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法印大全图的朋友们!十二溪女灵印和雷公印是书符用还是???(了解的人士回答)!

最强国师最新章节列表_最强国师最新章节目录_笔趣阁
& 最强国师最新章节列表
生活,半隐半出不假。 国师,最强最强的好。
本站提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最强国师》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推荐阅读:、、、、、、、、、、、、、道教知识--中华太极城道教网
现在位置: & 道观 &
道教法印及作用
作者:罗中道人 
来源:本站  时间:
&&& 法 印 及 作 用1道经师宝印:道经师宝所代表的是道教崇拜的最高道境,道教应用最广泛普遍的印,申制章奏,发遣符贴,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2佛法僧宝印: 佛法僧宝所代表的是佛教崇拜的最高境界,佛教应用最广泛普遍的法印,申制章奏,发遣符贴,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3玉皇印: 此印象征着玉皇大帝的神通与权威.4张天师印: 治一切邪病,扫除瘟疫.5北极驱邪院印:道教重要法印,为诸派所用,都天统摄三界鬼神之印.6北极杀鬼印:为诸派所用,可治疗一切疾病.7灵宝净明九老神印:避除妖邪.镇宅.治疗外伤.驱除瘟疫.解脱恶梦.长生.飞升等神奇功能.8斩邪断瘟印治病收邪,驱魔保生。此印有神兵八百万,随印驱瘟伐邪,大瘟时排门之,不入人家,吞印发汗,免染他人。9提举城隍司印:城隍是管理天下各地城隍的最高机构,城隍印是该衙门最高印信,可以使役调拨各地城隍及其吏兵,城隍亦管理各地方土地,城隍有考校地府冥箱,拘放魂魄的职责,有管领亡魂之职,城隍可直接向上帝奏闻各地城隍的情况,做法事超度亡魂,申制章奏,发遣符贴,发送野鬼;祈雨祈晴,门昌族贵,官皆职位,优魔驱邪,护国安帮等都与城隍有密切关系。凡持城隍印者,受城隍之职代天行化,天下城隍神所行去处,阴官自报,皆有鬼神迎接佐送,亦差助法。城隍印在道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法器之一。10九龙神印:九龙道法本门印,传法炼法用印。此印遣召鬼神,祈晴祷雨,伏魔驱邪,申制章奏,发遣符贴,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11九天玄女印:此印象征着九天玄女的神通与权威.12灵宝大法师印:此印即为灵宝大法之首印,代表着灵宝道法的权威及命令.此印可移符文贴牒,榜示三界,鬼神见之,为信符.13通灵印:通灵是万法之根,一切道术由其所生,如不掌握通灵方法,一切都是空说虚行,绝不可能有什么功能。在道书《太上通玄灵印经》中记载:“通灵印有变身万种,变化万物的功能,要求斋戒清身,不食一切血食之物,才能达到这一目标。”道书中还记载了它有驱使鬼神,取物索财之能。(1)随身佩带,随时念咒,接通诸神,帮助通灵。(2)内服:印在纸上连续服用,可通灵。(3)治病驱邪:内服、佩带。(4)心愿达成:佩带念咒,说明自己的心愿。 14太上老君印:此印象征着太上老君的神通与权威15雷霆都司印:此印代表雷府雷霆都司的权威与命令,申发文字召都司将吏用之。16治病使者印:治百病,吞之即愈,佩带辟诸病.17黄神越章印: 护身辟邪,驱鬼召灵,佩带有阴兵护送。18都天大雷火印:此印上帝专降雷霆都司,役使风雷,驱除神怪,诛斩妖魔,祈雨祈晴,祈风祈雪,敕印牒,治疗疾病.19:五帝大魔印:此印即五帝大魔神力与权势的象征,乃上帝所赐,行持之士佩受,可制万魔,镇凶治恶,志心佩受,则五帝侍卫,群妖束形。20 上清天枢院印:上清天枢院为天庭纠察之司,总领其府,稽考三界鬼神。是天门司院,上天喉舌之官,总领七十三司,管元会营兵一远万人,名天摄军。故此印权重威猛,为道教至宝,凡于人世为民行法,申奏天曹关蝶,中界下界鬼神之事,皆需此印。此印随行天下,鬼神皆伏,所行之处,鬼神侍佑。佩之除邪,服之治病。21三界混元总摄万神印:此印统摄诸天,制伏群魔,镇压三界,匡卫万灵。此印称“元始总印”,从而广泛用于追龙祈雨,驱雷布电,召云止风,斩灭邪精,保生护命,上章奏表等各种法事中。凡用印时,念下印咒:“先天先地,元始祖气。落死注生,长生在此。玉皇心术,鬼神皆避。急急如昊天玉皇上帝律令。吾奉祖师路真君敕摄”22上清巡摄邪群印:用于驱雷役电,呼风降雨,祈晴斩诸精伐邪,治病保生,祈祷通真,申状上章各种法事。凡用印时,念下印咒:“九皇上星,丙酉合正,合口演流通天神印。”23天地神印:治病驱邪。用印时存想诸神降临,印病人患处念咒:“天地神印,印山成湖,印石成涂,印树树枯印地地裂,印木木折,印火火灭,印水水绝,印上彻下,印表彻里,印前彻后,印左彻右,印邪邪亡,印痛痛止,印病病散,印鬼鬼走,破除症结流殃咎注,急自走去,正神安汝处。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此印不得入丧家.产妇家及血腥六蓄胎乳污秽之处。24都天大法主此印管天下邪精,六洞魔王。凡有精邪作孽,龙屋兴妖,与民为患,所行符录,皆需此印。人有冤枉咒咀,宿世冤灵,负命欠材,一切疾苦,佩此印,冤灵不能近,恶业不能侵。除夜梦,和合万事。常服除夜疾,令人延寿,不患蛊毒,不生九虫。
法 印法印是中华道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它是历代的高道祖师们因为宗教法事活动的需要,遵照道教信仰中三清诸神的名号、鬼神司府的称谓及重要道经的内容而刻造的各种印章,象征着天界、地界、冥界中的神仙真灵的权力和威严,系模仿人间社会中古代封建帝王玉玺和官府公印而成。通常以金属、玉、石和木制作镌成,用以上章申表、发书遣文、召役鬼神、通圣达灵、驱邪治病、养身护体、延年益寿等等。凡此类印章,在道书中一般统称为“法印”。如《金锁流珠引》卷二六中谓法印共分三等,天仙道士得二十四印,神仙道士得十五印,考召道士得十二印。并谓太上老君告天帝君日:“夫大道符印给有三等道士,天仙道士号天官,主通天上三十六宫,一宫有二十四曹,故居二十四印以判二十四曹君官司吏也。”“天仙道士行上清玉皇之印,次即元始之印,是常行用者。神仙道士行太上玉京之印,次即飞天九野之印。考召道士行太上老君印,次行三天太上之印。"可见唐时己出现了一大批法印,并有着比较严格的授印使用的道规,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宗教活动之中,正如该书中所言“以用印符引并檄禁文书行用,又传法录印佩板等,行用不绝,过于公中之官印。”这类法印的出现颇早,还在道教教团形成之前,秦汉的方士和巫师已经施用于治病、解厄、辟邪、通神、达灵等活动中,如“黄神越章之印”即是著名的一枚。后世称这类印章为“方士印",亦称“道家印”。据《古印笺》记载,秦汉时期方士使用印章之风极为盛行,其腰问皆佩有“黄神越章”、“天帝使者”等印;并引《史记"孝武本纪》、《封禅书》为证,统称为“方士印”。如《孝武本纪》载栾大进见武帝,武帝拜其为五利将军,“得四金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这就表明武帝授予栾大权印,承认其沟通天地鬼神的权力和地位,即文中所云“为天子道天神也"件事对当时宗教界影响甚大,正如文中所说:“大见数月,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由此而来,最早的宗教法印便产生了。这类法印皆为铜质,有龟钮、瓦钮、鼻钮、兽钮、环钮、羊钮或蛙钮。别外,还有泥质印(封泥),为民间厌胜之物,属于“厌胜印”,亦名之为“辟邪印”。晋葛洪《抱朴子"登陟篇》说:“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着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若有山川社庙,血食恶神,能作祸福者,以印印泥,断其道路,则不复能神矣。"秦汉泥印中有“龙蛇辟邪’’文者,即厌胜印。传世的尚有“黄神之印”、“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天帝之印”、“天帝使者”、“天帝神师”、“天帝使通天’’、“天帝杀鬼之印",“天皇上帝之印"高皇上帝之印“、“皇天上帝制万神章”、“天乙北辰章"、“天符地节之印”、“郭北十亭天严煞鬼章"等。从以上所述可知,汉代当是道教法印的初创时期。至东汉道教成立,即沿袭了秦汉方士的这一传统,创制道教的印章,史载天师道祖师张陵即镌有“阳平治都功印”,后被张氏子孙世代沿用至今,成为道教正一派最重要的法器。又在一些有关道教的古文献中,明确指出太平道、天师道都曾使用黄神越章之印施法宣教。其后,这种法印的印文随其时代的变迁而有变化,且可分为“黄神"、“越章”两印,在施行道法时使用。从汉唐到宋明,黄神越章之印被道士们广泛使用,成为延用千余年之久的古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发展与成熟之际,但传世的法印极少,重要的有“歹上使者”、“南帝三郎’’、“三五将君’’、“东治三师”、“太一三府"、“黄首朱宫玉j兰房教导之印"等。至隋唐时期,随着道教空前的兴盛,道教法印的发展也显现出一派丰富多彩的景象。首先,是木质法印的出现并目益推广使用。《隋书"经籍志》中讲述隋代蓟教法印时说:“又以木为印,刻星辰日月于其上,吸气执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这是官修正史中第一次记录道教木质法印,它的问世为道教法印的发展;定了物质材料基础,便于一般道观或道士制作法印,给法印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这一时期,石质的法印也开始出现。《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八载“造印式”日:“凡造印,于甲子、庚甲,面向东南,以辰巳二时,于净密室中先焚香默祈,求所事,取神霄真气吹入木中,然后命工一时刻成,勿令断续。以清玉石或赤枣心,依法祭之。"其次,道教法印印文的字体趋向多样化。汉晋以来道教法印的印文皆是带篆意的字形,一般学者皆可辨识,但隋唐之法印印文却日益奇异玄妙,出现‘许多符录类、云篆类的法印,使道教法印的神秘性、神圣性得到了极度的发挥;宣染,从而与汉晋之法印有着十分鲜明的区别。第三,印文内容中增加了大批道教神系机关的名称。如九老仙都印、灵宝大法司印、上清天枢院印、太玄都省印、五雷使院印、北极驱邪院印、雷霆都司印、南昌受炼司印、元应太皇府印、元景丹天府印、元和迁教府印、元昭灵虚府印等,显示了道教法印在这个时期发展的更为成熟。同时,道教法印对社会的:响越来越大,甚至是佛教也开始使用法印,如敦煌文书中唐代佛经中几十种法印,有“金刚童子随心印”“玉女奉佛印”、“世尊印”等,从其印式及功能来看,这些法印或直接取自道教法印,或为模仿道教法印绘制而成。宋元之际的道教分为金丹派与符录派两大门庭,其中金丹派以张紫阳的南宗和王重阳的北宗为核心,符录派在汉唐传统符录派(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的基础上,又新分化衍生出许多新的流派,重要的有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净明派等,此外尚有许多分支傍流,所谓“七十二家符法”,可是道教符录诸宗的兴旺发达。各宗符录派别虽其法术简繁精粗有所不同,但多推重法印的功用与神威,如上清派、灵宝派、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净明派、天心派等,都有自己的法印。故在宋元的道书有着大量的关于法印的记载。如《上清灵宝大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灵宝六丁秘法》、《无上黄录大斋立成仪》、《太上灵宝净明法式印》、《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灵宝玉鉴》、《鬼谷子天髓灵文》、《道法会元》、《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经》、《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太上赤文洞神三录》、《高上大洞文昌司录紫阳宝录》、《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三皇内文遗秘》、《太极祭炼内法》、《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三皇内秘文》、《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太上通玄灵印经》、《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等道经中,即载有数百种道教法印,并为法印的功能、用途、名称、使用方法、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及来龙去脉,做了或详或略的阐述,这就为我们研究道教法印的源流、功用及宗教、神学、文化的价值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在道教看来,法印代表着三界神灵职司的威权,故行法用印犹人间行政施行必用官印。南宋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日:“印者,信也;用者,封物相什。亦执政者所持信也。《汉官仪》云:王侯曰玺,列侯至中二干石日章,其余皆曰印,此世印也。隆古盛时,人各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惟见于修真练本,以至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正道凋晦,邪伪交驰,上下反复,于是出法以救其敝,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故用印之义,近同世格,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挣《灵宝玉鉴》卷一亦日:“法之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道之齐也。故章表奏申关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祗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故法印不仅代表着神真的威严与神圣,亦是各个道派传授有绪的信物。据笔者近年来的收集、整理,道教法印的种类颇多,至今留存在世的印文图谱多达六、七百余种。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道教尊神名号为印文,如“九老仙都印”、“雷火大将印’’、“三天内讳印”、“天蓬印"、“六丁玉女印’’、“黄神印"、“都天大法主印”、“九老帝君印”、“那延天女印’’、“九天玄女印”、“三皇印"、“帝君印"、“太微帝君印’’、“天帝神印”、“北极大将军印’’、“太玄天帝神印’’、“真武印”、“道君玉印"、“天宝君印"。第二类以神司、道职之名为印,如“黄录院印"、“五雷使院印"、“雷霆都司印”、“元应太皇府印’’、“元景丹天府印"、“元和迁教府印”、“元照灵虚府印’’、“提举城隍司印"、“灵宝大法司印”、“炼度司印"、“太玄都省印”、“北极驱邪院印”、“上清天枢院印’’、“阳平治都功印’’。第三类是以经文章句印,如“八威龙文印’’、“赤书玉字印"、“混合百神印"、印’’、“混洞赤文印’’、“灵书中篇印”、“元始符命印’’、“五帝大魔印"。第四类以符录咒语为印,如“玉清通章印’’、“黄神印’’、“越章印”、“大魁总监印”、“北帝丰都召鬼神印"、“北极监杀神印’’、“天信印"、““地信印”、“人信印”、“龙信印’’、“虎信印"、“云信印"、“风信印’’、“金信印’’、“木信印"、“土信印”、“水信印"、“火信印’’。从众多道书的记载中可知,在道教徒的心目中,法印的功能大概有十余种,主要有: ,(1)运转阴阳,指探天象,调节气候,变昼作夜,夏雪冬雷,总领风雨雷电之政。(2)改变山川地理,如开山辟河,移土竭海。(3)收伏猛兽,降服毒虫,乘龙御虎。(4)变化万物,无中生有,如使草木化人,花果自生。(5)统摄三界,遣召鬼神,伏魔驱邪,诛轿妖孽,掌三界之劫运。(6)辟兵除害,断剑折枪,白刃不伤,佩渡江河,百虫莫犯。(7)扶危救苦,救济孤贫,治病驱邪,扫除瘟疫,回尸起死,纳福召吉。(8)印贴门户,保护生人,祈祷国土,佑福天下。(9)申制章奏,发遣符帖,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1 0)除身秽毒,令人聪明,通真达灵,化凡为圣,役使自然,获大神通。就法印用途而言,十分广泛,凡通神达灵、驱鬼辟邪、呼风运雷、炼丹修真、上章奏表、书符制录皆需依式用印。当然,不同的场所当用不同的法印,正如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所说:“正一法录用九老仙都印,洞玄法录用通章印。“‘凡一切申奏符檄帖牒,则用灵宝大法司印;若拜章止用通章印,如急切奏告用黄神越章印,外此则召魂等事用神虎印;凡设醮修斋、祷雨祈晴、召神摄鬼、治病考祟、拔亡救存、二十七品之斋、四十二等之醮,应世问行持之用,尽灵宝章奏之事,止用前四印,无有不可;若受天心而行北斗醮,自从本法合用驱邪院印;既进品洞玄而行北斗醮,通用灵宝大法司印,其理尽之矣。”又如神霄派所传雷宝法印,亦各有功用。《道法会元》卷五六日:“雷部有六符宝印,始自元始上帝付授,次以五岳五君丈人。其印皆玉为之,或号玉枢。自后黄帝、雷公、风后等嗣法佩印,随身登天。”‘‘六印者,内五雷使印非上元一品仙官不可用之。次日紫光丹天印,得此印者佩服年深,可以坐召雷神,移山竭海,驱龙致雨,盖有隐形,凡有飞空走地猛恶鬼神,但以此印印贴其所,自然消灭,应起龙行雨,用印印符牒,然不可妄用,神哉其印也。次曰雷光火文之印,得遇此印者,可以役使五雷,诛斩恶孽,兴云致雨,降伏水怪,若修真炼丹之士得遇此印,安之坛场,鬼怪见之,红光万丈,火焰亘天,不为盗,佩入军阵,白刃不能伤形,符牒亦用此印印之。昔茅君佩用,位至东岳上卿司命,升天后遗印文在世。次日玉晨洞灵之印,又名斗魁印,昔茅君曾佩之。得遇此宝印,可以照斩蛟蜃妖龙,召雷致雨,刻应依时,无不验也。应祈睛降雪、传度行道,并用此印印之;或发奏申文状及关答符牒,实时上达。凡佩此印,经到州具,城隍祠典悉来奉迎。"法印的大小规格上,不同的法印有不同的尺寸。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六日;“印方面二寸一分,厚七分,用灵地神桃向南枝。”《道法会元》卷一五六曰;“(印)各方二寸五分,取神木以甲子日造。"《道法会元》一七一《太玄神篆》日:“天蓬印,方二寸五分,用神木刻印。"就早期道教法印而言,主要是用绳系于身上或腰问,故印章形体较小,印径一般均在三公分以下,以方便携带。但自隋唐时期开始,大部分印章多是放置在印盒或印袋里,故印径大多都在五、六公分以上,甚至有八公分、十公分、十二公分的。在制作法印方面,道教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从材质的选择,制作的时间,法印的规格尺寸,到祭印、封印的仪式等,道书中都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述。如《道法会元》二一0日:“凡印当以枫枣木为之,不用桃辛雷击之木,恐有杀气。”《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六日:“以丙丁日取木,火日命工开成,埋于居靖东南隅,深入地七寸,日用香一桩,焚于印地上,三礼,无祝言而退,至第七日取出,以流水洗去土,用香浴。讫以真丹真齿,置丹黄锦囊巾。札于肘后,至丁日丁时面丁方,丁步火铃罡,存见玉女真形六人。"再诵咒数遍,取气呵印,引上官正气布印上,即成。《道法会元》卷一五六日:“取神木以甲子日造,庚申日祭,常以丹砂篆,盛以绛纱。’’又详述制印、祭印、开印、行印、下印、入印诸法。其制印法日:“用雷击枣木,拣甲子日,夏用丙午日,一日造成,不可经宿。’’其开印咒曰:“天印灵灵,天蓬元帅赦行,驱邪法主监印,天丁力士捧行,邪道闻之脑裂,病人见则安宁,凶恶为祸者灭,慈善为福者生,急急如律令。"开印后还须祭印:“以朱传文具状,奏申合属去处照会,择甲子、庚申、三元、八节夜子时,或五月五日、夏丙午曰,备香茶酒果,向斗下安印,用奏状献状各三封,存唐、葛、周三大将军、天医治病功曹使者,再拜上香具位,祝日:臣姓某虔诚上启中天北斗九皇尊帝、天丁力士、三真君、功曹使者、斗中圣众。臣草芥微生,樗栎朽质,冒参上法,受庇玄穹,于某年月日投某人门下,拜受北极天蓬正法,自佩受以来,朝修不常,动违天宪,南宫无纪善之名,北府有纠非之字。登坛受法之际,对师有约,誓当佐天行化,助国救民,依法命工刊造法印。兹遇吉辰,虔修蘸祭,伏乞上真流降真气,下入印中,令臣佩奉,宣宏道法,所指如心,驱邪治病,获遂通灵。下副臣修持之愿。臣谨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再拜,谨言。祭讫,焚献状钱马贡上斗真元帅、大仙神将、监印天丁等神。”在使用印治病驱邪时,先诵行印咒:“干象天灵,坤以运载,不得违时,周而复始。天丁受吾神印,六甲卫吾身形,何神不从,何鬼敢当。吾印指天天倾,指地地裂,指人人长生,指鬼鬼绝灭,指山山崩,指水水竭,指云云舒,指木木折,指风风停,指雨雨歇,帝君授吾神印化摄,汝等有违吾令,四肢伏折,急急如天帝律令敕。"再诵下印咒:“三五堂堂,日月为光,阴阳交会,四时中央,神印一下,万鬼灭亡,急急如律令。’’最后诵入印咒:“天丁力士入天印,猛烈邪魔化作尘。急急如天帝律令敕i"再取罡气封之,使万邪不能干犯。《道法会元》一七一《太玄神篆》日:“天蓬印,方二寸五分,用神木刻印,于甲子祭,当庚申也。阳精封篆,盛以绛囊。右天蓬祖师印,印天蓬牒符篆。”所谓“神木”,是指“枫、柏、枣木经雷震者”。《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亦日:“夫造印用雷震枣木,安水中试之动者是真,于甲子刻成后,于玉女前念咒一百遍,后带之。次右手执于香上,念咒。此乃九天玄女使六丁之印,不得令外人见之,切忌。若行法常带印,一生无患,招财利市。"《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八日:“右印(玉清通章印)以枣木或金为之,丹砂涂印,奏章用,天上合同真契,能达玉几,不致下落,万神通奏,以丹砂使之。”《三皇内文遗秘》亦目:“太清黄神越章秘印,用雷震枣木心,于五月五日或春甲子目或夏丙午日刻之。凡受持印者,以甲于日入定时,净室,安置印,以煎饼、柏汤、盐鼓为三盏,供献,再拜上香,今日小兆臣某上白道君皇天、太一使者,某今佩持宝印,愿内无疾病,外断诸袄,救护天人,除精却恶,所求自然,与道合同,上香三启,再拜奏还。”概括以上所言,道士强调造印应用桃木、枣木、雷震木、檀木、枫、柏等材料,这显然与我国古代对桃木的崇拜与雷神的信仰有关,在古人的眼中,桃木是有辟邪驱鬼的作用,而雷劈之物如树木、石斧等皆具强大的神力,故道士多用以制作法器。至于选择吉日,清斋祭印等宗教行为,目的都是为了法印的神圣性。因为在道教的观念中,法印是与三界的神灵直接相连的,它的制作使用都牵涉到相关神真,所以不可轻举乱动。对于法印的保管存放,道士们也十分重视,往往配有专门的印盒或印囊,而皇家所赐之法印,保管之印盒则更为讲究。关于道教法印的基本情况大略如上所言。在道教的各个宗派之中,因灵宝派始终以擅长斋戒科仪著称,尤其重视传统的符录道法,故对法印的制作与运用非常投入,从而留下了上百种法印。这些法印不仅仅为灵宝道士所用,并且许多被其它道派通用。这里,依次介绍一批法印的印文:1. 三天太上之印2. 三天内祥印3. 天宝君印4. 道君玉印5. 青玄救苦印6. 五帝大魔印7. 灵宝大法司印8. 练度司印9. 提举城隍司印10. 黄录院印11. 都天大法司印12. 泰玄都省印13. 上清九老仙都印14. 九天玄女印15. 八威龙文印16. 赤书玉字印17. 与道会真印18. 混洞赤文印19. 混合百神印20. 元始符命印21. 黄神越章印22. 灵书中篇印23. 越章印24. 大魁总监印25. 天蓬印26. 玉清蓬章印27. 金龙驿使印28. 神虎印29. 流金火玲印30. 北帝火玲印31. 六丁玉女印32. 丁甲合同印33. 玉神洞灵篆印34. 雷光火文印35. 紫光丹天文印36. 三界混元总滠万神印37. 上清天躯院印38. 都廷天女印39. 十二溪女灵印40. 五行印41. 通灵印42. 太极印43. 九灵飞步章奏司印44. 仙都滋摄印45. 禹步雷光火云大统印46. 五雷使院印47. 九天上章灵官印48. 雷霆都司印49. 都天大雷火印50. 雷火大将印51. 灵风律令印52. 斩邪断瘟印53. 五雷火车印54. 元应太皇府印55. 九天宝印56. 金龙驿吏印57. 元和迁教府印58. 元照灵虚府印59. 太极玉府印60. 元素元耀府印61. 童初府外馆印62. 急催追提印63. 章中十二小印64. 三界混元总摄万神印65. 上清巡摄邪群印66. 通章印67. 飞玄三气玉章印68. 神宝玉文琼玺69. 北极驱邪院印70. 治邪总摄之印71. 九老帝君神印72. 太上净明法印73. 回风灭雷印74. 十二信印75. 三皇印76. 北极杀鬼印77. 丰都召鬼神印78. 天丁神印79. 北极监杀鬼印80. 丰都帝君印81. 太微帝君印82. 北极大将军印83. 天帝神印84. 治病使者印85. 天罡印86. 太玄天帝印87. 禹步印88. 真武印89. 五帝大魔印90. 阳平治都功印91. 道经师宝印下面是部分法印样式图片:&
| 版权声明 |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 Reserved
中华太极城道教网
 地址:旬阳县太极城洞儿碥
主持电话:
 E_mail:
网站统计:
技术支持: 电话:当前位置: >>
法 印 及 作 用
法 印 及 作 用 1 道经师宝印:道经师宝所代表的是道教崇拜的最高道境,道教应用最广泛普遍 的印,申制章奏,发遣符贴,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 2 佛法僧宝印: 佛法僧宝所代表的是佛教崇拜的最高境界,佛教应用最广泛普遍 的法印,申制章奏,发遣符贴,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 3 玉皇印: 此印象征着玉皇大帝的神通与权威. 4 张天师印: 治一切邪病,扫除瘟疫. 5 北
极驱邪院印:道教重要法印,为诸派所用,都天统摄三界鬼神之印. 6 北极杀鬼印:为诸派所用,可治疗一切疾病. 7 灵宝净明九老神印:避除妖邪.镇宅.治疗外伤.驱除瘟疫.解脱恶梦.长生.飞升 等神奇功能. 8 斩邪断瘟印治病收邪,驱魔保生。此印有神兵八百万,随印驱瘟伐邪,大瘟时 排门之,不入人家,吞印发汗,免染他人。 9 提举城隍司印:城隍是管理天下各地城隍的最高机构,城隍印是该衙门最高印 信,可以使役调拨各地城隍及其吏兵,城隍亦管理各地方土地,城隍有考校地府 冥箱,拘放魂魄的职责,有管领亡魂之职,城隍可直接向上帝奏闻各地城隍的情 况,做法事超度亡魂,申制章奏,发遣符贴,发送野鬼;祈雨祈晴,门昌族贵, 官皆职位,优魔驱邪,护国安帮等都与城隍有密切关系。凡持城隍印者,受城隍 之职代天行化,天下城隍神所行去处,阴官自报,皆有鬼神迎接佐送,亦差助法。 城隍印在道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法器之一。 10 九龙神印:九龙道法本门印,传法炼法用印。此印遣召鬼神,祈晴祷雨,伏 魔驱邪,申制章奏,发遣符贴,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 11 九天玄女印:此印象征着九天玄女的神通与权威. 12 灵宝大法师印:此印即为灵宝大法之首印,代表着灵宝道法的权威及命令.此 印可移符文贴牒,榜示三界,鬼神见之,为信符. 13 通灵印:通灵是万法之根,一切道术由其所生,如不掌握通灵方法,一切都 是空说虚行,绝不可能有什么功能。在道书《太上通玄灵印经》中记载:“通灵 印有变身万种,变化万物的功能,要求斋戒清身,不食一切血食之物,才能达到 这一目标。”道书中还记载了它有驱使鬼神,取物索财之能。 (1)随身佩带,随时念咒,接通诸神,帮助通灵。 (2)内服:印在纸上连续服用,可通灵。 (3)治病驱邪:内服、佩带。 (4)心愿达成:佩带念咒,说明自己的心愿。 14 太上老君印:此印象征着太上老君的神通与权威 15 雷霆都司印:此印代表雷府雷霆都司的权威与命令,申发文字召都司将吏用 之。 16 治病使者印:治百病,吞之即愈,佩带辟诸病. 17 黄神越章印: 护身辟邪,驱鬼召灵,佩带有阴兵护送。 18 都天大雷火印:此印上帝专降雷霆都司,役使风雷,驱除神怪,诛斩妖魔,祈雨 祈晴,祈风祈雪,敕印牒,治疗疾病. 19:五帝大魔印:此印即五帝大魔神力与权势的象征,乃上帝所赐,行持之士佩 受,可制万魔,镇凶治恶,志心佩受,则五帝侍卫,群妖束形。 20 上清天枢院印:上清天枢院为天庭纠察之司,总领其府,稽考三界鬼神。是 天门司院,上天喉舌之官,总领七十三司,管元会营兵一远万人,名天摄军。故 此印权重威猛,为道教至宝,凡于人世为民行法,申奏天曹关蝶,中界下界鬼神 之事,皆需此印。此印随行天下,鬼神皆伏,所行之处,鬼神侍佑。佩之除邪, 服之治病。 21 三界混元总摄万神印:此印统摄诸天,制伏群魔,镇压三界,匡卫万灵。此 印称“元始总印”,从而广泛用于追龙祈雨,驱雷布电,召云止风,斩灭邪精, 保生护命,上章奏表等各种法事中。凡用印时,念下印咒:“先天先地,元始祖 气。落死注生,长生在此。玉皇心术,鬼神皆避。急急如昊天玉皇上帝律令。吾 奉祖师路真君敕摄” 22 上清巡摄邪群印:用于驱雷役电,呼风降雨,祈晴斩诸精伐邪,治病保生, 祈祷通真,申状上章各种法事。凡用印时,念下印咒:“九皇上星,丙酉合正, 合口演流通天神印。” 23 天地神印:治病驱邪。用印时存想诸神降临,印病人患处念咒:“天地神印, 印山成湖,印石成涂,印树树枯印地地裂,印木木折,印火火灭,印水水绝,印 上彻下,印表彻里,印前彻后,印左彻右,印邪邪亡,印痛痛止,印病病散,印 鬼鬼走,破除症结流殃咎注,急自走去,正神安汝处。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此 印不得入丧家.产妇家及血腥六蓄胎乳污秽之处。 24 都天大法主此印管天下邪精,六洞魔王。凡有精邪作孽,龙屋兴妖,与民为 患,所行符录,皆需此印。人有冤枉咒咀,宿世冤灵,负命欠材,一切 疾苦,佩此印,冤灵不能近,恶业不能侵。除夜梦,和合万事。常 服除夜疾,令人延寿,不患蛊毒,不生九虫。法 印 法印是中华道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 它是历代的高道祖师们因为宗教法事活动的需要, 遵照 道教信仰中三清诸神的名号、 鬼神司府的称谓及重要道经的内容而刻造的各种印章, 象征着 天界、地界、冥界中的神仙真灵的权力和威严,系模仿人间社会中古代封建帝王玉玺和官府 公印而成。通常以金属、玉、石和木制作镌成,用以上章申表、发书遣文、召役鬼神、通圣 达灵、驱邪治病、养身护体、延年益寿等等。 凡此类印章,在道书中一般统称为“法印”。如《金锁流珠引》卷二六中谓法印共分三等,天 仙道士得二十四印, 神仙道士得十五印, 考召道士得十二印。 并谓太上老君告天帝君日: “夫 大道符印给有三等道士,天仙道士号天官,主通天上三十六宫,一宫有二十四曹,故居二十 四印以判二十四曹君官司吏也。”“天仙道士行上清玉皇之印,次即元始之印,是常行用者。 神仙道士行太上玉京之印, 次即飞天九野之印。 考召道士行太上老君印, 次行三天太上之印。 &可见唐时己出现了一大批法印,并有着比较严格的授印使用的道规,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宗 教活动之中,正如该书中所言“以用印符引并檄禁文书行用,又传法录印佩板等,行用不绝, 过于公中之官印。” 这类法印的出现颇早,还在道教教团形成之前,秦汉的方士和巫师已经施用于治病、解厄、 辟邪、通神、达灵等活动中,如“黄神越章之印”即是著名的一枚。后世称这类印章为“方士 印&,亦称“道家印”。据《古印笺》记载,秦汉时期方士使用印章之风极为盛行,其腰问皆 佩有“黄神越章”、“天帝使者”等印;并引《史记&孝武本纪》《封禅书》为证,统称为“方士 、 印”。如《孝武本纪》载栾大进见武帝,武帝拜其为五利将军,“得四金印,佩天士将军.地 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这就表明武帝授予栾大权印, 承认其沟通天地鬼神的权力和地 位,即文中所云“为天子道天神也&件事对当时宗教界影响甚大,正如文中所说:“大见数月, 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由此而来,最早的 宗教法印便产生了。 这类法印皆为铜质,有龟钮、瓦钮、鼻钮、兽钮、环钮、羊钮或蛙钮。别外,还有泥质印(封 泥), 为民间厌胜之物, 属于“厌胜印”, 亦名之为“辟邪印”。 晋葛洪 《抱朴子&登陟篇》 说: “古 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着所住之四方各百步, 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若有山川社庙,血食恶神,能作祸福者,以印印泥,断其道路,则不 复能神矣。&秦汉泥印中有“龙蛇辟邪’’文者,即厌胜印。传世的尚有“黄神之印”、“黄神越章 天帝神之印”、“天帝之印”、“天帝使者”、“天帝神师”、“天帝使通天’’、“天帝杀鬼之印&,“天 皇上帝之印&高皇上帝之印“、“皇天上帝制万神章”、“天乙北辰章&、“天符地节之印”、“郭北 十亭天严煞鬼章&等。从以上所述可知,汉代当是道教法印的初创时期。 至东汉道教成立,即沿袭了秦汉方士的这一传统,创制道教的印章,史载天师道祖师张陵即 镌有“阳平治都功印”,后被张氏子孙世代沿用至今,成为道教正一派最重要的法器。又在一 些有关道教的古文献中,明确指出太平道、天师道都曾使用黄神越章之印施法宣教。其后, 这种法印的印文随其时代的变迁而有变化,且可分为“黄神&、“越章”两印,在施行道法时使 用。从汉唐到宋明,黄神越章之印被道士们广泛使用,成为延用千余年之久的古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发展与成熟之际,但传世的法印极少,重要的有“歹上使者”、“南帝 三郎’’、“三五将君’’、“东治三师”、“太一三府&、“黄首朱宫玉 j 兰房教导之印&等。至隋唐时 期,随着道教空前的兴盛,道教法印的发展也显现出一派丰富多彩的景象。 首先,是木质法印的出现并目益推广使用。 《隋书&经籍志》中讲述隋代蓟教法印时说:“又 以木为印,刻星辰日月于其上,吸气执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这是官修正史中第一次 记录道教木质法印,它的问世为道教法印的发展;定了物质材料基础,便于一般道观或道士 制作法印,给法印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这一时期,石质的法印也开始出现。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八载“造印式”日:“凡 造印,于甲子、庚甲,面向东南,以辰巳二时,于净密室中先焚香默祈,求所事,取神霄真 气吹入木中,然后命工一时刻成,勿令断续。以清玉石或赤枣心,依法祭之。& 其次,道教法印印文的字体趋向多样化。汉晋以来道教法印的印文皆是带篆意的字形,一般 学者皆可辨识,但隋唐之法印印文却日益奇异玄妙,出现‘许多符录类、云篆类的法印,使 道教法印的神秘性、神圣性得到了极度的发挥;宣染,从而与汉晋之法印有着十分鲜明的区 别。 第三,印文内容中增加了大批道教神系机关的名称。如九老仙都印、灵宝大法司印、上清天 枢院印、太玄都省印、五雷使院印、北极驱邪院印、雷霆都司印、南昌受炼司印、元应太皇 府印、元景丹天府印、元和迁教府印、元昭灵虚府印等,显示了道教法印在这个时期发展的 更为成熟。同时,道教法印对社会的:响越来越大,甚至是佛教也开始使用法印,如敦煌文 书中唐代佛经中几十种法印,有“金刚童子随心印”“玉女奉佛印”、“世尊印”等,从其印式及 功能来看,这些法印或直接取自道教法印,或为模仿道教法印绘制而成。 宋元之际的道教分为金丹派与符录派两大门庭, 其中金丹派以张紫阳的南宗和王重阳的北宗 为核心,符录派在汉唐传统符录派(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的基础上,又新分化衍生出许 多新的流派,重要的有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净明派等,此外尚有许 多分支傍流,所谓“七十二家符法”,可是道教符录诸宗的兴旺发达。各宗符录派别虽其法术 简繁精粗有所不同,但多推重法印的功用与神威,如上清派、灵宝派、北帝派、神霄派、清 微派、东华派、净明派、天心派等,都有自己的法印。故在宋元的道书有着大量的关于法印 的记载。如《上清灵宝大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灵宝六丁 、 、 、 秘法》 无上黄录大斋立成仪》 太上灵宝净明法式印》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 《 、 《 、 《 、 《灵宝玉鉴》《鬼谷子天髓灵文》《道法会元》《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经》《上清 、 、 、 、 六甲祈祷秘法》《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太上赤文洞神三录》《高上大洞文昌司录紫 、 、 、 阳宝录》《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三 、 、 、 、 皇内文遗秘》《太极祭炼内法》《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 、 、 、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三皇内秘文》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 太上通玄灵印经》 、 《 、 《 、 《 、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等道经中,即载有数百种道教法印,并为法印的功能、 用途、名称、使用方法、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及来龙去脉,做了或详或略的阐述,这就为我 们研究道教法印的源流、功用及宗教、神学、文化的价值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在道教看来,法印代表着三界神灵职司的威权,故行法用印犹人间行政施行必用官印。南宋 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七日:“印者,信也;用者,封物相什。亦执政者所持信也。 《汉官仪》云:王侯曰玺,列侯至中二干石日章,其余皆曰印,此世印也。隆古盛时,人各 安其所,阴阳不杂其伦,故道之用,惟见于修真练本,以至轻举飞升。中古以降,慢真日益, 正道凋晦,邪伪交驰,上下反复,于是出法以救其敝,表章以达其忱,付降印篆以为信志。 故用印之义,近同世格,亦道运因时损益者也。挣《灵宝玉鉴》卷一亦日:“法之为言正也, 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道之齐也。故章表奏申关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 信也。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祗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故法印不仅代表着神 真的威严与神圣,亦是各个道派传授有绪的信物。 据笔者近年来的收集、整理,道教法印的种类颇多,至今留存在世的印文图谱多达六、七百 余种。就其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以道教尊神名号为印文,如“九老仙都印”、“雷火大将印’’、“三天内讳印”、“天蓬 印&、“六丁玉女印’’、“黄神印&、“都天大法主印”、“九老帝君印”、“那延天女印’’、“九天玄 女印”、“三皇印&、“帝君印&、“太微帝君印’’、“天帝神印”、“北极大将军印’’、“太玄天帝神 印’’、“真武印”、“道君玉印&、“天宝君印&。 第二类以神司、道职之名为印,如“黄录院印&、“五雷使院印&、“雷霆都司印”、“元应太皇府 印’’、“元景丹天府印&、“元和迁教府印”、“元照灵虚府印’’、“提举城隍司印&、“灵宝大法司 印”、“炼度司印&、“太玄都省印”、“北极驱邪院印”、“上清天枢院印’’、“阳平治都功印’’。 第三类是以经文章句印,如“八威龙文印’’、“赤书玉字印&、“混合百神印&、印’’、“混洞赤文 印’’、“灵书中篇印”、“元始符命印’’、“五帝大魔印&。第四类以符录咒语为印,如“玉清通章 印’’、“黄神印’’、“越章印”、“大魁总监印”、“北帝丰都召鬼神印&、“北极监杀神印’’、“天信 印&、““地信印”、“人信印”、“龙信印’’、“虎信印&、“云信印&、“风信印’’、“金信印’’、“木信 印&、“土信印”、“水信印&、“火信印’’。 从众多道书的记载中可知,在道教徒的心目中,法印的功能大概有十余种,主要有: , (1)运转阴阳,指探天象,调节气候,变昼作夜,夏雪冬雷,总领风雨雷电之政。 (2)改变山川地理,如开山辟河,移土竭海。 (3)收伏猛兽,降服毒虫,乘龙御虎。 (4)变化万物,无中生有,如使草木化人,花果自生。 (5)统摄三界,遣召鬼神,伏魔驱邪,诛轿妖孽,掌三界之劫运。 (6)辟兵除害,断剑折枪,白刃不伤,佩渡江河,百虫莫犯。 (7)扶危救苦,救济孤贫,治病驱邪,扫除瘟疫,回尸起死,纳福召吉。 (8)印贴门户,保护生人,祈祷国土,佑福天下。 (9)申制章奏,发遣符帖,炼度亡魂,发送野鬼,开幽启明。 (1 0)除身秽毒,令人聪明,通真达灵,化凡为圣,役使自然,获大神通。 就法印用途而言,十分广泛,凡通神达灵、驱鬼辟邪、呼风运雷、炼丹修真、上章奏表、书 符制录皆需依式用印。当然,不同的场所当用不同的法印,正如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 二七所说:“正一法录用九老仙都印,洞玄法录用通章印。“‘凡一切申奏符檄帖牒,则用灵 宝大法司印;若拜章止用通章印,如急切奏告用黄神越章印,外此则召魂等事用神虎印;凡 设醮修斋、祷雨祈晴、召神摄鬼、治病考祟、拔亡救存、二十七品之斋、四十二等之醮,应 世问行持之用,尽灵宝章奏之事,止用前四印,无有不可;若受天心而行北斗醮,自从本法 合用驱邪院印;既进品洞玄而行北斗醮,通用灵宝大法司印,其理尽之矣。” 又如神霄派所传雷宝法印,亦各有功用。 《道法会元》卷五六日:“雷部有六符宝印,始自元 始上帝付授,次以五岳五君丈人。其印皆玉为之,或号玉枢。自后黄帝、雷公、风后等嗣法 佩印,随身登天。”‘‘六印者,内五雷使印非上元一品仙官不可用之。次日紫光丹天印,得此 印者佩服年深,可以坐召雷神,移山竭海,驱龙致雨,盖有隐形,凡有飞空走地猛恶鬼神, 但以此印印贴其所,自然消灭,应起龙行雨,用印印符牒,然不可妄用,神哉其印也。次曰 雷光火文之印,得遇此印者,可以役使五雷,诛斩恶孽,兴云致雨,降伏水怪,若修真炼丹 之士得遇此印,安之坛场,鬼怪见之,红光万丈,火焰亘天,不为盗,佩入军阵,白刃不能 伤形,符牒亦用此印印之。昔茅君佩用,位至东岳上卿司命,升天后遗印文在世。次日玉晨 洞灵之印,又名斗魁印,昔茅君曾佩之。得遇此宝印,可以照斩蛟蜃妖龙,召雷致雨,刻应 依时,无不验也。应祈睛降雪、传度行道,并用此印印之;或发奏申文状及关答符牒,实时 上达。凡佩此印,经到州具,城隍祠典悉来奉迎。& 法印的大小规格上,不同的法印有不同的尺寸。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六日;“印 方面二寸一分,厚七分,用灵地神桃向南枝。”《道法会元》卷一五六曰;“(印)各方二寸五 分,取神木以甲子日造。&《道法会元》一七一《太玄神篆》日:“天蓬印,方二寸五分,用 神木刻印。&就早期道教法印而言,主要是用绳系于身上或腰问,故印章形体较小,印径一 般均在三公分以下, 以方便携带。 但自隋唐时期开始, 大部分印章多是放置在印盒或印袋里, 故印径大多都在五、六公分以上,甚至有八公分、十公分、十二公分的。 在制作法印方面, 道教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从材质的选择, 制作的时间, 法印的规格尺寸, 到祭印、封印的仪式等,道书中都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述。如《道法会元》二一 0 日:“凡印 当以枫枣木为之, 不用桃辛雷击之木, 恐有杀气。《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 卷三六日: “以 丙丁日取木,火日命工开成,埋于居靖东南隅,深入地七寸,日用香一桩,焚于印地上,三 礼,无祝言而退,至第七日取出,以流水洗去土,用香浴。讫以真丹真齿,置丹黄锦囊巾。 札于肘后,至丁日丁时面丁方,丁步火铃罡,存见玉女真形六人。&再诵咒数遍,取气呵印, 引上官正气布印上,即成。 《道法会元》卷一五六日:“取神木以甲子日造,庚申日祭,常以丹砂篆,盛以绛纱。’’又详 述制印、祭印、开印、行印、下印、入印诸法。其制印法日:“用雷击枣木,拣甲子日,夏 用丙午日,一日造成,不可经宿。’’其开印咒曰:“天印灵灵,天蓬元帅赦行,驱邪法主监印, 天丁力士捧行, 邪道闻之脑裂, 病人见则安宁, 凶恶为祸者灭, 慈善为福者生, 急急如律令。 & 开印后还须祭印:“以朱传文具状,奏申合属去处照会,择甲子、庚申、三元、八节夜子时, 或五月五日、夏丙午曰,备香茶酒果,向斗下安印,用奏状献状各三封,存唐、葛、周三大 将军、天医治病功曹使者,再拜上香具位,祝日:臣姓某虔诚上启中天北斗九皇尊帝、天丁 力士、三真君、功曹使者、斗中圣众。臣草芥微生,樗栎朽质,冒参上法,受庇玄穹,于某 年月日投某人门下,拜受北极天蓬正法,自佩受以来,朝修不常,动违天宪,南宫无纪善之 名,北府有纠非之字。登坛受法之际,对师有约,誓当佐天行化,助国救民,依法命工刊造 法印。兹遇吉辰,虔修蘸祭,伏乞上真流降真气,下入印中,令臣佩奉,宣宏道法,所指如 心,驱邪治病,获遂通灵。下副臣修持之愿。臣谨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再拜,谨言。祭讫, 焚献状钱马贡上斗真元帅、大仙神将、监印天丁等神。” 在使用印治病驱邪时,先诵行印咒:“干象天灵,坤以运载,不得违时,周而复始。天丁受 吾神印,六甲卫吾身形,何神不从,何鬼敢当。吾印指天天倾,指地地裂,指人人长生,指 鬼鬼绝灭,指山山崩,指水水竭,指云云舒,指木木折,指风风停,指雨雨歇,帝君授吾神 印化摄,汝等有违吾令,四肢伏折,急急如天帝律令敕。&再诵下印咒:“三五堂堂,日月为 光,阴阳交会,四时中央,神印一下,万鬼灭亡,急急如律令。’’最后诵入印咒:“天丁力士 入天印,猛烈邪魔化作尘。急急如天帝律令敕 i&再取罡气封之,使万邪不能干犯。 《道法会元》一七一《太玄神篆》日:“天蓬印,方二寸五分,用神木刻印,于甲子祭,当 庚申也。阳精封篆,盛以绛囊。右天蓬祖师印,印天蓬牒符篆。”所谓“神木”,是指“枫、柏、 枣木经雷震者”。 《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亦日:“夫造印用雷震枣木,安水中试之动者 是真,于甲子刻成后,于玉女前念咒一百遍,后带之。次右手执于香上,念咒。此乃九天玄 女使六丁之印,不得令外人见之,切忌。若行法常带印,一生无患,招财利市。&《高上神 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八日:“右印(玉清通章印)以枣木或金为之,丹砂涂印,奏章用, 天上合同真契,能达玉几,不致下落,万神通奏,以丹砂使之。”《三皇内文遗秘》亦目:“太 清黄神越章秘印,用雷震枣木心,于五月五日或春甲子目或夏丙午日刻之。凡受持印者,以 甲于日入定时,净室,安置印,以煎饼、柏汤、盐鼓为三盏,供献,再拜上香,今日小兆臣 某上白道君皇天、太一使者,某今佩持宝印,愿内无疾病,外断诸袄,救护天人,除精却恶, 所求自然,与道合同,上香三启,再拜奏还。” 概括以上所言,道士强调造印应用桃木、枣木、雷震木、檀木、枫、柏等材料,这显然与我 国古代对桃木的崇拜与雷神的信仰有关,在古人的眼中,桃木是有辟邪驱鬼的作用,而雷劈 之物如树木、石斧等皆具强大的神力,故道士多用以制作法器。至于选择吉日,清斋祭印等 宗教行为,目的都是为了法印的神圣性。因为在道教的观念中,法印是与三界的神灵直接相 连的,它的制作使用都牵涉到相关神真,所以不可轻举乱动。对于法印的保管存放,道士们 也十分重视,往往配有专门的印盒或印囊,而皇家所赐之法印,保管之印盒则更为讲究。 关于道教法印的基本情况大略如上所言。 在道教的各个宗派之中, 因灵宝派始终以擅长斋戒 科仪著称,尤其重视传统的符录道法,故对法印的制作与运用非常投入,从而留下了上百种 法印。这些法印不仅仅为灵宝道士所用,并且许多被其它道派通用。这里,依次介绍一批法 印的印文: 1. 三天太上之印 2. 三天内祥印 3. 天宝君印 4. 道君玉印 5. 青玄救苦印 6. 五帝大魔印 7. 灵宝大法司印 8. 练度司印 9. 提举城隍司印 10. 黄录院印 11. 都天大法司印 12. 泰玄都省印 13. 上清九老仙都印 14. 九天玄女印 15. 八威龙文印 16. 赤书玉字印 17. 与道会真印 18. 混洞赤文印 19. 混合百神印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元始符命印 黄神越章印 灵书中篇印 越章印 大魁总监印 天蓬印 玉清蓬章印 金龙驿使印 神虎印 流金火玲印 北帝火玲印 六丁玉女印 丁甲合同印 玉神洞灵篆印 雷光火文印 紫光丹天文印 三界混元总滠万神印 上清天躯院印 都廷天女印 十二溪女灵印 五行印 通灵印 太极印 九灵飞步章奏司印 仙都滋摄印 禹步雷光火云大统印 五雷使院印 九天上章灵官印 雷霆都司印 都天大雷火印 雷火大将印 灵风律令印 斩邪断瘟印 五雷火车印 元应太皇府印 九天宝印 金龙驿吏印 元和迁教府印 元照灵虚府印 太极玉府印 元素元耀府印 童初府外馆印 急催追提印 章中十二小印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三界混元总摄万神印 上清巡摄邪群印 通章印 飞玄三气玉章印 神宝玉文琼玺 北极驱邪院印 治邪总摄之印 九老帝君神印 太上净明法印 回风灭雷印 十二信印 三皇印 北极杀鬼印 丰都召鬼神印 天丁神印 北极监杀鬼印 丰都帝君印 太微帝君印 北极大将军印 天帝神印 治病使者印 天罡印 太玄天帝印 禹步印 真武印 五帝大魔印 阳平治都功印 道经师宝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闾山道教法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