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这是正常的,因为被剥削付出和收入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比,企业家杨大侠说得是不是太偏激?

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这是正常的,因为被剥削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企业家杨大侠说得是不是太偏激?-大的区别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正在浏览:
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这是正常的,因为被剥削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企业家杨大侠说得是不是太偏激? 大的区别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
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这是正常的,因为被剥削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企业家杨大侠说得是不是太偏激?
相关说明:
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这是正常的,因为被剥削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企业家杨大侠说得是不是太偏激?感觉还是有很多人拼命努力
有点吧,主要是房价让人觉得上班上一辈子工资也追不到房价上涨的速度,所以。。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工作:
有人说:工作就是干活,干活就是工作,完成就行了。 那什么是工作?其实工作是一个包含了诸多智慧、热情、...
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怎么理解呢?:
可能因为上班压力大,不想面对,不愿上班,应该是一种逃避心理吧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上班:
电视里,都是些花枝招展的娱乐节目。玩惯了的年轻人从小耳闻目染,就喜欢模仿,爱漂亮潇洒,当所谓的“明星...
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都当领导了,也有的都成老总了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上班,父母逼着他们上班!:
年轻人很多都是家长宠的,年轻人本应该是奋斗的年龄,必须知道他们想做什么然后在引导他们上喜欢的班
年轻人不想上班,干点什么好 你们都是干什么的!:
学汽车美容,然后自己创业。
现在年轻人都不想上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肯干:
让上班的内容直接引起他们的兴趣,或者将工作与他们感兴趣的比如物质金钱荣誉自信感间接的挂上钩。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上班,父母逼着他们上班:
因为年轻人惰性太大
现在年轻人不想上班这是正常的,因为被剥削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企业家杨大侠说得是不是太偏激?:
有点吧,主要是房价让人觉得上班上一辈子工资也追不到房价上涨的速度,所以。。
年轻人不想上班这个工作,为什么工作和学校一样这么累…:
我也觉得上学比较轻松。
也许你也感兴趣的内容职场成功人士必备的魄力(一)
我的图书馆
职场成功人士必备的魄力(一)
职场成功人士必备的魄力&职场成功人士赢得成功的原因,大多源于职场人士本身所具备的魄力。如下,世界工厂学堂频道小编与您分享职场成功人士必备的10大魄力。职场成功人士,一般指职场中如下几类人:经过自身奋斗攀至高层、工作业绩一级棒、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不断赢得加薪升迁等等类型的人。许多人对职场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感兴趣,世界工厂学堂频道小编认为,他们的成功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魄力不无相关。如下,小编就与您分享职场成功人士必备的10大魄力。
魄力1:敢于决断
职场成功人士往往都善于克服犹豫不定的习性,敢于决断。事实证明,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因此取得先机。
魄力2:挑战自身弱点
人人都有自身的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而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彻底改变自己的缺陷,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失败者!
魄力3:勇于突破困境
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有时遭遇困境就如闯一趟“鬼门关”。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而成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他们善于从失败中撮成功的资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魄力4:及时准确地抓住机遇
职场成功人士往往都善于选择、善于创造。机遇对他们来说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些人浪费机遇轻而易举,所以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都是绝对不允许溜走机遇,并且能纵身扑向机遇。
魄力5: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
一个能力极弱的人肯定难以打开人生局面,他必定是人生舞台上重量级选手的牺牲品;成大事者关于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充分施展才智,一步一步地拓宽成功之路。
魄力6:绝不让情绪伤害自己
心态消极的人,无论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担,因为他们无法直面一个个人生挫折,成大事者会高速调整心态,即使在毫无希望时,也能看到一线成功的亮光,这就是自信。
魄力7:立即行动
大凡职场成功人士都深谙只说不做,徒劳无益的道理。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为实际现实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
魄力8:善于交往
一个人不懂得交往,必然会推动人际关系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点之一是:善于靠借力、借热去营造成功的局势,从而能把一件件难以办成的事办成,实现自己人生的规划。
魄力9:让自己站到更高的起点上
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你如果满足于小成功,就会推动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以在实现了一个个小成功之后,能继续拆开下一个人生的“密封袋”。
魄力10:时刻保持战斗力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具有三个帮,团队要抱成一团,能上下同心、同苦、同谋、同战的团队,才能达到预定完成的目标。
职场成功人士的成功,往往源于其个人魄力的推动,由此引发其个人决断力、思考力、领导力、统筹力等等的提升,使其遇到各种境遇都能总揽大局,成就大事。
  本文献给那些打算跳槽、正在跳槽或跳槽后没有跳好者。尤其目前职场不景气时候,读之更有现实意义。&跳槽分两种,一是希望型,二是逃跑型。尤其30岁出头的人表面上看是希望型,其实深藏的大多都是逃跑型,40岁左右的人也有逃跑的,但是同30岁相比少多了。
很多小有所成的在职者都会为逃离“火海”而切换职业。至于逃离“火海”后怎么样,却想都没想,或即使想了在现实中也不是那么回事。
&&&& 这是个相对自由的职业时代,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由职业切换,每个人都可尝试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真要无所顾忌地职业切换和尝鲜,其职业代价则是无法估量的。
&&&& 职业切换分两种类型:一是文化切换,另一专业能力切换,大多是二者都有。
文化切换,为何一年无获?
&&&&& A君早年到P国留学,并在P国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回国,随后在P国的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一直做到中国区总部运营总监,受人尊重,收入不菲。然而当他为这家企业服务十多年后,却突然选择离职。在离职前,我劝他先不要着急,有点眉目了再离职,但他说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想离开。我问其职业诉求,他说只要不是P国的企业均可以,干什么都行。虽然我们努力帮其寻找,一年来始终无果,他也一直赋闲在家。
&&& 下面是我帮其寻找工作的大致经过。
&&&& 刚离开P国企业头两个月,其实P国的企业客户问我们要过不少适合他的职位。但他都坚决回绝了,并一再强调只要不是P国的企业都可以。但因他除了汉语外,只会P国语,所以只能为他推荐本土企业。而本土做大的品牌企业偏偏要求会外语,而他又认定与P国业务相关的企业均不考虑,所以这些做大的国内品牌企业他也不适合,只适合本土那些成长中的民营企业。进而,我们又帮他推荐了至少5家以上成长中的民企。而这些民企要么直接拒绝,要么面试后拒绝。理由很简单——担心他适应不了。因为他过去任职的企业太大了,在世界500强都排名靠前。我每次推荐都和老板做充分沟通,说他如何做好了心理准备,他本人也都认真准备面试,老板和人力资源系列的管理者也都认可他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但最终,都在“等考虑考虑”的推辞下无果。
&&&& 有一位企业老板在面试A君后,对我说:他的专业能力没有问题,就是担心他干不长。于是又安排公司另外两位老总面试,结果同样。其理由除了老板担心他习惯了知名大企业的规范化,到民企恐不能适应外,还有一条就是他拿惯了外企高工资,一旦拿了成长型民企低两三倍的工资,心理上可能不适应。尽管A君一再强调没关系,但最终对方还是拒绝了他。
&&&& 后来又有咨询公司找他,问他能否做咨询顾问。但一接触发现:原来还是让他做P国企业客户的事情。于是他又拒绝了。因为他对P国的企业文化从心理上产生了排异反应。
&&&& 就这样,一晃一年过去了。再推荐工作时,用人企业就又多了一条担心:他远离职场如此长的时间,还能否适应职场?所以,A君至今仍待业在家。
行业切换,何必内行跳外行?
&&&& 还有一位高级经理人Z君,他逃离的是一个行业。因为他在M行业从20岁开始,打拼了13年,做到了业内中型偏大规模企业的执行总经理,最后决定逃离这个行业。他对我讲:只要与这个行业没有任何关联的企业都可以,但有一个前提:收入不能降。他带着这种心态,求职了5个月一无所获,后经朋友介绍到我这里做职业咨询,下面是我俩的对话:
&&&& Z君:您说我离开M行业为什么就找不到一份适合我工作呢?我在M行业能干得有声有色,到其他领域我相信自己也能干好。
&&& 笔者:假若你还回到M行业会怎么样?会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 Z君:那会轻车熟路,我会找一份同样的职务,而且薪水比原来要高的工作。因为业内人都知道我,知道我曾经创造的出色业绩。
&&& 笔者:那换一个行业,大家还知道你吗?你还能轻车熟路吗?
&&& Z君:当然不了,但我自信能干好,只要给我半年时间,我绝对能熟悉。
&&& 笔者:我可以相信而不坚信,但客户不会相信,只是相信有可能。
他认可我的观点,于是我就给他谈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观。
&&&& 你在M行业是人才,离开了M行业就变成了人材(具备可以培养的潜质)。人材要成为人才,需要把木字旁去掉。而这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成本。而并不是说时间够,成本付出了,人材就一定能变成?才,只是有可能。
&&&& 而这种可能,对用人单位来讲就是风险:第一,万一风险发生了谁负责任,是选人的人,还是用人的人?第二,你大概要有半年时间的熟悉期,这半年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竞争对手能等你半年吗?第三,成本有多大你测算过吗?找外行转变成内行,除了时间耽误不起外,重要的是外行的试错成本。而内行最起码不会犯常识性错误。
&&&& 所以成长型的民营企业用外行一般都比较慎重,除非没有内行可选。Z君自己放着内行不干,非逃离出来找外行干,这不是舍易求难、舍近求远吗?同样,A君逃离P国也如此类。
&&&&& 职场中类似的人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初衷,就是逃离“火海”!至于逃离“火海”后怎么样,想都没想,或即使想了也想不明白,或即使想明白了在现实中也不是那么回事。&&&
切换之后,为何两头落空?
&&&& 上面的案例是职业切换还没完成的,下面我们讲切换完成者的感言。
有人会举出一些职业成功切换转型的经典案例,其实这些都是低概率事件,大多数人只是多了一段职业经历罢了。
&&&& 我接触过不少切换转型完成的人。其中有一位大学教授,财会课教得很好,也有一定的名气。5年前(2003年)他43岁的他,突然转行逃离教授职业,原因是实在不想当教书匠了。刚好有自己的朋友做老板,企业干得不错,就到朋友的企业里做了CFO。,工作干得也不错,老板非常满意,自然薪酬比当教授高多了。后来,朋友的企业经营不善,效益滑坡,于是他被迫离开,开始了求职之路。当我们为其推荐服务单位时,遇到了难题:他非常想到知名的品牌企业做CFO,但是这些企业几乎都拒绝他。一是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他专业的从业经历太短,做基层的财务总监,又担心他年龄偏大,因为过两年他就是奔50岁的人了;用人单位的另外一个担心是他在企业时间工作短,当教授时间太长,书卷气还没有完全去掉。
&&&& 后来,他对我说:他的大学同学,出来一直做财务的都已经做到相当高水平了,而自己并不比这些同学差;正不平之时,回头后又发现那些和他同资历甚至不如自己资历的大学同事近年来也有非常不错的职业发展。他感慨说:我现在才发现,我的人生职业切换,导致我两头靠不着,亏吃大了!当然他也坚称:我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既做了大学教授,也有了企业财务专业的从业经历,这是其他大多数人所没有的。
&&&& 他说的没错,他拥有了别人所不具备的职业经历,这也是一种财富。不过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来说,他却落后了。
何不浴“火海”而重生?
&&&& 与上相反,我接触过另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因为自己的学历低,只有初中还没读完的羞涩学历,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物流行业做搬运工、库管员,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步一步的成长,最终成为一名年薪高达数百万的高级经理人。而他三十多年来从没有离开过物流行业,尽管跳了很多次槽。
&&&& 我也问过他:你从十几岁开始就干物流,三十多年来就没有换过行,你没有想过换行?或是热爱物流行业?您猜他怎么回答的?他说:“谈热爱物流业,那是瞎扯!只是干熟了物流,就会干物流。我在30岁左右时曾想换行,因为我非常讨厌物流这一行,整天搬来搬去、存来存去、送来送去,责任、风险、客户投诉等等,想想都烦,可就是因学历太低换不了,没办法,只能是踏下心来干物流。没想一干就三十多年,今后也不会换行了。我敢说,物流行业很少人有我这么长的从业资历,所以在任何一家企业,所有的人都没有我对物流熟。说我是专家谈不上,说我是专业坚决笑纳。”他言语间充满着自信。
&&&& 这位物流人士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遇到过所谓物流行业的“火海”,他也想逃,但他没有“资格”逃,无处可逃,所以无奈在职场“火海”中烧烤了三十多年,结果浴火重生,烧炼成数百万年薪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如今他五十好几了,依旧焕发着职业的青春气息。试想,只有初中还没毕业的学历就能有如此职业成就,那么我们拥有丰厚学历的人如果能坚持,能在职场“火海”中冶炼30年,是否会成就更大呢?
&&& 职场牢记:任何时候的忍耐都是有价值的!人生也是如此!!!
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
&&&& 我经常接触的大多都是人们所说的职场成功人士,有的甚至是十分成功的知名人士。但他们中有不少人会问我:“你说我适合干什么?”其实,现实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问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因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非常短暂,也就大概30年左右,我们都想在30年左右的职业生涯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 然而即使是成功者,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最适合干什么!因为自己要了解自己,太难了!通常情况下,人是很难借助工具和专家了解自己的,那怎么办?我的答案是:当你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时,千万不要把自己想干的作为自己适合干的。你适合干什么工作,主要的评判依据是他人认为你适合干什么。这个他人是谁?是比你阅历丰富的人,是你的上司,是有丰富经验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是组织里面主要做人事工作的人。当然,更现实的考察方法是:你已经干过并干成的事情,是你最适合的事情。
谁最容易心生“逃”念?
&&&& 我们也对有强烈意向逃离“火海”者的性格进行过观察、统计和分析,凡是有极强烈的愿望逃离“火海”的人,大概是这三类性格能力者:一是求新求变愿望强烈但又缺乏综合分析能力的人,二是性格内向而不善与人交流的人,三是偏执而轻率冲动的人。
&&& 这三类性格的人在今天相对自由的职场环境条件下,在缺乏相对职场法律和道德层面约束下,其逃离冲动变得尤为突出。这种人尽管每次跳槽也都是满怀希望,但往往时间不久又十分失望地离开,又满怀希望地加盟新的组织,就这样在希望和失望的切换中谱写着自己的职业生涯,直到跳不动为止。
&&&& 当然,从年龄段来分析,有逃离行为的人主要是集中在30—35岁左右的职场人士。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自信而狂妄,有一定阅历、能力和资源,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信念最强烈、最坚定的时候。这些信念催促着自己不顾一切地逃离现实中的职场“火海”。
&&&& 跳槽是正常的,但不顾一切地逃离“火海”型辞职却是职场大忌。逃离“火海”是人的天性,遇到问题和压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想逃离。但为什么有的选择了坚持,而有的选择了逃离呢?关键是自己职业的心态历练得如何。
&&&&&& 享受一口井打透的幸福,还是尝试打多口井的新鲜
&&&& 我不反对跳槽,但跳槽要符合职业逻辑。当年龄不占优势时,要特别注意;而年龄在30岁左右这一年龄段,更要稳一稳自己的心态。
&&&& 对那些逃离出“火海”而仍处在职位休闲期的人士该如何办?我的意见:火海无边,回头是岸;快速回归,方是上策。
&&&& 当然,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百味。“我就想尝尝新鲜,成功与否无所谓”,有这样的观点也无可厚非。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新虽尝了,突破却难有,如同打井理论打了无数的浅井,就是没有一个打透的,出水的。当明白道理的时候,却已经过了播种耕耘的季节。人生就是这样,很难两全其美:当你享受一口井打透出水的幸福,你就很难品尝到打多口井的新鲜;反过来也一样,当你品尝了打多口井新鲜的时候,也就很难享受到一口井打透出水的幸福.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职业青春更是短暂的。
  50岁、执行总裁,两个词加在一起,应是和阅历、资源、成功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本文这位50岁的执行总裁,在创业后却和失败、困境、凄凉联系在了一起。殊不知,职场中许多高级经理人的创业都是在逃离火海,而不是选择希望。悲剧由此注定。
  很多场合你都会听到那些演讲大师们在鼓噪:“创业不分年龄大小!”随即举出一到两位高龄创业成功的案例。然而你可曾想过:这些成功者毕竟只是万分之一!有人戏称摸彩中大奖的概率,要比你走在街上遇见飞鸟拉屎到头上的概率还要低。那么我告诉你:当你50岁时去创业,成功的概率要比中大奖的概率更要低得多!因为50岁是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偏偏有人不知命、不信邪,在这个年龄下海创业。最终,只是做了中奖者的分母……
这不, 2006年冬的一个寒夜,在一间冷清的茶社里,我面前端坐的W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在知天命之年去创业,却18个月铩羽而归。创业,不仅使他面相老了10岁,而且几乎消去了他所有的棱角——任何话几乎都能听得进去,好像到了耳顺之年。其实,岁月带走的不仅有青春和财富,还有更多……
20年的职场精彩
在聊天中我逐渐得知了他的整个人生经历、创业动机和大致的创业过程。
W张1955年生人,1978年考上大学。本科毕业后当过两年大学老师,后又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1986年进入一所比较有名气的大学当老师,1990年就做了副校长。可谓年轻有为,风华正茂,前途无量。
然而,随后他认识了一位著名的房地产老板,于是他的职业方向发生了偏移——两年后被老板说动,跳槽到这位老板的公司做了副总裁,并直接担任当时非常大而知名的项目做总经理。事实上他干得也不错。三四年后那位老板犯事进去了,他又跳槽到另外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总经理。随后又跳过两次槽,一直做总经理。2002年年底跳槽到一家地产集团做了执行总裁,干得也不错。
20年的职场生涯可谓是持续精彩:在大学里仅用5年时间就走上了领导岗位;一下海就进入了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行业,做了高级经理人;50万年薪在同龄人里可谓万里挑一。
50岁负气创业
然而,2005年5月份,正值50岁的他却辞职创业,开了一间地产投资咨询公司。2006年10月企业关门破产。前后共18个月。
为什么辞职创业?
从聊天中得知,主要原因是:老板答应他:把一幢写字楼运作包装转卖后,其毛利部分提取2%奖励给他。他把写字楼运作了大概一年半,差价大概有6000万,但老板最初的承诺就是不兑现。老板的理由是还有2000万的尾款没有收回,等全部收回后再提。同时老板还说:写字楼的买进价3个亿,卖出价3.6亿,这3个亿的资金,一年半的时间成本是多少?言外之意,这个项目是赔了。“我给老板赚了6000万,不但不给兑现承诺,连一句肯定的话都没有,反而批评项目赔了。一生气,不干了”。
W张在叙述这段话时,语气非常平和,但估计在辞职时肺都要气炸了。
18个月丧气关张
在一年半的创业过程中,W张也通过朋友联系了不少的房地产咨询项目,但多数都是免费咨询。因为这个行业不规范,签订的四五个项目,只是前期给很少的一部分,而那区区几万元钱,连最基本的成本都不够。为了赚钱,W张联系了山西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楼盘销售,组织了将近20人的销售团队,楼盘卖得也不错,合同佣金有300多万。然而迟迟结不回来款,前后总共也就结回了十多万元,连?员工工资都不够,还有各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等。因而公司一直亏损。等200万家里老底都花光了,销售人员的卖房提成却还一直开不出来。
员工不干了。他们说:“卖房子是我们的事,要账是您的事情。我们把房子卖完了您就得给我们提成。至于您怎么搞到钱那是您的事情。”
W张用尽了各种办法也结不回钱,也借不到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带着近20位销售人员集体到开发商那里去讨债。闹了几天,开发商老板出面说话了:“您问我要钱,我问谁要钱?我这个楼盘还差十个多亿,其他楼盘也都因没有资金停着呢!你要是能帮我搞到十多个亿,让我把项目立即启动起来,我就一分不少地立即全部给您!” 这无疑是不可能的。W张的一位销售经理说:“要是不给我们告你去!”开发商老板一乐:“这话说得好,欢迎去告,我等着你,反正欠的钱多了,我等着被关起来,还有人管饭,省得目前这样被追债,烦死了!”
无奈之下,W张只得欠着员工百万以上的提成费,让企业破产关门。员工无奈散去,W张也开始重新找工作。
60天的无业困局
但W张在重找工作时遇到的困难之大,令他大吃一惊。
他过去从未因找工作发过愁,都是企业、猎头公司追着自己。可眼前找了俩月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W张已不再要求非总裁不干了,甚至项目公司副总都行;也不再追求过去的50万年薪,一个月有一万就可以;也不要求必须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行;也不像过去要求得是大公司……然而,两个月下来,一无所获。W张自我慨叹道:“老了,没人要了。”
W张找工作困难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年龄太大。像他这样的“高龄高级经理人”目前在职场上已不是主力,在市场化企业里只起到插缺补漏的作用。
二是做过老板。因为做过老板的人都比较有主见,比较自我,不符合企业老板的需要。
三是健康不佳。W张做过18个月的老板,尤其在50岁创业做老板,其体力透支相当严重。
四是老板年轻。我国地产领域起步较晚,超过50岁的老板不多。我曾和一位30多岁的地产老板聊天,他的公司几乎不用比自己年龄大的经理人。
五是职业经历断层。假若W张没有创业,一直做经理人,再找工作就比较主动。找得差不多了再提出辞呈,骑马找马,比下了马再找马,速度要快,成本要低,效果要好。
50岁创业的人生风险
看着他苍老的面容和体态,我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如果他没有这次创业,继续做着他的老总,家里存着200来万现金,再每年挣几十万,几年后就退休,生活该是多么悠闲自得……而现在,家底花完了,年过半百还要四处奔波糊口养家,而找工作又是那样难。即使找到工作,年薪也只能是逐年递减,而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成本是逐年递增的,因而至少三五年不能想着退休。干不动了也得干,否则退休以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保障,毕竟创业后社会保险就没有接续,商业保险在50多岁再交已得不偿失……
总之,50岁创业者一旦创业失败后,不可能像二三十岁那样重新来过,也不可能像40岁人那样继续从容执业,还能挣几年高薪。50岁是创业的高危年龄,其风险是个人和家庭承担不起的。
逃离型创业的性格基因
W张的职业路径,有两次重大转折:下海与创业。
那为什么他的人生会有这两次重大的转折呢?大的来说是市场客观环境的转变。第一次,从高校领导岗位上跳槽到民企,那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春风,吹得不甘按部就班的精英人士坐不住了,纷纷脱衣下海;第二次是世纪之交,因就业难,社会各个层面都在鼓动自主创业,很多人就被这股创业风吹进了创业大军。
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这个内因又是什么呢?就是人的性格和内在追求,外在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就是一个人想怎么活着。今年第2期《中外管理》在总结顾雏军时,作者邓波引用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每个人的生命自始至终都具有统一性格,每个人的一生就像用同一主题写就的不同文章而已。没有人能超出自己的个性,总是限定在上苍赋予他的狭窄天空里。”
W张的天性决定了他总是在他认为的狭窄天空内做到一定位置时逃离,而不是去拓展天空。因为他的视野就那么窄。其实职场中许多人的跳槽、创业都是在逃离火海,而不是选择希望,包括高级经理人在内。像W张这样的人士,两次职场的重要切换都是逃离:从高校领导到民企经理人,因为在他看来高校领导的职位是他人生的火海;当他从执行总裁的职位上辞职当小老板时,他同样是认为他所在的总裁之位是火海,一刻也不能呆,不然他只会跳槽而不会创业。
至于老板的不诚信,并不是决定因素。但却很说明问题。
对老板失信的换位思考
于是,我们就那120万提成的老板承诺,也进行了深入交流。
“您现在如何看两年前老板没有兑现那笔提成的承诺?能理解吗?”我问。
W张说:当然能够理解了,由于自己做了18个月的老板,亲身经历了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且为此销售团队还闹了很久,最终还是没能兑现。可自己欠销售人员的那可是员工的活命钱,而老板欠自己的只是不影响小康的一笔提成。他说自己因老板失信而愤然辞职,而自己作为老板时对员工也没有兑现承诺,员工肯定也愤而离职,这时他才尝到了一份无奈。其实作为老板,几乎每天都面临着这种无奈,而更大的无奈还有更多……
W张回想起自己负气创业,觉得当时很幼稚,看问题太简单了。当时他想:自己为老板赚取的毛利有6000万,尽管还差2000万的尾款,但有合同在,事情毕竟做成了,老板就应该给提成奖励,至少应该先提已经收回的毛利4000万。怎么能一个子儿不给呢?现在做了老板才明白:老板不给有老板的道理。
——收回的4000万毛利可能对公司来说是亏损的。老板凭什么在亏损的状态下还给提成奖励呢?当时老板只是提到了3个亿一年半的时间成本:如果按10%的借贷利率来计算的话,一年半3个亿的时间成本就是4500万元。只回了4000万,当然是亏损的。其实,作为运作这么大一个项目来说,一年半的时间内,时间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成本,还有更多的机会成本,更多在经理人层面根本看不见的成本。
如果把日常收入比做一棵树的鲜花和果实,树叶是支出的话,那么经理人即便你到总裁,也只是看到了鲜花和果实以及树叶,至于鲜花、果实、树叶下面的树枝则没有看到。而树枝长在什么地方?当然是树干上,树干下面还有树根。树越大,树根越深、越广。而经理人层面看见的成本大多是树冠,但树冠下面的成本则没有看到。所以一般经理人看到的收入有可能是真实的,但支出却不是真实的——只是很少的树叶的一部分,即便权限大一些的经理人也至多看到树枝和树干。甚至就是财务总监也只是一部分。至于地里面的树根、树根周围的土壤,只有老板清楚。所以,经理人有时和老板谈收支平衡账,怎么能对得起来呢?有人会说:大家都在一起共事,又有很好的职业意识,说清楚不就得了?但要都搞明白了,生意有时就无法做了。这倒不是说背后有多少见不得人的猫腻,而是因为人心不平、人心难平、人心叵测啊!有些事情就必须暗着做。
从某一方面来讲,企业内部就是生产和分配两件事:生产追求的是效率,分配追求的是公平。无论是生产和分配都涉及到信息管理问题:生产就是尽可能地创造信息对称,分配尽可能地创造信息不对称。分配领域一旦信息对称了,企业就根本无法经营和管理了!因为组织成员内部,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组织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所有的人概莫能外。一旦信息对称了,全都透明了,组织成员都感觉吃亏了,就都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了,效率就自然下来了。所以,作为经理人算账时,是很难清楚企业运营的成本究竟有多少的。
  本文谨献给那些正欲创业和正在创业,及创业失败了的经理人。没有创业过的人,永远不会体悟创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年终岁初,正是职业经理人,尤其是高级职业经理人欲动之时。往哪里动?无非有三个选择:一是内部调动;二是跳槽;三是创业,换一种职场角色。
  职场中有创业念头的经理人很多,付诸实施的也不少。有许多经理人,尤其是刚刚30出头的经理人会认为:在当今的社会不创业,就如同白来世界上走一遭!因为太多赚大钱的老板水平比自己差远了!他能成我怎么就不能成?于是说干就干,轰轰烈烈的创业开始了,其结果如何呢?
  由于我做猎头顾问工作的特殊性,几乎每天都是英雄眼前过,而创业失败归来的英雄可谓是数不胜数。总结经理人创业史会发现:经理人创业的头三年,生活质量下降者是百分之百;在两年之内创业失败,关门破产倒掉者占九成;真正能熬过三年的非常稀少。
  每一个创业失败者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中一位名叫M郭的CFO创业失败归来后的无限感慨,颇值得我们品味。
 &&&&&&&  200万就这样打了水漂?
  一日,经朋友推介,M 郭先生约我到一家茶社聊天。下面是我们对话的内容。
  M郭:“我今天就想请您帮我做一次职业辅导,并推荐一份工作——月薪5000元就行!”
  :“看您的资历,月薪可不应是这个数……”此前M郭做过一家
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某一公司的财务总监,年薪曾到50万;六年前到国内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做CFO;2004年夏天,自己开始创业。
  围绕这区区5000元月薪诉求的来历,M郭给我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
  创业前,他所担任过CFO的那家民企,鼎盛时在业内名列前茅,年销售额近8亿元。后来老板(董事长)撤资不干了,无奈中,他就和该公司的总经理、营销副总三人组成了创业团队,注册了新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原总经理是第一大股东,占60%股份,做法人代表;他是第二股东,占30%股份,主管行政财务;那位营销副总占10%股份,仍管营销。他们三人带领着原企业主要骨干人员,在同一行业内开始了创业。
  然而500万资金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就耗得差不多了,而随后企业每个月以20万元的额度亏损!怎么办?三个股东协商后继续按股份比例投资弥补亏损。于是,M郭每个月从家里拿出6万元补亏,大概持续了将近一年。等几乎把家里的钱花光了,却还见不到曙光,企业继续亏损。M郭夫人不干了,给他下了最后通牒:“我们娘俩也不希望跟着你荣华富贵,但你不要继续填坑了,给我们家留点活命钱吧!不论你干什么,只要每个月给家拿回来5000元钱就行。”
  “这就是我今天让您给我推荐一份5000元月薪工作的缘由……”这位经理人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们接着聊。
  :“那您的股份后来变现了吗?”
  M郭:“变什么现?我一分没要!”
  :“为什么没要?前后共投进去200多万,也没个说法?”
  M郭:“要什么说法?啥都不说了吧。我也投不起了,我也不愿亏了,我把股份全部转让给大股东了(三股东不愿意要),我再也不用每月从家里面拿钱填坑了。”
  &&&&& 创业付出,怎一个“钱”字了得?
  :“你估算一下这20个月的付出有多大?”
  M郭:“20个月的付出除直接投了200多万外,其他的无法估量。但我觉得比前半辈子付出的都多得多!”他以毋庸置疑的口气感叹到。
  :“你只是二股东,那位大股东的付出同你相比如何?”
  M郭:“他是法人代表,他的压力自然要比我大多了!我的付出和他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能否举例说明?”
  M郭:“单看他的面色,这20个月老了快10岁。”
  :“有了这20个月的创业经历,你对老板的理解应该有了很大的变化吧?”
&M郭:“那当然!过去我做财务总监给老板打工,帮着老板融了不少资金。可千万元的资金一转眼三下五除二老板就把钱花没了,而正经活儿还没干呢!就心想我要是做了老板,一定把钱用在该花的地方,踏踏实实地做事。然而,20个月来我充分理解了原来的老板:作为企业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每一笔钱都该花,老板紧抠慢抠,钱还是很快就没有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老板不知道什么叫花钱如流水啊!”
  “开公司花钱是否就像关不上的水龙头,无论如何也止不住水哗哗地流?”
  M郭:“没错,您的比喻太恰当了!您真正理解了老板!我给没当过老板的人说,他们都不信。”
  :“您现在退出了股东,也退出了公司,有什么感觉?”
  M郭:“如同解放似的,如释重负,终于看到了曙光。”
&&&& 继续问:“你现在理解了当初老板为什么要撤资吗?”
  M郭:“当初老板要撤资,我们三个死劝活劝可就是不行,老板撤资坚决。最后我们三个一商议:老板不干我们干!本来平时的活儿就是我们干的,原班人马,原来熟悉的市场,不就是流动资金吗!计划半年就会有正现金流,500万的投资,含着丰足的备用金,无论如何花都能把公司开起来!可没想到,20个月,500万花完后,我们三个又投进去将近300万,几乎全打水漂了!虽然有些收入,但少得可怜。我们后来遇到经营困难时,也总结反思当初老板为什么要撤资,估计是这个行当太不好干了,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但真正的原因,我们现在也不清楚。”
  :“还是你们三个人的管理团队,还是原班人马,做了5年本已经熟悉的市场,怎么就赚不了钱呢?原来你们几个带着员工随便一年都能干几个亿,如此大的差异,其原因是什么?”
  M郭:“我在退出前也做了反思,前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区别有二。一是我们三个过去都没有当过老板,过去总认为老板有许多不是,总在评价老板的短长,等真正自己当老板了,才知道老板真不是好当的:需要处理的事情比经理人复杂得多了,当了老板才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太有限了,才知道过去自己对自己能力评估过高了。二是过去我们几个人总认为自己正确,是老板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自己很多想法不能实施。其实离开了过去的舞台,再干原来的事情几乎不可能。我们没有了舞台,就得打造自己的舞台——500万的预算投资本想着绰绰有余,事实上根本不够。”
  &&&&&&&& 谁能保证总有救命稻草?
  和M郭谈到这里,我总结了一下我接触的创业英雄——失败的原因太多了,但都有一共同的原因,就是现金流接续不上。
  有些创业者会充满遗憾地说:就差那么一点儿钱,当时要是有那么一点儿钱,就会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言外之意,就是人快饿死了,给他口饭吃也许就会活过来。但是谁能保证就不会再有挨饿的时候?当再饿的时候谁又能保证刚好还有那么一口饭呢?其实做企业,就是要做到当企业每次挨饿时,都有那么一口饭让企业存活下来。许多企业把永续经营当作努力的方向,然而永续经营何其难也!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经理人要凭自己的能力重新打造一个舞台的成本,究竟有多大?
 &&&&& 创业成本究竟有多大?&&
  我和许多创业成功(所谓成功,是指企业和老板还都正常活着),以及创业失败者深聊过。当谈及创业成本时,几乎每个人都感慨万千:创业成本实在太大了!以至于大到不能简单的用金钱来衡量,而最终又都转化为钱,化为创业的直接成本。
  我接触的许多经理人创业,大多都像这位CFO——M郭一样,创业年龄大多都在30~40岁之间,把前半生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又不得不开始重新打工。
  很多经理人创业都是先做计划书,把商业计划书做得非常详尽,其中必然涉及到预算问题。创业预算应该这样看:当计划50万就能赚到正现金流时,其实至少得500万。那创业者会说:计划花50万,我提前准备出500万不就得了吗?如果你真能准备出500万,那么你的创业完成至少需要5000万!为什么?因为创业者的胆量和计划是根据你的现金来决定的,这叫物质决定意识。有了现金,你就想做事。无论你多保守,你都会做出超出实际运营能力的方案。因为创业的人大多都是激进派,或说乐观派。而保守者通常也不会张罗着创业。
  其实,创业计划书不可能把遇到的问题都列举出来,事情的变化太多了,你不可能把未来的风险都列出来。如果都列出来还叫风险吗?风险就是你不知道甚至是不可预知的。商业计划书无论多么详尽,其实最多只是接近事情本身的20%。所以,创业就是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应对未来的偶然事件。而这个不确定性的成本有多高,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创业的风险就在不确定性,或者说叫偶然性,创业成功者一定是成功战胜了一个个小概率事件。而化解这小概率事件同样需要钱。总之,创业的过程,就是缺钱的过程。这是任何创业者在写商业计划书时都不可能想到的,就算想到了也只是想想而已。真正缺钱时,才知道缺钱是什么滋味;真正创业后,才知道钱是那么不值钱,钱是那么不禁花!所以,天下的老板都“抠门”,都节俭,所谓“大方”那都是不得已而为,是外大方。所以有一个颇具规模企业的经理人曾感慨地说:一个企业里面真正最节俭的是老板。
  &&&  经理人,你想过搭台的风险吗?
  经理人在日常操盘中见到的风险,都是有限的。通常老板完成了创业后,才会请来经理人操盘,因而创业阶段企业抵御了多少风险,经理人很难猜想到——这是没有创过业的人不可能想到的。
  另外,企业的风险是与企业存续永远相伴的,每一次风险化解了就变成了企业宝贵的经验财富,没有化解就变成了灾难。企业做成了有做成的风险,做大了有做大的风险,高危风险大多在老板层面遇见和解决,而经理人层面是无法见到的。经理人见到的风险大多是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而背后的风险要比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难度系数大得多。
  所以,经理人在创业商业计划书里面预估的风险,只是经理人自己经历过的、看得见的风险,是经营管理中的有限风险。打个比喻说,就是舞台演员演戏的风险。演员演戏的风险都是有限的,演员哪里知道老板在搭台子和维护台子的成本和风险呢?而经理人创业,尤其知名企业大平台出来的成功经理人,见过大世面,创业一上来就想搭大台子和高质量台子,而手里那点钱也就够演戏的费用——因为经理人的收入就是作为演员的薪酬所得,哪够用来搭台子?所以台子没有搭起来钱就花光了,或者台子搭得质量不好,还没有开场台子就塌了,或者台子搭好了没有维护费用,破台子怎么唱戏?等到台子都搭好了,又请不起演员,戏该怎么演?所以,经理人创业遇到的风险,都是从前未曾遇到过的老板层面风险。
    创业失败,归去来兮……
 && “通过您这20个月的创业,您有什么收获?”
  沉思了一下的M郭说:“失败就是我的最大收获!虽不成功,但我尝试了,我经历了,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情。这对我今后与老板相处会大有帮助,因为我亲自体验了一下做老板的生活方式。”
&& “老板是什么生活方式?”
M郭:“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却永远持续地付出!”
我们做了一份性向测验,并设计了一些测试题。
这些测试题有点类似微软的试题“估计密西西比河河水的流量或美国加油站的数目”,在这类试题中,几乎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中国的传统教育带给很多人一个副作用:考试太多而让我们形成了这么一个心智模式——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一定要找到这个答案。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答案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和动态性,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他们不是把思路局限在只琢磨别人(上司)希望的答案是什么,标准答案是什么,而要把思路着眼于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笔试结束后,我们又筛选出十五个人来面试。
今日点评:慎用性向测试
十几年前用性向测试来招聘的机构还是不多的,我当年提供的“性向测试题”,是十六种职业性格评测(MBTI)(来源于我已故的心理学老师杨志芳)。
在这篇文章里,我没有多谈性向测试,因为这是个失败的环节。
我当年对“十六种职业性格评测(MBTI)”的掌握有限,光凭求职者自己填写,往往不准确,很容易给人乱贴标签;另外,哪怕“标签”贴对了,又如何?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如何善用、发挥性格特点之说,如果不懂得性格搭配,则只是停留在为测试而测试上。
总结当时的教训,我后来采用了一种比较简单易掌握的“四种人性格分析(DISC)”,并对一些岗位进行性格模型分析。
比如营销部,需要跟人打交道,要招聘活泼型为主的人员;
质检部的人员,需要严谨、细心,最好招聘完美性的人员;但是,同样是质检人员,如果需要跟来验货的客户打交道,让客户赶紧通关放行,则最好不要用完美性的人员……
另外,因为我的团队里有心理学教练,所以,我们自己招人的时候还会加一项测试:画画。
近年来坊间很流行《九型人格》,实际上,九型人格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分析工具,很多人学了一点皮毛,就用来给人乱贴标签,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当然,我是很鼓励身边的人去学习一些分析人的工具,尤其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
人力资源管理,首先是要深谙人性。
与北上千里先生交往十几年,天文地理,海阔天空,人文历史,谈笑风生,但却很少涉及对人的分析。如今看了他的《大秦帝国》臆解,对商鞅及周边的人物剖析之犀利,令我惊为天人、怵目惊心,回想与他交往的种种,我也臆想:完了,这家伙这些年不定怎么臆解我呢,嘿嘿。
相比之下,我对他的理解就简单得多了(这家伙是潜伏很深的阶级敌人!),如同我提供的这套剖析人的工具,显得非常简单、粗放,唯一的好处是容易掌握。
前言&最近(指1999年)我应一个团体的邀请,给一些中、小企业主做领导风格评估。
在《领导风格评估》测验中,企业主们的得分普遍不高,而且他们的领导风格偏向命令、指挥型,授权、督导型的不多。
有些人抱怨IT业爆炒人才,哄抬物价,一夜之间仿佛所有人都想做IT,以至他们手下没多少人才可授权;
有些人觉得做老板太累,自嘲是“上了贼船”下不来,呼吁职业经理人快快现身,好让自己把权授出去及早脱身,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就企业主们关心的话题,我大致谈了一下企业如何用人的问题。
企业四种人
我认为,要会用人,首先要清楚我们的下属都是些什么人。
一般说来,企业面临四种人:
第一种人有能力,且心态好、认同企业;
第二种人有能力,但心态不好、不认同企业;
第三种人能力弱,但心态好、认同企业;
第四种人能力弱,且心态不好,不认同企业。
企业应该如何对待这四种人呢?
今日点评一:说你心态好就是好,不好也好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我的课程《领导力训练》其中的部分内容之一。《领导力训练》在九十年代末是很流行的一个课程,当年的需求量很大。
如何用人?这是个大话题。换句话说,用好人了,就基本能做好事。
记得当年在课堂上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定义“心态好、认同企业”?
我多半是反问:你说呢?
多问几个学员,会发现大家对“心态好、认同企业”的标准是不太一样的。
我最后的答案是:你说他心态好就是好,不好也好,心态不好就是不好,好也不好。
因为不同的组织,文化不一样,衡量人的标准也不一样。
对于一些组织而言,“心态好”是指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备职业化心态;不过,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很冠冕堂皇的说法。
对于下属而言,所谓“认同企业”,说白了就是认同领导层,或某位上司;
只有领导层评判人是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职业化心态”为标准,这个说法才成立。
说得更直白,下属必须懂得取悦领导层,或某位上司,以上级的标准来行事。
有些领导层是以下属的表现而不是成果为评判标准,这种组织必然内耗多:跟A领导关系好的,对B领导而言,就属于“心态不好的”……
这种组织很讲究“站队”、自己人——帮派林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今日点评二:把人放进框框里
如何用人,包含了很多理念和技巧,但对于大部分学员而言,往往都是听的时候很激动,听完了就难以行动——理念都是很好的,但如何落实到行动,不能光靠学员自己回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好能手把手教,直接出成果。
针对这种需求,我和同事特意开了一个研讨会,研究“领导力训练”的可操作性问题。
关于四种人分析,我的设计如下:
让每个参训学员把自己的下属分别放在这四个框框里,例如,张三属于第一种人,李四属于第二种人,王五属于第三种人……
当然,最好不要让旁边的人看到,否则,是非可能就来了:某领导昨天培训的时候认为陈六是“能力弱,且心态不好,不认同企业”……
保险一点的做法是用代号来显示下属的名字,如:张三变成Z,李四变成L……
当然,最好也把自己放在框框里——别人认为你是哪种人?
& 第二种:能力强,但心态不好,不认同企业
李四&第一种:能力强,且心态好,认同企业
张三(我)&第四种:能力弱,且心态不好,不认同企业
陈六&第三种:能力弱,但心态好,认同企业
王五&&接下来的领导力训练,将针对每一种人进行分析,做情境领导。
对于参训学员而言,他一边听讲师的分析,一边结合图表里自己的下属进行一一对应的学习,效果甚好。
有人工作,有人上学,大家千万不要错过这篇文章,能看到这篇文章也是一种幸运,真的受益匪浅,对我有很大启迪,这篇文章将会改变你我的一生,真的太好 了,希望与有缘人分享,也希望对有缘人有所帮助!看完之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特别激动,希望大家好好的珍藏这篇文章,相信多年以后,再来看这篇文 章,一定有不同的感觉。
正如”打工皇帝”唐骏说:”我觉得有两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益和价值回报。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
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一个人在年轻时经历磨难,如能正确视之,冲 出黑暗,那就是一个值得敬慕的人。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毕业后这5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练好内功,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
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思路!
其实,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 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毕业后这5年里的迷茫,会造成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 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在毕业这5年尽快冲出困惑、走出迷雾,我们实在是无颜面对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不确 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毕业这5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决定。
迷茫与困惑谁都会经历,恐惧与逃避谁都曾经有过,但不要把迷茫与困惑当作可以自我放弃、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 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担,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把握。在毕业这5年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创造精彩。无头苍蝇找不到方 向,才会四处碰壁;一个人找不到出路,才会迷茫、恐惧。
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投无路的感觉。不要气馁,坚持下去,要相信年轻的人生没有绝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只要我们有了正确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弯路,找到出路!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不少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奢望马上就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无法等来的,你必须选择一份工作作为历练。职业旅程中的第一 份工作,无疑是踏入社会这所大学的起点。也许你找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那么从这里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
毕业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感情、职业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个时候,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使自己稳定下来。如果你不主动定位,就会被别人和社会”定型”!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在毕业这5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我们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就是定位。你 给自己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决定人生,定位能改变命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只要一双翅膀;灰姑娘变成美公主,只要一双水晶鞋。
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梦就”会红”,爱拼才会赢。只要不把自己束缚在心灵的牢笼里,谁也束缚不了你去展翅高飞。
现实情况远非他们所想的那样。于是,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感甚至挫败感时,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怀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就开始与日俱增。
其实,应该仔细掂量一下自己,你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绝活,才能上要有过人之处才行。一句话:真金是要靠实力来证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领修炼好了,才有资格考虑伯乐的事情
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
想要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年轻人要想让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须把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天有下雨与日出,人生高峰与低谷。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只要拂去阴霾,就能亮出朗朗晴空。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要相信自己不会一直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总有一天能冲破重重云层。告诉自己:我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只要在内心点亮一盏希望之灯,一定能驱散黑暗中的阴霾,迎来光明。
的确,论资历,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职场菜鸟,业务涉及不深,人脉一穷二白,在工作中经常碰壁。他们的压力并不一定都像千钧大石,而是像大雨来临前的天色,灰色低沉,明明有空间,却被灰色填满每个缝隙,只能等待大雨倾盆之后的晴空。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是很多刚刚毕业的人喜欢用来调侃自己生活状态的话。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他们中的很 多人的确一直都被灰色心情所笼罩–心里永远是多云转阴。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产生的。”换个角度 看人生,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与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快乐。
一位哲人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就业也好,择业也罢,创业亦如此,只要奋发努力,都会成功。你是不是准备把生命的承诺全部都交给别人?
毕业后这5年,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黄金时期。在最能决定自己命运时,如果还不把握,那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的人生我做主,命运由己不由人。
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别说你没有背景,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说过一句话:”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永远都是年轻人,每 天都应该满怀渴望。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并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而不能只为舞台的不合适感到 不快。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冷静选择,尽可能到最需要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在人力资源管理界,特别流行一个说法,即”骑马,牵牛,赶猪,打狗”理论:人品很好,能力又很强的,是千里马,我们要骑着他;人品很好但能力普 通的,是老黄牛,我们要牵着他;人品、能力皆普通的,就是”猪”,我们要赶走他;人品很差能力很强的,那是”狗”,我们要打击他。
我想,刚刚毕业几年的你,一样胸怀大志,一样想成为一匹被人赏识、驰骋沙场的千里马吧?那么,就好好沉淀下来。低就一层不等于低人一等,今日的俯低是为了明天的高就。所谓生命的价值,就是我们的存在对别人有价值。能被人利用是一件好事,无人问津才是真正的悲哀!
能干工作、干好工作是职场生存的基本保障。
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条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能干是合格员工最基本的标准,肯干则是一种态度。一个职位有很多人都能胜任,都有干好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实肯干、苦于钻研的工作态度了。
在能干的基础上踏实肯干。
工作中,活干得比别人多,你觉得吃亏;钱拿得比别人少,你觉得吃亏;经常加班加点,你觉得吃亏……其实,没必要这样计较,吃亏不是灾难,不是失败,吃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现在吃点儿小亏,为成功铺就道路,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的大福突然就来了。
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
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事或多帮别人干点儿活就是吃亏。如果领导让你加加班、赶赶任务,别以为自己吃了大亏,反而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领导只叫了你,而没叫其他人,说明他信任你、赏识你。吃亏是一种贡献,你贡献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乐于加班,就是这样的一种吃亏。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在适当时吃些亏的人绝对不是弱智,而是大智。
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傻人有傻福,因为傻人没有心计。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身心放松,没有太多警惕,就能相互靠近。傻在很多时候意味着执着和忠贞,也意味着宽厚和诚 实,让人不知不觉站到他一边。傻人无意中得到的,比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多。毕业这几年,你的天空中只飘着几片雪花,这样你就满足了吗?成功需要坚持与 积累,与其专注于搜集雪花,不如省下力气去滚雪球。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让自己沉淀下来,学着发现”很湿的 雪”,努力寻找”很长的坡”。记住:散落的雪花会很快融化,化为乌有,只有雪球才更实在,才能长久。
在毕业这几年里,你要是能做到比别人多付出一分努力,就意味着比别人多积累一分资本,就比别人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什么是职业化呢?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 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在每个行业里,都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比别人更努力、更智慧、更成熟。但是, 最重要的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加职业化!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能当你老板的原因。一个人仅仅专业化是不够的,只有职业化的人才能飞在别人前面,让人难以超 越!”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已经生存得很安稳了。对于毕业5年的人来讲,一定要认清即将面临的五大挑战。
一、赡养父母。
二、结婚生子。
三、升职加薪。
四、工作压力。
五、生活质量。
有的人为生存而雀跃,目光总是停在身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始无终。
有的人为发展而奋斗,目光总是盯在正前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不懈。
毕业这几年,不能没有追求和探索,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甘于现状的生活就是不再前行的船,再也无法追上时代前进的步 伐。一定要抓紧每一秒钟的时间来学习,要明白学习不是学生的专利。小聪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过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还要做什么?
小聪明是战术,大智慧是战略;小聪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
在这个世界上,既有大人物,也有小角色,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潇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勉强不了谁。但是,小聪明只能有小成绩和小视野,大智慧才能有大成就和大境界。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
小公司与大企业都有生存之道,没有好坏之分,但对一个人不同阶段的影响会不同。
小公司肯定想要发展为大企业,这是一种目标,年轻人也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目标。毕业几年的你,是否经常会怯场或者是感到没有底气?居安思危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在竞争激烈的人生战场上,打盹的都是输家!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似乎都豪情万丈,什么都不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想着房子、工作、养家糊口这些俗事儿,再也没有年轻时那种敢于”上天 探星、下海捞月”的勇气了。是我们改变了生活,还是生活改变了我们?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舍不得、越来越多的顾虑,我们总是在徘徊、 总是在犹豫。毕业开始一两年,生活的重担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挫折和障碍堵住四面八方的通口,我们往往在压迫得自己发挥出潜能后,才能杀出重围,找到出 路。可是两三年后,身上的重担开始减轻,工作开始一帆风顺,我们就松懈了下来,渐渐忘记了潜在的危险。直到有一天危机突然降临,我们在手足无措中被击 败……毕业这几年,仍然处于危险期,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好好打拼,这样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安全人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画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战。对畏畏缩缩的人来说,真正的危险正在于不敢冒险!
年轻人在社会的重压下,适应能力已变得越来越强,只是他们不自觉地习惯被环境推着走。他们不敢冒险,怕给自己带来终身的遗憾,于是告慰自己:” 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因为我已竭尽全力。”其实,人只有不断挑战和突破才能逐渐成长。长期固守于已有的安全感中,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最终失去 跳跃的本能。
经历了这几年社会生活,你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富也有贫,有阴也有亮,有丑也有美,到底看到什么,取决于自己是积极还是消极。在年轻时学会勤勉地工作,用一种光明的思维对待生活,那么,只要张开手掌,你就会发现,里面有一片灿烂的人生。
把感恩刻在石头上,深深地感谢别人帮助过你,永远铭记,这是人生应有的一种境界;把仇恨写在沙滩上,淡淡忘掉别人伤害过你,学会宽容,让所有的怨恨随着潮水一去不复返,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学会倒出水,才能装下更多的水。从毕业那天开始,学会把每天都当成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工作都从零开始。如果你懂得把”归零”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当成一种优秀的延续,当成一种时刻要做的事情,那么,经过短短几年,你就可以完成自己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与全面超越。
在职业起步的短短道路上,想要得到更好、更快、更有益的成长,就必须以归零思维来面对这个世界。不要以大学里的清高来标榜自己,不要觉得自己特 别优秀,而是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下,把自己的身架放低,让自己沉淀下来,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适应环境、接受挑战。放下”身段”才能提高身价,暂时的俯低终会促 成未来的高就。
年轻人从校园或者从一个环境进入一个新环境,就要勇于将原来环境里熟悉、习惯、喜欢的东西放下,然后从零开始。我们想在职场上获得成功,首先就 要培养适应力。从自然人转化为单位人是融入职场的基本条件。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越计较自我,便越没有发展前景;相反,越是主动付出,那 么他就越会快速发展。很多今天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都是从零开始,把自己沉淀再沉淀、倒空再倒空、归零再归零,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一 路高歌,一路飞扬。
在毕业这几年里,我们要让过去归零,才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才能像天空中的鸟儿那样轻盈地飞翔。请好好品味一下杰克·韦尔奇 说过的一句话:”纠正自己的行为,认清自己,从零开始,你将重新走上职场坦途。” 吐故才能纳新,心静才能身凉,有舍才能有得,杯空才能水满,放下才能超 越。
归零思维五大表现:心中无我,眼中无钱,念中无他,朝中无人,学无止境。
年轻人难免带着几分傲气,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向披靡,其实不然,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个”婴儿”,正处在从爬到走的成长阶段。在毕业这几年里, 一定要让自己逐步培养起学徒思维、海绵思维、空杯思维,具有这样思维的人心灵总是敞开的,能随时接受启示和一切能激发灵感的东西,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成功 女神的召唤。
&& 困惑1职业定位模糊  职业定位是职业人通过对行业发展的充分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出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方向。
  它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两者的统一。通常面临下列情况容易出现职业定位模糊:1、选择专业与自身兴趣、爱好不吻合;2、盲目求职,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劣势;3、对目前工作状态不满意,但又不知所措;4、面临多个选择,或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把握。
  ■全面、客观、系统地评价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爱好特长,分析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知己知彼,寻找符合自我的角色。
  ■分析职业行情和职场形势。在社会需求与个人兴趣爱好之间寻找两者的切合点,明确在社会所处的角色定位,这样选择职业比较容易成功。
  ■个人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所处的环境不同,尤其在职业转型或跳槽时,要比较自身的优劣势,作成熟、理性的思考,扬长避短。
  ■必要时借助职业倾向、职业能力、职业兴趣的综合测评,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性格特征,为自己的职业定位提供参考。明确职业定位可帮助个人在职业选择上少走弯路,使自己在职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困惑2职业规划缺失
  职业规划就是个人针对自身的性格、能力、特长、兴趣、潜能,根据市场的行业发展与从业准则进行分析和测定,制订相应的职业计划,从而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很多人却很少会考虑到制订这样的计划,以致迷失方向。
  一般来讲,对“职业规划”这个词的感觉往往是——难、复杂、麻烦等,更有些人觉得“那是高级人才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
  导致职业规划缺乏的原因是把职业规划想得太复杂,就放弃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的管理工具,其核心是“跟自己谈工作、了解自己”。跟自己谈工作的最好办法是“给自己写信”,写信给将来的自己。在信里,自己跟将来的自己谈谈工作情况,还有鼓励、夸奖、批评。信的内容都是构成自己职业规划的因素,信的内容越具体,工作规划也就越明确。信还可以定期写、反复写,因为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跟别人不同,而且规划毕竟还是规划,需要根据情况修改。这就是所谓的职业规划的管理和维修。
  困惑3求职技巧匮乏
  整个求职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甄选企业、投递简历、面试过程、试用期,各个阶段都有诸多方法和技巧来提高求职成功率。但据调查,80%以上职业人求职技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写简历技巧和面试技巧。对求职过程中第一个及最后一个环节的重视不够,求职技巧也十分匮乏。而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对技巧的技术性研究缺乏创新性、针对性。
  求职技巧缺少,往往意味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存在问题,而这几项技能是打开职场大门的钥匙。
 ■跟应聘职位沟通:确切地说是了解职位,到底该具备哪些技能、素质,包括公司所在的行业位置和发展目标、自己能对这家公司起什么帮助等。[]在了解职位基本情况后,对照自己,做好准备,以便向考官证明自身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跟考官沟通:对于不善于言谈的人,最好从自己最拿手方面谈起,帮助自己尽早进入状态,避免因紧张而陌生。
  ■用技巧沟通:想象考官可能问的问题,自己准备面试的题目。
  困惑4大龄求职障碍
  大龄求职障碍普遍存在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人群,由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系统没有形成较强竞争力,很多人在求职过程中将稳定和薪资放在首位,而不是和个人竞争力的持续发展紧密相连。随着年龄的增加,职业价值下滑。又因职位特点,企业对年龄的要求提出比较明确的限制,因此很多人遭遇求职年龄门槛。
  年龄成为求职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不少大龄求职者在就业市场吃了闭门羹。然而,大龄求职者也有自身的优点,比如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等。所以大龄求职者应善于扬长避短,择己所长,补己所短。■应聘心态要平和:因为年龄原因被单位婉拒之后,要调整好心态,相信自己还能有所作为。
  ■应聘要求切勿苛刻:大龄求职者不能自恃以前待遇如何高,而要求较高。
  ■多种渠道求职:积极地通过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或其它途径推销自己,走向市场。
  ■及时补己所短:有技能而没有证书的,可以通过培训取得证书;没有技术也没有学历的,可以从较低层的工作开始做起。
  ■突破大公司的局限:一般大公司对年龄要求比较严格,小公司则为了降低用人成本,一般招聘的岗位要求一职多能,反而对很多懂技术又懂管理经验的大龄求职者青睐有加。
  困惑5职场人际冲突
  现代企业中,因为分工合作、职位升迁等利益分配,使得原本简单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在职场打拼的人,很关键的一条就是EQ技能——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这个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成就。但有许多职场人士往往处理不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而影响个人工作的发展。
  ■首先明确人际关系不是工作的全部。脚踏实地做事,勤勤恳恳地工作,多创造业绩,才能使自己得到职场的认同。想在职场中站住脚跟,实力是关键。
  ■积极面对“人际冲突”,主动和不同部门的同事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会让工作愉快,还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避免被卷入到人际关系斗争的圈子里。若是一旦被动地卷入到争斗的漩涡中,最好的方法是装聋作哑,待事态明朗后抽身而出。
  ■始终牢记,努力工作。因为实力才是职场中最坚固的权力基础!
  ■理解感悟企业文化。当团队文化达到理想模式时,不仅能包容性格不同的人,而且能给予克服困难的毅力。
 困惑6职场“过劳”
  职业发展是分阶段性的,越往上晋升责任就越大,压力也越大。年轻职业人往往有一个误区,把年轻当最大的资本来看,而不是工作胜任能力、职业管理能力,[中华励志网]他们缺乏应对长期竞争力的经验。因疲劳、压力、挑战和挫折等原因引发的疲劳不堪、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失眠等身心失调往往是疾病的前奏。
  职场“过劳”有两种,一种是“假性过劳”,一种是“真性过劳”。“假性过劳”是指由于自己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疲劳,出现这个情况时,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清楚了解工作目标,避免做无用功。感觉自己工作吃力,其实很多情况是由于业务水平不精或工作方法错误。
  ■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排定合理的工作顺序。要学会工作,注意工作的规律和方式方法,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和满足。假性的职场“过劳”很多是心理的疲劳,因此,努力从工作中获得情绪的愉悦,通过成功完成任务获得满足感。
  若是“真性过劳”,遇到单位严重“剥削”劳动力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劳动监察或劳动仲裁依法解决问题。
  困惑7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的身心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和亚健康状态。产生职业倦怠的症状有:对职业前景茫然,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易产生疲劳、厌倦、焦急、烦躁现象。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心理疲乏。
  造成职业倦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在选择工作时,没有明确的条件,或者只有待遇条件没有其他条件。有些人甚至没有考虑具体工作内容、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因素。
  二是耐心不足:工作的情况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即使现在“没劲”,也不能保证以后一定“没劲”。在没有感受到快乐工作之前,就想换工作。
  职业倦怠不一定需要换工作来解决,也有人在换工作之后又有职业倦怠,越换工作越有职业倦怠。避免发生职业倦怠,关键还是职业规划。1、分析自己为什么陷入职业倦怠:把自己能想到的原因都列举出来,可能会发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不在工作上;2、分析目前的工作情况: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重新的回顾。3、解决方法:了解自己的职业倦怠是主观造成的还是客观造成的?能否通过自己努力克服?如果可以克服,通过自己努力克服;如果克服不了,才能考虑换工作。换工作是解决职业倦怠的最后手段,一定要慎重对待,千万不能把小的职业倦怠变成“慢性”职业倦怠。
困惑8薪情不如愿
  薪情不如愿,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为“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方面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对市场行情的认识不够,薪资与期望总有一定的差距。另一种表现为,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薪情不如愿,要从两方面来看。可能是单位的原因,也可能是求职者自身的原因。
  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而单位却没有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要看你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份工作,若你觉得自己是适合做这份工作的,那就要与单位进行沟通,婉转地说出加薪的想法,看看老板如何反应。若你本来就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或者觉得不适合自己,那就要静下心来,好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做一个定位。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做得快乐,并把它做好。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因为学历低或者技能不强而得不到满意的薪水,那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切勿不切实际的眼高手低。
  困惑9工作缺乏安全感
  工作安全感是指一个人在职业中获得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一般情况下缺乏安全感的人在职场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自身努力得不到用人单位满意和赞赏而缺乏安全感;专业能力和技能达不到职位要求而产生不安全感;岗位流动性大,竞争激烈而缺乏安全感;面临被淘汰,失去工作而缺乏安全感;劳动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缺乏安全感。
  解决工作不安全感,要从四个方面来调整:
  一是改变工作状态,调整工作节奏,适应环境和工作、管理模式的要求;
  二是居安思危,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加强学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增强危机意识,以自身能力去适应环境和竞争的需求,而不要指望环境来顺从你。
  三是自我调节,变压力为动力。在现代社会,[]绝对的安全感是没有的,生活中要面对现实,接受不安全感带来困惑的事实,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降压,把压力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既使面临淘汰、失业,也要冷静对待,以积极的态度重新找回自我,重新立足社会。
  四是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来维护保障自己的权益。
  困惑10职业转型“阵痛”
  当一个人不得不放弃从事多年的工作,而转向另外一个行业或者工种类型。从熟悉到陌生,没有了原始的积累,都会产生困惑和疑虑。其实,转型既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危机。转型中必须考虑到自身的特质及行业个性。
  转型是一种机会,但也有两面性,即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为此,在转型过程中,要以自己的“职业锚”为准则选择自己的方向。所谓职业锚就是指一个人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重要的价值观。为了尽可能避免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不足,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包括职业兴趣、工作经历、自身优势等,找准自己的“职业锚”。其次,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结合这两点,找到最理想的转型切入点。再次,转型时要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行业,使转型有个平稳的过渡阶段,让自己尽快熟悉新角色。
  你是否有这样的烦恼?   你干了很多活上司却不待见你   你有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下属   你的平级争风吃醋不怀好意   你的客户拽得像二五八万
  前一阶段,某著名跨国公司面临转型问题,希望《智囊悦读》能够以书为媒,帮助他们与该企业员工进行一次管理沟通。以此为契机,“智囊悦读读书会”走入该企业,以“职场显规则和潜规则”为主题,解读职场热销书《杜拉拉升职记》。《智囊悦读》以帮助企业建立“学习型社区”为己任,此次读书会拓展了该企业白领员工的视野,提高了员工的职场技能,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为企业的战略转型预铺了道路。
  著名管理专家杨思卓教授与我们一起探讨、分享《杜拉拉升职记》这本职场实用手册中隐含的各种职场谋略。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解读此书,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员工职场管理技能,促进积极向上、相互协作的企业文化建设;探讨职场规则,掌握协调处理各种职场关系方法;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正视职场晋升法则。
  最近关注职场的书特别多,相比较,《杜拉拉升职记》最具有典型性,也最火,拍成了话剧,拍成了电影,图书也一度脱销。这本书在我看来,以指导职场规则取胜,但在职场晋升方面还相对比较浅,有很多规则也未必说的很对。
  好员工加好工作等于升职
  什么是好工作,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理想的工作,什么是理想的员工?我今天在这个公司做事对吗?我该去还是该留,我要不要炒股,要不要炒楼?在这本书上都有回答,尽管答案不一定全都正确。
  黑格尔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小说则是社会意识的镜子。其实看书,就是照镜子,为什么你会喜、会悲,因为照的是自己,不是为书中的人哭笑,镜子里的人是自己。职场人从杜拉拉、王伟的身上多多少少会看到自己。书里面反映了典型的“80后”,在职场中的奋斗和无奈,痛苦和快乐。所以大家有共鸣。当然我们也会看到,这本书如果当成教科书来看,就会有问题,如果当成参考读物,就很好。
  《杜拉拉升职记》目前出了两本,第一本讲奋斗、讲成长、讲晋升,第二本重点讲了炒楼、炒股和跳槽。比较而言,第一本像小说,第二本更像教科书。我的感觉,第一本的基调比较淡蓝色,没有红色调,激情不多,反映的是思索。第二本的基调是灰色,更多的反映了迷茫。
  每本书都有一个逻辑,真正读懂了逻辑,一解百解。一个好员工,恰好到了好公司,那就必然升职。好员工没有找到好公司,就像投资,投资到了血本无归。
  什么是好员工?第一本书里通过杜拉拉的口给出了答案:
  第一,对上级能够建立一致性,能够获得支持和资源。如果做了很多工作,上级不欣赏,领导不承认,就说明你不是一个好员工。一定要得到领导承认。
  第二,针对下级,能够设立目标,管理内部团队的冲突,能够建立信任等等。
  第三,内外部客户愿意提供协作和增值服务;善于聆听;可靠的提供产品和服务,及时跟进,了解组织架构并具影响力。
  第四,对于自我要明确:我是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职责。结果导向、计划、实施,我需要什么能力:学习、抗压、适应。
  是不是一个好员工,并不在于评价的标准对不对,它的启示是给自己定义什么是好员工,定义错了行为就错了。但是我认为,它的定义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有问题?是不是好员工,不是你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行为准则,自己说是一个好员工,没有用。一定是公司对你的评价,是社会对你的评价,或者说你对企业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决定了你是不是一个好员工。
  《穿普拉达的女王》中认为什么样的员工是好员工?是对企业有贡献的员工。我觉得从企业的角度去判断是不是好员工更客观。同样,是不是好企业,就要反过来,从员工和社会的角度才能判断是不是好企业。
  DB是一家好公司吗?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判断,DB不是一个好公司,充其量只能打40分。一家公司是否好,就看对员工的价值和客户的价值,两者兼备就是好公司。对员工有价值、对企业有价值,这几个价值构成了最根本的评价标准。
  在小说中,杜拉拉是一个不错的员工,但是找了一家很倒霉的公司,所以升到经理无论如何升不了了,反而还节节下滑。这个结果本身验证了:这个企业坏人不少,好人难找,好人不长命。她的顶头上司是一个滥好人,让你干活,不对你坏,也不提拨你。像岱西、玫瑰是典型的职场坏人,帕米拉是个有野心的下属。基本上找不出好员工。
  清楚潜规则,奉行显规则
  我们看到,企业是有层次的,小说着重描述了第三世界这个层面。其实阅读者大多数处于第三世界,于是会有很多共鸣。这种认识是否对?当今的企业职业场上,到底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职场到底是灰色调还是红色调?大家的认识是:糊涂、聪明、再糊涂。
  一个人到了职场中,往往是糊涂的。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了职场把一切想的很理想。以为职场是按照明确的规则来运行,一切都在阳光之下。但是过了一阵,他开始明白了,不是这样的,有潜规则,而且潜规则不得了。于是研究潜规则,希望对自己的晋升助力,然后就是再糊涂。就是我清楚这种潜规则,但是我还是认为必须按照显规则办事。从基层岗位到第二世界,阳光规则会起更大作用,到了第一世界更是这样,当了CEO,拿不来业绩,一定被干掉,董事会会修理你。到了高层次,显规则起最终作用。杜拉拉之所以升不上去,是因为对潜规则有所了解,但对显规则的了解显然还不够。
  有一本书是讲显规则的,叫做《凭什么升职》。美国最大保险公司——恒康公司的董事长大卫先生,从小人物出身,后来做到董事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忘掉潜规则,奉行显规则。职场有小道,也有大道。近道,就是潜规则。大道,就是大卫说的显规则。
  我们看一下《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规则有什么内容:
  员工就是企业的工具;
  你不要求,你就得不到公平;
  搞定老大胜过做出贡献;
  有本事的下属就是敌人;
  你是弱者,你就是牺牲者;
  要勤于动脑,善于总结;
  爱情可能是一种幻觉。
  这些规则,如果是潜规则和显规则的比例发生冲突,哪一个占上风?我们判断一下,当一个企业的潜规则重于显规则,部门就可能是这样:关系第一,业绩第二。但是如果反过来,当显规则重于潜规则,一定是业绩第一,关系第二。我自己也是从职场打拼出来的,作过公司老总,作过政府的旅游局长、组织部领导,非常了解这些显规则和潜规则。
  我的体会和大卫的结论一样:就是清楚潜规则,奉行显规则。要了解潜规则,不知道是要吃亏的,要奉行显规则,不要遵行潜规则,要绕开,一旦绕进,很难出来。当然,防身的时候潜规则非常有用。九阴真经用来防身,九阳真经用来健身。
  把两本书结合起来分享,光看看潜规则:
  1、赢在战场,常常输在职场。
  岳飞就是这样。我们职场很多这样的人物,赢在战场,善于对外拼搏,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而且这是职场的规律,越是业务尖子,越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因为我有能力,所以不搞那些东西,有这种心态,就忽略了人际关系。悲剧往往和自己的缺陷相关,岳飞就连在皇帝旁边报信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在皇帝旁边说话的人,像杨家将就不一样了,皇帝身边有八王和寇准,否则没准也和岳飞一样了。所以问问自己,你有你的“八王”和“寇准”吗?
  2、业绩出众,引发心理失衡。
  你没有招惹他,但只要你比他好,实际上你就招惹他了。因为你的优秀,显得他不优秀了。因为你的兴奋,造成了他的郁闷。谦逊和功劳之间有这样的关系,人没有功劳的时候,谦虚是无能的别名。人一旦有了功劳,当你建立了两份功劳,就需要有两份谦逊。当你有十份功劳,必须有十二份谦逊来配平。因为你有了功劳,就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心,嫉妒心是天然的,每一个人都有。但是如果你谦逊了,你就会让别人的自卑感消除了。所以功劳越高,为人越低调,没有功劳的时候,尾巴可以翘起来,否则别人看不到你。
  当灰姑娘成为公主的时候,后妈在那里,两个姐姐在那里,这就是现实生活。所以水晶鞋也要让她们穿穿,马车也要让她们坐坐。自己一个人跑,很可能被绊倒。白雪公主如果处理不好和七个小矮人的关系,七个小矮人不是围绕你跳舞,而是会拿绳子绊倒你,所以当白雪公主就必须处理好和七个小矮人之间的关系。职场的失败,都源于失衡,而最根本的失衡,就是心理的失衡。
  我们再来看看《凭什么升职》中的显规则:
  1、选择比努力更聪明。
  大卫认为不在于你能力有多强,不在于你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一个适合你的环境中生存。所以选择适合你的环境,远比你努力更重要。选择了肥沃的土地,比你的良种更重要。环境是你的上司和团队,七类上司你碰上哪一类就注定你有什么结果了。
  家长型上司,可以学到东西,绝对不允许你长大。
  战友型上司,他们处处管教部下,推荐部下,你值得为他卖命。
  无能型上司,把难事都推给你,但是你可能会得到机会。
  无赖型上司,他树敌众多,一旦失败,你会成为他的陪葬品。
  自私型上司,你的功劳他占为己有,不允许你超过他们。
  怯懦型上司,他们会说你攻上山头,我来掩护,但一旦你遇到困难,他就会溜的无影无踪。
  百事通型上司,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把所有的人都看作笨蛋,你做什么都不对。
  大卫认为:最好找到这类上司——战友型上司。最郁闷的是百事通型上司,做什么都不对。凭着我的经验,我觉得最可怕的是自私型上司,打压你,又让你干活,还把你的功劳强占。选择职场的第一要义就是选择上司,但往往上司又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要不然,就遵行他的游戏规则。
  2、机会比薪水更重要。
  当领导说奖励他,并奖励他两个月奖金的时候,大卫是怎么选择的呢?大卫说:奖金你不给我行吗?老板就奇怪了,给奖金还不要?不要奖金是什么意思?大卫说我想要一份责任。什么什么项目要给我做,就等于奖励我了。一般上司八成都会达同意这种要求。平时要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