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最根本的基础是产品 谁说的

《现代企业管理(第二版)》参考答案(安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企业管理(第二版)》参考答案(安维)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房源产品始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房源产品始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日来源:中国建设报责任编辑:sm_loupan无论何时何地,产品始终都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所有企业最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那么该如何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呢?简单来说,无非有两个途径:一是产品创新,二是产品线开发。(一)产品创新这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创新型产品形态可谓层出不穷。可以说,产品创新已成为诸多品牌房企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共同选择。无数案例和事实证明,创新也是提高产品溢价的最有效途径。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严格意义上说,创新应是领先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独创立新。但除非企业有高度敏锐的市场把控力和快速高效的研发创新力,要真正做到独创立新其实是很难的。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设计部门,还没有分立产品研发部门,而且所谓的创新只能算是设计优化,难以称得上独创立新。房地产产品创新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单一产品的创新与升级。例如户型创新、外立面创新、边界景观创新等,主要侧重于针对既有项目或现有产品的设计优化、微创新和升级。二是产品线创新,即研发一个新的产品线。例如,万达的新一代产品“万达城”,绿地的超高层“绿地中心系”,泰禾的“院子系”,等等。单一项目或产品的创新是竞争所需。善于做创新转化的企业,会适时地将单一项目的创新进一步固化、转化为产品线创新,并有适宜的创新和转化机制。我想倡导的房企产品创新机制是,公司本部设立两个部门:产品研发部门和设计管理部门。前者主责研发创新,公司在本级预算中单列“研发费”科目(每年按营收的一定比例预算出研发费用),并予以资金保障。产品研发部门的核心职能是,日常积累一批研发创新成果,供设计管理部门试点或推广应用。设计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是项目的设计管理。另外,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具体来说,在产业链战略上,可以考虑成立企业研究院或设计院,或参股、收购一家设计公司。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没有形成这种机制和战略安排。通常的做法是,获取一个项目后,先进行项目定位和策划,再委托设计单位做方案和施工图。其间,要召开多次讨论会、评审会,从拿地到开工,短则6个月,长则一年以上。而这一过程,万科、恒大、龙湖等一线标杆企业通常仅需三四个月,到第八九个月时,就开盘销售了,而一般企业可能还没开工。切不可小视这相差几个月的时间。假设项目获取费用是10 亿元,按10% 的行业平均负债息率计算,每天的资金成本就是27 万元,100 天就是2700 多万元。在所谓讨论优化、创新或追求完美的过程中,相当于2700 万元的资金成本就悄然增加了。现实中,房企设计部门大都陷于技术问题,而缺乏大成本意识;过于注重设计成本控制,而轻视了资金成本控制。其实,影响房企成本和利润两大因素是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而不是设计费用和工程费用。事实证明,设计费用、工程费用、营销费用等已无压缩的余地了。如果过度控制,甚至可能得不偿失。以设计费用为例,假设压缩200 万元的设计费,如果修改一稿的时间是15 天,仅增加的资金成本可能就远远高于200 万元。建议房企尽快转变成本控制重点,通过模式先导(产品模式)获得低价土地,通过快速周转降低资金成本。更为遗憾的是,所谓的创新成果不知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可,或者创新成果可能在其他企业早已成熟并广泛应用,只是企业不知道。总之,创新演变为创伤的例子不胜枚举。大量实践证明,创新与标准化不是矛盾体,而是结合体。优秀的企业都是能正确处理好创新和标准化关系的企业,无论是苹果、波音,还是万科、万达。如果企业致力于产品创新,首先要设定创新目标,其次要有创新保障。产品创新需要四个保障:1. 战略保障:将产品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产业链战略上,考虑是否成立企业研究院或设计院,或参股、收购设计公司,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策略、推进计划。2. 机制保障:考虑是否分立产品研发部和设计管理部。如果分立,一定要明确两者的横向工作接口关系和权责边界关系。3. 人员保障:构建一支高效的研发创新团队。4. 制度保障:包括《产品研发创新管理办法》、《创新成果测评及绩效管理细则》等。(二)产品线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第二个途径是产品线开发。大量事实证明,产品线开发可从根本上降低项目成本和费用,提高开发效率和投资收益。要实现产品线开发,就要进行产品线创新研究。单一项目的创新也好,产品线创新也罢,创新不是目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才是目的,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才是最终目的。将创新产品转化为可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的标准化产品线,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一大战略问题。鉴于绝大多数企业研发创新力量不足,加之“蓝海”市场已经不多,建议中小企业在“产品聚焦”的前提下,针对优势产品主要做些微创新和产品线创新,而第一、第二梯级的企业则应着力于现有产品标准的持续优化完善和升级。无论什么规模的企业,大量事实证明:拿地后再进行研究创新,时间成本确实太大;日常不断进行产品微创新,才是产品创新的一条重要道路。相关资讯小编推荐楼盘知道 热门关键词: 12345678910意向区域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沙县大田县尤溪县泰宁县明溪县宁化县建宁县将乐县清流县其他区域其他价格价格待定<input name="group[price]" type="radio" value="以下<input name="group[price]" type="radio" value="-8000<input name="group[price]" type="radio" value="-10000<input name="group[price]" type="radio" value="-100000我已阅读并同意& 周边城市: 最新楼盘: 热门城市二手房: 热门城市新房: 热门城市房价:书友最值得收藏的网络小说书库...手机企业能否走过10年 不仅仅依靠这几点 - 便携/移动产品 - 电子工程世界网
手机企业能否走过10年 不仅仅依靠这几点
19:16:11来源: 自太平洋电脑网 关键字:&&
& &&本文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近日,一则广州老字号陈添记即将结业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作为经营超过30年的老字号,突然的结业不禁让人感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更新换代,找一家 老字号越来越难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手机行业,前十年的&老字号&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等经典品牌在现时不是被收购就是在艰难营业,其他能走超过10 年的手机企业也少之又少。2016年已经到来,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走过一个又一个十年呢?下面分享一下小编的见解。
  手机品牌想要长久发展,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是产品本身。好的手机产品自然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首先,手机产品要在质量上过硬,功能上跟得上潮流,换句话说就是产品迭代保质保量,跟得上时代。这是对智能手机最基本的要求,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 要考虑好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部元件切勿因成本限制而过分缩水,结构上更要合理,避免一些&门&,&信号门&等品牌形象影响极大的事件发生。
Nokia1110 经久耐用
  此外,在功能上要赶得上潮流,就是说要紧跟市场需求,改善手机产品。例如这两年指纹识别的大热,加上信息安全,正是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所需要 的。此外,还有全金属机身/双面玻璃设计,快速设计,甚至即将普及的压感屏幕等等,这些都是手机在市场中竞争的有力筹码,厂商在设计/生产手机时需及 时跟进之外,还应考虑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免得规划好了产品线,投产的时候却发现配置已经落后了。
  其次,在硬件功能配置同质化的情况下,手机产品需要在上多下功夫:厂商对于手机产品的目标人群定位要清晰,为用户带来出色的基础体验,例如喜欢 拍照的,就在相机部分加入更丰富的拍照模式,模式可让用户自行添加/删除,再像某些手机拥有儿童模式,访客模式等等,在特定场合非常管用。软件上丰富的体 验还可以让品牌的口碑更好,知名度更高。(例如不少手机配置不高,但体验好,消费者也会买单,同样会推荐身边的人去购买)
  从用户的体验端思考,一点一滴地打磨产品,从而为用户带来切身的利益,注重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形成手机品牌用户体验特色,从而不断加深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总的说来,用户体验是打造产品,甚至是手机品牌的关键。
  最后,作为科技类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随着成产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手机集成度越来越高,很多原件已经模块化生产,很多手机厂商只考虑如何组合优化,而不去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最终导致某个模块出问题或者产能跟不上时,整个产品线受到影响。
自主架构的
  此外,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是手机产品高利润的保障,例如索尼的相机、三星的屏幕、的CDMA等等,他们在某些领域有自给自足, 即使不生产手机,也能通过出售核心技术产品或者对外收取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去换取资金,昔日东山再起制造手机也不是问题。
  核心技术是关键,但随着做手机门槛的降低,想通过一款产品快快捞一笔钱就走的小厂商也越来越多,手机市场如此浮躁,谁又能静下心来专研技术呢?资金问题是小事,人心问题才是大事。但小编只想说,核心技术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关注相关政策
  当然,作为刚刚起步的手机品牌,即使产品十分出色,想要和大厂商硬拼市场未免有点不自量力。尤其作为国产厂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关注相关政策,通过拓展市场来提高品牌知名度。
  例如,从去年开始工信部逐渐开放了虚拟运营商业务并发放相关牌照,虽然虚拟运营商的业务一年来的发展并不算好,但一些民营企业、互联网公司的介入总算在 改变着行业的格局。手机资费作为手机产品的长久附带消费,一直是用户的痛点之一,所以手机企业也可以考虑自主成立虚拟运营商或者与第三方运营商进行合作, 进行一定的业务捆绑活动,实现双赢。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市场趋于饱和,市场空间有潜力增大的区域从城市转至城乡结合部或者农村。因此,手机企业需要放低姿态,积极参与各种家电下乡政策,可以多推出一些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从而获得一定的政府补贴和增大出货量,更加有利于增加用户基数。
  营销渠道
  如今手机市场的营销渠道主要就是三种:线上和线下以及运营商渠道。线上主要集中了各类互联网品牌,优点是突破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面向所有网络用户,范 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而且线上销售手机价格往往会比线下低,优惠活动也更加给力。产品线下是以传统手机品牌为主,优点在于真实的用户体验,和真实 场景的人性化服务。对于用户来说,线上优势在于价格,线下在于真实体验和售后便利。而运营商渠道则通过推出一些定制机去捆绑手机套餐,让用户享受各种&低 价购机&&0元购机&活动,但近年来仿佛用户都不怎么愿意去运营商网点购买这类手机了。
<iframe allowtrpary="true" frameborder="0" height="300px" ce="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name="clickTAG=http%3A%2F%.cn%2Fmfp%2Fclick%3F%3D3%26t%3DMjAxNi0wMS0wNiAxOToxNjoyNQkzNi40NC4xNDEuMjE3CTExNy4yMi4xNzguOTFfMTQxNjAxMzAwNC4zMTg1NglodHRwOi8vdGVjaC5zaW5hLmNvbS5jbi9tb2JpbGUvbi9uLzIwMTYtMDEtMDEvZG9jLWlmeG5lZXB0MzUwMTA0OS5zaHRtbAlQRFBTMDAwMDAwMDU2MDU0CTdkYTA4OThhLTUwNmItNGZlMy1hNGU5LWZkMzMwODI4NDc3YQk5NTk1Rjk4MzFGMTgJOTU5NUY5ODMxRjE4CV92X3pvbmU6MzIzMDAwLDMyMzAwMXx1c2VyX2dlbmRlcjo1MDF8dl96b25lOjMyMzAwMCwzMjMwMDF8dXNlcl90YWc6MjA5NTEsMjA5NTIsMjA5NTMsMjA5NTQsMjA5NTUsMjA5NTYsMjA5NTcsMjA5NTgsMjA5NTksMjEyNzAsMjEyNzEsMjEyNzIsMjEyNzMsMjEyNzQsMjEyNzV8bW9iaWxlX2JyYW5kOjEyMDl8bW9iaWxlX2Jyb3dzZXI6ODA1fHZfaXNwOjEzMDB8d2FwX29zOjcwM3x1c2VyX2FnZTo2MDR8cG9zOlBEUFMwMDAwMDAwNTYwNTR8dmVyc2lvbjp3ZWlibzoxLjAJLQkzMjMwMDB8MzIzMDAxCTM1Q0VFNTg2MEFGMglMWTE1MTIwOTY1CVBEUFMwMDAwMDAwNTYwNTQJMzVDRUU1ODYwQUYyX3BvcnRhbAlBRQk1MTkyNTkwMzA5CTIJLQktCS0JLQktCS0JLQktCTEJMTQJc3RyYXRlZ3lfdGhldGEJMAk2CS0%253D&viewTAG=http%3A%2F%.cn%2Fmfp%2Fview%3Ftype%3D3%26t%3DMjAxNi0wMS0wNiAxOToxNjoyNQkzNi40NC4xNDEuMjE3CTExNy4yMi4xNzguOTFfMTQxNjAxMzAwNC4zMTg1NglodHRwOi8vdGVjaC5zaW5hLmNvbS5jbi9tb2JpbGUvbi9uLzIwMTYtMDEtMDEvZG9jLWlmeG5lZXB0MzUwMTA0OS5zaHRtbAlQRFBTMDAwMDAwMDU2MDU0CTdkYTA4OThhLTUwNmItNGZlMy1hNGU5LWZkMzMwODI4NDc3YQk5NTk1Rjk4MzFGMTgJOTU5NUY5ODMxRjE4CV92X3pvbmU6MzIzMDAwLDMyMzAwMXx1c2VyX2dlbmRlcjo1MDF8dl96b25lOjMyMzAwMCwzMjMwMDF8dXNlcl90YWc6MjA5NTEsMjA5NTIsMjA5NTMsMjA5NTQsMjA5NTUsMjA5NTYsMjA5NTcsMjA5NTgsMjA5NTksMjEyNzAsMjEyNzEsMjEyNzIsMjEyNzMsMjEyNzQsMjEyNzV8bW9iaWxlX2JyYW5kOjEyMDl8bW9iaWxlX2Jyb3dzZXI6ODA1fHZfaXNwOjEzMDB8d2FwX29zOjcwM3x1c2VyX2FnZTo2MDR8cG9zOlBEUFMwMDAwMDAwNTYwNTR8dmVyc2lvbjp3ZWlibzoxLjAJLQkzMjMwMDB8MzIzMDAxCTM1Q0VFNTg2MEFGMglMWTE1MTIwOTY1CVBEUFMwMDAwMDAwNTYwNTQJMzVDRUU1ODYwQUYyX3BvcnRhbAlBRQk1MTkyNTkwMzA5CTIJLQktCS0JLQktCS0JLQktCTEJMTQJc3RyYXRlZ3lfdGhldGEJMAk2CS0%253D%26userid%3D117.22.178.91_.31856%26viewlog%3Dfa" scrolling="no" src="/exsites?_type=2&ad_ids=363:5&location_info=0&callback=getjjsku_callback" vspace="0" width="200px">
  然而,不少手机企业两种渠道都不会放过,线上渠道大力宣传,赢得关注度,线下市场开设体验店,让用户去了解真实的产品从而赢得产品口碑。不过,想要同时 做好这两点并不容易,线上渠道众多,用户问题反馈难以统一收集,稍有不慎便会造成&闭门造车&的现象,而线下体验店经营管理、成本等问题都需要克服。就像 先前某国产品牌因为成本上的压力而大幅关闭线下体验店。线下渠道抓不好对于厂商来说确实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
  当然,对于一些中小手机厂商,可以加强与运营商的合作,为手机产品提供体验专区从而省下开体验店的直接成本,而售后保修服务可以通过投标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厂商,这样有利于专注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减少精力的分散。
  纵观这两年的手机行业,国外大品牌的陨落大多是因为产品定位不清,不重视国内市场所导致,而国内一些厂商的失败则是盲目跟风,产品无特色,缺乏核心技术, 最终死在了品牌和价格战之中。因此,想要打造一个长久而有影响力的手机品牌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笔者知道手机厂商能走过一年又一年并 不只源于上述几点做得好,这只是笔者对手机行业的憧憬罢了,希望在新的一年国内厂商能更加着重产品,少打嘴上功夫,去更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做出更优秀的智能手机。
关键字:&&
编辑:北极风 引用地址: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论坛活动 E手掌握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芯片资讯 锐利解读
热门关键词
大学堂最新课程
汇总了TI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方案、优质音频解决方案、汽车娱乐系统和仪表盘参考设计相关的文档、视频等资源
热门资源推荐
频道白皮书出自 MBA智库百科()
企业伦理(Enterprise Ethics),也称商业伦理(Business Ethics)
  所谓企业伦理(又称为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织都包含有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问题。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企业伦理观念是美国70年代提出的,最近几年日本也开始对企业伦理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对企业伦理的认识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伦理的内涵尚缺乏了解。有人认为,企业是将赚钱作为主要目标的,伦理则是追求的道德规范,与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伦理是相矛盾的。其实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的思维方式是落后于新时代的。在当今时代,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考虑企业伦理,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已越来越为社会所不容,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就是说,如果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必要的伦理观指导,经营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树立企业伦理的观念,体现了重视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与社会要素的理念。
  企业伦理的内容依据主题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份:
内部:劳资伦理、、经营伦理;
外部:客户伦理、社会伦理、社会公益。
  1、企业与员工间的劳资伦理:劳资双方如何互信、劳资双方如何拥有和谐关系、伦理领导与管理、(员工素质的提升,包括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
  2、企业与客户间的客户伦理:
最主要是服务伦理,服务的特质包括;无形性(intangibility)、不可分割性(inseparabil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与易逝性(perishability)。
客户伦理的核心精神:满足顾客的需求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角,是企业存在的重要价值。
  3、企业与同业间的竞争伦理:不削价竞争(恶性竞争)、散播不实谣言(黑函、恶意中伤)、恶性挖角、窃取…。
  4、企业与股东间的股东伦理:
企业最根本的责任是追求利润,因此企业必须积极经营、谋求更多的利润,借以创造股东更多的权益。
清楚严格地划分企业的和所有权,让专业经理人充分发挥、确保企业公司营运自由。
  5、企业与社会间的社会责任:
企业与社会息息相关,企业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运作。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重视社会公益,提升企业形象。
谋求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6、企业与政府间的政商伦理:政府的政策需要企业界的配合与支持,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因而更是政府施政的重点,企业体必须不但要遵守政府相关的法规,更要响应与配合政府的金融政策。
  2001年11月,向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并与12月正式向法院申请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高达498亿,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倒闭、财务丑闻等一系列恶劣事件震撼了美国与全球业界。曾屡次创造利润神话,一度号称“中国第一”的ST银广夏,因伪造经营业绩、虚报而受到的处罚。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伦理已成为全球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企业伦理是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利润关系到每一个企业的命运,因此有的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不把经营事业的目光放在“永续经营”上,而着眼于“短线操作”,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惜采取各种非法途径去达到目的:假冒仿制、欺诈行骗、、行业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犹如商海里的一股逆流,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使企业掉入火坑,万劫不复。
  无视伦理准则,违反法律法规,不讲的不仅损害了诚实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企业本身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正当的市场竞争永远没有赢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在美国、西欧、日本的一些先进的企业,就已经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严格的伦理制度和监管制度,企业不再认为企业的竞争是赤裸裸的斗争,不再认为打垮对手就是赢得了自己。这些认识,促使企业改变旧有的,把企业在追求利润与推动良性的社会变迁上,使企业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例如,美国的美体小铺(body shop)创立之始就很注重企业伦理,《天下》杂志在新闻媒体的要求上也堪称媒体之最,据了解,这两家公司的获利能力均超过同业水准。因此,要同时兼顾企业伦理与企业的生存绝非不可能,伦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有了它,企业可以同时拥抱利润与灵魂。
  遗憾的是,近年来伦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重视,伦理道德的约束、调控仍然在不少企业的决策管理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之外。不少企业经营者把伦理道德看作是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的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理解为这是外部强加的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导致了对企业伦理的漠视。其实,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一种极为宝贵的无形资产,会对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作用,从而促进对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建设中,必须加强伦理建设。
  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推动企业伦理的建立:
  1、制定并执行
  伦理守则所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员工、顾客、股东、政府、社区、社会大众等的责任关系,它同时包含公司的与道德理想,如同一般人的座右铭,多少可以反映公司的文化与行为、生存的基本意义和行为的基本方向。企业信奉的应贯彻到经营决策的制定以及重要的中。在建立伦理法则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奖励、审核以及控制系统加以强化,并对破坏伦理规范的行为予以惩罚,公司必须让大家都明白,组织里决不容许违反伦理的行为。管理人员对违规者的默许,将会严重破坏组织走向更具伦理气候的环境。
  伦理法规要想更具效力,必须把组织里经理、员工的思想和政策信仰予以具体化。威塞里尔协会是一家小型的、威汽车行业提供电子部件的私人供应商,它拥有一本“质量担保手册”,是思想方针、行为指导、技术手册和的一个统一体,记录了公司对于正直人格的承诺和关于正确行为的指导原则。公司从来不用销售比赛等来激励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也不通过销售数字来判断竞争状况,而是教育员工在制定决策时,既要考虑公司和个人的利益,也要考虑供应商、客户以及社会的,绝对的诚实、礼貌以及尊重他人是公司业务程序的标准。自步入业界以来,威塞里尔的销售收入不断增长,在一个发展缓慢的行业里创造了奇迹。
  2、设定伦理目标
  企业伦理目标强调企业行为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必须具有伦理价值。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将获利作为衡量行为价值的惟一尺度,于是为了实现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现实生活中是有发生,这说明企业的经济目标需要伦理目标的调节和制约。制约下的行为不仅不能违背以法规形式体现出来的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且要进一步以伦理准则来约束自己,主动实现道德自律。经营者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企业生存的根本意义是什么?企业的生存其实并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手段,是通过企业的生存,求得顾客的满意。所以,当一个企业非要用不伦理的手段才能生存的话,它就不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
  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发展,其追求的经济目标中应该包含有伦理道德的要求,应该是经济目标与伦理目标的统一。实践证明,企业经济目标和伦理目标相辅相成,只有同时并举,企业才能真正兴旺发达。在发现其生产的泰诺胶囊被污染以后,当时的詹姆斯?布克当即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回收所有的泰诺胶囊,这反映了强生公司经济目标与伦理目标统一的。如果没有一系列在企业内部根深蒂固的、被人们所共同享有的价值观和指导原则,很难相信强生公司的反应能够如此迅速、一致而且符合伦理道德。
  3、加强员工企业伦理教育
  现在不少国外的大企业,在员工的教育训练课程中,邀请诗人、哲学家为员工上课,目的就是希望员工能对身边的人与物有更高的敏感度,帮助员工在道德思想和行为中注入强大个人意志,防止破坏性的道德沦丧。企业也可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协助推动社会良性改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向心力,激励,同时也可提升个人的品质,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这样,道德伦理风范不再是企业必须维持的一个负担,而是统治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
  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有关企业伦理教育,注重培养反应的态度观念、思考方式等,让员工深刻了解到企业更高一层的使命。比奇?鲁特营养公司在发现公司的一家供应商提供的用于制作比特?鲁特百分白纯正果汁的苹果浓缩液不过时化学添加剂和水的混合物以后,为了实现的目标,竟几乎没有人考虑公司对于消费者肩负的义务,也没有人想过一旦问题曝光后的严重后果。最后,公司因为罚款、诉讼以及损失的销售量而付出了2500万美元的代价。
  4、由上层开始推动伦理建设
  事实上,作为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合乎高标准伦理的公司,在劳资关系、尊重、遵守法令等企业文化上,都有相当的进步;而成功企业中卓有成就、德高望重的领袖人物,恰恰是最又资格提升社会伦理道德的人物。因此高层领导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赋予企业的指导价值观以生命,建立一个支持各种道德行为的环境,并在员工中灌输一种共同承担的责任感,让员工体会到遵守伦理是企业积极生活的一面,而不是权威强加于的限制条件。领导要敢于承诺,敢于为自己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而采取行动,同时当道德义务存在冲突时,敢于以身作则。如果绝大部分的企业领袖能充分认识并致力于提高企业伦理,我们社会的人文精神、生活品质自然也就提高了。那时候,我们的经营环境会大大改善,产品的国际形象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企业也将得到他们应享的“回报”。
  的主要责任是教导、促进、启发员工的诚实、正直、公正感。一个真正的,应该是净化社会风气的先锋。当年,自己抡起铁锤砸掉了76 台冰箱,在家电行业里以“挥大锤的企业家”著称。也正是这把大锤,为走向世界立了大功。如今,“精细化,”变成海尔全体员工的心愿和行动,那把大锤依然摆在展厅里,让每一位新员工参观时都能记住它。
  目前,中国企业处于公平开放的国际化竞争中,这更要求企业以诚信为本,在创造的同时,将企业伦理作为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组织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伦理监督机制,肩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创人间净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伦理与道德
  首先要对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先有些了解。一般来说,伦理和道德都可以看作同义词,基本上表示的涵义是一致的。
  “伦” 是指人的关系,即人伦,“理”是指道德律令和原则,所以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应遵守的道德和行为准则。而西方主要是指风俗、风尚和性格等。道德的基本在实际运作中和伦理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学术上才有一些研究专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作区分。执照施泰困曼教授的观点,道德是指一定的文化界域内占实际支配地位的现存规范,而伦理则是指对这种道德规范的严密方法性思考。按这种区分,伦理是倾向于一种理论,它是对道德的科学性思考,它高于道德的哲学,而道德则是伦理在实际中的规范。比如我们通常会说“一个有道德的人”,而不会说有伦理的人,同样我们也只会说“”而不会说“道德学”。从这个角度说,在日常用法中,道德更多用于人,更含主观、主体、个体的意味,而伦理则更具有客观、客体、社会、团体的意味。
二、伦理道德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伦理道德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对企业发展施以影响。在企业内部,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校正人们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软约束,它能使企业人员明确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等一系列相互对立的道德范畴和道德界限,从而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提高工作效率道德水准。伦理道德以其规范力量,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和发扬,有助于群体行为合理化,提高。没有伦理道德素质的普遍加强,最终将防碍企业发展的力度和速度,甚至将企业的发展引上歧路。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方根发挥着以下作用:
  1、崇高的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的崇高的目标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赋予了企业一种庄严的使命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企业和的配置。
  3、管理者运用伦理手段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可以增加企业的内聚力。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决定,它能产生威信,使管理者赢得员工的信任,有助于二者之间的沟通,它能产生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对企业的忠诚,产生强大的内聚力。
  5、产品伦理道德内涵是企业立足社会的保证。产品质量、企业信益和服务是一个企业立足社会的三大要素,产品伦理道德内涵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一流的产品意识,坚持信益高于一切和坚持一流的和行动。
  6、注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而且积极参与社会的履行社会的义务和完成社会的使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7、高尚的道德觉悟是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三、企业伦理是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软件
  企业伦理之所以成为现代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因为企业伦理是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软件。
  首先,企业伦理是企业正确认识和处理它在社会上、市场上的角色、功能、责任、义务所不可缺少的,可以为企业正确处理它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正确的指导原则。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单位,它的经济功能是为社会为市场提供有益的商品和服务,但是企业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会对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各种影响,有些影响是消极的负面的,社会为了克服或忍受这种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常常要支付一定的,这就要企业对社会对环境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企业分清有益和有害、正当和不正当、合理和不合理的伦理道德界限,要求企业提供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供求,采取正当的而不是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合理的而不是不合理的利润和效益,要求企业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伦理可以为企业处理上述问题和关系提供一种基本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和谐、协调发展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现代社会、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也是现代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在当代社会文化条件下,我们已经不能设想,一个同社会、环境处于尖锐矛盾、对立的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我们已经看到,那些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的企业、那些违法经营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于逃脱法律的制裁和社会舆论的谴责。现代企业在社会上、市场上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上的竞争,还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上的竞争,是精神文化、伦理道德、文明程度上的竞争。在经济效益相同的情况下,社会、市场肯定会选择那些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更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的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情况下,人们已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根本上是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的。
  其次,企业伦理是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化解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增加企业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所不可缺少的。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首先会碰到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问题,这牵涉到如何认识和评价、劳动、管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牵涉到如何在分配过程中恰当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处理不当就会侵犯某一方的正当利益,影响某一方的积极性,而任何一方的正当利益受到侵犯、积极性受到影响,都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这三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贡献及相应的利益关系,并不是完全能够依据技术原则、经济原则精确地定量确定的,目前已经采用的各种定量计算的方法实际上都存在着不确定的、不准确的方面,因此在处理这三者关系的时候,还不同程度地要依赖伦理道德原则,即在进行分配的时候,既要从技术原则、经济原则出发,根据三者的贡献去分配三者之所得,又要使三者所得的差距符合伦理道德上的公正合理的原则。
  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还碰到如何对待人和机器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企业一般都是机械化乃至自动化的企业,人(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管理者)往往成为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体系中的一种附件。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把人作为机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管理,还是把人同机器体系区别开来加以管理。如果按照前一观点去管理,有可能忽视人所具有的特殊性;如果按照后一观点去管理,有可能违反机器体系所具有的运动规律。显然,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根据技术原则、经济原则之外,还要根据伦理原则。在按照技术原则、经济原则把人整合到机器体系中去的时候,要考虑对人的要求的伦理合理性;在按照科学的、技术的、经济的原则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求得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时候,不能违反尊重人的尊严、人格及各种基本权利的伦理原则。
  近几年来,在、、中,都不断发生在所谓严格管理的借口下侵犯人的尊严、践踏人的人格、破坏人的各种基本权利的事件。有些商业企业为了防止商品丢失、被盗,在商店中贴出了严重伤害顾客精神和心灵的不文明的刺激性用语。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明确严格管理的伦理界限在我国今天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激励原则,因为人们进入企业获得一份工作,在现阶段来说主要目的还是谋生,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和物质利益。但是人们到企业来工作劳动还有各种社会的、精神文化的、伦理道德上的需要和追求,人们希望企业不仅是一个劳动场所,还是一个人们接触社会、交往他人的社交场所,要求企业、车间、办公室不仅具有工作劳动的环境,而且具有精神的、文化的、伦理道德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中除了贯彻物质利益、经济报酬的原则之外,还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伦理的建设和培育,使人们在企业劳动和工作中同时得到文化上、精神上、伦理道德上的满足、完善和发展。
  有必要指出,现在不少企业家对伦理道德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足够的认识。前面提到的中国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所作的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300位企业家中,有50%的人认为商业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和客户的交往中,有19.7%的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形象上,而只有4.7%的人认为应该表现在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中,只有2%的人认为应表现在企业和主管部门的交往中,只有3.3%的人认为应表现在企业领导人的自我修养上,只有5.3%的人认为应表现在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上。这说明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向企业家们宣传企业伦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上的重要性。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不过是处理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原则、方式、方法的经常化、持久化、稳定化、制度化的体现。它的建立和完善既要有经济上、技术上的根据,又要有伦理道德、社会文化上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在技术上是科学的,在社会文化上是文明进步的,在伦理道德上是公正合理的。因此企业伦理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建设、软件建设,企业伦理中的根本原则应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基础中的重要构件,企业伦理中的各种具体规范、规则应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部分,从事企业伦理建设的组织机构应成为现代企业机构的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企业伦理将具有日益显著的地位、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是当代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一种明显的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四、企业伦理建设中的误区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其产品必须在市场上有销路,其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带来,其资本必须不断增殖并具有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因此资本、劳动、技术、管理、利润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很容易认识到。但是企业伦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却并不那么容易为人们所认识,而且往往存在着忽视或否认其重要性的各种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企业是一种而非公益性慈善组织,其任务是生产分配交换物质财富和经济价值,因此它和伦理道德无关,也无需讲究企业伦理。这一认识的前提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和伦理道德不发生任何关系、超越社会伦理道德关系而采取所谓“伦理道德中立”的企业历来不存在。企业这种社会经济形式,从其历史上产生的一天起就不可避免地处身于人、群体、社会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不可避免地在各种伦理关系中充当某种伦理道德的主体;作为代表的企业家,既是经济关系中的角色,也是伦理中的角色。经济人和经济单位只存在于的理论抽象之中;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无伦理的企业和企业家,只存在具有不同伦理道德观念和态度的企业和。因为企业和企业家的活动,无论从其目的还是从其手段来说,都存在着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或价值关系问题;人们总是可以从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企业的活动作出是善的还是恶的、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评价。由于人和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地实现的,这种评价也是历史地变化的;由于在人类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上,社会成员分裂为利益彼此对立的阶级、集团,人和社会的发展是矛盾地进行的,这种评价也是矛盾的、复杂的。由于在这样的历史阶段上,人类和社会整体上的发展、社会少数人的发展,常常是在牺牲社会大多数成员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在人的异化状态中实现的,于是出现了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矛盾问题(对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发展来说);一个企业在实现经济价值和物质财富增加的时候,很可能采取了不利于人的发展的手段和形式,很可能在伦理道德上成为有争议的。上述情况的存在,说明企业不可能不具有伦理性质,不可能和伦理不发生关系。
  误区之二认为,伦理上有问题的目的和手段,也可以达到的最大化,因而无须讲伦理。应该承认,由于的完善常常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由于社会上不正当需求的存在,确有一些不义之商通过从事反伦理反社会的营利活动而大发横财,即使在工业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十分完备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上述情况也仍然存在。但是,非法的营利活动由于腐蚀、破坏着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历来为社会的伦理道德所不容,也日益为经济法律所不准,这类营利活动所赚的钱被人们贬称为“黑钱”。因此,非法的营利活动虽有可能得逞于一时,但终究会有朝一日暴露而归于失败。即使从事合法的经营活动,如果不讲伦理道德,也会使企业日益陷入困境。市场体制中的商品交换的特点是消费者的选择自由,购买活动是消费者选择和决策的结果。这种选择和决策不仅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需求,而且还取决于消费者对所需商品的了解、偏好、信任的程度。在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供不应求,消费者的选择空间狭小,消费者只能降低对供方的要求,供方伦理道德上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有可能不受到注意,即使商品和服务不尽人意甚至十分令人不满,消费者也只能作出购买的选择。但是,随着的发展,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随着消费者选择空间的扩大,消费者对供应者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供方提供商品和服务过程中的伦理道德态度就会被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讲究伦理道德的营销活动会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使消费者为下次购买活动准备好心理前提;反之,不讲究伦理道德的营销活动,则会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消极影响,降低企业的信誉,增加消费者下次购买活动的心理障碍。这就是为什么越发展、市场越是成为买方市场,供方的企业就越是要讲究形象和信誉、越是要注意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包装的原因。因此,认为不讲伦理道德对企业利润最大化不会有妨碍,这实在是对现代市场和现代企业的不了解。
  误区之三认为,讲伦理道德会使企业增加投入减少收入,对企业来说是经济上得不偿失的事情。讲伦理道德,当然意味着一个企业要从事伦理道德建设,制订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对全体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伦理道德监督,还要设置从事伦理道德建设的组织机构,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讲究社会效益、,讲究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这毫无疑问要加大投入;同时,讲伦理道德当然也意味着不能去经营那些有巨额利润却有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和,也不能采取有损于伦理道德的经营手段,这毫无疑问会减少收入。但是,应该看到,上述投入的增加归根到底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这种投入的增长既是应该的又在长远上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上述所谓减少了的收入本来就是不应该去获得的那种不正当收入,企业不染指这种不义之财,在长远上也是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
  应该看到,现代市场经济正越来越成为一种规范经济、信誉经济、文明经济、法制经济,现代市场上的企业家已不是市场初生阶段时那种很难同强盗、骗子区分清楚的形象,而是讲法制、讲规矩、讲道德、讲文明的现代企业家形象。前者在那时曾经是人们崇拜的英雄形象,但在今天却成为人们鞭挞和谴责的对象,今天人们推崇的企业家典范则是后一种形象了。因此,在现代社会和市场中,一个企业越是具有伦理道德水平,就越有可能在市场上和社会上赢得消费者和同行的信任和声誉。在一个讲道德、伦理、文明的社会和市场中,企业的信用、声誉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市场。这种无形的资本、潜在的市场是企业发展中长期起作用的因素。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伦理建设虽然直接提高的是企业的伦理素质、伦理水平、伦理价值、伦理形象,但这种伦理素质、水平、价值、形象的提高却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转化为企业在经济上的利润和收入。
五、强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
  在企业法的经营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加强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来完成,而伦理道德建设要从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同时入手考验做到更全面,更彻底。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要澄清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伦理道德建房与盈利的辩证关系,认真处理好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同时企业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境界。
  加强社会监督,约束企业的行为
  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其行为也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对企业的监督应是一个全方位的监督,可以从法律监督、环境监督和自我监督三个方面来考虑。
  法律手段作为国家的一种强制性手段,具有到高无尚的权威。以法律监督为手段促进道德建设,首先可以提高道德的权威性。道德只是对人们行为(包括企业行为)的一种软约束,而将一些道德观念上升为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执行,可以使其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提高权威性,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公认不违的原则。其次可以增强道德的规范性。道德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力,不能只是抽象的原则,必须使其变为具体明确的行为准则,而法律条文的制定,将一些道德要求条文化,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通过法律形式对加以具体的限制,也可使其行为规范化。第三,可以强化道德的监督性。道德固然以扬善为基本特征,但惩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法律监督以强制为特征,是更严厉的治恶性手段,以此来监督企业的行为,对各种非道德行为必定会起到震慑作用。法律监督手段可以强制性地为企业行为确定,有助于迅速扭转企业行为失范的状态。
  环境监督是检验企业是否履行道德义务必一种不可少的手段。如果道德环境过于宽松,没有约束力,会有损道德行为的施行,严格的环境监督则能够防患于未然,时时监督企业弃恶性从善,加速道德风气的改善。环境监督包括三种方式:
  第一,传播监督,即对企业善行的褒扬和恶性行的谴责。这种监督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舆论效力,使善行者受到社会的尊重,恶性行者受到鄙视,从而提醒企业时时检查自己的行为。
  第二,人际监督。在道德环境空间增大,变动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的人际关系流动性与陌生性也相应增加,此时更须加强人际监督。现在,企业的竞争者、合作者、服务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行为更加社会化,通过彼此的监督,才可以使各企业的行为进一步符合道德规范,这样有利于企业间扩大交往,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第三,组织监督。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如官方的、行业的、民间的)对企业行迷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使企业的非道德行为无处藏身,从而能有效促进企业日常行为的改善。
  道德行业最终要靠具体的行为个体来完成,如果个体的道德行为是在监督和强迫之下完成的,就算不上真正的道德行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每个道德主体需要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要求内在的道德义务,用健全的道德性来指导其社会行为,从而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其中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磨炼、道德修养的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自我监督是贯穿于其中的不可必少的环节。企业只有在自我不断的对照、反省、提示、监督下道德境界才可能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高度道德觉悟的个体。
  1994年,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企业界领袖在瑞士通过的《CAUX圆桌会议企业商务原则》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商业伦理的基本准则。CAUX圆桌会议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基于以“共生”和“人的尊严”二者为基点的伦理观念中,这种基本的伦理观念应该得到所有企业的普遍尊重和严格遵守。“共生”是指为全人类的利益和幸福而共同生活,共同劳作,使相互合作、共存共荣与正当、公平的竞争两者并存;“人的尊严”则是指把个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和真正价值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简单地作为达到他人的目的或获得过半票数的手段,即实现真正的“人性化”。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39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55页& 11页& 5页& 59页& 80页& 91页& 79页& 60页& 31页& 10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3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企业伦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础与临床杂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