天太后,改元崇福()。普速完为了消除河中地区的隐患,1164年(西辽崇福元年)命西黑汗王朝恰克雷汗将葛逻禄人迁往喀什噶尔,并禁止携武器。当葛逻禄人联合起来进行反抗时,中了西喀喇汗朝的暗算,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河中地区的葛逻禄势力大为衰落,而西辽的影响和控制力量进一步上升。 1170年(崇福七年),西辽在阿姆河打败花剌子模军。此后,普速完又派自己丈夫萧朵鲁不率大军送投奔西辽的花刺子模王之兄特克什回国。1172年(崇福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特克什即花剌子模王位。西辽从而加强了对花剌子模国的控制。后来,普速完与夫弟朴古只沙里私通,出己夫驸马萧朵鲁不为东平王,后又罗织罪名杀之。驸马之父萧斡里以重兵围宫廷,用箭射死承天太后普速完和朴古只沙里。普速完在位14年。仁宗夷列次子直鲁古继位,改元天禧()。从普速完执政后期开始,西辽统治集团已日趋腐化衰败,并且兵权旁落于外姓大臣之手。直鲁古即位后,用兵频繁,国力日益衰耗。1198年(西辽天禧二十一年)西辽进军呼儿珊,与古尔王国及当地一些地方军队激战,结果惨败,死亡12000人。1204年(天槽二十七年)秋,西辽终于在安德胡伊击败古尔国王,但付出了很大代价,并为花刺子模在呼儿珊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得不偿失。1209年(天禧三十二年),高昌回鹘国王由于不堪忍受西辽派驻的少监的欺压、掠夺和凌辱,起而杀少监,归附蒙古成吉思汗,于是西辽丧失了东部附庸国。1210年(天禧三十三年),花剌子模王摩诃末率大军东进,在塔拉斯河谷击溃西辽军,俘其统帅塔阳古。后西辽又丧失了西部的河中地区。1121年(天禧三十四年)秋,西辽末主直鲁古出猎,被流亡的乃蛮王子屈出律率伏兵8000人擒获。西辽亡。屈出律篡夺西辽帝位后,表面上尊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实际上是利用原西辽的名义来稳定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两年后(1213),直鲁古悲愤死。1218年,屈出律为蒙古帝国所灭。契丹国破亡之际,契丹共同体呈现分崩离析:部分西迁、部分北徙,大部分或降或被俘成为大金国的属民,契丹族自此转入衰落、消失时期。就其去向简言之,大多数契丹人在以后200多年复杂的世事变迁和其它民族错居杂处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到女真、蒙古、汉族里面,少数融合入今维吾尔、哈萨克、土族以及成了朝鲜国的居民。从《明史》诸列传中不见籍属契丹的人物看,契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到14世纪中叶(元末明初)消失了,被同化于各民族的梗概如下。女真取代契丹统治中国北疆100余年,直至金未契丹人屡为复国起兵反金,且规模越来越大的事实表明,当时契丹人虽不聚居一个地区,但大多数契丹人还存在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共同的心理素质把各地契丹人联结在一起。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其间女真贵族采取的一些强制措施,使得一部分契丹人被女真人同化。女真贵族初对降附的契丹人,不分散其人,只是依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度编为猛安或谋克,并以“其首领而部伍其人”。可是,当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初年镇压了移刺窝斡等领导的契丹人起义后,便于1163年(大定三年)下令撤消契丹猛安谋克,将其户分散到女真猛安谋克中。自此至金亡经历了70余年,女真贵族又允许女真人“与契丹、汉人昏因以相固结”,在这长时期内一部分契丹人被女真人同化,是不言而喻的。1177年(大定十七年),金世宗将西北路契丹人迁到上京、济、利等路时对唐括安礼又明云:“伸与女直人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长久之策也”。被同化的契丹人在金亡以后,大多又成为汉人的一部分。契丹与蒙古,其先人皆属东胡,蒙古(朦骨或萌古)又曾是契丹有国时的属部,当其国破亡后,一部分契丹人成为蒙古族的成员,就如同肃慎族系的渤海、铁骊等部族融合到女真共同体一样。据有关记事分析,融合入蒙古族的契丹人,仅次于加入汉族共同体的人数。主要的有:在契丹国破时,有两批契丹人向北逃奔,一为耶律大石所率200铁骑,一为耶律敌列等挟持雅里率1000余骑北走沙岭。大石的一批上面已谈到,后又招集了一些契丹和西北部族西征中亚,在西域建立了西辽,当西辽于1218年被蒙古军灭亡后,这支契丹人部分加入了蒙古族,部分与当地的哈萨克、维吾尔等族融合。而雅里一批似亦不能排除成为蒙古成员的可能。继而北投的,是1132年(天会十年),降金的耶律余睹暗结燕云地区的契丹人谋叛金朝,事泄,女真贵族乱捕杀,“河东八馆五百户、山金司乙室王府、南北王府、四部族衙,诸契丹相温酋首率众蜂起,亡入夏国,及北奔沙漠。契丹附大金者,由此一乱,几成灰烬”。无论是亡入西夏或北投沙漠的,后来大多成了蒙古人,少数成了今青海土族的一部分,土族中有许多以契丹命名的乞塔坪、乞塔堡、乞塔城。此后,在金国统治下的契丹人多次为复国起义,当遭到女真贵族调大军围剿时,向北退却。1201年(泰和元年),耶律德寿、陁锁率领特满群牧的牧人据信州(今吉林省怀德县西北,一说在辽宁省铁岭县北)起义,有“众号数十万”,失败后余部退到草地,退至草地的契丹人无疑以后投入了蒙古。成吉思汗起兵后,东北地区的契丹人于1212年在耶律留哥领导下又爆发了反金大起义,数月后,拥众至10余万,“尽有辽东州郡”,户籍达60余万。由于领导人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留哥遂率其追随者投奔成吉思汗,旋引蒙古兵及契丹兵于1218年追喊舍所部5万余人到高丽国境,在江东城将其全部俘获,极大部分被徙于契丹故乡西楼临潢,以后在元朝统治下,大多亦成了蒙古的一部分。据《高丽史·金就砺传》,由于高丽国出兵助围江东城,蒙军统帅从俘获的5万余人中选出契丹“妇女、童男七百口”归高丽,高丽以其“分送州县择旷闲地居之,量给田土,业农为民”,后成了今朝鲜国的居民。至于在金国破后转归蒙古贵族统治的契丹人有多少成了蒙古人,从《元史》为耶律楚材等及其子孙数十人立传分析,为数一定不少。 契丹人加入汉族共同体,在契丹族末崛兴前已经存在,当时是被强迫同化,即被汉族或其它民族的统治者强迁到汉人居住区,逐渐被同化到汉人中。605年(隋大业元年)契丹寇营州,炀帝杨广命韦云起联合突厥兵破之,“尽获其男女四万口,杀其男子,以女子及畜产之半赐突厥,余皆收之以归”,即是一例。契丹崛兴以后,特别是到了契丹国破灭后,他们成为汉族的成员,一般讲是自然融合。因为在契丹消失的元代,汉人亦是被统治民族;即使在南宋与金对峙时期,两民族的融合主要亦是发生在女真贵族统治区内。金元时期融合入汉族的契丹人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契丹人在反抗女真贵族压迫起义失败后,除了北逃漠北外,就是投奔不在女真统治下的汉人居住区。如移刺窝斡反金余部,成为金朝“边患”,无疑后来融合到汉人中。最多的是第二种情况,即被女真和蒙古贵族调往中原驻守和参加南征的契丹人。长期生活在汉人居住区,原有的民族特色逐渐消失,成了汉人的一部分。如女真贵族在灭北宋后,将大批契丹人与女真人迁到中原地区屯田镇守,“自燕山之南,淮、陇之北,皆有之,多至六万人,皆筑垒于村落间”。6万人中虽主要是女真人,但不少契丹人也随之“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今山西省介休县和河北省的一些县里,就有圪塔村、耶律各庄等名称的村屯。金亡后,蒙古人将其看作汉人,表明已与汉人融合。蒙古人在灭金和西夏后大举南征,归附蒙古的契丹人大多随往,象耶律买住及其孙忙古带,石抹按只及其子不老等,均曾率军征四川、云南等地,,今云南省保山地区的施甸、保山、龙陵等县蒋姓人,故老相传他们来自耶律氏。第三种情是一批仰慕汉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契丹官僚及知识阶层,他们在金元时期大多成了汉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1134年初,应东黑汗王朝汗伊卜拉欣之请,西进七河流域都城八剌沙衮,以助其抵御葛逻禄和康里的侵扰。耶律大石将伊卜拉欣降封为伊利克一伊·土库曼(土库曼王),以喀什噶尔与和阗一带留给东黑汗王朝,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附庸国,而攫取八剌沙衮地区为己有。八剌沙衮位于楚河谷地,左山右川,平地广袤,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农桑发达,瓜果繁多,盛产葡萄美酒。耶律大石得此“善地”,即奠都于此,并改地名为虎思斡耳朵。又改年号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1134年)。是年三月,作为西辽皇帝的耶律大石,为了实现“以光中兴”,恢复辽朝大业的夙愿,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为兵马都元帅,率领7万骑兵东征。东行万余里无所得,牛马大多死亡,不得不勒兵西回。耶律大石叹云:“皇天弗顺,数也”。东征未果,耶律大石又继续西征。1137年(西辽康国四年),进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同年五六月间,大败西黑汗王朝军于苦盏。当时,西黑汗王朝是塞尔柱突厥帝国的附庸。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为了保护西黑汗王朝,于1141年(康国八年)七月,亲率忽儿珊、吉慈尼、祃咱答儿、西吉斯坦和古尔王国等联军十万人,北渡阿姆河来拒。耶律大石则带领契丹人、突厥(包括葛逻禄)人和汉人组成的西辽部队,进军撒马尔罕。1141年九月九日,两军在撒马尔罕北面的卡特万草原相遇,相距二里许。耶律大石对将士们说:“彼军虽多而无谋,攻之,则首尾不救,我师必胜。”即遣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等率2500名骑兵攻其右翼,枢密副使萧刺阿不等率2500骑攻其左翼,自将众军从中突击,三军俱进。桑贾尔的联军大败,横尸数十里。桑贾尔的妻子和左右两翼指挥官均被俘,自己仅以身免。卡特万会战是中亚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使塞尔柱突厥的势力从此退出阿姆河以北地区,并使西黑汗王朝成为西辽的附庸,耶律大石封原国王之弟为桃花石汗(中国汗)继续统治西喀喇汗朝,而留一名沙黑纳监督其国。 西辽又出兵花刺子模,迫使该国归附,并年纳价值3万金第纳尔的贡品。耶律大石将西黑汗王朝的都城寻思干(撒马尔罕)改名为河中府,驻军90日。又西至起儿漫。班师回虎思斡耳朵。1143年(康国十年),耶律大石病逝,享年49岁,在位20年,庙号德宗,他生处中国北部契丹族政权辽朝灭亡之际,毅然挥师西进,重建西辽于中国西部新疆及其迄西的中亚广大地区,使祖国**契丹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及灿烂文化传统发扬于西部,厥功甚伟。后来,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称赞之为:“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契丹帝国-耶律大石西征和西辽的建立1124年(辽保大四年)七月,耶律大石率部200骑,从夹山夜逃,北行三日,过黑水,至白达达详稳床古儿管辖区。床古儿献给大石马400匹、骆驼20峰和许多羊只。耶律大石继向西北行,到达可敦城。可敦城是辽朝的西北重镇,位于今蒙古国土拉河畔,是辽朝西北路招讨司及镇州的治所,驻有诸部族骑兵2万余人,附近牧放着辽御马数十万匹,并拥有丰富的军备资源。耶律大石在这里得以大为扩充他的军事实力。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召集成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刺、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糺而毕等18部的首领开会,要求大家灭金复辽。因得诸部支持,征集精兵万余,并“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松漠以北旧马,皆为大石林牙所有”。至此,耶律大石的政权初具规模,并组建了一支强劲的骑兵部队,打下了西征的基础。 1130年(金天会八年),因金朝派遣耶律余睹、石家奴、拔离速等北伐耶律大石,大石于是年二月二十二日(甲午),以青牛白马祭天地、祖宗,整旅西征。耶律大石先遣使送信给高昌(西州)回鹘王毕勒哥,要求假道西行。当大石到达后,回鹘王欢迎,大宴三日。大石临行,回鹘王赠马600匹、骆驼100峰、羊3000只,并表示愿送质子为附庸。耶律大石离开高昌回鹘北廷后,北进辖戛斯(今柯尔克孜)族所控制的地区。受阻转入叶密立(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筑一城。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得到附近操突厥语诸部族的支持,时统辖的居民已达40000户。1132年二月五日,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称帝,建年号“延庆”(汉文),上汉语尊号“天佑皇帝”。又根据当地人民的习惯叫法,称菊儿汗(亦作葛儿罕,即“大汗”)。迫谥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册立元妃萧氏为昭德皇后。哈剌契丹国正式建立,史称“西辽”或“西契丹”,“后契丹”。哈剌契丹,亦作“合剌乞答”;哈剌,契丹语,黑之意,即“黑契丹”,既是国名,亦是族名。耶律大石称帝以后,向四方拓展。首先南下,将高昌回鹘收为附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契丹贵族的愚庸腐朽,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就在国力还较殷富的兴宗时,已出现“比年以来,群黎凋弊”。道宗时,在上京、南京地区“许良人自鬻”求活路。到了天祚时,辽河以西的乾、显、宜、锦、兴中等州路,竟出现“民削榆皮食之,既而人相食”。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各族人民,当阿骨打未起兵前,已有“李弘以左道聚众为乱”;阿骨打起兵后,纷纷揭竿而起:东有前述的渤海高永昌自立称帝,和先后继踵的“东路诸州盗贼蜂起”,铁骊、兀惹等叛入女真;内地的春州2000余渤海户继古欲后而反,安生儿和张高儿等拥众20余万攻城略地,张撒八诱中京射粮军“潜号”;南有董庞儿聚众万余树起义旗;北和西边的乌古、敌烈、阻卜等,或叛归女真,或执契丹地方官以叛。另一方面,契丹贵族集团,自兴宗朝开始,以皇族与后族为中心的派系争权夺利,互相残杀愈演愈烈,以致到国家危亡之机,自树旗号,各奔东西,从而加速了辽朝的灭亡。前面谈及,兴宗初即位是母后肖氏听政,她逼杀齐天皇后后,更专横跋扈,滥杀无辜,不仅“诸舅满朝,权势的奕”,连“后家奴隶咸无劳绩,皆授防、团、节度使,至于出入宫掖,诋幔朝臣,卖官鬻爵,残毒番汉”。她又秘密筹划废兴宗,“立少子重元”。兴宗“惧内难”,将她幽而废之,旋捕获诸舅,或杀或徙,并诛其党羽。为后族推崇的重元,因告密得兴宗器重,“许以千秋万岁后传位”,由是“骄纵不法”。兴宗死,位传于子(道宗),尽管道宗尊重元为皇太叔,拜天下兵马大元帅,但重元权欲熏心,在于涅鲁古及一些后族和部落首领的鼓动下,结党400余人,于1063年(辽清宁九年)“诱胁弩手军犯行宫”。失败后,重元自杀,逆党多被捕。耶律乙辛因平乱有功,擢为南(一作北)院枢密使,威权倾动一时。据《焚椒录》,“惟后家不肯相下,乙辛每为怏怏”。为了排除异己,乙辛设计制造了诬陷宣懿皇后案。宣懿死,皇太子顺宗发誓不杀乙辛,“不为人子”,于是乙辛又制造陷害太子案。两案受牵连者或被诛杀,或被黜陟,后族势力受到严重打击。然而利令智昏的乙辛辈,又想通过立和鲁斡之子耶律淳为皇储,完全握控朝廷大权,于是在道宗出猎时,“奏留皇孙”,企图达到废嫡立庶的目的。在肖兀纳进谏后,道宗始疑乙辛有奸;继又发觉狩猎中扈从官属多随乙辛,遂“恶之”。乙辛后谋“奔宋”被杀。道宗死,孙天祚即位。天祚为宣懿孙、顺宗子,过去党护宣懿后和顺宗的人物又逐渐被起用,大权落到后族一派手里。女真兵起,辽军接连败溃,先后又出现古欲反叛和铁骊、兀惹叛归女真,皇族势力视夺权时机已到,故又有耶律章奴谋立耶律淳之变。失败后被擒杀的贵族达200余人。后族肖奉先恐妹元妃所生子秦王不得继立,又制造诬陷大将耶律余靓(一作睹)等谋立晋王案,使文妃、晋王等或被杀,或被“赐死”,余靓率部叛投女真。到了天祚西逃夹山,皇族势力的奚王回离保与耶律大石等再度在南京立耶律淳,称夭锡皇帝,并降天祚帝为湘阴王。不久淳死,妻德妃称制。当金兵南进居庸关,回离保居箭可山自立,不久为耶律阿古只等所杀;而德妃和大石等奔投天祚,天祚怒斩德妃,责大石。大石见不被容,遂杀肖乙薛等,自立为王,率军北行,后西迁。与此同时,又有耶律敌烈等劫天祚次子雅里北走,立之为主。旋雅里致疾身亡,术烈继立,次月为众所杀卢。。契丹贵族集团你争我夺,使天祚帝成了孤家寡人,终在1125年(辽保大五年)二月,在应州新城(今山西省应县)东30公里被金兵追获,辽朝遂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契丹帝国-辽国灭亡与哈喇契丹一、契丹贵族的腐败与辽朝灭亡契丹贵族曾以铁骑征室韦,灭渤海,长驱中原,降服漠北诸部,开疆“幅员万里”;后又臣西夏、高丽,迫使北宋为兄弟国。可是在200年后的1114年,当属部生女真阿骨打以2500兵起事,却连败其数十万大军,并于1125年将契丹国灭亡了。其原因,主要不在女真族的崛兴,而是以契丹朝廷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腐败。辽圣宗以后的兴宗、道宗、天祚三朝,契丹贵族的腐败一朝甚于一朝。腐败最集中表现在,崇佛耽乐,不惜国力民赀,造成国势衰弱,民不聊生;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恤社稷安危,争权夺利,互相残杀,造成统治集团猜忌倾轧,分崩离析。 契丹国中叶以后的君主,不以勤政取信于民,却把有限的货财肆意挥霍,境内遍造寺观,企图通过崇佛迷信活动来麻痹人民,维持其统治。兴宗初即位。由母肖太后执政。她“淫威肆行,刑政弛紊”。兴宗亲政后,先“召僧论佛法”,继以铸银佛像于开泰寺,又以城邑与其弟重元赌博连输几座。道宗当政,不仅出现一日祝发为僧尼者3000余人、“饭僧尼三十六万”,而且授园释、法钧二僧皆守司空,并请僧“设坛于内殿”。1059年(辽清宁五年),又令修大吴天寺,费18万贯,后重修造塔又费10余万贯,总计在33万贯上下。1067年,朝廷下旨征户部欠款,全国才44万,可见耗费之巨。。道宗晚年昏愚至极,用人不能自择,竟令各掷骰子,“以采胜者官之”。降至天祚,其昏庸更超过祖辈。初登位,即“放戒于内庭”,寄佛保佑。在位期间,嬖幸用事,委任非人,而自己又不省政事,好畋猎,沈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当阿骨打进攻宁江州,仍在庆州射鹿,闻之竟“不介意”。至1121年(保大元年)女真兵攻克上京,年年丢城失地,而他仍狩猎如常。特别在出现贵族耶律章奴之变、金兵已取辽东京地、境内人民纷纷起义的1117年(辽天庆七年),竟七月猎秋山,八月猎狘斯那里山,9月猎辋子山,不恤国政达于极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欧洲人认为契丹(震旦)就是中国,因为辽帝国向西的影响力,直抵天山,跟西方各国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真正由汉民族建立,居于中国本部的宋帝国,西境阻于回纥部落,反而跟西方隔绝。不过宋帝国始终把辽帝国看作跟匈奴、突厥一样,认为他们是夷狄蛮族。事实上辽帝国文化程度虽然远较匈奴、突厥为高,但比汉民族要低得多。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曾命他的大臣制造契丹文字,不过经济状况如果不能达到某种程度,文字的需要便不急迫。而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汉文比契丹文占有优势。同时,这个由部落进化成为国家的民族,也并不真正的了解进步的意义,所以辽帝国宫廷中,一向严禁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把一个人的脑筋弄得太复杂。皇子贵族如果想求得知识,就得冒着“私自读书”罪名的危险。所以他们的文化发展很慢,最显明的例子是,人民只有名而没有姓。只两大部落有姓,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耶律”是自己所定,“萧”是中国人代他们起的。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时代初民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辽帝国凭空得到中国的燕云十六州,增加大量财富和国力,但也严重地伤害了中国的自尊。而且长城险要已失,黄河以北像敞开着大门的广大庭院,再没有阻止外人闯进来的重要屏障,自然使中国不能安枕。所以燕云地区,始终成为两国冲突的导火线。本世纪(十)五十年代,后周皇帝郭荣曾用兵夺回两州——莫州和瀛州,但仍有十四州在辽帝国手中,以致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十一)初的二十年之间,宋辽两国,发生四次重要战争。第一次,九七九年,宋帝国第二任皇帝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在消灭后汉帝国,中国本土统一完成后,他兴奋地打算一举收复失土。但辽帝国不同于枯萎的后汉帝国,而中国将士们大战之余,已疲惫不堪,原来满怀希望征服后汉之后得到休息和赏赐的,现在全部落空,还要徒步六百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庞大的强敌。他们对此强烈反对,但赵光义拒绝采纳任何反对意见,他坚信“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格言。一个月后,大军抵达幽都府(即幽州,北京),攻城。辽帝国大将耶律体哥反击,在城东高梁河会战,宋帝国愤怒的士兵乘酣战时叛变,攻击赵光义,于是全军崩溃。赵光义腿部受伤,狼狈逃回球州(河北涿州),追兵赶到,赵光义已不能骑马,只好爬上驴车奔驰,才算逃脱,留下一万余具士兵的尸体。第二次,明年(九八)),辽帝国为了报复北宋帝国的无端攻击,耶律休哥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宋军大败,辽军追到莫州(河北任丘)才撤退。赵光义下令亲征,走到大名(河北大名),距莫州直线还有二百八十公里,却不敢再进,潦草结束。第三次,九八六年,赵光义经过六年的准备后,向辽帝国发动总攻。东路由征服南唐帝国名将曹彬率领,出琢州(河北涿州);西路由征服南汉帝国名将潘美率领,出雁门(山西代县)但两位都是对内有余、对外不足的“窝里凶”人物。东路军在歧沟关(河北高碑店西北)被辽兵团迎头痛击,像山崩一样溃散;西路军在飞狐口(河北涞源)也失败,大将杨继业正在前方节节胜利,听到消息,即行护送归附的汉人,向内地撤退。杨继业是这次战役中唯一的胜利者,潘美答应他在陈家谷(山西朔州南阳方口)留下重兵接应,杨继业一路血战,勉强抵达,却远远发现谷口无一兵一卒,他知道被他的统帅所出卖,不禁放声大哭,结果全军覆没。杨继业是中国抵抗北方蛮族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骁勇和被出卖后的壮烈殉国,使他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祖父型英雄。很多作品都在描述他和他的妻子佘太君,以及他的诸子诸女,即“杨家将”一门,在跟辽帝国无数战役中,所表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第四次,下世纪(十一)第一年(一○○○),辽帝国进攻瀛州(河北河间),击败宋军,生擒大将康保育,深入齐州(山东济南)、淄州(山东淄博),大掠而归。宋帝国大将范廷召一直在尾随,不敢进击,等到辽兵团退出边界,他才上奏章说是他把敌人赶走的。新即位的皇帝赵恒(赵光义的儿子,赵光义终于死于腿伤),十分高兴,还作了一首《喜捷诗》 ,搞得群臣们不得不一窝蜂表示庆贺。——范廷召告捷,赵恒喜捷,这个新兴的宋政府,很快地就习惯于上下互相欺骗。从这些战役可以看出,宋帝国根本不是辽帝国的对手,所以每战必败。但辽帝国也没有强大到能够消灭宋帝国的程度,两国遂形成紧张的对抗,只不过宋帝国承当的要沉重而危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辽太祖-简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即辽太祖。辽王朝创立者。契丹族。耶律氏。汉名为亿, 唐咸通十三年(872)生,辽天显(926)卒,终年55岁。是德祖皇帝撒刺的长子。母为宣简皇后萧氏。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控制邻近的女真等族。向汉族学习,促进契丹封建化的过程。 称帝当年(907),征黑车子室韦,降其八部。五年(911),取奚、等地。继而南下中原,神册元年(916),攻蔚、新、武、妫、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尽有其地。四年(919),降乌古部。天赞三年(924),酉征吐浑、党项、阻卜等部,远逾流沙,拔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南),尽取诸部。天显元年(926),东灭渤海,改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之。是年七月,自渤海班师,途中卒于扶余府(今吉林四平西)。谥升天皇帝(一作大圣皇帝),庙号太祖,翌年(927),葬祖陵(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进谥大圣大明天皇帝。兴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加谥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前辈是契丹迭剌部的酋长和军事首领,为耶律撒剌的的长子,母萧岩只斤。他本人于901年被立为军事首领,后不久酋长。他以武力征服契丹附近的地区,掠虏了许多汉人和其他人。907年他被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连任九年。任用汉人,采纳他们的建议,决定要将这种三年一次的选举制度改为世袭的制度。对此不满的部落首领的反抗(诸弟之乱),他伏杀了他的敌人,统一了契丹的各个部落。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后来被改为辽),建年号为神册。此外他还令人建立自己的契丹文。耶律阿保机建国后继续进攻其周围的民族或政权,渤海国、室韦和奚分别被他消灭。耶律阿保机将其母亲、祖母、曾祖母、高祖母家族的姓氏拔里氏、乙室氏赐姓萧氏。相传是因为他本人羡慕萧何辅助刘邦的典故。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名述律平,其子耶律德光即位后,亦将述律氏赐姓萧氏。故萧氏有辽朝后族之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太祖 耶律阿保机
(916-926崛起北魏时,始见契丹族名。原分八部,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首领摩会率其部落背突厥附唐。此时,契丹已形成部落联盟,君长出自大贺氏。648年,契丹诸部皆请内属,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封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又置羁縻州十,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契丹有别部酋领孙敖曹,621年(唐武德四年)附唐。其曾孙万荣,武周垂拱(685~688)中为归诚州刺史,万岁通天(696~697)中,与其妹婿松漠都督李尽忠(窟哥之后)并为唐营州都督赵文翙所侵侮,遂举兵杀文翙,据营州反,进攻河北地区,屡败唐军。武则天征发大兵讨之,借奚及突厥之助,始得平定。事后,契丹附于后突厥。715年(唐开元三年),其首领李失活来附,唐廷复置松漠都督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玄宗又以甥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妻之。其后,契丹首领可突干再次叛唐,唐为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重用胡人安禄山,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唐至德(756~758)年间,契丹与唐保持朝贡贸易关系,但亦受崛起于漠北的回鹘控制。9世纪中叶回鹘破亡,契丹又归顺唐,唐赐以"奉国契丹之印"。而8世纪中叶后,唐朝由盛转衰,无力顾及对边疆民族的管理。到了9世纪末10世纪初,唐终于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了。当时盘踞燕州一带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更为暴虐,所到之处“无少长皆屠之,清水为之不流”。刘仁恭穷兵黩武,规定男15岁以上,70岁以下,皆得自备兵粮从军,“闾里为之一空”,使“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而契丹西北面的两个强邻突厥、回纥,早已分别在8世纪中叶和9世纪中叶衰落。在契丹社会内部,如前所述,由于生产的发展,阶级分化也伴随着愈趋激烈,国家机制的一些因素已因时萌生。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均表明,10世纪前后的契丹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时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把契丹社会推向更高发展阶段。然而,当时作为联盟盟主的痕德堇可汗却“不任事”,在与刘守光父子争夺中,其子被俘,在“纳马五千以赎之”遭拒绝后,只好“乞盟纳赂以求之”,从此不敢南进。痕德堇对刘氏每岁秋霜落后烧其牧地草场,牲畜多饥死的暴行,反而“以良马赂仁恭求市牧地”。按契丹俗,为盟主者必须有“德行功业”,否则应由他人替代。智勇善射的耶律阿保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登上了契丹诸部盟主的舞台。朱温建立后梁帝国同时的年代,中国即行四分五裂。北方有晋王国(后唐帝国前身);西方有歧王国、前蜀帝国;南方有南吴王国(南吴帝国前身)、吴越王国、南楚王国、闽王国(闽帝国身前)——八个短命政权并立。八个短命政权中的晋王国,理论上它仍是已灭亡了的唐王朝的领土。李克用以唐王朝所封的爵位晋王和所任命的“河东战区节度使”身份,起兵讨伐叛逆朱温。九○八年,李克用逝世,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另外,设置于幽州(北京)的卢龙战区,节度使刘守光于九一一年宣布独立,建桀燕帝国。后梁建立帝国第十年,九一六年,居于长城之北、匈奴汗国故地的契丹部落,也建立帝国。契丹是东胡民族的一支,在第七第八世纪时,中国唐政府曾封它的酋长为松漠都督。它内部共有八个大部落,大部落酋长称为“大人”。由此八位大人互推一位首领,负责处理有关部落间的大事,任期三年。本世纪(十)初叶,当选首领的耶律阿保机用盛大宴会招待其他七位大人,伏兵把他们杀掉,使八大部落合并为一。他不采用北方游牧民族所习惯的“可汗”称谓,而采用皇帝称谓,称他的帝国为契丹帝国,不久再改称辽帝国,定都西楼城(内蒙古巴林左旗。后西楼城已改称临潢)。北方游牧民族有固定的首都,由辽帝国开始。说明他们的经济社会已进入渔猎和农业。自从七世纪唐朝击溃东突厥汗国后,二百余年来,北疆一直保持某种程度的和平。现在,庞大的辽帝国崛起,塞北其他民族各部落在契丹兵团铁蹄下,归于统一,中国同时也恢复了北疆的传统性的沉重外患。辽帝国于二十年代九二六年,向东征服位于松花江流域、比它文化水准要高得多的渤海王国,向西又陆续拓展到阴山以西,影响力直到天山(新疆)。它的北界到黑龙江,南界则隔着长城,跟小分裂时代凌乱而又混战不息的中国为邻。中国本土混战,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它的首都临潢,被称为上京,汉人几乎占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他地区也都有专居住汉人的街市城堡,一律称为“汉城”,越向南这种汉城越多,带给契丹人工农业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级的国家管理技术。契丹人所以能超越突厥、回鹘,建立起来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几乎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作智慧之源,对汉人有特别的保护——主要的是严厉防止汉人逃回中国。这种对汉人重视的政策,从下表所列它的政府组织上,可以看出:辽帝国政府是双轨的,这是最奇异之处,但它完全为迁就中华人而设。一为“北面政府”,治理故疆,内部再分南北,原则上北府北院治理契丹人,北府南院治理汉人。一为“南面政府”,治理以汉人为主的新占领的中国土地(如燕云十六州),完全效法中国政府结构,以便汉人适应。本文内容于 10/1/:21 AM 被明珠济南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94412 工分:616941
/ 排名:511
左箭头-小图标
契丹国-崛起与灭亡契丹国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它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1125年,辽为金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4条记录]&分页:
&对草原帝国—--(辽)“契丹”[组图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部战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