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员工离职的原因的他给下面的员工什么都能配,就是不配员工车

【经验分享】马云就是用这四句话改变了员工的一生!太精辟了!_扬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73,929贴子:
【经验分享】马云就是用这四句话改变了员工的一生!太精辟了!收藏
第一句话遇到问题你就说是别人的原因,你立刻原地踏步,简称自杀(找借口) 
1)越会处理问题,收入越高。  2)付出就会有回报。第二句话公司找你来就是让你解决问题,公司若没有问题你立刻失业!  1)凡是好做的,容易做的那你收入就低  2)谁能解决问题,谁的收入就高。  3)抢问题就是抢钱  4)行动力、执行力好的员工都是“董事”的员工。凡是执行力差的员工都是不懂事的员工。  5)学会化解问题的能力和智慧第三句话白天上班,私下讲公司不好就是在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1)你说公司不好,说明你就只能在这么差的公司上班。  2)人都是自私的。要看人自私的大小。谁自私小,谁就会成功。第四句话你享受工作带来的荣誉和收入,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委屈。  
1)我们要保持责任和委屈大于荣誉收入  2)你只能尽情地存在和尽情地释放...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马云教导:老板阅人,这样的员工不能重用!
提起用人,一些老板的心理不免有所顾虑,由于他们求才心切,一旦发现某人有一技之长,便不加深究委以重任,导致重用了一些不适合的人,结果造成了糟糕的局面。尽管有些员工有一技之长,但只要某一方面存在致命的弱点,就有破坏大事的可能。所以在用人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清哪些人该用,哪些人不该用。
一、私心过重的员工
要说凡夫俗子没有一点私心是不太可能的,完全没有私心的境界,只有圣人才能达到,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但是私心过重则是不应当的。当一个人私心过重或过多时,就变成了一种不良心理,一旦有了这种不良心理,就很可能做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胡作非为或沽名钓誉等行为,很有可能成为恶人、小人或罪人。不过话又说回来,私心过重的人最后总是自食恶果!
在用人时一定不可重用私心重的人,因为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集众人之力,如果一个人私心自用,就可能毁掉整个团队的成果。
二、妒忌心强的员工
从积极的方面说,妒忌别人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有时这种妒忌还可以直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但若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妒忌心过强容易让人产生怨恨,会觉得他人是自己前进的最大障碍,从而有可能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这样的员工不利于团队的团结,影响整体绩效成绩,因此不可重用。
三、善于投机的员工
这类员工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时刻在外面谋求更好更高的职位,对目前所在的公司施加压力,以使公司的领导给他们以提升或增加工资的机会。一般来说,这种诡计通常都能得逞,尤其是当某些企业恰好是这种投机者受雇的原公司的竞争对手时。
四、从不犯错误的员工
作为领导,可以允许自己的下属犯错,但是如果碰上从来不犯错的员工时,就要加以惊醒了。这类员工的明显特点就是“四平八稳”,这种员工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够赢得领导和同事的好感,但缺点是已经失去了干劲,不会有特别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五、常犯同样错误的员工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同样的错误多次重犯就是屡教不改,明知故犯。没有不犯错的人,但常犯同一错误的员工则不可原谅。这类员工从不去考虑是不是同样的因素导致他会在这里再一次将以前犯过的错误再犯。于是这些员工就会越来越落后,越来越懒惰,因此坚决不能重用常犯同样错误的员工。
六、纸上谈兵的员工
这类员工看似有谋划成功的智慧,见识机敏,谈吐聪慧,但是对事物形势判断能力差,不会见机行事。而且他们极容易否定别人的观点、能力和成绩,一旦面临大的、复杂的任务,就会“原形毕露”,显得手无足措,当初的英明果断成了草率行事。因此不可将要事、重事交给他们去做。
七、爱打小报告的员工
这类员工喜欢在公司内部做“小动作”,喜欢打听内部事宜,然后再以“告密”的形式赢得领导的信任和赏识。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他们总是不忘显露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甚至是捕风捉影的“能力”。所以切不可重用这类员工,因为这类员工一来工作能力不是很强,二来若对其委以重任,又怎能保证他不向上司告你或向其他公司泄露公司的机密呢?所以,切不可重用这类员工。
总之,对老板来说,一定要把握好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只有这样,才能用对人,让团队、企业发展在稳中求胜。 
如果你的企业存在如下问题,可以学《精华班》:
1、业绩遇到瓶颈,无法突破;
2、自己每天太忙太累,没时间休息、陪家人;
3、产品利润太薄,而且不好卖;
4、员工管理不好,不监督就不干活;
5、人才招不来,来了留不住;
6、企业突然陷入危机,不知道怎么处理;
7、员工抱怨,家庭抱怨,搞得团队支离破碎;
8、孩子不好好学习,迷茫没有方向;
《精华班》能为你解决的实际问题:
1、业绩爆炸。业绩遭遇瓶颈,一定是老板找不到方法了,乱抓一气。所以,只要老板找到业绩爆炸的三扇窗,把兵力集中到这三个板块,不用增加成本,业绩就可以暴涨。
2、员工杀毒。一个团队、家庭如果总是互相抱怨、指责,很快就会瓦解。所以,老板要找到一款“杀毒软件”,让员工不再抱怨,而是主动承担责任。
3、招人留人。员工跟的不是老板,而是老板带给他的好处,要想面试人才,先要让人才面试你,你拿什么能吸住人才?留住人才,你以为多给钱就行了吗?他们还有什么需求?
4、员工偶像。当老板能够站住讲台,能一对多成交员工的时候,员工就会变成你的粉丝,你就会成为员工的偶像,甚至成为他们的神。
5、危机转机。企业一旦遭遇突发危机,该怎么化解?处理不好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通过一个工具化解危机,甚至把危机转化为自己的商机。
6、管理员工。管人管思想,把员工思想控制了,他们就不用管理了。人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人的思想都是由“三套软件”构成的,只要锁住思想的三套软件,员工就不用操心了。
7、解码人性。你所面对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把人研究透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NLP心理学把人的思想拆开,像修理汽车零部件一样调整人的思想,进而控制人的行为。
8、老板解放。不是企业没有人才,而是老板没有激发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企业操心。所以通过一个小小的调整,开发出他们的潜能,让老板从企业中解放出来。
近期《精华班》开课预告:
第151期《冯晓强NLP商战智慧》北京精华班报名啦
主讲导师:冯晓强
开课时间:03月06-08日(3天2晚)
开课地点:北京九华山庄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400-668-3278
更多资讯请关注富创企业管理咨询公众平台:fxqnlpch或扫以下二维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马云说过最洗脑10名言 千万不用统一人的思想_工厂打工,洗脑 - TOP数码
马云说过最洗脑10名言 千万不用统一人的思想
来源:TOP数码 编辑:小白
马云的名言就像是传销一样,让人迷惑。之前,马云说过,年轻人就不要选择在工厂打工,尤其长时间在工厂打工,会埋灭人的理想。本期我们带来,马云说过最洗脑10名言,希望能帮助沉睡的你们。
马云说过最洗脑10名言:
1、千万不要相信你能统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
2、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干活。
3、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要比团结在一个人周围容易的多。
4、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怀,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格局好的人从来不重细节,两个都干好,那叫太有才!
5、人一辈子要明白钱和权两个东西是绝对不要碰在一起,当了官永远不要想有钱,当了商人千万别想权;
6、钱和权这两个东西碰在一起就是炸药和雷管碰在一起,必然要爆炸;
7、我跟自己讲我们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工作的,我们是来享受人生的,我们是来做人不是做事。
8、人是退化最严重的动物。跟兽比人很&弱肢&,和狗比人很&闻盲&,但人类&进化&了抱怨。
9、一个好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东西!
10、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
下一篇: 上一篇:马云真送你一张“敬业福”,你也不配得到! : 经理人分享
马云真送你一张“敬业福”,你也不配得到!
春节期间,不少人为了这张“敬业福”忙进忙出。不知道各位看官都抢到了吗?
据说全国有大约79万支付宝用户集齐了五福,而绝大部分“敬业福”集中在最后一刻发放。大多数人成为了这场游戏的“分母”。而让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何“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爱国福”会送出这么多张,马云老师要把“敬业福”卡的那么死?
是马云认为,这年头能得到“敬业福”——(工作状态挺好)的人,比可以得到“富强福”——(有钱),“和谐福”——(家庭稳定),“友善福”——(友情多口碑好),甚至比“爱国福”——(有理想或者比较五毛)的人还要少得多吗?
不知道现在的你,觉得自己能不能得到一张认为你的工作表现可以称为“敬业”的“敬业福”呢?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获得“敬业福”的话,请你不要给这篇文章点个赞,我们看看阅读人数和点赞数的差额有多少(微信用户统计一下,其他渠道看到这篇文章的,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了解下大家对自己“敬业不敬业”的态度。
观察了下目前的职场现状,我有个初步判断,自认为自己“敬业”的人不少,而实际上真正有资格能获得“敬业福”的人并不多。甚至包括我自己。
你会觉得这么说也太残忍了!
难倒我们每天早出晚归不辛苦吗?
难倒我们整天面对电脑不吃力吗?
难倒我们打字、画表格、做PPT,都不算吗?
难倒我们修改微信文章、寻死觅活的策划方案,你都没看到吗?
难倒我们陪着客户有说有笑其实心里不知道多苦,你不能共情吗?
难倒我们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和恋人约会、放弃了孝敬年迈的老人就是无所谓了吗?
对于整天疲于奔命,累死累活,收入还很有限的普罗大众来说,还要告诉他,你还不够“敬业”,这不是典型的资本家是什么!如果我看到这里,或许我也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你真的做到了以上所有,也不代表你就一定是“敬业”的。
“敬业”是属于极少数职场人的专利,大多数人或许可以成为“勤奋”,甚至有些人连“勤奋”都算不上。
有数据为证。
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2013年时发布过一项数据,称中国员工的敬业程度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员工只有6%。——这是说中国人的。
在《敬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精神》一书中,也写道“通常,在各组织中只有约12%的员工敬业度是100%。”——这是说老外自己的。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奇怪,我们到底是不是在说一件事,为何我们觉得自己够“敬业”了,但是这些老外却觉得我们、甚至他们自己都不“敬业”呢?
到底什么是“敬业”?
《敬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精神》这本书给出了解释。
敬业是指:你会把自己的时间、脑力和精力超额投入到工作中的意愿。
进一步说:
你有把工作做得最好的愿望和承诺。
你不但能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还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客户服务上下工夫。
你会给团队带来新的点子,并用你的敬业精神鼓舞其他团队成员。
你极少寻找跳槽的机会。
不知道你发现了么,“敬业”的关键词是:“意愿”+“超额”。而这正是以为自己很“敬业”的人并不具备的东西。
不少人认为,工作本来就是不情愿的事情,谁高兴没事去干活呀,在家看看韩剧听听TFboys刷刷微信朋友圈不是蛮好吗?
让一个人有“意愿”做一件事并不容易。在这个我们可以和一个人结婚但不表示我们有意愿爱这个人的年代,更难确定我们把这些事情做完就能够代表因为我们有意愿去做这些事情了。
对不少职场人来说,做完一些事情并不难,但却是“老大不情愿”地去做事。工作对我们来说,不讨厌但也绝对谈不上喜欢,甚至是勉为其难。“糊口不易”,为了赚几个铜板,没有办法。
而那些真正“敬业”的人便是在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情愿的状态下,对工作产生了“意愿”。他们工作自然也有赚钱的目的,但是更多是出自对工作本身的喜爱,是真的觉得这份工作很值得他付出,是真的想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这个事情做成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附加的利益。
也因此,他们更愿意“超额”的给予。很多人提到“超额”自然联系到“加班”,什么“5+2”、“白加黑”这些工作总结里的常用语,其实是对“超额”的误解。很多人的“加班”只是“上班的延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给这份工作添加上什么。加了时间,但没有加出成效。真正意义上的“超额”,或许也会有“加班”的时刻,但重要的是,他确实在一般人认为的做好本分之上,做了许多“超过”“本分”的工作。举例说来:
编辑一篇文章,编辑完了是尽了“本分”,去思考怎么让文章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反思之前没有推广成效是因为什么原因,如何加强和读者的互动,如何让文章质量提高,对读者有收获,是“超额”。
组织一个活动,张罗了点人准点组织好了是尽了“本分”,去考虑参加者的体验效果怎样更好,去研究参加者的资料完善活动方案,活动结束了去认真倾听参加者的反馈,下次加以改进,是“超额”。
参加一个讨论,自己带耳朵来听听、高兴时发个言是“本分”,把自己作为工作人员的身份放进去考虑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怎么样发言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怎样去包容不同的声音,怎么照顾各种人的感受,听完说完后能够归纳出什么,下次可以怎么做会更好,是“超额”。
参加一个会议,说完自己该说的是尽了“本分”,去认真听别人发言,积极地给予回应和鼓励,并根据别人的发言思考自己的工作和整体的工作,去改进和完善工作,也帮助别人改进他们的工作,是“超额”。
以上说的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公益团体,按“本分”工作,和按“超额”工作的区别,给你一些启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这些“超额”的部分,哪怕是再小的工作,都可以——如果没有找到,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你还不够“敬业”而已。之所以这些事情成为了“超额”,绝不是“敬业”的人自己这么称呼的,而是在不敬业的人看来,这么做过了。对“敬业”的人来说,不这么做,才是没尽到“本分”。
(设计对白:我“超额”,我开心)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谈敬业的时候,从来不是在谈幸福,也不是在谈满意。这些“敬业”的人,未必是因为感到“幸福”了,“满意”了,才去“敬业”。也不见得是因为太不幸福,太不满意了,所以发疯图强的“敬业”。《敬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精神》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不能简单地把员工敬业度与员工的幸福感混为一谈。当然,我们一直都相信幸福的团队会更有效率的神话。我们也知道一些团队满足于自身的幸福而怠慢了客户,所以我认为不能说团队幸福就会高效。国内的一项数据显示,相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最高,但是最不敬业。而民营企业对公司的满意度最低,却是最敬业的。我知道,很多人会用类似的理由,来回应我为何他们并不能“敬业”的现状,而事实是,敬业和“幸福”、“满意”并没有特别关联的关系。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够获得“敬业福”呢?
如果把“意愿”+“超额”做个归并,一言以蔽之,就是“这就是我自己的事情”,it's my business。
能做到“这就是我自己的事情”的人有两类,一类是创业者,这确实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因此也就谈不上“敬业”了,皆为份属“本分”。另一类就是我们这里提到的“敬业”者,他们能够做到把普通人认为的这是“老板的事业”(私企)、“国家(人民)的事业”(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
从动机理论来说,我们做事都有动机,而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做事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做事的内部,也就是说,工作本身就是对你最好的奖励。如果用参加一个读书活动来举例,参加者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而外在动机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同样用读书活动来举例,如有的人认真读书是为了主持人和带领者的好评,为了获得亲近某人的机会等。而“敬业”者无疑是内在动机比较强的一群人。
“我”、“你”、“他”,是我们常用的人称代词,其实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即我们通过这些词,把自己和这个世界做了区分。“我”是自己,“你”是一个相对的客体,但是和“我”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往往处于相对的位置,而“他”虽然也是一个外在的客体,但是和“我”的关系却不密切,往往是比较旁观者的位置。这种心理能力帮助我们从复杂的社会关系里解脱出来,不至于混乱不清,不知道“我”和“你”和“他”有什么区别,以至于凡事都当成“我”的事情从而痛苦不已,或当成“他”的事情而对自己置若罔闻。用这个视角去看“敬业者”和“本分者”,不难得出结论,“敬业者”和工作的关系,是“我”和“我”的关系,而“本分者”和工作的关系,至少是“我”和“你”的关系,甚至有不少人是“我”和“他”的关系。如果这么说有点云里雾里的话,不妨举个虚拟的奥巴马的例子,你就能明白:
奥巴马对美国民众的讲话里这么说:
我们美国XXX(以下省略)……
或者他可以说:
你们美国XXX(以下省略)……
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种表达带给你的感受。你或许会觉得奥巴马不至于说出“你们美国”这样的词汇,确实奥巴马不见得会,但是我却发现不少职场boss还经常在自己的团队里说“你们”,“这都是你们……”,“你们xx怎么样……”之类的表达。我不知道作为听众的他的团队成员会是什么感受,至少这个团队最该是“敬业者”的人都没有做到“敬业”,其他人会否“敬业”,是令人担忧的。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本职工作处理成“我”和“我”的关系,那么势必你得把工作当做“你”和“他”来处理,如果把你的工作当做一个人的话,请你问问你的工作,用“你”、“他”分别试试看,感受一下(比如小编这个编辑工作):
你这个编辑工作(以下省略)……
或者可以说:
他这个编辑工作(以下省略)……
你也会感觉很奇怪吧。我也会。所以我更想用:
我这个编辑工作(以下省略)……
还是这个比较舒服,否则是挺分裂的。
其实,看到“相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最高,但是最不敬业。而民营企业对公司的满意度最低,却是最敬业的”这样的数据,我一开始也是不太能理解为何那些满意度低的人,怎么会是最敬业的。后来才明白,其实真正会对自己不满的还是自己。人往往容易对别人满足,对自己严格:毕竟那是“别人”,别人做的好做的不好又有什么关系的,即便做的不好又怎样呢,但是自己却不能轻易地放过自己。再低自尊的人,都是很难承认自己愿意自己就这么差下去的。所以当一个人把“我”和工作的关系定位为“我”和“我”的关系,也就不难理解满意度低却很敬业了,或许正是因为很“敬业”才满意度低,真的不敬业了,倒是不会有多少牢骚抱怨。就像我们常常向最亲近的人发火,却对萍水相逢的人报以微笑,并不是我们爱萍水相逢的人胜过最亲近的人,而是因为正是最亲近的人才值得我们发火,对那些萍水相逢的人我们都懒得发火。
当然,对老板来说,员工更多的“敬业”自然是好事,但是怎么样能够让员工“敬业”,让敬业的员工得到重视,并不是这篇文章能够涵盖的,有机会的话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谈谈如何建立一个激励“敬业”的体系。把人分为“敬业者”和“本分者”或“不敬业者”并非为老板开脱,事实上,一个有优秀领导能力的创业者,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变成“敬业者”的。“我”、“你”、“他”的关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也并非不能转化。当然这是后话。
这里要指出,说“敬业”,并非是在倡导人们“敬业”。希望把“我”和工作处理成什么关系,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甚至不同的工作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一个人有选择“敬业”也有选择“不敬业”的权利,不应用“敬业”成为评判他人的工具。“敬业”的人,自然会获得他们的回报,工作本身已经成为了回报。“不敬业”的人,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可能这种生活才是他们的追求。
但是,“不敬业”的我们也没有必要用“敬业”去忽悠人。“不敬业”就是不敬业,没必要粉饰成“敬业”,特别是不要自己骗自己,真的认为并不敬业的自己是在“敬业”。一个并不敬业却希望别人评价为“敬业”、并报之以“敬业”回报的员工,往往是得不到他认为的“理所应当”的回报的。既然定位为“我”和“你”或“他”的关系,就不要一厢情愿地“越界”,你用什么方式相处,往往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回应,人际关系如此,你与工作和职场的关系也是如此。对那些经常以为自己的工作做的不错、但是却不能获得理所应当的回报的人,不妨就从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是敬业开始吧。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一开始玩的小游戏。
不知道看完全文的你,觉得自己还能不能得到一张认为你的工作表现可以称为“敬业”的“敬业福”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尚不能获得“敬业福”的话,请你给这篇文章点个赞,我们看看阅读人数和点赞数的差额有多少。
不管你是否能领到马云送出这张真正的“敬业福”,我知道策划出这场“敬业福”的人是领不到的。因为是有多么不“敬业”的员工,才出了搜集福卡这样的馊注意啊!如果多些“意愿”,多些“超额”,我想可能不会是现在这样吃力不讨好、被大多数网民诟病的局面了。
管哥推荐,这里有精彩的理财故事可以借鉴,有资深的理财师为您解疑答惑,还有很多深度的文章供您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16你到底能不能买得起房?真相来了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马云再曝神语录:阿里员工不需要班车和双休
马云再曝神语录:阿里员工不需要班车和双休
继续向左滑动 进入下一图集
[责任编辑:张楠 PT012]
[责任编辑:张楠 PT0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 员工离职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