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空甘露 印度庵摩罗寺庙识,也叫白净识,亦叫含藏识,也叫什么

院领导集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至尊国际WEB:对面,拿着笔做出了一套美容方案。另外两位医生拿着她的手机操作帮忙,向一家名为“即分期”的贷款公司申办分期贷款。“她们跟我说,每个月还700元,我说这么多钱我还不起。”张晓表示要走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
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科学与天...
《科学通报》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领域...
时表示,石油价格并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低成本产油国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即需要什么样的价格,才有动力生产。“比如,沙特的产油成本每桶远远低于10美元,而当国际油价高于80
至尊国际:上海申通快递车队在哪儿
我要分享 &
文章来源:乌鲁木齐信息港&&&&发布时间:日 13:32&&【字号:&&&&&&】
至尊国际新闻,坦拉瓦尔品第的一条美食街上拍摄的刚出锅的“铁锅羊肉”。“铁锅羊肉”通常与馕一起食用,是巴基斯坦人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巴基斯坦菜肴大多采用炖、炸、烤等烹饪方法,味道香辣,肉类以牛羊肉和鸡肉为主,常见蔬菜则有洋葱、青椒、西红nbsp&nbsp4月2日,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的一条美食街上,厨师在烤制鸡肉串和羊肉串。巴基斯坦菜肴大多采用炖、炸、烤等烹饪方法,味道香辣,肉类以牛羊肉和鸡肉为主,常见蔬菜则有洋葱、青椒、西红柿大肆抛售的机构席位上榜频率快速减少。   今日有将近10只雄安概念股披露了龙虎榜单,其中仅有中化岩土卖出榜单中出现了3家机构席位,此外所有个股均未出现机构席位卖出。作为此前雄安概念中的最大空头,机构卖出力度的减弱有助于行情重警方在民航警方的协助下,成功破获一起人体藏毒运毒案件,抓获嫌疑人一名,缴获毒品海洛因近400克。调查中,警方发现这名嫌疑人并没有吸毒和贩毒的前科,那他为何还要这样铤而走险呢?&nbsp&nbsp&nbsp&nbsp
 原标题:至尊国际欢迎访问,,全球电动汽车的数量将由目前的100万辆增长至1亿辆,约占全球汽车总量的5.9%,从而每日降低石油需求100万~150万桶。&nbsp&nbsp&nbsp&nbsp但戴思攀认为,相比于那时全球1.1
(责任编辑:羽语山)《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6)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6)
发表时间:
作者:宣化上人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现在解释六受用根怎样来的。由于明和暗二种色尘,互相拱烘影显,在元妙真性里,生起无明。明暗参杂,遂将妙明真空,变成晦昧顽空,由真妄和合,就胶著湛然之体,发为见精。见精对映色尘上,连结在一起,就成胜义根。这根元本叫做清净四大。为何叫清净?因这地、水、火、风四大之形相,十分微细,非肉眼所能看见,只有佛眼才能看见;所以叫做清净四大。亦即眼体&&眼睛,形状有如葡萄一样,依清净四大胜义根,而变成浮尘根,即肉眼之体。浮尘根是由色香味触四尘所成。我人修得好,就是胜义根。不修道,就叫浮尘根。见精就寄托在浮尘根之肉眼,向外攀缘一切色尘境界。根随尘转,宾士于色尘上,流如急流,逸若纵火烧山,奔犹野马宾士,各处乱跑,终日执著在色相上。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由动和静二种声尘互相攻击,在妙圆真心里面,就发生听觉作用,叫做闻精,闻精对映声尘,收摄声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依胜义根而变为浮尘根,即是肉耳。形状如新卷的荷叶,亦是色、香、味、触四尘混合而成。闻精就寄托在浮尘根之肉耳,向外攀缘一切声尘境界,逐尘转,终日流逸奔逐于声尘上。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由于通达和壅塞二种香尘,互相显发,在妙圆真心中,就发生嗅觉作用,叫做嗅精,嗅精对映香尘,吸取香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依胜义根而变为浮尘根,即是鼻子。形状有如双爪下垂,亦是色、香、味、触四尘混合而成,嗅精就寄托在浮尘根之肉鼻,向外攀缘一切香尘境界,循尘所转,终日流逸奔逐香尘。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由恬谈无味而变成有味,这二种味尘互相参杂,在妙圆真心中,就发生尝觉作用,叫做尝精。尝精对映味尘,绞取味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依胜义根而变为浮尘根,即是舌头。形状犹如新半月,亦是色、香、味、触四尘混合而成。尝精就寄托在浮根尘之舌头,向外攀缘一切味尘境界,循尘所转,终日流逸奔逐在味尘上。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发觉。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由于隔离和接合二种触尘,互相摩擦,在妙圆真心中,就发生触觉作用,叫做觉精。觉精对映触尘,抟取触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依胜义根而变为浮尘根,即是肉身之体,形状好像腰鼓颡(腰鼓俗名杖鼓,状如人身,颡即鼓腔),亦是色、香、味、触四尘混合而成。觉精就寄托在浮根四尘之肉身,随尘所转,终是流逸奔逐于触尘上。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最后讲意根,即第六,是有生有灭;前念灭,后念生,好像波浪一样,后浪推前浪,连续不停,生灭不息。
  由于生起息灭二种法尘,互相连续。在妙圆真心中,发生知觉作用,叫做知精。知精对映法尘,揽取法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依胜义根而变为浮尘根,叫做意思,亦即肉团心,形状有如莲花。亦是由色、香、味、触四尘混合而成,知精就寄托在浮根四尘之意思上。因为肉团心即意思心不可见,故形容意根好像在幽暗室的视觉一样。内照法尘而能知道和思量一切,知精就寄托在浮根四尘意思上,随法所转,终日流逸奔逐于法尘上。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阿难,如上面所说六根之性,本来都是妙圆真心,如来藏性。但因有了觉上加觉,本来觉体已觉,不必加觉。但因为要加觉加明,就变成妄明妄觉,失去真实之性,把本有之见精、嗅精等,都失去其本来的功能,因和妄明妄觉结连在一起,成为第见分,其体虽真,但用上终是妄了。因为真性胶著妄尘,就发出见分之光。元是一精明,因为揽尘结根,就变成合,六种作用了。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你现在能离开明暗二尘,见体就不存在。为何有见?就因为有明暗之相帮忙你,才有见体。离开动静二尘,就没有闻体。离开通塞二尘,就没有嗅性。离开有味无味,就没有尝性。离开离合二尘,就没有触性。离开生灭二尘,就没有了知之性。我人因为揽六尘而结成六根,因此聚见于眼,聚闻于耳,耳嗅于鼻,聚尝于舌,聚觉于身,聚知于意。这皆是妄体。如果能到常光独照,迥脱根尘,那么妄体都没有了,了知元性,怎还有安寄之地呢?真妄二体,需分别清楚:揽尘结根,聚见于眼,为妄体。元明照用,常光独耀,为真体。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这段文及下段文都很重要,我人为何仍未开悟?就因为顺流而转,不能逆生死流,亦就是跟著妄尘去跑。现在只要你能不随六根六尘去转,不循著明、暗、动、静、合、离、通、塞、生、灭、有味、无味这十二种有为相,不会被有为法所转。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任由你选拔一根,不让它和妄尘交黏,而使它潜伏于内,伏归本元一真之心;就能发挥本有的明耀。明耀之性,一经发出,则通天彻地,耀古辉今;既不为外尘所滞碍,亦不被内根所局限,而是寂然真心,本妙明性。那其余五根,不再去胶合妄尘,再发妄相。自然会随著这一根的,而同时都得解脱了。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这段文是六根互用的基本条件,不随十二种外尘所引起之妄知妄见,则能&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本有之真知真觉,不必靠浮尘胜义二根,但只寄托在二根之中,而能发出灵明之功能。这个时候根尘双脱,灵光独耀,便能六根互相调换使用。如眼根不单能见,还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随便任何一根,都具足其余五根的作用,这便是诸黏,六根清净,无碍之妙用。
  今天七月十五日,是,是僧人结夏安居三个月,圆满的日子。亦是僧自恣日,僧人彼此互相说过。也是摩诃目犍连尊者得到天眼通的日子。他第一眼便看见母亲在受苦。因他母亲在生时,不但不信,还毁旁三宝,又喜欢食肉,食鱼虾,食鱼卵等,一天不知啖食多少,所以死后便堕地狱。目连见母在地狱,饥渴交迫,十分,便持钵饭献母。母接钵后,即以袖遮体,走到无人见处啖食。哪知饭一进口,都变成火炭,不能入口!目连见状,亦无办法,只得走回处求救。佛说:&你母造业太重,非你一人之力所能救度,必须请十方僧人一同以清净,你母才能离苦得乐。&故七月十五日,是节日,到处都有盂兰,先人亡灵。盂兰盆是&救倒悬&之意。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这里举出会中,得到六根互用的圣者作证明。阿难,你岂不知道?在这楞严法会中,就有六根互相用的人。好像阿那律陀尊者,虽然眼瞎,但是他得到半头天眼,能看见三千,好像看掌中果一样清楚,这是无目能见。
  阿那律陀(译作无贫),九十一劫不受贫穷之报,他是佛之堂弟,白饭王之子,从佛后懒惰贪眠,被佛呵责:&咄咄何为睡,螺蛳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被佛一骂,便生大惭愧,发奋七日七夜不睡,终至双目失明。佛又可怜他,就教他修乐见照明金刚,遂得半头天眼通,能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上物一样。
  跋陀难龙:是龙神(译作善龙),保护摩羯陀国,风调雨顺,人民欢喜,故名欢喜神。此龙神虽有耳,但不能听。只用角去听一切声音,这是听不用耳。
  伽神女:伽是河名(译作天堂来,即恒河),发源于雪山之顶,阿耨达池。神女是主河神,无鼻而能闻到鱼香。
  骄梵钵提:译作牛饲,即牛吃草声音,出入息好像牛饲一样。为何他会这样?因他在因地时,为一小,做一位老和尚的侍者。老和尚已证罗汉果,但牙齿已掉尽,故吃东西很慢。小沙弥笑他食东西像牛一样,因此生生世世,都得牛饲之。故佛嘱他在天上住,不要在人间,恐怕见后又生诽谤而堕落。在里不能随便讲话的,讲错一句话,就错落。
  又好像以前有人问老修行:&大修行人落因果否?&老修行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答错这句话,便五百世堕落为狐狸。等到百丈禅师讲经时,每天都有一长胡子老人来听经。有一天当禅师讲完经回寮房时,老人跟他到寮房,叩头跪下问:&大修人落不落因果?&禅师答:&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老人听后,恍然开悟,便把前后经过告诉禅师,并说:&得禅师指点,现在已明白,故明天但可,请禅师代为埋葬。&明天禅师带徒弟往后山,果然见一老狐狸尸,禅师便以僧礼葬之。由这一点看来,是不可以乱答乱讲的。以后你们千万不可乱答人们所问,切切不可不知以为知,乱答是很危险的。
  骄梵钵提的舌头,虽然不正常,但亦能知味。
  舜若多神:即神。空神没有身体,它的体质好像风一样,本来没有感觉。由佛放光相助,使它无身亦能有触觉。
  还有其他的声闻,入了九次第定,灭掉前五识及第六意识,受想二个心所,寂然境界之灭谛,好像大迦叶,早就灭了意根,连第七识亦已灭尽。他现在还在中国云南鸡足山入定,等菩萨出世,将衣钵交给他。他已灭尽心念,没有分别生灭心,只从根本,而能圆明了知一切诸法,不必因心念而知道。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你之六根如果能够拔除解脱,则在你里面就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那么一切浮尘以及器世界,种种变化相,都好像滚汤浇冰一样,消溶净尽。你的心光就变成无上真知真觉,即是妄除真现,就能得无上知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阿难,我再举一例证明,不靠根而知道的道理,好像世间人,从来都是聚见于眼,如果叫他即刻把眼睛闭上,那么眼前所见的只是黑暗。若再有一人站在他面前,他当然亦不能分别这个人的六根,头和足在何处。不过如果叫他用手,循著面前所站这个人的身体,摸索一匝,虽然看不见他的形貌,但是当手摸到头便知是头,摸到足,便知是足。因知觉性是常在的,不必靠光明,不必依根尘,亦同样能知道。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世人皆以能缘之见,必因有光明才能看见,没有光明就不能看见。然而从自性所发出之知觉,虽然眼前都是黑暗之相,亦不会因黑暗而分辨不出来。这是说明,凡夫的见性,尚且不必依靠明缘,而能分别知觉,何况根尘皆已销尽,得之人,他的本觉胜净明心,哪有不成为圆融的妙用呢?
  &了悟犹如夜得灯,无窗暗室户光明。&这便是开悟的境界。为何要修道?就因为没有把握,做不得主。身体时做得主,但病时做不得主。睡时做得主,但死时又做不得主。所以修道就为著要时时刻刻都能做得主。
  阿难白佛言。。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要与果位名目相应。
  阿难又生怀疑,再对佛说:&如过去佛所说的道理,在因地之时,与得果时之觉心,务须相同。若在因地时,用生灭的心来做所修因,而求不生灭之,是不可以的。因发心和得果之名目,要相应不相违背才对。
  世尊。如果位中。、、真如、、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世尊,就如果位中七种佛之果德:菩提、涅、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等七种,菩提是觉道。涅是不生不灭。真如是无妄,一直一切真。佛性是每人本具之自性。庵摩罗识即白净识,迷时名阿赖耶识即第八识,悟时名庵摩罗识,亦叫含藏识。空如来藏即本妙真心,大圆镜智,转八识而成大圆镜智。这七种名称,虽然不同,但本性是清净无染,万德具足,坚固凝结,犹如金刚王,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
  假如这个见精听精,离开明、暗、动、静、通、塞等尘相,就没有能觉之体可得,犹如第六意识的忆念心,如果离开法尘,就一无所有,没有本体可得。
  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怎可以用此毕竟断灭的根性,来做所修之因,而欲获得如来七种常住不灭之果德呢?
  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
  世尊,假如离开明暗,就没有看见了。如果没有前尘,第六意识的忆念心亦就消灭了,我曾经向前追究,向后推求,想来想去,好像本来就没有我的心体,也没有我心体的所在处。生灭心不可用,真心又找不到,那么要用哪个心来作因地心,来求无上的呢?
  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
  世尊以前曾经说过湛精圆常的道理,如果说话不诚实,就会成为儿戏之说。为何佛所说的话,前后不相同?以前说不要用生灭心修道,现在又说用这个心来修,我越听越不明白,希望世尊垂大慈悲心,来开发我的蒙昧和法执。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
  佛听阿难这样说,使佛亦啼笑皆非,故叫一声阿难,你虽然是博学多闻,还未得到漏尽通,故你心中只知颠倒的来因,但是一旦真颠倒现前时,你又不能认识。
  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
  如果我说真实话,恐怕你的诚心还不会明白,不会信从,我现在只得用尘俗通俗的道理来作譬喻,才能解除你的怀疑。
  即时如来敕罗侯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我闻。
  (罗侯罗,译作覆障,佛之子。在母腹六年才生。中国亦有老莱子,虽然年已七、八十岁,但活泼好像小孩一样,时常作种种游戏让父母欢喜。又有老子,在母腹八十一年才生,出世时头发都白了,故叫老子,姓李名耳。故罗侯罗在母腹六年不算久。)
  佛即叫罗侯罗敲钟一下,当的一声,佛问:&你今闻吗?&阿难和大众都说:&我等有闻。&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俱言不闻。
  钟声停止,佛又问:&你听到吗?&阿难和大众俱答:&听不到&。
  时罗侯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阿难大众。又言俱闻。
  罗侯罗是密行第一,没有人知道他修行,可是他随处都可以入定,他用功修行是没有人知道的。他很聪明又懂佛的意思,故不必等佛说:他再敲钟一声。佛又问:&你现在听到吗?&阿难和大众答言:&都听到。&
  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佛问阿难:&怎样叫做有闻?怎样叫做无闻?&阿难和大众,都对佛说:&钟敲起来,有声音,就是有闻。钟敲过了,声和响都散了,就叫做无闻。&
  阿难和大众毛病就在&无闻&,以为无声就无闻,其实能知道无闻,就是闻了。如果真的是无闻,则什么都不知道了。
  如来又敕罗侯击钟。问阿难言。汝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佛又叫罗侯罗再敲钟,问阿难言:&现在有听到声音吗?&阿难和大众都答:&有声。&
  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答言无声。
  歇了一会,声音消散,佛又问:&现在有声吗?&阿难和大众,答说&无声。&
  有顷罗侯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歇了一会,罗侯罗再来敲钟,佛又问:&有声么?&阿难和大众,都答:&有声。&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佛问阿难:&怎样叫做有声,怎样叫做无声?&阿难大众都对佛说:&钟若是敲响了,就叫做有声,敲过后声响都消散,就叫做无声。&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
  佛对阿难及大众说:&为什么你们今天说话,完全矫乱无章!自相矛盾呢?&阿难和大众同时问佛:&我们怎样会矫乱无章呢?&佛说:&我问你们闻不闻?你们都答有闻。又问你们有声么?你们就答有声。一句答有闻,一句答有声,闻与声,报答无定,这样怎还不是自语矫乱呢!你们对声和闻都分不清楚,以声当作闻,以闻当作声,岂不是颠倒矛盾,矫乱无章?&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
  阿难,声音消散了,你就说无闻。如果真实无闻,闻性既已消灭,就和枯木一样,冥顽无知。但钟声再敲,既然没有闻性,你又怎么还会知道呢?这证明闻性是不生灭的。
  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知有知无,有和无,当然属于声尘之有无。有闻和无闻,有声或无声,难道就是你的闻性之有与无吗?如果实在无闻,试问哪一个能知道你的闻性是无闻呢?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因此阿难,声在闻中,是有生有灭,但闻性是无生无灭,不是因为声生声灭,而使得你的闻性,也跟著变有变无。
  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
  你自己颠倒尚且不知道,还认为声就是闻,声和闻是最浅的,你还分不清楚,难怪我说真常不生灭法,你认为是断灭法!你也不应该说:离却动静之声尘,以及通塞之耳根,就没有闻性,不但声尘之有无,肉耳之聋不聋,都不关闻性之事;因闻性是圆融周遍,不生不灭的。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
  佛以敲钟,证明闻性是不生灭,有声无声闻性都是存在的,现在再举例证明闻性不生灭。
  犹如熟睡的人,虽然睡得很熟,但闻性依然存在。其家里人,正在他熟睡的时候,或捣练即槌衣(古时洗衣方法),或舂米(即碓米)。熟睡的人,听闻舂米杵声,和捣衣砧声,以为是击鼓或敲钟声,还会意识到。
  为何钟声鼓声,变作木石的声音?梦时睡时能闻声,便是闻性功能,错认作他物,是分别心念,独头意识作怪,能支配你的梦。好像日想夜梦,便是独头意识所支配。
  修道时亦有出玄入牝之境界。睡时可以从顶上化做一个人出去,还可以到各处游玩。从前有一老道士,苦修很多年,以为自己了不起,很有功夫。每次睡时就可以出去周游。可惜嗔恨心重,贡高心亦强,所以还未证道。有一天,遇到一位老和尚,大家论道交谈,老道说:&在道教中可以修成仙,长生不老,永远存在。佛教有何本领?释迦佛还要死,而我们老子是肉身上天的。道家还可以修成出窍入窍呢!&老和尚说:&你怎样出窍?&答:&我一睡下便可以出去周游。&老和尚说:&你现在就表演给我看。&老道就睡下,果然不久,就从顶上出去,但不是人身,而是蛇身,爬到外面一个脏水边喝了一口水,再沿池边爬。和尚就一条草一片叶。蛇跑到草叶上,大吃一惊,就马上跑回来,还出了一身大汗。和尚问:&你刚才到哪里去?&老道答:&刚才我到天上去,在天河旁边喝了一口水,忽然遇到一个金甲神,拿著一把金刀,把我吓得一跳,就跑回来。&和尚说:&但我和你所见的完全不同。我看见一条蛇从你顶上出来,你平时一定嗔恨心重,所以火性不化,就变成蛇。你到便池那边喝了一口脏水,你却以为是天河甘露。我放下一条草一片叶,你却以为是金甲神,拿著一把刀要杀你,所以就跑回来。&老道一想,原来我所修的完全是错的,就拜和尚为师,专修佛道。是故,修道是不可以有嗔恨心,有嗔恨心,怎样修都不会成功的。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只要有一念嗔心,发脾气心,八万障门就开,障碍重重,怎能成道?这个老道修了这么久,但因有嗔恨心,终变成蛇,自己还不知道。幸亏遇和尚指点,才不堕落畜道,变成蛇身。
  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
  这个熟睡的人,忽然醒了,才知道原来是舂米之声音。他就告诉家人,他正在作梦的时候,竟把舂米的声音,误认为是击鼓的声音。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
  阿难,这个作梦的人,哪能记得什么是动、静、通、塞?只是他的身体虽然熟睡,但他的闻性,始终是不会昏沉的。
  熟睡的人为何错认舂米之声为钟鼓之声?这是因为平时多闻钟鼓声,故在八识田里,有了钟鼓种子,所以就错觉变钟鼓声。我人有颠倒行为,亦如梦中错觉一样,不知不觉就把行为颠倒了。就如刚才所说的老道,喝了脏水,还认为是甘露水!当时不知道,以为是得其所哉!如果知道是粪水,一定会作呕的。
  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上文说梦时闻性不灭,现在就是纵然你的肉身消灭了,生命迁谢了,生命不一定断灭,只是迁到别个地方去,好像住房屋。这间屋坏了,迁到另一间;这个身躯坏了,迁到另一个身躯。但是闻性依然存在,不会随你消灭的。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曾不开悟性净妙常。
  只是一切众生,从无明妄动以来,根尘相对,就终日被色、声、香、味、触等尘所流转,逐念妄虑分别,认假作真,不能,都因为从来不明白根中之性是清净明妙真常不灭的。
  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
  不晓得随著净妙真常的根性,而去追逐生灭污染的,所以就生生世世,于之中,不得解脱。
  生灭法是有形有相,不生灭法是无形。但世人都执著在有形有相之生灭法,由是生生世世,都夹杂染污和生死结合在一起。今生姓李,来生姓张。今生做牛,来生做马,完全不认识,在轮回中转来转去,没有停息之日。
  有一种人很愚痴,不近人情,他前生一定是畜生来投胎,故今生还不脱离畜生习气。但千万不可轻慢他,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如果他肯发勇猛心修道,将来还比你先呢?所以常不轻菩萨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堪作佛。&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啊!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
  若能舍弃生灭之分别识心,而守住真常不生不灭之根性,用真性真心来修道,久而久之,自性光明就会现前;六根、六尘、六识诸虚妄心就自然会应时消灭脱离。
  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粗根粗尘都已消除,存下最难除的所想之微细尘相,和能想之微细识情,亦都能远离净尽;那么垢除明现,尘消觉满,则你的法眼,即时清明,六结已解,五浊已除,六根清净,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个时候怎样不可以得到无上知觉呢?
  这个情字是最染污、令人醉生梦死,得不到清净,所以大家对这几句经文,要特别注意,不要再执著在情上,执著在爱上,执在分别心上,不能马马虎虎,每个人都要把这几句经文,铭刻在心里,这是很重要的。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宁甘露庵 的文章

 

随机推荐